① 歷史和人民怎樣一步步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我們可以從歷史上來看看共產黨是怎麼逐漸被選擇的:
1948年4月30日,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熱烈響應中共中央「五一」號召,積極參與籌備召開新政協,建立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的工作。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解放軍在淮海戰役的勝利,被稱為「用小車推出來的勝利」。當時,展現出一幅波瀾壯闊的人民熱烈支援前線的壯麗風景。
1949年8月5日在美國發表的《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白皮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的觀察家於戰爭初期,已經察覺國民黨的抵抗力量受到致命的削弱。國民黨政府已喪失了鬥志,失去了人民的支持。
從上面可以看出:1、是中國人民作出的歷史性選擇。2、是由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的。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必須堅持以中國共產黨為領導核心
歷史為什麼要選擇中國共產黨?毛澤東同志在《全世界革命力量團結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中指出:「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煥然一新了。」這個「新」字包含太多的東西,但歸根到底是四個方面:一是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有了一個全國統一的無產階級新型政黨。二是黨的成立使中國人民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三是黨的成立就把開展工人運動作為中心任務。四是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新的前景,為中國革命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邁進指明了方向。審視這段歷史會發現中國共產黨地位的確立,不是自封的,是由其自身條件決定的,是在長期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形成的,是中國人民在歷史的進程中經過比較、鑒別做出的正確選擇。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所走過的道路是極其曲折和艱難的,中國人民為贏得革命勝利和社會進步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理解:
一.從中國近代歷史任務的角度來說明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歷史必然性。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近代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要求,是近代中國社會深刻變遷的進步產物。
a.1851年至1864年,洪秀全帶領農民階級發動了太平天國運動,建立新政權,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但是由於農民階級的歷史局限性,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折充分說明農民階級不是中國革命的領導者。
b.為挽救清政府統治危機,洋務運動引進西方先進科技,製造西式槍炮,創設近代企業,建立新式海陸軍創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甲午戰爭證明以「自強」、「求富」為目標的洋務運動的失敗。自強運動不能挽救社會危機。
c.面對著瓜分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於1898年發動百日維新運動。這是一場救亡圖存在不觸動封建根基的前提下,利用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制度挽救民族危機,但是變法的失敗證明這是行不通的。
d.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比較完整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專制制度,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建立中華民國,力圖在中國實施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度挽救民族危機,但是辛亥革命最終並未改變中國半殖民半封建的社會性質,革命初衷並未實現。
二,從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的歷史實踐以及從政黨與群眾關系角度說明這種選擇的充分條件和必然性。
a.五四運動以後,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馬列主義傳入中國,1921年共產黨成立。中國革命有了領導核心和革命方法,革命面貌煥然一新,中共二大制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領導工農運動,進行國共合作,開展國民大革命。由於黨處在幼年時期,大革命失敗了。
b.在土地革命時期,共產黨適時調整政策,變化工作重心,爭取農民支持,走出了農村包圍城市,最終奪取全國政權的革命新道路。
c.在抗日戰爭期間,共產黨積極充分代表民族意志,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取得了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的完勝的民族戰爭,同時積極進行革命根據地建設和黨的建設,壯大了新民主主義的革命力量,新民主革命理論也得到了成熟。
d.解放戰爭階段,面對蔣介石挑起的反人民內戰,共產黨制定了正確的戰略和策略,解放區積極迎戰,國統區第二條戰線相互配合,進而主動進攻,團結中間勢力,最終打敗了蔣介石,建立了新中國。實現了由局部執政到全國執政的偉大轉變。
e.以上實踐充分說明共產黨能夠擔當革命重任,並根據形勢的變化調整工作重心,提出合適革命口號,從而最終實現救國救民的終極目標。這種歷史選擇並不是一勞永逸的,它應該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需要中共居安思危,具有憂患意識,必須不斷以自己的行動來贏得民心。
三.自建國之後,中國共產黨又為什麼能夠長期,穩定的成為中國的執政黨呢?人民群眾為什麼一直選擇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現代化國家呢?江主席提出了「三個代表」進行了論述。主要內容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 歷史和人民怎樣一步步選擇中國共產黨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斗爭史,探索史,自1840年,鴉片戰爭,英國用尖船利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政府才從天朝上國的美夢當中清醒過來,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的簽訂,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二次鴉片戰爭,北京條約、璦琿條約等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甲午中日戰爭,中日馬關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的簽訂,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成為了洋人的朝廷。我們把這個過程叫做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四部曲。斗爭史,探索史:1840年以後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變化,社會各個階層都進行了一系列的斗爭和探索,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並沒有使中國真正的富起來,因此洋務運動失敗了,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了百日維新,歷史叫做戊戌變法,最終也在以慈禧為代表的封建地主的打壓下失敗了,唯一存留的是如今北大的前身京師大學堂,農民階級發動的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也失敗了,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進行了辛亥革命,結束了清王朝的統治,終結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辛亥革民最終失敗了,因為整個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了。直到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拉開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序幕,以李大釗,陳獨秀為代表無產階級登上了歷史舞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了,中國革命從此有了一個嶄新的面貌,北伐戰爭,國共第一次合作,國共第二次合作,中國共產黨人心向背,得民心者得天下,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抗日戰爭全面爆發,蔣介石政府實行不抵抗政策和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處處打壓中國共產黨,兩次國共合作都失敗,八年的抗日戰爭,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拋頭顱,撒熱血,多少仁人志士奉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卻本著從不拿百姓的一針一線,一磚一瓦的原則,功夫不負有心人,1945年,日本侵略者無條件投降,中國抗日戰爭取得了偉大的勝利,後來又歷經三年,取得了解放戰爭的勝利,國民黨政府敗退台灣,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初步勝利,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了國家的主人,不再受奴役和壓迫。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所以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絕非偶然。
③ 以史實說明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我們黨的誕生,有俄國十月革命的幫助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但更重要的是國家、民族救亡圖存的需要。黨的「一大」代表中,何叔衡、董必武是晚清的秀才;陳獨秀、李大釗等是有名的教授;毛澤東、王燼美、鄧恩銘等(以及周恩來、瞿秋白、蔡和森、趙世炎、惲代英、鄧中夏等),是剛離開學校的革命青年領袖,他們對中國國情有深刻認識。因此,十月革命一聲炮響,他們很快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成為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領導人。
近代中國面臨被帝國主義列強瓜分、吞並的危險。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維新派戊戌變法等都解決不了民族危亡問題,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也解決不了這個問題。直到中國共產黨產生,才真正出現了民族解放的曙光。沒有中國共產黨,中國就沒有真正獨立、自由和統一的希望。
歷史說明,蔣介石國民黨曾將中國帶到一條絕路;抗日戰爭勝利後,還決意要消滅中國共產黨,繼續其反動統治。中國共產黨確實是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如果我們不知歷史的來龍去脈,不把黨的歷史和組織發展情況弄清楚,就不會真正懂得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建設一個新中國的道理,一遇什麼氣候變化,就會迷惑甚至動搖起來。回顧歷史,我們就會知道,我們黨的發展過程,在許多方面不同於東歐黨,也不同於蘇聯黨,它是自己獨立奮斗、長期堅持武裝斗爭,經過無數艱難困苦,在長達28年浴血斗爭中,付出了2000萬人犧牲的代價,才取得革命勝利的。
雖然黨曾經犯過幾次重大路線錯誤,如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等的錯誤,固然有自己的責任,但也同共產國際的錯誤領導有關。黨經歷的最大失敗,一次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一次是1934年六屆四中全會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白區絕大部分被破壞,蘇區損失90%,紅軍被迫長征,作戰略轉移。斯大林對我們黨總是不信任,認為中國黨不過在農村打游擊,分土地,怎麼能夠成為無產階級政黨呢?直到抗日戰爭勝利後,他還曾不同意我們同蔣介石作戰,以奪取全國勝利。大家知道,我們黨的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列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
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農民階級是具有雙重性的階級,有革命性一面,但基本上是保守的,不是革命的動力。可是,中國這個東方農民大國,歷史上無數次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雖然最後都失敗了或變質了,但其規模、影響很大,都很有特色。古田會議的召開,紅軍避免了走歷史上農民戰爭的舊路,從而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取得革命勝利。這是毛澤東對馬克思主義的獨特貢獻。中國是一個農民國家,又是一個封建文化高度發達的國家,有著豐富的珍貴的歷史遺產,出現過許多傑出的英雄人物。總之,從古代、近代到現代,中國有自己獨特的歷史文化傳統,產生在這種土壤中的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思想,就具有一種大無畏的精神。一種天不怕、地不怕,一切強大的內外反動派都不在話下的精神。
歷史上我們黨是紮根在群眾之中的,是紮根在廣大的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中間的。黨一開始成立,第一代知識分子黨員就脫下長衫到工廠、礦山、鐵路去,同工人交朋友,發展工人黨員,領導工人運動。黨在全國執政前,從大革命失敗到奪取全國勝利,共有22年主要活動於農村。在武裝斗爭中,發動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政權,帶領農民翻身求解放。中國農民同黨有最密切的血肉聯系。黨的幹部尤其是軍隊中的幹部,主要來自農民和小知識分子。
中國的知識分子,也不同於西方的知識分子,我們應該深刻地認識這一點。簡單說,由於近現代中國的內亂外禍的歷史,使得廣大知識分子願意跟共產黨走。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特別是五四運動時,在北京、天津、長沙、武漢、上海、南京、四川等地,都成立了許多青年知識分子的進步團體,如北大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天津的覺悟社、武漢的利群書社、長沙的新民學會等,其中的代表人物多是共產黨最早的領導骨幹。如以毛澤東、蔡和森為首的新民學會,成立於1918年4月,後來發展到74人,其中有31人為共產黨早期的黨員和領導骨幹;除有二人後來成為反動分子外,其他都在教育界服務。如張國基長期在南洋教書,新中國成立後即回國工作;李振翩教授也從美國回來過。事情還不僅止於此,即舊社會中曾經長期思想落後的知識分子,也有轉變過來的。如楊度這樣的人,清末舉人,參加過黃興領導的革命活動,後來又是袁世凱籌安會六君子之一,在大革命後,竟成為共產黨員,在上海為黨做了許多工作。這個例子很能說明問題。
由此看出,中國共產黨的廣泛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不僅與工人階級有天然關系,與農民群眾血肉相依,同知識分子更有深厚歷史淵源。中國民族資產階級中許多有代表性的人士,都同黨有過久遠關系,有的還給黨的地下活動以具體幫助,抗戰時期的上海,便是如此,至於宋慶齡、蔡元培、魯迅等進步人士和抗戰前的七君子,以及廣大民主人士和八個民主黨派,就更不必說了。如前面談到的程潛、陳明仁等許多敵對陣營的人士,到了解放戰爭後期,郵局都認識到中國的希望不在蔣介石,而在共產黨。我們研究組織史資料,能夠發現許多這樣的事例。這有助於我們更堅信一點:任何內亂、外禍都不能抗垮我們黨。原因之一就在於黨植根於人民群眾的沃土中,甚至連敵對階級中的人也信服這一條:只有共產黨能夠救中國,領導中國。"文革"十年亂到那種程度,但粉碎"四人幫"後,能夠很快撥亂反正,能夠從理論到實踐,如實總結長達20年的"左"的錯誤教訓,哪怕這個錯誤主要責任在毛澤東,他是黨的領袖,新中國的創建人,具有崇高威望。這說明我們黨不管犯了多大錯誤,自己是能夠糾正的。這也是黨能夠取信於民的原因。
④ 論述歷史和人民為什麼選擇中國共產黨
歷史和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為中華民族作出了三個偉大歷史貢獻,具體如下:
1、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結束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新中國。從此,勞動人民成了新中國的主人。這是中國歷史上的偉大轉折點,標志著中國社會進入了新的時期。
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徹底結束了舊中國一盤散沙的局面,徹底廢除了列強強加給中國的不平等條約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2、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消滅一切剝削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極大地提高了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人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極大地促進了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階級關系最根本的變革:消滅了一切剝削制度,跨越式的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極大的促進了社會的和諧,推進了社會主義的建設;
3、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
改革開放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30年來,我們黨的全部理論和全部實踐。
歸結起來就是創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麼是馬克思主義、怎樣對待馬克思主義,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理論和實際問題。
30年的歷史經驗歸結到一點,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極大激發廣大人民群眾的創造性,極大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增強社會發展活力,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綜合國力顯著增強,國際地位顯著提高。
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使中國趕上了時代,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4)論述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就:
政治上,建立了各級人民民主政權。從新中國成立初新政權的建立過程看,新政權的建立一般經過三個步驟,先是建立軍事管制委員會,安定新解放地區的局勢。
第二步,協商產生臨時性政權;第三步,召開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產生正式的政權。政權的參與者來自方方面面,受到人民群眾發自內心的擁護和支持。
經濟上,恢復了被多年戰亂破壞的國民經濟。1949年國民黨逃往台灣時,帶走了大陸多年積累的黃金、白銀、外匯和重要文物,留給共產黨的完全是一副爛攤子。
這嚴重低估了共產黨人的能力。我們黨內不光有經濟行家,更重要的是能用正確的政策調動各方面群眾的積極性。
對農民,實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使三億多農民分得了七億畝土地;對工人,通過沒收官僚資本建立起國營經濟,使他們感到政治和經濟上都得到了解放;對民族工商業者,不光不沒收他們的資產,反而還通過加工訂貨等方式幫助他們恢復和發展生產。
這些辦法,使國民經濟到1952年底就恢復到舊中國的最高水平,還迅速解決了國民黨留下的嚴重通貨膨脹問題。
外交上,盪滌了帝國主義的污泥濁水。新中國建立前夕,黨中央還在西柏坡的時候,毛澤東就提出了新中國的外交方針。其中一條是「打掃干凈屋子再請客」。
他形象地把舊中國比作一間屋子,過去什麼人都進來踩上兩腳,藏污納垢,應該徹底打掃干凈,然後再請客。
所謂打掃,就是不承認舊中國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因為帝國主義侵略而失去的國家民族權益盡可能收回。在這之後,外國帝國主義曾經在中國享有的不正當權益盡數消除,曾經失去的國家主權和民族權益迅速回到中國人手中。
⑤ 人民和歷史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歷史選擇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在特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成立的。
一方面,它成立於俄國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第二國際社會民生主義、修正主義遭到破壞之後。它所接受的,是沒有被修正主義閹割的馬克思主義的完整的科學發展觀和社會革命論,是在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發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即列寧主義,是在斗爭中同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社會主義劃清了界限的科學社會主義。
另一方面,它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的工人運動的基礎上產生的。中國工人階級身受帝國主義者、本國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的三重壓迫,具有堅強的革命性。在這個階級中,不存在歐洲那種工人貴族階層,沒有社會改良主義的基礎,他們很少可能對資產階級民主制度抱有期望。
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擁有科學完整的革命綱領,擁有最廣泛民眾的支持與擁護,所以,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歷經多年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和絕大多數沿海島嶼取得全面勝利,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中華民國國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澎金馬,並在1949年於北京建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⑥ 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近代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給中華民族提出了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前一任務是為後一任務掃清障礙,創造必要的前提。完成這兩大歷史任務,是中國人民根本利益之所在。中國共產黨誕生以來,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進行了八十年的不懈奮斗,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國共產黨正是在為中國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奮斗中確立和鞏固自己的領導地位的。
早在中共二大制定的黨的綱領中就明確規定:黨的任務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在完成民主革命後,再實現黨的最高綱領,即「建立工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的社會」。這個綱領確定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務,解決了中國近代以來革命一直未能解決的問題。毛澤東也曾明確指出:「領導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和中國社會主義革命這樣兩個偉大的革命到達徹底的完成,除了中國共產黨之外,是沒有任何一個別的政黨(不論是資產階級的政黨或小資產階級的政黨)能夠擔負的。而中國共產黨則從自己建黨的那天起,就把這樣的兩重任務放在自己的雙肩之上了」。
為了完成歷史賦予的雙重任務,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歷經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幾個歷史階段,經過二十八年的奮斗,克服了「左」的右的錯誤干擾,堅持實事求是,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產生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形成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堅強有力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在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最終打敗了武裝到牙齒的日本帝國主義和有著美國的支持並擁有先進武器裝備的國民黨軍隊,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歷史進入了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時期。中國共產黨適時地提出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就是以「一化三改」為核心內容的過渡時期總路線。這條總路線,體現了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同時並舉,體現了解放生產力和發展生產力的同時並舉。毛澤東指出:「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為了解放生產力。農業和手工業由個體的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的集體所有制,私營工商業由資本主義所有制變為社會主義所有制,必然使生產力大大地獲得解放。這樣就為大大地發展工業和農業的生產創造了社會條件。」到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社會主義制度得以確立。到1957年,以建立中國工業化基礎為目標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提前完成,為進行大規模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此後,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開始了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然而,要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後的大國建設社會主義,特別是探索出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何其難也。我們既無現成的經驗可以照搬,冷戰時代的國際環境使我們也無法從西方發達國家獲得先進的技術和資金,更重要的是,對於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社會主義經濟發展的規律和中國經濟基本情況的認識,需要有一個逐步積累和不斷深化的過程。在中國共產黨領導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過程中,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舊中國千瘡百孔的爛攤子上初步實現了工業化,積累了領導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經驗;又出現了一系列失誤,包括「文化大革命」這樣的嚴重錯誤,走了一條曲折發展的道路。古今中外,任何個人、團體或政黨,完全不犯錯誤是從來沒有的。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我們黨也犯過嚴重錯誤,但是錯誤總還是由我們黨自己糾正的,不是別的力量來糾正的。就是粉碎『四人幫』,也是由我們黨代表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來實現的。」
正是在科學地總結歷史經驗,認真分析和反思失誤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作出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現改革開放的戰略決策,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偉大實踐中逐步探索出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形成了鄧小平理論。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二十多年來,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綜合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巨大成就,在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處於低潮時,中華大地上展現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巨大成功,引起全世界的矚目。
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的光輝歷程,就是為實現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奮斗的歷程。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著中國先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歷史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中國,就沒有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中國。正因為中國共產黨真正代表了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她理所當然地受到全中國人民的衷心愛戴與擁護,當之無愧地成為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共產黨領導核心地位的確立與鞏固,是中國人民的鄭重選擇。
參考鏈接: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531/5534/20010607/483681.html
⑦ 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
歷史和人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這是因為:
1、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狀況不允許走資本主義道路.
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從19世紀下半期開始萌芽,但由於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始終沒有發展為獨立的力量.民族資產階級在經濟上未完全斷絕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聯系,在政治上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和力量,他們所具有的軟弱性、動搖性,決定了沒有徹底推翻封建統治、推翻帝國主義、爭取民族獨立的能力,只能依附於國際資本主義來尋求生存和發展.中國沒能發展成獨立的完全的資本主義社會,這種狀況並沒有因國民黨的執政而改變.國民黨取得政權後,既沒有兌現它所許諾的「平均地權」,也沒實現它所聲稱的「發展民族工商業」,倒是依附於帝國主義、具有封建性的官僚資本和「四大家族」聚斂了大量財富,使中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對國民黨政權的完全失望,使中國的普通民眾和知識界堅定地站在了中國共產黨一邊.民主黨派紛紛明確表態支持中國共產黨改造舊中國、開辟新道路的政治、經濟主張.甚至連主張第三條道路的知識分子也不反對在中國實行社會主義的經濟制度.中國經過新民主主義革命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得到了工農大眾的支持,得到了知識分子的贊同,得到了各民主黨派的擁護.
2、時代條件和國際環境的新特點促使中國人民選擇走社會主義道路.
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正處於帝國主義和無產階級革命的時代.中國要完成近代以來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必須擺脫帝國主義的束縛.毛澤東同志指出:「帝國主義列強侵入中國的目的,決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國變成資本主義的中國.」它們的目的,就是要佔領中國的市場,掠奪中國的資源,使中國保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狀況.中國人民同帝國主義的矛盾,決定了中國要選擇社會主義道路.20世紀30年代席捲全球的經濟危機,引發了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政治、信仰恐慌,使得資本主義的吸引力不斷下降.而當時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蒸蒸日上.經濟建設取得輝煌成就.在經濟危機打擊下,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對華經濟掠奪,日本更是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民族危機促使人們尋找新的出路.社會主義蘇聯為中國提供了一種嶄新的制度選擇和新的社會樣板.因此,走俄國人的路,成為許多先進分子的共識.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影響力迅速擴大,選擇社會主義道路成為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3、中國革命的領導力量決定了中國必然走社會主義道路.
從中國社會各個階級、階層的特性來看,農民階級是民主革命的最大力量,但由於他們的經濟和文化條件而帶有分散性和某些落後性;民族資產階級有發展資本主義經濟的強烈願望,但由於與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和能力;工人階級是中國最先進、最革命、最有組織性的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天然領導階級.因此,中國的民主革命只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共產黨作為無產階級先鋒隊,理所當然地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者.在中國,只有中國共產黨而沒有其他哪個政治力量能夠提出正確的綱領,團結一切進步力量,從根本上解決中國反帝、反封建的問題,解決中國實現人民民主和維護國家統一的問題.無產階級作為領導階級,中國共產黨作為領導者,在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後,必然要把這一革命引向社會主義方向.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在這兩個階段中間,「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階段」.這就決定了中國必然走社會主義道路.
一:中國共產黨是在經過了長期與舊社會對動勢力作斗爭的經驗總結中得出「只有馬列主義才是中國革命的唯一出路。」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並不是像押寶一樣無緣無故地走上了馬列主義的道路。
二:中國共產黨在選擇馬列主義時也不是照單全收式的,而是有所選擇有所改進的。這點從抗日戰爭時期及解放戰爭時期並沒有完全聽從共產國際的指示就可以看出來。
三:中國共產黨對馬列主義是有所創新有所發展的。這一點,從我國很成功地和平解決他香港、澳門問題上可以看出來。
四:馬列主義將是中國共產黨始終奉行的唯一標准。上個世紀末,蘇聯解體,東歐巨變,國際共產主義勢力受到很大沖擊。而我國在這段時間里是很平穩地渡過的。國內普通百姓幾乎沒有感到來自國際政治變化而帶來的任何影響。
⑧ 論述歷史和人民是如何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
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進行了抗爭有農民版階級領導的太平天國運動權,最後被中外反動勢力聯合絞殺,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地主階級的洋務運動也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資產階級領導的戊戌變法和辛亥革命,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都失敗了,也沒有中國富強起來依舊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新文化運動後期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自從中國共產黨誕生以後,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建立了新中國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新中國建立以後中國共產黨有領導全國人民進行現代化建設,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今人民的生活水平整體已經達到小康水平,綜合國力也進一步增強。
歷史雄辯的證明:是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中國人民只有在無產階級及其政黨指導下才能完成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兩大任務。
⑨ 結合史實,論述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中國共產黨的
我把比爾蓋茨和成龍打垮了!把他們的財產分給你了!你也會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