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民政的標志的歷史

中國民政的標志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1 23:03:21

『壹』 中華民國成立的標志是什麼有什麼歷史意義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標志著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和資產階級共和制度的誕生,是中國從傳統社會向近代社會轉變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貳』 中國近代史開始的標志

中國近代史開始的標志是鴉片戰爭。

中國近代史是從第一次鴉片戰爭1840年到1949年南京國民黨政權遷至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歷經清王朝晚期、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時期、北洋軍閥時期和國民政府時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

(2)中國民政的標志的歷史擴展閱讀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國政府以林則徐虎門銷煙等為借口,決定派出遠征軍侵華。1840年6月,英軍艦船47艘、陸軍4000人在海軍少將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駐華商務監督義律(Charles Elliott)率領下,陸續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海口,鴉片戰爭開始。

鴉片戰爭以中國失敗並賠款割地告終。中英雙方簽訂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中國開始向外國割地、賠款、商定關稅,嚴重危害中國主權,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並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同時,鴉片戰爭也揭開了近代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新篇章。

鴉片戰爭使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鴉片戰爭的勝敗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以軍事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國」的美夢,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封建社會危機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較敏銳的封建知識分子,進一步去探索和尋找中國社會擺脫困境與危機的良策。

他們以傳統經學為依託,以匡時救世為己任,對內主張整飭吏治,改革弊政;對外提倡學習西技,抵抗侵略,從而逐漸在地主階級中形成一股經世致用的社會思潮。許多有學之士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於西方科技的進步注意,並著書介紹西方事物。

然而包括朝廷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改變對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說對於向來所輕視的「夷人」學習。清廷的戰敗並沒有使其進行改革,反而繼續行保守的閉關政策,引致後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才出現洋務運動等的自強救國運動。

『叄』 下面是中國民政的標志,請寫出構意要素,並說明圖形寓意

民政標志反映民政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基於這一思想,中專國民政標志的基本形式和內容是屬:總體輪廓為圓形,正面由雙手、人像(
「民政」漢語拼音第一個大寫字母M和代表太陽的圓點)、太陽和光線組成。雙手象徵民政部門「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人像象徵廣大人民群眾;太陽象徵光明和溫暖;太陽兩側的十二道短線,既象徵太陽的光芒,又代表一年十二個月份。總的意思是,民政部門時刻為人民奉獻,代表黨和政府給人民群眾送溫暖。

『肆』 新中國成立的標志是什麼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為主的資產階級性質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標是無產階級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並及時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社會階段的結束和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開始。

(4)中國民政的標志的歷史擴展閱讀

意義:

1、根本改變中國人民命運,開辟中國歷史發展新紀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把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國歷史發展開啟了新紀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近代以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壓迫中國、欺凌奴役中國人民的苦難歷史徹底結束。中國人民真正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這是中國人民社會地位的根本變化,從此可以集中力量從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的建設,創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2、根本改變中國發展方向,推動我國進入社會主義新社會。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奠定了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確立了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走社會主義道路,是近代中國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革命的明確目標。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新民主主義理論,指引中國通過新民主主義走上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

3、根本改變中華民族地位,掀開民族復興新篇章。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空前的穩定統一,從根本上改變了中華民族的地位,是中華民族由近代衰落開始走向強盛的歷史轉折點,是從戰亂動盪開始走向長治久安的歷史轉折點,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的一個偉大里程碑,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4、根本改變世界政治格局,深刻影響人類歷史進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是「十月革命以後一個帶世界性的大勝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最重大的政治事件,對國際局勢和世界人民斗爭的發展具有深刻的久遠的影響」,具有偉大的世界意義,影響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開啟了人類歷史發展新階段。

『伍』 中國民政部圖標是什麼顏色

紅色!
度娘一下!

『陸』 新中國成立的標志是什麼歷史事件從此。國家命運,社會性質和人民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1.新中國成立復的標志是開國大典制。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中國的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由原來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變為新民主主義社會。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

『柒』 列舉出國家產生的標志 三個即可 歷史

軍隊、法庭、監獄、政府等的出現標志著國家的誕生。
(附:私有財產和階級的出現也逐漸醞釀著國家的形成)

『捌』 中國各個歷史階段的標志

你問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四個階段吧!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階段(北伐戰爭階段):標志是版:權1926年7月4日,為完成總理孫中山的遺願,國民黨中央在廣州召開臨時全體會議,通過《國民革命軍北伐宣言》,陳述了進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的理由。拉開了北伐戰爭的大幕。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階段(土地革命戰爭階段):標志是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的「4·12反革命政變,這次政變標志著蔣介石背叛了革命,共產黨人被迫開展了與國民黨的武裝斗爭;另二個重要標志是1927年8月7日中共召開的「八七會議」,和1927年8月1日共產黨領導的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武裝反抗國民黨的開始。這幾次事件標志著土地革命的開始。抗日戰爭抗日戰爭開始的標志是1937年7月7日發生的盧溝橋事變,盧溝橋事變揭開了中國全面抗戰的序幕。是抗日戰爭開始的標志。解放戰爭1946年6月26日,大別山根據地以宣化為中心的我中原野戰軍突破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越過平漢線突圍,這次事件被稱為「中原突圍」標志著解放戰爭的全面開始,

『玖』 中國封建社會誕生的標志

公元前476年,中國在經歷過幾次變革之後進入封建社會.封建社會解放了

勞動力,社會生產方式與速度有明顯加快!!!中國封建社會誕生的標志應

該是鐵器的發現與使用!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對歷史"常識"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中國秦漢至清這一段歷史被稱為封建社會。這要歸功於數十年來不斷的全方位的灌輸。繩鋸木斷,水滴石穿,即使對歷史知識毫無興趣的人,在這種灌輸下也不會無動於衷。但早已有人指出,把這一段歷史稱為封建社會很容易與中國古已有之的封建社會相混淆,除了讓人五迷三道外起不到什麼作用。不過也有人認為,在這一問題上"正名"沒什麼意義,因為"無論在中國還是在國外,『封建'或Feudalism這兩個詞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不僅僅在『馬克思主義者'中)中已經形成了與其原始辭義不同的概念。這就如『經濟'一詞在古代漢語中是『經國濟世'即搞政治之意,但如今不會有人以為『經濟學'就是做官術一樣。如果說過去的經濟學有錯,那也不是錯在『經濟'一詞的用法不合古義,而是舊經濟學的整個解釋體系有問題。同樣,要反思過去的『封建社會'論,也不能僅僅指出封建一詞的用法不合古義......"(《問題與主義》,秦暉,長春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第443頁)。這種觀點乍一看挺有道理,但"封建"與"經濟"兩詞在各自的領域所起的作用以及產生的影響決不可同日而語。沒有誰吃飽了沒事干非要去追究後者古今異義,因為這無關大體,然而前者卻不可等閑視之。

"封建"一詞古已有之,原義為封地建國。《左傳》曰:"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之,已蕃屏周。""周之有懿德也,猶曰『莫如兄弟'故封建之。"《史記》曰:"故王者疆土建國,封立子弟,所以褒親親,序骨肉,尊先祖,貴支體,廣同性於天下也。""昔五帝異制,周爵五等,春秋三等,皆因時而序尊卑。高皇帝拔亂世而反諸正,昭至德,定海內,封建諸侯,爵位二等。"柳宗元在《封建論》中說:"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後,布履星羅,四周於天下,輪運而幅集;合為朝覲會同,離為守臣捍城.""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衛而為之守宰,據天下之雄圖,都六合之上游,攝制四海,運於掌握之中,此其所以為得也。""漢有天下,矯秦之枉,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可見,封建一詞,史有明文,史有明義,它的能指和所指是一致的而且非常明確。秦始皇廢封建,改郡縣,從此封建亡,這是我國政治制度史的大事,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常識。

但是,這個詞首先被日本學者借過去用以指稱歐洲中世紀的Feudal system ,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馬克思主義初入中國之時,又被從日本歸來的以郭沫若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們從日本拿回來,在"五形態論"的指導下,在政治權力的倡議下,硬生生按在中國自秦至清這一段歷史上,從此這個標簽就掛在那兒了,成了它的一件合法的帽子。封建搞定了,中國社會性質清楚了,革命對象也有了。

不過,無論從形式到內容,中國古已有之的"封建(封邦建國)"與歐洲的Feudal system以及自秦至清的"封建(土地私有、租佃關系)" 三者都是迥異的。把這三者作成一鍋粥煮完全是救亡壓倒啟蒙,政治權力強奸學術理性的惡果。僅以此而言,秦暉先生認為無須"辯名"是說不過去的。想我堂堂中華,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史,別說找十個八個概念,就是找它百十來個概念來指稱那段歷史又有何難,又有何不可?為什麼偏偏揪住一個張冠李戴的"封建"不放?這個可怕的指稱把根本不是它的許多東西攏入懷中,結果在"反封建"的大旗下,把無以記數的本屬於應該好好繼承和發揚的文明成果摧毀殆盡,而真正應該反對和拋棄的卻偏偏又完好無損。自"五·四"開始的中國近現代史,要說有什麼慘痛的損失的話,那就是反對了不應該反對,繼承了不應該繼承的。所謂古為今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過是空話一句,對於幾千年的文明成果,我們到底繼承了什麼,實在值得懷疑,可皇權帝制之類卻陰魂不散,時時作祟。時至今日,我們除了用筷子吃飯以外,恐怕也沒剩下什麼東西了。就以這一方面而言,"反封建"所造的孽實在不輕。"正名"之必要也正在於此。

然而這只不過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弄清楚中國古代的歷史到底是怎樣的,是否如正統史學所講的那樣,政治上的地主與農民的對立,經濟上租佃關系等等。

早在五十多年,王亞南在其名著《中國官僚政治研究》一書中即已指出,秦漢之制下的中國政治,是一種官僚政治,這種官僚政治,並非僅僅作為一個政治在操作的"技術方面"存在,而是一種社會體制,其基本特點是:官僚把握政府的全部權力,普通公民的權利得不到有效地保護,官僚利用政府的措施圖謀私利。在這種社會中,官僚階層並不是哪個階級的代表,它自身就構成了一個具有自己特殊利益的階級,因此,"官民對立"構成了這種社會的基本特徵,而不象教科書所講的那樣是什麼地主與農民的對立。關於這一點,秦暉先生的研究可以為此作一個很好的注腳。在《封建社會的關中模式—土改前關中農村經濟研析之一》一文中,他根據關中各地的檔案材料指出,在土改前,關中地區地主人數占總人口的份額極小(約2%左右),其所擁有的土地佔4%左右。土改前的關中幾乎就是一個自耕農的世界,那種靠出租土地收取地租的傳統意義上的地主幾乎沒有,關中的地主主要是因為僱工經營或放債而得到地主這一成分的,因此,"關中無地主,也無租佃"。在關中地區,"有產者(生產資料,主要指土地)與無產者的對立模糊,而有權者(身份性特權與政治權力)與無權者的對立突出。主佃沖突幾乎不存在,主雇沖突也並不激烈,而官(豪—黑白合流而形成的惡霸)與平民的沖突則異常緊張。"在關中,基於生產資料的階級分化模糊,而基於人身依附關系的等級分化則極為明顯,"按資分配"的兩極分化不發達,而"按權分配"的兩極分化則異常尖銳。關中地區的這種特點當然不能證明整個中國全是如此,但它起碼推翻了過去那種用租佃關系解釋一切的舊模式,說明中國古代社會既不同於西方的Feudal system 也不同於先秦的"封建",更與正統史學所勾畫的模式相去甚遠,它就是那麼個東西,它存在於那裡,具有自身的獨特的屬性。

近幾年來,學界許多有識之士已紛紛從舊史學的羈絆中走出來,嘗試用新的方法,新的理論,重新建立史學體系,力圖通過對史學的重建,加強我們的民族認同感,以期對當前進行的改革有所裨益。畢竟,對於我們這樣一個具有幾千年文明的大國來說,在如今這"千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前,如果失去了對歷史的認同,後果是不堪設想的。因為中國是一個缺乏宗教的國家,民族的認同不可能靠宗教來完成,只有對歷史的認同,才可能為自己找回自信,尋回我們的安身立命之本,內可以建立正常的社會秩序,外可以抗拒外敵的干擾與壓迫。

『拾』 中國民政標志是什麼含義

總的意思是,民政部門時刻為人民奉獻,代表黨和政府給人民專群眾送溫暖。

《民政屬部辦公廳關於確定中國民政標志的通知》中指出:民政標志反映民政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基於這一思想,中國民政標志的基本形式和內容是:總體輪廓為圓形,正面由雙手、人像( 「民政」漢語拼音第一個大寫字母M和代表太陽的圓點)、太陽和光線組成。雙手象徵民政部門「俯首甘為孺子牛」的奉獻精神;人像象徵廣大人民群眾;太陽象徵光明和溫暖;太陽兩側的十二道短線,既象徵太陽的光芒,又代表一年十二個月份。總的意思是,民政部門時刻為人民奉獻,代表黨和政府給人民群眾送溫暖。

閱讀全文

與中國民政的標志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