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的內涵是什麼它為什麼是長期的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不是泛指任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都會經歷的起始階段,而是特指我國生產力落後、商品經濟不發達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然要經歷的特定階段。即從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代化基本實現的整個歷史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論斷包括兩層涵義:一是我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我們必須堅持而不能離開社會主義;二是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初級階段,我們必須正視而不能超越這個初級階段。
1.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的歷史前提決定了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我國原來處於經濟文化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沒有經歷過資本主義充分發展的階段。這樣,當我國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進入社會主義的時候,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現代化的程度,都遠遠落後於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用相當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去建立和發展社會主義應有的發達的生產力基礎,提高經濟的社會化、市場化和現代化程度,實現工業化,這個歷史時期就是我國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2.我國現實的國情決定了初級階段的長期性。我國的社會主義還處於不發達階段。建國以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但總的說來,人口多、底子薄、地區發展不平衡、科技教育文化落後、人民生活水平較低、生產力不發達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還不成熟,社會主義民主法制還不夠健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的習慣勢力在社會上還有廣泛的影響。這表明,要實現現代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3.整個世界經濟的發展趨勢決定了初級階段的長期性。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世界范圍的科技革命的迅猛發展,一些發達國家的生產力有了高度的發展,新的經濟增長方式不斷出現,在人類進入21世紀時,知識經濟已見端倪。這就使我國要實現的現代化,更具艱巨性和復雜性,我們必須經過很長的時間,才能真正建立起成熟的社會主義所要求的物質技術基礎,而在這之前,我國只能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總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既是中國社會主義的現實狀態,也是中國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過程,實現這個歷史過程中的一系列轉變,至少需要一百年的時間。
Ⅱ 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和西方當代全球化理論的異同
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理解
馬克思主義對事物和現實的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進行的,它徹底改變了西方的傳統理念和思維方法。這種以實踐為基礎的思維方式取代了傳統的以還原論為基礎的本體化思維方式,不再追求終極真理,而是把改造世界作為根本任務。因此可以說,這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思想變革。可是人們在認識馬克思主義和西方傳統之間的關系時,經常受到傳統的思維方式的影響,不能從整體上進行把握,而是從局部和個別關系入手,影響了對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的正確理解。因此,只有真正理解並掌握馬克思主義的觀念和思維,才能完成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理解。
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理解也是對真正符合馬克思主義原意和精神的理解,要以時代為基礎,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意義和精神。可以將其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對重要歷史事件的總結和判斷;第二,社會的歷史理論;第三,對人的存在方式和人類發展的思考。馬克思主義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人們已逐漸拋開第一層,進入了第二層,可是馬克思主義持久的生命力和第三層的結構息息相關。所以完成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理解就要充分理解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第三層內涵,也就是人存在的本質性的文化精神。
馬克思主義具有當代價值的原因及其體現
馬克思主義在20~21世紀都具有時代意義。馬克思主義對黑格爾的批判徹底變革了西方的傳統思想,這是馬克思主義在當時起到的作用。雖然在20世紀有許多新觀念被提出,但馬克思主義依然是最具時代價值的。在當代我們仍可以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決現實問題。有人將馬克思主義比作一發炮彈,而我們所處的時代仍在炮彈的射程范圍以內,我們要做的就是正確看待和利用馬克思主義價值觀,用以解決各種現實問題。這是因為馬克思主義反映了全人類的理想和使命,其存在也體現了人類的存在。
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後的歷史和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充分顯示了馬克思主義強大的時代解釋性和批判性。多數學者都指出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主要在於它具有良好的批判精神。
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徵是具有實踐性、開放性、批判性和創新性。在進行創新和實現其當代價值時要傳承馬克思最開始的原則和思維方式,同時繼續馬克思關注人類社會生活和命運的研究。從價值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全人類,所以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是對當代社會問題的關注;文化是研究「人」的中介,從當代文化思考產生共時性角度來看,文化領域是馬克思主義新的生長點;從政治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對人權思想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對西方人權思想和理想國的批判;從思維範式角度來看,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在超越近代主題性的同時,也從根本上超越了理論道路;從社會批判功能角度來看,它促進了現代社會市場的健康發展;從重建中國角度來看,它和中國的發展都具有實踐性,兩者之間具有親和性;從唯物主義和社會主義歷史命運的關系角度來看,馬克思不僅是辯證法,還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對社會主義的重大意義在於指導社會主義以實踐為基礎,實事求是,它是社會主義理論建立、發展、創新的基礎,在其過程中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馬克思主義的革命性變革首先體現在理論性質的根本變化。馬克思主義將人類從絕對化的理論教條中解放出來,提供給人類的不是解決問題的萬能辦法,而是不斷加強自我意識和提高觀察能力的一種價值理念、思維方法和精神追求。從這方面來說,只有轉變思維模式才能真正意義上理解馬克思主義,同理,只有理解了馬克思主義才能從根本上轉變思維模式。馬克思主義的實質和精神就是人類雖然對世界的理解方式不同,可是最終目的都是改變世界。馬克思主義中「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以過去為基礎,站在現實上不斷開拓未來的精神。
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還體現在消除人對事物的依賴性。馬克思主義的批判任務中就包括將人從「抽象的普遍理性」、「物的普遍統治」和「資本的普遍統治」中解放出來,也就是說,將資本的獨立性和個性轉變為人的獨立性和個性。這恰恰體現了當代精神。
馬克思主義開創了現代意義上的西方。因為馬克思主義的變革開始於理論,從根本上瓦解了形而上學。馬克思主義在批判形而上學時是從人的存在出發的,重視世界和人的存在。馬克思主義的關注重點從整個世界轉變到人類世界,也就是說,從關注宇宙到關注人的生存世界,這是西方轉變的開始。馬克思主義屬於唯物主義,它極大地推動了西方的發展和進步。
實事求是地講,馬克思主義是當代最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不可超越的。在21世紀面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我國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過程中遇到了很多新情況和新問題、各種社會矛盾,在此時代背景下,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價值得以體現,所以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不僅體現在解釋世界上,還體現在改變世界上。
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實現
在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時要完成三個轉變:第一,關注的重心從實體形而上學轉變到開展人的生存本體論;第二,由對馬克思主義表層精神的關注轉變到深層精神內涵上來;第三,從工具層面轉變到理性層面。
要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首先要用正確方法來理解馬克思主義,同時找准著力點和當代現實相結合。以人類現代化和中國現代化的發展為基礎對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進行研究,也就是在馬克思主義中發現和人類現代化及中國現代化發展相關的理論。在不斷研究馬克思主義的進程中,我們發現馬克思主義批判過的許多社會現象在當代社會中仍然不斷出現,所以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的實現就非常重要,它可以在我國解決當代社會問題的過程中起到很好的指導作用。
我們在理解馬克思主義時不應僅停留在文字層面或行為層面,還應深入到精神層面,也就是說,在理解馬克思主義時要有徹底的「實踐精神」。實踐精神是指實踐高於理論,實際生活大於思維模式,要將生活放在首要位置,以生活實踐為基礎。如果僅僅在文字層面上理解馬克思主義,我們將無法釋放馬克思精神,解放自我,也就無法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在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主義時也可以對其提出懷疑,探討馬克思的正面和負面影響,只有在批判的環境中,並以我國人民的生活實踐為出發點,馬克思主義才能得到完善和發展。
只有深刻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神,才能運用它對生活和實踐進行指導。只有以當代社會發展的情況為基礎,發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當代的局限性,並不斷發展、創新、豐富馬克思主義,才能實現馬克思主義當代價值。在當代中國的背景下,要站在世界歷史發展和全球發展的高度,以我國經濟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為基礎,全面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和具體內容,構建適合我國21世紀發展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以實現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價值。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使馬克思主義具有時代價值。
Ⅲ 西方文化的主要內涵
所謂西方,是指今天歐洲的大部分地區。歷史上,西方(Occident)最初是指相對於拜占廷東羅馬帝國及以東的「東方」而言,亦即「基督教世界(Christendom )。所謂基督教世界起初主要是指信仰基督教的地區,後來專指羅馬天主教會統治的地區。「西方」這一概念所涵蓋的地域,實質上就是隨著上述這三種因素綜合影響所及地域的變動而定的。
如果說東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麼西方文化相對就是偏物質的,這里稱之為「西方物質文化」。
西方文化的發展遠比東方文化的發展要簡單得多,他的內容變化是由神學到哲學,最後到科學。西方的神學與東方的神學不一樣,東方的神學建立在深刻的經學上,而西方的神學沒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來凈化心靈,沒有東方神學中那種很強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導。所以西方神學思想並不影響政府的管理思想,這個問題在東方就完全不一樣了,特別是在中國,經學和理學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礎,雜糅其中的神學思想也會滲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西方神學與東方神學的最大區別在於:西方神學不排斥物質,東方神學極力排斥物質。這種文化內涵上的差異,導致西方物質文化的產生,由此帶來了西方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意識。東方文化由於排斥物質,也就產生不了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意識。
西方哲學文化的產生,是西方物質文化產生的前奏和思想准備,也是西方文化理性思維的開始。從神學文化走向物質文化,西方的哲學文化起到了過渡作用。在西方哲學文化中,要解決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物質是第一性的,還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這種哲學上的大辯論,最終把西方文化從神學的混沌思維中解脫出來,建立了偏重於物質的理性思維,也就是物質文化的思維,這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大進步。
在這期間,科學文化的產生有力地支持了唯物論,並因此而把神學思維撇在了歷史的後面,神學從此而成了一個名存實亡的文化「擺設」。
西方的物質文化是以科學思維為基礎的。哲學文化解放了西方人的思維,同時孕育出了科學思維,也孕育出了科學理論。「分子論」的誕生,宣告了西方物質文化的產生,因為這是西方人物質思維的開始,物質思維是以探索物質構成和崇尚物質光華為思維特徵的。
東方人的思維是物性思維,以「陰陽論」為基石,注重對事物屬性及其功能的分析,優點是宜於看到物質與精神的運動共性,掌握事物運動與人之間的關系,根據這種關系作出預測和運籌,借勢運力,尋找最佳決策,講究思維能力;西方人的思維是物質思維,以「分子論」為基石,注重對事物內部構成的發現,掌握事物內部與外部的關系,優點是宜於根據事物結構創造新事物和新功能,講究創造才能。所以,「分子論」成為東西方文化的分水嶺。
Ⅳ 西方文化的內涵是什麼
西方文化的內涵是個人實現的物質文化,西方文化指的是西歐、北美的現代文化,包括西方世界中共同的標准、價值觀、風俗等。
西方文化被用於許多方面,不管其實際使用正確與否,包括美國文化、唯物主義、工業主義、資本主義、商業主義、性的享樂主義、帝國主義、現代主義,乃至解說西方文明。
有的學者在研究西方文化內涵時指出,西方人在內心深處是比較自我的。他們特別關注自己的訴求是否被滿足,自己的合法利益是否得到保護。雖然,這種觀念與想法容易與自私相互聯系在一起,但是,這也從側面反映出,在西方的文化體系中是比較關注自我的。
總之,西方的文化體系有著自己的一些特色。這種特色與其地理、歷史以及人文等方面的原因是分不開的。
(4)世界歷史理論的內涵擴展閱讀
西方文明特色
西方世界的一大特色就是致力於科學與技術,並善於創造新加工、新材料,進而形成新產品。正是在西方,蒸汽機得到了發展,並被應用於工廠,以產生電力。
四沖程循環和內燃機的發明和前期發展也都發生在西方。核電站則發明於芝加哥。 發電機、變壓器、馬達以及電燈,可以說幾乎所有熟悉的電器,都源自西方。
新的通訊設備與系統,比如電報、電話、傳真、海底電纜、無線電以及電視、通訊與導航衛星、網際網路、萬維網,這些都可以歸功於西方。
一些司空見慣的材料,比如混凝土、鋁、明亮的玻璃、合成橡膠、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等等,這些都是西方的發明。鋼鐵造的輪船、橋梁以及摩天大樓,首先出現在西方。
Ⅳ 西方人文主義精神在不同時期的內涵
人文主義一般內涵
一種基於理性和仁慈的哲學理論的世界觀。作為一種生活哲學,人文主義從仁慈的人性獲得啟示,並通過理性推理來指導[1]。
人文主義以理性推理為思想基礎,以仁慈博愛為基本價值觀。個人興趣、尊嚴、思想自由、人與人之間的容忍和無暴力相處等,都是人文主義內涵范疇。同時,與人本主義心理學和人道主義關系密切。
相比唯物主義,人文主義注重人的精神心靈;另一方面,人文主義注重理性
古希臘
古希臘在西方,古希臘的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也提出一些早期人文主義思想觀點。
文藝復興時期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出現,不僅動搖中世紀社會基礎,也確立個人價值,肯定現實生活意義,促進世俗文化發展,由此形成與宗教神權文化對立之思想——人文主義。人文主義肯定人是生活創造者和主人,他們要求文學藝術表現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學為人生謀福利,教育發展人的個性,即要求把思想、感情、智慧都從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因此,人文主義的學者和藝術家提倡人性以反對神性,提倡人權以反對神權,提倡個性自由以反對人身依附。(參見《外國美術簡史》,第62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二版)
現代
兩次世界大戰後,對人類自身反思越發明顯。隨著冷戰開始,美國和西歐爆發一系列反傳統運動和民權運動,有著名的黑人解放、婦女追求解放、8小時工作制,以及20世紀末崛起的同性戀權益運動(同性婚姻)。
作為概念的人文主義的歷史
在歐洲歷史和哲學史中,人文主義主要指14世紀到16世紀間,較中世紀先進之思想。今天一般歷史學家這時期文化和社會之變化稱為文藝復興,而將教育上的變化運動稱為人文主義。
人文主義這個詞很出現的很早,來自拉丁文中的humanitas,古羅馬作家西塞羅曾使用這個詞。德國啟蒙運動時代的哲學家,將人類統稱為Humanität。當時人文主義者稱自己為humanista。直到1808年,才出現Humanism這個詞。這個詞傳到東方,在日本譯為「人文主義」。後來,中國使用了日語的說法。
Ⅵ 世界觀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世界觀是人對世界總體的看法,包括對自身在世界整體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看法,又稱宇宙觀。哲學是其理論表現形式。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根據對這兩者關系的不同回答,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基本類型,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
世界觀是社會實踐的產物和對社會存在的反映,同時任何世界觀的形成和確立都要利用先前遺留下來的現成的思想材料,這樣,新世界觀和舊世界觀之間存在著某種歷史的繼承關系。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所持的態度和採用的方法最終是由世界觀決定的。正確的、科學的世界觀可以為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提供正確的方法,錯誤的世界觀則會給人們的實踐活動帶來方法上的失誤。
世界觀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產生和逐漸形成的。人們在實踐活動中,首先形成的是對於現實世界各種具體事物的看法和觀點。久而久之,人們逐漸形成了關於世界的本質、人和客觀世界的關系等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這就是世界觀。
一般說來,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觀,並以此來觀察問題和處理問題。在階級社會里,世界觀具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階級的人們會形成不同的甚至根本對立的世界觀。各種世界觀的對立和斗爭,歸根到底是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斗爭。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唯一徹底的科學的世界觀,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論武器。
世界觀建立在一個人對自然、人生、社會和精神的科學的、系統的、豐富的認識基礎之上,它包括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與歷史觀。
世界觀不僅僅是認識問題,而且還包括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行動等。例如,共產主義世界觀就不僅僅包括對共產主義的認識和知識,還包括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和為實現共產主義的奮斗精神和積極地行動等。
對於一個人來說,世界觀總是和他的理想、信念有機聯系起來的,世界觀總是處於最高層次,對理想和信念起支配作用和導向作用。世界觀也是個性傾向的最高層次,它是人的行為的最高調節器,制約著人的整個心理面貌,直接影響人的個性品質。
世界觀決定一個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價值觀是指人對客觀事物的需求所表現出來的評價,它包括對人的生存和生活意義即人生觀的看法,它是屬於個性傾向性的范疇。價值觀的含義很廣,包括從人生的基本價值取向到個人對具體事物的態度。人生觀被認為是對人生的意義和目的根本觀點。一個人的世界觀是否正確,將直接影響他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身為國家公務員,必須堅持的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主義世界觀。
Ⅶ 關於全球史觀
全球史觀是一種全新復的制史學理念,這種史觀已被我國學術界所認可。在新課程標准和教科書中,這種史觀也得到了充分闡發和體現,在高考試題中更是頻頻顯現。如何理解並運用這種史觀評價歷史事物、進行科學有效地備考,是新課程教學過程中值得關注的問題。
全球史觀形成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最早提出這種史觀的是歐美學者,其中以美國歷史學家L
Ⅷ 世界觀的含義
世界觀,也叫宇宙觀,是人們對世界或宇宙的基本看法和觀點。世界觀的基本問題是精神和物質、思維和存在的關系問題,根據對這兩個問題的解答,可將它劃分為兩種根本對立的世界觀類型,即唯心主義世界觀和唯物主義世界觀。另外,一種最新的宇宙觀即回歸體宇宙觀認為,宇宙「沒有」物體和真空,只有不能混淆的對象、不對稱的比例,以及趨向更高效率的變化。
世界觀(World Views)是人們對整個世界以及人與世界關系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這種觀點是人自身生活實踐的結果,在一般人那裡往往是自發形成的,需要思想家進行自覺地概括和總結並給予理論上的論證,才能成為哲學(艾斯註:簡單而言,世界觀的實質,就是從根本上去理解世界的本質和運動根源,解決的是世界是「what」的問題)。
2.世界觀和方法論是一致的,有怎樣的世界觀就有怎樣的方法論。方法論對世界觀也有一定影響(艾斯註:方法論,實際就是如何去證明世界觀的學說,解決的是「why」的問題。世界觀往往是一種預設的假說、或被大量具體事例反復印證的原理,是最基本的出發點。觀點可能影響方法,但並不能決定方法,不一定是唯一對應的;這一點必須重新認識。正確合理的辯證方法,可以糾正和修正世界觀中的錯誤;而它只能來自於基礎邏輯而不是預設的世界觀)。
3.在階級社會里,世界觀有鮮明的階級性。不同的階級會有不同的世界觀:資產階級的世界觀就是要維護資本主義的剝削制度;無產階級的世界觀就是要推翻資產階級的剝削制度,建立更加公正、合理、平等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制度。資產階級世界觀所信奉的是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的哲學;無產階級世界觀所信仰的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這兩種世界觀總是在不斷斗爭,總是相互對立的。各種不同的世界觀,歸根到底不是唯物主義的,就是唯心主義的,並對社會的發展起著不同的作用(艾斯註:世界觀確實有很強的階級性,但唯物和唯心,和階級不能直接掛鉤,如在勞苦大眾中,也有唯心和唯物的不同世界觀存在)。
4.世界觀是哲學的樸素形態。 世界觀,也叫宇宙觀。
是一個人對整個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觀建立於一個人對自然、人生、社會和精神的科學的、系統的、豐富的認識基礎上,它包括自然觀、社會觀、人生觀、價值觀、歷史觀。世界觀不僅僅是認識問題,而且還包括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行動。例如,共產主義世界觀就不僅僅包括對共產主義的認識和知識,而且包括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和為實現共產主義的奮斗精神和積極地行動(艾斯註:世界觀在初期萌芽的時候,可能是樸素的,但抽離為成熟的學說的時候,就會演變成被邏輯嚴密證明的原理或定律,所以即使是根本看法,也可能是提煉而成的精華而未必是樸素的)。
5.世界觀是人們處在不同時間不同位置時對世界的認識。
世為時間,界為空間,世界具有四個維度,即長度、溫度、數量、時間。
世界觀是指處在什麼樣的位置、用什麼樣的時間段的眼光去看待與分析事物,是人對事物的判斷的反應。
Ⅸ 概述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科學內涵是是什麼
最近所有的主義都漸漸的向錢看齊~可以說是都變成資本主義了(大家心知肚明版)~~(除了北朝權鮮少數例外~還在死守xx主義~除了有核彈外~卻是窮死了~)~~~~許多的主義都變成理論派了'(當初創主義的時候'忘了考慮人性的弱點:自私貪婪,so最後變成了理論派)~~
馬克思從始至終是位虔誠的教徒。17歲時他還是一名基督徒,他在高中畢業作中寫道:「如果沒有對於上帝的信仰,沒有和基督的一致,人類無法具備真正完美的德行,和滿足對於真理與光明的追求。」「只有上帝才能夠拯救我們。」
遺憾的是,馬克思18歲上大學遭遇一件非常靈異的事之後,他變成了一位虔誠的撒旦教徒,這從他的自白詩歌、家人對他的稱呼(親愛的魔鬼、牧師)、他周圍的撒旦教朋友,他的發型、祈禱方式,他同意的撒旦教女婿、他選擇的撒旦教徒墓地等,都充分說明了這點。
文中還指出,馬克思所信仰的撒旦教舉行儀式時很特殊,不僅黑色蠟燭被顛倒放置在燭台上,祭師也反穿著長袍,手持經書但完全顛倒過來讀。撒旦教的所有教徒都發誓:「要犯天主教義中的七宗罪,永遠不做好事!」。
馬克思不是無神論~他是對抗正神的~(屬於邪神)~~(正神'邪神都是有神論)~~
祝福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