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是什麼
1、世界歷史作為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特殊狀態是資本主義工業文明的產物。
2、世界歷史形成的版基本條件在於生產力權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3、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是社會歷史的世界化。
4、交往理論是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基礎。
② 世界歷史理論的方法論意義
以世界眼光觀照當代社會發展
由於各個國家和民族都是世界歷史中的一員,最終都要融入世界歷史之中才能實現自身的發展,經濟全球化對個人及其社會的發展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我們需要以一種世界歷史的眼光來觀照全球化擴展的問題,以世界歷史的眼光看待自身和別國的發展,積極主動地實施開放政策,使各個民族國家都處於世界范圍的開放與競爭的環境之中。
首先,需要全面理解科技創新。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全球化時代,社會經濟的發展對科學技術的依賴性越來越強,對科技創新的依賴性也越來越強。我們要在不同性質的社會與國家之間建立起發展技術與成果自由流動與共享的一個全新的機制,實現世界范圍內的交流互動。從世界歷史的視野來看,我們必須提高吸收科學技術的能力和科學技術創新與進步的能力。
其次,要全面理解知識經濟時代。在知識經濟時代,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新型產業的出現,使我們以前從不敢想像的物質生產系統智能化甚至是無人化成為現實。我們可以直接面對和吸取這個知識經濟時代給我們帶來的成果並且實現個體與類的雙向的互動,從而促進知識生產效率的提高,擴大科技和文化創新的規模,為我們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強勁的動力。
最後是對人才競爭的理解。信息化的發展使個體與類之間的雙向互動能夠得以實現,個人的知識創造也可以直接轉化成全人類的知識財富。我們必須意識到我國在人才資源方面的嚴重不足,提高我們對人才競爭的認識,為其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增強人才優勢,更好地抓住知識經濟時代的契機。
在知識經濟時代,我們要以世界歷史的眼光來辯證地看待社會經濟的發展,以開放性的心態來思考提高國家自身競爭力發展的問題,制定出合理的科學的社會經濟發展與技術發展的政策,增強我國在世界中的競爭力。
二、正確理解全球化與民族化的關系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快速發展,全球化影響的領域也愈來愈廣,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研究全球化與民族化關系的問題。我們必須充分意識到全球化與民族化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從世界歷史的視野——世界歷史理論來理解並研究這一問題。
全球化與民族化是既對立又統一的,二者是一個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我們要看到全球化與民族化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統一性。全球化不能脫離民族化並且需要通過民族化來表現出自己。民族化也不能脫離全球化,民族化之中貫徹著全球化的內容。其次我們要充分意識到二者之間存在的差別、矛盾與對立。世界歷史的發展也就是全球化的發展,全球性的發展也就是現代文明的一種全球性的擴展,我們必須重視全球化對民族化帶來的挑戰,並在此基礎上促進民族化的創新與發展。
③ 世界歷史理論的內涵
「世界歷史」是一個客觀演進的歷史過程,是人類勞動創造的歷史過程,是在普專遍交往中強化的歷史狀態,屬也是一種全球視野的世界史觀。從「世界歷史」實踐生成的基本要素來看,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全球擴張是普遍交往的世界歷史實踐生成的主要動力,現代大工業、現代交通、世界市場是資產階級撬動「世界歷史」的重要載體,世界歷史發展的未來趨勢是無產階級的勝利與資產階級的滅亡。
從主體視角觀察「世界歷史」及其嬗變,宗教史觀與英雄史觀在資本邏輯的沖擊下走向破產,而資本邏輯主導的世界歷史自身同樣存在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以現代無產階級為主體的「真正的人民」必將承擔起解放自己和全人類的世界歷史使命。從「世界歷史」范疇的具體運用來看,中國問題是馬克思「世界歷史」思想的個案分析,我們應該辯證看待馬克思關於中國問題的具體結論。
④ 全球通史的中心思想主題是什麼呢
全球通史還沒看過。。不過做為一部記史作品,作者應該是盡量做到無思想,無觀點,客觀記史才對
⑤ 如何理解共產黨宣言世界歷史理論的主要觀點及當代價值
「一切為了群復眾,一切依靠制群眾」的群眾觀點和「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要把人民群眾的利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解決好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局出發,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明確要求到2020年實現7000多萬貧困人口如期全部脫貧,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幸福的不變情懷與責任擔當。達川區作為全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以農業農村為主的市轄區,更需要把扶貧開發作為核心任務,回應人民群眾期盼,力爭到2019年提前一年實現全區3.69萬戶、9.95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目標任務,切實維護好廣大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千方百計為貧困群眾辦好事、辦實事。
《共產黨宣言》是共產黨的旗幟,它的思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培養了千百萬有共產主義覺悟的黨員幹部。傳承和堅守共產主義信仰,毫不動搖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每一名中國共產黨人的永恆使命。
⑥ 「世界歷史」理論對我們理解全球化有何啟發
近些年來,全球化問題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所謂「全球化」,目前有廣義和回狹義兩種理解答。廣義的全球化泛指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和產生以來,至今仍在繼續的世界各國的相互聯系、相互影響日益拓展和加深的過程;狹義的全球化則特指20世紀70年代第三次科技產業革命以來,特別是80年代西方世界普遍奉行新自由主義政策以來,世界經濟政治關系的一體化趨勢。全球化是一個復雜的漸進歷史過程,是世界現代化的最新階段,它為每一個國家(地區)和民族的發展都提出了一個全新的課題,需要人們作出審慎的選擇和回答。而馬克思的唯物史觀,特別是其「世界歷史理論」,為我們認識、分析全球化問題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工具。
由於各國的經濟發展、社會制度、文化背景等各不相同,因而每個國家和地區在納入全球化軌道時,都會有不盡相同的戰略考慮和政策取向。類似我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在進入全球化過程中,必須有一個趨利避害的「選擇性進入」或者說「創造性進入」的問題。這種「選擇性進入」或者說「創造性進入」的基本原則,就是要在全球化過程中,維護本國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自身特色的「民族化」,從而對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發展做出自己獨特的貢獻。
⑦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
關於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研究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建立在對早期資本主義社會的本質及其發展規律的系統考察之上。這一理論為我們深刻理解資本主義的發展,從而在整體上洞察和把握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提供了一個宏大的理論框架。今天,面對全球化浪潮的沖擊,認真解讀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挖掘和研究這一理論的方法論意義,對於正確認識和積極應對全球化條件下的現實社會發展,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和實踐價值。
有學者指出,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在方法論意義上主要有三點:一是使世界歷史的研究達到一種新境界,即注意從歷史發展規律的高度來研究世界歷史,注意世界歷史的制度分析和整體把握;二是為觀察社會歷史演進開拓了新視野,即在考察社會歷史問題時,不能僅僅從一國的視野來考慮,必須同時具有「世界歷史」的眼光;三是為推動社會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即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要自覺把握世界歷史發展的規律和潮流,以此來審視和進行我們的工作。
為了正確理解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一些學者主張以馬克思的文本為基礎,對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進行挖掘和整理。他們認為,馬克思從探索歷史發展規律入手,以超地域性和超民族性為特點,對世界歷史進行了界定,並以此為依據,探索了世界歷史形成和發展的宏觀規律及微觀機制。在馬克思那裡,世界歷史是資本主義社會發展階段的必然產物,生產力的普遍發展和人類的普遍交往以及兩者之間的能動關系是推動世界歷史發展的動力和機制。世界歷史發展道路的選擇並非是完全自然的歷史進程,人們可以在尊重客觀歷史演化規律的前提下能動地選擇自身發展道路。認識到這一點,對於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現代化進程非常重要。在全球化的條件下,社會主義的發展與資本主義的發展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因此,社會主義的發展應當融入全球化,但同時更應該在全球化進程中「利用資本本身來消滅資本」。
學者們普遍認為,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為正確理解當今世界的全球化現象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梳理馬克思的這一基本思想,是回應全球化浪潮的應有之義。有學者指出,馬克思關於「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的論述是其世界歷史理論的核心,也是認識全球化的本質及其發展趨勢的關鍵。這一論述有兩層相互聯系的含義。一是指歷史向資本主義世界歷史時代的轉變,這是「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過程的第一個階段。二是指人類普遍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這是「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因此,資本全球化既有給作為世界歷史性的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帶來不利因素的一面,又有為其發展造就有利條件和機遇的一面。對於當代社會主義國家來說,關鍵在於在實踐中正確把握機遇和風險的辯證法,不失時機地推進作為世界歷史性事業的社會主義的發展。
也有學者結合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中有關全球化的論斷,從理論剖析和實證考察等層面論證了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實現趕超型發展的意義。他們認為,後發國家應當以積極態度應對全球化,抓住機遇,趨利避害,推進民族經濟的發展,這對全球向更為公正、更為和諧的秩序演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世界上大多數國家處於大體相當的發展水平,尤其是發展中大國與西方發達國家處於同一發展水平時,世界大同的美好前景,亦即馬克思的世界歷史存在將可能會變為現實。
就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與西方全球化理論的關系,學者們也進行了比較研究。普遍的觀點是,西方全球化理論與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既有相通之處,也有明顯區別。這些區別主要表現在:一是對全球化進程中「兩極分化」原因認識的區別;二是對世界未來發展途徑認識的區別。因此,要以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為基礎辯證地看待西方的全球化理論,正確認識和把握全球化的進程和趨勢。這就要求堅持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所蘊含的批判精神,反對全盤吸收西方全球化理論的觀點;堅持世界歷史結構理論的正確觀點,批判「歐洲中心論」的觀點;確立社會主義是世界歷史性事業的觀點,批判所謂的歷史終結論。
但是,也有學者對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與全球化的關系提出不同看法。這種觀點認為,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的確與當今的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存在可能的聯系;然而,簡單地將馬克思的世界歷史思想等同於現代意義上的全球化,有待商榷。因為現代意義上的全球化在內容上已經大大超出了馬克思時代的想像,諸如跨國公司、國際競爭、國際金融風險等體現出來的現代經濟全球化的復雜性決非馬克思時代的經濟發展水平所能設想的。更重要的是,現代意義上的經濟全球化並不以排斥民族特殊性為最終目的,而馬克思的「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更多地是指由於大工業的發展,促使諸民族獨特性的分工的消滅,從而在全世界范圍內形成單一的分工、交往和生產模式,世界諸民族間的發展道路也越來越趨於一致。所以,不能庸俗地將馬克思的歷史向世界歷史轉變的過程等同於全球化,更不能斷章取義地做出全球化就是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庸俗理解。
⑧ 概述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科學內涵是是什麼
最近所有的主義都漸漸的向錢看齊~可以說是都變成資本主義了(大家心知肚明版)~~(除了北朝權鮮少數例外~還在死守xx主義~除了有核彈外~卻是窮死了~)~~~~許多的主義都變成理論派了'(當初創主義的時候'忘了考慮人性的弱點:自私貪婪,so最後變成了理論派)~~
馬克思從始至終是位虔誠的教徒。17歲時他還是一名基督徒,他在高中畢業作中寫道:「如果沒有對於上帝的信仰,沒有和基督的一致,人類無法具備真正完美的德行,和滿足對於真理與光明的追求。」「只有上帝才能夠拯救我們。」
遺憾的是,馬克思18歲上大學遭遇一件非常靈異的事之後,他變成了一位虔誠的撒旦教徒,這從他的自白詩歌、家人對他的稱呼(親愛的魔鬼、牧師)、他周圍的撒旦教朋友,他的發型、祈禱方式,他同意的撒旦教女婿、他選擇的撒旦教徒墓地等,都充分說明了這點。
文中還指出,馬克思所信仰的撒旦教舉行儀式時很特殊,不僅黑色蠟燭被顛倒放置在燭台上,祭師也反穿著長袍,手持經書但完全顛倒過來讀。撒旦教的所有教徒都發誓:「要犯天主教義中的七宗罪,永遠不做好事!」。
馬克思不是無神論~他是對抗正神的~(屬於邪神)~~(正神'邪神都是有神論)~~
祝福您!
⑨ 世界歷史理論對我國社會的發展有哪些啟示
1.逐步改革我國經濟體制,形成更加適合經濟全球化發展的市場經濟體制。"在當今世界歷史背景下發展生產力,市場經濟是必然的手段"。雖然,我國已經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但目前的市場經濟還不是完全意義上的市場經濟,我們的制度還有待完善。所以說,要實現生產力上的跨越式發展,合理的制度保證是非常必要的。2.努力開創我國對外開放的新局面,從而為生產力跨越式發展提供契機。鄧小平提出的對外開放政策,使中國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可見交往是生產發展乃至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在當今全球化大環境下擴大交往程度,也就是擴大對外開放程度。從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中的一員,中國經濟在世界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繼續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我國發展的步伐,這不僅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3.實現生產力的跨越式發展,就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我國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不但可以利用世界上高科技含量的機器化生產力,更可以利用他們的信息化生產力。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技術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這不但是切實可行,而且是非常必要的。新型工業化是尊重自然規律和經濟發展規律的道路,是使工業化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結合的文明發展之路,是實現生產力跨越式發展的根本途徑,最終將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的新景象。在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指導下,我國要堅持走可持續發展與跨越式發展的道路,實現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為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最終實現我們的夢--中國夢。中國夢的及早實現更會推動世界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共產主義的及早到來,中國的發展是世界的,世界的發展關繫到中國的發展。
⑩ 如何理解馬克思恩格斯關於世界歷史的思想
作為一種科學的世界歷史觀,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包含和超越了單純歷史學意義上的世界歷史,並且為當代的世界史或全球史研究和編纂提供了具有方法論意義的科學指南.
首先,世界歷史作為人類本身的發展過程,是一個變化和運動的過程,只有用整體和辯證的研究方法才能做出充分理解.在世界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各個民族或國家不可避免地融合為一個整體,這個整體一旦形成,各個部分就只有在整體的范圍內才能被正確理解.綜合性的研究成為一種必須.所以,要精確地描繪宇宙、宇宙的發展和人類的發展,以及這種發展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只有用辯證的方法,只有不斷地注視生成和消逝之間、前進的變化和後退的變化之間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這樣才能透過一切迷亂現象探索這一過程的逐步發展的階段,並且透過一切表面的偶然性揭示這一過程的內在規律性.
其次,世界歷史研究的立足點是現實的、有生命的個人本身,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而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中的人.人們之間是有物質聯系的,這種聯系是由需要和生產方式決定的.它與人本身有同樣長久的歷史:這種聯系不斷採取新的形式,因而就表現為「歷史」.我們自己創造著我們的歷史.人的發展與世界歷史的發展是內在統一的.人類活動地理范圍的不斷擴大與人類社會成為有機整體的辯證統一,就是「世界」歷史.
第三,世界歷史研究的內容是現實的人的能動的生活過程.只要描繪出這個能動的生活過程,歷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還是抽象的經驗論者所認為的那樣,是一些僵死的事實的匯集,也不再像唯心主義者所認為的那樣,是想像的主體的想像活動.如何描述這個能動的生活過程?歷史的最終結果總是從許多單個的意志的相互沖突中產生出來的.這樣就有無數相互交錯的力量,有無數個力的平行四邊形,由此就產生出一個合力,即歷史結果,而這個結果又可以看作一個作為整體的、不自覺地和不自主地起著作用的力量的產物.每個意志都對合力有所貢獻,因而是包括在這個合力裡面的.世界歷史意義的人的能動的生活過程同時也就是各民族相互影響並逐漸融合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的過程和趨勢.人的自由、全面的發展實現之日,也就是共產主義到來之時.
第四,世界歷史研究的任務是要發現和揭示人類發展過程的運動規律.在表面上是偶然性在起作用的地方,這種偶然性始終是受內部的隱蔽著的規律支配的,而問題只是在於發現這些規律.那麼如何發現其規律?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不應當到人們的頭腦中,到人們對永恆的真理和正義的日益增進的認識中去尋找,而應當到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變更中去尋找,不應當到有關時代的哲學中去尋找.而應當到有關時代的經濟中去尋找.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正是由於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才能為研究人類社會發展規律提供充分的全球視野.使入們了解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一部真正的世界歷史著作的目標和作用.
第五,世界歷史研究的內容決定了其研究層次的雙重性,即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入手才能獲得對人類歷史的整體認識.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就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這樣的歷史活動是一切歷史的一種基本條件.換言之.現實的人的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是世界歷史研究的起點,這一層面的研究即人類的日常生活史當屬微觀性的世界歷史研究,展示的是人類社會的現實和具體的發展史.在此基礎上對人類歷史進行較長時段或整體性的抽象分析則屬宏觀性的世界歷史研究,揭示的是人類社會發展演變的內在規律.這兩個層面的研究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從根本上說,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是一種革命性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世界觀念,它具體闡發了唯物史觀的基本原理.馬克思曾經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現代意義正是蘊涵在理論與實踐的契合之中.它為我們深入理解人類歷史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學的理論與方法論支持,因此具有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積極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