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九年級下冊《世界歷史》的所有時間幫忙歸納一下,謝謝!!!
《世界歷史》九年級下冊表格
俄國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較表(第1課)
名稱 時間和地點 性質 革命任務 結果 意義
二月革命 1917年3月
彼得格勒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推翻沙皇統治 兩個政權並存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
彼得格勒
領導人:列寧
起義總指揮部:斯莫爾尼宮 無產階級革命 推翻臨時政府 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 十月革命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由此誕生。十月革命的勝利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統治,推動了國際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爭。
「斯大林模式」(第2課)
形成標志時間 特點 形成背景 評價
1936年新憲法制定 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 在蘇聯外有帝國主義包圍,國內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情況下形成的。 它在一定歷史階段里發揮過積極作用。
但這一模式也具有嚴重的弊端:第一,優先發展重工業,使農業和輕工業長期處於落後狀態;第二,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片面強調產值和產量,造成了產品品種少、質量差。第三,國家從農民手裡拿走的東西太多,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農民沒有生產積極性,農業產量長期停滯不前。第四,經濟發展粗放,經濟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費了資源。
所以,從長遠看,嚴重阻礙了蘇聯的進一步發展。
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在時間、地點、操縱國、涉及的地域方面的不同點(第3課)
項目 時間 地點 操縱國 涉及的地域
巴黎和會 1919年 巴黎 法、英、美 歐洲、西亞、非洲
華盛頓會議 1921~1922年 華盛頓 美、英、日 東亞、太平洋地區
1929——1933年經濟危機(第4課)
時間 爆發國家 特點 影響 各國擺脫危機的辦法
1929—1933年 美國開始席捲整個資本主義世界 涉及范圍特別廣
持續時間比較長
破壞性特別大 人民深受其害。工人大量失業,造成生產力破壞,勞動人民生活惡化,社會矛盾加深;壟斷資本家大量銷毀商品,生產破壞;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盪。 德日建立法西斯專政
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
羅斯福新政(第4課)
時間 特點 目的 內容 成效和影響
1933年 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開創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先河 在資本主義內部進行調整,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以消除經濟危機。 中心措施:對工業的調整。(《國家工業復興法》)
整頓銀行、調整農業、興建公共工程 美國經濟緩慢的恢復過來,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資本主義制度得到調整、鞏固和發展;資本主義國家對經濟的宏觀控制與管理得到加強;美國聯邦政府的權力明顯增強。
新政在美國和世界資本主義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為以後美國參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奠定了政治和經濟基礎。但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制度,不可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第二次世界大戰簡表(第6、7課)
時間 原因 交戰雙方 經過和結果 性質 影響
1939.9.1到
1945.9.2 帝國主義國家固有的矛盾和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規律在起作用(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1929~1933年的經濟危機,加速了德日法西斯專政的建立和歐亞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綏靖政策,加速了大戰的爆發(慕尼黑陰謀——把綏靖政策推向頂點。時間:1938年9月。製造者: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張伯倫)、法(達拉第)四國。內容:規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須在10天內把蘇台德區等地割讓給德國。實質:大國出於自身利益考慮,犧牲弱小國家利益。影響:把綏靖政策推向頂峰。刺激了法西斯國家的侵略野心,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 反法西斯同盟國家:蘇、中、美、英等與法西斯國家:德、日、義大利 1、德國進攻波蘭:1939年9月1日,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2、德國進攻蘇聯:1941年6月
3、日本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4、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1942年1月1日;主要國家: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標志: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內容:保證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聯合起來,徹底打跨法西斯國家;意義:改變了力量的對比,成為戰勝法西斯國家的有力保證。)
5、雅爾塔會議(1945年2月;參加國首腦:美國(羅斯福)、英國(丘吉爾)、蘇聯(斯大林);地點:蘇聯的雅爾塔;內容:會議決定打敗德國以後,要對德國進行軍事佔領,徹底消滅德國的法西斯主義;同時,還決定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參加對日本法西斯的作戰。)
6、斯大林格勒戰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作戰雙方:蘇聯、德國,標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7、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作戰雙方:美、英等反法西斯盟軍、德國,標志: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加快了德國滅亡進程
8、攻克柏林戰役:1945年5月2日,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作戰雙方:蘇聯、德國,標志:二戰歐洲戰場結束,德國潰亡。
9、日本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
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結束 1945年9月2日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1、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空前的浩劫;
2、徹底改變了世界面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亞非拉獨立與振興歷史進程表(19世紀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第12課)
地區時間 亞洲 非洲 拉丁美洲
1947年 「蒙巴頓方案」 印度獨立,領導人:尼赫魯
1960年 非洲獨立年
90年代 納米比亞獨立1990.3——標志著歐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長達五個世紀歷史的結束,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崩潰。 巴拿馬人民從美國手中收回巴拿馬運河主權 1999年底
二戰後美國經濟發展簡表(第8課)
時期 表現(特點) 原因
五六十年代 持續發展,西部和南部發展尤其迅速,呈現一片繁榮景象 美國是世界上最富強國家,占據了廣闊的國際市場;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利用高新技術成果,改進傳統工業的生產技術;發展新興工業和軍事工業;政府宏觀調控,改善人民生活,創造經濟發展環境。
七八十年代 1、70年代危機,經濟受到嚴重打擊,經濟地位下降;
2、70年代後到80年代初,經濟緩慢回升,但受到通貨膨脹的困擾;
3、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調整,經濟形勢逐步好轉,但債務負擔加重。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負債國。經濟發展受限。 1、經濟發展弊端顯露,中東產油國大幅度提高石油價格,引發1974—1975年世界性經濟危機。
2、通貨膨脹
3、債務沉重
九十年代 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這一時期美國的經濟政策和經濟結構都和以往有很大不同,進入了新經濟時代。新經濟的主要特徵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改革社會經濟;加大發展教育科技事業的力度,促進以信息產業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的發展;完成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
冷戰政策(第14課)
概念 原因 冷戰開始標志 表現 兩極格局形成和結束的標志 影響
美國帶領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了除武裝進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敵對行為,以「遏制」共產主義。 國家利益的沖突;
意識形態的差異。 杜魯門主義的出台,標志著美蘇戰時同盟關系正式破裂、美蘇之間的冷戰開始。(時間:1947年3月,提出者:杜魯門,內容:「遏制共產主義」,干涉別國內政、加緊控制其他國家的綱領和政策。) 政治上:「杜魯門主義」
經濟上:「馬歇爾計劃」
軍事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形成:
美國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1949年),
蘇聯建立了華沙條約組織。(1955年)
結束:
1991年蘇聯解體 1、兩強相爭,造成世界動盪不安,地區沖突;
2、勢均力敵,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戰的爆發
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第16課)
表現 影響
1、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迅速增長
2、跨國公司的影響增大
3、生產活動的全球化趨勢加快
4、世界貿易組織——是世界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一個重要表現
1995年1月1日 利:國家之間經濟往來障礙逐步減少,促進了世界經濟發展;各國經濟相互依存、相互競爭,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參與經濟競爭。
弊:發展中國家由於科技水平和經濟實力相對較弱,在國際競爭中處於不利境地,拉大了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貧富差距;有些跨國公司的不公平行為;國際經濟風險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進一步加大。
經濟全球化與中國的關系——既是機遇也是挑戰(2001年中國成功舉辦第九屆亞太經濟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會議、20001年11月中國正式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
第三次科技革命簡表(第17課)
時間 主要標志及核心 主要成就 特點 影響
20世紀四五十年代 人類在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突破。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生物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 核電站、電子計算機、互聯網、克隆技術等 首先,這次新技術革命不僅涌現了大量的科學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
其次,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相互滲透,一種技術的發展引起好幾種技術革命;
第三,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空前發展,並進一步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變化;
2、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3、大大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
三次科技革命簡表
名稱 時間及興起國家 主要標志 主要發明及成就 特點 影響
工業革命(產業革命) 18世紀60年代 英國 蒸汽機的廣泛運用 珍妮機的發明、瓦特改良蒸汽機、汽船、火車 1、人類進入「蒸汽時代」
2、發明機器的大都是具有實踐經驗技師和工人
3、開始於輕工業部門
4、首先發生在英國,緩慢向周邊地區擴展
5、紡織、機器製造、冶金、采礦、交通運輸等部門成為五大支柱 1、生產力提高
2、社會面貌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對世界統治,世界形成西方先進、東方落後局面
3、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分化與對立
第二次科技革命(電力革命)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電力和內燃機的廣泛運用 發電機、有軌電車、有線電話、無線電報、電燈、內燃機、汽車、飛機 1、科學和技術開始緊密地結合起來;
2、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並迅速傳播;
3、有的國家,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
4、電力廣泛運用,人類進入「電氣時代」。 1、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引起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
2、擴大了人們的活動范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聯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廣泛途徑
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20世紀四五十年代 原子能、計算機、航天技術、生物工程等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核電站、電子計算機、互聯網、克隆技術等
核心:電子計算機的廣泛使用。
生物工程核心是基因工程。 1、加快了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的速度,縮短了知識變為物質財富的過程;
2、科技各個領域相互滲透;
3、新技術成為社會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在促進經濟增長的各種因素中,科技進步所佔比重不斷上升。 1、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空前發展,並進一步引起世界經濟結構和國際經濟格局的變化;
2、世界各國都在大力發展科技,增強自己在國際格局中的地位,從而推動了世界經濟格局的多極化;
3、大大改變了人類生活方式。
⑵ 找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魯教版世界歷史八年級下冊電子書
一 這個可以找出來,可是地址不能發送,因為網路會吞掉的
二 樓主,幾個版本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所以只需要搜索人民教育出版社就可以了
⑶ 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歷史的復習提綱
一、簡答題
1、隋統一的條件?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方經濟的發展;長期的分裂割據,人民渴望統一;南方陳政權統治的腐敗;隋朝建建立後,勵精圖治,政治穩定,經濟繁榮,軍事強大;隋為滅陳做了充分准備,戰略戰術運用得當。
2、隋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和條件:自古以來,南北交通多有不便;隋統一後,南北政治、經濟、文化和交流需要加強;為了鞏固統一成果,必須加強對東北、東南地區的控制;隋的富庶為大運河的開鑿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3、為什麼會出現「貞觀之治」?隋朝由於統治殘暴招致迅速敗亡給唐初統治者特別是唐太宗以極大的震撼,使他們不得不調整統治政策,施德於民;唐太宗從諫如流,選賢任能,勵精圖治,兢兢業業。
4、貞觀新政的主要內容:賦役制度方面的改革,減少百姓服勞役的天數和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服勞役;沿襲、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編纂了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法典《唐律疏義》。
5、武則天的統治:首先,在打擊大官僚貴族集團的基礎上,發展了唐朝的中央集權。(重用酷吏,實行恐怖政策,屠殺和鎮壓保守落後的官僚貴族分子。將唐初的《氏族志》修改為《姓氏錄》。進一步發展科舉制。)其次,重視農業生產,減輕百姓負擔。再次,設北庭都護府,鞏固和開拓邊疆。
6、科舉的主要科目有哪些?重在考察哪些能力?科舉制常設的科目有明經和進士兩科。明經主要考察考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進士包括策問,以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
7、唐朝科舉制度的歷史作用:實行科舉制,便於在社會范圍內選拔人才,擴大了中央政權的社會基礎;士子可以自由報考,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辦事效率,他們推動一系列改革,開創出政治、經濟、文化及民族關系的嶄新局面,賦予社會以革新氣象和創造精神。
8、唐太宗為什麼能得少數民族的擁戴?唐太宗改變了「貴中華,賤夷狄」的觀念,力求平等對待少數民族;尊重少數民族的民族習慣和生活方式;任用少數民族人為官,對其首領優禮相待;唐太宗待人寬厚仁慈等,所以他贏得了少數民族的擁戴。
9、文成公主入藏的意義: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帶去的、、、、、、,大大促進了吐蕃經濟的發展與進步。文成公主是一位獻身於漢藏兩大民族友好團結偉大事業的優秀女性,她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10、說一說遣唐使是怎麼回事?就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進行交流的使團。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動,對日本的生產、生活和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日本社會進步的使者。
11、趙州橋設計巧妙之處在哪裡?採用了單孔石拱的設計方案;平拱式既增加了橋的穩定性和承重能力,又方便人畜通行,還節省了石料;兩個敞肩式小拱,增強了橋的泄洪能力,減輕了橋的自重,而且造型美觀。
12、李白、杜甫詩歌創作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什麼?李白詩歌雄奇飄逸想像豐富,富了浪漫主義精神;杜甫的詩歌沉鬱頓挫,語言精練細膩,感情真摯動人,富有現實主義精神。
13、北宋軍民抗擊遼、西夏南侵有何意義?遼和西夏的南侵是掠奪性戰爭,北宋軍抗擊是正義性的,維護了中原和南方地區的相對穩定,有利到人民的生活安定和社會生產的發展。
14、金朝採取了哪些措施改變女真舊俗?仿宋制建立中央集權的行政機構;積極恢復和發展農業生產,推動手工業、商業發展;學習漢人生活習俗。
15、我國經濟重心逐漸南移的原因是什麼?社會的相對安定;人口增長,增加了勞動力,特別是北方農民南遷,帶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技術;政府注意農業生產,重視興修水利。
16、比較隋唐與明清時期科舉取士和不同,想想它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會有這些變化。隋唐時期創立並逐步完善科舉制度。科舉制是通過分科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強調以才能作為選官標準的原則。科舉考試中常設和主要科目有明經和進士。明經科主要測試考生記誦儒家經典的能力。進士科包括策問,加試經史、雜文,後來雜文專考詩賦。策問以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為目的,考察治理政事的能力。明清時期,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應考者不能自由發揮。答題必須按照八個連續的部分進行,不得違背。這種考試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實際能力。
明清統治者實行「八股取士『是鞏固獨裁統治的手段,是統治者加強封建專制的需要。
17、鄭成功收復台灣有什麼歷史意義?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給荷蘭殖民者以沉重的打擊,對亞洲其他國家也間接起到保護作用。
18、清朝前朝採取了哪些維護統一多民族國家的措施?請說明清朝民族政策的特點。措施:堅決鎮壓准葛爾貴族和回部大小和卓的叛亂,設置伊利將軍,加強對新疆地區的管轄;建立對達賴、班禪的冊封制度和金瓶掣簽制度,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設置將軍和參贊大臣等官職,加強對西北和東北邊疆的管轄;以會盟、聯姻等方式,並修建避暑山莊和外八廟聯絡少數民族上層貴族的感情。特點:恩威並重,剛柔並濟。
19、說一說,明長城與秦長城的異同:秦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鴨綠江;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秦修長城為了抵禦匈奴南下;明修長城是為了防範蒙古騎兵的侵擾。秦長城是在戰國時期各國長城基礎上修建的;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修建了全長為六千多公里的長城,達到歷史上最高水平。
20、為什麼說,鄭和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從時間早、規模大到達的地區廣,航海技術先進等方面闡述。
21、清代閉關鎖國對中國造成了什麼影響?從正反兩方面考慮。該政策雖對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動起過了一定的抵抗作用,但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使中國喪失了對外貿易的主動權,阻礙了生產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和中西文化的交流;該政策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反而導致了中國的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在世界一逐漸落伍了。
22、明清時期面臨的主要危機體現在哪些方面?農民戰爭的打擊;封建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不了解外部世界,落伍於世界潮流;實行閉關鎖國、重農抑商、文字獄等阻礙了歷史發展;英國19世紀初推行罪惡的鴉片貿易,中國更加陷入了深重的危機。
23、元世祖改革的主要內容:建立行省制度;推行重農政策,下令把許多牧場恢復為農田,禁止掠奪人口為奴。設立專門管理農業的機構「司農司」;還編寫《農桑輯要》。
改革有利於社會進步和民族融合,鞏固和發展了我國多民族國家。
⑷ 急求!!!2019春季用部編版本九年級下冊世界歷史電子課本
網上應該能搜到的,好像是21世紀教育網就有下載。
⑸ 有沒有那個善良的人。可以告訴我那裡有(義務教育課程標准實驗教科書)世界歷史 九年級下冊 那裡有賣的
你去北京花市的教育書店,那裡的教材應該是最全的
⑹ 九年級義務教育歷史課本下冊哪裡有售
一般要到市裡面的新歡書店,課本是專售的,其他地方不可能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