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人物和故事
孔子:苛政猛於虎的故事
春秋時期,朝廷政令殘酷,苛捐雜稅名目繁多,老百姓生活極其貧困,有些人沒有辦法,只好舉家逃離,到深山、老林、荒野、沼澤去住,那裡雖同樣缺吃少穿,可是「天高皇帝遠」,官府管不著,興許還能活下來。
有一家人逃到泰山腳下,一家三代從早到晚,四處勞碌奔波,總算能勉強生活下來。
這泰山周圍,經常有野獸出沒,這家人總是提心吊膽。一天,這家裡的爺爺上山打柴遇上老虎,就再也沒有回來了。這家人十分悲傷,可是又無可奈何。過了一年,這家裡的父親上山采葯,又一次命喪虎口。這家人的命運真是悲慘,剩下兒子和母親相依為命。母子倆商量著是不是搬個地方呢?可是思來想去,實在是走投無路,天下烏鴉一般黑,沒有老虎的地方有苛政,同樣沒有活路,這里雖有老虎,但未必天天碰上,只要小心,還能僥幸活下來。於是母子倆依舊只有在這里艱難度日。
又過了一年,兒子進山打獵,又被老虎吃掉,剩下這個母親一天到晚坐在墳墓邊痛哭。
這一天,孔子和他的弟子們經過泰山腳下,看到正在墳墓邊痛哭的這個母親,哭聲是那樣的凄慘。孔子在車上坐不住了,他關切地站起來,讓學生子路上前去打聽,他在一旁仔細傾聽。
子路問:「聽您哭得這樣的悲傷,您一定有十分傷心的事,能說給我們聽聽嗎?」
這個母親邊哭邊回答說:「我們是從別處逃到這里來的,住在這里好多年了。先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去年,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裡,如今,我兒子又被老虎吃了,還有什麼比這更痛心的事呢?」說完又大哭起來。
孔子在一旁忍不住問道:「那你為什麼不離開這個地方呢?」
這個母親忍住哭聲說:「我們無路可走啊。這里雖有老虎,可是沒有殘暴的政令呀,這里有很多人家都和我們一樣是躲避暴政才來的。」
孔子聽後,十分感慨。他對弟子們說:「學生們,你們可要記住:殘暴的政令比吃人的老虎還要兇猛啊!」
封建統治者的殘酷剝削與壓迫,使窮苦人走投無路,他們寧可生活在猛虎威脅的環境中,也不願生活在暴政的統治下。
㈡ 中國歷史上傑出的人物有哪些請一一列舉他們的名字和事跡。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㈢ 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十位人物都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十位人物如下:
1、孔子(前551-前479),儒家學派創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中國的「千古聖人」。孔子是中國歷史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中國文化的標志式人物,是中國人兩千年來行為規范的制定者。他的思想和學說是古代社會長期的意識形態和官方哲學。在古代,小孩進學堂第一個拜的就是孔子。
2、秦始皇(前259-前210),中國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秦朝開國皇帝,實質也是中國的開國皇帝。「百代都行秦政法」,他創立皇帝制度,並完成了中國一系列的統一,「廢分封,設郡縣,修驛道」,使中國進入了中央集權帝制的時代,這對中國和世界的歷史均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被譽為「千古一帝」。
3、老子(約前571-前471),中國歷史最偉大的哲學家,世界著名的文化名人,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的發展具有深刻影響。中國歷代統治階級奉行「內用黃老,外示儒術」政治理念。道教在其學說的影響下產生。老子所著的《道德經》和《易經》、《論語》被認為是對中國人影響最深遠的三部思想巨著。
4、蔡倫(61?-121)。如果紙是他一個人發明的,他的影響力將在人類歷史中排名第一!「紙」大大的促進了世界科學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深刻地影響著人類歷史的進程。鑒於紙在文化傳承和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蔡倫作為紙的主要發明者之一,將彪炳史冊!可以說,蔡倫是有史以來最佳發明家!
5、漢武帝(前156年-前87),他是使中國漢民族和漢人王朝確立及壯大的劃時代巨人!他構建文明體系,為中國獨尊儒術兩千年奠下基礎,影響力可謂至深之極。漢武帝實質是漢人的第一大民族英雄,他開創了中國封建王朝第一個發展高峰。漢武帝是中國第一個使用年號的皇帝,並確定以正月為歲首。
6、毛澤東(1893-1976),新中國的締造者,他的巨大影響包括統一中國、獨立自主、破除迷信、滅絕匪患、打倒孔家店、建立平等觀念和共產主義信念!新中國的影響,就是毛的影響。毛的革命、政治、經濟、國防、外交、工業、民族和人口等方針政策和措施,以及毛的思想、軍事和文學才能,都影響至今!
7、孟子(前372-前289),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其《孟子》一書是中國古代的「四書」之一。孟子的仁政學說和人類性善論,是中國不會出現宗教統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孟子加速了中華文明的成熟和強大。
8、隋文帝(541-604),五胡亂華使中國漢民族陷入了類似歐洲黑暗時代的年代,且長達三個半世紀。隋文帝這時統一中國,他使中國避免了蠻夷化!楊堅是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中國皇帝,首先他確立三省六部制度,再次是廢除酷刑,最重要的是建立了影響巨大的科舉選士制度。「讀書做官」的歷史動力和影響力大得無法估量。
9、朱熹(1130-1200),朱熹是程朱理學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封建文化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繼孔孟以來最傑出的儒學的大師。他的學術思想在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統治階級的官方哲學。朱熹給中國人帶來了更嚴格的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其客觀唯心主義體系,其「存天理,滅人慾」等觀點,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有重要影響。
㈣ 中國歷史上十大偉人
一, 孔子--中國第一思想家 孔子是春秋後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創始人。他教導人們積極奉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和正確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他創立的學說在中國古代占據統治地位,成為中國的文化主流,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 二,屈原--中國第一詩人 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中的一員,也是我國傑出的大文豪,最早的偉大愛國詩人,還是偉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和改革家。 三,孫中山--中國民主共和之父 孫中山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推翻了 2000年來的封建帝制,成為中國民主共和之父。他還親手創辦了中山大學,在中國,許多城市的路和公園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四,周恩來--中國第一管家 周恩來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軍事家和外交家,中國共產黨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要領導人之一。 五,毛澤東--20世紀最偉大的領袖之一 毛澤東是巨人中的巨人。他使歷史顯得渺小。他的強有力的影響在全世界億萬男女的心中留下了印記。毛澤東是革命的兒子,是革命的精髓,確實是革命的旋律和傳奇,是震動世界的出色的新秩序的最高締造者。 六,鄧小平--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 鄧小平同志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勛,為推進黨領導的偉大事業和開創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的崇高品德、博大胸懷、卓越膽識和革命風格更是令世人景仰。 七,魯迅--中國第一文人 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他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 八,宋慶齡--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的女人 她在長達70年的政治生涯中奮進不已,為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她在一生的言論和實踐中始終把國家與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她捍衛、繼承和發展了孫中山的三民主義。 宋慶齡是二十世紀中國最偉大的女人,她一生無私無畏、艱苦奮斗、執著追求,為中國革命與建設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九,秦始皇--中國第一個皇帝 秦始皇是個千古一帝,統一了中國,統一了中國的文字和貨幣。不管是當時,還是以後,都有利於社會的經濟和歷史的發展。他主張修建的長城,現在成了世界聞名的古跡。 十,梁啟超--中國學術史上的第一偉人 梁啟超一生矢志愛國,立志維新,提倡學習資本主義,使中國變法圖強,他"大才如海","學通中外古今,言滿天下,名滿天下",是我國清末變法維新運動的領袖之一,近代史上一位名聲卓著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術家和文學家。
㈤ 中華上下五千年中10個歷史人物及主要事跡。
1、張良
張良(約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新鄭(今河南省新鄭市)人。秦末漢初傑出謀臣,與韓信、蕭何並稱為「漢初三傑」。
張良先輩在韓國首都陽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任過五代韓王之國相。力勸劉邦在鴻門宴上卑辭言和,保存實力,並疏通項羽季父項伯,使得劉邦順利脫身。憑借出色的智謀,協助漢王劉邦贏得楚漢戰爭,建立大漢王朝,幫助呂後之子劉盈成為皇太子,冊封為留侯。
精通黃老之道,不戀權位。晚年,跟隨赤松子雲游四海。張良去世後,謚號文成。《史記·留侯世家》專門記載了張良的生平。
2、韓信
韓信(?-前196),西漢初年異姓諸侯王,戰國時期韓襄王姬倉庶孫,為避免與同名的名將韓信相混,史書多稱其為韓王信。韓國被滅後一直在韓國故地生活,後隨張良入關任將軍之職,不久又任韓國太尉,領兵攻取韓國故地。韓國平定之後受封韓王。並隨劉邦擊敗項羽平定天下。
天下平定後,漢高祖劉邦認為韓信的封地都是戰略要地,便將其封地遷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區,遷移封地之後不久,韓國都城馬邑被匈奴包圍,因韓信屢次向匈奴求和,朝廷懷疑其有異心,韓信遂起兵反叛,投靠匈奴。
漢高祖劉邦率軍親自征討,韓信逃往匈奴,並多次率軍攻打漢朝,還引誘了代相陳豨造反,在其又一次帶兵攻漢之時,被將軍柴武在參合斬殺。
3、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
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4、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廣川(河北省景縣西南部,景縣、故城、棗強三縣交界處)人,西漢哲學家。漢景帝時任博士,講授《公羊春秋》。
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漢武帝下詔徵求治國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時的社會需要相結合,並吸收了其他學派的理論,創建了一個以儒學為核心的新的思想體系,深得漢武帝的贊賞。
系統地提出了「天人感應」、「大一統」學說和「諸不在六藝之科、孔子之術者,皆絕其道,勿使並進」、「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被漢武帝所採納,使儒學成為中國社會正統思想,影響長達二千多年。
其學以儒家宗法思想為中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
5、劉邦
劉邦(公元前256年12月28日—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中陽里(今江蘇豐縣中陽里街道)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㈥ 中國歷史上存在過童養媳嗎
重慶3姐妹成童養媳:1人14歲生子 8年4次逃跑
父親施暴,被患有精神分裂的母親打死。母親離家出走,馬泮艷三姐妹被託付給大伯父。12歲左右,三姐妹被大伯父以童養媳的方式嫁人。
㈦ 中國最偉大的10位歷史人物
中國歷史太久遠,偉大歷史人物也太多了。要評選最偉大的十位歷史人物確實很難。個人認為,泰華國族最偉大的十位歷史人物如下:
1.伏羲:即泰昊帝,人文始祖、易學始祖、首次統一泛黃河流域的統一始祖,泰華三大統一始祖之一,發明家、音樂家。
2.軒轅:即黃帝,首次統一泰東部邦建立泰華統一始祖與泰華國族始祖,泰華三大統一始祖之三,也是軍事家、政治家、易學家。
3.倉頡:首次收集泰東大陸各部邦文字整理統一為華語文字的華文始祖,語言學家,易學家。
4.墨翟:正式創立東方邏輯學~名理學而偉大哲道學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偉大的格物學家、數學家、格人學家、思想家。
5.神農:首次統一長江與黃河兩大領域的三大統一始祖之二,首次建立醫葯學(中醫始祖),也是易學家之一。
6.沈括:泰華國族最偉大的格物學家,傑出的數學家,著名的易學家、醫學家,也是政治家、書法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
7.老聃:東方和世界最偉大的哲道學家之一,道家學派創始人。
8.孫武:東方和世界最偉大的武治學家、戰爭理論家,策學(包括軍事策謀與政治策謀~縱橫術自己現代策劃學)的創始人。
9 .孔丘:人類和東方第一位開創平民教育的偉大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在教學中整理泰華古代文獻並繼承先賢思想,從而創立儒家。平民教育制度從文化思想角度加速了土奴財權專制的覆滅。
10.毛澤東:元朝以後最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明清唯儒專制導致文化停滯落後而被西方殖民強盜宰割奴役以來,第一位打敗外國殖民侵略者而讓泰華國族重新挺起脊樑的偉大軍事戰略家,也是打敗蔣介石專制而國民黨軍隊結束現代軍閥混戰的偉大軍事家,同時還是世界落後國族反殖民主義獨立革命的精神領袖,也是傑出的古典詩人。
(11.趙匡胤~統一泰東發達地區即漢人區,首次創立統一文官制度而奠定泰華科技文化和社會經濟巔峰時代的基礎;12.秦始皇~統一東周列國而重新統一泰華,建立第一個土地財權專制王朝和郡縣直轄帝國,但是獨法焚書又初步毀滅了泰華文化體系;13.忽必烈~首次直轄統一西藏地區而最後完成泰東神華帝國直轄統一體系,推翻宋朝建立元朝,發起第三次西征,最後完成蒙元帝國體系;14.李世民~創立泰華國族土地財權專制帝國時代的最巔峰;15.劉徹~打敗北華草原文族匈奴實現匈奴融入漢族或遷移西方,但是獨尊儒術擺出百家徹底毀滅可泰華文化體系;16.李白~人類和東方最偉大詩歌家,奠定了泰華國族詩歌帝國的歷史地位……)。
㈧ 中國歷史上公認的十大偉人 誰是最偉大的人
隋文帝 楊堅,秦始皇之後,統一了分裂了四百多年的華夏大地,對中華民族的形成有著很不可磨滅的意義 鄧小平,讓我們有不愁吃不愁穿,指明了中國前進的方向,為我國的富強奠定堅實基礎. 毛澤東,打下了江山,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身上的三坐大山,了不起. 唐玄宗,開創了開元盛世.我們中國人最強盛的時候.並且給我們留下了許多的寶貴遺產. 老毛盡管一生有不少錯誤,甚至不可饒恕的發動文化大革命. 但是,毛澤東仍然稱得上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偉大人物. 在平定亂世,統一華夏方面的功績,他略遜於秦始皇,與漢武帝、唐太宗並列。 在徹底改變社會制度、政治組織方面的功績,他與秦始皇、孫中山並列。 但是, 他是幾千年來第一個把全部土地分給農民的人。 他是幾千年來第一個把立功立言完美結合的人。 他還是中國歷史上哲學造詣最高的政治領袖。 他還是中國歷史上詩歌成就最高的政治領袖。 綜合來看,毛澤東當之無愧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 就像美國不可能再出現比華盛頓、林肯更偉大的總統一樣,中國未來也不太可能出現比毛澤東更偉大的人物了。因為時勢造英雄,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不可能再出現這樣的大動盪、大分裂、大不公的大時代了。即使出現,也不一定有一個像毛澤東這樣素質全面的領袖,毛澤東的誕生需要同時具備一千年一遇的大動盪時代和一千年一遇的個人稟賦,因此,未來數千年內不太可能出現比毛更偉大的人物了
㈨ 中國歷史15個人物,人物重要事件
首稱皇帝
春秋戰國,各國諸侯都被稱為「君」或「王」。戰國後期,秦國與齊國曾一度稱「帝」,不過這一稱號在當時並不同行。已經一統天下的秦王政,以為過去的這些稱號都不足以顯示自己的尊崇,「今名號不更,無以稱成功,傳後世」。他下令左右大臣們議稱號。 經過一番商議,丞相王綰、御史大夫馮劫、廷尉李斯等人認為,秦王政「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功績「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他們援引傳統的尊稱,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有人皇,人皇最貴」,建議秦王政採用「泰皇」頭銜。然而,秦始皇對此並不滿意。他只採用一個「皇」字,因有「三皇五帝」而在其下加一「帝」字,創造出「皇帝」這個新頭銜授予自己。從此以後,「皇帝」就成為中國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謂。 「皇帝」稱謂的出現,不僅僅是簡單的名號變更,還反映了一種新的統治觀念的產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們對祖先神和其他一些神明,有時就稱「皇」。「帝」是上古人們想像中的主宰萬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將「皇」和「帝」兩個字結合起來,第一,說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的,即「君權神授」;第二,反映了他覺得僅僅是做人間的統治者還不滿足,還要當神。可見,「皇帝」的稱號,乃是秦王政神化君權的一個產物。 秦王政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他又規定:自己死後皇位傳給子孫時,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秦始皇夢想皇位永遠由他一家繼承下去,「傳之無窮」(《史記·秦始皇本紀》)。為了使皇帝的地位神聖化,秦始皇又採取了一系列「尊君」的措施: 取消謚法。謚法起於周初,是在君王死後,依其生平事跡,給予帶有評價性質的稱號。但秦始皇認為,像這樣「子議父,臣議君」,太不像話,更沒意義。他宣布廢除謚法,不準後代臣子評價自己。 天子自稱曰「朕」。「朕」字的意義與「我」相同,以前一般人均可使用,但秦始皇限定只有皇帝才能自稱為「朕」。皇帝的命令叫作「制」或「詔」(命曰制,令曰詔,蓋二者效令不同也)。 文字中不準提及皇帝的名字,要避諱。文件上逢「皇帝」「始皇帝」等字句時,都要另起一行頂格書寫。 只限皇帝使用的、以玉質雕刻的大印才能稱為「璽」。 以上這些規定,目的在於突出天子的特殊地位,強調皇帝與眾不同,強化皇權在人們心目中的神秘感。秦始皇幻想藉助這些措施,使他的皇位千秋萬代地在其子孫後代中傳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