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地圖歷史變遷

中國地圖歷史變遷

發布時間:2021-03-01 14:06:17

中國歷史地圖幾個變化大的時期

西漢武帝時期,西部邊境由甘肅隴西,變為蔥嶺一帶。

唐朝太宗,高宗時期,回先後征服東西突厥,國答土向北向西,延伸千餘里。

唐朝玄宗時期,天寶之亂後喪失全部西部土地,首都長安距吐蕃邊境,僅百餘里。

元朝時期,國土疆域達到鼎盛。

清朝康雍乾時期,佔領原明朝疆域後,收服西 藏,並擊敗准噶爾,佔領了新 疆地區。

民國34年,國府正式承認蒙古獨 立。

⑵ 中國歷史地圖

沒有視頻,好像有譚其驤先生的中國歷史地圖,網上有電子版。

⑶ 求中國各個歷史朝代地圖

給個信箱,給你發一個,在這貼不上。

⑷ 中國古今版圖變化史(詳細)

夏朝版圖很小,只在今天的河南中北部、陝西北部、山西南部的中原地區中央,夏朝征服後羿這個東夷族人後發展到山東西部,因為那時的中國只有黃河中下游流域才發達。
到了殷商,隨著時代發展和君主四處征戰,版圖比夏大了一圈。
西周的版圖很大,因為西周初年武王滅商後分封諸侯到各地嘛,東到黃海、渤海,南到南越,西到四川昆侖山脈,北到現在的長城。
東周已經沒有實權了,版圖位置只在河南南部。
秦大體上繼承了西周的版圖,但略有發展——南到南海。(南越臣服了秦)。
西漢在秦的基礎上增加了西域都護府,也就是張騫出使西域後,一些小國臣服了漢,位置在甘肅河西走廊的西面新疆的中部,還增加了長城以北地區——漠北(漢武帝派衛青、霍去病趕跑了匈奴人)
東漢和西漢差不多,西域稍小了一點(絲綢之路中斷)
三國、西晉照搬了東漢的版圖,魏國南到淮河以南,長江以北,荊州北端,隴西地區,蜀國先和吳以揚州、荊州為界,後以湘江為界。東晉的版圖相當於吳蜀兩國。前秦則是去掉西域的魏國。
南北朝有許多國家,實在難以概述,但總面積大約是前秦加上東晉。
隋朝的面積相當於縮小版的東漢,因為隋朝剛剛統治了中國,沒有經歷大的戰爭。
唐是我國歷史上的輝煌時期,版圖超大,東至漠北(李世民打敗東、西突厥)西至今天的阿富汗、伊朗、巴爾喀什湖,南至南海的曾母暗沙,越南北部,收復西藏(松贊干布臣服與唐),東至朝鮮北部。
五代十國同南北朝一樣,大致版圖是前秦加上東晉。
北宋版圖北到燕雲十六州,西到四川、延安,南到南海,東到東海。
西夏版圖大致是寧夏全境,甘肅北部新疆東部,內蒙西部。
遼國版圖是內蒙大部、北京、山西北部東北、外蒙古等漠南、漠北地區。
大理版圖位於雲南大理及其周邊地區。
金版圖為東到黃海,北到長城,南到淮河,武當山,西到陝西。
南宋版圖在金的南部,南到南海,西到四川,東到東海。
元的版圖暴大,絕大部分是侵略來的,是當時世界第一大國,東至東海、黃海、渤海,南至南海曾母暗沙、西藏,最恐怖的是北面和西面,北面到達北冰洋!西面到達伊朗、波斯灣、裏海甚至俄羅斯大部!建立了四個汗國,中國的許多先進的東西傳入西方(太牛了)
所以說它的開創人成吉思汗才會受到那麼多人的敬仰。
明朝東到東海、西到蔥嶺,南到南海,北到漠南、
除去澳門。
清朝東到東海、西到蔥嶺,南到南海、喜馬拉雅山脈、北到外蒙古、外興安嶺,除去澳門、香港以及後來日佔的台灣。
中華民國東到在清朝的基礎上去掉了外蒙古,外興安嶺、蔥嶺等一大片西部地區。(沙俄佔領)
我的感悟:在中國歷史上,凡是強大的國家,它的國土面積就大,反之亦然,有很多因素是制約版圖增長的因素,物極必反,比如地大人少,不好管理(如元朝)財力不夠(如清朝),只有增長綜合國力,才能立足於世界,長盛不衰。
以上只是我的一些觀點,望多多批評指正。

⑸ 求中國各個歷史時期地圖

《中國歷史地圖集》以中國歷代疆域政區為主的地圖集。譚其驤主編。自原始社會至清末,按歷史時期分為8冊、20個圖組,共304幅地圖(插圖未計在內)。最專業的地圖。

⑹ 中國歷史地圖,詳細的

我自己整理的,有中國古代各個王朝的起訖年份及疆域圖。你有興趣的話專下載看看嘍屬。
http://wenku..com/view/12de4c0216fc700abb68fce0.html

⑺ 最早的地圖和地圖歷史

在文字尚未出現時,地圖就已進入人類的視野,其中最早的地圖在公元前6200年於土耳其地區出現。

15世紀時從13世紀原稿復制的世界地圖,是首次描繪出北美洲海岸的地圖在現今世代,我們傾向覺得地圖是理性及科學的產物,其實地圖本身也有神秘的一面。古代地圖,尤其是在未知的領域中,常常跟非科學的宇宙觀結合來表達人於宇宙的關系。

例如:中世紀的「TO地圖」把耶路撒冷描繪成世界的中心,把地球當作耶穌的軀體。此時的地圖沒有經緯網和比例尺,科學實用價值喪失。相反地,地中海人的航海地圖卻是非常准確。

1568年,荷蘭制圖學者墨卡托創立了正軸等角圓柱投影。這個投影將等角航線繪制為直線,因此至今還在海圖制圖時使用。

(7)中國地圖歷史變遷擴展閱讀:

中國最早的地圖:

1700多年前,西晉人裴秀主編完成《禹貢地域圖》18篇,它是中國目前有文獻可考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最早見諸文字記載的歷史地圖集。

在序言中提出了繪制地圖的6項原則,即著名的「制圖六體」,為中國傳統地圖(平面測量繪制的地圖)奠定了理論基礎,裴秀因此被稱為中國傳統地圖學的奠基人。

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制圖六體」是:一曰分率(比例尺),用於測定地區的大小;二曰准望(方向),用於確定各地物的方位;三曰道里(距離),用於確定道路的理程;四曰高下(高取下,取下為水平直線距離);五曰方邪(方取斜,取斜為直線距離,六曰迂直(迂取直,取直為直線距離)。

這六項原則歸納起來也就是現代地圖學所論述的比例尺、方向和距離3要素,說明繪制地圖必須制定比例尺,測出地物之間的方向,並求得各地物間的水平直線距離。

裴秀還指出這「六體」的作用和相互關系,他認為,六體必須綜合運用,互相參考,否則就不能正確繪制出反映實際地貌的地圖來。裴秀提出的這些制圖原則,是繪制平面地圖的基本科學理論,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它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制圖學。

⑻ 求中國歷史各個時期的地圖

超大也很全,建議慢慢下
上集:http://www.godeyes.cn/tltszl/wcxl/中國歷史地圖1.rar
下集:http://www.godeyes.cn/tltszl/wcxl/中國歷史地圖2.rar
文件大小:上集專:595M 下集:586M
迅雷屬直接復制
不行的話,看下參考資料,有介紹。

⑼ 歷史上第一張中國地圖是何時誕生何人繪制

中國第一張真正意義的全國地圖:《秦地圖》。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九州後,一張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地圖」出現,「大中國」版圖從此形成,這就是《漢書·地理志》中記載的《秦地圖》。

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前,秦國已有較高的地圖繪制水平。1986年,在甘肅天水北道區黨川鄉一號秦墓考古中,發現了一套秦國地圖。這套地圖共七種,繪制在四塊木板的兩面,統稱為《放馬灘秦墓地圖》。

《秦地圖》對後世全國地圖的繪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漢代及其以後歷代中國疆域都是在《秦地圖》版圖上變化出來的。西漢時的全國地圖叫《輿地圖》,據《後漢書·馬援傳》,「前披輿地圖,見天下郡國百有六所。」

(9)中國地圖歷史變遷擴展閱讀:

在中國歷史上,曾出現過不少「全國地圖」,歷朝歷代不同時期還有不同的版本。

但有三張地圖影響最大:一是《九鼎之圖》,這是傳說中的第一張全國地圖,「大中國」概念誕生;二是《秦地圖》,這是第一張真正意義的全國地圖,「大中國」的版圖形成;三是《十道圖》,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張全國性測繪地圖,「大中國」疆域走向精準。

《九鼎之圖》又稱《山海圖》,其文便是現今尚存的《山海經》。繪圖界認為,《山海經》應該是先秦地圖科學測繪的一項重要成果。

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九州後,一張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地圖」出現,「大中國」版圖從此形成,這就是《漢書·地理志》中記載的《秦地圖》。

唐朝全國地圖《十道圖》是在這一背景下繪制出來的,依各州定期報送的地圖進行繪編,作為中央政府實施各種政令的依據。

閱讀全文

與中國地圖歷史變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