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英國歷史書里的中國

英國歷史書里的中國

發布時間:2021-03-01 13:15:22

Ⅰ 英國歷史課本如何寫自己

下面是《劍橋插圖大英帝國史》的前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英國人對自己歷史的認識,但這不是英國中學歷史教科書的內容。 在19世紀和20世紀的大部分時間里,英國人統治著一個幅員遼闊的帝國,它覆蓋了北美洲的大部分、加勒比海廣大地區、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大片土地、整個印度次大陸和澳大拉西亞、東南亞和太平洋地區,甚至曾一度控制著中東的大部分地區。 大英帝國對現代世界的形成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大多數歐洲以外的國家的誕生都歸因於帝國,特別是大英帝國。英國人用征服的手段和分治條約為這些國家劃定邊界。在大英帝國內,人們進行大規模流動,決定了許多國家的民族構成。一旦本地的民族初迫離開家園,是英國治下的英國人履行責任,移居北美和澳大拉西亞,確保那裡的社會具有非常明顯的歐洲特徵。英國人還是主要的奴隸販子,他們把大約1100萬非洲人販運到美洲做奴隸。這些人中的絕大部分被英國人賣到了英國自己在加勒比海地區的殖民地。目前這個地區的人口主要是那次強迫遷徙的結果。19世紀中期,大量的印度人和中國人去英國統治的殖民地做苦力。他們的後代構成了蓋亞那、特立尼達、斐濟、模里西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許多國家的大部分人口。 英國人通過他們的帝國,傳播他們的制度、文化和語言。的確,當今世界之國家無一不可以視為英國過去或現在的翻版。這些國家民族傳統與外來影響相互作用的復雜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特點。但是,被一個帝國政權佔領被可能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外部影響,尤其是被英國這樣的帝國佔領。在它的大部歷史中,英國對它的價值觀和制度非常自信。在不同的程度上英國對全世界的影響表現在政體、宗教信仰、教育模式、市鎮布局、文化口味、體育和消遣娛樂等方面。英語被被稱為當代社會一種全球性的語言,毫無疑問部分地反映了美國的實力。但是,美國作為一個英語國家當然是大英帝國造成的,許多其他國家也毫不例外。 大英帝國不僅改變了人們,而且改變了他們生存的土地。耕作、采礦和製造新方式都意味著人們以新方法利用土地、改變其資源。有時候環境變化迅猛異常…… 當代世界貧富懸殊。帝國遺留下的影響是造成這種差別的一個因素,不過要把它解釋清楚確非易事。脫離帝國的一些國家富有,而另一些貧窮。這是否簡要說明,無論英國人以前在這些國家有無作為,一些國家擁有土地、人口和資源等有利條件,因此其經濟發展成為可能,而其他一些國家沒有這些有利條件因而貧窮落後呢?抑或意味著英帝國統治的不同經歷,比方說,使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白人移民社區能夠改善他們的境況而使亞洲人和非洲貧困化?這些問題的答案比較復雜。像文化演變一樣,經濟變革涉及一個相互作用的過程。殖民地經濟是殖民地人民勤勞進取以及英國人干預的產物。 總的來說,大英帝國的歷史就是研究英國人與其他人民之間的相互作用,而不是英國人對這些人的「影響」。相互作用理論認為,英國人曾經統治的民族不僅僅是英國人給他們帶來恩惠或不幸的「土著居民」。在殖民統治之前,亞洲、非洲、美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民族當然創造了他們自己的歷史。在英國統治下,他們續寫他們的歷史,同時英國勢力也參與其中。例如,奴隸制的歷史是奴隸們怎樣發展他們自己的文化、反抗他們的主人的歷史,也是他們遭受壓迫的歷史。

Ⅱ 外國歷史書怎樣看中國

劍橋系列中國史

Ⅲ 請看各國歷史書上怎麼寫中國

123456789

Ⅳ 在外國歷史教科書中是怎樣描述中國歷史

德國:

中國歷史最早是出現在小學課本上,重點寫的是中國的四大發明。所以德國的孩子們,從小便知道中國是一個有著古老文明的神秘國家。

俄羅斯:

對於中國的歷史,俄羅斯的教科書都記錄的非常詳細。但是到了滿清的時候,俄國的筆墨開始加重了。特別是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還有被割讓的土地,這一方面被著重描寫了。

日本:

世界歷史》是日本國中的必修課程。這本書對中國古代的貢獻也有詳細的記載,如四大發明、科舉制度等。並著重敘述了唐代對日本的影響。但是到了清朝就開始有批判的色彩了,用大量筆墨寫到滿清皇帝的昏庸無能,到了民國時期,特別是侵華戰爭,則是一帶而過,對於日軍在中國犯下的罪行隻字不提。

韓國:

韓國在教科書里頻繁篡改歷史。例如,我國的四大發明,全世界都知道是我國擁有的四大發明,韓國人說這是我們與中國的共同努力才發明出來的,而且之前也說端午節是發源於韓國。

(4)英國歷史書里的中國擴展閱讀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約公元前2070年,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

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Ⅳ 請在英國呆過的朋友幫我解惑一下,英國歷史書是怎麼描述他們那一段殖民歷史的

客觀的,寫的是,因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土地擴張,人員的緊缺,資金的缺少,所以,要向外殖民!但,這個國家,它承認了殖民擴張,也承認了對中國的鴉片戰爭,不向日本,堅決的否定

Ⅵ 美英等國歷史書關於八國聯軍侵華以及英國發動的鴉片戰爭是怎樣描述的

英國史中對鴉片戰爭的描述是基督教文化受到愚昧暴力的自衛,更是為了把先進文明帶給東方,促進貿易的目的,甚至在一些英國歷史學家的論著里不怎麼提戰爭,只是說有一些沖突。同樣的情況出現在中國的史書中,對朝鮮和東南亞國家和民族發動的侵略以及帶來的苦難都只是只言片語。

所以個人覺得看歷史最好是能夠結合國外的史書從正反兩個角度來客觀地評價和反思。

英國史里邊的鴉片戰爭

鴉片戰爭在中國史里是一件劃時代的大事,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但是英國的歷史家們對這個重大的事件究竟如何處理呢?本文的目的即是要探討這個問題。
一 英國通史里邊的鴉片戰爭
一個歷史家對於某一件敘述的詳略多半是決定於在他們的眼光中這件史事的重要性,這本是修史的慣例。我們且先看英國通史中英國歷史家所給鴉片戰爭的地位。近幾十年來,英國寫的單卷的或兩卷的英國史,最著名的有三種。較早的是葛林著的「英國人民簡史」,在這部通史中,鴉片戰爭只佔了兩句話。敘述到巴麥尊的外交政策的時候,他說這位外長到處施行高壓政策:「英國人的良心為一八三九年因中國禁止鴉片私運入境而引起的戰爭所傷害了。」(一九二四年改訂本,卷二,第四八七頁)下邊又說:「對中國講和了,依據和約,幾個海口對外國開放了。」(卷二,第四八八頁)這兩處都是因為敘述一八四○年代英國復雜的外交的時候而附帶提到的。著者並沒有與以適當的敘述,大概他認為這件事情對於英國的影響並不太大吧?不過他在這簡單的幾句話中,對於這件事情的是非曲直,倒還明白地承認,並不加以粉飾,這可以代表前世紀七○年代進步的史家的看法,而是後來英國歷史家所不及的。
葛林的「英國人民簡史」以後,十九世紀末年英國史學家伽丁納的「英國史教科書」對於第一次鴉片戰爭一個字也沒提。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因為敘述巴麥尊內閣垮台,順便地說:
「巴麥尊的高壓政策,使得他於一八五七年對中國挑起了戰爭,這場戰爭在國會的多數議員看來是沒有理由的,因而對他加以攻擊。他解散了國會,訴之於國民好戰的本能,他在新國會里反而得到多數。」(一九二七年改訂本,第九五五頁)
這段引文只是說明在一八五八年巴麥尊內閣因為什麼塌了台,並非是要述說這次戰爭。很明顯地,在他看來,這件事情對英國是不足輕重的,因之不必敘入。
近年來新出的英國通史,最著名的自然是屈勒威林著的「英國史」。他這書對於鴉片戰爭也是一字也沒有提。只籠統地說道:
「在這危急的關鍵(按指拿破崙戰爭後),英國掌握著有色人種的命運。在和中國接觸中,在和印度更密切地接觸中,並且在不久的非洲開發中,它代表著歐洲。假若白種人對土人的接觸仍繼續著以前的愚昧、自私、不負責任的態度,那世界文明不久就會遇到很大的災害。」(第五九八頁)
英國十九世紀對中國和印度海盜式的侵略行為,他竟說是「接觸」。英帝國主義者對於印度無情的壓迫和剝削,他竟說是為了印人的利益。本書對於英帝國主義的謳歌,對於受壓迫民族的鄙視,都是驚人的。所以本書與其說是一部歷史,還不如說是英帝國主義的宣傳品。
以上我們所檢討的三本英國通史,全是資產階級歷史家站在侵略者剝削者的立場寫的。最近一位英國馬克思主義者莫爾吞著了一本「人民的英國史」,站在人民的立場,以辯證唯物論的方法來研究英國史。自一九四五年再版以來至四八年已經出了四版,可見英國人民對於這類書籍需要的迫切。在他這簡短的英國通史中(一冊,共五六三頁),他給了鴉片戰爭相當的篇幅,並且他直言不諱稱它為「鴉片戰爭」(第四六三頁),讓我們把這段全文翻譯過來罷:
「一八一三年以後,東印度公司商業收入的來源是靠著中國茶葉貿易的專利,這個專利,以後又維持了二十年。東印度公司每年賣出價值四百萬英鎊的茶葉,約等於在廣州買進時價格的一倍,利潤已經相當的大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一八三九至一八四一)進行的時候,正值藍克郡的便宜紗布大量涌人中國的時候,正和從前湧入印度相同。所以這個戰爭表面上看來雖是為了強迫中國人買印度的鴉片,而實際上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即是要突破自由對華輸出英貨的障礙。戰爭之後,英國獲得 了香港和五口開放。到了第二次戰爭(一八五六到一八五八),英國的勢力就伸入揚子江流域了。」(第四六二至四六三頁)
末了他又引了馬克思的話,說明英國的便宜的工業製造品對於中國印度手工業的打擊。拿這些話來和前邊所引的三種資產階級歷史對比一下,就可以看出資產階級史學家是如何掩蓋粉飾來欺騙讀者。
二 英國近世史里邊的鴉片戰爭
試再看在英國近世史中,英國歷史家對鴉片戰爭事如何處理。
在馬瑞奧特的「滑鐵爐戰後的英國」一書(第九次改訂本,一九二九年出版)中鴉片戰爭前後佔了三節。第一次鴉片戰爭佔了兩頁,他稱它為「對華戰爭」。按鴉片戰爭這個名辭本來是英國人首先創用的(自鴉片戰爭開始時已經如此稱呼),可是近來英國的歷史家要粉飾自己國家的侵略行為,便不常用這個名辭了。著者說,關於這次戰役的道德問題,直到了現在還不能解決。在當時英國政治家葛萊斯吞嘗說:「我從沒有聽到比這次對華戰爭起源更不公道,進行時更給英國丟臉的戰爭。」這在當時,英國人都互相傳誦,認為名言;但是一百年後的歷史家硬要將它推翻。竟說在這場戰爭中,鴉片並不是主要的原因,而是一個偶然的問題。他又說:自一八三三年東印度公司對華貿易的專利權取消了以後,鴉片貿易突然增加,而這些新參加對華貿易的買賣人,不受任何束縛,不負任何責任,東印度公司對他們不能過問。這些商人目無法紀,到處闖禍,遂致引起了中國政府的注意。他們也承認這次戰爭的本身對於英國並不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但是他又說:「無論當地的英國臣民和官吏如何地非法,英國政府是無可非議的。」(第一五八頁)說到南京條約,作者的本意又不自覺地流露出來了。他說:「戰爭雖然沒有帶來了光榮,但是由南京和約中我們倒得到了不少切實的利益。」(第一五九頁)
這書對於二次鴉片戰爭也有簡單的敘述(第二五五至二五六頁),關於亞羅船事件,他竟含混其辭地說道:「無論是和非罷,亞羅船是在英國的旗幟下航行的。」(第二五五頁)他承認英國香港總督鮑林是要拿這事件作借口來達到廣州入城的目的戰爭才因之爆發(第二五六頁)。這本書雖然對於兩次鴉片戰爭都有簡單敘述,但是完全是為英國的侵略政策辯護,其中的敘述是毫無價值可言的。
較馬瑞奧特的書更詳細的是羅和山德斯二人合著的專論維多利亞女王朝的「英國史」(一八三七至一九○一)。這部書雖是以政治外交為主,但是講到鴉片戰爭的地方也很簡略,在五百三十二頁中只佔了兩三頁的篇幅。
他們指出這次戰役是為了對於鴉片的爭執而引起來的。但是又把戰爭的責任歸到林則徐身上。他們承認舟山一役,英國的兵丁因疫疾損失了一半,所剩下的一半又重傷了二分之一。從前一般的印象,以為英國得了一個便宜的勝利,並沒有受到什麼損失,這是錯誤的。翌年英國又大舉入寇,當時清朝的主戰派失敗,投降派得勢,英國才得到了便宜的勝利。最後他又指出當時英國一部分主持正義的人士對於這次戰役頗加攻擊。但是單從鴉片貿易一項,印度政府一年抽稅就在一百多萬磅以上,為了經濟利益英國政府也就顧不得道義了。(第四十一至四十二頁)
吳德渥德的「改革時代——一八一五至一八七○」是牛津英國史的第十三本,也是一部較新的十九世紀英國史,一九三六年出版。在這部書中鴉片戰爭佔了三頁的篇幅,從一八三九敘述到一八六○年,算是較為詳細的了。
但是他的敘述充滿了偏見和武斷,為英國侵略政策盡了辯護的能事。他也稱鴉片戰爭為對華戰爭。他以為戰爭的主因是東方和西方的社會政治的不同,這種不同是沒有方法可以解決的,所以終致訴之於武力。中國的皇帝要保持幾千年的傳統,反對進步;而西方的商人根據他們冒險貪得的習慣,堅持要和中國自由通商。 http://cyc6.cycnet.com:8090/xuezhu/his_study/content.jsp?n_id=6289

Ⅶ 英法美等國歷史教科書關於他們侵略別國的那段殖民史是怎樣表述的呢,直言去侵略他國嗎

那些國家的教科書,在描述這個問題時肯定不會說侵略了。
你看看日本的教科書就明白了,上來就說為了解決鄰國的問題,應那些國家人們的要求去派軍隊過去
肯定把侵略描述成我們那時抗美援朝一樣

Ⅷ 外國歷史書上是怎麼描述中國的

滿洲國原本來是位於源長城以北、阿穆爾河以南、蒙古沙漠以東的一個酋長國,後來通過一系列戰爭吞並了蒙古、中國(這上面所說的滿洲國和中國完全是兩碼事,其實也不算是歪曲中國的歷史,因為我們國內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滿族人在17世紀的時候還不是中國人,包括很多專家)、維吾爾、吐蕃(Tibet,西藏),並通過武力使高麗、越南等國臣服納貢,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滿洲帝國。滿洲帝國曾對我國發動了野蠻的侵略戰爭,1689年迫使我國簽訂了不平等的《尼布楚條約》割佔了我國遠東地區大片領土,那一頁還附了一張圖,上面俄羅斯的東南部邊界就是康熙時期清朝東北部的邊界,只不過在黑龍江以北和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的這一片區域打上了斜線,TNND,這斜線的意思肯定就是說條約里割占的土地,滿洲帝國在被其征服的蒙古國展開血腥的屠殺,又在俄蒙邊境俄國一側的唐努烏梁海地區進行燒殺搶掠,並把該地區據為己有,隨後又從俄維邊界入境對我國進行了殘酷的侵略並侵佔了我國巴爾喀什湖湖以東的大片領土。一百多年後,我國同滿清帝國通過和平談判,索回了這些領土。

Ⅸ 英國歷史書如何編寫中國

你可以去看劍橋中國史

Ⅹ 想問一下有一本關於中國歷史的書,是一個外國人寫的(印象里好像是英國人),請問一下書名和作者

1929年來華的抄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Arnold J.Toynbee,1889-1975)。
《中國之旅見聞錄》(A Journey to China, or Things Whichare Seen,1931)

閱讀全文

與英國歷史書里的中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