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領航中國——十八大精神讀本的讀後感
黨的十八大已經順利閉幕,但學習十八大會議精神的熱潮卻正蓬勃發展。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首先要准確把握十八大的基本精神,這是學習和貫徹的前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十八大的靈魂。科學發展觀,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是我們工作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學習十八大精神要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面對新形勢下的新任務,必須緊緊把握與時俱進這一精髓,保持思維的開闊性、活躍性、敏銳性,多思創新之路,多謀創新之策,多出創新之舉,多做開拓之事,多結創新之果,努力開拓新局面。理論聯系實際,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是我們黨具有旺盛創造力和持久戰鬥力的關鍵所在。把十八大精神的學習活動推向深入的關鍵是要聯系實際,准確把握我國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充分認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任務的艱巨性,著力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凝聚力量、攻堅克難,勇於實踐、勇於變革、勇於創新,用解決好維護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問題來體現十八大的科學決策,用一件件人民群眾擁護、贊成、高興的實事好事來彰顯十八大的精神成果。
http://tieba..com/p/2235980826
㈡ 紀錄片中國通史觀後感500字
我對中國古老的歷史文化只略懂皮一毛一。而這個暑假,我終於有幸能揭開這一層神秘的面紗而一探究竟了。
《中國通史》帶我領略了我國古代人民揮灑汗水,留下智慧結晶的土地,使我第一次知道中國原來有如此多的朝代,發展得如此之快,從文明社會逐漸誕生的先秦,到政局動亂的秦漢;從人才輩出的明清,到國力鼎盛的隋唐五代;從後人傳誦贊揚的魏晉南北,到草原民族崛起的宋遼金遠,再到近代。這套書簡單、直白的敘述,能將很復雜的事情三言二語道個明白,有見地,不人雲亦雲。它保留了文言文的古語,讀來如飲醇釀。我浸一潤在史料里,看這些幾十萬字的資料,從中獲益。它上訖舊石器時代,下訖清帝退位,探究中國歷代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情況及其變遷。它重在勾畫歷史輪廓及史事變遷的因果,影響。不以人物忠奸智愚的考量標准。
《中國通史》猶如一捧清泉,透徹干凈,簡潔明了,滋潤我的身心,使我受益匪淺;它又似一葉小舟,輕輕柔柔,帶我在知識的海洋中獵取有用的信息,使我感慨萬千……俗話說「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個假期我手不釋卷,如飢似渴,對古代歷史充滿了好奇,飽覽了中國的民俗風情,對聖人孔子增加了解,大大拓展了我的知識面。
這是一本文筆俱佳,學、才、識三者具備的專攻史學家撰寫而成,影響巨大,讓不少文學作家就此得益,是閱讀愛好者的案頭書,大學的常用教材,值得一看。
一摘自作文吧
㈢ 求一部歷史紀錄片的觀後感,只要600字就行啦,紀錄片可以是《中國通史》、《中華上下五千年》等任意一部
行法如山——《大秦帝國》讀後感
起初看《大秦帝國》只是源於自己對於歷史由來已久的興趣,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意圖;只是覺得這不過是對於又一個盛世的全景式展現罷了.但是,當我把《大秦帝國》第一部《黑色裂變》看完之後,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感覺到,雅斯貝爾斯的軸心時代理論很有意義.一個文明的創生期往往是最有活力的,最富創造力的,大秦帝國也不例外.處在「大爭之世」的秦帝國,有著與後世很多同樣強盛的帝國所全然不同的東西.而這些東西,才是秦帝國得以強盛的依靠,也是被後人所忽視的,在後來的歷史中缺失的.而只有這些東西,才是需要我們重新開掘出來的.因為,正是這些缺失,使得華夏的原生文明在創造奇跡的同時蘊含了衰落和失敗的可能.而《大秦帝國》正是通過將這些東西開掘出來,從而使得我們重新思考我們所熟悉的那部分歷史,讓我們更加看清今天所要走的路.
這種與眾不同的東西,在我看來至少有兩個方面:法治與商業精深.這兩點在《大秦帝國》中都有表現.
看了《大秦帝國》的人都知道,秦法是秦國崛起的制度保障,是秦國崛起的基石.整個《黑色裂變》都在展現商鞅變法的全過程.為什麼孫皓暉先生的起點在這里?很顯然,商鞅變法是秦國歷史的分水嶺和轉折點,是秦國強大的第一塊基石,更是華夏文明史中第一次將法治的理念變為現實,第一次建立法律完備的法治國家,特別是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在華夏民族的一個族群當中確立起堅定的法治信念和守法精神.所有這一切,對於中華民族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㈣ 《領航》這部影視作品的觀後感1500字!!!
《早發白帝城》作者:李白
㈤ 求《領航中國-五大發展理念》和《正道滄桑-社會主義500年》讀後感。
讀後感寫法:
當人們讀到一則材料,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往往會由此及彼地聯想到生活中的許多人和事,而產生一些感觸、聯想和體會,把這些感受行之於文,便是讀後感.讀後感寫作訓練是把範文講讀和寫作訓練兩個環節結合起來,對學生進行閱讀和寫作綜合訓練的一個重要途徑.
下面就從讀後感的內容和結構兩方面談談自己的看法.
首先,讀是基礎.讀後感包括「讀和感」兩個部分.「讀」是「感」的基礎,「感」因「讀」而觸發,沒有「讀」也就無所謂「感」,所以讀和感要求首先要精讀原作,准確全面地把握原作寫作意圖和文章所蘊含的思想意義,然後在此基礎上對原作恰當的引述.為下面的「感」醞釀情感,使「感」有堅定的基礎,這樣不但有助於立論的確立,而且本身就是為立論服務的一個有力的論據.離開了對原文思想核心的理解和掌握,讀後感就成了空中樓閣,而缺乏高度的語言組織和概括能力,寫作時往往陷入對原文冗長的復述而喧賓奪主,對原文照抄照搬,面面俱到,則是學生寫讀後感的通病
其次,感是核心.這里的感,既不是離開原文的空發議論,也不是對原作內容的簡單重復,而是作者在原作思想觀念的啟迪下產生的新的觀念,是心靈的閃光,是認識的飛躍.一般地說,讀後感的「感」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通過對原文思想的進一步闡發,來表現作者認識的深化.
㈥ 2018年《領航》觀後感800字
今天我讀了《XX》這篇文章,令我受益匪淺,感觸頗深。(開頭)這篇文章主要講了。。。。(寫讀的文章主要內容)——略寫從這篇文章中我體會到。。。。(寫啟發,從中領悟到的)——詳寫。。。(結尾,隨意,)
㈦ 歷史上偉大的轉折觀後感
中國在飛騰
——讀《改革開放三十年有感》
時間流逝,不知不覺,改革開放已經走過了三十年的路程。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街上熱鬧非凡,公路上車水馬龍,一座座高樓大廈拔地而起……中國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走上了繁榮富強、世界文明之路。
有一天,我偶讀到《改革開放三十年》這本書,看到了祖國三十年間的巨大變化。後來,我抱著一顆期待的心向媽媽詢問,媽媽回憶起過去——那時候,哪有什麼柏油馬路、水泥路,厚厚的泥土讓人們踩成了狹窄的馬路,一下雨,就泥濘不堪,路上到處是水潭,如果不小心踩到水潭,整隻腳就會陷進去,好不容易把腳拔出來,可鞋子卻留在了泥潭裡……往事不堪回首,自從改革開放後,這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泥濘小路變成了寬敞的柏油馬路,路的兩旁都種滿了花草樹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孩子們也坐在舒適明亮的教室里上課,不再有寒冷之憂。
改革開放,使國家經濟飛速發展。在短短的三十年裡,中國人民漸漸地從吃不飽,穿不好變成了吃得好,穿得暖,有些人還用剩餘的錢買了自行車、摩托車,甚至小汽車。
祖國日益富強起來,猶如鋼鐵長城一般堅不可摧!九七年香港回歸,九九年澳門回歸,零八年黑瞎子島的回歸使中國成為了陸地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在非典、百年不遇的南方罕見雪災和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面前,中華兒女們眾志成城,擊敗了種種困難。在2001年中國榮幸地成為了二零零八年奧運會的舉辦國家,中華人民也成為了奧運的主人。同時,也向外國人證明了中國人不再是東亞病夫。隨著科技的不斷提高神八在世界人民的歡呼聲中首次完成了太空行走,帶著中國人盼望已久的心願升上了天空。
三十年間,發生了無數,改變了無數,相信未來的幾千、幾萬年間,中國還會更加飛騰!
㈧ 中國近代三次重大歷史轉折的意義是什麼
辛亥革命,標志著億萬中國人民的覺醒,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轉折。辛亥革命是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革命派領導的、廣大工農群眾參加的一次「比較明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動政府,結束了統治中國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中華民國。辛亥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為中國先進分子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打開了新的視野。辛亥革命,開始了比較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雖然它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境遇,但它已使民主共和深入人心,使在其後的袁世凱登基和張勛復辟的歷史鬧劇頃刻收場。這就為中國的進步潮流打開了閘門,從此,沉睡的中國人民開始覺醒。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宣告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又一次重大歷史轉折。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於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從此走上了獨立、民主、統一的道路,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中國革命的勝利,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它使佔世界l/4的人口擺脫了殖民主義的統治,大大削弱了帝國主義的殖民體系;同時也激勵著許多類似中國這樣受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剝削壓迫的亞非拉美國家的人民,增強了他們民族解放斗爭的勝利信心。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昭示著中國人民開始向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之路飛速邁進,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實現了思想路線的撥亂反正;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及時果斷地把全黨和全國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現了政治路線的撥亂反正;形成了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集體,取得了組織路線撥亂反正的最重要成果。會議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揭開了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序幕,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鄧小平理論開始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它開創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中國從此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國家政治建設從此進入一個新時代,中國從此向世界強國之林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