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近現代歷史化學名人

中國近現代歷史化學名人

發布時間:2021-03-01 11:47:55

1. 中國近現代最好的化學家是誰

候德榜,主要貢獻在於制鹼上面
邢其毅,領導合成人工牛胰島素,個人認專為他在化學界的地位是屬要比候德榜高的
徐光憲,物理化學,現在稀土提純所用的串級分離技術的提出者
張青蓮,測定並修正了若干若干原子量,比喻銦(In)
還有唐有祺,傅鷹,黃鳴龍······都很牛

2. 中國最近代史上都有哪些偉大的科學家

1、蘇步青(1902年9月23日—2003年3月17日),浙江溫州平陽人,祖籍福建省泉州市,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著名的數學家、教育家,中國微分幾何學派創始人,被譽為「東方國度上燦爛的數學明星」、「東方第一幾何學家」、「數學之王」。

從1927年起在國內外發表數學論文160餘篇,出版了10多部專著,他創立了國際公認的浙江大學微分幾何學學派;他對「K展空間」幾何學和射影曲線的研究。

2、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名啟榮,字致本,生於福建閩侯,著名科學家,傑出化學家,侯氏制鹼法的創始人,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奠基人之一,是世界制鹼業的權威。

3、竺可楨(1890年3月7日—1974年2月7日),字藕舫,浙江省紹興縣東關鎮(今屬浙江省紹興市上虞區)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近代氣象學家、地理學家、教育家。中國近代地理學和氣象學的奠基者。

4、黃禎祥,1910-1987,1910年2月10日出生於福建廈門鼓浪嶼。畢生致力於醫學病毒學研究及人才培養,在世界上首創病毒體外培養新技術,為世界病毒學界所公認,為現代病毒學奠定了基礎。

對流行性乙型腦炎、麻疹等病毒性傳染病的病原、流行規律、免疫診斷、發病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從理論和實踐上指導了疫苗研製等多方面工作,為我國的病毒性傳染病的控製作出了重要貢獻。

5、張青蓮(1908.7.31-2006.12.14)江蘇常熟人,無機化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曾任輔仁、清華、北大等大學教授,中國質譜學會首屆理事長。

長期從事無機化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對同位素化學造詣尤深,是中國穩定同位素學科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他對中國重水和鋰同位素的開發和生產起過重要作用。晚年從事同位素質譜法測定原子量的研究,1991年測得的銦原子量114.818士0.003,已被國際採用為新標准。作品有《重水之研究》論文集、《無機化學叢書》等。

3.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人物有哪些

著名歷史人物舉例如下:

1、孔子

孔子建構了完整的「德道」思想體系:在個體層面主張「仁、禮」之德性與德行。德道思想體系是以性善論(「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為基礎,以立人極(「三極之道」)為旨歸,以人道與天道、地道相會通,人道中庸又適時之變為方法論的完足思想體系。

2、秦始皇

秦始皇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自稱「始皇帝」。他又規定:自己死後皇位傳給子孫時,後繼者沿稱二世皇帝、三世皇帝,以至萬世。秦始皇想皇位永遠由他一家繼承下去,「傳之無窮」。

3、老子

老聃自幼聰慧,靜思好學,常纏著家將要聽國家興衰、戰爭成敗、祭祀占卜、觀星測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龍,請一精通殷商禮樂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禮儀,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4、蔡倫

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向漢和帝獻紙 ,蔡倫將造紙的方法寫成奏摺,連同紙張呈獻皇帝,得到皇帝的贊賞,便詔令天下朝廷內外使用並推廣,朝廷各官署、全國各地都視作奇跡。九年後,蔡倫被封為「龍亭侯」,食邑300戶。由於在全國各地逐步推行的新造紙方法是蔡倫發明的,人們便把這種紙都稱為「蔡侯紙」。

5、漢武帝

漢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勢比較穩定,國家經濟狀況也比較好,另一方面諸侯王國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邊境匈奴襲擾不斷,而封建統治思想尚待確立。 經濟上採納桑弘羊的主張,由政府直接經營運輸和貿易;軍事上任用衛青、霍去病為大將,解除了匈奴的威脅,統一今兩廣一帶,推動了經濟文化的發展。

6、毛澤東

一、毛澤東引導中國走上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二、毛澤東領導中國人民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開始了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紀元。

三、開創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開始了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艱辛而曲折的探索。

四、奠定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對保持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先進性和執政地位作了不懈的探索。

五、奠定了新中國在國際上的大國地位,為開創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作了不懈的努力。

7、孟子

孟子的主要哲學思想,是他的「性善論」,與荀子的「性惡論」相對(梁啟超認為孟子的「性善論」強調了教育的可能性,荀子的「性惡論」強調了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論」是孟子談人生和談政治的理論根據,在他的思想體系中是一個中心環節。

8、隋文帝

楊堅節儉愛民。楊堅小時候生長於寺廟之中,素衣素食,生活節儉,這使他養成了崇尚節儉的性格。他雖貴為天子,但卻食不重肉,不用金玉飾品,宮中的妃妾不作美飾,很是節儉,他深知節儉的重要性,教育太子要節儉,說國家沒有因為奢侈腐化而能長治久安的。他還提倡官員節儉。因為節儉,剝削較少,民眾能夠安居樂業,戶口和財產劇增,又加上其他一些促進生產的措施,在很短的時間內,百業興旺,經濟繁榮景象由此而生。

9、朱熹

在宋朝,學術上造詣最深、影響最大的是朱熹。他總結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學思想,建立了龐大的理學體系,成為宋代理學之大成,其功績為後世所稱道,其思想被尊奉為官學,而其本身則與孔子聖人並提,稱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義》列河洛、先天圖於卷首,又與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編撰《易學啟蒙》篤信和詮釋河洛、先天之學,後世皆以此立言,闡發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

10、鄧小平

他為解決香港、澳門、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傾注了大量心血。他從實際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一個中國,兩種制度」的構想。在他的主持下,中國同美國建立了外交關系,同日本締結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恢復了中蘇兩黨兩國的關系,發展了同周邊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的友好關系。他為打開中國外交新局面,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來進行現代化建設,維護世界和平,作出了不懈的努力。

(3)中國近現代歷史化學名人擴展閱讀: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 ,子姓, 孔氏,名丘,字仲尼[4],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栗邑(今河南夏邑)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他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

孔子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孔子去世後,其弟子及其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為「天縱之聖」「天之木鐸」,是當時社會上的最博學者之一,被後世統治者尊為孔聖人、至聖、至聖先師、大成至聖文宣王先師、萬世師表。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有深遠的影響,其人被列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隨著孔子影響力的擴大,祭祀孔子的「祭孔大典」也一度成為和中國祖先神祭祀同等級別的「大祀」。

參考資料來源:孔子-網路

4. 對中國近代化學做出過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中國近代化學工業,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侯德榜(1890年8月9日~1974年8月26日),生於福建閩侯(今福州),科學家,化學家,赴美留學,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學習,後在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1921年獲博士學位。被選入美國最高榮譽sigmaxi科學會會員。譽滿國際化學工業界,英國皇家學會聘他為名譽會員,美國化學工程師學會和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也先後聘他為榮譽會員。中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近代化學工業的中國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中國近代化學,細菌和病毒學的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高士其(1905年11月—1988年12月19日,原名高仕錤,福建閩縣(今福州市區)鰲峰坊人,改名高士其,棄仕途和金錢不要,立志不做官,不愛錢,以科學家造福中國。1927年獲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學士學位。1930年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研究院。中國為記念他的貢獻,把國際的一顆行星命名為高士其星。科學家,化學家。細菌和病毒學家的中國化學科普事業的先驅和奠基人。

中國普及科學的先驅,統一化學名詞的奠基人。

鄭貞文(1891年—1969年)字幼坡,號心南,福州長樂縣人。1891年3月2日出生於福州一個沒落的封建家庭。12歲時考取秀才,15歲赴日本留學。1909年他在日本加入中國同盟會。1915入日本東北帝國大學攻讀理論化學,1918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鄭貞文是自然科學專門學會的發起人。翻譯和編著了多種自然科學著作,積極將近代科學知識向國內廣為傳播,內容涉及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氣象學等多種學科。普及科學的先驅。將錯綜復雜的外國有機化學名詞,譯成統一的中文用語。統一化學名詞的奠基人。

近代和現代中國石油化學領域開拓者和奠基人。

蕭光琰(1920—1968),中國物理化學家;福建福州人;一九四二年五月,他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坡蒙那大學化學系。一九四五年十二月畢業於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院,曾專攻物理化學,獲得化學博士學位:一九四六年任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助理研究員。一九四七年任芝加哥大學冶金研究所研究員、一九四七年八月任美國美孚石油公司化學師。他在美國時,連得過四枚金質獎章。回國後,從事的「頁岩油催化裂化及其氮中毒的機理研究」和「電子酸性催化劑研究」填補了中國的空白。中國石油化學領域開拓者,石油化學領域奠基人。

中國最早生物化學家先軀,開拓者,奠基人,中國近代和現代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吳憲(1893-1959),福建福州人。生物化學家、營養學家、醫學教育家。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1912年赴美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造船工程,後改習化學,1916年獲理學士學位後留校任助教;1917年被哈佛大學醫學院生物化學系錄取為研究生;1919 年獲博士學位;1920年回國任北京協和醫學院生物化學系任教;1946年任中央衛生實驗院北平分院院長兼營養研究所所長。吳憲一生發表研究論文l63篇,專著3種。他開拓的領域主要包括:臨床生物化學、氣體與電解質的平衡、蛋白質化學、免疫化學、營養學以及氨基酸代謝等方面,此外,還涉及到性激素、抗生育等方面。美國學者里爾頓·安德森(J·Reardon-Anderson)將他譽為「中國化學的巨人」,並評價道:「毫無疑問,吳憲是20世紀前半葉中國最偉大的化學家,或者說是最偉大的科學家。當他在1919年發表他的第一項研究時,在中國還沒有任何一類的化學研究。他在國際上,是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員、美國化學會會員、美國生物化學家協會會員、美國實驗生物學和醫學會會員、荷蘭《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顧問委員、原德國自然科學院名譽院士、美國亞拉巴馬州科學院院士、美國自然科學榮譽學會(Sigma Xi Society)會員,以及聯合國糧食農業組織營養顧問委員會常務委員(1948-1949年)和熱能需要量委員會委員(1949-1950年)。他的名字被收入《國際醫學名人錄》(International Who's Who in World Medicine)、《美國科學名人錄》(American Men of Science,第九版)、《中國名人錄》(Who's Who in China)、以及《科學家傳記大辭典》(Dictionary of Scientific Biography)等書。他開拓的《一種血液分析系統》引發了一場血液化學方面的革命。吳憲對於國際生物化學和中國科學事業的貢獻卓著,並贏得了國際學術界的崇高聲望和在中國科學界的地位。生物化學界一代巨人。

中國近代和現代物理電化學創立者,量子電化學開拓者,電化學開拓和奠基者之一。

田昭武,1927年6月28日出生於福建福州,物理化學家,中國電化學學科帶頭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原校長 。田昭武主要從事電化學研究,重視與數理及其他化學學科的結合,研究領域包括光電化學、電化學掃描隧道顯微技術、三維微加工技術、晶元生化實驗研究、譜學電化學和量子電化學等 。1949年,開始獨立主講《物理化學》和《物質結構》兩門主幹課。他還承擔國家部委委託廈門大學舉辦的全國性電化學培訓班、研討班擔任主講 。田昭武提出多孔電極極化的「特徵電流」概念和「不平整液膜」模型,創立電極絕對等效電路的新解法和測量電極瞬間阻抗的選相調輝技術。設計和推廣多種電化學技術和儀器,如新一代的離子色譜抑制器、微區腐蝕測量系統和中國國內第一台電化學綜合測試儀等。在化學電源、金屬腐蝕和電化學分析方面,都有結合生產實際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11月,田昭武先後獲得國際發明專利和國家發明專利共35項,其中作為第一發明人的專利為16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發明獎以及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共七項。

5. 中國近代名人

中國近代名人有:孫中山、林則徐、魯迅、宋慶齡、胡適等。

1、孫中山

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他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的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他是首個舉徹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兩千年封建帝制」。

在中國近代史上,孫中山領導了兩場革命,一場是辛亥革命,革命的對象是滿清王朝。另一場是國民大革命,是一場反帝反封建的偉大革命。推翻滿清王朝是辛亥革命最大的歷史功績。

2、林則徐

中國近代第一位帶頭起來反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的民族英雄,是言行一致的愛國者。他領導的禁煙斗爭,向世界表明了中國人民對鴉片煙毒的深惡痛絕和反抗外國侵略的堅強決心,也揭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

1858年,馬克思在所著鴉片貿易專論里就肯定了林則徐的這一禁煙壯舉。林則徐是一位不避風險、以身許國的政治家,不但在侵略者面前表現出大無畏的英雄氣概,英勇地扞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而且在遭受國內政敵陷害打擊的時候,仍然始終堅持愛國理念,從不動搖。

3、魯迅

浙江紹興人,字豫才,原名周樹人,以筆名魯迅聞名於世。作品包括雜文、短篇小說、評論、散文、翻譯作品。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文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年輕時看到整個民族病弱的狀態激發了他學醫救國的志向,後來在日本學習過程中認識到中國人是病在思想上,因此棄醫從文,決心用自己手中的筆改變中國人的思想;他的著作無數,其中《阿Q正傳》《孔已己》《葯》《狂人日記》等都深刻反映了當時畸形社會下人們真實的生活狀態和思想狀況。

4、宋慶齡

舉世聞名的二十世紀的偉大女性。青年時代追隨孫中山,獻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堅強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奮斗,始終堅定地和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站在一起,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婦女兒童的衛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業,為祖國統一以及保衛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進步事業而殫精竭力,鞠躬盡瘁,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中國共產黨、全國人大國務院為她立碑銘文以表紀念:宋慶齡是愛國主義、民主主義、國際主義、共產主義的偉大戰士。她為國家和人民所建樹的豐功偉績,將永載史冊。

5、胡適

原名嗣穈,學名洪騂,字希疆,筆名胡適,字適之。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徽州績溪人,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

胡適一生的學術活動主要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紅學幾個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嘗試集》、《白話文學史》(上)和《胡適文存》(四集)等。他在學術上影響最大的是提倡「大膽地假設、小心地求證」的治學方法。

6. 中國近代偉人,近代名人,中國現代名人有哪些

1、孫中山

孫中山中國最早的一批革命家,也是近代中國革命者的導師, 19世紀初期,他領導一批思想進步的革命青年發動了辛亥革命,這直接導致了在中國持續了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土崩瓦解,建立了民主的共和國體制,中國從此走上了自由民主的探索道路。

孫中山在思想上提出了「三民主義」,創立了國民黨,為後來的進步青年指出了革命的方向和基根。他是當之無愧的「中華民國國父」。

2、鄧小平

鄧小平同志不僅僅是革命年代的革命家、軍事家,和平年代,他更展現出了超凡的雄才大略和強大的治國才能。他帶領中國人民實施「改革開放」,讓貧窮的中國人走上了富裕之路,讓國家走向了富強之路。

中國能成為經濟大國,鄧小平同志是首要功勞,香港、澳門能夠順利回歸也是鄧小平同志的「一國兩制」方針才得以實現。

3、鄧稼先

鄧稼先是兩彈元勛。我們知道舊中國就是因為落後才挨打,在工業社會,沒有先進的軍事武器,即使再多的人在戰場上也沒有優勢。印度經濟落後卻在東南亞沒有人敢惹,不是因為他們人多,而是因為印度是繼美蘇之後,第三個掌握核武器的軍事大國。

鄧稼先研發出來核武器對中國的重大意義,他是讓中國能在世界舞台上站穩腳跟,沒人欺負的堅強後盾。

4、錢學森

錢學森是航空博士學位,美國麻省理工學校教授。新中國成立後他經歷一番波折才爭取回到了國內,毛主席說他一個人比5個師還重要。有了錢學森,新中國才有了航天事業的起步,他帶領科研人員研製導彈、衛星等航天技術,是中國的航天之父。

航天技術是否先進是20世紀以來,衡量一個國家實力強弱的關鍵指標之一,錢學森的貢獻讓中國的航天事業至少提前了20年。

5、毛澤東。

我國偉大領袖毛主席他一生為革命事業嘔心瀝血,堅持自己的理念為人民服務,兩袖清風,廉潔勤政,一直影響和感染著幾代中國人。

他不僅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有充分地認識,而且他還將中國特色的國情與之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他的理論貢獻至今都被很多人研究。他被視為現代世界歷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時代》雜志也將他評為20世紀最具影響100人之一。

7. 你知道有哪些近代化學史上的化學家他們有哪些成就

一、唐敖慶

唐敖慶(1915 11.18 - 2008 07.15),男,江蘇宜興人,理論化學家、教育家和科技組織領導者。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1949年獲美國哥倫比亞 大學博士學位。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名譽主任,吉林大學教授、名譽校長,中國量子化學之父。他是中國理論化學研究的開拓者,在配位場理論、分子軌道圖形理論、高分子反應統計理論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傑出的研究成果,對中國理論化學學科的奠基和發展做出了貢獻。

他還曾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首屆主任,創建了中國的科學基金制度。

二、盧嘉錫

1915年10月26日出生於福建省廈門市,祖籍台灣省台南市。盧嘉錫於1926年上過一年公立小學,1927年後相繼在廈門育才學社和大同中學初中就讀過一年半,1928年秋考入廈門大學預科,時年13歲。

1930年進入廈門大學化學系,1934年畢業,同時修畢數學系主要課程。畢業後留校任化學系助教三年,同時兼任中學數學及英文教員。1937年考取中英庚款公費,進倫敦大學學院學習,兩年後獲倫敦大學物理化學專業哲學博士學位。

1939年秋,他到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從事結構化學研究。在此期間,他發表了一系列學術論文,其中不少成為結構化學方面的經典文獻;1945年1月~1945年11月任美國加州大學和加州理工學院研究員。1946~1960年任廈門大學化學教授。

1981年5月~ 任中國科學院院長。1984年當選為歐洲科學院院士。1985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他早年設計的等傾角魏森保單晶X射線衍射照相的Lp因子倒數圖,載入國際X射線晶體學手冊,稱為「盧氏圖」。

在非線性光學晶體新材料探索研究中,提出了性能敏感結構的新概念。組織多學科的隊伍,發現了優秀的新型無機類芳香性紫外倍頻晶體低溫相硼酸鋇(BBO),含四個過渡金屬原子,在國際上首先提出了兩個網兜狀福州模型,而後又提出了一種新雙氮分子絡合物。

三、侯德榜

1890年8月9日出生於福建省閩侯縣, 1916年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化工科,獲學士學位. 1918—1921年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其主要貢獻是創立了中國人自己的制鹼工藝——侯氏制鹼法。

四、邢其毅

1911年11月24日出生於天津市。1933-1936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研究院學習,獲哲學博士學位。1936-1937年在德國慕尼黑大學維蘭德實驗室進行博士後研究工作。

1937-1941年在中央研究院化學研究所任副研究員、研究員。1944-1946年在新四軍華中軍醫大學任教。1946起歷任北京大學化學學院教授,有機化學專業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後任中央研究院副研究員、研究員。

他是我國多肽化學研究方向的開創者,是我國進行接肽方法和標記氨基酸研究的第一人。他提出用硝基苯甲酸酐與氨基酸發生德肯-威斯特(Dakin-West)反應使氨基酸末端生成一個帶色的氨基酮化合物,這是一個識別氨基酸羧端的好方法。

1959年,在國家科委的組織領導下,由北京大學化學系、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和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等共同組成一個統一的研究隊伍,開始胰島素合成研究,邢其毅是這個研究集體的學術領導者之一。

經過數年的共同努力,人類第一個用人工合成方法得到的活性蛋白質——結晶牛胰島素,終於在1965年降生在中國大地上。另外他主持撰寫的《基礎有機化學》是一部綜合反映現代有機化學的教科書,對於高校的有機化學教學具有廣泛影響。這些著作滋育了幾代化學家的成長。

五、徐光憲

1920年生於浙江省紹興市。1944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化學系。1946年任交通大學化學系助教。1947年赴美留學,1951年獲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物理化學博士學位,不久回國,到北京大學任教至今。

歷任北京大學原子能系(後改為技術物理系)副主任、稀土化學研究中心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化學科學部主任,中國化學學會理事長,中國稀土學會副理事長,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徐光憲的成就在於提出的稀土串級萃取理論,使我國稀土分離技術和產業化水平躍居世界首位。

閱讀全文

與中國近現代歷史化學名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