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算的
「俗史詳記古帝王年代,大抵皆據宋邵雍之《皇極經世》, 如雲黃帝元年距今四千六百二十五年。」《皇極經世》是宋代一本運用易理和易教推究宇宙起源和社會歷史變遷的書,書中稱堯元年為甲辰年,清末民初學者盧景貴考定認為相當於公元前2357年。
另據晉代皇甫謐的《帝王世紀》推算,堯以上共有五帝,歷時341年(其中黃帝100年,少吳金天氏84年,顓頊高陽氏78年,帝嚳高辛氏70年,帝摯9年),黃帝元年應為公元前2698年。這一說法後來被廣泛接受,1912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曾通電各省,「以黃帝紀元4609年為中華民國元年」。
在清末民初,尤其是辛亥革命(1911年)前十餘年,中國曾掀起一股「黃帝熱」:報章雜志處處可見關於黃帝的論述,黃帝事跡被譜作歌樂、用為教科,供兒童諷誦……台灣歷史學者沈松僑認為,這是因為晚清知識分子在西方民族主義的沖擊之下試圖建構本國國族認同的文化符號,便從遠古傳說中選擇了神話人物——黃帝,強調其為中國民族的「始祖」。「炎黃子孫」的概念也是在這時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自我稱謂,影響直到今天。
魯迅於1903年在東京寫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的詩句,事實上就是選擇了黃帝(軒轅)作為國族情感寄託的符號;錢穆在完成於抗戰期間的《國史大綱》中寫道:「中國為世界上歷史最完備之國家……從黃帝傳說以來約得四千六百餘年。
(1)中國5千年歷史從何時開始算擴展閱讀:
上下五千年屬於一種口語,是「在 中國的上下五千年中,經典的民間傳說和精粹的歷史故事」的縮略語。
從林漢達和曹余年版的《上下五千年》,我們知道始篇就是「盤古開天地」、「黃帝戰蚩尤」等經久流傳的民間故事,再有就是有文字記載歷史故事,從客觀的角度列數了古往今來的極具影響人物和事件,及其重大發明發現和貢獻作用。
B.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究竟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算的
中華文明五千年,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時間根據目前的考證應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時.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最近,夏商周斷代工程己經取得突破性成就.專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確定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黃帝事夏一千年左右.這樣算來,從黃帶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
一般講文明史,是以城、青銅和文字為標志的.考古工作者已在河南淮陽發現了一座屬於黃帝時代的古城遺址-平糧台古城遺址,在這里發現了標志文明的青銅和文字.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計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發現了黃帝時代的骨刻文字,專家認為這才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科學家還發現山東大波口文化中晚期的陶文與商朝的甲骨文有一脈相承的跡象,估計 "陶文"距今約五千年.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的一座古城遺址中又發現了一種與甲骨文差別較大的"陶文"."陶文"是刻在陶片上的,有11個宇,分五行排列.第一行3宇,其餘各行皆2字,文字大小均勻,筆劃纖細.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專家們還發現了河圖和洛書.河圖刻有一到十個自然數排列圖形,洛書刻有一到九個自然數排列圖形.這些圖形是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的龜甲上,人稱 "河洛文化".有人稱這是中華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證實中國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C.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從什麼時候算起
實際上,將「龍山時代」(前3000—前2000年)視作「五帝時代」與炎黃、顓頊、帝嚳、堯、舜活動的時代 開始的。
將傳說中的「黃帝」的年代定在距今約5000年有什麼依據呢?司馬遷的《史記》不列三皇,而將炎、黃排在《五帝本紀》之首,但他並沒有明確黃帝的年代,甚至對顓頊、帝嚳、堯、舜都沒有紀年。這至少說明司馬遷是拿不準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的年代的。現在的文史工具書一般都把黃帝的年代定在公元前26世紀,即距今約4600年(最近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已改為距今約5000年,顯然與前述主流認識相關)。這個年代與辛亥革命有關。據《辭海》所附《辛亥革命時期所用黃帝紀元對照表》說明:「各紀年中,以《民報》所用年代為多數革命黨人所接受。武昌起義後湖北軍政府廣告,即以此為據,各省響應的文告亦多采此說。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時,通電各省,以黃帝紀元4609年為中華民國元年。」《民報》所用年代又據何而來呢?該報系孫中山1905年在東京建立同盟會後所創辦,因此宋健先生在《超越疑古走出迷茫》一文中說《民報》所用黃帝紀元大概是由當時在東京的史學家推算的[33]。史式教授說其來源為:盧景貴根據邵雍《皇極經世書》稱堯元年為甲辰年,推定這一年為公元前2357年,再據晉代皇甫謐《帝王世紀》載黃帝在位100年、少昊金天氏84年、顓頊78年、帝嚳高辛氏70年、帝摯9年推算黃帝元年為前2698年。史式說,《皇極經世書》是一部術數書,邵雍是一位精通象數之學的哲學家,皇甫謐則是一位精通針灸之學的醫生,二人皆非史學家,所以「所謂『黃帝紀元』,不過是大膽地猜測估計而已,全無可信的根據。從黃帝紀元即公元前2698年算起,到今年一共是4704年,不足五千年而接近五千年,這就是『五千年』說的真正來源。
D. 中國五千年歷史是從那一年開始算起的
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
距今4200多時,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一般講文明史,是以城、青銅和文字為標志的。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計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發現了黃帝時代的骨刻文字,專家認為這才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證實中國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4)中國5千年歷史從何時開始算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是指中國從中華文明產生到現在的歷史。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E. 中國五千年歷史是從哪一年開始算起的
從黃抄帝紀元即公元前2698年算襲起,到今年一共是4704年,不足五千年而接近五千年,這就是『五千年』說的真正來源。
F.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算的
中華文明五千年,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時間根據目前的考證應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時。
專家們還發現了河圖和洛書.河圖刻有一到十個自然數排列圖形,洛書刻有一到九個自然數排列圖形.這些圖形是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的龜甲上,人稱 "河洛文化".有人稱這是中華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證實中國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G. 中華五千年歷史從什麼時候開始計算
中國歷史自來黃帝王朝的源姬軒轅(也說公孫軒轅)北京直立人的頭骨化石和復原像時期算起,至今已有約5000年的歷史了。
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
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H.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是從哪個朝代開始計算的
中華文明五千年,這個只是傳統的說法,事實中華文明不止五千年,一般來說這個五千年是從大禹治水那時算起的.大禹治水的時間根據目前的考證應在公元前2200多年.也就是距今4200多時.不過五千年文明之說早已有之,以當時的學術水平自然不能考證得很清楚,因此只能大概地說五千年了為什麼說中國有5000年的歷史
最近,夏商周斷代工程己經取得突破性成就。專家己公布了《夏商周年表》,確定夏代始年約為公元前2070年。黃帝事夏一千年左右。這樣算來,從黃帶至今已有五千年的歷史。
一般講文明史,是以城、青銅和文字為標志的。考古工作者已在河南淮陽發現了一座屬於黃帝時代的古城遺址-平糧台古城遺址,在這里發現了標志文明的青銅和文字。就文字而言,通常把甲骨文看做是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估計距今三千年左右。1986年,考古工作者在陝西發現了黃帝時代的骨刻文字,專家認為這才是中國最古老的文字。科學家還發現山東大波口文化中晚期的陶文與商朝的甲骨文有一脈相承的跡象,估計 "陶文"距今約五千年。1993年5月,考古工作者在山東的一座古城遺址中又發現了一種與甲骨文差別較大的"陶文"。"陶文"是刻在陶片上的,有11個宇,分五行排列。第一行3宇,其餘各行皆2字,文字大小均勻,筆劃纖細。陶文距今也接近五千年。專家們還發現了河圖和洛書。河圖刻有一到十個自然數排列圖形,洛書刻有一到九個自然數排列圖形。這些圖形是刻在距今約五六千年的龜甲上,人稱 "河洛文化"。有人稱這是中華文化的源泉。
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城頭山遺址發現了距今六千多年的古城和祭壇。距今約七千年的河姆渡遺址的文明程度也有力地證實中國的文明史在五千年以上。
I. 中華上下五千年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算起的
是距今5000至4000年之間,逐步進入古國文明時代開始算起的。
一、「中華文明演進過程」的年表:
距今6000至5000年前後,是社會復雜化和文明起源進程開始時期,呈現「滿天星斗」的態勢。到距今5000至4000年之間,逐步進入古國文明時代,生產和經濟技術進一步發展,區域文化整合明顯,出現了都邑性聚落或都城。到距今4000年之後的夏商周時期,進入早期王朝文明時代。
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成果:
2002年,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正式啟動。隨著探源工程的不斷深入,浙江餘杭良渚、遼寧牛河梁、山西襄汾陶寺、陝西神木石峁……一項項重要考古發現讓我們日益清晰地看到史前文化中透露出的文明曙光,也越來越真切地觸摸到早期中華文明脈動的韻律。
1、良渚社會的復雜化程度及強大的動員能力,說明距今5200年到4500年期間,中國的長江下游地區已經出現初期的國家,進入了早期文明社會。
2、5000多年前的祭壇、女神廟、積石冢群……以牛河梁規模宏大的壇廟冢遺址群為中心的紅山文化,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個實證,這一點越來越成為學界共識。
3、山西陶寺遺址發掘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堯天舜日的禮樂文明。根據陶寺遺址的年代、位置和規模,許多古史和考古學者認為它有可能是文獻記載中堯之都城——平陽。至少可以據此認為,陶寺文化中期已經進入到早期國家的階段。
4、石峁遺址位於陝西神木縣,石峁遺址發現了數量巨大、品類豐富的遺物,包括陶器、骨器、石器、玉器等。這表明距今約4100年陝北地區也已進入文明社會,豐富了中華文明形成過程的細節。
5、此外,安徽含山凌家灘、江蘇張家港東山村等遺址也獲得重要發現。這些都表明距今5300年左右開始,長江、黃河及西遼河流域的文明化進程進入加速發展時期。
在距今5300至4300年期間,一些文化和社會發展較快的地區相繼出現了早期國家,「依照歷史記憶,可稱之為『古國時代』,盡管還有很多工作要做,但從現在掌握的情況來看,這一時期已經步入文明社會的門檻。
(9)中國5千年歷史從何時開始算擴展閱讀:
六大遺址——勾勒堯舜時代的社會圖景
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第一階段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年~前1500年即堯舜時代到夏商之際的社會圖景。中原地區六座規模大、等級高的中心性城邑,被列入研究重點,
它們是:可能與黃帝有關的河南靈寶西坡遺址、與傳說中堯時代時空吻合的山西襄汾陶寺遺址、可能是禹都陽城的河南登封王城崗城址和可能是夏啟之居的河南新密新砦遺址,還有考古學界公認的夏代中晚期都城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以及鄭州大師姑遺址。
六大遺址年代先後銜接,時間上大體從公元前2500年到前l500年,為了解這一千年間的社會組織結構的變遷、王權發展的程度以及當時的自然社會環境等,提供了翔實的資料 。
這一千年的歷史正處於中華文明起源的關鍵期。其「社會圖景」可作如下歸納:
1、 農業生產取得長足進步。
(1)、農作物多樣化,原來認為只有小米、粟等是主要食物,發現稻米占相當比重,小麥也在這個時候出現了。
(2)、耕作技術的改進,為適應水稻、小麥等多種作物的種植,有了水田、旱田,耕作技術隨之發生變化。二里頭遺址等都找到了小麥,甚至還找到了除豬、狗之外飼養羊的證據 [5] 。
2、 銅器冶鑄技術的發展。到了以二里頭文化為代表的夏代中晚期,已經能夠製造鼎等青銅容器了,青銅容器的製造比製造刀子等小件物品要復雜得多;而復雜的青銅容器,如鼎在這一時代的晚期成為中國王權的象徵。
3、 社會發展變化方面。
(1)、等級制強化和制度化。比如在陶寺遺址中的1000多座墓葬中,大墓約佔1/10,每座墓葬能出土百餘件隨葬品,而小墓則佔大多數, 其出土的隨葬品寥寥無幾;
(2)、大型城邑的出現。陶寺遺址發現了建於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大型城址,它非常宏大,有280萬平方米,南北1800米,東西1500米。修建這樣規模的城址需要大量人力,可見當時組織人力從事工程的能力有很大提高;
(3)、出現反映王權的宮殿、宗廟。
二里頭遺址發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宮城,發現了中軸線左右對稱的布局,多重院落,這個傳統一直影響到到北京紫禁城的建造,開了幾千年中國宮城布局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