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七夕有歷史傳說為背景,那2月14的由來又是什麼呢
情人節(英文:Valentine's Day),又名聖華倫泰節,在每年的2月14日,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之一。
情人在這一天互送巧克力、賀卡和花,用以表達愛意或友好。
這節日原來紀念兩位同是名叫華倫泰的基督宗教初期教會殉道聖人。
起源
說法一: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皇帝克勞迪烏斯二世在首都羅馬宣布廢棄所有的婚姻承諾,當時是出於戰爭的考慮,使更多無所牽掛的男人可以走上爭戰的疆場。一名叫瓦侖廷(Sanctus Valentinus)的神父沒有遵照這個旨意而繼續為相愛的年輕人舉行教堂婚禮。事情被告發後,瓦侖廷神父先是被鞭打,然後被石頭擲打,最後在公元270年2月14日這天被送上了絞架被絞死。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現在,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西方國家裡就被稱為 Valentine's Day ,用以紀念那位為情人做主而犧牲的神父。
說法二:據說瓦倫丁是最早的基督徒之一,那個時代做一名基督徒意味著危險和死亡。為掩護其他殉教者,瓦淪丁被抓住,投入了監牢。在那裡他治癒了典獄長女兒失明的雙眼。當暴君聽到著一奇跡時,他感到非常害怕,於是將瓦淪丁斬首示眾。據傳說,在行刑的那一天早晨,瓦淪丁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情意綿綿的告別信,落款是:From your Valentine (寄自你的瓦倫丁)。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說法三:在古羅馬時期,2月14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2月15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說法四:來源於古羅馬的牧神節(Lupercalia Festival)
這個說法是基督教會慶祝這一天是為了把古羅馬的牧神節(每年的2月15日慶祝,為了保佑人、田、牲畜的生產力)基督教化。
在羅馬人崇拜的眾神中,畜牧神盧波庫斯(Lupercus)掌管著對牧羊人和羊群的保護。每年二月中,羅馬人會舉行盛大的典禮來慶祝牧神節。
那時的日歷與現在相比,要稍微晚一些,所以牧神節實際上是對即將來臨的春天的慶祝。也有人說這個節日是慶祝法烏努斯神(Faunus),它類似於古希臘人身羊足,頭上有角的潘神( Pan ),主管畜牧和農業。
隨著羅馬勢力在歐洲的擴張,牧神節的習俗被帶到了現在的法國和英國等地。人們最樂此不疲的一項節日活動類似於摸彩。年輕女子們的名字被放置於盒子內,然後年輕男子上前抽取。抽中的一對男女成為情人,時間是一年或更長。
基督教的興起使人們紀念眾神的習俗逐漸淡漠。教士們不希望人們放棄節日的歡樂,於是將牧神節(Lupercalia)改成瓦淪丁節( Valentine's Day),並移至二月十四日。這樣,關於瓦淪丁修士的傳說和古老的節日就被自然地結合在一起。這一節日在中世紀的英國最為流行。未婚男女的名字被抽出後,他們會互相交換禮物,女子在這一年內成為男子的Valentine。 在男子的衣袖上會綉上女子的名字,照顧和保護該女子於是成為該男子的神聖職責。
情人節名字的由來
《布魯爾的警句與寓言辭典》說:「聖華倫泰是個羅馬教士,由於援助受逼害的基督徒而系身囹圄。他後來歸信基督教……最後被人用棍棒打死,卒於二月十四日……。」
古代慶祝情人節的習俗與華倫泰拉上關系,其實純屬巧合而已。事實上,這個節日很可能與古羅馬的牧神節或雀鳥交配的季節有關。情人節的特色是情侶互相饋贈禮物。時至今日,人們則喜歡以情人卡表意。情人卡上通常繪有丘比特、給箭射中的心等等。」
情人節傳說故事
相傳有個古羅馬青年基督教傳教士聖瓦倫丁,冒險傳播基督教義,被捕入獄,感動了老獄吏和他雙目失明的女兒,得到了他們悉心照料。臨刑前聖瓦倫丁給姑娘寫了封信,表明了對姑娘的深情。在他被處死的當天,盲女在他墓前種了一棵開紅花的杏樹,以寄託自己的情思。這一天就是2月14日。現在,在情人節里,許多小夥子還把求愛的聖瓦倫丁的明信片做成精美的工藝品,剪成蝴蝶和鮮花,以表示心誠志堅。姑娘們晚上將月桂樹葉放在枕頭上,希望夢見自己的情人。通常在情人節中,以贈送一枝紅玫瑰來表達情人之間的感情。將一枝半開的紅玫瑰作為情人節送給女孩的最佳禮物,而姑娘則以一盒心形巧克力作為回贈的禮物。
關於邱比特跟情人節的關系,上述辭典說:「邱比特(拉丁文cupido,意思是慾望、愛),羅馬愛神,相當於希臘愛神厄洛斯。他通常由一個可愛的小男孩所代表,背部長有兩只翅膀,眼睛給布蒙住,手持弓箭。」
《世界書籍網路全書》提供進一步資料表明關於情人節的起源,其實眾說紛紜。該網路全書指出:「據說在公元200期間,羅馬皇帝克勞狄二世禁止年輕男子結婚。他認為未婚男子可以成為更優良的士兵。一位名叫華倫泰的教士違反了皇帝的命令,秘密為年輕男子主持婚禮。……傳聞說華倫泰於公元269年2月14日被處決。據《天主教網路全書》指出,公元496年,教宗聖基拉西烏斯一世在公元第五世紀末葉廢除了牧神節,把2月14日定為聖華倫泰日。」這個節日現今以「聖瓦倫廷節」——亦即情人節——的姿態盛行起來。
14世紀以後,人們就開始紀念這個日子。現在,中文譯為「情人節」的這個日子,在英語里被稱為Valentine's Day,用以紀念他。
不管情人節的真正起源如何,這個習俗源於古代的信仰,得以基督教國的「聖人」來命名。
中國情人節起源
七夕節[3]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台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
在我國,農歷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氣溫暖,草木飄香,這就是人們俗稱的七夕節,也有人稱之為「乞巧節」或「女兒節」,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閃耀,一道白茫茫的銀河橫貫南北,爭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有一些人把中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或七夕稱作「中國的情人節」,在漢代,七夕的慶祝已經很普遍了,但傳統上慶祝七夕的內容與情侶約會之類的活動無關,只是乞巧、許願的節日。後來由於牛郎織女在七夕鵲橋相會的傳說賦予了七夕節以情人節的含義。近年中國年輕人又以慶祝西洋情人節的方式慶祝七夕,內容上與傳統習俗並無關系。
相關傳說
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是民間的習俗,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
人們傳說在七夕的夜晚,抬頭可以看到牛郎織女的銀河相會,或在瓜果架下可偷聽到兩人在天上相會時的脈脈情話。
女孩們在這個充滿浪漫氣息的晚上,對著天空的朗朗明月,擺上時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女紅技法嫻熟,更乞求愛情婚姻的姻緣巧配。過去婚姻對於女性來說是決定一生幸福與否的終身大事,所以,世間無數的有情男女都會在這個晚上,夜靜人深時刻,對著星空祈禱自己的姻緣美滿。
元宵節(農歷正月十五)
元宵節在習俗上比較近似情人節,在唐代古詩中,就有描寫元宵節的詩句。在宋代,朱淑真(一說為歐陽修所作)的生查子寫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
在一些少數民族依然流行的節日上巳節(又稱三月三)更符合情人節的內容。上巳節本來是青年男女踏青、社交、結交異性的節日,漢之前更有野合的習俗,後來禮教興起,野合的習俗消失,但當時男女交往還是比後世自由,年輕男女依然會在當天到郊外踏青遊玩。到南宋時理學興起,禮教變得森嚴,上巳節就在漢民族文化中式微了。
白色情人節
起源
白色情人節
關於「白色情人節」的來源眾說紛紜,而最多見的是起源與日本一說。但實際上,「白色情人節」是起源於義大利的羅馬,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羅馬皇帝在2月14日救了一對因為原本因違反戀愛結婚禁令而要被處死的戀人,羅馬皇帝為了紀念這一天而設立了情人節。而在一個月後的3月14日,這對獲救的戀人宣誓戀情將至死不渝,為紀念這天於是另訂為白色情人節。而此節日就從歐洲開始流傳到世界其它地方。
習俗
純手工曲奇
由於「白色情人節」起源於歐洲,所以歐洲人對過「白色情人節」已有一定的歷史,並已形成了相當成熟的習俗。相傳,2月14日,男孩送女孩給禮物(一般為玫瑰花和巧克力)。經過一個月的考慮和考察,到了3月14日,如果女孩回贈男孩禮物(一般送純手工曲奇),就表示女孩認可男孩,可以談戀愛了。因此3月14日又稱為白色情人節。相比2月14日的熱烈,3月14日的故事表明了它更當是一個甜蜜的、相會的日子。
② 2月14日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
一個偉人誕生了。
③ 2月14日的情人節的由來是什麼
2月14情人節的由來:
公元270年——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此日被後人定為「情人節」。瓦倫丁節,又稱情人節,是歐美和大洋洲的一些國家的民族節日。此節日的來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後被定為「情人節」較為普通。
公元3世紀,羅馬帝國出現全面危機,經濟凋敝,統治階級腐敗,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紛紛反抗。貴族階級為維護其統治,殘暴鎮壓民眾和基督教徒。是時有一位教徒瓦倫丁,被捕入獄。在獄中,他以坦誠之心打動了典獄長的女兒。
他們相互愛慕,並得到典獄長女兒的照顧。統治階級下令將他執行死刑。在臨刑前,他給典獄長女兒寫了一封長長的遺書,表明自己是無罪的。表明他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典獄長女兒深深眷戀。
公元270年2月14日,他被處死刑,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臨刑的這一天定為「聖瓦倫節」,後人又改成「情人節」。
英國人過情人節最喜歡送的禮物就是鮮花,其次是巧克力。而且一般多是由男士們給女士送上禮物,同樣的英國情人節的晚餐也非常受歡迎,情侶們會一起共進晚餐。尤其是比較年長的夫妻們,對情人節會更加重視。
英國情人節還有一個十分有趣的習俗就是大家會互贈匿名的賀卡,匿名是為了避免厄運降臨,所以英國人贈送的寫滿祝福的賀卡,不會留下任何的信息。
嚴謹的德國人是非常理性的,所以對於情人節他們並不會特別花費心思去准備禮物。德國人在情人節比較常送的禮物也是糖果、和鮮花這些,德國人之所以對情人節不太重視還因為受到了日耳曼文化的影響。
④ 歷史上的今天2月14日都發生過什麼事
1859年2月14日——美國合並俄勒岡州。
1876年2月14日——亞歷山大·貝爾獲得電話的專利。
1879年2月14日——智利同玻利維亞、秘魯兩國爆發太平洋戰爭。
1901年2月14日——清朝下令懲辦反洋教的王公大臣。
1912年2月14日—— 孫中山辭去臨時大總統一職。
1912年2月14日——亞利桑那州加入美國。
1918年2月14日——蘇俄開始使用格利高里歷。
1924年2月14日——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即IBM)成立。
1945年2月14日——智利、厄瓜多、巴拉圭和秘魯加入聯合國。
1946年2月14日—— 世界上第一台電子計算機(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1949年2月14日——李宗仁派和平使團與中共談判。
1949年2月14日——美國謀求台灣獨立失敗。
1950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在莫斯科簽訂。
1952年2月14日——第六屆冬季奧運會在挪威奧斯陸開幕。
1956年2月14日——蘇共二十大開幕,赫魯曉夫作了反斯大林的秘密報告。
1958年2月14日——周恩來出訪朝鮮,中國政府決定撤軍。
1958年2月14日——約旦、伊拉克成立阿拉伯聯邦。
1961年2月14日——第一個合成製造的化學元素:鐒。
1963年2月14日——中國美術館建成,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
1967年2月14日——拉美21國簽署《拉丁美洲禁止核武器條約》。
1972年2月14日——中國與墨西哥建交。
⑤ 歷史上2月14日發生了什麼
2017年2月14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弗林應「電話門」被迫辭職。牙版買加田徑運動員博爾特獲權得勞倫斯2017年度最佳男運動員獎。
2014年2月14日:中國遼寧阜新孫家灣煤礦發生瓦斯爆炸事故。
2013年2月14日:美國著名哲學家、法學家羅納德·德沃金逝世。
2011年2月14日:巴西足球明星「外星人」羅納爾多(大羅)因傷病宣布退役;巴林反政府示威活動爆發、「感動中國2010年度十大人物」揭曉;中國男子足球隊在東亞四強錦標賽上奪冠。
2008年2月14日:我國著名教育家、著名世界經濟學家滕維藻去世。
2006年2月14日:香港樹仁學院正式更名香港樹仁大學;中共中央舉辦領導幹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專題研討班;崑曲表演藝術家張嫻去世。
2005年2月14日:黎巴嫩總理拉菲克·哈里里在首都貝魯特的汽車爆炸中身亡。
2003年2月14日:克隆羊多莉接受安樂死。
⑥ 中國發生在2月份的重大歷史事件。要10個,謝謝啦
由於黨的高級幹部反對無政府主義,堅決反對在軍隊搞「四大」,在1月19日召開的軍委擴大的碰頭會上,就軍隊搞不搞「四大」的問題,葉劍英、徐向前、聶榮臻等軍隊高級領導幹部同中央文革小組的江青、陳伯達等發生了激烈的爭論,並且拍了桌子,這就是著名的「大鬧京西賓館事件」。2月份,因為幾位老帥、副總理反對對黨的幹部進行殘酷斗爭,同中央文革發生了同樣激烈的斗爭,這就是所謂的「大鬧懷仁堂事件」,即以後被稱為「二月逆流」的「事件」。
1月28日,總參管理局「革命造反派」不顧軍委「不許沖擊京西賓館」的決定,為了給總參管理局領導人施壓(京西賓館為總參管理局的下屬單位),包圍賓館,封鎖出入口,還檢查了阿爾巴尼亞軍事代表團進出的車輛。致使在賓館開會後的周總理、葉帥、聶帥無法離開賓館。王新亭副總長嚴責賓館領導出去做工作,讓他們撤走。
我當時是賓館負責接待工作業務的副主任,分管會議、客房、餐廳各科,責無旁貸。因為同是總參管理局的同事,互相認識,我就向他們說明軍委的決定,並暗示他們的行為搞不好會「闖禍」,撤走為好。對方雖然高呼「砸爛楊軍戈的狗頭!」但也怕事態鬧大,還是決定撤走了。
2月4日,新疆紅二司要強行把接見他們的王恩茂同志從賓館接待室劫走,引起公憤,被我館工作人員和家屬制止。
2月5日,駐京文體單位「紅色造反者」堵住賓館出入口,強行檢查進出車輛,他們抓人的目的沒有達到,就把我館警衛科長抓走。
時任北京衛戍區司令員的傅崇碧在其回憶錄中寫道:
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住在京西賓館,南京造反派來了六七百人抓他。負責京西賓館警衛的衛戍區部隊把造反派阻攔到賓館外面,使他們抓人未成。於是這幫南京造反派圍在賓館外面不走,而且得到北京造反派的支持,人越來越多。我們及時調整和加強了京西賓館的警衛力量。許世友同志看到形勢不好,就把住在京西賓館的福州軍區副司令員皮定均及張希欽(據本文作者所知是張震)等同志組織起來,把京西賓館的開水壺集中在七樓(據本文作者所知是十二樓)做「水雷彈」,把電梯關閉,准備在造反派沖上樓時,用開水壺往下沖。許世友自己隨身帶了槍,他是准備自衛的。對造反派的防範工作準備好後,許世友同志用電話報告周總理、林彪、葉劍英和徐向前元帥,並請轉報毛主席。許世友說:「今天,造反派來抓我許世友。我革命大半生,戰場上槍林彈雨都不怕,今天來抓我我更不怕。誰敢抓我,我就向誰開槍!」
⑦ 歷史上2月14日和中國建交的是哪個國家
蘇聯在新中國成立後的第二天,即1949年10月2日,就宣布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瑞典於1950年1月版14日承認新中權國,1950年5月9日同中國建交,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國家。同年,兩國互派大使,耿飈將軍為我駐瑞典首任大使。 1950年1月6日,英國政府宣布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國家,1954年6月17日英國與中國建交,當時為代辦級外交關系。1972年3月13日升格為大使級外交關系。 瑞典是最先與我過"建交"的西方國家!
⑧ 2.14的由來
說說2.14情人節的由來....
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起源於古代羅馬,於每年2月14日舉行,現已成為歐美各國青年人喜愛的節日。關於「聖瓦倫丁節」名稱的來源,說法不一。有的說是紀念以為叫瓦倫丁的基督教殉難者,他用反抗羅馬統治者對基督教徒的迫害,被捕入獄,並在公元270年2月14日被處死刑,行刑前,瓦倫丁曾給典獄長的女兒寫了一封信,表明了自己光明磊落的心跡和對她的一片情懷。自此以後,基督教便把2月14日定為「情人節」。
情人節的歷史
情人節是一個屬於朋友的日子,屬於家人的日子,屬於情人的日子。正如中國人現在用近乎狂熱的熱情過起了聖誕節一樣,情人節也已經悄悄滲透到了 無數年輕人的心目當中,成為中國傳統節日之外的又一個重要節日。情人節的來歷和意義可能並不一定為大多數人所知。下面所要介紹的,不過是眾多關於情人節的傳說中的一個。
在古羅馬時期,二月十四日是為表示對約娜的尊敬而設的節日。約娜是羅馬眾神的皇後,羅馬人同時將她尊奉為婦女和婚姻之神。接下來的二月十五日則被稱為「盧帕撒拉節」,是用來對約娜治下的其他眾神表示尊敬的節日。
在古羅馬,年輕人和少女的生活是被嚴格分開的。然而,在盧帕撒拉節,小夥子們可以選擇一個自己心愛的姑娘的名字刻在花瓶上。這樣,過節的時候, 小夥子就可以與自己選擇的姑娘一起跳舞,慶祝節日。如果被選中的姑娘也對小夥子有意的話,他們便可一直配對,而且最終他們會墜入愛河並一起步入教堂結婚。後人為此而將每年的二月十四日定為情人節。
在西方,情人節不但是表達情意的最佳時刻,也是向自己心愛的人求婚的最佳時刻。在這一點上,情人節體現出的,不正是古羅馬人設計這個節日的本意嗎?
p.s: 西方的情人節是公歷2月14日,而中國的情人節是農歷7月7日
⑨ 2月14日是不是中國的情人節
2月14日不是中國的情人節,是西方國家的情人節,又稱聖瓦倫丁節或回聖華倫泰節,起源於基督教。答如今已經成為全世界著名的浪漫節日。
2月14日情人節的來源甚多,但一般是以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後被定為「情人節」較為普通。公元270年2月14日,羅馬聖教徒瓦倫丁被處死。後來,基督教徒為了紀念瓦倫丁為正義、為純潔的愛而犧牲自己,將臨刑的這一天定為「聖瓦倫節」,後人又改成「情人節」。
而中國古代傳統的情人節為上巳節(農歷三月初三)以及七夕節(農歷七月初七)。上巳節記載於《詩經》中,比西方情人節早了1000年。先秦以後,三月三情人節在各代延傳開來。至唐朝為鼎盛。自宋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三月三情人節風俗在中國文化中漸漸衰微。
七夕節起始於西漢,鼎盛於宋代。在古代,織女被視為紡織女神,也是情侶、婦女、兒童的保護神,七月七日是織女的誕辰。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求賜美滿姻緣。經歷史發展,七夕被賦予了「牛郎織女」的美麗愛情傳說,使其成為了象徵愛情的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