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首創私學的是傳統文化與企業

中國歷史上首創私學的是傳統文化與企業

發布時間:2021-03-01 06:08:45

❶ 傳統文化與企業經營

大哥,論文不是這樣子就可以求得滴,給你點資料吧,也可以直接拿去用,只要你不怕被說抄襲。

從易經說起

《易經》有一個最簡單的理念,有趣的是這個理念剛好與現在從美國流入國內的一些管理理念不謀而合。易經的「易」字有三重意思。第一個意思是變易,指天下的事情總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第二個意思是「不易」,說的是很多事情看似不斷變化,可事實上沒有什麼改變,即所謂「萬變不離其宗」。站在科學的觀點看,很多事情是不變的,科學研究就是要找出這些不變的定律。第三個意思最有趣,「簡易」。這是說《易經》所要探討的既不是變的東西也不是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是要在變和不變之間找出一些規律,當我們真正清楚了它們之間的關系後,就可以對自己所處的環境,對整個世界了解得更清楚了。

《易經》始於周朝初期,距今已經差不多有三千年的歷史了。下面我們再來看看當今被大家公認的在企業管理方面處於絕對領先地位的美國有哪些新理論。當然,美國企業界對於企業管理的探討是站在一個很實際的立場上的,而三千年前中國的《易經》是站在哲學的角度來探討問題的,這兩者的出發點完全不一樣。有趣的是,現在一些管理大師的著作越來越重視中國傳統的「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另外,對於「變」和「不變」之間的關系問題也越來越覺得值得探討。

剛才我提到了《易經》的結構主要是有六十四個卦,每個卦都有個卦辭。每一卦又有六個爻,從一到六代表了一件事情從開始到結束的整個過程,每個爻也都有所對應的爻辭,用以闡述每個卦在不同時間、不同位置所對應的不同意義。前面我提到「易」字一方面,有「不易」的意思,另一方面還有「變易」的意思,所以每一卦、每一爻的辭義的含義都很廣,並且常常講得不是很清楚,這樣的話就給讀者很大的想像空間。因此,也使得一些風水先生或者卜卦的人有了很寬泛的解釋空間。
看過《易經》的人都會發現,這本書充滿了憂患意識,一方面鼓勵大家努力向上,另一方面訓誡人們在得意的時候不要驕傲,否則好事情就可能變成壞事情。在《易經》六十四個卦三百八十四個爻的爻辭里,有六十三個卦都是有吉有凶,有好有壞,只有一個卦的六十四個爻的爻辭非常不錯,不是吉就是利,這個卦就是「謙」卦。這也是我本次要講的主題。「謙」這個價值觀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里是非常主流的一個思想(關於這個思想以及歷史上所發生的例子我將在後面談到),這從它的源頭《易經》就可以看出端倪。在所有的卦里,只有「謙」卦的卦辭和爻辭都是吉利的,其它的比如「否」卦、「泰」卦,甚至「乾」卦都有諸如「否極泰來」、「泰極否來」、「亢龍有悔」等爻詞。
我先談一下《易經》之後中國傳統文化對於「謙」的價值的重視,然後再舉一些實際的例子,最後談談這個價值觀與現在的企業管理的主流思想之間相同的地方。《周易》出版沒多久,周公就對他的兒子說,「有一道大足以守天下,中足以守國家,小足以守其身。謙之謂也。」這就是說,「謙」這個道理如果領會得好,做得好,不論進退都有很大的好處。儒家的思想對於「謙」是非常重視的,我也舉些簡單的例子。

《論語》是儒家最主要的一本著作,是孔子的弟子收錄的孔子當時的一些語錄。《論語》最開始的幾句話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但有趣的是,孔子講了三句話,可大部分中國人只講前面的兩句。這三句話是這樣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不知道為什麼第三句話大家提得很少,但是我覺得這句話也非常重要,這是孔子對於「謙」的價值的非常高的評價,是說作為儒家做人最高標準的君子,做事情應該盡自己的所能去做,而不要因為不知名就很不高興。現在有一種比較浮躁的社會現象,就是並沒有太多真學問或能力的人卻一天到晚希望自己的名字到處張揚。《論語》中還講到:「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意思是說:「君子沒有什麼可與別人爭的事情。如果有的話,那就是射箭比賽了。比賽時,先相互作揖謙讓,然後上場。射完後,又相互作揖再退下來,然後登堂喝酒。這就是君子之爭。」 孔子在這里所說的「君子無所爭」,即使要爭,也是彬彬有禮的爭,這反映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一個重要特點,即強調謙遜禮讓而鄙視無禮的、不公正的競爭。我再講一個很有名的故事。孔子曾經去見老子,交談了很久,孔子覺得老子的學問和思想要比自己高深很多。從老子處出來後,孔子就對自己的學生說:「吾今見老子,其猶龍邪!」孔子把老子形容成神龍見首不見尾,表示出對老子道德學問的憧憬欽佩,這也是一種非常謙虛的表現。《論語》有句話叫「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也是廣為大家所知的一句話,也是對「謙」道的一個極大的發揮。
需要指出的是,儒家,特別是《論語》所闡述的「謙」,並不是說只是一味的退讓,而是說該爭的爭,不該爭的就不要去爭;遇到原則問題時,還是要固守那條底線,所以「謙」不是一味地做好人,唯唯諾諾。關於這一點,孔子是怎麼說的呢?《論語》中有這樣一個故事,說的是魯國大夫季孫氏「八佾舞於庭」,季孫氏作為一個大夫,卻使用了國君的禮節,說明他對自己的國王非常不尊敬,也是對當時現存制度的大不敬。所以孔子說「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我所舉的例子都是站在儒家的立場上給出的,我希望告訴大家所謂「謙」的本質從《易經》開始到儒家,基本上是一個完整的價值觀念。

道家對「謙」的看法

道家基本理念的源頭是老子的《道德經》。可惜的是,道家後來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沒有人看得懂的文章,並且神話和迷信的色彩越來越重,使人們對道家產生了錯誤觀念。尤其是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很多人喜歡空談而不做事情,並且假借道家的一些觀念,由此造成了不良後果。事實上,如果翻翻《道德經》就可以發現,老子所講的很多話都很有價值。他說:「我有三寶, 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是慈愛,「儉」是節儉,然後就是做人要謙和,不要與別人亂爭東西。這三樣東西如果我們能夠做到,那是很好的事情。老子還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是說人做事情最好是像水一樣,水是對萬物都有利的,可是自己卻總是居於下處,什麼都不爭,比喻如果做人像水一樣謙讓,不吝於幫助別人,就不會有任何的爭執和糾紛產生。他說的最有意思的是 「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於之爭」,把「謙」這個字的含義發揮得淋漓盡致。所以,不論是儒家、道家,還是中國古代一些闡述基本理念的著作比如四書五經,如果想挖掘這些思想中一個非常基礎的理念的話,那麼,這個理念就是「謙」這個價值觀。「謙」的價值觀實際上是非常有用的價值觀。我還要強調一下這個「謙」的價值觀不是一味地遷就,從最早的《易經》中的「謙」卦,可以看出開始的幾爻都是謙讓,到後來的幾爻說的就都是打仗的事情了,也就是說,如果一味地遷就不能真正解決問題。由於我們事先做了很多謙讓的事情,能做的事情都做了,是占理的;當我們必須要用武力或者暴力來解決問題時,勝算的可能性也就非常大。當然,大多數情況並不需要我們做到這個程度,這就是基本的「謙」的理念。大家一定覺得我講的這些不是什麼新理念,但是,盡管看起來沒有什麼新鮮的,可事實上真正做起來並不容易。老子在兩千五百年以前就看到了這一點,他講了幾句很有意思的話:「吾言甚易知甚易行,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意思就是說我所講的話大家都明白並且要做起來也並不難,可是真正能了解「謙」的本意,真正發揮「謙」的基本精神,並因此使自己得到很大好處的人並不多。 傳統文化中的「謙」道及人物故事

歷史上把「謙讓」作為高價值觀的故事很多,下面我舉幾個著名的。
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藺相如和廉頗都是戰國時期趙國的大臣,藺相如是文臣,廉頗是武將。《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記載:戰國時代趙國得到了楚國的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來換璧。藺相如主動請纓帶璧去換城。相如到秦國獻了璧,見秦王沒有誠意,不肯交出城池,就設法把璧弄回,派人送回趙國。這就是著名的完璧歸趙的故事。因為藺相如立了大功,趙王封他做了高官。
秦昭王對此事念念不忘,遂邀請趙王到澠池相會。秦王對趙王說「寡人聽說趙王很擅長琴瑟。為添酒興,請大王鼓瑟如何?」,趙王明知秦王在羞辱自己,但因為懼怕秦王,只好從命。秦王隨即召來御史,命其在竹簡上寫「某年月日,秦王與趙王會飲於澠池,令趙王鼓瑟」。秦王正得意之時,藺相如上前一步,平靜地說:「我曾聽說,大王你很擅長秦音。為再添酒興,請大王擊缶如何?」秦王登時大怒,面色驟變。藺相如坦然地將盛酒用過的瓦器捧起,送到秦昭王面前。秦昭王哪裡肯擊?藺相如又道:「啟奏大王,請你不要自以為很厲害。今日,你若擊缶,我便作罷。若不擊缶,五步之內,相如誓以頸血濺大王!」藺相如說這話時,眉凝目瞪,須發皆直,並連連逼進數步。秦王已領教過藺相如的厲害,怕他死拼,只好勉強擊了一下缶。那缶聲還未落地,藺相如便叫隨來的趙國御史也在竹簡上寫道:「某年月日,趙王與秦王會飲於澠池,令秦王擊缶。」羞得秦王面紅耳赤。
回到趙國後,趙王很高興,就拜藺相如為上相,居群臣之首,也在廉頗之上。
廉頗是趙國舉足輕重的功臣。藺相如為上相後,廉頗很不滿,總想找機會羞辱他。藺相如卻一直迴避廉頗,讓他找不到與自己沖突的機會。大家都以為是藺相如怕廉頗。於是,他的門客對藺相如說:「我們離開父母來侍奉您,不過是因為仰慕您的高尚品德。廉將軍散布惡言惡語,您卻怕他、躲著他。平庸的人對這種情況尚且感到羞恥,更何況是將相呢!我們實在沒有才能,請允許我們告辭離開吧!」藺相如執意挽留說:「你們看廉將軍與秦王相比哪個厲害?」門客回答:「廉將軍不如秦王厲害。」藺相如說:「憑秦王那樣的威風,我藺相如卻敢在秦的朝廷上呵斥他,侮辱他的臣子。相如雖然才能低下,難道偏偏害怕廉將軍嗎?其實我想到的是: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輕易侵犯趙國,只因為有我們兩個人存在啊!現在如果兩虎相鬥,勢必不能都活下來。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以國家之急為先而以私仇為後啊!」這番話後來傳到廉頗耳中,他非常慚愧,覺得自己的氣度實在是與藺相如相差得太遠了。後來廉頗解衣赤背,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請罪,說:「我這個粗陋卑賤的人,不知道將軍寬容我到這樣的地步啊!」兩人終於和好,成為誓同生死的朋友,「吻頸之交」便由此而來。
我講這個故事的目的是要告訴大家「謙」的重要性。藺相如的舉動非常偉大,他能在立了大功、做了群官之首後還對廉頗謙讓;廉頗也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人,當他知道自己做了不對的事情後,能夠正視錯誤,並爭取別人的原諒。了解這個故事的人很多,可能夠做到他們那樣的人很少。歷史上,由於將帥不和或朝中重臣不睦而使國家元氣大傷的例子比比皆是。其實,任何爭斗的方法都不好,即使暫時贏了的人最後也是輸家,真正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謙讓」。藺相如和廉頗的故事之所以能流傳千古,就是因為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只有「謙讓」才能解決問題、才能雙贏。「謙讓」不是懦弱的表現,這方面藺相如是最好的典範。
三國時代也有一件類似的事情,只是沒有這么戲劇化。周瑜在正史中是一個非常有才幹並且心胸開闊的人。當他被孫權拜為都督時,引起了另外一個人的不滿。這個人就是為吳國屢立戰功的三朝元老程普。他對周瑜為都督、自己為副都督非常不滿,總是找機會與周瑜過不去。周瑜為了國家利益盡量忍讓,忍到後來,程普終於自己覺悟。他發現,雖然自己的年齡、資歷都比較老,但周瑜的才幹確實比自己高,他做都督比自己合適。於是,程普親自去找周瑜謝罪,倆人還成為好朋友。
下面我再舉個反面的例子。由於「謙」的價值觀自古以來就被中國人重視,因此也就造成了很多人利用假的、虛偽的謙虛做幌子,騙取本不應該得到的東西。發生在西漢末年王莽篡權的故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王莽是皇上的外戚,很早就想篡位。他做了很多沽名釣譽的事,一度聲望很好。大家都覺得他非常謙虛、很尊重別人。其實,暗地裡王莽做了很多見不得人的事。他先是挖空心思把好事安在自己頭上,使自己的聲望越來越高,逐漸篡奪國家權力。一旦時機成熟,他立刻毒殺了西漢最後一個皇帝漢平帝,篡位做了皇帝。事實證明,王莽不僅不謙虛,而且十分傲慢,甚至是包藏禍心。當他的本來面目逐漸被大家看清後,反對他的人越來越多,最後終於推翻了他的王朝。
「謙」的反面是「驕」,就是驕傲。歷史上很多人本來可以有很大成就,可由於過於自負,高估自己的成就,在遇到挫折或問題時處理欠妥,結果造成遺憾。我以前在講堂里提到過漢朝的大才子賈誼,他不但自恃才高,還氣度小。其實,所謂氣度小就是過分地驕傲,以致不能謙虛地看待事情,最後他竟積郁成疾,英年早逝了。
三國時期的楊修才華橫溢,但也非常自負。他與曹操的兒子曹植還是很好的朋友。由於他過分驕傲,引起了別人的嫉恨,最糟糕的是招致了曹操的嫉恨。曹操自認為自己學問很高,可每次碰到楊修,總看到楊修炫耀自己的才華,這使曹操感覺自己比楊修差一些。而曹操並不是心胸寬廣的人,哪裡容得下楊修,後來找個借口把楊修殺了。 中國傳統思想與美國管理趨勢

我剛才講了很多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容,尤其是以「謙」這個道理作為討論的重點。我們再來看看當今的企業管理,尤其是國外,有哪些主流思想,它們與中國傳統的思想有什麼關系。以美國為例。
美國近幾十年來,在企業管理思想方面有很大變化。如果把二戰結束作為起點,可以將美國企業管理的過程劃分為幾個階段。我以前曾經講過,二戰剛結束時,美國是全世界唯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的國家:本土沒有發生戰爭;由於二戰的關系美國工業迅速發展。這使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沒有第二個國家可以和美國競爭。在這段時間里,美國的管理可以說沒有什麼理念,完全是一種自大的想法。他們認為,只要是美國做出來的東西一定比其他國家的好,大家都會搶著要。其中的原因很簡單,因為其他國家由於忙於戰後恢復,沒有條件與能力來做這些事情。到了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歐洲和日本相繼復原,開始以很快的速度發展。再到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更多的國家發展起來,不僅生產能力越來越強,並且開始進入企業管理的主流。上個世紀的最後十年至今,中國也以很快的速度進入經濟發展和企業管理的主流。
在外界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美國管理的主流思想隨之發生了改變。此前,美國唯我獨尊且具有嚴重的種族觀念。他們認為,其他人種的人都比白種人的能力差,其他國家本來就比美國差,那些國家的人也就比白種人差得更多。美國尤其歧視黑人。到上世紀80年代,日本的經濟和管理進入了高速發展期,對美國產生了威脅。美國開始的態度很傲慢,認為日本的發展是暫時的,仗都打敗了,怎麼可能與美國人在技術和管理上競爭呢?可後來的事實證明,日本在產品、技術方面逐漸顯現出凌駕於美國之上的趨勢,使美國面臨很大威脅。到了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國企業不約而同地運用「謙」的價值觀,認真思考諸如「我們也許有些地方沒有其他國家的企業做得好」,「我們的管理制度、我們對人的管理方法是否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改進」等問題。反省使他們改正了錯誤,獲得長足的進步。相反,進入上世紀90年代,日本卻由於80年代的成功沾沾自喜起來。「謙受益,滿招損」。驕傲使日本在90年代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很不景氣。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看看在美國企業所做的事情中,哪些應該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美國企業管理的主流思想,大致可以用兩個詞來概括,一個是「團隊精神」(Teamwork),另一個就是「尊重多樣化」(Value Diversity)。
首先談團隊精神。所謂團隊精神就是把團隊的利益置於個人利益之上。這事兒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人的本性是希望不論做什麼事情都能凸顯自己的能力,很少有人願意當無名英雄。團隊精神在以前的美國企業中相當缺乏。他們不僅歧視有色人種,也歧視白人婦女。這種歧視的本質就是一種狂妄的表現,他們總覺得自己比別人強,而強的原因不是自己的能力真的高於別人,而是盲目地認為白種男人天生就比其他人強。這就造成有能力的人可能因為受到歧視不能發揮作用,而沒有能力的人卻占據了比較重要的位置。可以想像,整個企業的生產力、競爭力一定會由此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受「謙」的價值觀的影響,企業管理者摒棄種族歧視,把有能力的人安排在合適的職位上,企業的管理環境開始改變,「團隊精神」和「尊重多樣化」逐漸實現。
美國是世界上一個比較特殊的國家,它的國民很大程度上都是從外國移民而來,只是移民的時間不同而已。白人移民最早,其中又屬英國移民在先。像南歐的義大利、西班牙的移民要晚一些,那時還被其他白人歧視。黑人移民是由當初販賣非洲黑奴逐漸形成的移民。亞裔移民始於二十世紀。因此,美國人追溯不了幾代就可以發現其實大家都是移民來的。對美國來講,建國的基本精神就是建立一個多元化的種族文化。可是,當社會不夠開放、歧視普遍存在的時候,生活在這個多元化社會的人就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以後,隨著團隊精神的建立、隨著全球化速度的加快,美國開始認識到要尊重多樣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能力,弄懂了這一點後,美國的競爭力又開始變強了。
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這件事。管理進入歧途往往是因為對自己過分地看重,也就是過分地驕傲、不謙虛。因此,造成了很多矛盾和不平衡。可是,當整個社會的人尤其是當權人、有既得利益的人明白要改變這種觀念,要讓有能力的人——不論他們的背景怎麼樣——發揮他們能力的時候,我們就認為,這是對中國文化「謙」這種思想的發揮。有趣的是,幾千年前,我們的老祖宗寫《易經》的時候,是站在一個很主觀的立場,根據自己有限的經驗,覺得「謙」是非常重要、非常有用的理念,如果做得好就能得到非常多的好處。這種想法在當時並沒有科學依據。可誰能想到,幾千年後、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把老祖宗講的道理應用到企業管理上,竟使企業獲得非常大的好處,達到了更高的目標。資料證明:「謙」道可以使企業員工產生更大的向心力。如果企業中每個人都有謙虛的態度,尊重別人的能力,企業就會更加和諧。在這種情形下,企業的能力和競爭力絕對會增強很多。
我可以用我的親身經驗證明這一點。當我在美國讀完博士,開始在貝爾實驗室做事的時候,是二十世紀70年代。那個時候,企業的文化都是鼓勵大家要有闖勁兒、要有侵略性(Aggressive),什麼東西都是要去和別人爭。我記得那個時候,我的老闆和同事都對我說,在美國這種環境之下,說得不好聽一點就是一個人吃人的社會,如果你不去爭的話,沒有人會覺得你做得好,到最後也不會給你剩下什麼。當時,幾乎每個人給我的勸告差不多都是這個樣子。可是,當我開始做事時,因為我本人不是一個好鬥的人,我還是覺得不該爭的東西或是不值得爭的東西就不要去爭。當然,不去爭不表示一天到晚被別人欺負,而是自己要有一個原則、有條底線。這個底線在什麼地方,由自己決定,但肯定與當時的環境有很大關系。當別人沒有觸及這條底線的時候,我可以謙讓;但當別人越過這條底線時,我就要給他明確的警示。我在貝爾實驗室做了這么久,沒有與任何一個同事紅過臉、吵過架。當然,同事之間會有矛盾、會有意見不同的地方。我對做事情有一個簡單的想法,不值得爭的東西我忍讓一下,如果對方是個講理的人,他就會以合理的方式來回報;如果對方得寸進尺,這種人在企業里恐怕也呆不了多久。事實也是如此:有些人什麼都要爭,看起來很兇的樣子,可是不久以後就遭受了不小的挫折。這說明,他的那種方式行不通。試想,大家做事情時,都願意與容易相處、謙讓的人合作;有升遷的機會時,也希望看到比較容易相處、可以和和氣氣解決問題的人升遷。因為,這樣的人使我們做起事情來會比較容易、輕松一些。很少有人願意和一個總是與別人吵架、與別人爭的人相處。

❷ 中國最早辦私學的是誰

私學產生於春秋時期,創立私學的人史書上並無記載。

孔子雖非私學的首創者,以孔子私學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那時統一的奴隸制國家西周日趨衰落,禮崩樂壞。由「學在官府」變為「學在四夷」。

原來西周的官吏到各諸侯國去謀出路,各諸侯國甚至各卿大夫的私門需要士為他們服務,爭相養士,士的出路漸廣,於是出現了「士」階層。士的培養也就成為迫切的要求,私學便應運而生。

士階層中出現了各種學派,代表著不同階級或階層的利益。各個學派為了培養自己的人才,向各諸侯宣傳各自的主張,求各諸侯採納,以擴大政治上的勢力。

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儒、墨、道、法四家,在學術上各家有長短。歷代封建帝王基本上並非專取一家,乃合各家成帝王之術,為鞏固封建制度和各個王朝的統治服務。

到了宋代,書院成為私學的一個重要方面。其勢大,其日久,影響很大。書院初為私立,後來才由政府控制了一部分,作為聚徒講學的書院開始於五代,宋興之初最著名的有白鹿洞、石鼓、應天府、嶽麓四書院。後來書院超過了州縣學。南宋書院尤多。

(2)中國歷史上首創私學的是傳統文化與企業擴展閱讀:

漢代私學教育在長期發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對古代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作出了重要貢獻。

1、私學教育促進了不同學派的發展。秦代專尚法律,焚書坑儒,以法為教,法家之外的學術成就,在禁私學的禁令中繼續得到傳播和發展,主要是通過私學。秦末戰亂,私學猶存,講誦弦歌之聲不輟。

漢初尚黃老之學,官學未立,各種學術流派都以私學方式傳播。漢武帝獨尊儒術,立五經博士,後置太學。黃老道法陰陽縱橫以至雜家仍以私學講授。古今經學之爭起,今文經學常居主導地位,古文經學常以私學講授,不斷展開斗爭,各自發揮了自己的特長,最後促進了兩大學派的相互吸收和融合。

正是由於古今文經學的反復斗爭,私學與官學不斷爭奪,兩大學派互相取長補短,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或克服了各自的片面性。

2、漢代私學在集中識字、寫字之後,馬上進入誦讀階段,選擇文字通暢,爭議較少,切合實用的典籍,如《論語》、《孝經》,令其誦讀,不求深究,只要略通大義,粗知文義即可,使 之、乎、者、也 順口而出,使書上文句如出己口,這方面的經驗也為後世所吸取。

最後,還有專經研習的經驗。私學大師講授,各以自己所長教授弟子,不僅教經典本身,而且講授研習方法和心得,提倡質疑問難,這些經驗為後世書院教學的張本。

私學大師講學,弟子眾多,遂創立了 傳以久次相授業 ,高業弟子轉相傳授的經驗,創造了及門弟子和著錄弟子的經驗,這些都為當時的太學所採用。

❸ 有關中國私學的發展歷史

中國私學的發展歷史是:

發軔於春秋中葉,勃興於戰國中期。當時,日漸衰微的官學,已不能滿足社會各階級出於政治斗爭對人才的需要,於是私人養士之風盛行。

及至戰國中期,諸侯爭雄加劇,養士之風更盛,私學發展而至勃興。秦廢百家而獨重法,私學受挫。

漢初實行休養生息,政府倡導私學,私學開始復興,蒙學也已出現。魏晉南北朝,儒道佛玄四家私學規模巨大,堪稱戰國之後私學的再度繁榮。

唐宋時期,官學強盛至極,科舉制也日臻完善,高、中級私學的發展受到抑制,但層次較低的蒙學卻獲得發展。

南宋的蒙學已開始分化出村學、義學、族塾、冬學等各種形式。到元代,私學繼續得以蓬勃發展,社學、廟學等特殊私學呈現繁榮景象。

明清時期的私學表現出與前代不同的特點,除蒙學之外,高級私學的發展也呈興旺之勢。從晚清至1949年,具有民主色彩和自由精神的新式私學開始出現並獲較大發展,標志著中國的私學已發展到一個較高的層次。

(3)中國歷史上首創私學的是傳統文化與企業擴展閱讀:

私學作為一種比較特殊的教育制度,雖然具有一定的獨立性,但其興衰發展乃至具體的教學內容,不可避免地總要受制於當時政府的文教政策。

私學的興衰與政府文教政策的寬容與否成"反相關"。歷代政府對於私學的態度不外乎兩種:一是扶植利用,一是禁止壓制。

春秋時期私學所以興盛,就在於它的出現滿足了社會各階級出於政治斗爭對人才的需要,因而得到了政府的扶植。

其時私學與政府的關系,在稷下學宮里表現得淋漓盡致。稷下學宮的初創,是出於田齊政權"招致閑人"的目的,因此齊國官方對其教學和學術活動並不多加干涉。

相反,齊國君主還在政治和物質上給予學者們以很高的待遇。齊宣王承認士貴,並表示願請為弟子。對鄒衍、淳於髡等各派學者76人皆賜列第為士大夫。

並在寬廣的大道旁為之修建高大第府以示尊寵。另一方面,稷下學宮的興盛,也為齊國造就了大量的濟世之才,當時齊能成為東方強國,稷下學宮應說是功不可沒。

❹ 中國古代歷史知識競賽題

1、中國最早人類有哪些?答:雲南元謀人、陝西藍田人、北京人。
2、中國人為什麼叫炎黃子孫?答:因為黃帝與炎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
3、中國經歷了哪幾種社會制度?答: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
4、歷史發展的總趨勢是什麼?答:由低級走向高級,從野蠻走向文明。
5、統一中國的皇帝是誰?他統一了什麼?答;秦始皇,他統一了國土、文字與度量衡。
6、中國歷史上劃分的九州指那些州?答;中國九州分作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雍州。
7、中國歷史上有哪幾位最出色的帝王?答: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康熙皇帝等。
8、項羽為什麼被司馬遷列入史記本紀?答; 本紀本來是只有帝王才可歸入的,但司馬遷並未受到成王敗寇竄通思想的拘束,他認為項羽在滅秦中有很大功勞,功勞可與劉邦相比,所以他並不因為劉邦將項羽打敗而貶低他,將他歸入了本紀。
9、中國封建社會最興旺的時期有哪幾個?答:漢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貞觀之治、清代的康乾盛世。
10、中國歷史上有哪四大發明?答:火葯指南針造紙術活字印刷術。
11、中國歷史上有哪些人工歷史工程?答:都江堰、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
12、中國歷史上與外國交往最著名的是哪兩次?答:張騫出使西域、鄭和下西洋。
13、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民族英雄有哪些?答:蘇武、岳飛、文天祥、袁崇煥、史可法、鄭成功等。
14、中國歷史上有哪幾支成家的愛國軍隊?答:楊家將、岳家軍、戚家軍。
15、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農民起義有哪幾次?答:秦末陳勝、吳廣起義,綠林、赤眉起義、東漢黃巾起義,唐末黃巢起義,明末李自成起義,洪秀全金田起義。
16、太平天國運動的主要領導人是哪幾位?答:太平天國的主要領導人包括洪秀全、楊秀清、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洪仁�\、李秀成、陳玉成等人。
17、中英兩次鴉片戰爭分別在什麼時候?答:分別在1840年1856年。
18、八國聯軍是哪一年進攻中國?都是哪些國家?答:1900年,日本、美國、奧匈帝國、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及俄國的八國聯軍
19、中日甲午戰爭是哪一年?答:1894年。
20、日本是什麼時候入侵我國東北並挑起「九一八」事變的答:1931年。

❺ 中國古代的「私學」源於何時

私學產生於春秋時期。

私學,是中國古代私人辦理的學校,與官學相對而言。版私學產生於春秋時期,孔權子雖非私學的首創者,但以孔子私學規模最大,影響最深,歷時2000餘年,在中國教育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那時統一的奴隸制國家西周日趨衰落,禮崩樂壞。由「學在官府」變為「學在四夷」。原來西周的官吏到各諸侯國去謀出路,各諸侯國甚至各卿大夫的私門需要士為他們服務,爭相養士,士的出路漸廣,於是出現了「士」階層。士的培養也就成為迫切的要求,私學便應運而生。

(5)中國歷史上首創私學的是傳統文化與企業擴展閱讀

私學作為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首先,它沖破西周以來「學在官府」、學校教育為官府壟斷局面,擴大了教育對象。

其次,私學是專門的教育場所,這就打破了政教合一、官師合一的舊官學教育體制,使教育成為一種獨立的活動。私學使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得到新的發展。

最後,私學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促進了先秦教育理論的發展。

❻ 私學是怎樣興起的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什麼意義

春秋戰國時期封建生產關系逐漸形成的過程中,貴族統治力量衰落,無暇內顧及教育,官學容教育因此衰弱。這在客觀上反映了「學在官府」的教育體制已經不適應新的時代要求,由於對人才的需求強烈和掌握文化的人淪落到社會下層,使私學的興起成為可能。
孔子是私學創辦者中最傑出、最有影響的代表,是中國古代辦學的典範。 私學的興起在中國教育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首先,它沖破了西周以來教育為官府壟斷的局面,擴大了教育對象;其次,私學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從政治中分離出來,邁出了教育獨立化的第一步;其三,私學的發展積累了豐富的教育經驗,促進了先秦時期教育理論的發展;最後,私學的發展,使教育內容與教育方式產生了重大變化。
總之,私學的產生和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教育制度上一次歷史性的大變革。

❼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辦私學的人是誰

春秋時期的孔子 創辦私學 打破了官府壟斷教育的局面

❽ 在我國古代,誰是第一個創辦私學的人

筆者看到不少介紹孔子的文章中,都說到孔子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創辦私學的人」,「孔子是打破『學在官府』局面,開創『私學』的第一人」,「中國的第一位私學教師」,對此說法筆者並不能苟同。筆者以為,孔孟推崇的柳下惠才是目前有文字記載的中國創辦私學第一人。

孔子是我國春秋後期的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學的集大成者,這是舉世公認的。筆者對於孔子是中國最早創辦私學的第一人的說法,是從筆者最近發現一批先祖柳下惠的有關文獻後產生懷疑的。筆者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將所發現的有關資料整理出來,供學術界參考。

柳下惠,魯國上大夫,曾為魯士師,姓展,名獲,字禽,又字季,食采於柳下,死後其妻私謚以「惠」,故曰柳下惠。柳下惠是我國春秋時期的一位著名歷史人物,「至聖」孔子和「亞聖」孟子皆對柳下惠推崇備至。孔子稱贊柳下惠「孝恭慈仁,允德圖義,約貨去怨,輕財不匱」,是「言中倫、行中慮」的高尚「逸民」。」(《孔子家語·賢君》),孟子稱柳下惠是可為「百世之師」的「聖人」:「聞柳下惠之風者,薄夫敦,鄙夫寬,奮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聞者莫不興起也。」(《孟子·盡心下》)孟子又將柳下惠與伯夷、伊尹、孔子並稱為四大聖人,而「柳下惠,聖之和者也。」(《孟子·萬章下》)因此柳下惠被後人尊稱為「和聖」。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首創私學的是傳統文化與企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