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世界歷史演變

世界歷史演變

發布時間:2021-02-02 06:32:05

1. 人類歷史為什麼不斷地演化演變有規律嗎

這是按工具劃分的,鐵器時代之後是機器大生產——蒸汽機時代——電氣化時代——自動化時代——信息化時代
之後就很難說了

2. 國際體系的歷史演變

國際體系也就是在國際社會中,各個國際行為主體之間相互影響與作用所形成的有機統一整體。其中,國際行為主體分為國家和非國家兩類。相互影響與作用主要表現為行為體之間的相互沖突、競爭、合作和依存。在國際體系中,基本狀態是無政府狀態。

國際體系是隨著資本主義在全球的擴張而逐步發展起來的。資本主義的殖民行為將世界各地原本相互隔絕的地域連接起來。

從而在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的最終確立為標志而最終形成。國際體系按照地域范圍和規模分為局部結構層次和總體結構層次兩類。

(2)世界歷史演變擴展閱讀:

國際體系的特點:

1、領域性分體系

是從全球范圍內對各行為體在安全、經貿、能源、文明等相關領域關系的概述,是國際體系的延伸和細化。

國際安全體系最主要的特點是安全要素多向擴展,綜合安全概念正占據主導;安全威脅多樣關聯,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凸現;安全結構日趨多樣、復合,行為體互動模式和理念不斷變化,「軟均勢/平衡和戰略防範」模式正在取代傳統的「均勢/平衡和聯盟」模式。

此外,安全體系中的意識形態內容日益凸現,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在安全體系中強調「民主和評論」,力圖主導構建國際安全體系的話語權。

2、地區性分體系

從某一地區的具體情況出發,構建地區內各行為體的互動機制和規范。地區分體系受制於國際體系,但又反映了該地區的綜合特點。

亞洲國際體系正在多重復合中逐步成型。亞洲地區性組織自冷戰結束以來發展較快,如綜合性的上海合作組織,經濟性的亞太經合組織和「東盟+3」,安全性的東盟地區論壇等,此外還有非官方的組織和論壇。

亞洲國際體系的另一特點是區內和區外國家(美國)聯系密切,互動頻繁。

3. 二戰以後,美國全球戰略的演變歷史

二戰後,隨著軸心國的戰敗、英法實力的衰退,美國和蘇聯成為了超級大國,世界被分成了東西方兩大陣營。美蘇及其各自陣營分別在軍事、政治、經濟、宣傳各方面全面對抗,一如戰時,史稱「冷戰」。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軍參戰並與剛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志願軍進行了交戰,戰爭雙方以三八線為界簽署停戰協議告終。戰後,冷戰逐步升級。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使冷戰帶來的恐慌達到最高峰。1969年,阿波羅11號首次將人類送上了月球,美國在太空競賽中逐漸超越了蘇聯。

(3)世界歷史演變擴展閱讀:

20世紀60年代中期,越南戰爭爆發,許多美國人開始不滿政府的對外政策,反戰遊行伴隨著各種民權運動風起雲涌。

此外,由於工業的發展與人口的集中,60年代後期,生態環境的污染廣受注意。70年代初期,因能源危機而導致的經濟蕭條是歷來最嚴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國經濟一度復甦,但70年代末期又出現了通貨膨脹。

1976年,美國建國200周年,全國舉行各項慶祝活動。由於擁有全球政治、軍事、經濟、高度發達的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全面優勢,美國在冷戰中最終拖垮蘇聯,1991年蘇聯解體,美國贏得了冷戰的最終勝利,兩極格局逐漸被一超多強的國際新形勢替代,美國成為超級大國。

4. 1870年後大約40年裡世界歷史的發展特點

一八七零年大約40年裡,世界歷史的發展特點。革命
第二次工業革命 1870年以後,科學技術的發展內突容飛猛進,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並

被迅速應用於工業生產,大大促進了經濟的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當時,科學技術的突出發

展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出現了一系列電氣

發明。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比利時人格拉姆發明電動機,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

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迅速發展起來。人類跨入了電氣時代。

19世紀早期,人們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根據這一現象,對電作了深入的研究。在進一步完善

電學理論的同時,科學家們開始研製發電機。1866年,德國科學家西門子製成一部發電機,後來幾經

改進,逐漸完善,到19世紀70在這個時期也是非常關鍵的時期。你是發債進程非常快速。

5. 人類的歷史時代演變過程。

(1)資本主義在歐洲的興起(14—16世紀)
①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
A、根本原因:社會生產力發展
(生產技術的發展引起了生產關系的變革和社會結構的變化)
B、具體因素:生產技術的進步社會生產分工的擴大商品經濟的迅速發
展(產生萌芽地區的)國內外市場的逐步形成
②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馬克思語)
③商業資本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起了巨大作用,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和市場的擴大;商品經濟的發展逐漸改變了農村的自然經濟。
④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掠奪
A、根源:15世紀歐洲各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萌芽
B、新航路開辟的影響和意義:引起了兩個「革命」
C、早期殖民掠奪:葡萄牙、西班牙最早從事殖民征服;掠奪到的巨額資金轉移到歐洲其他國家(本質作用:歐洲資本原始積累);葡、西沒有因這些財富而較早地發展起資本主義。

(2)工場手工業時期的資本主義經濟(17世紀初—19世紀初)
這一時期,是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的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封建自然經濟走 向瓦解是這時經濟領域中的主要發展趨勢。
①資本主義尚處在初期階段
許多近代資本主義必有的特點還沒有具備。商人以及一些大資本家是早期資產階級的主要成員,通常被稱為大資產階級。
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階級在這一階段也還沒有最後形成。在資產階級中間起主導作用的是與商業資本、高利貸資本相聯系的商業資產階級,工人還沒有形成為近代的產業無產階級。
②資本主義發展早期(16—18世紀)比較盛行的經濟思想:重商主義
③這一時期歐洲經濟發展狀況:
葡萄牙、西班牙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緩慢
荷蘭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特點是它的對外貿易遠較工業占優勢,「海上馬車夫」,這一特點以後就成了它在經濟發展中的弱點。
英國資本主義發展迅速,取代了荷蘭在西歐的經濟地位和海上霸權。
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很快,18世紀成為歐洲大陸最發達的國家(農業占統治地位,工商業發達);拿破崙時期鼓勵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
俄國在17世紀出現了資本主義工場手工業,但發展極其緩慢,其水平也較低,有很深的農奴制的烙印,經濟遠遠落後於西歐國家
④這一時期,由於受手工業工場生產能力的限制,資本主義的發展並不充分,遠遠未對封建自然經濟形成優勢。反映在政治領域,這一時期建立起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很少;資產階級革命的過程曲折、反復;資本主義制度遠未健全和完善。

(3)工業革命後的資本主義經濟(19世紀初—19世紀70年代)
這一時期,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先進國家普遍確立,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資本主義經濟戰勝封建自然經濟,確立了對世界經濟的統治地位,是這一時期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徵。造成這種根本性變化的主要推動力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進行和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工業革命極大地解放生產力,從物質上大大增強了資本主義的力量;法國大革命創立的一系列資本主義立國原則及革命留下的戰斗精神,從政治思想上壯大了資本主義的力量。特別是工業革命的後果,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和階級結構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①工業革命的開始、擴展、對人類社會產生的重大影響。
②這個時期以工業革命為開端,邁出了從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的第一步,
(促進了商業資本主義向工業資本主義時代的演變)工業革命的完成,機器大工業的建立,使資本主義力量迅速超過了封建主義,使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最終戰勝封建主義生產方式,社會生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這些都顯示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歷史進步性。
③工業革命及資本主義經濟的大發展,在政治領域導致了三股進步歷史潮流;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民族解放運動,或者稱為自由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三大傾向。

(4)第二次工業革命後的資本主義經濟(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這一時期,人類社會的經濟發展從蒸汽機時代進入了電氣化時代。資本主義經濟出現了飛躍式的大發展,壟斷經濟形成,資本主義正在進入成熟的階段,即由自由資本主義階段逐步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到了19世紀70年代,西方資產階級反封建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東方則沒有成熟到進行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的程度,因而在大約30多年的時間里,世界上基本沒有發生過革命,資本主義處在相對和平的環境之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資本主義經濟得到了巨大發展。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內容、特點、與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內在聯系)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資本主義經濟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社會生產力方面;社會生產關系方面
②壟斷和壟斷組織的出現:(評價)
壟斷的出現,實際上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是適應生產力發展需要並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壟斷組織的出現,是生產力發展的結果,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的發展,此後,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速度加快。
③現代意義上的資本主義在經濟上基本定型:以科技為先導,以提高勞動生產率為手段,以壟斷為生產組織形式,成為一種經濟模式。
④這一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狀況:
這一時期,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都有巨大的發展,這些國家在20世紀初都先後成為以重工業為主導的工業國,完成了工業化的進程。與此同時,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性增加了。
美國和德國更多地採用新技術、新設備,工業生產集中程度較高,壟斷經濟發達,再加上其他有利的條件,經濟發展步伐最快,後來居上,超過英國和法國,工業產值位居世界第一和第二位。
英國和法國由於技術設備落後,資本大量輸出,過早地偏離了工業經濟發展為主的道路,走向資本輸出為主的道路,經濟發展緩慢下來,被美國和德國超過,工業生產下降為世界第三和第四位。
日本通過對內大力發展工商業,扶植壟斷經濟,對外極力進行侵略擴張,開拓市場,掠奪資源,攫取巨額戰爭賠款等措施和手段,迅速崛起,成為亞洲強國。
相對而言,俄國在1861年改革廢除了農奴制之後,資本主義經濟雖然有較大發展,但由於封建殘余勢力的束縛,仍遠遠落後於其它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⑤19世紀晚期至20世紀初,經濟上飛躍式的發展,壟斷資本主義的形成與發展,導致了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整個世界被瓜分完畢。同時,這種跳躍式的發展導致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性的加劇,改變了它們之間力量的對比,造成了他們之間的新矛盾,形成了幾個帝國主義大國加緊爭奪霸權,重新瓜分世界的局勢,最終導致了兩大軍事侵略集團的對峙和一戰的爆發。

(5)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資本主義經濟(20世紀20、30年代)
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波動很大,繁榮與危機、動盪與穩定、自由競爭與國家干預多種現象同時並存是其最基本的特點。可以說,這一時期,是現代西方經濟史上最為動盪的時期。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一戰一方面給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造成了嚴重破壞,另一方面造成這些國家政局的動盪,從而影響到經濟的發展。二是資本主義制度內部的矛盾激化,特別是生產與銷售的矛盾直接導致了30年代資本主義世界空前嚴重的經濟危機。
①「一戰」後, 各帝國主義國家的經濟狀況
「一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國家除美國、日本經濟實力增長外,無論是戰敗國德國,還是 戰勝國英國、法國在經濟上都是一片衰敗和混亂。
英國債務劇增,工商業衰退;法國由戰前的債權國變成了債務國;戰敗的德國經濟惡化尤為嚴重。
美國和日本是大戰的受益者。美國在大戰中發了橫財。戰後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中心。20年代進入了「柯立芝繁榮」時代;日本在戰後經濟增長,由債務國變為了債權國。
②20年代各國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從略);資本主義國家在1924年後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和短暫的經濟繁榮時期。(美國經濟繁榮背後的隱患;日本經濟的脆弱性)
③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這次大危機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周期性生產過剩危機,同時一定程度上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後資本主義世界潛在的經濟問題和自由放任政策發展相結合的產物。因此,各國為擺脫經濟危機,都加強了國家的干預政策。但干預的具體措施和特點卻有所不同。一種是在維護自由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的國家干預,另外一種干預則偏離了自由資本主義制度的軌道,走上了法西斯統治經濟的軌道,是一種不正常的發展道路。
羅斯福新政的政治和社會影響: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成功嘗試,為二戰後強化國家干預經濟的國家壟斷資本主義提供了一種模式。

(6)「二戰」後的資本主義經濟(20世紀40年代至今)
這一時期是當代資本主義的大發展時期,無論從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以及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區域化過程中所佔的地位,都超過了歷史上的任何時期。同時,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呈現出由美國獨霸向經濟多極化發展的趨勢。造成這一時期資本主義大發展的主要因素,一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發生,二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空前發展。
①「二戰」後西歐各國經濟的發展
「二戰」後西歐各國經濟發展經歷了五個階段:
A.1945—50年代初為恢復時期,西歐各國憑著原有的經濟技術基礎,藉助馬歇爾計劃的援助,工業生產到50年代初逐漸恢復到戰前水平;
B.50年代初—1973年是持續高速發展時期,這一時期是西歐經濟發展的「黃金時代」;
C.1974—1982年是經濟「滯脹」時期
D.1982—9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又進入了低速增長時期;
E.90年代初至今,資本主義經濟進入了溫和衰退和緩慢回升時期
②對於第三次科技革命和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認識
③這一時期資本主義世界經濟格局的重大變化。
70年代以來,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進一步加強,出現了經濟發展的新格局。由美國稱霸、歐洲日本依附,轉化為以美國為主的美、日、西歐三足鼎立;西方經濟不平衡發展增強的同時,經濟區域化、一體化趨勢也有新的發展。
另外,這一時期由於第三世界興起,資本主義原有的世界市場逐步解體,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則變換方式,利用不平等的國際經濟秩序對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掠奪,擴大了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差距。

6. 世界歷史的演變有什麼規律

最佳答案

宇宙最初是一無所有的真空。此時,時間為零(由正負態虛時間相互抵消而表現為零態時間);空間為零(正負態虛空間相互抵消而表現為零態空間);物質為零(正反粒子或正負粒子均未產生);能量為零(但其中蘊藏著無窮大的正能量和無窮大的負能量);信息為零(內含一切正負信息,但對外表現為混沌無信息態);精神為零(此時為無意識狀態,「無意之中是真意」)。此時為「道」、「無極」、「零」、「空在」、「真空」。

由於真空中正負對稱被打破,即物理學上的「對稱的破缺」,宇宙開始孕育出一個虛點(又叫大爆炸宇宙論的「宇宙奇點」)。此時處於「道生一」、「無極生太極」、「虛在」狀態。

宇宙奇點大爆炸,同時釋放產生正負態實時空、正負(或正反)實粒子、正負信息波,宇宙開始大膨脹。即宇宙的外旋。

當宇宙外旋膨脹速度不斷加速至超光速後,物質全部轉化為超高能量的信息波(物理學波粒二象互變原理:超光速後粒子變波,次光速後波變粒子,光速時既是粒子又是波)。同時,按超光速運動則時間倒流的原理,宇宙開始由外旋轉為時間場逆轉的內旋。表現為宇宙大收縮。

當宇宙收縮至當初誕生的奇點處時,正負信息波開始相互湮滅。正N+負N=O,最終整個宇宙都湮滅消失在奇點處。

宇宙千差萬別的現象源自於旋律的不同。而表現為光、磁、聲 、熱、電,表現為五顏六色,表現為春夏秋冬,表現為冷熱、美醜、善惡、陰陽、動靜、生死、虛實、有無等等。

相同的旋律則表現為共振、共鳴、志同道合等等。

人與天的旋律相近,稱為天人合一。

物理學的「孿生子現象」,即為雙胞胎之間由於旋律相同或相近而產生的心靈感應、離奇巧合等。

宇宙信息場的波動,必然會對宇宙萬物產生影響,稱為宇宙全息統一場。

很多問題我們只能增加自己的煩惱,既然我們不會去宇宙外,我們暫時還可以步了解它的外面是什麼。我們看看宇宙的定義:「宇」指無限空間,「宙」指無限時間。一切物質及其存在形式的總體。哲學上又叫「世界」。時間無限,空間也無限,我們真的能了解它的外面嗎?

人類不該只關心自己的走向,去關心一下同是地球住客的生物們吧,有多少已經因為我們人類而滅絕掉了。(今天先回答這么多。11-6)
人類不該去思考遙遠的事情,因為那太不現實,孔子說:不知生,焉知死。佛祖說:來處來,去處去。都是很睿智的回答。誰能肯定人類必定滅亡?
當然,辯證法說了,現存的都是要滅亡的。那麼宇宙是現存的,也要滅亡了?宇宙滅亡後會留下東西,准備重生,人是宇宙的一部分,個人死後也留下了東西,准備重生。所以,將來會如何,不是你說怎樣就怎樣的。
辯證法又說了,物必有其對,有陰必有陽,所以,有宇宙,必定有反宇宙,有物質,必定有反物質。那麼大爆炸似乎就不僅僅是我們的宇宙自己的事情了,還有反宇宙在運作那。正如數字8,你看,如果宇宙在下邊0里,那麼反宇宙就在上邊0里,物質生存和滅亡將透過x來流動。
有大爆炸理論,就有與之相反的沙漏理論,即宇宙和反宇宙中的物質或反物質是在沙漏里到來到去的。
而是誰提供了動力那?上帝,或者神,或者什麼其他的客觀精神,或者「我」這個主觀精神。牛頓為什麼轉向,就在這里。
其實,我是唯物主義者。所以,我推導出了與自己信仰不同的結論。也就是說,前提或許是錯的,即辯證法是錯的。

再有,就是人類非得要給世界以意義。世界本來沒有意義。其實世界或許就是在宇宙滅亡之後便進入了永恆的黑暗,沒有時空,沒有物質,沒有靈魂,只有反宇宙存在。

但是,人類不希望看見這個悲觀的結局。

人類還有上帝,天國是永恆的。雖然我不信,但我卻跟基督徒一樣相信天國是永恆的。

雖然類似於宗教的調和,總比悲觀地斷言世界的末日好的多。(11-7)

其實如果辯證法不錯,則可以推理出很多種可能來,即,宇宙其實是地球上曾經存在過的和將要存在的所有的人的想到的所有的情況,和想不到的所有的情況的總和。

所以,宇宙究竟會怎樣?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又是一個人說了算的。

想想看,你有一個自己的星球,當然不在你身邊,他們按照你的法則生活,你不高行嗎?他們是你的靈魂,是你的臣屬,是你的同類。

但是地球才是你的家,所以你覺得有點孤獨。沒什麼的。世界就是這個樣子的嗎。你會發現太陽每天都會升起。

7. 簡述人類歷史上書寫工具的演變過程

千年來,人類一直都在留下自己的印記。一些洞穴中有關人和動物的圖畫至少有2.5萬年的歷史。然而人類用筆記載歷史的時間卻短得多。兩千多年來制筆工藝的發展是人類創造性思維的最好體現。

公元前2000年:中國人用老鼠毛製成的毛筆寫字。墨水用煤煙、燈油和凝膠混合製成。

公遠前1200年:埃及人從漿果、植物和礦物中提取天然染料和色彩製成黑水。「筆」是細蘆葦。600年後,埃及人發明了紙草紙。

公元400年:許多文明社會都發明了更加穩定的墨水。它是用鐵鹽、橡樹樹癭和阿拉伯樹膠混合而成。這一基本配方使用了幾個世紀。

公元700年:羅馬人發明羽毛筆(鵝毛筆),用的是一種大鳥翅膀上的羽毛。羽毛筆在後來的1000年中成為(西方)主要的書寫工具。

1548年:西班牙書法家胡安·德·伊西亞爾在他的書法手冊中最早提及青銅筆。

1700年:尼古拉斯·比翁(法國路易十四時代的樂器製作大師)最早為自來水筆留下畫圖。他有5枝筆流傳下來。

1803年:英國工程師布賴恩·唐金獲得第一個鋼制筆尖的專利權。

1809年:佩雷格林·威廉森在美國第一次獲得制筆方面的專利權,這是一種筆管中有墨水的自來水筆。不過他的設計有許多缺陷。

1830年:英國的鋼鐵工人威廉·約瑟夫·吉洛特、威廉·米切爾和詹姆斯·斯蒂芬佩里發明了大量生產鋼筆尖的方法。由於隨後20年鋼質量的提高,使用羽毛筆的人越來越少。

1884年:紐約的保險推銷員劉易斯·埃德森·沃特曼在因為鋼筆壞了而失去一位重要客戶之後發明了第一枝實用的自來水筆。

1888年:美國馬薩諸塞州韋茅斯的約翰·勞德獲得第一枝圓珠筆的專利權,但直到專利權期滿,它也沒被批量生產過。

20世紀頭十年:4家自來水筆廠家主宰著市場,它們是派克、犀飛利、威爾一永鋒和活特曼。

1912年:犀飛利制筆公司在自來水筆的筆管中添加了拉桿吸水裝置。在此之前,人們用滴管給自來水筆加墨水。

1935年:活特曼推出了墨水囊,當時是一個有軟木塞的小玻璃管。

1938年:匈牙利記者拉迪斯洛·比羅和他的兄弟格奧爾格發明了第一枝實用的圓珠筆。它使用的是能迅速變乾的印刷油墨。英國政府後來許可他們為英國空軍飛行員製作圓珠筆。圓珠筆在高空不會漏油,而自來水筆會漏墨水。

1945年:芝加哥商人米爾頓·雷諾茲對比羅的發明進行重新設計,並把它引入美國。當時比羅的發明沒有在美國獲得專利權。擁有比羅發明專利權的永鋒公司很快把它們的產品也推向市場。新型自來水筆轟動一時,銷路非常好。

1950年:法國男爵馬塞爾·比什成立了比克公司。他的公司擅長於大量生產圓珠筆。(如今,比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制筆公司,每天銷售2100萬枝筆,一年76億枝。)

1951年:在最初的熱情過後公眾發現圓珠筆價格高,而且不可靠。圓珠筆銷售量急劇下滑。自來水筆卷土重來。

1954年:派克鋼筆公司推出「Jotter」圓珠筆。這種更加可靠的新型圓珠筆的書寫時間比最流行的同類產品長5倍。圓珠筆的銷售量重新回升。

1962年:東京文具公司的堀江尾世木因發明氈尖筆而出名。

1966年:費希爾為美國航天局發明了太空筆。這種筆的墨水囊經過加壓,能在失重狀態下寫字。

1979年:吉列公司推出了一種新型鋼筆,它寫出的字能在10小時內擦去。其決竅是用橡膠膠水製成墨水。

1984年:日本櫻花公司推出中性墨水筆,它是圓珠筆和記號筆的中間產品,用的是中性墨水(gel-ink)。

8. 縱觀世界歷史的發展,你認為人類進程是如何演變的

一開始人類歷史一開始是舊石器時代,那個時候基本上都是原始人時代,原始人用一些手工做的石器,互相佔領地盤,然後不知道,又過了很久,然後又到了新時期時代,那時候用一些石器來捕捉一些獵物。最後經過一些礦物提煉的技術的升高,進入了青銅時代,然後再經過不斷的提高進入了鐵器時代,前期時代的話基本上已經進入了,一定已經有一定的文明的人類,那時候,人類社會已經有一定的規范,一定規模了。

我們生活就很難進行,就是現在科技帶來的一些副作用,我們享受的科技,但是也確實被科技所束縛,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應該重新審視一下我們的生活。

9. 人類歷史上書寫的演變歷程

文字是人類用來記錄語言、表達情意的工具,中國在黃帝時代已經有了文字,這種說法,由於殷墟甲骨文的出現,更得到了有力的支持與證明,所以,中國文字的創造至少有將近五千年的歷史了。
在沒有文字之前,人類用來表達情意、幫助記憶的工具,大致是表情、結繩與語言。但是,人類復雜精密的思想,絕不是表情及結繩所能全部表達,而語言也有時空的限制,因此才有了文字的製作。
據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位老者,長相非常奇特,他的眉骨隆起,眉下卻有四隻眼睛,每隻眼都炯炯有神,目光直射前方,他可以畫出許多的圖形符號,各種的圖形符號代表了各不相同的意義,他聚精會神、認真的繪制,忘情的工作直到深夜,忽然天崩地裂般的轟隆巨響,天空嘩啦嘩啦的下起大雨,但是落下的不是水滴,卻是一顆顆的小米,四面八方滿是天地鬼神的哭號之聲¨¨。
他就是倉頡,也就是傳說中的「文字神」。《淮南子.本經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描寫了文字具有神奇的力量,人類的智能將會因為有了「文字」而突飛猛進,這使得一向掌控人類的鬼神也為之驚懼不已,所以才產生了這樣的奇景。
後來,中國人普遍敬畏文字,乃至於寫著字的紙張不敢隨意毀壞、丟棄,進而讀書識字的士大夫也受到社會大眾的敬重。在古代,官府中許多管理文書的官吏,每至秋季就集體祭祀倉頡,尊之為「文字神」,其淵源也就是倉頡傳說,這也就是後人說初造文字的是倉頡之由來。
但是,文字的體系龐大,造字也絕不是一時一地一人就能完成的。史書上說,黃帝是中華文明的發源時代,倉頡則是傳說中黃帝的史官,其實,早在倉頡以前,各部落就已經有了許多表意的符號,但不相一致,倉頡加以統一與整理,因此,人們就把初造文字的功勞加在他頭上了。
中國文字雖已有五千年歷史,但是早期的文字,已經不可得見。迄今為止,已知流傳最早的文字是商代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之後依序大致是金文、籀文、小篆、隸書、草書、楷書與行書。
金文,是鑄刻在銅器上的銘文。根據考古資料證明,我國在夏朝就已經進入了青銅時代,青銅就是銅和錫的合金。在出土的青銅器物中,有很多在其上鑄刻了文字,因為周朝以前把銅也叫「金」,所以銅器上的銘文就叫作「金文」。又因為這類文字以鍾鼎上的字數最多,所以又叫「鍾鼎文」。
籀文,又稱大篆,專家學者大都認為是戰國晚期的秦國文字。籀文筆道勻稱,字體整齊,也說明了它是官定的標准文字。
「篆」本是大篆、小篆的合稱,因為習慣上把籀文稱作大篆,故後世則用「篆文」專指小篆。戰國未期,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統一文字,丞相李斯主持了這一工作。他廢除了六國文字中,各種和秦國文字不同的形體,並將秦國固有的籀文進行簡省刪改,同時也吸收民間的字體加以規范,便形成了一種新的正式字體「小篆」了。
整齊又長方形的小篆,結構是由均勻圓轉的線條所組成,寫起來並不方便。因此,民間很快的又出現了一種較為草率的新字體,它破壞了小篆的端莊工整,把圓轉彎曲的線條寫成帶方折的字形。據說這種新字體在下層小官吏、差役(皂隸)、奴隸中較為流行,所以稱為「隸書」。
文字學所指的「草書」,是一種特定的字體,它是民間從隸書發端萌芽的。在西漢初期用隸書書寫的帛書和簡牘中,可以看到有些字已經有連筆書寫的現象,到西漢晚期,就出現了具有後世草書風格的字體。進入東漢以後,這些在民間流行的草書,經過文人書法家的加工,就有了比較規整、嚴格的形體。草書不但筆畫勾連、字間勾連,而且形體高度簡化,後來又出現了草書的變體,就是所謂的「狂草」,把漢字的形體簡省得太過分了,而且還帶有隨意性,一般人難以辯認,因此逐漸失去了實用的價值,只能做為一種書法藝術品供人欣賞。
楷書,也是直接脫胎於隸書,它把隸書的扁形改為方形,人們常把漢字稱為「方塊字」,就是針對楷書而言。楷書在整個魏晉南北朝時期又經歷了不少變遷,到隋唐之際才基本成熟。做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印刷術,就是以楷書作為印書的主要字體,在宋代刻印的書籍中,楷書被美術化,寫得更加規矩和美觀,稱為「宋體字」。後來還有模仿宋體字而加以變化的,叫做「仿宋體」。
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不像楷書那麼工整,也不像草書那麼奔放。因為行書比楷書隨便些,可以寫得快,又不像草書潦草得讓人不易看懂,所以受到人們的喜愛。如果寫得端正一點,就叫「行楷」;如果向草書靠攏,寫得放縱一點,就叫「行草」。被稱為「書聖」的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他創作了大量的行書作品,長期以來,更是備受後人珍藏寶愛的藝術精品。
在諸多的書體中,行書變化最多,寫法最不一致,但是也最容易辨認,書寫便利而活潑多姿,不僅具有實用性,更是藝術形式的多重展現,因此,直到現在仍然是最流行與應用最廣的字體。

10. 世界史的概念演變

「世界史」的概念和對其研究的演變
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所著《歷史》一書,雖然實際只記述地中海、西亞等地中心的地區,但其目標是寫一部世界的歷史,是所知較早的具有世界史觀念的著作。在東方中國歷史著作如司馬遷的《史記》,以中國為中心,旁及四夷,也可大致代表當時中國人所知的世界。
中世紀以後,西方史學受到基督教影響,開始有將全世界視為統一的,將世界歷史作為走向天國歷程的觀念出現,最明顯受此影響的艾克哈德的《世界編年史》,可以說是最早的一本「世界史」著作。
早期受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思潮影響,是先開始對各地區而不是整體的世界歷史發生了興趣,而啟蒙運動促成西方真正對於全世界的歷史發展產生興趣,到十九世紀史學更進一步發展,並形成許多解釋世界歷史的理論,雖然當時對於世界史的了解,常是西方中心而進化史觀式的,但是已是真正意義上的世界歷史。
這種世界史的概念也在西方向外發展的過程中影響到世界各地,如日本在19世紀末開始發展世界史的研究,中國知識分子也開始對世界歷史感到興趣。但在西方,一直到20世紀晚期,西洋史仍然一直是學術主流,直到1980年代以來,在打破西方中心的努力下,歐洲以及美國的歷史課程主流,才開始由西洋史轉向世界史。
世界史主要分為世界上古史、世界中世紀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現代史、世界當代史。

閱讀全文

與世界歷史演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