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李世安的學術兼職
(包括曾任兼職抄)
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評審委員會歷史學科評議組 成員
2.教育部歷史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 委員
3.中國人權研究會 常務理事
4. 美國雜志《Historical Abstracts》、《American Life and History》特約撰稿人
5.中國世界近現代史研究會 副會長
6.中國世界現代史研究會 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
7.中國人民大學學位委員會 委員
8.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世界史》 主編
9.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中國人民大學歐洲問題研究中心 兼職研究員
10.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南開大學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 委員
11.中國史學會東方文化研究中心東方文庫 評委
12.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雜志 編委
13.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歷史研究所 學術委員
14.曾任北京市教育局 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項專家
15.首屆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優秀成果獎評審專家
16.內蒙古民族大學 兼職教授
❷ 淘寶上有個店主叫楠人海洋的賣陝西省四醫大考研真題,可看到所在地在廣東,這試題是真的么急
一、北京大學
現有專職教師68名。其中,教授33名(博士導師19名),副教授19名,講師16名。
北大世界史泰斗馬克堯,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現任北京大學歷史繫世界地區史、國別史(歐洲史)專業博士生導師。從事封建社會形態的理論、中西封建社會比較研究。研究論文、著作或成果:1.《生產資料所有制問題》;2.《資本主義起源理論問題的檢討》;3.《英國封建社會研究》。
中國古代史的榮新江,現任北京大學歷史系暨中國中古史研究中心博士生導師。專業特長及近期研究方向:中西交通史,敦煌吐魯番文書,隋唐史,西域史,漢唐中西文化交流史,敦煌吐魯番文書調查研究,唐宋西北民族變遷史。主要著作:《於闐史叢考》;《海外敦煌吐魯番文獻知見錄》,;《歸義軍史研究---唐宋時代敦煌歷史考索》。
張帆專業特長及近期研究方向:蒙元史,北方民族史,明史,政治制度史等;元明官僚政治制度研究,元明政治文化研究
著名教授田余慶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史、秦漢魏晉南北朝史、北魏盛樂至平城時期
宋史專家鄧小南專業特長及近期研究方向:唐宋史、政治制度史、中國古代婦女史、宋代的家族與社會;宋代政治制度史、中央與地方關系史、唐宋婦女史、宋代家族與區域社會
朱孝遠:中古史尤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新君主制及近代歐洲的興起。可參考《近代歐洲的興起》、《歐洲涅磐》、《伊麗莎白女王》及相關講義。
彭小瑜:教會法、羅馬史、拉丁語。現主編商務版《西學研究》。
何順果:美國史、歐美近代史,對馬克思主義史學有深刻理解。著作《人類文明的進程》、《美國邊疆史》。
高 毅:法國史、歐美近現代、18-19世紀的歐洲。可參考《法國大革命的政治文化》、《近代歐洲的分與合》,近譯《福柯的生死愛欲》。
王紅生:亞非拉現代史、印度史。
董正華:現代化研究,主要是東亞方向。可參考商務版《現代化研究》。
二、南開大學
李喜所現為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近代社會文化史、留學史和中外文化交流史。
張思南開歷史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方向中國近現代社會史、中國當代社會史、華北地域社會史
著名明史專家,南炳文,在南開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先後在中國科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南開大學歷史系、歷史研究所工作,中國明史學會常務副會長。著有《明史》(上、下冊,合著)、《中國封建王朝興衰史(明朝卷)》(合著)等著作。
三、北京師范大學
現有12個教研室和研究所,在職教授21人,在聘「985」 項目 教授8人,副教授15人,講師7人,其中既有國內外知名的教授何茲全、龔書鐸、劉家和等,也有一批嶄露才華的中青年學者。
提到北師歷史學院,就不得不提老教授何茲全,他是北師歷史學院撐場面的人物,今年九十多了!他是傅斯年的學生,他的史學研究,有三個領域:一是中國社會史,主要是周到漢唐;二是漢唐佛教寺院經濟;三是漢唐兵制。他自己曾經說用力最多的是中國社會史!著有《中國古代社會》、《中國文化六講》
英國議會史專家-----劉新成教授,研究方向:英國中世紀議會史、西歐中世紀社會史。給碩士生講授「世界史外文工具書」、「英國議會史 」、「中世紀社會史專題」、「專業英語」、「世界史專題」;給博士生講授「英國中世紀史專題」。
四、人民大學
歷史系在編教師3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擁有博士學位者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1%。清史所在編教師31人
世界史
李世安,著名世界史教授,人大世界史的老教授。研究重心為世界近現代文明史、美國人權史、資本主義發展史、歐洲一體化史和近現代國際關系史等方向。《世界當代史》《世界現代史》找來看看
王皖強,現在世界近現代史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西方思想文化史。剛40歲,擔任博士生導師好幾年了!講課風趣幽默,邏輯很強,很有學術前途
徐浩(戴逸的學生)長期從事西歐中世紀史、工業革命前的英國史、中西歷史比較研究和史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也正是年輕有為,有自己的一套!對學生要求很嚴,上學期,要求一星期一篇論文,這學期沒人敢選他的課!
孟廣林(馬克堯的學生)主要從事西方封建政治史、文化史與中西歷史的比較研究
中國史
戴逸,清史泰斗,人大歷史撐場面的人物!不授課
楊念群,歷史人物揚度,為人風度翩翩,家學淵源,所以在學術上頗有成就!是清史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主要從事史學理論、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史及新社會史研究。代表作有:《中層理論:東西方思想會通下的中國史研究》
夏明方,早年畢業於安徽省廬江師范學校,曾從事多年農村中小學教育工作。現為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副所長、《清史研究》責任編輯。主要
❸ 人民大學的歷史故事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人大,1937年誕生於抗日戰爭烽火中,前身是陝北公學以及後來的回華北聯合大答學和華北大學。
1950年10月3日,以華北大學為基礎合並組建的中國人民大學隆重舉行開學典禮,遂成為新中國創辦的第一所新型正規大學。1954年10月5日,經政務院文化教育委員會批准,高等教育部發布了《關於重點高等學校和專家工作范圍的決議》,中國人民大學被確定為全國首批6所重點大學之一 。
中國人民大學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 ,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重點建設,列入「1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第一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學校是中國人文社會科學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譽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的一面旗幟」。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廣大師生秉持「立學為民、治學報國」的辦學宗旨,始終奮進在時代前列,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呼吸、共命運,勤儉辦學,艱苦奮斗,積極探索,求真務實,現正朝著世界一流大學的宏偉目標邁進。
❹ 李世安的獲獎情況
1. 《世界當代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獲中國人民大學2000年校級一等獎
2. 《世界當代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獲2001年9月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3. 《太平洋戰爭時期的中英關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獲1996年北京市第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4.《太平洋戰爭時期的中英關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獲1996年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一等獎
5. 《一隻看得見的手:美國政府對國家經濟的干預》(中國當代出版社,1996)
獲第七屆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獎
6. 參加編寫馬世力任主編的《世界史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該獲教材獲2002年教育部優秀教材二等獎
7. 《世界文明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獲2004年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8.《世界文明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1),
獲2004年12月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1、1943年中英廢除不平等條約的談判和香港問題
《歷史研究》,1993年第6期
獲1994年北京市第三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1945——1954年間的美國對台灣政策的變化(中國社會科學,1994第5期)
獲中國人民大學優秀科研成果論文獎
3.美國年度人權報告與人權外交
《世界歷史》,2001年第1期
獲中國社會科學院2001年院辦刊物優秀論文成果獎
4.美國的跨國市民運動和人權外交
《世界歷史》,2002年第6期
獲中國社會科學院2002年院辦刊物優秀論文成果獎
5.威廉·皮特和七年戰爭
貴州師范大學學報1983年第3期
獲貴州師范大學1983年優秀科研成果獎 1.1997年被國家勞動人事部和教
育部評為「全國優秀回國人員」
2.主持項目《世界史課程設置改革和雙語教學》
獲1997年北京地區普通高校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3.項目「歷史學面向社會的新探索」(參加者之一)
獲中國人民大學1997年度校級優秀教學成果獎
4.1994-1995 ,被評為校級優秀班主任。
❺ 李世安的主持項目
主持 「教育部面向21 世紀歷史學科主幹課教學內容改革」大項目,該項目包括武漢大學的子子目、北京師范大學子項目、復旦大學子項目和中國人民大學等子項目。本人具體負責中國人民大學子項目「歷史學主幹課教學內容改革」。在這一大項目下出版的著作有:《面向21世紀的歷史學12門主幹課教學內容要點》(重慶出版社,2001年)、《世界當代史》(中國人民出版社,1998年)、《世界小通史》(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年)、《世界現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和《世界文明史》(中國發展出版社,2000年)。其中,《世界當代史》獲2001年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主持國家「九·五」社會科學項目「美國人權的歷史考察」,成果為專著「美國人權政策的歷史考察」(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和系列論文,該項目受到國家規劃辦重視,並推薦成果摘要上報黨中央和有關部委。該項目的一些論文,被《新華文摘》等刊物轉載。
主持國家「十·五」社會科學項目「美國憲法改革以及州和地方政府機構改革」。
主持教育部重點項目「20世紀的歷史啟示」。
主持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項項目「歐美資本主義發展史」,成果為教材「歐美資本主義發展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
主持中國人權研究會項目「死刑與人權的歷史考察」。
主持中國人民公安部項目《世界小通史》,成果為《世界小通史》(4卷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1999)。
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歐洲研究中心項目「歐洲一體化史」,成果為「歐洲一體化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
主持中國人民大學素質教育教材「世界文明史」,成果為《世界文明史》(中國發展出版社,2000年版;中國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多媒體教材《世界現代史》。
主要學術成果及獲獎情況
主要學術成果:
著作
1. 《太平洋戰爭時期的中英關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獨著)
2. 《一隻看得見的手:美國政府對國家經濟的干預》 (中國當代出版社,1996)(獨著)
3. 《世界當代史》,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8) (獨著)
4. 《世界現代史》, (中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獨著)
5. 《世界文明史》,(中國發展出版社,2000) (主編)
6. 《災場:百年困惑與世紀挑戰》,(西苑出版社,1999) (主編)
7. 《美國人權政策的歷史考察》,(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 (獨著)
8. 《世界小通史》,(中國人民公安大學,1999) (主編)
9.《世界文明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2)(合著,第一作者)
11.《歐洲一體化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主編)
12.《歐美資本主義發展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獨著)
10.《面向21世紀的歷史學教學12門主幹課內容要點》,(重慶人民出版社,2001年)(主編)
11.《世界現代史新論》(重慶出版社,2001)(主編之一)
12.《世界史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參加)
13.《20世紀歷史人物》,(貴州人民出版社,1999)(參加)
14.《世界史新論續篇》,(中國文物出版社,2004)(主編之一)
❻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的學院概況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前身是1948年成立的華北大學中國歷史教研室,1956年正式建系,「文革」期間中斷,1978年復校後重建。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何干之、尚鉞、戴逸、李文海等教授曾先後主持歷史系工作。1978年以來,尚鉞、戴逸、李文海、王汝豐、顧學順、趙淑慧、李世安、成崇德 、黃朴民、李小樹等教授先後擔任系主任,現任系主任為劉後濱教授。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系學科體系完整,特點突出,學科地位居於前列,在全國高校中享有較高的聲譽。在教育部公布的八十個重點學科評比中,我校歷史系在全國高校歷史學專業中排名第五。
我校歷史學專業為一級學科點,擁有下屬的全部八個二級學科,系教育部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基地(由歷史系與清史所共建),學科基礎十分寬厚,發展潛力巨大。設有八個碩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學、考古學),六個博士點(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歷史文獻學),設有博士後流動站,其中中國古代史為國家重點學科點。
歷史系現有八個教研室(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中世紀史、世界近現代史、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歷史地理學、歷史文獻學與專門史、考古學),四個系屬研究機構(漢唐研究中心、史學理論研究所、西歐北美研究中心、比較史學研究中心),在編教師34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8人,擁有博士學位者占專任教師總數的81%。 長期以來,歷史系本著「會通、經世、創新」的基本宗旨,按照「兼顧全面,突出重點,凸顯特色」的發展思路進行學科建設,同時,依託教研室和系屬各研究機構的人才和科研力量,不斷努力拓展歷史教學和歷史研究的領域,使歷史系逐步發展成為全國歷史教學和歷史研究的一個重要基地,實現立足教學,強化科研,發揮優勢,推進學科發展,服務國家文化建設事業的總體目標。
在教學上,我系積極嘗試各項教學改革,在辦好國家基地班的同時,開辦文史哲實驗班,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文史哲相結合,歷史與現實相結合,培養學生具有深厚的專業基礎,合理的知識結構和全面的素質。在科研上,承擔了多項國家及省部級項目,曾有多人獲得省部級以上的科研獎勵。與此同時,重視學科內部的協調貫通,各個二級學科之間既堅持主體,又互補配合,為多專業交融合作、均衡發展創造條件。
歷史系注重學術交流活動,先後派出多人出國從事進修、研究、講學或參加學術會議,並邀請外國專家與港台專家來系講學,與海外多家學術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歷史系還積極參加和承辦各種國內外學術會議,1999年以來即先後成功舉辦了「紀念尚鉞先生誕辰100周年學術討論會」( 2002);舉辦「中西歷史比較學術論壇」和「英國史學術研討會」 (2003);舉辦「漢唐盛世學術研討會」 (2004)。
歷史學院重視與國際著名高校的合作交流,已與美國、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日本、俄羅斯、韓國、香港、台灣、澳門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學術團體及著名學者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與合作。
❼ (大學的)李世安 孟廣林——世界文明史的復習知識點如第二章:古代東方文明 第三章:西方古典文明等等~
第一 請把上課筆記看懂,必要的要背熟。第二 把老師要你劃的重點內容看懂,必要的要背熟。
❽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的科研成果
· 許海雲譯:《時間的坐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2014/2/23 · 劉後濱主編:《唐代政治文明》2014/2/23 · 王靜:《中古都城建城傳說與政治文化》2014/2/23 · 李梅田譯著:《六朝文明》2014/2/23 · 張忠煒:《秦漢律令法系研究初編》2014/2/23 · 趙珍:《資源、環境與國家權力——清代圍場研究》2014/2/23 · 王曉琨:《陰山岩畫研究》2014/2/23 · 李梅田:《魏晉北朝墓葬的考古學研究》2014/2/23 · 趙秀榮:《個人與國家的關系——近現代西方相關思想研究》2014/2/23 · 呂學明主編:《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文物精華》2014/2/23 · 劉後濱主編:《日常秩序中的漢唐政治與社會》2014/2/23 · 劉後濱主編:《中國傳統政治文化經典文選》2014/2/23 · 包偉民主編:《武義南宋徐謂禮文書》2014/2/23 · 呂學明等編著:《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發掘報告(1983~2003年度)》2014/2/23 · 韓樹峰:《漢魏法律與社會》2014/2/23 · 楊雨青:《美援為何無效?——戰時中國經濟危機與中美應對之策》2014/2/23 · 劉文遠:《清代水利借項研究》2014/2/23 · 徐浩:《西方史學史》2014/2/23 · 徐兆仁:《儒佛道修持實踐與核心思想探源》2014/2/23 · 牛貫傑:《曾國藩》2014/2/23 · 孟廣林:《世界中世紀史》2014/2/23 · 劉後濱、李曉菊主編:《資治通鑒二十講》2014/2/22 · 呂學明:《中國北方地區出土的先秦時期銅刀研究》2014/2/21 · 馬利清編:《考古學概論》2014/2/21 · 馬克鋒:《國學與現代學術》2014/2/21 · 張瑞龍、黃一農:《天理教起義與閏八月不祥之說析探》2014/2/21 · 徐兆仁:《功力、視野、理論——當代歷史研究學術創新之本》2014/2/21 · 包偉民:《唐代市制再議》2014/2/21 · 趙珍:《清嘉道以來伯都訥圍場土地資源再分配》2014/2/21 · 何黎萍:《二十世紀初蘇俄婦女解放觀在中國的傳播與影響》2014/2/21 · 韓樹峰:《漢唐戶主資格的變遷》2014/2/21 · 劉後濱:《唐宋間三省在政務運行中角色與地位的演變》2014/2/21 · 王大慶:《從奧林匹亞賽會看古希臘人的平等觀念》2014/2/21 · 郭雙林:《沉默也是一種言說——論梁啟超筆下的嚴復》2014/2/21 · 趙珍:《光緒時期盛京圍場捕牲定製的困境》2014/2/21 · 馬克鋒:《「打孔家店」與「打倒孔家店」辨析》2014/2/21 · 劉後濱:《「正名」與「正實」——元豐改制與宋人的的三省制理念》2014/2/21 · 徐兆仁:《歷史意識的內涵、價值與形成途徑》2014/2/21 · 牛潤珍:《西高穴大墓是否為曹操墓?——高陵地望、朝向與墓葬類型之推證》2014/2/21 · 侯深:《<鄉村裡的推土機>與環境史研究的新視角》2014/2/21 · 馬克鋒:《近五年第來中國近代史研究述評》2014/2/17 · 2000年以來歷史系教師著作要目 2014/1/8 · 孟廣林:《「回歸」或突破——英、美史學家有關中世紀英國憲政史研究的新動向》2014/2/17
❾ 世界現代史研究領域有哪些大家他們的代表作是什麼
北京大學
北大世界史泰斗馬克堯,195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現任北京大學歷史繫世界地區史、國別史(歐洲史)專業博士生導師。從事封建社會形態的理論、中西封建社會比較研究。研究論文、著作或成果:1.《生產資料所有制問題》;2.《資本主義起源理論問題的檢討》;3.《英國封建社會研究》。
朱孝遠:中古史尤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新君主制及近代歐洲的興起。可參考《近代歐洲的興起》、《歐洲涅磐》、《伊麗莎白女王》及相關講義。
彭小瑜:教會法、羅馬史、拉丁語。現主編商務版《西學研究》。
何順果:美國史、歐美近代史,對馬克思主義史學有深刻理解。著作《人類文明的進程》、《美國邊疆史》。
高 毅:法國史、歐美近現代、18-19世紀的歐洲。可參考《法國大革命的政治文化》、《近代歐洲的分與合》,近譯《福柯的生死愛欲》。
王紅生:亞非拉現代史、印度史。
董正華:現代化研究,主要是東亞方向。可參考商務版《現代化研究》。
人民大學
李世安,著名世界史教授,人大世界史的老教授。研究重心為世界近現代文明史、美國人權史、資本主義發展史、歐洲一體化史和近現代國際關系史等方向。《世界當代史》《世界現代史》找來看看
王皖強,現在世界近現代史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西方思想文化史。剛40歲,擔任博士生導師好幾年了!講課風趣幽默,邏輯很強,很有學術前途
徐浩(戴逸的學生)長期從事西歐中世紀史、工業革命前的英國史、中西歷史比較研究和史學理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也正是年輕有為,有自己的一套!對學生要求很嚴,上學期,要求一星期一篇論文,這學期沒人敢選他的課!
孟廣林(馬克堯的學生)主要從事西方封建政治史、文化史與中西歷史的比較研究
陳海宏山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美國史研究會理事、山東省世界史專業委員會付主任兼秘書長。
主要從事世界史和美國史的教研工作,專攻美國軍事史。現已發表專著2部、譯著5部、主編或參編12部,各種文章60餘篇。主要有:《美國軍事史綱》,北京長征出版社1991年版;《美國軍事力量的崛起》,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