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解放戰爭時期曾經有三個重大的歷史轉折點的電影即《大進軍》《大轉折》《大決戰》!
大轉折-千里躍進大別山,解放軍首次開始大規模的外線作戰。此前一直是國民版黨軍隊在推進,共權產黨的軍隊在後撤。
大決戰-三大戰役,使得國共的實力對比發生根本性和不可逆轉的改變
大進軍-屬於收官階段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解放整個中國大陸。實際上已經不能算轉折了,因為大決戰以後共產黨對國民黨的軍事力量的優勢已經是壓倒性,不可逆轉的了。
⑵ 「一戰」、「二戰」的轉折點分別是
一戰的轉折點是凡爾登戰役,二戰的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途島戰役。
一、一戰的轉折點
1、凡爾登戰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破壞性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戰事從1916年2月21日延續到12月19日,德法兩國投入100多個師兵力,軍隊死亡超過25萬人,50多萬人受傷。傷亡人數僅次於索姆河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1916年德意志帝國決定把進攻重點再次轉向西線,力圖打敗法國,德軍統帥部選擇法國的凡爾登要塞作為進攻目標,凡爾登是協約國軍防線的突出部,對德軍深入法國、比利時有很大威脅,它又是通往巴黎的強固據點和法軍陣線的樞紐,凡爾登此役是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
雙方傷亡近100萬人。這場戰役大多數為炮戰,3月初,德軍與法軍在馬斯河地區開展了大血戰。最終這場戰斗以法軍成功守住凡爾登而告終,德軍一舉佔領巴黎的企圖落空。
二、二戰的轉折點
1、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對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進行的戰役, 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其戰略上的勝利遠遠超出由英美領導下的諾曼底登陸(霸王行動)。
此戰後蘇聯開始逐步掌握戰略主動權。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萬人,這場戰斗也成為蘇聯衛國戰爭甚至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納粹德軍在此戰後徹底失去了繼續進攻的能力。
2、中途島戰役
中途島,面積只有4.7平方公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該島距美國舊金山和日本橫濱均相距2800海里,處於亞洲和北美之間的太平洋航線的中途,故名中途島。
另外它距珍珠港1135海里,是美國在中太平洋地區的重要軍事基地和交通樞紐,也是美軍在夏威夷的門戶和前哨陣地。
中途島一但失守,美太平洋艦隊的大本營珍珠港也將唇亡齒寒。中途島海戰於1942年6月4日展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美國海軍不僅在此戰役中成功地擊退了日本海軍對中途環礁的攻擊,還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所以這場仗可說是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
一些軍事學者也認為,如果日本海軍威脅或者真的攻擊美國西岸的話,便會迫使美國把急需送往歐洲前線的軍事配備轉移到美國西岸,會影響整個二戰結局。
1、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即帝國主義過渡時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
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2、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以美國、蘇聯、英國、中華民國等反法西斯國家和世界人民戰勝法西斯侵略者贏得世界和平與進步而告終。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這次戰爭帶動了航空技術、原子能、重炮等領域的發展與進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鼓舞下,亞非拉地區掀起了爭取民族解放斗爭的高潮。首先,在亞洲的東部,中國、越南、朝鮮革命的勝利,推動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50年代中期,民族解放運動擴展到中東、北非 。
50年代中期到 60年代以來,民族解放運動的中心在非洲,到80年代初除南非種族主義政權外,非洲國家幾乎都取得獨立。拉丁美洲戰後民族運動也在深入發展,其中1959年的古巴革命勝利,影響尤為重要。60年代以來, 亞非拉總共有104個民族獨立國家,其中新獨立國家達69個。
這一系列斗爭的勝利摧毀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結束了幾百年的殖民統治,深刻改變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歷史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民族獨立國家的普遍出現為發展中國家走上世界舞台奠定了基礎 。
⑶ 歷史上1976年發生了很多大事 誰知道
1、吉林隕石雨
吉林隕石雨是1976年3月8日下午發生在中國吉林市北郊的一次流星雨天文事件。一個大火球在白天從天而降,隨即分裂成許多小火球,隨後許多隕石落地。
而這塊隕石重達1770千克,屬於H球粒隕石,是世界上已知最重的石隕石,現陳列於吉林市博物館展出。在這次事件中,收集到的隕石總重量達2噸以上。隕石雨降落時,沒有造成一人一畜一物的傷害,實屬世界隕石雨降落歷史中所罕見。
⑷ 我黨歷史上兩大轉折點分別是什麼會議
歷史書上說到轉折的就:
遵義會議,和十一屆三中全會
⑸ 中國正在說張維為世界歷史大轉折是哪一期
總總,這些時間解決中國的游戲,更好的維護才能出現大統計吧
⑹ 大決戰~大轉折~大進軍三個系列電影的歷史時間順序是什麼
解放戰爭的歷史時間順序是大轉折、大決戰、大進軍。
大轉折講的是1947年7月為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的故事;
大決戰講的是1948年10月到1949年2月國共的三大決戰;
大進軍講的是在三大戰役之後,1949年4月第二次國共和談破裂,二野三野百萬大軍渡過長江。
(6)世界歷史的幾大轉折擴展閱讀:
大轉折共兩部分別是《大轉折之鏖戰魯西南》、《大轉折之挺進大別山》。
1946年6月,國民黨大舉進攻中原解放區,內戰爆發。第二次國共合作宣告破裂。
1947年中國革命處於危機關頭,為粉碎國民黨軍隊對陝北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為了扭轉戰局,劉鄧大軍南渡黃河,挺進大別山,在艱難的作戰環境中,實現了黨中央的戰略意圖,使解放戰爭形勢發生了根本性轉折,人民解放軍開始轉入戰略進攻階段的故事。
《大決戰》三部,分為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 三部。
1948年3月,為適應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需要,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領中共中央機關和解放軍總部離開陝北,來到河北西柏坡村,與劉少奇、朱德率領的中央工作委員會相會合,在這里共同指揮南北兩線五大戰場。開始了決定中國命運和前途的戰略大決戰,同時也是震驚世界三大戰役。
《大進軍》是一部解放戰爭歷史巨片,全景再現解放戰爭,它包括:
1、大進軍《解放大西北》(上、下集)2碟;
2、大進軍《席捲大西南》(上、下集)2碟;
3、大進軍《南線大追殲》(上、下集)2碟;
4、大進軍《大戰寧滬杭》1碟 。
在三大戰役結束後,1949年4月1日,中國共產黨代表團與南京國民黨政府代表團在北平開始談判,談判破裂以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和朱德總司令遂向中國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奮勇前進,堅決、徹底、全部、干凈地消滅一切敢於抵抗的國民黨反動派。
⑺ 二戰中3大轉折點
斯大林格勒戰役、 阿拉曼戰役和中途島戰役。
1、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精銳第六集團軍覆滅,此戰之後短期內德軍無力組織大規模進攻。
斯大林格勒戰役(俄語:Сталинградская битва,德語:Schlacht von Stalingrad)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對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的而進行的戰役,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0,000人,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更以雙方無視軍事與平民分別而造成的傷亡著稱。
斯大林格勒會戰是法西斯德國遭遇的戰略范圍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攻勢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從世界范圍看,斯大林格勒會戰與同時期發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及阿拉曼戰役一起,構成了1942年底反法西斯戰爭大轉折的標志性事件。
2、阿拉曼戰役:北非戰場轉折點,德意軍隊從此在北非節節敗退,直至完全覆滅。
阿拉曼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北非戰場上,軸心國德國司令埃爾溫·隆美爾所指揮的非洲裝甲軍團與英國伯納德·蒙哥馬利將軍統領之英聯邦軍隊在埃及阿拉曼進行之戰役。這場戰爭以英國為首的盟軍的勝利而告終。
這場戰役的勝利徹底扭轉了北非戰場的形勢。盟軍在阿拉曼的勝利致使納粹德國和義大利王國欲佔領埃及、控制蘇伊士運河,佔有戰略資源豐富的中東的希望破滅。這場戰役結束了非洲裝甲軍團的攻勢,此場戰役後軸心國於北非戰場轉入戰略撤退運作。阿拉曼戰役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與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3、中途島戰役:美軍以弱勝強,日本損失了三分之二的大型航空母艦和一大半的優秀艦載機飛行員,從此日本失去太平洋戰場的制海權和制空權。
中途島海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這是一次航母戰斗群對航母戰斗群的戰爭。也是美國海軍以少勝多的一個著名戰例。其於1942年6月4日展開,美國海軍不僅在此戰役中成功地擊退了日本海軍對中途島環礁的攻擊,還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因此成為二戰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
⑻ 如何理解"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百年時間范疇
在本質上為一個大歷史概念,一個相對較長且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的歷史時期。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總書記站在人類歷史進程的高度,以大國領袖的擔當,對世界發展大勢作出的重大戰略判斷,在當前復雜變化的時代具有舉旗定向的重要意義。作為大戰略判斷,這里的「百年」在本質上為一個大歷史概念,一個相對較長且正在發生巨大變化的歷史時期。
這里的「世界」,不只是傳統意義的國際關系,而是指視野更為宏大、內涵更為豐富的人類社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在一個相對較長的歷史時期深刻影響人類歷史發展方向和進程的世界大發展、大變化、大調整、大轉折、大進步。研究大變局,應該有全局的戰略高度和寬廣的歷史視野。
(8)世界歷史的幾大轉折擴展閱讀: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相關內容:
1、在當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世界不確定性顯著增多的背景下,要清醒把脈人類歷史發展方向和世界發展大勢,更需要有大視野、大格局和大胸懷。
2、把中國自身發展置於國際體系變遷大勢之中,善於認識中國的歷史方位和世界作用,善於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在錯綜復雜的形勢下保持戰略定力,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贏得戰略主動。
3、隨著全球治理主體和議題更加多元,以及全球治理規則和理念加速演變,長期以來以發達國家「治人」發展中國家「治於人」的全球治理格局也出現了新的變化趨向。
⑼ 近代史20世紀以來第三次歷史大轉折是什麼
1.辛亥革命
2.新中國的成立
3.改革開放
⑽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幾大轉折是什麼
遵義會議是最重要的了,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由幼稚走向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