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公認的最慘烈的戰爭
腦袋上自然會浮現出屍山血海的畫面,不過只有面對歷史、面對戰爭,才能避免專戰爭再一次發屬生,祝願世界再也沒有戰爭,世界和平。
今天筆者所述的乃是世界公認最殘酷的十場戰爭,毫不誇張的說,每一場戰爭說成是「絞肉機」一點都不為過,十場中國戰有4場。
十:塞班島戰役
塞班島戰役開始於1944年6月11日,結束於7月9日,雖然只有一個月的時間,但慘烈程度不輸二戰任何一場戰役,此戰美國出動各種型號戰斗機千餘架,陸戰隊員近十萬,反觀守島日軍則只有5萬餘人。
在巨大優勢之下,導致美軍過於輕敵,他們太小看日軍不怕死精神,致使美軍傷亡極其慘重,根據戰後統計,美國傷亡4萬餘人,日軍則全軍覆沒,面積僅122平米公里的小島,島上全是巨大的彈坑,和無數殘肢斷臂,讓人作嘔。
倖存下來的美國老兵道:「很多參加過登陸戰的老兵,精神一度出現問題!」
❷ 歷史上最殘忍的戰爭是哪一場
很難比較來的,你從仁義自角度上看,死得最多的就為之殘忍。但是如果死得最慘的呢,那我認為是南京大屠殺,或者是東北鬼子用中國人做實驗,又或者是二戰中納粹屠殺猶太人。這裡面有個不同的衡量標準的,而且這個「最」,很難衡量的
❸ 世界軍事史上最殘酷、最壯烈的重大戰役有那些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二戰
台兒庄血戰 -抗日戰爭
長清戰役 -抗美援朝
長平之戰 —戰國
❹ 世界十大戰役
十字軍東征,百年戰爭,蒙古西征,中途島戰爭,斯大林格勒戰役,
❺ 誰知道世界史上十大經典戰役啊
前言
20世紀是戰役發展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在戰爭歷史的坐標上,人類由機械化戰爭走到高技術戰爭、信息化戰爭。作為戰爭重要組成部分的戰役,也從陸地、海洋走向了天空、太空,從有形的戰場走向了無形的空間。難以計數的會戰、空戰、海戰、登陸戰等構成了機械化戰爭時代戰役的主要內容,千機轟炸,百艦聚首,千輛坦克大戰,幾百萬人的軍隊廝殺成為它的典型畫面。一個「大」字可以說是這一時代戰役的最根本特徵。
60、70年代新技術革命興起後,戰爭向著信息化方向發展。盡管臨近世紀末,戰爭仍處於從機械化到信息化的過渡期,但在海灣戰爭、科索沃戰爭等高技術戰爭中,仍顯示出陸、海、空、天、電全維立體作戰的信息化時代戰役特徵和高效、低耗、精確、靈敏、即時等戰役特性。隨著通訊、指揮、控制、打擊等戰爭手段日益完備,一些戰術、戰役行為往往能達成戰略目的,戰略、戰役、戰術3者的界限更加難以區分,戰役層次在戰爭中的輪廓日益模糊。即使如此,20世紀仍有許多戰役猶如夜空中的點點繁星,熠熠生輝。
(1)「大戰中的大戰」——凡爾登—索姆河戰役
塹壕前的大廝殺。雙方共傷亡130多萬人。「陸戰之王」初顯神威。
1916年,德軍對通往巴黎的門戶和法軍陣地的樞紐——凡爾登進行重點進攻。英法聯軍為減輕凡爾登所受壓力,在索姆河發動支援性進攻戰役。2月21日,德第5集團軍擔任凡爾登主攻。德法兩軍前線兵力3∶1,火炮對比7∶1。為求勝利,雙方不斷加大兵力投入。在正面15~30公里、縱深7~10公里戰場上,雙方共1 50萬人的軍隊進行了激烈廝殺。戰役第一天,德軍就發射了200萬發炮彈。7月1日,英法軍隊向駐守索姆河地區的德第2集團軍發起進攻。雙方共投入了153個師,約一萬門火炮、1000架飛機。英軍在作戰中首次使用了新式武器——坦克。在由塹壕和支撐點配系的3道防禦陣地上,德軍進行了頑強抵抗。英法聯軍以傷亡6 1.5萬人的代價僅推進了5~12公里。德軍損失65萬人,失去240平方公里陣地,但打破了英法聯軍的計劃。此役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戰役,陣地消耗戰成為主要的作戰形式。此戰德國大傷元氣。戰爭向有利於協約國的方向發展。
(2)激戰英倫——不列顛空戰
飛機問世後最大規模空戰。「千里眼」幫忙。德國損失飛機1700餘架。
為對抗希特勒發動的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英德之間爆發了空軍誕生以來最大的空戰。德空軍此戰嚴重受挫。丘吉爾評價說:「戰爭史上,從來不曾有過如此眾多的人(英國民眾)從如此少的人(皇家飛行員)那裡獲得如此多的好處。」
此役德空軍出動了約1300架轟炸機、900架單引擎攻擊機和120架雙引擎殲擊機。英國空軍參戰飛機最多時約650架,但掌握了先進的雷達技術,藉助雷達幫助,使德軍始終未能奪取制空權。
1940年7~10月「不列顛之戰」最緊張激烈的4個月,英國共損失作戰飛機91 5架。納粹德國損失飛機1733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以來第一次嚴重受挫。其入侵英國的企圖被挫敗。
(3)大漠「獵狐」——阿拉曼戰役
非洲戰場轉折點。德軍作戰密碼被破譯。希特勒非洲軍團殘部被迫開始大撤退。
阿拉曼戰役是二戰時非洲戰場轉折點。由蒙哥馬利統率的英第8集團軍迎戰號稱「沙漠之狐」的隆美爾率領的德意軍隊組成的非洲軍團。此後,盟軍完全掌握了非洲戰場的主動權。
1941年6月,非洲軍團連敗英軍,進抵阿拉曼防線。整個北非幾乎垂手可得。但連續作戰使非洲軍團成了強弩之末。英軍速調8個旅在阿拉曼一線嚴陣以待。1 942年6月30日,隆美爾發動進攻。到7月3日,4次大規模進攻均告失敗。雙方形成僵持狀態。8月中旬,蒙哥馬利接任英國第8集團軍司令。此時,英空軍對德空軍比例達5∶1,坦克數量超德軍一倍。8月30日,孤注一擲的隆美爾發動第二階段攻擊。但英國人已破譯德軍密碼電報,知其進攻計劃的每一個細節。結果,隆美爾的這場豪賭變成了德、意軍隊的自殺性攻擊。1942年10月23日夜,第8集團軍展開反攻,對德軍形成圍殲之勢。11月4日,隆美爾不顧希特勒的死守命令,帶著僅剩 5萬餘人的非洲軍團,從阿拉曼開始了大撤退。
(4)航母時代的號角——中途島海戰
雙方海上編隊在炮火射程外以艦載機實施突擊。日本損失航母4艘、飛機285 架。以戰列艦為主力的巨艦「大炮主義」成為歷史。
1942年4月18日美軍空襲東京後,日本決心奪取中途島,誘殲美國太平洋艦隊,以保障本土安全。此役,日動用了包括8艘航母(艦載機400多架)在內的艦船 200餘艘,由山本五十六海軍上將指揮,分南、北兩個編隊對中途島發起攻擊。由於美軍破譯了日海軍密碼電報,掌握了日進攻意圖,美太平洋戰區總司令尼米茲海軍上將指揮特混艦隊在中途島附近,隱蔽待機。6月4日,日海軍中將南雲忠一率隊進至中途島西北海域,派出飛機108架轟炸中途島。美岸基機升空迎戰。南雲下令已掛上魚雷准備攻擊美艦的第2波飛機改裝炸彈攻擊中途島。此時,美特混艦隊接近。南雲急忙命令第2波飛機卸下炸彈重掛魚雷。此時美艦載魚雷機和俯沖轟炸機連續攻擊南雲的航母。日機未能迎戰,擺在甲板上未及入庫的炸彈和魚雷機接連爆炸。日損失航母4艘、飛機285架。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航空母艦的實力對比。雙方海上戰斗編隊在炮火射程之外以航空兵實施突擊,宣告以戰列艦為主力的巨艦「大炮主義」已成歷史。空海一體戰開始主導海上戰場。
(5)決定性轉折——斯大林格勒戰役
驚心動魄大決戰。逐條街道逐間房屋反復爭奪。德軍150萬人被殲。
莫斯科戰役失敗後,德軍企圖攻佔斯大林格勒,切斷蘇軍戰略補給線。1942 年7月17日,蘇德戰場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開始。蘇軍的頑強抵抗使德軍傷亡慘重。9月13日,德軍攻入市區。市區防禦戰斗極為激烈。雙方對每一塊土地都進行了反復爭奪,對火車站的爭奪竟達13次之多。盡管德軍佔領了市區,但其攻勢已是強弩之末。11月19日,蘇軍拉開了反攻帷幕。裝備著當時最先進的喀秋莎火箭炮的蘇西南方面軍、頓河方面軍、斯大林格勒方面軍110.6萬人對德軍及其仆從國軍隊101.1萬人發起反攻,對德第6集團軍全部和第4裝甲集團軍一部22個師33 萬人構成了「鉗形攻勢」。經過兩個月的相持,德第6集團軍投降,司令官保盧斯元帥被俘。斯大林格勒戰役打破了德國法西斯滅亡蘇聯、稱霸世界的狂妄企圖,消滅了德軍近150萬人,成為二戰的歷史性轉折點。
(6)「霸王行動」——諾曼底登陸戰役
計劃周密,規模宏大。陸海空聯合登陸作戰。聲東擊西,巧妙運用電子欺騙。
代號「霸王行動」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是二戰期間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登陸戰役。戰役從1944年6月6日至7月24日歷時49天。
為這次登陸作戰,盟軍集中了近300萬人、5000餘艘艦船(其中登陸運輸艦艇 4000餘艘、作戰艦艇1000餘艘)和一萬余架飛機。戰前盟軍聲東擊西,巧妙運用電子欺騙。6月6日凌晨,美英聯軍第1梯隊5個師在法國海岸82公里寬的正面突擊登陸。德軍未能組織起強有力的反擊。兩天內,盟軍上陸部隊達17.6萬人、車輛兩萬輛。德軍只進行了幾次談不上協同的局部反沖擊。6月30日,盟軍奪取瑟堡港。至7月初,盟軍已上陸100萬人、車輛17萬輛。7月24日,諾曼底登陸戰役勝利結束,轉入陸上突破戰役。此役,盟軍傷亡12.2萬人,德軍傷亡和被俘11.4萬人。
諾曼底登陸戰役加速了納粹德國的崩潰,是現代戰爭史上光輝的一頁。斯大林曾稱贊說:「這次行動按其計劃的周密、規模的宏大和行動的巧妙來說,在戰爭史上還未有過類似的先例。」
(7)逐鹿中原——淮海戰役
兩個主力,3個階段。「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解放軍一役殲敵55萬人。
淮海戰役作為戰爭史上極為罕見的一個戰例——60萬人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成功圍殲80萬人的國民黨軍,被寫進了許多國家的軍事教材。
1948年秋,蔣介石為防備解放軍進攻南京,在黃淮地區展開了60萬重兵。中央軍委令華野和中野配合組織淮海戰役。11月6日,華野向敵戰區發動強大攻勢。 11月8日,國民黨第3「綏靖」區副司令官、中共地下黨員何基灃、張克俠率部起義。黃伯韜兵團被包圍在碾庄附近。國民黨軍第6、第8兵團全力北援,被華野一部阻在蚌埠附近。此時,國民黨軍加入會戰兵力已達80萬人。
11月22日,黃伯韜兵團悉數被殲,黃伯韜被擊斃。黃維兵團孤軍冒進,被包圍在雙堆集附近。杜聿明指揮的3個兵團西撤時又於陳官莊附近落入包圍。這樣,整個淮海戰場,華野與中野兩大主力「吃一個,挾一個,看一個」(劉伯承語),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12月15日,黃維兵團被全殲。第二年1月10日,杜聿明集團被全殲。兩人均被生俘。至此,這個以少勝多、被毛澤東稱為「吃夾生飯」 的淮海戰役以人民解放軍全勝而結束。國民黨軍5個兵團55萬餘人被殲滅。
(8)扭轉戰局——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
誘敵深入,迂迴包圍,斷敵退路。一場賽戰斗意志、賽指揮藝術的較量。一舉殲敵3.6萬餘人。
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結束後,「聯合國軍」誤認為中國只是「象徵性出兵」 ,狂妄叫囂要在聖誕節前結束朝鮮戰爭,分東西兩線發動總攻勢。志願軍示弱於敵,誘敵深入。西線志願軍於1950年11月25日黃昏發起進攻,殲滅李承晚軍第7師、第8師主力,並迫使美軍一個建制工兵連共115人投降。敵軍紛紛向南逃竄,遭到我38軍截擊。12月3日,「聯合國軍」向「三八線」以南全線敗退。12月6日,志願軍收復平壤。東線9兵團在長津湖地區發起進攻,至12月24日,志願軍收復元山、興南。至此,第二次戰役以志願軍大獲全勝而結束。
這次戰役,志願軍共殲「聯合國軍」3.6萬餘人(其中美軍2.4萬人),收復了「三八線」以北(除襄陽外)的全部敵占區,並解放了「三八線」以南的延安、瓮津兩半島,沉重地打擊了敵人的氣焰。這次戰役的勝利大大超出了志願軍預定的計劃,從根本上扭轉了朝鮮半島的戰局。
(9)風卷殘雲——海灣戰爭中的地面作戰
陸、海、空、天、電全方位協同。大縱深迂迴包圍重點打擊。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地面戰役。
經38天空中打擊,伊拉克的核設施和生化武器製造廠、指揮通訊、交通設施和機場、導彈陣地等被毀壞殆盡。1991年2月24日凌晨「多國部隊」向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內的伊軍發動了地面進攻。交戰雙方在200公里長的戰線上投入120餘萬人。「多國部隊」採取「聲東擊西、正面進攻、側翼迂迴」戰法,讓美第18空降軍和第7軍空中機動到伊軍側後,利用裝甲突擊力優勢,在海空軍支援下實施「左勾拳」計劃,經鉗形攻擊和戰略迂迴,將伊軍合圍於巴士拉以南地區。到26日,伊軍基本失去抵抗力。薩達姆接受停火。此戰是二戰結束後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地面戰役,系統使用了20世紀先進的高技術武器裝備,成功實施了戰役欺騙、海陸空協同、大縱深迂迴包圍,重點打擊了對方重兵集團,是現代化條件下高技術局部戰爭之典型戰例。
(10)瘋狂的天火——科索沃空襲戰
以遠程和高空打擊為主要作戰樣式。78天投擲炸彈、發射導彈約2.3萬枚。空襲成為達到戰爭目的的惟一手段。
為將巴爾乾地區納入西方戰略體系,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南聯盟發動了一場代號為「聯盟力量」、歷時78天的大規模空襲戰。戰役第一階段,北約B-52、F- 117、B-2轟炸機對南軍70個目標發動了90次大規模攻擊,平均每天50~70架次,摧毀了南50%的空防能力;第二個階段北約每天出動近300~600架次,打擊包括南總統府、塞軍和內務部隊總部、電台、電視台、鐵路和公路橋梁等在內的各種目標。北約方面是零戰斗傷亡,南斯拉夫損失慘重。整個空襲北約共出動飛機3. 8萬架次,投擲和發射了約2.3萬枚炸彈和導彈,其中精確制導武器佔35%。是一場典型的航空兵與導彈戰役,是高技術對中低技術的「非對稱作戰」。整個戰役遠程和高空打擊成為主要作戰樣式,並主導了戰爭進程,空襲是達到戰爭目的的惟一手段。
(摘自《中國國防報》)
❻ 歷史上最經典的十大戰役是
1、項羽破秦之巨鹿之戰;什麼是破釜沉舟?什麼叫氣吞山河?項羽給了答案,他以10萬楚軍向天下無敵的30萬秦軍發起了堂堂正正的進攻,結果獲得徹底勝利,成就了「霸王」之赫赫威名。
2、土地革命之淮海戰役;60萬對80萬,歷史以來在中原大地上最輝煌宏大的戰斗,堪稱大兵團運動戰的教科書,共產黨勉強湊足的60萬人馬戰勝了國民黨80萬精銳部隊並殲滅了其中的55萬。
3、白起破趙之長平之戰;從對峙、誘敵、圍困、殺俘,成就了武安君的威名與「紙上談兵」。前所未有的坑俘40萬,讓人膽戰心驚。
4、韓信破趙之背水一戰;韓信率領3萬漢軍,面對號稱20萬的趙軍,在井陘口向人們說明了什麼叫「置之死地而後生」,再以2000伏兵一舉合圍趙軍並消滅之。
5、孫劉破曹之赤壁之戰;沒什麼好說了,人人皆知,只是兵力大概為4萬:20萬,沒有演義說的那麼多。
6、東晉敗前秦之淝水之戰;什麼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還有「投鞭斷江」,8萬:80萬。
7、綠林軍敗王莽之昆陽之戰;2萬:42萬,劉秀領導的義軍一舉聚殲王莽主力,創造了著名大戰的兵力懸殊比之最大值。
8、岳飛破金之朱仙鎮大捷;「撼山易、撼岳家軍難!」岳飛在河南取得順昌、郾城大捷,粉碎了金「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前鋒直抵朱仙鎮,拒汴京僅四十五里,如非12道金牌,宋朝歷史將完全改寫。
9、朱元璋破陳友諒之鄱陽湖之戰;中國古代水戰史上的典範,其時間之長、 規模之大,投入兵力、艦只之多、戰斗之激烈都是空前的,朱元璋以20萬破敵60萬,奠定了江南基礎。
10、後金敗明之薩爾滸之戰;後金八旗6萬:明軍24萬,針對明軍4路分進合擊,努爾哈赤採取「憑爾幾路來,我只一路 去」的集中兵力、逐個擊破的作戰方針連破3路明軍,殲滅明軍十餘萬,從此奪取了遼東戰場的主動權。
10.釣魚城之戰——攻不破的堅固堡壘,固城堅守的典範
主要相關人物:蒙哥、王堅
在蒙、宋聯合滅金後,公元1235年,宋、蒙戰爭全面爆發……公元1242年,宋理宗派率立戰功的余玠入蜀主政,余玠上任後積極構築了以釣魚城為中心的山城防禦體系……公元1251年,驍勇善戰的蒙哥(拖雷的長子)登上大汗寶座……1257年,蒙哥決定發動大規模的滅宋戰爭,他親自率蒙軍主力攻四川……1258年秋,蒙哥率軍4萬,與蜀中蒙軍匯合,分三路入蜀……一路勢如破竹,1259年2月,蒙哥親統諸軍兵臨釣魚城下,7日,開始攻城,但由於防守嚴密,屢攻不破……4月,下了持續20來天的雨,雨停後,蒙軍重點進攻護國門,一度攻上外城,但還是被頑強的宋軍民打退……5個月,釣魚城守軍在王堅的率領下頑強固守,加上釣魚城內可自給自足,釣魚城越發顯得高不可攀……其間,曾有人建議蒙哥繞開此城,以少量之兵牽制,而順江東進,但心高氣傲的蒙哥和眾將哪裡聽得進去……隨著久攻不克,飽受酷暑、疾病困擾的蒙軍損失慘重,加上愛將病死,氣急敗壞的蒙哥病倒在釣魚城下(病?受傷??不詳……)……7月,蒙軍開始撤退,蒙哥死於回軍途中………………
經典指數:6
9.城濮之戰——「退避三舍,後發制人」
主要相關人物:晉文公、尹子玉
春秋時期,晉、楚作為兩個強大的諸侯國,為成為中原霸主展開了一場戰略決戰……導火索是曾在「泓水之戰」中戰敗而歸附楚國的宋國,公元前634年,因為宋國看晉國崛起便轉而依附晉的保護,從而導致楚起兵攻宋,晉便借次機會與楚決戰……公元前633年冬,楚率領鄭、陳等多國聯軍圍困宋都商丘,宋趕忙向晉求救,晉文公遂於公元前632年1月親統大軍,渡過黃河進攻衛、曹(楚的保護國),以迫使楚北上,但楚不為所動……晉文公見此情況,一面用佔領的衛、曹領土分給宋一部分以堅定宋抗楚的決心,一面又利用外交手段挑撥齊、秦與楚的關系。逐漸掌握的戰爭的主動權……逐漸被動的楚軍在其統帥子玉的驕傲自負下,還是要與晉決戰,氣勢洶洶殺奔曹境內的晉軍,晉文公為避開楚軍的鋒芒,以還早年欠楚國人情為借口,退避三舍,以逸待勞。子玉見勢一直追到城濮,晉軍在此與齊、秦、宋諸國軍隊會合,決戰一觸即發……公元前632年4月4日,一場晉、楚間的戰車大會戰開始了,晉先是擊潰了戰了最差的陳、蔡軍,接著又佯裝敗退,誘敵深入,子玉果然盲目出擊,左、右軍均被圍殲,不得已,子玉只好引中軍撤退……不久,子玉自殺……城濮之戰便以晉軍的獲勝落下了帷幕,經此一戰,也使晉文公登上了中原霸主的寶座…………
經典指數:6.5
8.淝水之戰——以少勝多,亂中取勝
主要相關人物:謝玄、謝石、苻堅
公元316年,西晉滅亡,第二年,晉琅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公元383年8月,統一了北方的苻堅不顧群臣的諫阻,親率前秦大軍90萬南下,殺奔東晉……東晉遂派謝石為大都督,謝玄為前鋒都督,率軍近10萬御敵……11月,謝玄率兵在洛澗大敗前秦軍,挫敵銳氣……由於力量懸殊,兵少糧缺,必須速戰,所以謝玄派使者激苻堅決戰,要其軍後退,待晉軍渡過淝水後決戰。苻堅見有「半渡而擊」的機會,欣然答應……本來前秦就士氣低落、內部不穩、陣勢很亂,這一退便無法收拾,結果在內奸朱序高呼「秦軍敗了」聲中前秦士兵紛紛逃命,亂成一團,此時東晉軍趁勢搶渡淝水,猛攻敵軍……就這樣,90萬前秦的烏合之眾全線崩潰……連苻堅也中箭負傷,狼狽逃走…………
經典指數:7
7.鉅鹿之戰——「破釜沉舟」,狹路相逢勇者勝
主要相關人物:項羽、章邯、王離
秦末,隨著公元前209年爆發的陳勝、吳廣農民起義,各地曾被滅國的紛紛起兵反秦,項梁、項羽便是其中之一……當然秦也進行了殘酷的鎮壓,在秦大將章邯的鎮壓下各地義軍紛紛失敗……北方的趙軍被章邯、王離的40萬大軍圍在鉅鹿,趙王歇向楚懷王求救,楚軍統帥部遂決定,命宋義、項羽、范增率楚軍主力5萬餘人北上救趙……公元前207年10月,楚軍抵達安陽,但膽怯的主帥宋義不敢繼續進兵,還置酒尋歡……性情剛烈的項羽忍無可忍,在據理力爭無效後誅殺了宋義,諸將遂擁戴他為主將……此時,鉅鹿城中已危在旦夕,盡管燕、齊、魏等援軍已到位,但卻因畏懼而互相觀望,唯有項羽決心與秦決戰……12月,楚軍進抵漳水南岸,項羽一面派英布等率2萬人截斷秦軍糧道,切斷王離與章邯的連系,一面親率主力與王離的20萬大軍決戰,在進軍前命全軍只代3天的干糧,並渡河後沉掉所有船隻……然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向敵軍猛撲過去,楚軍各個奮勇死戰,九戰九捷,大敗秦軍……此時見大局已定,各國援軍便一擁而上,終於徹底擊潰了秦軍……接著不久,被圍的章邯也向項羽無條件投降……此戰之後,秦的滅亡便只是時間問題了……
經典指數:7.5
6.順昌、郾城、穎昌之戰——抗金名將們上演的連環好戲
主要相關人物:劉琦、岳飛、岳雲、楊再興、兀術
公元1127年,金朝統治者滅亡北宋後,不斷南下侵擾,但南宋的統治者只一味退讓、妥協,使得金軍越發猖狂……公元1140年5月,金經過一年的准備,撕碎南宋統治者苟且偷安的幻想,兵分四路大舉南下攻宋……新任東京(即開封)副留守的劉琦率領軍隊不到2萬前往東京途中,剛到順昌便傳來了東京陷落的消息……5月25日,劉琦率軍擊敗金數千游騎,首戰告捷。29日,金軍3萬四面圍城,劉琦在固守後還主動出擊,乘夜派500壯士冒著雷雨突入敵營,殺得金軍大亂……使敵被迫退卻……金國大將兀術見狀,親率精兵10餘萬日夜兼程,7天便達順昌城下,打算用他的王牌「拐子馬」攻城,劉琦鑒於形勢決定背水決一死戰……兀術見順昌城池簡陋便輕敵狂妄,加上劉琦用計散布自己貪圖安樂的謠言,進一步麻痹兀術,兀術果然決定輕裝急進……6月9日,金軍在人困馬乏之下便發起總攻,但均被順昌軍民頑強擊退,只好立營休息……劉琦主動出擊突擊金營,為了拖垮敵軍,劉琦不論日曬、暴雨不斷派人輪番襲擾敵軍……12日,兀術在久攻不下,只好引兵退走,劉琦趁機全軍出動,追擊並又大敗金軍……順昌之戰以南宋大勝結束……接著,南宋名將岳飛的反擊也隨之開始了,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岳飛的岳家軍連戰連捷,岳飛為了誘敵決戰,遂集結主力於穎昌地區,自親率輕騎駐守郾城……7月,金兀術挑1.5萬精騎自北向郾城壓來,岳飛命其子岳雲和楊再興出戰,岳軍每人持三件武器——麻扎刀、提刀和大斧,沖入敵陣,上砍敵人,下砍馬足,岳雲、楊再興更是奮勇當先,戰斗一直持續到黃昏,金終於支持不住撤退……但兀術並不死心,10日,增兵准備再戰,岳飛當即親率騎兵出擊,大敗金軍……兀術不甘心失敗,又集結了號稱12萬的兵力進到郾城、穎昌之間的臨穎,7月13日,張憲奉命率大軍向臨穎進發,前哨楊再興等300騎當抵達臨穎南的小商橋時,猝然與兀術的大軍遭遇,盡管眾寡懸殊,但楊再興毫無懼色,率眾死戰,僅殺敵便有2000人,最後全部慘烈戰死……14日,張憲的大軍趕到,擊退了金軍……同日,兀術親率3萬騎兵、10萬步兵又向穎昌殺來,此時前來增援的岳雲與老將王貴等,出城與敵決戰,岳雲自率800騎,反復沖擊突入敵陣,身受百餘處創傷,浴血奮戰到正午,終於大敗金軍……接著,岳飛又乘勝追擊,在離開封僅20公里的朱仙鎮擊潰金軍……至此,反攻中原的戰爭取得了重大勝利……但,後來,不提也罷……………
經典指數:8
5.官渡之戰——以少勝多的經典之作
主要人物:曹操、袁紹、許攸
公元199年6月,袁紹選精兵10萬,戰馬萬匹,准備南下與曹操逐鹿中原。曹操得知後積極部署迎戰,並於12月擊滅劉備,解除了後顧之憂……公元200年2月,袁紹向黎陽進軍尋機與曹操決戰,並派顏良領兵攻白馬。4月,曹操親領兵北上解白馬之圍,前鋒關羽、張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擊潰了顏良軍,顏良也成了刀下之鬼……接著在西退之時,文丑與劉備率兵追至,曹操此時只有600騎,而袁軍則5、6千之眾,曹操即令軍士將輜重丟棄道旁,袁軍紛紛哄搶財物,曹操乘亂攻擊,終於擊敗袁軍,殺了文丑,順利退回官渡……8月,袁軍主力進抵官渡,雙方互有攻守,相持達3個月之久,但曹軍處境因糧少而越發困難,恰在此時,袁紹的謀士許攸來降,並獻計襲取袁軍由淳於瓊把守的屯糧之所——烏巢,曹操遂親率5000步騎乘夜火燒烏巢……袁紹聞訊,只派少部分部隊增援烏巢,自己則率主力猛攻曹營,但早有準備的曹營哪裡攻得破……曹操在大破增援的袁軍後,燒了烏巢的全部糧草……消息傳來,袁軍大亂,曹軍趁勢出擊,大敗袁軍,袁紹只帶800騎逃回河北……官渡之戰的勝利,為曹操平定北方奠定了不可撼動的基礎……
經典指數:8.5
4.井陘之戰——「背水一戰」,置之死地而後生
主要相關人物:韓信、陳余
公元前205年,劉邦在彭城慘敗給項羽,處境一度十分困難,便採納張良建議,命大將韓信率軍開辟北方戰場……公元204年,在韓信滅了魏王豹,又平定了代國後,劉邦便將他的精兵調走與項羽交鋒。10月,韓信統率3萬新兵東進擊趙,趙王歇聞訊即遣陳余率兵20萬集結井陘口(太行山著名關隘)防守……謀士李左車曾建議防守以拖垮韓信,但剛愎自用的陳余並未採納……韓信見趙有輕敵情緒,便決定出奇制勝,他先挑選2千輕騎潛伏在趙營側翼,接著命1萬人乘夜色偷偷越過井陘口,到綿蔓水東岸「背水」列陣,此舉更增長了趙軍的輕敵情緒……決戰之日,韓信先親率漢軍出擊,敵果然離營迎戰,在拼殺一陣後,韓信佯裝敗退,與「背水陣」匯合,陳余、趙王歇遂揮軍追擊,猛攻背水陣,但以無路可退的漢軍拚死抵抗,結果趙軍久攻不克,只好退兵,但此時趙營早已被韓信的2千輕騎佔領,趙軍頓時大亂,韓信當即指揮全線反擊……趙軍潰敗,陳余被殺,趙王歇被擒……至此,井陘之戰便以韓信的大獲全勝收場………
經典指數:9
3.赤壁之戰——以弱勝強,水戰、火攻之典範
主要相關人物:周瑜、曹操、黃蓋
在官渡勝利後不久,曹操基本統一了北方,但對於雄心勃勃的曹操來說當然遠遠不夠,為實現「天下混一」的偉業,公元208年7月,曹操親統大軍南下,在擊潰劉備後,不戰而降了劉琮(劉表次子)從而佔了荊州,至此兵力已達約23萬之眾……接二連三的勝利,使曹操未能聽取謀士賈詡鞏固修養的建議,而決定繼續攻吳……此時,在魯肅、諸葛亮的努力下,孫、劉聯盟形成,同時在周瑜等力排張昭為代表的投降主張下,10月,孫權命周瑜統率精兵3萬,先與劉備會師,而後繼續進發,在赤壁與曹操打了個遭遇戰,使曹軍受挫,退回長江北岸,隔江對峙形成……不久,周瑜利用曹操輕敵的弱點,先讓大將黃蓋「苦肉計」詐降,接著,在東南風大作之夜,令黃蓋以前往投降為名,率數十艘裝滿易燃物的艦船,直沖曹軍水寨,等曹操看見一個個火球沖來,阻止已為時已晚,加上曹軍的船隻均用鐵鏈連接,無法躲避,結果霎時便一片火海……此時,孫、劉聯軍全線出擊,一舉擊潰了已亂作一團的曹操大軍,也擊潰了曹操統一中國的夢想。接著,在孫、劉聯軍的窮追猛打下,曹操勉強逃回了北方……此戰後不久,三足鼎立之勢形成了………
經典指數:9.5
2.桂陵、馬陵之戰——「圍魏救趙」、「避實就虛」、「減灶誘敵」……,智謀的精彩對決
主要相關人物:孫臏、田忌、龐涓
戰國中期,魏國在李悝、吳起等賢士推行的改革下,逐漸強大起來,魏惠王繼位後更是積極推行擴張政策,這當然損害了其它大國的利益,矛盾激化……公元前356年,趙國與宋結好,這引來齊惠王的不滿。公元前354年,趙攻打依附魏的衛國,迫使其臣服,於是魏便以此為借口,出兵包圍了趙國都邯鄲……鑒於局勢危急,趙遂於公元前353年向齊求援(齊、趙有同盟關系),齊王聽從段干朋的建議,先只用少量兵攻魏的襄陵,牽制敵軍,坐山觀虎鬥……其間,由於魏樹敵太多,各個大國也紛紛襲擾魏國邊境……在魏圍邯鄲一年有餘後,齊見時機成熟,遂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孫臏鑒於形勢,提出「批亢倒虛」、圍魏救趙之策,田忌虛心接受,向魏都大梁進軍……剛剛攻克邯鄲的魏軍見狀,不得不由龐涓率主力回救,而只留少量兵力守歷盡艱辛才得到的勝利果實……此時,齊軍早以等候在桂陵地區,魏軍由於長期征戰,加上長途跋涉,面對士氣旺盛的齊軍的截擊,完全陷入被動挨打的困境,不僅遭到重創,連邯鄲也得而復失……魏國此戰慘敗後,仍有相當的實力。公元前342年,魏又發兵攻「兄弟之邦」——韓國(本是「晉」根生),弱小的韓國遂向齊求救,齊王聽取孫臏的建議,先口頭答應救韓,待兩敗俱傷時再出兵……魏雖受到竭力抵抗,但仍五戰五勝,此時韓再次向齊告急,齊威王見時機成熟,遂命田忌、孫臏率軍出擊……魏見齊又從中作梗,惱怒之餘便將兵鋒轉而指向齊國,魏王命太子申、龐涓領兵10萬,氣勢洶洶向齊軍殺來,孫臏見魏軍雖強悍但輕敵的弱點,便佯裝撤退,通過「減灶」迷惑誘敵,並在地勢險阻的馬陵布下了伏兵,一舉擊潰了魏軍……龐涓兵敗自殺,太子申被俘……從此,魏國開始陷入了衰落……
經典指數:10
1.柏舉之戰——「千里破楚、五戰入郢」,擊破強國的典範
主要相關人物:孫武、伍子胥、闔閭、囊瓦
春秋末期,南方的吳國在吳王闔閭勵精圖治,並大膽任用伍子胥、孫武等外來人才下,漸漸成為新興的強國,不可避免地與同是南方強國的楚國矛盾激化……早在公元前384年開始,兩國接連發生了10餘次戰爭,吳勝多負少,漸漸趨於主動地位,但驍勇善戰的楚國依然相當強大……公元512年,闔閭首次提出大舉攻楚,被孫武以時機不成熟為由勸阻,不過吳國高明之處在於,並不是坐等機會到來,而是主動創造機會,先是伐滅了楚國的附屬小國,接著又採用伍子胥的「疲楚誤楚」戰略,將軍隊分三支,輪番出擊,騷擾楚軍,不僅使楚軍疲於奔命,還麻痹了對手,使其以為只是「騷擾」而已,此舉實行了達6年之久……公元506年秋,楚攻蔡國,導致蔡和唐兩國與吳結盟,由於兩國位於楚的戰略要地,所以吳便在這年冬,闔閭與伍子胥、孫武等率傾國之兵3萬,在兩國同盟的幫助下順利「以迂為直」地突入楚國腹地,楚軍在囊瓦的率領下被動地倉促應戰,兩軍隔漢水對峙……貪功的囊瓦不等楚將沈尹戍軍到來,便擅自出擊。看到渡過漢水的楚軍,吳軍遂採取後退誘敵,並不時以小勝挫敵士氣,11月19日,吳軍終於在柏舉停住,列陣迎戰疲憊的楚軍,在闔閭弟弟夫概5千所部奮勇沖擊下,大勝楚軍。囊瓦棄軍逃跑……楚軍主力向西潰逃,吳遂實施追擊,並在柏舉西南的清發水,再次給予渡河逃命的楚軍以重創……接著又追上休息的敵軍殘部,再破之……並與回救的沈尹戍部遭遇,經過激烈的反復拼殺,終於再大破之,楚將沈尹戍戰死……至此,楚軍全線崩潰,吳軍便長驅直入,於11月29日,一舉攻克了楚都——郢……柏舉之戰便以吳的輝煌勝利落下了帷幕,同時也為吳的中原爭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典指數:10
❼ 世界歷史上最殘酷的十大戰役是
1、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又稱斯大林格勒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前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參戰主要軍隊為蘇聯和納粹德國。這次會戰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1943年2月2日結束,歷時六個半月。戰役以參戰雙方傷亡慘重及對平民犧牲的漠視而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
一般認為,該次戰役包括下述幾部分:德軍對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舊稱「察里津」;現稱「伏爾加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的巷戰;蘇聯紅軍合圍;最終全殲德軍及軸心國盟軍。戰爭中總傷亡人數估計超過200萬人。由於蘇聯政府害怕過高的傷亡統計會影響民眾,因此在當時拒絕提供詳細的傷亡數據。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志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並最終迎來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2、台兒庄血戰 -抗日戰爭
3、長清戰役 -抗美援朝
4、長平之戰 —戰國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長王齙攻韓,奪取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往趙國,趙駐兵於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長平村),以便鎮撫上黨之民。趙括軍隊大敗。四十萬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小兵回趙國報信。
5、凡爾登戰役-一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空前規模的戰爭,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交戰雙方爭相使用了各種新式武器,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1916年在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共七十多萬人的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6、索姆河戰役-一戰
索姆河戰役是在凡爾納戰役未結束時,與1916年7月由英法聯軍發動的。在這次戰役中,雙方軍隊的傷亡人數高達一百二十多萬。
7、揚州保衛戰-明末清初
明軍2萬 VS 清軍10萬
慘烈空前,全民皆兵,死亡的百姓屍體也拿去當磚砌牆
8、十字軍東征
9、莫斯科保衛戰-二戰
10、塞班島登陸戰-二戰
❽ 世界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有哪些
世界歷史上,最慘烈的戰爭有哪些呢?
筆者認為,從世界范圍內來看,第2次世界大戰無疑是至今最大的一場戰爭,而在第2次世界大戰的過程當中,又以蘇德戰爭和太平洋戰爭最為激烈,下面就來了解一下這兩場戰爭的一些情況吧。
眾所周知的是,蘇德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當中的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當中規模最為龐大,戰況最為激烈,傷亡最為慘重的戰場之一。 1941年6月22日開始至1945年5月9日結束,前後共經歷了1414個晝夜。其作戰區域之廣、參戰人數之多、破壞力之大,都是堪稱是人類戰爭史之最。德國當時為了這場戰爭前後共徵招了近1800萬人參戰,打到戰爭結束時,僅剩下了不到760萬人,也就是說,這場戰爭至少消耗了1000萬兵力。
雖然美軍成功的拿下了這兩個地方,但美軍也付出了重大的傷亡,10多萬日軍被徹底消滅,而沖繩島上數10萬平民也成為了太平洋戰爭的犧牲品。打到戰爭尾聲時,美軍開始對日本進行全面的海空封鎖,同時向日本本土發動了史無前例的大轟炸,僅在1945年3~5月期間,美軍先後向日本本土投放了1萬多噸燃燒彈,當然,這場戰爭最終還是以美軍向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之後才最終結束。
❾ 人類歷史上最殘忍,最無人道的戰爭排名
1、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戰役,又稱斯大林格勒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前蘇聯偉大衛國戰爭的主要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參戰主要軍隊為蘇聯和納粹德國。這次會戰從1942年7月17日開始,1943年2月2日結束,歷時六個半月。戰役以參戰雙方傷亡慘重及對平民犧牲的漠視而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
一般認為,該次戰役包括下述幾部分:德軍對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舊稱「察里津」;現稱「伏爾加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的巷戰;蘇聯紅軍合圍;最終全殲德軍及軸心國盟軍。戰爭中總傷亡人數估計超過200萬人。由於蘇聯政府害怕過高的傷亡統計會影響民眾,因此在當時拒絕提供詳細的傷亡數據。軸心國一方在這場戰役中損失了其在東線戰場的四分之一的兵力,並從此一蹶不振,直至最終潰敗。對蘇聯一方而言,這場戰役的勝利標志著收復淪陷領土的開始,並最終迎來了1945年5月對納粹德國的最後勝利。
2、台兒庄血戰 -抗日戰爭
3、長清戰役 -抗美援朝
4、長平之戰 —戰國
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長王齙攻韓,奪取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往趙國,趙駐兵於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長平村),以便鎮撫上黨之民。趙括軍隊大敗。四十萬士兵投降白起。白起使詐,把趙降卒全部坑殺,只留下二百四十個小兵回趙國報信。
5、凡爾登戰役-一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空前規模的戰爭,戰場主要集中在歐洲。交戰雙方爭相使用了各種新式武器,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1916年在凡爾登戰役,造成雙方共七十多萬人的傷亡,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6、索姆河戰役-一戰
索姆河戰役是在凡爾納戰役未結束時,與1916年7月由英法聯軍發動的。在這次戰役中,雙方軍隊的傷亡人數高達一百二十多萬。
7、揚州保衛戰-明末清初
明軍2萬 VS 清軍10萬
慘烈空前,全民皆兵,死亡的百姓屍體也拿去當磚砌牆
8、十字軍東征
9、莫斯科保衛戰-二戰
10、塞班島登陸戰-二戰
❿ 世界歷史上10大以少勝多的戰役
1、克雷西戰役
克雷西會戰也叫克雷西戰役 (Battle of Crécy),發生於1346年8月26日,英軍以英格蘭長弓大破法軍重甲騎士與十字弓兵。克雷西之戰便是英法百年戰爭中的一次經典戰役。
公元一三四六年七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9000人渡海侵入法國。法王腓力六世將兵三萬餘人迎敵。 八月,雙方戰於克雷西。此役,英國長弓手起了關鍵作用,接連打退了法軍的十五次沖鋒。法軍則傷亡慘重,腓力六世受傷,被迫退兵亞眠。英軍大捷,乘勝進入諾曼底。
此戰法軍傷亡萬餘人,英軍傷亡則不到二百人,堪稱世界戰爭史上一次以弱勝強的典範。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克雷西會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阿金庫爾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坎尼會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伊蘇斯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薩拉米斯海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巨鹿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官渡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赤壁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淝水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合肥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