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新中國彩禮的歷史

新中國彩禮的歷史

發布時間:2021-03-01 01:07:35

❶ 彩禮習俗的起源是什麼

一、彩禮的由來

1、彩禮是中國古代婚嫁習俗之一,又稱訂親財禮、聘禮、聘財等。出自古籍《禮記.昏禮》上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幾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2、中國舊時婚姻的締結,有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互相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一段時間,彩禮和與彩禮相關的訂婚和婚約都受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廢止,但在民間始終頑強存在。

3、彩禮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戀中送給對方的聘禮或禮金。在今天的互聯網中,還指朋友之間互贈彩票、祝福的一種行為。有些地方習俗稱為納征,征是成功的意思。

4、彩禮陋習所引發的社會矛盾正日益受到關注,一些地區為此開展了多種行動進行整治。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一章總則中的第三條:「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

5、「彩禮」的表述並非一個規范的法律用語,人民法院審理的彩禮糾紛案件的案由按照有關規定被定為「婚約財產糾紛」。婚前給付彩禮的現象在我國還相當盛行,已經形成了當地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

❷ 彩禮起源是什麼

1、彩禮的演變
在有記載以來,大概在周朝時期,男女婚配是要送吉祥物,這時候版選擇的是大雁,寓權意是夫妻的恩愛,互相遵守誓言,發展到唐宋時期,就逐漸是送錢幣為彩禮,唐宋以來,具體數額據家庭情況而定。
2、彩禮的來源
在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女性一直都是被壓迫的,重兒輕女的想法是常態,大家都認為將女兒辛苦養大,卻成了別人家的人。女方到男方家,相當於多了一個勞動力。所以這就這需要男方支付女方家屬一定數額的費用,其實如同「賣女兒」。宋代以後,「賣女兒」現象越來越普遍。當下婚禮中,動輒數萬甚至幾十萬上百萬的「彩禮」錢,其實起源於「賣女兒」,合肥婚宴酒店認為這是封建陋俗,早就應該擯棄了。
3、關於份子錢
不要以為份子錢是現代才有的,隨禮是充周朝開始就有的,但更多的是送實物,達官貴族一般送一些首飾、絲綢,坊間一般送老母雞、狩獵獵物,表達美好祝願。這樣簡單的隨禮方式,和現在互相攀比的隨禮比起來,更顯得溫暖。

❸ 歷史上有哪些因為「彩禮」而引發的滅國事件

所有的滅國都是經過蓄謀已久的,沒有說因為一些事情能夠將一個國家滅掉,畢竟在古代滅掉一個大一點兒的國家或者中型一點的國家還是需要一定的實力的,當然如果是小一點的國家就另當別論了。

在古代因為彩禮不夠而發生的滅國慘案,我確實不知道有哪些,因為真的沒有聽說過。

後來這個園丁因為把國王給賜死了,所以大家都擁護他成為了國王。

❹ 結婚彩禮的歷史由來是什麼

結婚彩禮又稱財禮、聘禮、聘財等,是現代中國保留舊時結婚風俗,由男方支付給女版方的聘金。結婚彩禮錢多用權於買傢具、家電、衣服等等,也可用來支付女方的酒席費用,還有的將彩禮錢直接作為女方嫁妝由其自由支配使用。

❺ "彩禮"一詞的由來

從經濟關系的角度而論,彩禮和嫁妝是親家之間為了建立長久的婚姻關系而採取的交換關系中的一部分。這種交換不僅可以聯絡親家之間的關系,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在傳統習俗看來,沒有彩禮與嫁妝的婚姻是不能成立的,所以,彩禮與嫁妝是婚姻合法化的重要因素,高額的彩禮也可以保持婚姻的穩定,因為一旦離婚不僅彩禮將付之東流,而再娶時仍將付出新的彩禮,這就使離婚者變得較為慎重了。同時,彩禮通常也被看成是婦女價值所在的象徵,或者是對新娘家庭撫育女兒的合理補償。在人類社會早期,彩禮還是男方保證家庭對新娘所生子女的權利,它使雙方的結合合法化,也使所生子女合法化。嫁妝的作用則明顯地具有提高妻子的地位,並加強對她的保障。

彩禮也是買賣婚姻的伴生物,當婚姻還處在經濟與生育為其主要基礎的發展階段時,就不能不具有買賣婚姻的色彩。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從法律上禁止了包辦、買賣婚姻,禁止借婚姻在奪取財務。但是由於社會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村仍然無法擺脫以經濟與生育為主要目的。因此,80年代以來,隨著農村社會分化的加劇,舊的風俗習慣迅速恢復,結婚索要彩禮,及厚嫁之風極為普遍地存在於各地農村,彩禮的數目飛速上漲,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社會問題。

❻ 彩禮的起源

彩禮是中國古代婚嫁習俗之一,又稱訂親財禮、聘禮、聘財等。出自古籍《禮記.昏禮》上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幾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

中國舊時婚姻的締結,有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互相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的一段時間,彩禮和與彩禮相關的訂婚和婚約都受到了批判,曾一度被廢止,但在民間始終頑強存在。

彩禮在普通理解中,尤指婚戀中送給對方的聘禮或禮金。在今天的互聯網中,還指朋友之間互贈彩票、祝福的一種行為。有些地方習俗稱為納征,征是成功的意思。

彩禮陋習所引發的社會矛盾正日益受到關注,一些地區為此開展了多種行動進行整治。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一章總則中的第三條:「禁止包辦、買賣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為。

中文名
彩禮
外文名
betrothal gifts
拼音
caǐ lǐ
注音
ㄘㄞˇ ㄌㄧˇ
含義
中國舊時婚嫁習俗
習俗來源
古籍《禮記.昏禮》上載:「昏禮者,將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廟,而下以繼後世也,故君子重之。是以昏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皆主人筵幾於廟,而拜迎於門外,入,揖讓而升,聽命於廟,所以敬慎重正昏禮也。」另《儀禮》上說:「昏有六禮,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這就是創於西周而後為歷朝所沿襲的「婚姻六禮」傳統習俗。也是「彩禮」習俗的來源。[1]
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西周時確立並為歷朝所沿襲的「六禮」婚姻制度,是「彩禮」習俗的來源。「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中的「納征」是送聘財,就相當於現在所講的「彩禮」。這種婚姻形式直到中華民國都有延續。一般為結婚的時候饋贈的錢或物。[2]
表現方式
古代:訂婚儀式上,男方家庭會以訂婚男子的名義送給女方一份由物品和金錢兩部分構成的「彩禮」,其中錢為財(聘金),物為禮(聘禮)。女方收受彩禮後,也會贈送男方價值相當的財物,稱作「回禮」。女方出嫁時,娘家會在彩禮的基礎上增添數倍甚至數十倍的財物隨女方嫁至夫家,稱為「嫁妝」。
現代:彩禮被賦予了太多的物質含義,甚至成為沉重的負擔,失去了本意。

❼ 彩禮起源於中國哪個朝代在那時都是怎麼規定的

在中國,男女結婚自古以來都有“明媒正娶”一說,而且男方在結婚之前就會約定好向女方贈送聘金和聘禮等,在現代被稱為“彩禮”,在中國成為了一種婚嫁風俗,是現在結婚必不可少的風俗習慣。根據史料記載,“彩禮”最初起源於周代,《儀禮》中有記載“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其中“納征”就是現在所說的“彩禮”。

彩禮在中國幾千的歷史,都沒有被舍棄這種儀式,足以可見彩禮在中國的婚姻中扮演著重要的地位,彩禮在結婚時象徵著男方的心意,也要考慮到自己的能力。現在中國的家庭結婚越來越看重房子和車子,女方根據男方的家庭經濟能力商量彩禮的多少,也越來越成為流行趨勢。

❽ 結婚彩禮錢的歷史淵源

結婚彩禮錢是現代中國保留舊時結婚風俗,由男方支付給女方的聘金。法律對於彩禮錢沒有明確規定,可認為屬彩禮范疇。
結婚彩禮錢是中國舊時婚禮程序之一,又稱財禮、聘禮、聘財等。
結婚彩禮錢多用於買傢具、家電、衣服等等,也可用來支付女方的酒席費用,還有的將彩禮錢直接作為女方嫁妝由其自由支配使用。
中國舊時婚禮程序之一,又稱財禮、聘禮、聘財等。
我國自古以來婚姻的締結,就有男方在婚姻約定初步達成時向女方贈送聘金、聘禮的習俗,這種聘金、聘禮俗稱「彩禮」。周代是禮儀的集大成時代,彼時逐漸形成一套完整的婚姻禮儀,《儀禮》中有詳細規制,整套儀式合為「六禮」,西周時確立並為歷朝所沿襲的「六禮」婚姻制度,是「彩禮」習俗的來源。「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六禮中的「納征」是送聘財,就相當於如今所講的「彩禮」。這種婚姻形式直到中華民國都有延續。
有些地方習俗稱為納征,征是成功的意思,即送彩禮之後,婚約正式締結,一般不得反悔。若有反悔時,若女方反悔,彩禮要退還男方的;若男方反悔,則彩禮一般不退。
在買賣婚姻中,彩禮表示女子的身價,有的地區和民族直稱為身價禮。
男方家向女方家送彩禮的多少,要由女方家的要求和男方家的經濟狀況而定。
「結婚彩禮錢」的表述並非一個規范的法律用語,人民法院審理的彩禮糾紛案件的案由按照有關規定被定為「婚約財產糾紛」。婚前給付結婚照彩禮錢的現象在我國還相當盛行,已經形成了當地的一種約定俗成的習慣。
這種婚姻形式直到中華民國都有延續,但當時在1934年4月8日中央蘇區頒行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婚姻法》中,已有了廢除聘金、聘禮及嫁妝的規定。新中國成立後,我國1950年、1980年《婚姻法》和2001年修改後的《婚姻法》,均未對婚約和聘禮作出規定,且都規定了禁止買賣婚姻和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的內容。但目前我國很多地方仍存在把訂婚作為結婚的前置程序,在農村尤盛。伴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訂婚的彩禮也在不斷提高,小到金銀首飾,大到上萬元的現金、汽車、住房等。一旦雙方最終不能締結婚姻,則彩禮的處置問題往往引發糾紛,訴諸法院的案件也逐漸增多。
2004年4月1日實施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十條規定:「當事人請求返還按照習俗給付的彩禮的,如果查明屬於以下情形,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一)雙方未辦理結婚登記手續的;(二)雙方辦理結婚登記手續但確未共同生活的;(三)婚前給付並導致給付人生活困難的。適用前款第(二)、(三)項的規定,應當以雙方離婚為條件。」此條件的規定,標志著人民法院正式以司法解釋的形式對於彩禮糾紛問題如何處理作出明確規定。

❾ 彩禮是誰發明的什麼時候開始有這個傳統

彩禮以前叫聘禮。中國古代把婚禮過程分為六個階段,古稱「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 其中「納征」,即男家將送往女家,又稱納幣、大聘、過大禮等。

古代納征多以鳥獸為禮,上古時聘禮須用全鹿,後世簡代以鹿皮。崔駰的《婚禮文》中記載:「委禽奠雁,配以鹿皮。」

婚姻「六禮」後來經司馬光、朱熹等人簡化合並,但宋代盛行的茶禮卻為元明清各代所承襲。明代香山(今廣東中山市)人黃佐,字泰泉,晚年家居時撰成《泰泉鄉禮》,書中記載:「近日納采、納徵者,止用細茶一盒,納釵物其中,尤為簡便,可以通行。」

又雲:「凡三等人戶之下聘,用酒一埕、鵝二隻、各布二匹、茶一盒。」反映了明代嶺南一帶茶禮的流行。

由此可見,古代就需要給丈母娘家彩禮,才能將人家的閨女娶回家,要不然,人家白養了十幾年的人,一個子兒不出,就想帶走一個大活人?想一個子兒不出,丈母娘家倒貼錢,行,送你倆大活人,要不要?

閱讀全文

與新中國彩禮的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