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篇關於中國男籃的短文
其實還是不錯的,沒必要因為一次失利就太過悲觀,其實是自己輸給了自己
這次輸球的主要原因,我認為是中國籃協對亞洲籃球形勢認識上的錯誤。
兩年前的多哈,大郅打的中鋒,憑借一己之力打敗了西亞的雇傭兵們把中國隊送上了冠軍領獎台。所以籃協的老爺們就認為大郅加上升級了的阿蓮在內線坐鎮足夠了,要純中鋒?帶上蘇偉,滿意了吧。可是他上過場嗎。
殊不知今年和兩年前的多哈有兩點不同
第一是教練不同,老尤和小郭可以比?別看老尤對郭贊不絕口,那是對他作為小弟學習態度的肯定,三十幾帶國家隊,放眼世界也不知道有沒有先例。
第二是技戰術不同,老尤帶隊,掌控力沒得說,紀律嚴明,上場干什麼任務清晰。最主要的是隊員有積極性,防守有攻擊性和持續性。而且核心明確,有姚在是姚無姚在就是王。而你看現在這支隊,防守散漫,進攻無序,更重要的是扶個阿斗來當偽核心。搞得人心渙散,什麼偷笑門,倒郭派,打假球都冒出來了。更有球員爆料「戰術都是替阿蓮設計的,他投得進就贏,他投不進就輸,這還怎麼打」。不管是真是假,不和諧肯定不是空穴來風。
更何況王老了兩歲,而所謂升級版的易也只是被籃協和媒體套上了超人服的劉禪罷了,爛泥扶不上牆。
這次輸主要不是因為沒有強力內線,是輸在軍心上,輸在臨場指揮上。但是我覺得,就決賽而言,內線的問題暴露無疑,有巴特兒的頂防和籃板,伊朗人會痛苦很多。但起決定性的還是以上的原因,說不定帶了大巴,小郭還不讓他上呢。
蘭成信上台,對李的工作全盤否定,大喊我蘭漢三又回來了,真是中國籃球的悲哀,也是我們廣大球迷的悲哀。
所以籃協的選帥和隊員的挑選,郭的掌控和臨場指揮是導致決賽球員無腦,戰術無序,心理崩潰的原因。
Ⅱ 求關於「中國男籃在沒有姚明時代的現狀和以後的發展」的作文2000字左右 謝謝
你是建院的么?
Ⅲ 淺談中國籃球發展
1983年,是中國現代籃球運動騰飛的一年。中國男、女籃球隊繼在亞洲比賽中獲得好成績之後,中國女子籃球隊在第九屆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上獲得第三名。中國男婦籃球隊於1986年舉行的第十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上,在有24個世界強隊的比賽中,打敗多個歐美強隊,榮獲第九名。這是中國現代籃球歷史性的突破。
中國女籃的榮譽
1. 榮獲亞洲冠軍
1982年11月19日——12月4日,第九屆亞運會籃球比賽在印度的新德里舉行。我國女籃懷著「沖出亞洲的任務再也不能往下交了」的決心,發揚勇敢拼搏的精神,在比分落後的情況下,急起直追,終於以75:67的比分戰勝南朝鮮隊,榮獲亞洲冠軍。
參加這次比賽的中國籃球隊領隊是劉貴乙,女籃教練楊伯鏞、王利發,隊員是陳月芬、修麗娟、邱晨、劉敏、冼麗清、張六如、孫瑞雲、宋曉波、張月琴、張惠、游淑敏。
2. 世界錦標賽中奪得第三名
1983年7月24日至8月6日,第九屆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在巴西的聖保羅舉行。中國女籃首次參賽,姑娘們經過艱苦奮戰,勝加拿大等世界強隊進入半決賽,與世界最強的美國隊相遇,鏖戰40分鍾不分勝負,加時賽時失去決賽的機會,居於蘇聯和美國之後,奪得第三名。這是中國籃球運動向世界先進水平挺進中邁出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國籃球史上,女子籃球在世界大賽中取得的最好成績。
這次中國女子籃球隊領隊是張鈞漢,教練員楊伯鏞、王利發、隊員宋曉波、邱晨、柳青、游淑敏、張惠、陳月芬、鄭海霞、修麗娟、張月琴、巴燕。我國際級裁判張雨生參加了這屆賽會的裁判工作。
在這個征途中,教練員楊伯鏞,隊員宋曉波、邱晨、陳月芬等人作出了重要的貢獻。隊員宋曉波以獨得134分,被選為世界女籃A組最佳陣容之一。宋曉波在國內3次被評為全國十名最佳運動員之一,還曾評上國家體委系統的優秀黨員。她在代表中國女籃在世界錦標賽上升起五星紅旗後,對同伴說:「行百里者半九十。我們實際上才走了一半。登上世界高峰的最後那兩個台階,比現在這一半還要艱難!」
3. 奧運會上再展雄姿
中國女子籃球隊是世界強隊之一。1984年5月5日至16日,第二十三屆奧運會女子籃球預選賽在古巴哈瓦那舉行。我國女籃奪取第一名,獲得參加奧運會女籃比賽的資格。7月29日,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籃球比賽在美國的洛杉磯舉行,我國女籃首次參加奧運會的比賽,結果奪得銅牌。
這次中國女子籃球隊教練員是楊伯鏞、王利發,運動員宋曉波、邱晨、叢學娣、陳月芳、柳青、鄭海霞、修麗娟、張月琴、張惠、李曉勤、王軍、巴燕。我國際裁判羅景榮、張雨生赴賽擔任裁判。
我們也看到了中國女子籃球隊畢竟是一支年輕的隊伍,其運動技術的穩定狀況、運動競技狀態和水平的保持,也曾出現過多次反復。
1984年10月13日至24日,第10屆亞洲女子籃球錦標賽在中國上海舉行。中國女籃以61:62的比分負給南朝鮮女籃,居第二名。1985年8月24日至9月4日,第十三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籃球比賽在日本舉行,中國隊本有可能取得對南斯拉夫與美國隊(臨時由大學生組隊)比賽的勝利,但卻負於了對方,被擠出了四強之列。1986年8月8日至18日,第十屆世界女子籃球錦標賽在蘇聯莫斯科舉行,中國女籃在小組預賽的首場比賽中,以74:80的比分,反勝為敗地輸給了捷克斯洛伐克隊。這樣,促使中國籃壇對女籃隊員的身體與技術、戰術,訓練與比賽中的戰略戰術等多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
但無數事實證明,中國女籃確實是一支進步迅速、提高顯著的世界勁旅。自1981年改組以來,在亞洲和世界大賽上打出好成績,實現了籃球要大上,「女籃先上」的既定方針,出現了中國女籃率先沖出亞洲,走向世界,男籃緊緊跟上的大好形勢。
1984年8月15日,共青團中央授予中國女籃「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稱號。8月18日全國婦聯授予中國女籃全體隊員「三八」紅旗手稱號。8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決定授予中國女籃12名隊員三等軍功獎章。8月19日,國家體委決定授予在第二十三屆奧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的籃球運動員宋曉波、修麗娟、陳月芳、鄭海霞、邱晨、李曉勤、張惠、叢學娣、張月琴、巴燕、王軍、柳青「體育運動一級獎章」,以示獎勵。
中國男籃的戰績
1. 亞洲「五連冠」
中國男子籃球隊,曾於1975年第一次參加亞洲錦標時,就以97:78和80:59的比分分別戰勝南朝鮮和日本隊,獲得冠軍。1978年以來,又多次保持亞洲冠軍的地位和在世界錦標賽中處於第十一、十二名的水平。
《當代中國體育》中有一段評論說:從賽場表現看,我國家隊的實力比70年代初期和中期有了明顯增強。
第一,運動員的高度增加了,對高大運動員的訓練和使用也有了改進。1982年增添了新生力量的國家男隊,平均身高已達1.96米(1951年只有1.78米),比世界錦標賽第五名的澳大利亞隊還高2厘米。2米以上的隊員也比澳隊多3人。60年代許多籃球隊在選擇、訓練、使用高大運動員方面存在片面性,以致影響隊伍的實力……這個問題 在20世紀70年代後期廣泛接觸世界各國籃球運動之後,才得以解決。
第二,防守能力加強了。聯防、緊逼、搶籃板球水平都大大超過了60年代。
第三,進攻戰術打活了。有內線也有外線進攻,有籃下的強攻也有小配合,有定點跳投也有巧妙的掩護跳投等。教練員的指揮技術也有了相應的提高,每場比賽根據不同的對象,配備不同陣容,而不是單純依靠高度取勝。
1983年11月12日至29日,第十二屆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在香港舉行,中國男子籃球隊又一次獲得冠軍。這是中國男子籃球隊在亞洲錦標賽上獲得的第5次冠軍,人們習慣地把這稱為中國男籃的「五連冠」。
中國男子籃球隊領隊是柯輪、副領隊劉覺濤,教練員錢澄海、呂長新,運動員韓朋山、呂錦清、穆鐵柱、郭永林、馬躍南、李亞光、孫風武、王立彬、劉建立、嵇照光、張斌、匡魯彬。
在這屆比賽中,高大隊員穆鐵柱、韓朋山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年輕的身高超過2米的隊員王立彬技術、速度、反應等都很突出,又有匡魯彬、郭永林、孫風武等老將的配合,打得非常活躍。中國隊分別以30分和29分的優勢(中國對日本109:79、對南朝鮮92:63),占勝亞軍日本隊和第三名南朝鮮隊。這證明我國男子籃球運動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還證明那種認為中國男子籃球隊解決不了既要有高度又要有靈活性這一矛盾的論點是不正確的。問題在於如何發現和訓練、培養人才。
2. 在世界強手中
1984年7月29日至8月6日,第二十三屆奧運會籃球比賽在美國洛杉磯舉行,中國男子籃球隊代表亞洲參加了比賽,領隊柯輪,教練員錢澄海、呂長新,運動員王立彬、匡魯彬、郭永林、呂錦清、孫風武、李亞光、張斌、劉建立、胡章保、王海波、嵇照光、黃雲龍。
中國男籃同美國、烏拉圭、巴西、埃及、西班牙、法國、加拿大等隊進行了比賽,在有12個隊參加的奧運會籃球決定中,獲得第十名。中國男籃在對上述7個世界強隊的比賽中,基本情況是比賽中起伏比較大,這是由於中國男籃是一支年輕的隊伍,還承受不了像奧運會這樣大型競賽給心理上帶來的壓力。更主要的是我隊的實力不如某些世界強隊,因此,雖然努力參加比賽,但是名次尚不夠理想。
通過7場比賽的技術統計看,我隊攻擊能力不強,尤其是內線明顯薄弱,全隊的投籃和罰球命中率不如對手。如對巴西隊,上半時我內線一次罰球機會也沒有。下半時只有呂錦清罰2:6,佔33.3%,而巴西隊罰球18:28,佔64.3%,這一項我隊就輸掉16分,而全場我隊只負於對方16分。
對西班牙隊也是如此。我隊投35:60,佔53%,而西班牙投44:76,佔57.9%。我隊罰球13:24,佔54.3% ,而西班牙隊罰14:20,佔70%。結果,我隊輸19分。
對烏拉圭的比賽,是我隊表現最差的一場。我隊投31:73,佔42.5%,而烏拉圭投27:66,佔43.9%,我隊罰球5:9,佔55.6%,而烏拉圭隊罰16:32,佔67.6%。 這場比賽前,我隊員就對烏拉圭隊的南美粗獷打法發怵,又因為是決定進入前八名的比賽,隊員精神上又有一定的壓力。最後負於對方7分,全隊從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訓。
從總體上看,我隊在關鍵性技術指標中所暴露的問題是明顯的。平均每場得分在12個隊中排第11位,罰球命中率也排第11位,罰球次數排最後,籃板球也排最後,失分排在第9位,投籃次數是第8位,命中率是第6位。
1986年7月20日,在中國籃球的歷史上是值得慶賀的日子,這一天,中國男籃在西班牙巴賽羅那舉行的世界第十屆籃球錦標賽上,在有24個世界的強隊比賽中,獲第九名的好成績。被報界稱頌為「世界籃壇的東方曙光」,國際籃壇普遍重視中國男籃的表現,認為這是中國隊在世界籃球大賽中具有歷史性的突破。
勝利來之不易,人們都知道,中國男籃在參賽前是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形勢。1986年初,中國男籃在第十三屆亞洲錦標賽上,連續輸給菲律賓和南朝鮮隊,僅獲得第三名。失敗的痛苦,為祖國和人民爭榮譽的責任感和事業心,促使他們進行賽後的反思;來自全國人民的願望,多少熱心人的非議和責難,中國男籃的壓力很大。但是,他們並沒有消極對待,而是從失敗中吸取經驗教訓,勇敢地面對現實,投入更為緊張的賽前訓練和具有針對性的熱身賽。終於沒有辜負全國人民的重望,經過頑強的拚搏,進入世界十強的行列。國際籃聯主席羅貝爾·布斯奈爾特致電中國籃協主席,以示祝賀!
參加第十屆世界男子籃球錦標賽的中國男籃領隊是張長祿、副領隊錢澄海(兼),教練員呂長新,運動員宮魯明、李峰、黃雲龍、沙國利、王非、宋濤、李亞光、孫鳳武、王立彬、張勇軍、徐曉良、張斌。平均身高1.93米,年齡24.5歲。
這次錦標賽上,中國隊被分在C組,組里有義大利、美國、波多黎各、聯邦德國、象牙海岸共6個隊。這個組實力很強,被稱為「死亡之組」。按規程規定,只有取得小組前三名才能出線,進入前十二名,不然將被淘汰。
中國男籃經過多次熱烈討論,統一了全隊的思想,制定「吃科,拚波,沖德、意、美,鍛煉隊伍,力爭出線」的戰略方針。思想上的突破帶來技、戰術的突破。
中國男籃以新穎的東方打法,快速、靈活多變的場上表演,給人們以新鮮的感覺。
中國男籃的得分有進步。前十二名的隊平均得分每場89.66分,中國隊為87.80分。其中罰球一項提高得更為突出,中國隊平均每場罰21.9次,罰中16.9次,命中率77%,為各隊之冠。3分球與近投都有加強,前12個隊平均每場投中5.5個,而中國隊為6.3 個。張勇軍的3分球佔世界第三位。
內線隊員的攻擊意識也有所加強,中國隊4個內線隊員的得分佔全隊總得分的35.6%。籃板球技術也有提高,最後我隊前後場各負3個。犯規、違例減少,有8個隊犯規次數高於我隊。12個隊平均違例為34.6次,我隊為33次,排第七位。失誤是大問題,僅排蘇聯之後,居第二位。
中國男籃勇敢闖關奪隘,智謀高強地打好了幾場關鍵球。以98:84勝波多黎各,93:78勝古巴隊,112:111小勝希臘隊,以80:81負聯邦德國。
中國男籃通過比賽和觀摩學得不少好的作風與新的技術,同時也看到了今後籃球運動的發展趨勢。我們同世界高水平隊伍差距還相當大,未來的道路還相當長……
中國籃球隊,在其它賽場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1981年3月28日至4月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男子籃球隊,參加了在香港舉行的第一屆世界男子籃球俱樂部冠軍隊錦標賽亞洲地區選拔賽。經過7輪比賽,我「八一」隊7戰7勝,取得冠軍,並獲得了最佳風格獎杯,取得了代表亞洲地區參加6月於巴西舉行的第1屆世界男子籃球俱樂部錦標賽決賽階段的比賽資格。隊中郭永林、馬連保被評為「最佳隊員「。
「八一」男籃在港比賽,這是首次,格外引人注目。特別是對南朝鮮、菲律賓、日本的3場實力較強的奪標賽,給港澳同胞留下了難忘的印象。香港各報都在顯要位置以醒目的標題報道了比賽的場面,刊登了照片和專欄文章,贊揚了「八一」隊球藝和勇猛頑強的戰斗作風。
1981年6月26日至7月5日,「八一」男籃代表亞洲參加了在巴西聖保羅舉行的第一屆世界俱樂部男子籃球錦標賽。
這屆的比賽是在國際籃聯管轄下舉行的第1次世界性俱樂部級的比賽,國際籃聯下屬的7個地區都派了隊(美國除外)。根據競賽規程規定,各參賽隊允許有兩名外國選手代表參加比賽。所以,巴西《聖保羅報》對此評論為「這屆比賽實際上是職業隊表演,美國人的比賽」。
這屆比賽是在高速度、高水平的情況下進行的。使我們清楚地看到世界籃球運動,在高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速度更快,技術向全面發展。
「八一」男籃在小組預賽的五個隊中一勝三負,未能進入前六名,在決賽中勝委內瑞拉,負於以色列獲第九名。通過這次比賽經受了鍛煉,開闊了眼界,在與國際強隊比賽中,看到了我們的差距。
這屆比賽中速度快,各隊得分很高。西班牙隊平均每場得106分、美國隊得104分、巴西隊得97分,15場決賽有9場在100分以上。空中爭奪激烈,各隊陣容身材高大,西班牙隊平均身高2.015米、巴西隊2.01米、美國隊2.006米。隊員身高而速度、力量、彈跳、柔韌性協調素質好,空中爭奪籃板球人數多,起跳早,跳得高、伸展好,力量強,空中沖撞激烈。補籃、扣籃和封籃技術動作有進一步的發展。
個人攻擊能力強,由於有職業隊員參賽,個人攻擊表演突出。澳大利亞請的美國選手史密斯,身高1.86米,6場共得202分,每場平均得30-40分,命中率高,自信心強,鬥志頑強,基本功全面、扎實。
各隊打法不同,風格各異。
通過比賽看,「八一」隊進攻中雖有突出高度,但隊員站得過死,進攻區域狹小,打法呆板。防守能力弱,防區也小,防守戰術變化少。要爭得主動,必須善於使用積極擴大的人盯人和區域防守。必須提高應變能力和整體作戰能力。
這一時期,中國青年男、女籃球隊參加了亞洲和世界青年籃球錦標賽。
亞洲青年籃球錦標賽 世界青年籃球錦標賽
1978年第五屆:女冠軍,男亞軍 1983年第二屆男籃賽:第十一名
1980年第六屆:男冠軍,女亞軍 1985年第一屆女籃賽:第四名
1982年第七屆:女冠軍,男亞軍 1987年第三屆男籃賽:第九名
1984年第八屆:女冠軍,男亞軍 1989年第二屆女籃賽:第九名
1986年第九屆:男、女雙獲冠軍
1989年第十屆:男、女雙獲冠軍
1978年以來,有許多隊赴亞洲和世界上其它地區參加了各種邀請賽、城市賽等
時間 比賽名稱 成績
1978年 香港國際男子籃球邀請賽 廣東男籃獲第一名
1978年 國際軍隊籃球邀請賽(泰國曼谷) 解放軍隊第一名
1979年 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杯」國際男籃邀請賽 解放軍隊第一名
1979年 第廿六屆國際軍事體育理事會籃球錦標賽 解放軍男籃第四名
1982年 第二屆泰國王儲杯國際籃球邀請賽 北京部隊第二名
1982年 第一屆亞洲城市女籃錦標賽(香港) 北京隊第一名
1982年 第一屆亞洲城市男籃錦標賽(香港) 上海市隊第一名
1983年 第十二屆世界青年男籃邀請賽(聯邦德國曼海姆) 中青隊第十名
1983年 第二屆亞洲城市女籃邀請賽(吉隆坡) 長春市第三名
1983年 第三屆泰國王儲杯國際籃球邀請賽(曼谷) 解放軍隊第一名
1984年 第二屆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男籃邀請賽(美國關島) 湖北隊第一名
1984年 第三屆亞洲城市籃球邀請賽(曼谷) 北京隊男第三名南京隊女第二名
1986年 伊朗國世呵蜓
Ⅳ 中國男籃有哪些讓人感動,甚至讓人潸然淚下的瞬間
最後7.2秒 自己領先 自己球權 球已發出 只要拿住球 都不用過半場 波蘭前場後場都要防守 能把波蘭急死 這時候豬叫暫停 豬也不自己撞死 只希望最後一場 李豬被中國大媽搶走 拿菜市場賣了 助教指揮
Ⅳ 關於中國男籃的作文!急啊
萬眾期待的中美大戰在全球30多億觀眾的關注中落下帷幕,美國隊不出意料的以101:70輕取中國版隊權。由於夢八的空前強大,比賽結果沒有一絲懸念,對雙方來說,中美大戰更像是彼此練兵,其過程遠比結果更重要。第一,第二節無疑是打得好。外線的三分球命中率高,美國夢8隊根本不能拉開分數。到第三節,後衛出了不少問題。不能及時的把球傳到隊友手裡,運球時間過長,導致失誤連連增加,不然可以少輸一些分數。不過整場比賽上總體我們還是打出了氣勢,贏得了自己,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贏得了尊重!國足,男籃,結局同樣是輸,但不同的是,中國男籃雖敗猶榮,因為他們已經盡力了。
Ⅵ 中國籃球的發展歷史
中國籃球發祥於天津起源於美國,1891年12月21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普林菲爾德國際基督教青年會訓練學校(即春田大學),體育教師詹姆斯·奈史密斯發明了籃球這一運動形式,他培養、訓練了第一批學生籃球運動員,制定了最初的運動規則,舉行了籃球比賽。
1895年(清光緒20年),美國人來會理博士,受北美青年會的派遣,來到中國天津籌建城市青年會。來會理是詹姆斯·奈史密斯培養的首批籃球運動員,十分喜愛籃球運動。他把籃球引入天津,培養了中國第一批籃球愛好者。
1895年12月8日,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在北洋醫學堂成立。美國傳教士來會理在成立大會上演講後,進行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場籃球表演。這是中國天津人第一次看到籃球表演。這一新鮮而時尚的運動,在津門轟動一時。
史料記載:1895年12月8日,在天津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成立儀式上,進行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籃球表演,籃球運動正式傳入中國。此時,距離籃球在美國發明僅僅4年!中國是世界上開展籃球運動最早的國家和地區之一。
籃球從天津走向全國,距今已經113年。如今,中國籃球多年稱雄亞洲,中國男子籃球隊曾進入奧運會前8名、女子籃球隊曾進入奧運會前4名。姚明、易建聯、王治郅、巴特爾等正在(或曾在)美國NBA賽場展現「中國移動長城」的風采,我們傳承著悠久的中華籃球文化,續寫並將創造著中國籃球的輝煌。
Ⅶ 誰給我介紹一下中國男籃及其歷史
中國隊歷史戰績
時間 東道主 名次
1 屆 1960 菲律賓 缺席
2 屆 1963 中國台北 缺席
3 屆 1965 馬來西亞 缺席
4 屆 1967 韓國 缺席
5 屆 1969 泰國 缺席
6 屆 1971 菲律賓 缺席
7 屆 1973 日本 缺席
8 屆 1975 泰國 冠軍
9 屆 1977 馬來西亞 冠軍
10屆 1979 日本 冠軍
11屆 1981 印度 冠軍
12屆 1983 中國香港 冠軍
13屆 1986 馬來西亞 季軍
14屆 1987 泰國 冠軍
15屆 1989 中國 冠軍
16屆 1991 日本 冠軍
17屆 1993 印尼 冠軍
18屆 1995 韓國 冠軍
19屆 1997 沙特 季軍
20屆 1999 日本 冠軍
21屆 2001 中國 冠軍
22屆 2003 中國 冠軍
23屆 2005 卡達 冠軍
現在這一界國家隊陣容如下
中 鋒
13號 姚 明
身高2.26m 體重140kg
14號 唐正東
身高2.13m 體重135kg
前鋒
15號 杜 鋒
身高2.05 m 體重95kg
12號 莫 科
身高2.08m 體重108kg
11號 易建聯
身高2.12m 體重110kg
10號 李 楠
身高1.98m 體重103kg
9號 張勁松
身高1.98m 體重95kg
8號 朱芳雨
身高2.01m 體重100kg
7號 王仕鵬
身高1.96m 體重93kg
後 衛
6號 張雲松
身高1.80m 體重79kg
5號 劉 煒
身高1.90m 體重92kg
4號 孫 悅
身高2.05m 體重95kg
Ⅷ 中國男籃的發展史,
北京時間8月21日消息,籃球在1936年的柏林奧運會上被列為正式比賽項目,解放前,中國男籃參加了柏林奧運會和1948年的倫敦奧運會,但是兩次都沒有能沖出小組賽。
解放後,由於中國奧委會與國際奧委會一度斷絕關系,中國男籃直到1984年才重新出現在奧運會的賽場上。
參加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的那支中國隊中,有胡章保,王海波,黃雲龍,王立彬和張斌這五名內線球員,胡章保身高達到了2米16,但是在隊中起到的作用不大,他和王海波都屬於龍套球員。黃雲龍是一名身體較為強壯的進攻型中鋒。司職大前鋒的王立彬和張斌才是這支球隊里真正的內線核心,兩人的身高都只有2米左右,前者能里能外,擅長蓋帽,後者雖然進攻能力一般,但是擁有出色的策應傳球能力。這兩人在中國隊獲勝的兩場比賽中起到了很關鍵的作用。最終,中國隊獲得第十名的成績。
1988年漢城奧運會上,中國隊取得第十一名的成績。這支中國隊的內線人員配置和上一屆奧運會相比並無多大變化,核心依然是王立彬,張斌和黃雲龍,只是龍套球員換成了宋立剛和徐曉良,前者身高1米98,是一位彈跳出色的大前鋒,後者身高2米10,體重很輕,對抗能力較差。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中國隊未勝一場排名墊底。球隊剛剛經歷大換血是戰績不佳的主要原因。在這支中國隊的內線球員中,只有宋立剛一人參加過上屆奧運會。主力中鋒單濤雖然身材高大,作風勇猛,但是技術還顯粗糙,缺乏大賽經驗,替補中鋒王治單身高2米14,原本是一名非常靈活的中鋒,但是受傷之後狀態明顯下滑。另外大前鋒位置上有馬健和鞏曉彬這兩位年輕才俊,兩人都是身體素質優異的彈簧人。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的那支中國男籃被譽為「黃金一代」。中鋒位置上既有單濤這樣的中生代球員,也有巴特爾和王治郅這樣的潛力新人,這兩人的出現標志著中國隊的中鋒位置已經接近世界級水平。大前鋒位置則完全由處在當打之年的成名球星擔綱,包括鞏曉彬,吳乃群和劉玉棟,這支中國隊的內線年齡結構非常合理,爆發出了很強的戰鬥力,在中國隊殺入八強的過程中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中國隊的年齡結構明顯老化,隊中28歲以上的球員達到了一半以上。值得注意的是這支中國隊的中鋒位置倒是顯得朝氣蓬勃,姚明首次在奧運會中嶄露頭角,和王治郅,巴特爾一起組成了中國隊的「移動長城」。但是大前鋒位置開始變得青黃不接,只有劉玉棟一人獨撐大局。最終,中國隊只獲得第十名的成績。
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隊已經完成了新老交替,中鋒位置上由姚明和巴特爾組成,大前鋒位置重新變得繁榮起來,技術全名的杜鋒擔任主力,年輕小將易建聯和八一隊的悍將莫科出任替補。唯一遺憾的是處在巔峰期的王治郅沒能參加。不過也正是因為他的缺席,中國隊才完全確立了姚明的戰術核心地位。姚明的核心作用在中國隊擊敗塞黑隊一戰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最終,中國隊獲得了第八名。
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隊的內線年齡結構比較合理,姚明正處在巔峰期,王治郅雖然不復當年之勇但出任替補還是綽綽有餘,易建聯剛剛度過了自己在NBA的新秀賽季,狀態有所起伏,總體還算不錯。中國隊在這屆奧運會上達到了第八名的預定目標。不過未來中國隊內線的前景不容樂觀,姚明已經宣布這可能是自己參加的最後一屆奧運會之後,王治郅也很有可能不會再出現在奧運會賽場上,杜鋒在受傷之後狀態已經大幅下滑,在這種情況下,易建聯極有可能要獨立撐起中國隊的內線,他能否頂住壓力擔起核心責任,其他年輕內線球員能否快速成長,這是中國男籃面臨的兩個最大問題。
Ⅸ 中國男籃歷史
從籃球傳入中國的1895年12月8日到2008年的8月8日,籃球運動已經在中國走過了112個春秋零8個月。從曾經的教會籃球到學堂籃球,從曾經的革命籃球到工農籃球,從曾經的城市運動會的比賽到今天的CBA職業聯賽,籃球運動一步步走向輝煌。
112年,中國籃球運動在探索中前進著。在國際賽場上,1936年我們第一次參加了第十一屆奧運,1949年在匈牙利舉行的第十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上我們取得了總決賽第六的成績,。1974年在伊朗舉行的第七屆亞洲運動會上,中國男女籃同時獲得第三名,隨後中國男籃開始在亞洲稱雄,從1975-1983在亞洲錦標賽上開始了「五連冠」,而1983年我們的女籃更是取得了世錦賽第三的好成績,1986年7月20日,在中國籃球的歷史上是值得慶賀的日子,中國男籃在西班牙巴賽羅那舉行的世界第十屆籃球錦標賽上,在有24個世界的強隊比賽中,獲第九名的好成績。被報界稱頌為「世界籃壇的東方曙光」。國家隊的優異成績帶動了籃球運動在中國的普及,而籃球運動的普及有促使國家隊取得更優異的成績。「94黃金一代」為我們取得了兩次世界前八的佳績,而黃金一代後期涌現的三大中鋒更是將中國籃球推向新高度。2002年在CBA聯賽中經過磨練的姚明以狀元秀的身份加盟休斯頓火箭隊,然後率中國男籃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力克歐洲強隊塞黑,2008年奧運會打敗德國隊,讓中國國家隊兩次邁進了世界前八。
1995至2008這13年,中國展開了波瀾壯闊的中國男子籃球甲A聯賽,13年CBA甲A聯賽培養了一大批籃球明星,尤其是姚明等球員進軍NBA美國職業聯賽,中國籃球走上了世界職業籃球的顛峰舞台,吸引了全世界球迷、商家和專業人士的關注和投入。CBA甲A聯賽的成功,大大提升了中國籃球在國際籃壇的地位,也大大推動了籃球運動在國內的普及,群眾性的籃球運動從未像現在這樣火爆過。街頭三人籃球賽如火如荼,校園籃球熱潮一浪高過一浪,CUBA大學生聯賽深入人心,參賽隊多達700支,覆蓋了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中國籃球運動終於發展成中國第一大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