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推薦中國歷史圖書
1如果古文功底不錯,可以讀《史記》,《戰國策》,《東周列國志》,這些對戰國先回秦兩漢描述比較答真實。現代文的話,孫浩輝寫的《大秦帝國》也不錯,非常詳細。
2《資治通鑒》對唐代及其以前歷史描述也很全面,讀起來不是很費力。
3要讀明代歷史的話,《明朝那些事》比較有趣。
4如果想做深入一點的學習,黃仁宇評歷史不錯。那就不單單是描述,更有分析。
㈡ 中國收藏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古籍最多的是哪裡的圖書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位抄於襲北京市海淀區白石橋高粱[1] 河畔,紫竹院公園旁。坐落在中關村南大街33號。國家圖書館1987年落成,總館佔地7.24公頃,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國家圖書館的主樓為雙塔形高樓,通體以藍色為基調,取其用水慎火之意。主樓採用雙重檐形式,孔雀藍琉璃瓦大屋頂,淡乳灰色的瓷磚外牆,花崗岩基座的石階,再配以漢白玉欄桿,地上書庫19層,地下書庫3層,書庫建築面積6萬平方米,設計藏書能力2000萬冊。2008年9月9日二期館舍(現稱總館北區)建成並投入使用,國家圖書館建築總面積增至25萬平方米。[
㈢ 國內哪家出版社出版的國學古籍類圖書最好、最有權威
商務印書館, 上海古籍出版社, 中華書局等。
歷史悠久,比較專業.
㈣ 比較有名的中國歷史書籍
1、《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2、《呂氏春秋》是在秦國丞相呂不韋主持下, 集合門客們編撰的一部黃老道家名著。成書於秦始皇統一中國前夕。此書以儒家學說為主幹,以道家理論為基礎,以名、法、墨、農、兵、陰陽家思想學說為素材,熔諸子百家學說於一爐,閃爍著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呂不韋想以此作為大秦統後的意識形態。但後來執政的秦始皇卻選擇了法家思想,使包括道家在內的諸子百家全部受挫。《呂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戰國末期道家的代表作,全書共分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 。
3、《戰國策》是一部國別體斷代史史學著作,又稱《國策》。書中記載了西周、東周及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各國之事。
記事年代起於戰國初年,止於秦滅六國,約有240年的歷史。《戰國策》分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記述了戰國時期的游說之士的政治主張和言行策略,也可說是游說之士的實戰演習手冊。
該書亦展示了東周戰國時代的歷史特點和社會風貌,是研究戰國歷史的重要典籍。《戰國策》一書的思想傾向,因其與儒家正統思想相悖,受到歷代學者的貶斥。
4、《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已有史書,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
陳壽開始在蜀國任職,受宦官排擠不得志。蜀降晉後,歷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貶,屢次受人非議,歷經十年艱辛,完成了紀傳體史學巨著《三國志》。
5、《尚書》,最早書名為《書》,約成書於前五世紀,傳統《尚書》(又稱《今文尚書》)由伏生傳下來。傳說為上古文化《三墳五典》遺留著作。
西漢學者伏生口述的二十八篇《尚書》為今文《尚書》,魯恭王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牆壁時,發現的另一部《尚書》,為古文《尚書》。
西晉永嘉年間戰亂,今、古文《尚書》全都散失了。東晉初,豫章內史梅賾給朝廷獻上了一部《尚書》,包括《今文尚書》33篇,以及偽《古文尚書》25篇 。
㈤ 中國歷史書籍有哪些
有《春秋》、《史記》、《資治通鑒》、《三國志》、《左傳》等。
1、《春秋》
《春秋》,即《春秋經》,又稱《麟經》或《麟史》,中國古代儒家典籍「六經」之一。也是周朝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訂而成。
《春秋》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2、《史記》
《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
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3、《資治通鑒》
《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在這部書里,編者總結出許多經驗教訓,供統治者借鑒,宋神宗認為此書「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誡來加強統治,所以定名為《資治通鑒》。
4、《三國志》
《三國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晉史學家陳壽所著,記載中國三國時期的魏、蜀、吳紀傳體國別史,是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當時魏、吳兩國先已有史,如官修的王沈《魏書》、私撰的魚豢《魏略》、官修的韋昭《吳書》,此三書當是陳壽依據的基本材料。
蜀國無史官一職,故自行採集,僅得十五卷。而最終成書,卻又有史官職務的因素在內,因此《三國志》是三國分立時期結束後文化重新整合的產物。
三國志最早以《魏書》、《蜀書》、《吳書》三書單獨流傳,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書才合為一書。
5、《左傳》
《春秋左氏傳》(Zuo』s Commentary),原名《左氏春秋》,漢代時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內傳》,漢代以後才多稱《左傳》。
《左傳》相傳是春秋末年魯國的左丘明為《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是中國第一部敘事詳細的編年體史書,同時也是傑出的歷史散文巨著。
該書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且為十三經中篇幅最長的,在四庫全書中列為經部。記述范圍從公元前722(魯隱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魯哀公二十七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史書
㈥ 國學經典大全集的圖書目錄
◎易經
《易經》本是卜筮用書,後與《詩經》、《尚書》、《禮記》、《春秋》合稱「五經」,成為國學經部的重要典籍之一。「易道之廣,無所不包」,它對後世各個層面的文化都有影響,奠定了中國傳統思維模式的基礎,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源流所在。
◎大學
《大學》原是《禮記》中的一篇,宋代時獨立成書,是重要的儒家國學經典。文章開篇明義,提出「三綱八目」,討論了古代教育的基本理論,對個人學習、提高修養具有指導性的意義。全書教義深刻,思路明晰,是「四書」學習的入門之作。
◎中庸
《中庸》也是宋人分離《禮記》中的一篇成書的。書中主要闡發了孔子的「中庸」思想,論述了提升人性道德修養的理論方法。它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稱「四書」,是歷朝歷代選宮的考試用書,也是國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老子
《老子》又稱《道德經》,是「道家最精耍的書」。它集中體現了老子的哲學思想,其中的辯證法和「無為而治」的思想,既為後世君主提供了一種治國方案,義與儒、釋思想一起構架了傳統士大夫的豐體心理,是與《論語》並立的一部國學典籍。
◎六祖壇經
《六祖壇經》是禪宗的主要經典之一,也是中國人撰寫的佛教典籍中,唯一稱「經」的佛教著作。書中強調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回歸本心,「見性」就可「成佛」,從中清晰可見儒道思想的影響,是佛教中國化的標志性著作。
◎論語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其內容涉及政治、教育、禮樂、處世等等,是儒家文化基礎所在。它不僅對中國文化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在東亞乃至歐洲也有重大影響,是中外人士研究認識中國文化的必讀之作。
◎三字經
《三字經》被稱為「蒙書之冠」,是國學中的重要典籍。全文三字成句,句句押韻,朗朗上口,並包含生活常識、傳統道德、歷史知識等內容。它用極其簡潔朴實的語言傳播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精華,非常容易理解掌握,是我國古代兒童首選的啟蒙讀物。
◎百家姓
《百家姓》足國學三大蒙書之一。書中將常見的姓氏編成四字韻文,雖無文理,但通順流暢,方便背誦,能幫助幼童快速認字,因此流傳十分廣泛。觀存多作為國人尋根溯源、追蹤家族出處的依據而廣受歡迎。
◎千字文
《千字文》與《三字經》、《百家姓》統稱為「三百千」,是中國古代私塾教育的三大啟蒙經典之一。全文涉及自然、社會、歷史、倫理等多方面知識,四言押韻,行文流暢,頗行氣勢。它是中國古代童蒙書中的一篇承上啟下的作品,影響極為深遠,現已被翻譯成多國文字流傳海外。
◎弟子規
《弟子規》成書於清朝,傳誦之廣不亞於《三字經》,也是國學中一部重要的蒙書。它以《論語·學而》中的名句開篇,並以之為綱提出教育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愛」。行文三字一句、兩句成韻,淺顯易懂,對清代以後的家庭教育具有重大的意義。
◎孟子
《孟子》是戰國時期孟軻的講學語錄。它繼承了《論語》的仁政思想,強凋「民心」的重大作用,提出了「民為貴,君為輕」的千古名理。全書思想深邃,發人深省,且行文氣勢磅礴、詞鋒犀利,魁中華無數國學典籍中獨具風採的一部作品。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是我國古代兵書的奠基之作。全書十三篇,內容博大精深,邏輯縝密嚴謹,對古今中外軍書家及其軍事活動有著重大的指導意義。不僅如此,它還滲入現代人的政治、文化、生活以及商業競爭中,成為人們的成功指南,是部極具現實意義的國學寶典。
㈦ 中國國學經典共有哪些書
梁啟超:I.《國學入門書要目及其讀法》II.《最低限度之必讀書目》 胡適:I.《一個最回低限度的國學書目》II.《實答在的最低限度書目》 汪辟疆:《讀書舉要》 蔡尚思:I.《中國文化基礎書目》II.《哪些書最能代表中國文化》 屈萬里:《初學必讀古籍簡目》 古典國學名著 有: 漢書藝文志 說文解字 論語 老子、史記、詩經、楚辭、李太白集、杜工部集、紅樓夢、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爾雅、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孫子、大學、中庸、周易、論衡、近思錄、傳習錄、焚書·續焚書、日知錄、明夷待訪錄、思問錄、孟子字義疏證、六祖壇經、尚書、左傳、戰國策、漢書、後漢書、三國志、資治通鑒、史通、文史通義、昭明文選、樂府詩集、陶淵明集、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白香山集、臨川集、蘇東坡集、劍南詩稿·渭南文集、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儒林外史、西廂記、竇娥冤、牡丹亭、文心雕龍、夢溪筆談、徐霞客游記
㈧ 有哪個網站有中國所有歷史文化經典 國學 四書五經,天文地理 有哪個網站有 包括先秦文賦,名人經典
沒有那麼全的·有些網站只收錄了你所說的其中一些,你要再不同的網站搜索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