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損失最大的暴雨排名
河南「75·8」潰抄壩事件襲是指1975年8月中國河南省南部淮河流域,受台風尼娜影響造成的特大暴雨,導致60多座水庫潰壩,近萬平方千米受災的事件,是世界第三大水災及山體滑坡。
錢正英作序的《中國歷史大洪水》記載,河南省有29個縣市、1700萬畝農田被淹,其中1,100萬人受災,超過2.6萬人死難。此數字成為後來被沿用的一個官方數字。
㈡ 中國歷史上的大暴雨有哪些急!!!要時間,大概地點,影響什麼的……
這不算大事,太常見了,歷史上一般不會單獨記載。可以從一些歷史事件上看出來,比如《陳涉世家》中提到,「會天大雨」。
㈢ 中國歷史上.暴雨的重大洪災有哪些
洪災是由於江、河、湖、庫水位猛漲,堤壩漫溢或潰決,使客水入境而造成的災害.
據史回書記載,從公元答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2155年間,大水災就發生了1029次,幾乎每兩年就有一次.
1.最早的記載:
大禹時期,相傳在四五千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中國中原大地上發生過一次特別大的洪水.洪水淹沒了土地,沖毀了莊稼,房屋倒塌,人死牲亡,到處是白茫茫的水波,活著的人紛紛跑到丘陵或山上去避難.這時有位治水的英雄叫大禹,傳說他三過家門而不入.他象徵了中國人民戰勝水害的頑強斗爭精神.
3各個河系洪災記錄
長江:自公元前185年(西漢初)到1911年(清朝末年)的2096年間,長江共發生較大洪水災害214次.
黃河:自公元前602年至1938年的2540年間,黃河下游決口泛濫的年份有543年,達1590餘次,較大的改道有26次,平均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
㈣ 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場雨是多少毫米
在被成為中國的雨極的火燒寮。1912年的最大降雨量記錄多達8409mm。
據-1944年38年資料統計,該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557.8mm。降水日數也多,年均降水日數達214天。火燒寮降水量如此之多是由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東北季風雨、東南季風雨、雷雨、台風雨等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形成的。
(4)中國歷史上暴雨擴展閱讀:
火燒寮:
火燒寮位於基隆、台北、宜蘭三縣市交界的迎風面,除西南方海拔較高外,其西、北、東、東南等地勢逐漸向外傾斜,有利於地形雨的形成,每年夏、秋季的台風,冬季的東北季風、夏季的東南季風都會在這里形成地形雨。
另火燒寮是夏季風必經之路,深受夏季風的影響。所以每年九月到次年三月的東北季風挾帶大量水氣南下,在此處受到地形攔截形成稠密的雨勢。
逢夏秋季的台風,瞬間降雨量更驚人,因而有全台「暴雨中心」之稱,是中國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區。如今火燒寮正面臨被計劃修建的平溪水庫淹沒的危險。
氣候雨量:
火燒寮之所以成為我國降水最多的地區,主要是受位置、地形、冬夏季風和台風等諸多因素影響造成的。火燒寮位於台灣山脈東北端海拔420米的山坡上,坡向面海。
夏秋季節,自東南海上吹來的濕熱夏季風、台風登陸時被地形抬升作用造成豐沛的降水;冬季時,又受到東北季風的影響,由於東北季風經過了廣闊的海洋,特別是掠過了「黑潮」的暖流水面後水汽劇增,氣流到達火燒寮時,又受到地形的抬升便形成了大量的降水。
據統計,從11月到次年3月,火燒寮的冬季降水量,佔全年總降水量的一半。由於火燒寮冬夏降水量都很大,從而成為我國的「雨極」。
降雨量測量:
降雨量一般用雨量筒測定,所以降水量中可能包含少量的露、霜和松等。氣象學中常有年、月、日、12小時、6小時甚至1小時的降水量,6小時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6小時降水量;24小時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24小時降水量。
一個旬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旬降水量……一年中,降下來的雨雪統統融化為水,稱為「年降水量」。 液態降水量稱為雨量,有時兩者也作為同義詞。單位時間的降水量稱為降水強度,常用mm/h或mm/min為單位。單位時間的雨量稱為雨強。
把一個地方多年的年降水量平均起來,就稱為這個地方的「平均年雨量」。例如,北京的平均年雨量是532.0毫米,上海的平均年雨量是1166.1毫米。
降水現象是指雲中液態水或固態水向地面降落的一種天氣現象,准確測量降水對於天氣預報、氣候分析以及洪澇、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的監測與預警有著重要的意義。
㈤ 中國歷史上有過哪些大水災
水災,泛指洪水泛濫、暴雨積水和土壤水分過多對人類社會造成的災害而言。一般所指的水災,以洪澇災害為主。水災威脅人民生命安全。造成巨大財產損失,並對社會經濟發展產生深遠的不良影響。防治水災雖已成為世界各國保證社會安定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公共安全保障事業。但根除是困難的。至今世界上水災仍是一種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
據史書記載,從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2155年間,大水災就發生了1029次,幾乎每兩年就有一次。公元1117年(宋徽宗政和七年),黃河決口,淹死100多萬人。公元1642年(明崇禎15年),黃河泛濫,開封城內37萬人,被淹死34萬人。1933年黃河決口62處。1938年,蔣介石在河南花園口扒開黃河大堤,使1250萬人受害。
在洪災的侵吞中,大城市不能免。據考證,歷史上洪水曾五進北京城,天津市曾8次被淹。
本世紀最大洪水有三次。一次是建國前,兩次為建國後。1931年,中國發生特大水災,有16個省受災,其中最嚴重的是安徽、江西、江蘇、湖北、湖南五省,山東、河北、浙江次之。8省受災面積達14170萬畝,佔8省耕地面積的1/4強。據統計,半數房屋被沖,近半數的人流離失所,不少人舉家逃難。這次大水災禍不單行,還伴有其他自然災害,加上社會動盪,受災人口達1億人,死亡370萬人,令人觸目驚心。
解放後全國性的大水災主要有兩次,1954年大水災和1991年大水災。1954年那次全國受災面積達2.4億畝,成災面積1.7億畝。長江洪水淹沒耕地4700餘萬畝,死亡3.3萬人,京廣鐵路行車受阻100天。國家對自然災害的救濟費為3.2億元。
其他重大水災有:1958年黃河鄭州花園口出現特大洪水,鄭州黃河鐵橋被沖毀。海河流域1963年遭歷史上罕見的洪水,受災面積達6145萬畝,減產糧食60多億斤。長江最長的支流漢江1982年遭特大洪水,安康老城被淹,損失慘重。
由於歷史上記載的水災大都只是定性描寫,大到什麼程度難以衡量。估計最大的大概是大禹治水的那次。
有一本書可以去看看,《中國歷史大洪水調查資料匯編》
㈥ 中國歷史上有幾次大洪水
自公元前185年(西漢初)到1911年(清朝末年)的2096年間,長江共發生較大洪水1、堯舜時
㈦ 中國歷史上的水災,你知道哪些
1117年黃河決口淹死百餘萬人。 • 1642年黃河決口,水淹開封城,全城37萬人中有34萬人淹死。 • 1933年黃河決口54處,受災面積1.1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360多萬,死1.8萬人。
㈧ 中國歷史有多少由暴雨所造成的災害
大多數洪澇災害都是由於局部或者水源部短時間內超量降雨造成的 所以歷史上很多由於洪澇災害造成的飢荒 民亂 瘟疫等基本源頭都在暴雨.。
㈨ 中國歷史上有過哪些大水災
黃河在2000年內決口成災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水災波及范圍達25萬平方公里: 1117年黃河決口淹死百餘萬人。
1642年黃河決口,水淹開封城,全城37萬人中有34萬人淹死。 1933年黃河決口54處,受災面積1.1萬平方公里,受災人口360多萬,死1.8萬人。
長江在1300多年間水災200多次: 1931年自沙市至上海沿江城市多被水淹,武漢市受淹百日,淹沒農田333.3萬公頃,受災人口2850萬人,死亡14.5萬人。
1932年漢江大水受災面積150.9萬公頃,1003萬人受災,死14.2萬人。
1954年長江大水,漢口最高水位達29.73m,超出1931折決堤水位2.8m,經全力搶護,保住重點堤防和武漢市的安全,但受災農田仍達317萬公頃,受災人口1800萬,死亡3.3萬人。
1981年長江大水53個縣以上城市、580個城鎮、2600多座工廠企業、83.3萬公頃耕地受淹,倒房160萬間 1931年淮河大水,水淹蚌埠,淹地面513.3公頃,死7.5萬人。
1975年淮河上游暴雨,板橋、石漫灘兩座大型水庫失事,嚴重受災人口550萬,死亡數萬人,京廣東鐵路被沖毀102公里,中斷停車18天。
1991年,江淮及太湖流域梅雨期暴雨洪澇成災,安徽、江蘇、河南、湖北、湖南、浙江、上海等省市受災人口達1.3億,死亡1200多人,傷25萬多人,僅安徽、湖北兩省55個縣市受淹,直接經濟損失600多億元。
海河在580年間水災387次:
1939年海河大水,淹天津,333.3萬公頃耕地、800萬人受災,沖毀鐵路160公里。
1956年淹地285.3公頃,受災1500萬人。
1963年淹地380萬公頃,倒房1450萬間,沖毀鐵路75公里,損失60億元。
在其它流域,如1915年珠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珠江三角洲受災農田43.2萬公頃,災民300多萬,死傷10餘萬人。1932年松花江暴雨洪災,哈爾濱市被淹1個多月,12萬人無家可歸,淹死、病死災民2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