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反殖民產生的歷史影響

中國反殖民產生的歷史影響

發布時間:2021-02-28 22:54:13

『壹』 如何看待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在近代中國歷史上的地位和意義

從感來情上說,我們都源不希望被壓迫!但是從理論上講,任何事都有兩面性:
① 資本主義的救國強國方案,在近代中國行不通
從實踐結果看:《資政新篇》的無法實施;「百日維新」的失敗;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付諸東流
從理論上分析: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產生的中國民族資本主義不可避免地帶有對中外反動經濟勢力的依賴性。中國資本主義沒有發展起來,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社會基礎很薄弱,中國資產階級的力量和成熟程度,遠不如歐美資產階級革命時期的資產階級,因此,中國資產階級擔當不起領導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務。
實踐和理論證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條件下想通過發展資本主義實現近代化,達到強國富民的目的是不可能的。
② 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又起著積極的巨大的推動作用。
民族資本主義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它是一種革命和進步的經濟成分,既瓦解著自然經濟,又對外國經濟侵略起抵製作用。隨著它的產生和發展,無產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和共產黨的成立准備了階級基礎,因此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對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又起著積極的巨大的推動作用。

『貳』 結合中國近代史談殖民主義的歷史作用

殖民主義沒有任何正面作用,只有反作用。

  1. 破壞了人性;

  2. 破壞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觀念;

  3. 放大了人的慾望。

『叄』 中國反侵略戰爭有什麼歷史意義

一)抗日來戰爭的勝利,結自束了近代中國在外敵入侵時屢戰屢敗的歷史,是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二)抗日戰爭的勝利,從根本上改變了戰前世界政治格局,大大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地位。

(三)抗日戰爭的勝利,使中國掙脫了大部分束縛在自己身上的枷鎖,廢除了帝國列強強迫中國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四)抗日戰爭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中華民族從此由衰落轉向振興。

(五)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歷史的一個根本轉折,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由此走向勝利

(六)增強了民族凝聚力,團結力更有利於祖國的發展

『肆』 革命對中國近代史產生了什麼影響

1、廢除帝制
辛亥革命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開始的。」辛亥革命的領袖們,則認識到要救國必須革命,要想救亡圖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權。
隨著封建帝制的廢除,依附於封建帝制的種種丑惡制度也被次第掃除,例如世襲制度、太監制度、包衣制度等等。民族平等、民權自由、民生幸福的呼聲在中華大地回盪。空前的民主氣象,競辦實業的浪潮,形成了生機勃勃的局面。民主共和的觀念開始深入人心,並在中國形成了「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擊之」的民主主義觀念。正因為如此,當袁世凱、張勛先後復辟帝制時,均受到了社會輿論的強烈譴責和人民群眾的堅決反抗。
民主共和意識的積聚,大大促進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空前高漲,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加速了中國工人階級的成長壯大,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掃除了最初的政治障礙。

2、思想解放
辛亥革命沖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籠。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的中國思想文化,君臣關系是「三綱五常」中三綱之首。皇帝不僅是政治上的權威,也是文化中諸多價值觀念的重要依據與合法性的來源。辛亥革命不但從行動上堅決地打倒皇帝,並從輿論上對君權神授觀念和皇權思想進行鞭撻和批判,極大地促進了人民的思想解放,為探索救國興邦的道路打開了新的思想境界。
其次,辛亥革命傳播了民主思想。早在興中會成立前後,孫中山和其他革命志士仁人就重視學習和傳播民主思想和自然科學,特別是進化論、天賦人權學說、共和政體和自然科學。他們通過宣傳天賦人權的學說,使人民能理直氣壯地爭取民權;通過傳播西方資產階級思想,使人們了解「自由、平等」的涵義;通過介紹西方政黨制度,倡導發揮新型政黨的作用。這些有關民主和科學的學說,成了人們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反對傳統封建文化和進行暴力革命、推翻帝制的思想武器,提高了人們的民主主義覺悟,為建立民主共和國做了思想准備。

3、除舊布新
辛亥革命促進了社會習俗的除舊布新。辛亥革命的實際政治影響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政治體制的革故鼎新帶來了民國初年的中國社會面貌為之一新。正是這些新的變化,打開了中國通向現代化的閘門。
辛亥革命不僅召喚了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的到來,而且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打開了通道。陳獨秀和知識界一批激進的民主主義者,繼承和發展了辛亥革命思想解放運動的成果,把中國近代思想解放運動推向了嶄新的發展階段。20世紀初,隨著一批覺悟知識分子的產生,各種宣傳革命的書籍報刊紛紛涌現,馬克思主義思想在中國不斷傳播開來,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准備了思想條件。
更為重要的是,早期中國共產黨人基本上都受過辛亥革命的洗禮和啟蒙,然後由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共產主義者。

4、經濟發展
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此外,從辛亥革命各省獨立響應開始,中國進入長期的分裂混亂之中,除了袁世凱曾在二次革命之後曾短暫大致統一全國之外,其他中華民國的政權都未能直接統治整個中國(如號稱統一的國民政府只能收到五個省的稅收),一直要到1950年代,才由中國共產黨使中國大陸再度統一。長期的分裂及戰亂,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及現代化建設造成很大的阻礙。

5、國際影響
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在亞洲的歷史上也是一次偉大的轉折。列寧把辛亥革命視為「亞洲的覺醒」。辛亥革命在亞洲打響了民主的第一槍。

6、引領革命
中國共產黨人從來都以孫中山的後繼者自勵,從來都尊崇孫中山為中國民族革命的偉大先行者。中國共產黨成立90年來的發展,是對辛亥革命的繼承。孫中山及一切革命者們憧憬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美好前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正在變為現實。

『伍』 早期殖民擴張對中國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階段特徵】
西方列強對中國的侵略是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必然產物,是資本主義國家開拓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的主要組成部分。列強侵華特點是與整個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及矛盾息息相關的。
一、19世紀40年代至60年代
這時期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法、美繼後。這一時期侵華的主要國家是工業資本主義發展成就最突出的英、法、美和侵略成性的沙俄。侵華的主要目的打開中國市場,把中國捲入資本主義世界是的市場體系(俄國以滿足領土擴張為目的)。侵華手段在政治上表現為直接發動侵略戰爭,經濟上主要以商品輸出為主。列強的侵略范圍限於東部沿海和長江中下游地區。
這一時期列強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發生了劇變:①政治上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主權淪喪,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國的社會性質、主要矛盾、革命任務、革命性質都發生了變化。②經濟上列強控制了中國的海關管理權,中國被捲入世界資本主義市場,逐步淪為列強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洋務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出現,也使中國的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中國朝著近代化的方向發展。③思想文化方面,出現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潮。洋務運動中的新式學堂、留學教育以及外國的教會學校,也在客觀上日益瓦解著落後的封建教育體制和科舉制度。④對外關系方面,列強開埠通商、公使駐京的自由地入境旅遊貿易等侵略特權,也在客觀上使清王朝由閉關鎖國轉為被迫開放。
二、19世紀末20世紀初
世界資本主義向帝國主義過渡,帝國主義為爭奪殖民地和世界霸權,加緊分割中國。這時期有更多的國家加入了侵略者的行列。先後出現了中法戰爭、甲午中日戰爭、瓜分狂潮、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以及英、日、俄對中國邊疆地區的侵略等歷史事件。經濟上的侵略也開始以資本輸出為主,政治侵略從「中外和好」到瓜分狂潮,再到「以華制華」;列強之間的關系日趨尖銳,爭奪多於勾結。辛亥革命後,日本利用「一戰」之機,暫時取得了獨霸中國的局面。
這一時期由於列強侵略的加劇,中國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①政治上,第一,社會性質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清王朝成為「洋人的朝廷」;第二,民族危機推動了民主革命新高潮,義和團運動、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前後相繼,不斷深入;第三,清王朝為了延續統治和消除危機,實行「新政」和「預備立憲」。②經濟上,瘋狂的資本輸出和商品輸出不僅掠奪了中國的巨額財富,也嚴重摧殘了中國的民族經濟,中國進一步淪為資本主義市場的附庸;作為歷史的背離現象,列強的經濟侵略也進一步瓦解了自然經濟,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但這畢竟是問題的次要方面。③思想文化上,第一,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中,資本主義的思想文化有力地沖擊了封建思想文化,形成了兩次思想解放潮流。第二,在中國歷史上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走到了盡頭。
三、20世紀20、30年代
「一戰」後,美國實力上升,日、美成為爭奪中國的主要對手,華盛頓會議打破了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使中國重新回到了列強共同支配的境地。主要的侵略政策是「以華制華」,只是在具體對象上從扶植各派舊軍閥變化為扶植蔣介石新軍閥。30年代,由於經濟危機的打擊,法西斯勢力猖獗,日本加緊推行「大陸政策」。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1937年又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
四、二戰後
美國為建立世界霸權,確立了「扶蔣反共」的方針,支持蔣介石打內戰。新中國成立後,又進行封鎖、孤立中國的活動,並通過侵朝戰爭威脅我國安全,還派第七艦隊入侵台灣海峽,阻止我國解放台灣等。
【專題結構】
一、發動侵華戰爭
從1840年到20世紀上半期,西方列強總共對中國發動了6次大規模的侵華戰爭。依次為1840~1842年的鴉片戰爭;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83~1885年的中法戰爭;1894~1895年的中日甲午戰爭;1900年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37~1945年日本的全面侵華戰爭。
二、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
1.涉及割地條款的條約有:《南京條約》、《璦琿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中俄改訂條約》、《馬關條約》。其中俄國侵佔領土最多。
2.涉及通商的條約有:《南京條約》、《天津條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中法條約》、《馬關條約》;趨勢是由南向北,由沿海到內地。
3.涉及賠款的條約有:《南京條約》、《天津條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賠款額呈遞增之勢。
4.侵犯中國關稅和貿易主權的條約有:《南京條約》、《天津條約》、《中法新約》、《馬關條約》。」
5.涉及傳教的條約有:《望廈條約》、《黃埔條約》、《天津條約》,其他條約還有《五口通商章程》、《虎門條約》、《中俄聲明文件》、《二十一條》、《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等。
三、鎮壓人民,絞殺革命
當腐敗的中國政府不能成為抵抗帝國主義的領民力量,或者說中國的統治階級已經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工具的時候,中國人民的革命運動就成為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最大障礙。帝國主義或直接鎮壓或間接破壞,必欲置於死地而後快。
1.鎮壓太平天國。
2.鎮壓義和團運動。
3.破壞辛亥革命:扶持袁世凱,對革命政府實行軍事威脅,外交孤立,經濟封鎖。
4.大革命期間,帝國主義先後製造了五卅慘案、萬縣慘案、「一·三」慘案、南京慘案。
5.支持蔣介石發動反人民的內戰。
四、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一)商品輸出
1.從18世紀中期起,英國居中英貿易首位,英國出口商品有呢絨、棉花、棉布。
2.鴉片戰爭前後,英國大量走私鴉片。中國入超。
3.《南京條約》規定五口通商和協議關稅,破壞了中國關稅和貿易自主權,中國封建自然經濟開始解體,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發展,瓦解封建經濟。
4.外國侵略者直接控制中國海關,中國入超70年代呈增長趨勢,中國社會日益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
5.1899年美國提出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貿易機會均等的照會。
6.國民政府建立後,中國無權自定關稅,中國海關的主要職位仍為外國人把持,中國民族工商業日益萎縮。
7.抗日戰爭結束後,美國商品在中國市場形成獨佔地位,對中國民族資本是個摧毀性的打擊。
(二)資本輸出
1.早期的資本輸出:19世紀40年代,外商在通商口岸就開辦了一批船埠和工廠。
2.全面的資本輸出:《馬關條約》規定,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歐美列強根據最惠國條款,也都享有條約規定的特權,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自然經濟,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
【專題啟示】
1.從近代史上中國屢遭侵略的原因看,列強的侵略本性是中國遭受侵略的根本原因。西方資本主義從出世之日起,就帶有擴張性和掠奪性。無論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或衰退,都會給它的對外侵略帶來動力。中國的落後也是遭受到列強侵略的原因之一,「落後就要挨打」再次證明是一個歷史真理。
2.列強侵華過程中的兩個勾結是要引起我們注意的。一是中外反動勢力的勾結。勾結的基礎是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這一特點也同樣適用於亞洲其它被侵略國家。因此,亞洲被侵略國家要贏得民族獨立,反帝、反封建是缺一不可的兩大任務。二是西方列強在侵略中國問題上勾結。由於種種原因,中國不可能成為某一個國家的殖民地,相互勾結就成為它們共同的要求,但這並不能排除它們之間也存在著矛盾。但其中勾結是主要的。
3.列強侵略給中華民族帶來了深重災難,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是造成中國近代社會落後和貧困的重要原因。同時,這種侵略也對中國的舊制度、舊觀念以前所未有的沖擊,促進了中國封建自然經濟的解體,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客觀上也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進程。
4.對於本專題基本內容的復習,應當重點抓住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結構的變化和經濟領域的變化而展開。
【重點難點提示】
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舊中國的主要矛盾
歷史的變化和前進,是矛盾運動的結果,其中首要的是歷史的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是指在諸多矛盾中居支配地位,起主導的、決定性的矛盾,由於它的存在和發展,規定和影響其他矛盾的存在和發展,各非主要矛盾處於次要的、服從的地位。歷史過程的各個階段中,只有一種主要的矛盾起著領導作用。
關於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理解的重點是「最主要矛盾」,理解的難點在於「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這對矛盾雙方的階級內涵都不同於中國封建社會時期,「人民大眾」不單指農民階級,更有近代新生的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近代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各革命時期的動力都是「人民大眾」。「封建主義」不只是地主階級,還有經濟的、政治的、當權的各種封建半封建的反動勢力及後來的官僚資產階級,他們是民主革命的對象。
當然以上論述不可機械照搬,還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在太平天國時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表現為「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這對主要矛盾。這主要是由於當時中國剛剛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還不深入,大多數農民直接感受的還不是西方資本主義對他們的掠奪,而是封建主義對他們的壓迫,他們的斗爭矛頭主要指向清政府。
參考文獻:

『陸』 20世紀以來的三次巨大變化在中國近代歷史上產生深遠影響

你指的是中國20世紀以來所發生的三次巨變么??是的話就是如下答案,希望版對你有幫助···
第一次權:辛亥革命——影響:推翻了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的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第二次:新中國的成立——影響:推翻了三座大山,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開始走上了獨立、自由、富強的道路。

第三次: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或改革開放)——影響:使中國真正地走上了富強之路。

『柒』 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具有什麼歷史意義

近代中國反侵略戰爭的意義:

第一,近代中國人民進行的反侵略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侵華的野心,粉碎了他們瓜分中國和把中國變成完全殖民地的圖謀。

帝國主義列強一次次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他們對中國實行了軍事侵略,政治控制,經濟掠奪和文化滲透,屠殺中國人民,侵佔中國領土,劃分勢力范圍,勒索賠款,搶奪財富,控制中國的內政,外交,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扶植收買代理人,控制中國的通商口岸,剝奪中國的關稅自主權,實行商品傾銷和資本輸出,操縱中國的經濟命脈,製造輿論企圖侵略中國。每一次戰爭,都伴隨著更大的貪婪目的和更多的利益要求。但每一次侵略都遇到了中國人民的反抗,使他們的狂妄野心無法得逞。正是中國人民的英勇斗爭,表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愛國主義精神,也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和深刻教訓,使他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中國是一個很難征服的國家。他們雖然可以強迫清政府簽訂一個又一個不平等條約,但是始終無法把中國變成他們的完全的殖民地。

早在 1841年5月,英軍在廣州三元里的的暴行就引起了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這顯示了中國人民不甘屈服敢於斗爭的偉大英雄氣概。在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下,近代中國政治黑暗,經濟凋敝,社會殘破,民不聊生,國家瀕臨滅亡的邊緣。巨大的屈辱和災難,給中華民族提出了新的歷史任務。鴉片戰爭後,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華民族面對著兩大歷史任務:一個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一個是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在強烈的愛國精神的鼓舞下,中國人民開始了救亡圖存、振興中華的艱難而執著的探索。

鴉片戰爭中,禁煙抗英有功的大臣如林則徐等被革職查辦,而主張對敵妥協的琦善等人反而受到重用,清政府急於妥協不惜割地、賠款。此後,先進的中國人開始痛定思痛,注意了解國際形勢,研究外國歷史地理,總結失敗教訓,尋找救國的道路和御敵的方法,於是有了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和早期維新思想的出現。

正是包括義和團在內的中華民族為反抗侵略所進行的前仆後繼,視死如歸的戰斗,才粉碎了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和滅亡中國的陰謀。

第二,近代中國人民進行的反侵略戰爭,教育了中國人民,振奮了中華民族的民族精神,鼓舞了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鬥志,大大提高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意識。
甲午戰爭中,雖然中國人民英勇斗爭,但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他們消極避戰,積極求和,導致中國最後以失敗告終。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之際,帝國主義的瓜分狂潮和民族危機的刺激,全民族開始有了普遍的民族意識的覺醒,救亡圖存的思想日益高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開始以後,以慈禧太後為首的清政府守舊派雖然想利用義和團的力量與列強討價還價及排除異己,實際上卻一直在背後牽制,破壞義和團和部分清軍官兵與八國聯軍的戰斗。八國聯軍侵佔北京後他們卻逃跑了,清政府的無能與中國人民的頑強斗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義和團運動粉碎了列強迅速瓜分中國的迷夢,在當時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義和團肩負起了抗擊外來侵略的任務。他們奮不顧身,對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了前仆後繼的英勇斗爭,表現出中華民族的不甘屈服的反抗精神,也為後來的反侵略斗爭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林則徐是近代中國睜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他組織人翻譯西方書刊,並編成《四洲志》一書。魏源又在此基礎上編成《海國圖志》,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思想,主張學習外國先進的軍事和科學技術,以期富國強兵,抵禦外國侵略,開創了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新風。嚴復在其《救亡決論》中喊出了「救亡」口號,在其《天演論》中用「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社會進化論思想指出,中國如果不自強就有可能亡國滅種、失去民族生存權利。

這些都喚醒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覺醒,促進了中國人民的奮起直追。

在一次次的反侵略斗爭中,中國人民意識到了想要改變中國目前的現狀,首先就要反抗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其次,反對封建專制制度。最後,要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思想和技術,發展自己。

正是由於中國人民的英勇奮戰才有了我們今天的民族解放和獨立。

『捌』 半殖民半封建社會對中國產生的影響

半封建半殖民地時間是1840——1949
近代中國社會既不同於鴉片戰爭前的封建社會,也不同於一般的資本主義社會,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因此,有其自身的許多特點,表現如下:
帝國主義日益成為統治中國、阻礙中國社會發展和進步的決定性因素。帝國主義通過不斷發動侵華戰爭,迫使清政府簽訂一系列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他們操縱了中國的財政、經濟、軍事、文化,使本來已經落後的經濟文化更加落後,成為阻礙近代中國獨立發展的主要力量,也是近代中國一切災難和禍害的總根源。
中國封建勢力和帝國主義侵略勢力狼狽為奸,互相勾結,是近代中國最反動、最腐朽的力量,成為帝國主義統治和奴役中國的社會基礎。
帝國主義列強的入侵,使封建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礎雖遭破壞,但封建剝削制度的根基不但依然保持著,而且同買辦資本和高利貸資本的剝削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的社會經濟生活中占據著顯著的優勢,成為近代中國最主要的經濟形式。雖然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些發展,但始終沒有成為中國社會主要經濟形式。
由於中國是幾個帝國主義間接統治的半殖民地國家,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和實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發展呈現出極端的不平衡。
中國的廣大群眾尤其是廣大工農群眾不僅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而且還受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他們過著飢寒交迫和毫無政治權利生活。中國人民的貧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見的。
近代中國的文化是在中西文化的沖突、交融的艱難過程中誕生的。這種文化是由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空想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三個層面構成的,最終馬克思主義占據統治地位,成為近代中國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導思想。
中國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會。
半殖民地指的是國家類型,形式上是主權國家,實際上主權及領土完整已遭嚴重破壞,很大程度上受控於別國,介於主權國和殖民地之間,同時由於政治經濟交互作用,半殖民地還具有經濟喪失獨立性等顯著特徵。而伴隨著外來入侵中的文化侵略,半殖民的文化還呈現出殖民文化的特徵。
半封建是指社會形態。封建制度已遭瓦解破壞,資本主義已經產生,社會形態介於封建制和資本主義之間。經濟上封建的生產關系和資本主義經濟形式並存;政治上封建統治勢力和資本主義政權形式相結合,同時出現了新的階級,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是代表社會進步的物質力量。半封建在文化上的表現則是封建地主階級的、資產階級的、到後期乃至於無產階級的思想文化並存的特點。
可見「半殖民地半封建」既非國家類型,也非社會形態,而是指國家的特點和性質。當然,在實際運用時,半殖民地的概念主要強調其政治方面的特徵,而半封建則主要強調其經濟方面的特徵。
此外還應認識到,鴉片戰爭後,中國由主權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是災難,而由封建走向半封建(半資本主義)則是進步。因此鴉片戰爭後,中國國門被打開,對中國來說是災難與機遇並存。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世紀後半葉起,中國資本主義也有了初步的發展。研究這一時期中國經濟史的學者們基本上一致認為,這一時期(至抗日戰爭前)中國的農產品進一步商品化,自然經濟進一步瓦解,中國經濟與世界資本主義市場的聯系日益緊密,國內市場也不斷擴大。
自1840年以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
客觀地說,國外的侵略加速了中國的封建社會的消亡,加速了自然經濟為主的生產的解體,促進了中國的資本主義的萌芽和發展,給中國帶來了近代文明,從這種意義上說,應該是一種進步,畢竟舊的生產關系已經不能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了。
但是,國外的侵略者的本意並不是要給中國送來近代文明,加速中國的資本主義的發展,而是要侵略中國,使中國淪為其殖民地,掠奪中國的資源和財富,這讓中國人民遭受了巨大的苦難,使中國社會的政治經濟處於一個極度的不平衡的狀態,對中國的掠奪給中國的經濟也帶來了極大的阻礙,這是其消極方面。
任何事物都是有正反兩方面的,所以要辯證地看問題。

『玖』 關於中國人民反殖民者的戰爭有哪些

一1840~1842第一次鴉片戰爭。根本原因:英國殖民主義為了開辟殖民地市場,掠奪發展中國家廉價的工業材料。主要原因:清政府經濟落後,政治腐敗,軍事力量弱,閉關鎖國。直接原因:林則徐虎門銷煙。參戰國:中國vs英國。結果:中國戰敗,《南京條約》的簽訂。意義:是中國從獨立的封建國家逐漸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中國歷史的轉折點,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二1856~1860第二次鴉片戰爭。根本原因:西方殖民主義擴大在華侵略利益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導火索:「亞羅號事件」。參戰國:中國vs英法。結果:中國戰敗,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影響:使中國社會半封半殖程度加深。政治上喪失領土與主權,清政府投靠外國侵略者成為了侵略者的附庸工具,各種反動勢力公開勾結並鎮壓反抗的中國人民;經濟上,侵略勢力擴張到沿海各省並伸向內地,方便了他們傾銷商品,掠奪材料與勞動力,使中國難以抵抗資本主義經濟侵略的沖擊。實質: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繼續擴大。
三1894中日甲午戰爭。原因:明治維新後日本走向軍國主義道路(各種國家機關各種軍隊只對天皇一人負責)日本開始對外擴張,試圖迅速發展並制定大陸政策。參戰國:中國vs日本。結果:清軍慘敗,1895簽訂《馬關條約》。影響: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有一幅漫畫,畫的是中國版圖被代表列強的各種動物盤踞)半封半殖大大加深,列強開始對華資本輸出,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寶島台灣淪為日本殖民地,遭受了半個世紀的殖民統治。
四1900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參戰國:中國vs俄德法美日奧意英(老師說可以這么背:餓的話每日熬一鷹= =)根本目的:企圖把中國變為列強殖民地。直接原因:義和團反帝愛國運動日益高漲。結果:中國戰敗,簽訂《辛丑條約》。影響:嚴重損害中國主權,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標志著中國完全陷入半封半殖的社會深淵。
★註:八國聯軍之後很長一段時間里就沒有外國侵華了。重大事件的大致時間軸為:1901《辛丑》----1911辛亥革命---1912清滅亡-----1919五四運動-----1921.7.23中國共產黨成立!-----1924國民黨一大,國共第一次合作(國民大革命)----1927至1937十年對峙-----1937至1945抗日戰爭
五1937~1945抗日戰爭。(這個大家就很熟悉了)先是各種事變:九一八、一二八、華北事變、七七事變。接下來是全民族的抗戰:政治上國共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軍事上國內與境外兩個戰場,國民黨正面戰場使中國喪失大量領土,很多城市失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中共敵後戰場抗戰配合正面戰場作戰敵後抗日根據地在相持階段後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海外戰場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1945聯合英美擊敗侵緬日軍。抗戰的勝利:1945.8.15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勝利原因:全民族抗戰、國共合作、敵後根據地成為抗戰的中流砥柱、海外僑胞大力支持抗戰、國際社會的支持、中國的抗戰是正義的戰爭正義是不可戰勝的!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意義:是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第一次取得的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完全勝利。增強了全國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國的抗日戰爭勝利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人民的抗戰,對世界反法西斯的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也得到提高。

『拾』 如何正確認識近代西方殖民侵略對中國社會發展產生的影響

弊端:

1.從西方列強入侵的方式來看,它是一種極為殘忍和不人道的方式,無以計數的無辜的中國人民遭到列強的迫害,南京大屠殺,毒氣試驗,火燒圓明園等,都是讓人發指的惡劣行為,我認為任何一種進步都不應該是建立在戰爭上,這對世界來說只是一種畸形的進步。

2.西方列強在入住中國的時候,雖然給中國思想帶來了新的血液,同時也有不好的一方面。崇洋媚外一度盛行,不一定國外的都是好的,一部分的中國人像被洗腦般,主張打倒孔家店,全面西化。對自己國家的文化沒有一個很好的認識。

3.列強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進步,但中國完全是被動的,中國發展資本主義還沒有相應的經濟基礎顯得,操之過急,違背事物的發展規律。

有利:

在有利的方面,列強在入侵的時候為中國帶來了先進的器物,這在人們的生活中有明顯的體現。人們的穿著不再是那麼的死板,旗袍到洋裝,人們的穿著打扮更加的豐富多彩。先進的器具,軍火技術都在源源不斷的傳入,這為中國的發展提供了動力。

(10)中國反殖民產生的歷史影響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分段:

一、1840年爆發的鴉片戰爭為中國由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二在此後的近一百年間,以1919年五四運動為界標,分為前後兩個時期:前期為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後期為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但都屬於資產階級革命的范疇。

三在整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中國的社會性質決定了中國社會主要矛盾、革命對象和任務性質。

閱讀全文

與中國反殖民產生的歷史影響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