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小乍鎮頂街路郵編是什麼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小乍鎮頂街路郵編是362143
『貳』 福建惠安小乍鎮一男性洪扣興81年生人
呵呵 I 小乍鎮的
不過我不認識他
要有照片 每准還遇得到
『叄』 福建泉州惠安小乍的求助
當地的人民政府實在無良無知,火電廠是個大污染源,當今四大公害佔了三個還要加一個第五大公害固體廢棄物污染
『肆』 誰能幫我寫一篇關於福建泉州惠安惠東地區的民俗民居文化調查報告一篇 急需!!!
上者給的節慶過多,不好入手,建議你以惠安地區婦女,也就是大家稱的惠安女的風俗為主線來寫,我給你說個大概。
1、惠安女隨著各國攝影師走向世界,就是因為她們的穿著,人們把她們的花頭巾、短上衣、銀腰帶、大筒褲,戲稱為「封建頭,節約衫,民主肚,浪費褲」。這個是最有名的。
2、惠安女特殊服飾,可分為崇武城外、山霞和小岞、凈峰兩個類型,不同的是,前者斗笠較大、厚、重,邊沿稍有彎曲;後者斗笠較細、薄、輕、小。後者也蒙上頭巾,但頭巾上綴有紅色小花蕾,中青年婦女多把雙辮子折在頭頂的兩側,包上頭巾似有梭角的感覺。手上也提有黃色竹籃。在頭頂前方還別著一至三把塑料梳子,未婚青年婦女頭發還留有劉海。惠安女頭戴的斗笠塗上黃漆,具有防日曬雨淋作用。花頭巾為四方形,一般是白底上綴綠或藍色小花,或是綠或藍底上綴小白花,折成三角形包系頭上,有擋風防沙、禦寒保暖和保護發型等作用。
3、逢年過節婦女們都梳蝴蝶型的發式,因為蝴蝶是古代百越族崇拜的圖騰,那麼惠安女和古代百越族有什麼關系呢?據我所知,這種根據主要是有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在這個地區從1951之後的十幾年間,發現了一些少量的古代百越民族生活的痕跡,在惠安女生活的大山乍村的山上也曾發現一處所謂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這些東西據考古分析,在兩千多年前,在福建這里生活著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閩越人。
4、出門時蒙上黑紗的,是新婚和沒有生育的婦女,為了躲避見到陌生人和自己丈夫用的遮羞布。這種黑紗只有睡覺的時候才摘下來,甚至在夫妻睡覺關燈時,才摘掉,它使一些夫妻在路上相遇,丈夫都沒有認出對方是自己的妻子。到了20世紀40年代、民國時期,惠安女服飾的風格有一次大的變化。原來過膝的上衣下擺,逐漸縮短到臂部,但是還沒有短到露出肚臍。這時婦女的頭飾已變成用黑布包頭,不戴花頭巾,也不戴斗笠。惠安女的服飾有了更明顯的變化,那是在1949年之後,她們的上衣越裁越短。據說這種變化來自1958年的大躍進。當時全縣青壯年婦女集中起來修建鳥壇水庫。正是在艱苦的勞動中,為了遮風擋雨,惠安的婦女不得不學習其它地區的婦女,戴起了頭巾和斗笠,不料這一戴就再也摘不下來了,成為吸引人們注目的風景線。
5、時刻不離身的斗笠里藏著女人家的許多秘密。海邊的氣候變化多端,尤其是在惠東半島的海灣,有時颳起海風特別冷,可是為什麼惠安女的上衣卻越做越短呢?在和惠安女接觸時,我發現衣服越短,未婚女人腰間的綵帶和已婚女人的銀腰帶就越明顯地暴露出來。據說銀腰帶是男人送的結婚聘禮,它能展示家庭財富的多少。也許這就是節約衫越做越短露出肚臍的原因吧!
6、惠安女的結婚服飾隨著時代不同,其樣式也不同,婚俗也隨著時代的不同而變更。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以前,惠安女有一個長住娘家的習俗,她們結婚三天以後就要回娘家長住,一年裡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清明的時候,還有中元節,就是七月十五,還有冬至和農忙的時候回到丈夫家,另外就是生了孩子以後,長住到丈夫家。這種男人長期在外捕魚,打工,女人在家從事副業和農業,從而形成的長住娘家的習俗。長住娘家的習俗,過去給許多惠安女帶來不幸,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舊習俗有了許多變化。新娘邁過火爐走出娘家的祖屋,是惠安女傳統婚俗的一個程序。據說,紅色的火焰預示著新婚的生活紅紅火火。像傳統的習俗一樣,新娘通常都會梳著非常奇特的頭飾。只有在結婚的大喜日子裡,惠安女才能梳這樣漂亮的頭飾。它是由五、六個心靈手巧的婦女,梳理了四個小時才成功的。可是如果新娘子不小心把它弄亂了,自己一個人不可能再把它梳好。之所以這些婦女要給新娘梳成這樣難以整理的頭飾,是因為在過去長住娘家的婚俗中,它對新娘的新婚之夜有監督的作用。據說新娘結婚三天後回娘家。如果人們發現她的頭發亂了,同輩的姐妹們就會譏笑她。因此為了保持發式整齊不亂,通常新娘在新婚的三天三夜都不躺著睡覺,千方百計避免和新郎睡在一起。
7、惠安女的婚俗非常奇特,看上去有點令人難以理解和接受。婚嫁那天,新娘身著黑衣褲——當地人稱為黑鳳凰衣,打著黑傘,由娘家的親朋好友陪送過來,男方並不派人前去迎接。據說新婚第一夜,新娘是不能上床的,只能站在床邊過夜。次日天剛亮,就必須跑回娘家,直到這一年的除夕夜,丈夫才可以將妻子接回家住一個晚上,第二天又必須把妻子送還娘家。此後,只有等到較大的傳統節日來到時,丈夫方可將妻子接回小住一到二日,如此反復,直到妻子生了孩子,方可名正言順地長往婆家與丈夫共同生活。據當地人說,過去這里童婚十分嚴重,十三四歲的孩子成婚根本無法承擔家庭責任,所以只好採用這種折衷的辦法。這種婚俗延續下來有幾百年之久了。
8、惠東老年婦女一般在腦後梳一發髻,近似長方形,然後套上發網,壓平,左右各插一個別子,上方和中部各插一支梅花,再圍上一條黑巾,用飾有珠花的別針別上。此外,年長的惠安女還有在門牙兩側各鑲一顆金牙做裝飾的習俗,現已不再盛行。
以上就是調查的主線,穿插其中你可以將惠安地區的民居特點,不過這個你也寫不了多少的,大約就說說崇武古城有600多年歷史,宋、明、清歷代的寺廟庵堂30多座,民居全制。另外一些特別的節日風俗前者已經提到了,我就不重復了。
『伍』 惠安的歷史文化
惠安縣位於福建省抄東南沿海襲,泉州市東北部介於泉州灣和湄洲灣之間,東臨台灣海峽,西接洛江區,北鄰泉港區,南隔泉州灣與晉江市相望。北緯24°49′-25°15′,東經118°38′-119°05′。總面積646.7平方千米。
惠安是國務院批準的閩南金三角對外開放縣之一,土地面積668 平方公里,人口91 萬人,轄15 個鄉鎮。全縣總人口921794人(2003年末),其中非農業人口129396人。漢族為主,還有回族、畲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通用閩南方言
縣人民政府駐螺城鎮,距泉州市中心24.5千米。全縣轄15個鎮、1個民族鄉:螺城鎮、螺陽鎮、黃塘鎮、紫山鎮、洛陽鎮、東園鎮、張坂鎮、崇武鎮、山霞鎮、塗寨鎮、東嶺鎮、東橋鎮、凈峰鎮、小岝鎮、輞川鎮、百崎回族鄉。共有11個社區,284個村委會
惠安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呈層狀傾斜,以丘陵台地為主。最高山峰為大霧山,主峰海拔789米。溪河短淺,多獨流放
海。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9.7℃,2月份平均氣溫11.2℃,8月平均氣溫27.7℃。年降水量1022mm。
『陸』 想知道: 泉州市 惠安縣小岞土地面積 有多少
面積約7.3平方公里,小乍那很擠,路都不好走,有的連車都進不去,每次要去次朋友家都得走路拐來拐去
『柒』 從泉州的惠安崇武(大乍)到小乍怎麼走
在福建泉州有個特殊的族群,就是惠安女。她們以奇特的服飾,奇異的婚俗聞名海內外,有人說她們是少數民族,有人說她們是漢族,究竟她們是什麼民族,在泉州又怎樣生活?在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的海邊,我們看到一些服飾奇特的農村婦女,據說她們就居住在附近的7個鄉村,只有幾萬人。雖然她們只是全縣人口的一小部分,但是引起了海內外許多學者的廣泛的關注。她們的形象隨著文學藝術家們的攝影鏡頭、詩歌和音樂走上了銀幕,書刊、報紙和五線譜,一直從中國走向了世界。人們把她們的花頭巾、短上衣、銀腰帶、大筒褲,戲稱為封建頭,節約衫,民主肚,浪費褲。 每天在崇武做導游的惠安女謝聰慧都這樣打扮自己,盡管她不太清楚這種服飾是誰傳承下來的,但是惠安的女人視其為美,她也就穿上這種約定俗成的服裝了。這種服飾是哪個民族的呢?仔細觀察,你會發現惠安女服飾的色彩與樣式和中國許多少數民族的服裝,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她們戴上斗笠,有點像黎族人和京族人。她們短小的上衣,特別像雲南西雙版納的傣族服飾。惠安女喜歡穿青色的上衣,黑色的褲子,從色彩上看,和雲南水族的服裝幾乎是一樣的。逢年過節婦女們都梳蝴蝶型的發式,因為蝴蝶是古代百越族崇拜的圖騰,那麼惠安女和古代百越族有什麼關系呢?人們眾說紛紜。確實是有人這樣說,這種根據主要是有兩個方面。一個就是在這個地區從1951年到70年代,有發現了一些少量的古代百越民族生活的痕跡,在惠安女生活的大山乍村的山上也曾發現一處所謂的新石器時代的遺址。這些東西據考古分析,在兩千多年前,在福建這里生活著古代百越族人,主要是閩越人。 出門的時候,蒙的黑紗,是新婚和沒有生育的婦女,為了躲避見到陌生人和自己丈夫用的遮羞布。這種黑紗只有睡覺的時候才摘下來,甚至在夫妻睡覺關燈時,才摘掉,它使一些夫妻在路上相遇,丈夫都沒有認出對方是自己的妻子。到了20世紀40年代、民國時期,惠安女服飾的風格有一次大的變化。原來過膝的上衣下擺,逐漸縮短到臂部,但是還沒有短到露出肚臍。這時婦女的頭飾已變成用黑布包頭,不戴花頭巾,也不戴斗笠。惠安女的服飾有了更明顯的變化,那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她們的上衣越裁越短。這是誰發明創造的呢?據說這種變化來自1958年的大躍進。當時全縣青壯年婦女集中起來修建鳥壇水庫。正是在艱苦的勞動中,為了遮風擋雨,惠安的婦女不得不學習其他地區的婦女,戴起了頭巾和斗笠,不料這一戴就再也摘不下來了,成為吸引人們注目的風景線。時刻不離身的斗笠里藏著女人家的許多秘密。這是在崇武石雕博覽園工作的惠安女詹聰萍講述給大家聽的。海邊的氣候變化多端,尤其是在惠東半島的海灣,有時颳起海風特別冷,可是為什麼惠安女的上衣卻越做越短呢?在和惠安女接觸時,我們發現衣服越短,未婚女人腰間的綵帶和已婚女人的銀腰帶就越明顯地暴露出來。據說銀腰帶是男人送的結婚聘禮,它能展示夫妻感情的深淺和家庭財富的多少。也許這就是節約衫越做越短露出肚臍的原因吧!對於惠安女服飾的起源和發展過程,鄭文偉,這位曾經在大學擔任過教授的縣委書記有一些自己的看法。20世紀50年代後,惠安女的結婚頭飾不再是沉重的金屬飾品和黑布,而是用綢布製作的紅綉球,美觀又輕巧。在不同的時代,她們的結婚服飾也不盡相同。 惠安女的結婚服飾時代不同,它的樣式也不一樣,那不知道,它這個婚俗是不是也是時代不同也不一樣。因為我聽說,在新中國成立以前,惠安女有一個長住娘家的習俗?她們結婚三天以後就要回娘家長住,一年裡只有在春節的時候,清明的時候,還有中元節,就是七月十五,還有冬至和農忙的時候回到丈夫家,另外就是生了孩子以後,長住到丈夫家,是有這樣的習俗嗎? 這種男人長期在外捕魚,打工,女人在家從事副業和農業,而形成的長住娘家的習俗,究竟有哪些內容?對惠安女的人生有什麼重要的影響呢?我們來到了惠安小山乍半島凈峰鎮的湖街村。村長吳素琴一家四世同堂,她上有公公婆婆,下有兒女,孫子,她家中的幾代婦女幾十年來經歷過不同的婚俗。新婚夫婦從來沒見過面,新娘子怎能馬上適應陌生的夫妻生活,在過去,老一代的惠安女結婚後,過著什麼樣的生活呢?長住娘家的習俗,過去給許多惠安女帶來不幸,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些舊習俗有了許多變化, 1969年結婚的吳素琴有切身的感受。如今吳素琴的女兒中專畢業,成為幼兒園的老師,她們這一代人的新婚生活又是什麼樣的呢? 與老一代的惠安女相比,小山乍鎮的村民庄錦花幸運多了,今天是她出嫁的大喜日子。自1985年9歲訂婚,至今已有18年了,雖然她的婚姻也是父母包辦的,但是在1996年,當她20歲時,她通過媒婆知道了誰是未婚夫,就開始大膽地和他約會見面,自由地談情說愛,如今倆人已經有了很深的感情,今天她出嫁是盼望著從此和丈夫天天廝守在一起。新娘邁過火爐走出娘家的祖屋,是惠安女傳統婚俗的一個程序。據說,紅色的火焰預示著新婚的生活紅紅火火。像傳統的習俗一樣,今天庄錦花梳著非常奇特的頭飾。只有在結婚的大喜日子裡,惠安女才能梳這樣漂亮的頭飾。它是由五、六個心靈手巧的婦女,梳理了四個小時才成功的。可是如果新娘子不小心把它弄亂了,自己一個人不可能再把它梳好。那為什麼這些婦女要給新娘梳成這樣難以整理的頭飾呢?這里存在著什麼奧秘呢?原來,在過去長住娘家的婚俗中,它對新娘的新婚之夜有監督的作用。據說新娘結婚三天後回娘家。如果人們發現她的頭發亂了,同輩的姐妹們就會譏笑她。因此為了保持發式整齊不亂,通常新娘在新婚的三天三夜都不躺著睡覺,千方百計避免和新郎睡在一起。然而今天庄錦花梳著這么復雜的頭飾,再也不是為了讓它起監督作用,純粹為的是別致、美觀,為結婚的日子增添些終身難忘的色彩。如今舊婚俗中那些不近人情的習俗,已在現代惠安女的生活中逐漸地消失。
『捌』 泉州惠安小乍村姓什麼
泉州惠安小乍鎮又稱小岞鎮,位於惠安東部沿海,東、南、北三面臨海。
小乍鎮轄前群、前峰、前海、後內、螺山、新橋、東山、南賽東村、南寨西村9個行政村。
姓氏有張 陳 李 王 黃 庄 於 邱 徐 等等好多。
『玖』 惠安崇武大乍小乍 惠安惠怎麼樣
泉州惠安,山青水秀,抄海闊天高,哺育了一個服飾浪漫、習俗奇特的女性群體。「黃斗笠、花頭巾、藍短衫、銀腰鏈、寬筒褲」的身姿是那樣地婀娜,形象是如此地鮮明,無論在田間、在鹽場、在採石工地,還是在風吹浪打的甲板上,都留下了她們勤勞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