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時間軸
公元元年之前是夏商周秦西漢,公元之後是西漢末年至今
夏:約前22世紀末至約前21世紀初~約前17世紀初(400餘年)
商:約前17世紀初~約前11世紀(600年左右)
周:約前11世紀~256年(800餘年)
西周:約前11世紀~前771年(300餘年)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400餘年)
秦:前221年~前206年(15年)
漢:前206年~公元220年(400餘年)
西漢:前206年~公元25年(包括王莽與更始帝)(200餘年)
東漢:25~220(100餘年)
三國:220~280(60年,不過三國時代一般從184年黃巾之亂算起)
魏:220~265(45年)
蜀:221~263(42年)
吳:222~280(58年)
晉:265~420(100餘年)
西晉:265~317(52年)
東晉:317~420(103年)
南北朝:420~589年(169年)
南朝:宋(420~479)
齊(479~502)
梁(502~557)
陳(557~589)
北朝:北魏(386~534)
東魏(534~550)西魏(535~556)
北齊(550~557)北周(557~581)
隨:581~618(37年)
唐:618~907(200餘年)
五代:907~960(53年)
後梁(907~923)
後唐(923~936)
後晉(936~947)
後周(920~960)
宋:960~1279(300餘年)
北宋:960~1127(100餘年)
南宋:1127~1279(100餘年)
與宋同時期
遼:907~1125(200餘年)
金:1115~1234(100餘年)
元:1206~1368(1206鐵木真建國,1271年正是定國號為元,97年)
明:1368~1644(200餘年)
清:1616~1911(200餘年)
中華民國:1912~1949(3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中國歷史悠久,自黃帝部落的姬軒轅(也稱公孫軒轅)時期算起約有5000年;從三皇五帝算起約有4600年。
自夏朝算起約有近4100年;從中國第一次大統一的中央集權制的秦朝算起約有2240年。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史前時期炎黃二帝被尊奉為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公元前21世紀,中國最早的國家夏朝出現。東周推進了生產力發展和社會變革,思想上形成百家爭鳴的局面。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帝國—秦朝,西漢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大一統的局面。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中國陷入分裂割據局面,五胡亂華期間,異族融於中國趨勢加強,諸多民族在分立政權的沖突中逐漸匯聚。隋唐時期,中央與邊疆少數民族聯系更為密切,經濟繁榮、科技文化高度發展。
宋元時期,多元文化碰撞交融,經濟、科技發展到新的高度。明朝鼎盛時期,社會經濟高度發展,明末在江南地區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9世紀中期,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確立了共和政體。
袁世凱死後,中國進入軍閥割據混亂時期。後經國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戰爭以及解放戰爭,終於在1949年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又經1966年到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1978年後中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中國經濟快速發展,2011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已知的在中國境內生活的最古老的原始人類,是「元謀猿人」。在中國雲南省元謀盆地發現的顆古人類牙齒化石,經科學鑒定,距今約有170多萬年了。一直到現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古代歷史時間軸
中國古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歷代政權的政治制度,可以分為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和選官用官政治制度。
中國政治歷史的3大主線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君主專制不斷加強、人才選拔不斷公正規范化。王朝興衰歷史主要規律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時勢造英雄、英雄出少年。
中央集權脈絡: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縣制)——西漢(推恩令、刺史制)——唐(節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廢行中書省、設三司、廠衛制)。
君主專制脈絡:西周(分封制)——秦(三公九卿制)——西漢(內朝尚書制)——魏晉南北朝(三長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宋(二府三司制)——元(中書省制)——明(廢宰相、設內閣、司禮監)——清(南書房、軍機處)。
選官用官制度脈絡:西周(世卿世祿制)——秦(軍功爵制)——漢(察舉制、徵辟制)——魏晉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科舉制)——唐至清沿用(唐武則天首創武舉、殿試,明朝開始限定考試內容為四書五經,採取八股取士)。
歷史總是在曲折中發展,歷朝制度既相互繼承,又各有發展。
❷ 中國近代史時間軸和詳細事件
1、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
2、1840年:英軍發動第一次鴉片戰爭。
3、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斗爭。農民階級,抗英但是不反封建。發生在鴉片戰爭時期。
4、1842年8月:《南京條約》。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近代史第一個不平等條約。1843年:中英《虎門條約》。1844年: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
5、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義洪秀全建立太平天國,農民階級,提出《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
6、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簽《天津條約》。英法聯軍攻佔北京,火燒圓明園,簽《北京條約》。
7、19世紀60年代:洋務運動。
8、19世紀70至80年代:"邊疆危機":英國從印度侵人西藏,又從緬甸入侵雲南;法國則從越南侵犯廣西;俄國從中亞人侵新疆;日本吞並琉球、侵犯中國台灣。
9、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9月黃海海戰(鄧世昌)北洋水師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失敗。簽《馬關條約》,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0、1894年:孫中山創立「興中會」。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團體。
11、1895年:康有為「公車上書」。
12、1898年:百日維新/戊戌變法。
13、1899年:義和團起義。農民階級。口號:「扶清滅洋」。遭到中外聯合絞殺。
14、1900—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辛丑條約》,中國徹底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5、1904—1905年:日俄戰爭,爭奪中國東北但清政府局外中立。
16、1905年:中國同盟會成立,近代中國第一個領導資產階級革命的全國性政黨。資產階級革命派。
17、1906年:萍瀏醴起義,同盟會第一次武裝起義。
18、1911年:黃興、孫中山,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同盟會影響最大的一次起義。
19、1911年5月:保路運動。
20、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
21、1912年1月1日:中華民國成立定都南京。
22、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第一部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憲法性質的法典。《告友邦書》企圖承認清政府與列強簽訂的一切不平等條約、外債。
23、1912年2月:清帝退位,帝制的終結,標志著清王朝的統治結束。
24、1912年3月:袁世凱在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建立了大地主和買辦資產階級利益的北洋軍閥反動政權。
25、1913年:袁世凱刺殺宋教仁,掀起「二次革命」。
26、1914年:孫中山建立「中華革命黨」,但具有很強的宗派性、脫離群眾。
27、1915年1月:「二十一條」。
28、1915年9月:新文化運動。
29、1915年12月:袁世凱稱帝。
30、1915年12月:護國(中華民國)運動。
31、1918年:護法(《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運動。不僅是孫中山個人的失敗,還標志著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終結。
❸ 中國上下五千年時間軸
1、傳說時期
五帝∶炎帝、黃帝、堯、舜、禹(前世紀-前22世紀末前21世紀初)
2、先秦時期
夏朝(前22世紀末前21世紀初-前17世紀初)
商朝(前17世紀初-前11世紀初)
周朝∶西周(前11世紀初-前771),東周(前770-前256)
春秋(前770-前475)
戰國(前475-前221)
3、秦漢時期
秦朝(前221-前206)
漢朝∶西漢 (前202年—8年),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
4、三國兩晉南北朝
三國(220年-280年)
晉朝(266年-420年)
南北朝(420年—589年)
南朝(420年—589年)包含劉宋、南齊、南梁、南陳四朝;
北朝(386年—581年)則包含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5、隋唐時期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
唐朝(618年—907年)
6、五代十國
五代(907-960年)
十國(902年-979年)
7、宋元時期
北宋(960—1127年)
南宋(1127-1279年)
元朝(1271年—1368年)
8、遼金夏
遼朝(907年—1125年)
金朝(1115年-1234年)
西夏(1038年—1227年)
9、明清時期
明朝(1368年 -1644年 )
清朝(1636年—1912年)
10、近代時期
晚清(1840年—1912年)
辛亥革命(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
中華民國(1912——1949)
11、新中國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3)中國百年歷史時間軸擴展閱讀:
中國歷史的起源——原始社會: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曠古悠久,自黃帝王朝的姬軒轅(也說公孫軒轅)(公元前2717-前2599年)時期算起,至今已有約5000年的歷史了。
一般認為,中華文明的直接源頭有兩個,即黃河文明和長江文明,中華文明主要是由這兩種區域文明交流、融合、升華的果實。有歷史學者認為,在人類文明史中,「歷史時代」的定義是從產生文字之後算起,之前的時期稱之為「史前時代」。中國歷史中有傳說「伏羲創造八卦」,黃帝時期的「倉頡發明文字」等等,但都無證可考。近代考古發現了3350多年前(公元前1350年)商朝的甲骨文、約4000年前至5000年前的陶文、約5000年前至7000年前具有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
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北京人是原始人群時期的典型。山頂洞人已經過著母系氏族公社的生活。長江流域的河姆渡氏族和黃河流域的半坡氏族是母系氏族公社的繁榮時期。大汶口文化的中晚期反映了父系氏族公社的情況。
❹ 中國古代和世界歷史時間軸
一、史前時期
500萬年前~公元前5000年
南方古猿、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舊石器時代與血緣家族的演變、舊石器時代早期血緣家族的出現、舊石器時代中期、舊石器時代晚期、母系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的產生、新石器時代近親結婚的禁止及對偶婚的產生。
原始農業的出現、原始畜牧業的出現、父系氏族公社金石並用時代的來臨、父系氏族公社的形成私有制的產生、軍事民主制國家產生、原始社會的文化、原始的宗教、原始繪畫、原始雕刻,原始音樂。
二、古代文明
1、公元前5000~前500年
亞洲 (公元前5000~前500年)
蘇美爾·阿卡德城邦的建立和統一、蘇美爾的政治結構神廟、大經濟阿卡德統治、南部兩河流域烏爾第三王朝、古巴比倫王國時期、古巴比倫王國的興起、漢謨拉比的統治、亞述帝國亞述國家的產生和演變、亞述帝國的建立、新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王國滅亞述。
古代兩河流域的文化、楔形文字、吉爾伽美什史詩、古代兩河流域的科技、巴比倫的天文學、巴比倫的數學成就、腓尼基文明、腓尼基的興起、腓尼基發達的經濟、赫梯和古巴勒斯坦赫梯的興亡、古巴勒斯坦的統一猶太教的產生、古代印度文明、早期哈拉巴文化階級的產生和國家的出現。
四大吠陀婆羅門教的創立、列國時代的印度十六國的建立、摩竭陀國稱霸城市的再度興起、沙門新思潮佛教的產生與釋迦牟尼。
中國第一王朝——夏朝、大禹治水、階級社會的產生、夏啟建國、少康中興、夏桀亡國、商朝的興衰、成湯建商商朝的滅亡、商朝的農業生產技術、神奇的甲骨文、發達的青銅文化、禮樂統治下的西周等級森嚴的分封制、周公制禮作樂、西周的宗廟祭祀、國人暴動與宣王中興。
三星堆文化、紛亂的東周、平王東遷、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清凈無為」的道家、孔子創立儒學、《考工記》問世、波斯帝國的興衰、波斯帝國的建立、大流士一世改革、大流士的對外政策、波斯帝國的經濟、波斯帝國的衰亡。
非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國家的產生和早期王朝時期前王朝文明、提尼斯王朝的建立、古王國時期的經濟社會、古王國的經濟、古王國的瓦解、法老和金字塔中王國時期、第一中間時期和人民起義、埃及的再度統一、中王國時期的對外戰爭、中王國時期的農業和手工業。
中王國的滅亡、新王國的盛衰強盛的第十八王朝、新王國的冶金業和紡織業、發達的商業和海外貿易、埃赫那吞宗教改革、拉美西斯二世與赫梯爭霸、新王國的衰亡、後期埃及塞易斯王朝、後期埃及前期的經濟、波斯征服埃及、波斯對埃及的統治、埃及人民反抗。
波斯的斗爭後期、埃及滅亡、古埃及的文化早期的象形文字、圖騰崇拜到自然崇拜、宏偉的雕塑建築和精湛的工藝、藝術、發達的天文歷法、非洲的其他文明、撒哈拉農耕社會、努比亞文化、凱爾邁文化、迦太基文明的興起、迦太基的政治制度、迦太基在北非的擴張,迦太基的貿易和探險。
歐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愛琴文明、克里特文明、邁錫尼文明、邁錫尼的墓葬、特洛伊戰爭、古希臘城邦、國家的出現、城邦的形成、斯巴達城邦、國家的形成、雅典城邦國家形成、梭倫改革、希臘城邦的繁榮、希波戰爭戰後、希臘的城邦經濟、奴隸制度的發展
。城邦民主政治的發展、希臘諸城邦的沒落、雅典的海上霸權、伯羅奔尼撒戰爭、戰後諸城邦的危機、後期希臘城邦的爭霸和衰亡、古典時期及以前的希臘文化、希臘的宗教與神話、發達的戲劇、精美的建築和雕刻、史學的繁盛,哲學的興起。
美洲(公元前5000~前500年)
美洲的早期文明、亞洲人的遷入、奧爾梅克文明、特奧蒂爾坎查文文化、帕拉卡斯文化
2、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歐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馬其頓的興起、馬其頓王國的興盛、腓力二世統一希臘、亞歷山大東征、安提柯王朝的建立、斯巴達的社會改革、托勒密王朝和塞琉古王國、托勒密王朝的專制統治、托勒密王朝的衰敗、塞琉古王國的專制統治、發達的塞琉古商業。
塞琉古的手工業、塞琉古的衰亡、馬其頓時期的文化數學家和物理學家、阿基米德歐幾里得與幾何學天文學和地理學的發展、哲學的進一步發展、日趨成熟的雕塑藝術、伊索寓言、古羅馬的王政時代、伊特魯里亞人、羅馬的氏族制度民主軍事制度、圖里烏改革、王政時代的結束。
早期的羅馬共和國、設立平民保民官、李錫尼一塞克斯圖法平民斗爭和新貴族的產生、征服義大利、羅馬共和國早期的社會經濟、羅馬的對外擴張、第一次布匿戰爭、第二次布匿戰爭、第三次布匿戰爭、侵略西班牙羅馬的行省、統治羅馬
。共和國的沒落、西西里起義、斯巴達克起義、共和時代的文化、羅馬的宗教神話和祭司羅馬的建築藝術、朴實的歷史和哲學、強權獨裁時代的到來、米特里達梯戰爭、蘇拉獨裁龐培興起、前三頭同盟,愷撒獨裁後三頭同盟。
亞洲(公元前500~公元元年)
秦朝統一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建立、秦始皇萬里長城的修築、秦朝的覆亡、「世界第八大奇跡、」 西漢劉邦建西漢、漢武帝時代、漢匈和戰、司馬遷著《史記》。
孔雀帝國被佔領的時代、旃陀羅笈多創立孔雀王朝、阿育王的征伐、孔雀王朝時期的政治與軍事、森嚴的種姓制度、孔雀王朝後的印度、帝國時代的文化、印度的史詩《佛本生經》、孔雀帝國時代的建築藝術。
三、封建時期
公元元年~400年
歐洲(公元元年~400年)
羅馬帝國的建立、奧古斯都建立元首政治、屋大維對內的政治制度、繁榮的「和平時代」、經濟的發展、城市的興盛、從黃金時代到三世紀危機、隸農制的盛行、皇權的進一步加強、羅馬的「黃金時代」、羅馬城市和商業的蕭條。
混亂的政治、統治後期的羅馬帝國、戴電里先統治、君士坦丁大帝獨裁、扶持基督教、繼續衰弱的帝國經濟、帝國的分裂、基督教的興起和傳播、基督教的演變、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馬克西穆斯之亂、四大「蠻族」掌權。
帝國時代的羅馬文化、自然科學的發展、唯心主義哲學的盛行、發達的史學、帝國時代的法學、羅馬的文學、羅馬的建築和雕塑藝術
亞洲(公元元年~400年)
東漢劉秀建東漢、外戚宦官專權、班固著《漢書》、蔡倫改進造紙術、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三國鼎立時期的中國、亂世梟雄——曹操、建安文學、蜀國的建立、諸葛亮治蜀、孫權建吳、西晉和東晉的建立、「五胡十六國」興起。
佛教和道教的盛、行兩晉的書畫藝術、陶淵明與田園詩、貴霜帝國的建立、開明的迦膩色伽、統治早期的薩珊、波斯帝國薩珊波斯的興起、薩珊和羅馬的戰爭、馬資達克起義、古代朝鮮箕氏、朝鮮新羅百濟建國、朝鮮半島的古代文化、古代日本繩文式和彌生式文化,邪馬台國大和國家的興起。
美洲、非洲(公元元年~400年) 正在發展的美洲和非洲、瑪雅文明的興起、摩羯文化、印加文明興起、阿克蘇姆國統治,東非迦納王國的繁榮。
四、中世紀
歐洲(公元400~1500年)
日耳曼王國的建立、古代日耳曼人的社會制度、西歐封建關系的萌芽、日耳曼諸王國的建立、倫巴德人入侵義大利、西歐封建制的產生、克洛維創建法蘭克王國、矮子丕平篡權、查理曼帝國形成、帝國的分裂、北歐海盜海盜時代的來臨、北歐海盜的擴張。
「無骨者」伊瓦爾和哈拉爾德、北歐海盜的覆滅、發達的航海造船技術、北歐的口頭文學、 9~11世紀時期的西歐、加洛林王朝時期的法國農業、羅伯特王朝與加洛林王朝的斗爭、加佩王朝的建立與王權的式微、亨利一世統治下的德國。
俗權和教權之爭、盎格魯一薩克遜人征服英格蘭、十字軍東侵、十字軍東征的起因、克勒芒城宗教會議、十字軍第一次東征、十字軍血洗耶路撒冷、薩拉T反擊十字軍、君士坦丁堡之災、法蘭西民族國家的形成、法國王權的加強、路易九世改革、腓力四世控制教權、巴黎市民起義。
路易十一統一法國、11—15世紀時期的英格蘭、諾曼底征服、亨利二世改革、《自由大憲章》的簽訂、獒國國會的出現、既特·泰勒起義、紅白玫瑰戰爭、英法百年戰爭、百年戰爭的爆發、竟雷西戰役、二十年的和平、聖女貞德、酉年戰爭的結束。
德國、義大利和西班牙、菲特烈一世侵略義大利、哈布斯堡王朝的開始、漢薩同盟的建立、媛尼斯和佛羅倫薩共和國、西班牙基督教王國的興起、暴死病黑死病的泛濫、黑死病的傳播路線、黑死病之後的歐洲經濟、黑死病的長期影響急劇下降的人口。
中世紀的基督教和西歐文化、羅馬教會教階制的演變、英諾森三世加強教權、異端運動的發展、大學的出現、哥特式建築的興起、拜占庭帝國查士丁尼一世的法典改革、查士丁尼對外擴張、拜占庭帝國的瓦解、拜占庭的史學、中世紀時期的東南歐。
第一保加利亞王國的建立、尼曼亞統治塞爾維亞、阿爾帕德王朝時期的匈牙利、瓦拉幾亞時期的羅馬尼亞、中世紀時期的捷克和波蘭、捷克國家的形成、德國勢力的滲入、蒙古帝國大一統時期、胡司宗教改革、胡司戰爭。
普亞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金帳汗國統治時期、留里克王朝的建立、基輔羅斯公國、伊凡四世改革,立窩尼亞戰爭。
亞洲(公元400~1500年)
北朝北魏的建立、孝文帝改革、賈思勰著《齊民要術》、北周立國、北朝開鑿石窟、南朝劉宋的建、立齊梁陳的更替、祖沖之求圓周率、山水詩勃興、劉勰著《文心雕龍》、隋朝一統、隋朝的建立、隋朝改革官制和創設科舉、煬帝開修大運河。
李春建趙州橋隋朝的滅亡中前期的唐朝貞觀之治玄奘西遊與鑒真東渡武周革命開元盛世造紙術西傳僧一行實測子午線唐朝的衰敗安史之亂、宦官專權和朋黨之爭、黃巢大起義與唐朝滅亡、原始火葯的發明、詩歌藝術的頂峰、北宋的興衰、陳橋兵變、王安石變法、北宋和遼、西夏的關系。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宋詞的興盛、南宋南宋的建立、南宋抗金、繁榮的南宋商業、朱熹集理學之大成、宗教大融合和禪宗盛行、 元朝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國、忽必烈稱帝、元朝建立行省制度、郭守敬與《授時歷》、關漢卿與元曲、中前期的明朝。
明朝的建立、明初設內閣、朱元璋加強吏治、鄭和下西洋、大明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晚明景象、賦稅制度的重大改革、明朝與後金的戰爭、明末農民起義與明朝的滅亡、明朝的科技、長篇小說的繁榮。
中世紀時的伊朗、科斯洛埃斯改革、薩珊帝國、後期的對外擴、張薩珊帝國的滅、亡薩非王朝的建立、中世紀伊朗的史學和文學、發達的建築藝術、阿拉伯帝國、阿拉伯帝國的建立、阿拉伯帝國的對外擴張、阿拉伯帝國封建制度的發展。
帝國的分裂和衰敗、大一統的蒙古帝國時期、、拔都西征旭烈兀西征、伊兒汗國的衰敗、帖木兒帝國的曇花一現、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興起、政教合一的封建制度、奧斯曼滅亡、拜占庭帝國、蘇里曼一世的擴張、土耳其的藝術、從笈多帝國到德里。
蘇丹時期笈多、帝國的盛衰、戒日帝國的興起、德里蘇丹時期的印度、印度教的出現、先進的數學、天文學、莫卧兒帝國早期、巴布爾創建莫卧兒帝國、阿克巴改革、西方殖民者入侵、印度錫克教的興起、繪畫和建築藝術、新羅和高麗時期的朝鮮。
新羅滅百濟高句麗的滅亡、後期新羅的土地制度、新羅的衰亡高麗王朝的建立和擴張實行柴田科制度和公田制高麗滅亡李氏朝鮮前期封建專制集權的加強壬辰衛國戰爭中世紀時期朝鮮的文化教育、繁榮的佛教、李朝世宗創制朝鮮字母。
日本的封建化改革、聖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奈良時代的社會經濟、平安時代的日本武士的興起、幕府統治和日本的統一、鐮倉幕府的創建、內外貿易的發展、,日本的戰國時期及統一。
美洲(公元400-1500年)
中世紀時期的印第安文明、阿茲特克文明、印加帝國的建立、印加文化、瑪雅貿易,瑪雅人的社會結構。
非洲(公元400~1500年)
封建時期的埃及、埃及封建制度的形成、埃及國家的獨、立反抗十字軍的斗爭、阻止蒙古帝國西進、土耳其統治下的埃及、中世紀時期埃及的文化。
北非和東非馬格裡布的獨立、阿爾摩哈德朝的統一、東蘇丹諸國、衣索比亞王國 、「桑給帝國」時期、桑給帝國發達的對外貿易、西非和南非迦納王國的興衰、馬里王國的崛起、桑海王國的獨立、桑海王國的衰敗,大辛巴威。
五、資本主義
1300~1600年
歐洲(1300~1500年)
義大利早期文藝復興、但丁創作《神曲》、第一個人文主義者彼特拉克、薄伽丘與《十日談》、早期文藝復興的藝術、早期文藝復興的史學、義大利後期文藝復興、全才式人物達·芬奇、米開朗琪羅、喬爾喬涅和提香。
政治思想家馬基雅維里、空想社會主義者康帕內拉、西歐各國的文藝復興藝術家、丟勒空想社會主義家、莫爾拉伯雷與《巨人傳》、文壇巨匠莎士比亞、塞萬提斯與《堂·吉訶德》、發展中的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
哥白尼和天文學革命、科學巨人伽利略、數學的突破、物理學的重大發展、培根與哲學、宗教改革前的德國、發達的工商業、天主教會統治下的德國、處境不佳的騎士階層、城市的階層關系重重壓迫下的德國農民、德國宗教改革、馬丁一路德的早期宗教改革觀點。
「九十五條論綱」的提出、閔采爾的激進改革宣傳、萊茵騎士暴動、德國農民戰爭、路德派新教的創立、宗教改革的擴大、慈溫利改革、加爾文的宗教改革、瑞典和丹麥的宗教改革、新教的進一步傳播、天主教會的反宗教改革、阿卡德統治南部兩河流域、阿卡德城位於蘇美爾地區北部(今巴格達以南)。
中國與世界的近代歷史:
唐朝驅逐突厥使得部份突厥人輾轉遁入西亞與東南歐一帶,他們乃是後來所稱之的土耳其人,當時這一部份地區正屬東羅馬帝國所轄,土耳其人進入此區消滅東羅馬帝國後,許多東羅馬帝國的學者西遷,因而造成歐洲史上的文藝復興。
文藝復興於十四世紀在歐洲開始。盡管一些現代學者對這一人文藝術思潮是否有益於科學仍尚存疑慮,但是這個時期的確極大地促進了阿拉伯地區與歐洲的融合。
這里最重要的成就是所謂的小帆船,這種小帆船結合了阿拉伯三角帆與歐洲方形索船的優點,成為能夠橫跨大西洋的第一種艦船。由於航海技術的發展,哥倫布於1492年橫跨大西洋,使歐亞非大陸與美洲的信息與物產聯繫到一起。明永樂三年起,鄭和七下西洋,西至今非洲索馬里一帶。
從此一些歐洲國家開始進行海上擴張及海外殖民。
哥倫布橫跨大西洋作為最著名的對歷史產生重大影響的外部關聯事件之一,給兩個大陸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歐洲給美洲帶來了從來未曾遇過的疾病,有一個不是很精確的數字,據說或許有超過九成的美洲土著人死於一連串毀滅性的傳染病中。此外由於歐洲所擁有的技術優勢,諸如騎兵、鋼鐵和槍炮等,這使得他們征服了阿茲特克人、印加帝國以及其它的北美文明。
歐洲人獲得的美洲地理學知識,大部份都是由歐洲大陸的大西洋沿岸國家貢獻的,例如: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蘭西及荷蘭。葡萄牙和西班牙是第一批主要的征服者,並且對西方世界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很快,更北邊一些的國家,如英國、法國和荷蘭開始取代其位置,統治了大西洋。
通過一系列的戰爭,先是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的戰爭,後是拿破崙戰爭,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一強的大帝國,領土遍布全球的,在其顛峰時期幾乎控制了世界陸地的四分之一,並因此被稱為「日不落帝國」。
從美洲的土地上以及人民手中剝奪到的黃金和其它資源,皆被船運至歐洲。與此同時,大量的歐洲殖民者開始向這塊大陸移民。為了滿足新興殖民地對勞動力的大量需求,將非洲人做為奴隸的販賣活動開始了。
很快美洲許多地方都充滿了奴隸這一下等階層。在西非,一系列國家沿著奴隸海岸而興起。這些國家剝削離海岸線更遠的非洲內陸各處的人民,逐漸繁榮起來。
「拋錨中的聖瑪麗亞號」,於1628年由安利斯(Andries van Eertvelt)所繪,展示了哥倫布航行所用的卡瑞克帆船(carrack)的外貌。
與此同時,取代元朝而統治中國的明朝(1368年-1644年)的「資本主義萌芽」也因滿族入侵而中斷。女真人的後金政權滿族最終消滅明朝,建立清朝。這個王朝最初是平靜和繁榮的,但後來不斷遭到歐洲國家的侵犯。
相對於其他地域的人,歐洲人在槍炮製造等軍事技術上處於優勢。就在入侵美洲後不久,歐洲人又開始入侵亞洲。十九世紀初,不列顛已經控制了南亞次大陸,埃及和馬來半島;法國控制著印度支那;荷蘭則占據了荷屬東印度群島。
英國同時還控制著一些仍屬於新石器時代人類的地區,諸如澳大利亞、紐西蘭以及南非,並且英國在美洲殖民地的居民大量湧入這些地區。到十九世紀末期,連非洲最後一塊無主土地也被歐洲列強瓜分了。
歐洲的理性時期直接引發了科學革命,這場革命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認識,並為工業革命打下基礎。工業革命發源於英國,在這一過程中產生了新式生產組織及模式如工廠、大規模生產、機械化等。新的生產模式使歐洲能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勞動力生產更多的產品。
理性時期的學術思潮引發了十八世紀晚期的美國和法國革命,催生了今天所知的民主。民主的發展對世事和生活質量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工業革命時期,世界經濟建立在以煤為能源的基礎上,與之相應的是新的運輸方式如鐵路及蒸汽船的出現,這使世界變得更小了。與此同時,工業污染對自然環境所造成的破壞,以數十倍於原始社會的速度增長。
❺ 中國歷史時間軸是什麼
中國歷史時間軸如下:
公元元年之前是夏、商、周、秦、西漢,公元之後是西漢末年至今。
具體時間順序如下:
夏:約前2070~1600年(400餘年)
商:約前1600~1046年(600年左右)
西周:約前1046~771年(300餘年)
東周:前770~256年(400餘年)
春秋:前770~476年(300餘年)
戰國:前475~221年 (200餘年)
秦:前221年~前206年(15年)
漢:前206年~公元220年(400餘年)
西漢:前206年~公元25年(包括王莽與更始帝)(200餘年)
東漢:25~220(100餘年)
三國:220~280(60年,不過三國時代一般從184年黃巾之亂算起)
魏:220~265(45年)
蜀:221~263(42年)
吳:222~280(58年)
晉:265~420(100餘年)
西晉:265~317(52年)
東晉:317~420(103年)
南北朝:420~589年(169年)
南朝:
宋(420~479)、齊(479~502)、梁(502~557)、陳(557~589)
北朝:
東魏(534~550)、西魏(535~556)、北魏(386~534)、北齊(550~557)、北周(557~581)
隋:581~618(37年)
唐:618~907(200餘年)
五代:
後梁(907~923)、後唐(923~936)、後晉(936~947)、後漢(947~950)、後周(920~960)
十國:
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國、馬楚、南漢、南平、北漢(902~979)
宋:
北宋:960~1127(100餘年)
南宋:1127~1279(100餘年)
與宋同時期:
遼:907~1125(200餘年)
金:1115~1234(100餘年)
元:1206~1368(1206鐵木真建國,1271年正是定國號為元,97年)
明:1368~1644(200餘年)
清:1616~1911(200餘年)
中華民國:1912~1949(37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至今
中國歷史悠久,朝代更迭幾為世界之冠。每朝的創建者要首手辦的第一件事,就是確立國號(朝代名稱)。國號就是一個國家的稱號。《論語·子路》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利。」名正方可言順,確立了國號也就是名正了,一個新的王朝從此誕生。
事實上朝代更迭,王朝通常不會如此順利地過渡到另一個王朝,執政權經常不會立即轉移,因而會有時間重疊。
朝代往往是在推翻現存統治之前建立起來的,或者是在被打敗之後持續了一段時間(完成統一)。就像清朝建立於1636年(如果從後金開始算是1616年),而最後一個明朝的政權直到1663年才被廢。這種統治的變化是混亂而漫長的事情,清政府用了將近二十年的時間來擴大對全中國的控制。
❻ 求中國近代史歷史時間軸
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日,清廷代表耆英、伊裡布、牛鑒與英國代表璞鼎查在停泊於南京下關江面的英艦皋華麗號上簽訂《南京條約》(,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束。條約共十三款,其中要求中國:(1)割讓香港島;(2)向英國賠償鴉片煙價、商欠、軍費共二千一百萬銀元;(3)五口通商,開放廣州、福州、廈門、寧波、上海五處為通商口岸,允許英人居住並設派領事;(4)協定關稅,英商應納進出口貨稅、餉費,中國海關無權自主;(5)廢除公行制度,准許英商在華自由貿易等。此外,也規定雙方官吏平等往來、釋放對方軍民以及英國撤軍等事宜。
1843年月22日、10月8日,道光二十三年,耆英與璞鼎查又先後簽訂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作為《南京條約》的補充和細則,將協定關稅和租界制度予以落實,並使英國取得領事裁判權、片面最惠國待遇等權益。
1895年,清光緒二十一年,康有為與梁啟超集結603名舉人聯名上書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反對在甲午戰爭中敗於日本的清政府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的事件。公車上書被認為是維新派登上歷史舞台的標志,也被認為是中國群眾的政治運動的開端。(2014·荊州)「皇上若決定變法,請先舉三者。大集群臣於天壇太廟,或御乾清門,詔定國是,躬申誓戒,除舊布新,與民更始。」材料來自康有為的上書。
1898年6月11日,戊戌變法開始實施。其主要內容有:改革政府機構,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吸引人才,翻譯西方書籍,傳播新思想;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海軍同時規定,科舉考試廢除八股文,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但因變法損害到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的利益而遭到強烈抵制與反對。(2019·荊州)1898年6月,光緒皇帝在詔書中說:「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與創辦京師大學堂相關的歷史事件是戊戌變法。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後等發動戊戌政變,光緒帝被囚,康有為、梁啟超分別逃往法國、日本,譚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殺,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2019·宜昌)「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線!以譚嗣同為代表的「戊戌六君子」被捕遇害,緣於他們參與了百日維新。
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2017·荊州)陳獨秀說:「主張尊孔,勢必立君,主張立憲,勢必復辟」,「孔教與共和……存其一必棄一。」為此,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掀起了新文化運動。
1927年8月1日,中共聯合國民黨左派,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揭開了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和創建革命軍隊的序幕。(2016·宜昌)1927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為反抗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探索中國革命的新道路而發動的起義是南昌起義。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地區,開展游擊戰爭,進行土地革命,恢復和建立共產黨的組織,建立革命政權和赤衛隊。與此同時,經過團結、教育、改造工作。至1928年2月底,包括寧岡全縣,遂川西北部,永新、酃縣、茶陵等縣部分地區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初步建成。(2012·武漢)農村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農村是摧毀封建土地制度的陣地,農村是經濟體制改革的先鋒。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建,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獨特革命道路。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恩來主導下,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兵諫」,扣留了蔣介石。這就是展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共中央確定了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基本方針,其原因是中國共產黨為了團結國民黨共同抗日。
1937年7月7日夜,日軍在北平西南盧溝橋附近演習時,借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遭到中國守軍第29軍嚴辭拒絕。日軍遂向中國守軍開槍射擊,又炮轟宛平城。第29軍奮起抗戰。這就是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 。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戰爭的開始,也是中華民族進行全面抗戰的起點。(2013·宜昌)全國性抗日戰爭爆發的標志是七七事變。(2019·宜昌)盧溝橋曾被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贊為「世界上最好的的、獨一無二的橋」。1937年,中國全民族抗戰從這里開始,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七七事變。
1948年9月12日開始,同年11月2日結束,遼沈戰役共歷時52天。戰役結束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在兵力數量方面超越國民黨軍。(2014·宜昌)解放戰爭時期,揭開國共兩黨戰略大決戰序幕的戰役是遼沈戰役。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2011·荊州)1971年11月,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標題是:「中國人來了(中文翻譯)」。這里的「中國人來了」是指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2013·武漢)中國外交的成長不斷推動著中國與世界更加深入地相互影響。新中國成立後確立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針,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1971年中國外交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利於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這一重大成就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972年2月,尼克松首次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他也成為首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大陸)的美國總統。訪華期間中美兩國政府發表了著名的《上海公報》。尼克松為打開中美關系大門並為改善和發展中美兩國關系作出了重要貢獻。(2017·荊州)美國總統尼克松於1972年2月訪問中國,尼克松將自己對中國的7天訪問描繪為「改變世界的一周」。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標志著中美關系開始走向正常化。
❼ 跪求中國從1949年-2001年的歷史時間軸
可分為五段。1949,10—1956為過渡時期,1956—1966為十年建設時期,1966,5—1976,10為文革十年,1976—1978為徘徊時期,1978年後,為專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屬時期,即改革開放時期
❽ 誰有中國歷史時間軸
基本上是以秦始皇統一六國時為中心點吧,之前的稱為先秦時期,之後的就是兩漢專魏晉什麼的了...
也有以新中屬國成立為起點的。。。。之前稱「解放前」...之後是,新中國成立,三年自然災害,十年動亂,改革開放之後,等等等等。
中國的是時間是前面無始,後面無終,讓人置身於其中,如滄海一粟,很難讓人有信仰.....
不像西方那樣,以創世為起點,以審判日為終點,讓人覺得很緊迫,需要迫切地贖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