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歷年歷史古代中國高考題例題

歷年歷史古代中國高考題例題

發布時間:2021-02-28 18:19:54

1. 高考中國古代史大題--隋唐,歷史牛人幫忙

1 哪體現物產豐富,城市繁華,保護商貿政策???
繁華:揚州地當沖要,多富商大賈,珠回翠珍怪之產答,商賈如織。故諺稱「揚一益二」,謂天下之盛,揚為一而蜀次之也。……張祜詩雲:「十里長街市並連,月明橋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揚州死,禪智山光好墓田。」

保護政策: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長吏,無得與人爭利,先於揚州置肆貿易者,罷之。
2 為什麽「擬通龍舟 」是
本來皇帝出巡多是車馬,但是隋煬帝嫌顛簸太苦,船穩,所以選擇坐船,但是想南巡水路並不通暢,就命開鑿運河,造龍舟,所以說就為滿足隋煬帝尋游做樂是奢侈
為啥 「將興遼東之役,以通運漕」就是??
開運河最大貢獻點就是溝通南北,貨運方便啦,交通線對軍事至關重要,所謂兵貴神速,那時的水路要比陸路快的多。「運輸軍隊和物資北征高麗」這只是開運河其中的一個目的。
的確打過高麗,打了三次都戰敗啦。

2. 求歷年的高考歷史試題

到上海教育考試院去找找看!

3. 歷史高考題

(1)分封制與宗法制緊密結合(或政權與族權緊密結合,政治制度與血緣關系緊密結合);周王獲得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貴族通過嫡長子繼承製(世襲制或世卿世祿制)獲得政治特權
(2)延續性:皇帝世襲制延續了"家天下"的格局
變化:郡縣製取代了分封制;官員任免製取代貴族世襲制(或官僚政治取代了貴族政治
原因:春秋戰國時期,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趨勢,而分封制不利於統一;適應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需要
(3)小農經濟是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政府財政賦役收入的主要來源;其穩定有利於緩和階級矛盾,穩定國家政權

參考:http://www.ptwz.com/%CA%D4%BE%ED/%C0%FA%CA%B7/%B8%DF%C8%FD/2010%BD%EC%B8%DF%C8%FD%B9%C5%B4%FA%CA%B7%BF%BC%CA%D4%B6%FE.doc

4. 求幾道高考歷史大題

答:
1.(2015年高考江蘇卷1題)《禮記》記述了貴族朝會的列位禮節:天子南向而立;三內公,中階容之前;諸侯,阼階(東台階)之東;諸伯,西階之西;諸子,門東„„九夷,東門外;八蠻,南門外。與此相關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C.郡縣制D.郡國並行制
2.(2015年高考浙江卷14題)下列選項不能體現宗法制及其影響的是 A.「封建親戚,以蕃屏周」B.「譜牒不立,則傳久而失宗」 C.「父死子繼,兄終弟及」D.「內舉不避親,外舉不避仇」
3.(2015年高考全國Ⅱ卷25題)漢宣帝曾稱:「與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後來的帝王反復重申上述觀念。這主要體現了
A.地方吏治是國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之間的矛盾 C.漢代地方行政制度為後代所沿用D.歷代帝王將漢宣帝作為治國榜樣

5. 中國古代史高考選擇題

選A
天下為家。也就是說從公天下變到了家天下,也就是從上古的禪讓制轉變到版了世襲制。
貨力為權己。也就是說收獲物可以自己佔有,不用像上古時期那樣帶有原始共產主義的性質交給公家掌管,也就是從公有制轉變到了私有制。

6. 歷年全國各地高考題(歷史)匯編(分類經濟史、政治史、思想文化史)急!

你去這個網站上分別找,輸入:2009年高考試題分類匯編:歷史
然後就可以看到其版他的了,最重要的是都權是免費的。
這個是其中一個:
http://taoti.tl100.com/detail-81400.html

7. 想問一道高考中國古代歷史題,可能是07—09之間的,

好像不是高考題,我幫你找到的,估計就是這一道啦。
徽州少年林光輪,以日記的形式,記載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家成員的生產、生活等活動。以下材料是根據其日記編寫而成。
材料一 林父與林光輪一年生產、生活時間分配表(單位:天)
人物 生產勞作 其他活動 外出活動 休閑 統計
林父 113(31.8%) 96(27.04%) 28.5(8.03%) 117.5(33.1%) 355(100%)
林光輪 308(86.7%) 22(6.2%) 5(1.41%) 20(5.63%) 355(100%)
說明:①林父的「其他活動」主要包括「打雜」、「做風水地」兩項。
②林光輪的「生產勞作」以牧牛為主,佔264.5天。
材料二 林父一年「外出活動」分類統計表(單位:天)
項目 走親戚 往雙嶺 往重山背苗竹 挑茶往齊春 往思口買雜貨 往清華買貨 往富村買貨 去江村打油 往林村買小豬 賣茶
天數 12.5 1 3 1 4 2.5 2 1 1 0.5
材料三 林家「生產勞作」時間分類統計表
項目 糧食生產 蔬菜生產 經濟作物(茶) 其他 統計
勞動時間(天) 62 11 16 24 113
百分比(%) 55 9 14 22 100
說明:糧食包括禾(稻)、麥、粟、番薯四類,凡與之有關的勞動視為糧食生產活動。蔬菜、白豆油菜種植等列入蔬菜生產。
請回答:
(1)根據林家生產、生活和經濟狀況,判斷林父的身份並說明理由。(4分)
(2)根據上述材料,概述林光輪的生活狀況(2分)
(3)在當時,林光輪的人生之路可能面臨三種選擇:其一,從事農耕;其二,經商;其三,科舉致仕。請你就上述三種人生選擇中的一種,結合林家狀況和時代特點,分析其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4分)
27.(10分)
(1)身份:自耕農。(1分)
理由:親自參加勞動;擁有部分生產資料;有自主活動時間(休閑)。(3分)
(2)狀況:絕大多數時間從事生產勞動(或放牛);有寫日記習慣(或有一定文化知識或接受了一定的文化教育)。(2分)
(1)農耕:有利因素:有農業生產資料和生產經驗。(2分)不利因素:生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差(易遭受自然災害、地主土地兼並、政府剝削和近代自然經濟解體帶來的沖擊等也可得分)。(2分)
經商:有利因素:徽商文化有利於經商(或有經商傳統);鴉片戰爭後農產品商品化程度提高(林家種植茶葉等經濟作物市場前景好)。(2分)不利因素:林家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經商基礎薄弱(或缺本錢);政府的限制、外國經濟勢力的入侵、動盪的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制約。(2分)
科舉致仕:有利因素: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堅持不懈的學習品質(長期記日記)。(2分)不利因素:經濟基礎差;學習時間少。(2分)

8. 高考歷史大題

一、中國專制中央集權的影響
積極影響:
政治:①在一定范圍內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創造了相對穩定的社會環境;
②有利於防止分裂割據,抵禦外來侵略;
經濟:③有利於有效地組織人力,物力從事大規模的經濟活動,興建大型工程,
奠定了中華文明長期領先於世界的基礎;
文化:④有利於各地區、各民族間經濟文化的交流,推動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文
化在較廣闊的范圍內傳播。
消極影響:
政治:①皇帝具有獨斷性和隨意性,易出現暴政;
②使官吏唯上是從,導致官僚主義、貪污腐敗;
經濟:(明朝後期)③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④與當時世界資本主義發展的潮流背道而馳,中國發展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
思想:⑤形成文化專制,束縛民主思想發展,阻礙近代科學的發展。
二、中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的基礎、矛盾和趨勢
兩大基礎:①經濟基礎:分散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②理論基礎:韓非子君子專制中央集權和法治的思想。
兩對矛盾:①皇權和相權的矛盾;
②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矛盾。
三個趨勢:①皇權加強,相權削弱;
②中央權力加強,地方勢力削弱;
③日益加強對人們的思想控制。
三、中國古代經濟:佔主導地位的小農經濟
(1)小農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產生的原因)
①社會生產力的進步和發展,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
②私有土地的出現,生產積極性提高;
③為了求得生存,農民努力提高耕作技術,提高單位產量;
④統治者的重視,扶植小農經濟。
(2)小農經濟的特點
①以家庭為單位,精耕細作;
②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男耕女織,自給自足;
③自耕農是國家賦稅徭役的主要承擔者,穩定性較強;
④規模小,水平低;抵禦天災人禍的能力差,具有脆弱性。
(3)對小農經濟的評價
積極方面:①明之前,基本上適應了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②比較穩定;
③有較高的生產積極性;
④是國家賦稅的主要承擔者。
消極方面:①明清時期,小農經濟日益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②規模小,阻礙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阻礙近代社會發展;
③較脆弱,稅收難以保證;④容易引發生態矛盾。
四、中國古代手工業的基本特徵
①歷史悠久,生產長期領先與世界;
②生產技術精;
③官營手工業,私營手工業,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並存;明之前,官營佔主導,明之後,
私營佔主導;
④規模大,部門多,分工細;
⑤農業與手工業的發展緊密結合,但手工業的發展受到農業生產的制約;
⑥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五、中國古代商業的基本特徵
①與農業,手工業的發展緊密相聯,相輔相成;
②受重農抑商政策的制約,發展艱難而曲折;(宋以後,政府的控制減弱)
③階段性特徵明顯,各個時期發展極不平衡;
④種類多,國內貿易,對外貿易,邊境貿易全面繁榮。
六、中國古代實行重農抑商政策
(1)原因
①封建社會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必然產物(根本原因);
②鞏固封建統治。
(2)施行的目的
①直接目的:確保賦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徵收;
②根本目的:鞏固封建統治。
(3)重農抑商的特點
①貶低商人地位;
②限制經營范圍;
③重稅;
④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4)發展過程
①商周統治者重視鼓勵民間商業的發展;
②戰國重農抑商的思想產生(爭霸的需要);
③漢代私營工商業受到沉重打擊;
④中唐以後,重農抑商政策(宋)有所松動;
⑤明清時期固守重農抑商政策,嚴格限制商業活動。
(5)評價
總體:從根本上說,農業是基礎,"重農"是正確的,但不能把"農業"和"商業"長期放
在對立面。重農抑商是中國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經濟政策。
積極作用:明清之前,促進了農業的發展,鞏固了封建國家的經濟基礎,維護了封建國家的
政治穩定。
消極作用:明之後,阻礙了工商業的正常發展,使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受到限制,強化了自
給自足的小農經濟,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落後於世界。

七、中國明清時期的閉關鎖國政策
(1)含義:封建政府嚴格限制對外交通,貿易的政策。
(2)原因:①根本原因:自然經濟的封閉性(是該政策產生的根源);
②防範西方殖民入侵和反清斗爭;
③統治者盲目自大的觀念;
(3)內容:禁止國人出海貿易:限制外商來華貿易
危害:妨礙了海外市場的拓展,阻礙了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使中國長期與世界
隔絕,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4)評價
積極: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西方殖民勢力對中國的侵略,一定時期維護了國家的安全。
消極:消極因素佔主流。
①限制了中外文化交流,阻礙了中國學習,掌握世界先進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
②對內限制了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資本主義因素的成長;
③脫離世界發展的潮流,嚴重阻礙了中國社會的發展,造成了中國近代的落後和挨打。
八、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社會大變革(根本原因)
政治:周王室衰微,諸侯士大夫的崛起;
經濟:鐵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廣,井田制瓦解;封建經濟迅速發展
階級關系:"士"階層的崛起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從"學在官府"到"學在民間"。
九、百家爭鳴的影響
①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對當時和後來社會的發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②形成了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
③奠定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和基本精神。
孔子創立的儒家學派能夠勃興的原因
政治:①孔子在一定程度和范圍內主張改革,適應專制統治的需要,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
②孔子的許多思想觀念如"仁"、"以德治民"、"有教無類"具有樸素的民本思想和希
望社會和諧發展的意識,在今天仍有可取之處;
經濟:小農經濟發展的需要;
自身:①特別重視教育和宣傳;
②儒學博採眾長,與時俱進。
十、董仲舒對儒學的新發展
來源:以《公羊春秋》為基礎,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和法家思想(4合一)
內容:①"春秋大一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②核心:"君權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應"
③"三綱五常"和孝道。
影響:
積極:①適應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鞏固了統一;
②儒家學說成為正統思想和中國兩千多年來傳統文化的主流;
消極:③結束了百家爭鳴,平等競爭的局面,遏制了思想的自由;
④帶有神學色彩,宣揚"三綱五常",是為了維護專制和等級制度。
十一、對儒家思想的綜合認識
(1)對待儒家思想的正確態度:
①繼承精華,剔除糟粕,批判和否定其中的消極因素;
②要繼承儒家傳統文化中的寶貴遺產。
(2)儒家思想的現代價值
儒家思想所倡導的道德規范意識有利於培養現代公民意識;
"大一統"思想有利於尾花國家統一和安定團結;
"以人為本"的治國思想有利於今天的政治建設;
"和為貴"思想有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
民本思想有利於"三農"問題的解決;
"義利觀"有利於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完善。
十二、明清時期民主思想出現的社會背景
明清之際正處於社會轉型的重要時期(從農耕經濟到工業文明)
政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空前加強,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銳;(反對封建君主專制)
經濟: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緩慢發展;(提倡工商皆本)
思想文化:理學佔主導地位,八股取士等文化專制禁錮人們的思想,西學東漸開闊了人們的
眼界;(提倡學以致用)
階級基礎:工商業者階層隊伍擴大。
十三、 明清之際三大思想家(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思想主張
政治:反對封建君主專制,主張"人民為主";
經濟:重視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提倡"經世致用"和"工商皆本";
思想:從儒學思想中吸取有益營養,構建起具有時代特色的新儒學。(對儒學繼承和批判)
明清時期進步思想的主要特點及影響
(1)特點:①反傳統,反教條;
②反對封建專制,提倡民主,帶有一定的民主色彩;
③提倡"經世致用";
④反映資本主義萌芽時代的要求,提出"工商皆本"
(2)影響:在一定意義上反映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時代要求,具有思想解放的歷史進步性。
①經世致用思潮影響深遠;
②對君主專制同志造成了強烈的沖擊;
③對儒學的繼承與批判,對後世產生了巨大影響。
十四、儒家思想地位的發展變化歷程
(1)春秋戰國:儒家創立和發展時期。未受到統治者的重視。
(2)秦朝:實行"焚書坑儒",儒家思想受到沉重打擊。(以法家思想為指導思想)
(3)西漢:儒家改造和獨尊時期。董仲舒改造儒學,形成適應專制集權的封建神學體系,
漢武帝獨尊儒術,使儒家思想漸成正統,成為歷代統治者推崇的正統思想。
(4)魏晉至隋唐:儒學出現危機。
(5)宋明:儒學轉型與成熟時期。宋,程朱理學形成標志著封建倫理體系形成。明初理學
官學化,成為八股取士的唯一學術根據。王陽明心學標志著理學由客觀唯心主
義向主觀唯心主義演變。
(6)明清:對儒學的繼承和批判時期。出現反對專制蒙昧,倡導經世致用的早期啟蒙思潮。
(7)近代(新文化運動):退出統治地位。(西方列強的侵略,封建專制的推翻,中西方文
明的碰撞融合)

閱讀全文

與歷年歷史古代中國高考題例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