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在良渚古城之前中國的歷史有

在良渚古城之前中國的歷史有

發布時間:2021-02-28 11:15:25

『壹』 良渚古城的年代

在古城牆邊的護城河裡,還發現了很多碎陶片,都是良渚文化晚期的。正是這些出土的陶片讓專家在2007年作出判斷:良渚古城的年代下限是公元前2300年。
令人矚目的古城始築年代,,經過三、四年的努力,到也已經有了初步眉目。2009年9-10月在首都博物館舉行的新中國考古事業60周年獻禮展上,良渚古城的存在年代被介紹為「公元前2400年」,反山12號大墓出土的「琮王」的年代被介紹為「公元前2600年」。但因為反山墓地的形成年代應該與良渚古城的建造年代是大體一致的,所以反山墓地出土的「琮王」的年代實際上就是良渚古城的建造年代。
2011年3月19日新華網記者馮源發的電訊稿稱:「浙江省考古研究所還與北京大學碳14實驗室合作,對從良渚古城疊壓城牆中發掘出的一系列樣本進行碳14測年。十幾組數據顯示,良渚古城城牆的年代大致在距今4300年至4500年之間。」2011年3月23日浙江文化信息網發表的《良渚古城考古的新進展》一文稱:「通過對四面城壕出土陶片的初步整理,我們可以看出各地點出土陶器的特徵基本一致,屬於良渚文化晚期。以鼎、豆、圈足盤、實足鬶、袋足鬶、寬把杯、罐、大口缸等為主要陶器組合,大致可以分為早晚兩個階段。」這里,良渚古城出土的陶片被分為「兩個階段」,這大致就是分成兩期。按照以往的田野考古實踐經驗,陶器的一期相當於絕對年代100年,兩期相當於200年。從已公布的古城廢棄年代2300 BC往上推200年就是2500 BC,這與新華網電訊報道的良渚古城牆測年數據吻合。或依照文中公布的考古事實,即陶片的年代都在良渚文化晚期,而學術界對「良渚文化晚期」存在共識:其所當的絕對年代是公元前2600年至公元前2300年。綜上所述,良渚古城的絕對年代上限雖然還沒有正式宣布,但已經傾向於是公元前2600年或公元前2500年。
以上從田野考古學與碳素測年學結合的角度得到的古城年代數據與從天文考古學和文獻學結合的角度得到的數據是相當一致的。

『貳』 楊楠:良渚遺址是「最早的中國」么

是的。

如果大禹治抄水還是一個傳說,那襲么根據截止2019年11月的考古發現,良渚地區的水壩可算我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水利工程。

2009年以來,良渚古城附近的水壩遺址陸續地被考古工作者們發現,這一發現不僅使華夏文明有了可以比肩古埃及與兩河流域的水利系統,也讓世界著名考古學家科林·倫福儒在驚嘆的同時並強調說,如果他的《考古學:理論、方法與實踐》再版時一定要把我國的良渚文明加進去。

(2)在良渚古城之前中國的歷史有擴展閱讀:

良渚古城中心的莫角山西北有反山貴族墓地,城外東北和西北分別有瑤山及匯觀山祭壇與貴族墓地,城外西北面分布著規模宏大的水利設施。

這樣的布局說明,以莫角山宮殿為核心的良渚古城應該是整個良渚文化分布范圍內的政治中心。以上充分體現了具有「宗教與權力」色彩的良渚社會已經進入到文明時代。而全面認識良渚文明的特徵,無疑將為中國文明起源、發展及形成的不同模式的深入探討提供全新的視角。

『叄』 良渚古城成為世界遺產,是不是標志著中國確實有五千年文明

首先,中國的五千年文明是本身的事實,不僅僅靠一個古城來標識。但是另一方面這個古城可以進一步加強我們對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的認知。

『肆』 良渚文化與中華文明的起源有什麼關系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0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致。
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6年,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發掘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項課題,它關繫到國家的起源。良渚城牆的發現讓人更加確信中華文明至少誕生於距今5300年至4300年之前。良渚文化一向被譽為「文明的曙光」。在中國史前文明的各大遺址中,良渚遺址的規模最大,水平最高。考古人員2007年11月29日在杭州宣布,一座290多萬平方米的5000年前的古城在良渚遺址的核心區域被發現。北京大學教授嚴文明等考古學家指出,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首次發現同時代中國最大的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也是至今所發現的,可稱為「中華第一城」。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文明曙光初的原有認識,標志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明發展階段。分布於餘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國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聖地。

『伍』 良渚文化時期出現的早期國家有哪些

良渚文化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3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回域,而遺址分布最密答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

『陸』 良渚古國屬於歷史上記載的哪個朝代

良渚古國比歷史上的夏朝還早,距今約有5000年的歷史。
按照專家推測應該是成鳩氏之國,
並且良渚古都是天皇氏之都。

『柒』 歸納出良諸遺址在中國文化歷史的表現

良渚文化為長江下游地區的遠古文明,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約5300-43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等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當細致。
良渚文化遺址中心位於杭州市餘杭區西北部瓶窯鎮,核心部位於古城「反山、莫角山、匯觀山,11條水壩」均在瓶窯境內。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為良渚文化。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良渚遺址是人類早期文化遺址之一,實證中華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史,申遺成功標志著中華五千年新石器時代文化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1][2]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3]。[4]
中文名
良渚文化
外文名
Archaeological Ruins of Liangzhu City[3]
年代
距今5300-4000年
地址
太湖流域、錢塘江流域
精品薦讀
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之王,到底有什麼厲害之處?
作者:說文解物
從河姆渡到良渚,新石器時代的人到底如何織布呢?
作者:春梅狐狸
快速
導航
文化背景文化特徵分布范圍代表文物文化館院遺留謎團文化價值
考察發掘
良渚文化時期稻作農業已相當進步。稻穀有秈、粳稻之分,並普遍使用石犁、石鐮。良渚文化手工業也有很高的成就,玉石製作、制陶、木作、竹器編織、絲麻紡織都達到較高水平。
尤其是琢制的玉器,其數量之多、品種之豐富、雕琢之精美,均達到史前玉器的高峰。玉器上的紋飾主題神人獸面紋,是良渚先民「天人合一」觀念的體現和信仰,並逐步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玉器和陶器上還出現了不少刻劃符號,這些符號在形體上已接近商周時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進入文明時代的重要標志。[5]
文化命名
1936年,施昕更在良渚進行了三次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和陶器;1938年,出版了《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遺址初步報告》。施昕更成為良渚遺址的第一個發現者,是探索良渚文化和良渚文明的先驅。
1959年,夏鼐先生正式提出「良渚文化」的名稱。
1973年,江蘇吳縣草鞋山遺址的發掘,使人們對良渚文化的認識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一次在典型的良渚文化墓葬中出土了玉琮、玉璧等玉禮器,將長期被視為「周漢古玉」的良渚玉器放回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的年代坐標,自此,長期以來籠罩在良渚玉器上的神秘面紗被撩開了。
在前一階段考古諸多發現的啟示下,浙江考古工作者在良渚、瓶窯一帶相繼發現了反山顯貴者墓地,瑤山、匯觀山祭壇與墓地,莫角山巨型建築基址,塘山「土垣」等大型遺址,以及一大批良渚時期的村落遺址和墓地。目前已發現各類遺址135處,它們共同構成了分布密、類型多、規格高的遺址群落。學者們稱之為「良渚遺址」,它是整個良渚文化的中心,是探索中國文明起源,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的一片「聖地」。
2007年,考古學家又發現以莫角山宮殿為中心的四周還有一圈環繞的城牆。這個大發現標志著在七十年考古歷程中,繼發現良渚遺址、命名良渚文化後的又一個重要的階段——確立了良渚文明。
遺址發現
1935年5月,在西湖博物館對杭州一個叫古盪的遺址進行發掘,當時在西湖博物館工作的施昕更先生也參加了這次發掘,在整理出土器物過程中,有幾件器物看上去很熟悉,特別是一件有孔石斧,引起了施昕更先生的注意,這種石斧在他的家鄉良渚一帶盜挖文物之風盛行,尤其是盜挖玉器,因此,在盜坑附近常散落著一些石器及陶片,施昕更先生從小生長在良渚,對當地的"掘玉"耳濡目染,有深刻的印象。這兩地的石斧有沒有什麼聯系呢?良渚為什麼也有這種石斧出土呢?這些疑問誘發了施昕更先生回良渚調查的想法。經過多次的調查,施昕更先生採集到了一些陶片,引起了極大的興趣,他隱隱約約感覺到了良渚似乎有一個古遺址的存在。將這些情況和想法向當時西湖博物館館長董聿茂先生匯報後,在館里同意和支持的情況下,施昕更先生開始主持對良渚遺址進行正式的田野考古發掘。

『捌』 良渚的歷史

在中國眾多璀璨的遠古文化中,環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是一顆非常耀眼的明珠。它以發達的稻作農業、大量而精美的玉器、精製的制陶技術、成句子的陶器符號文字資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會分層等現象,使研究者們或者認為它正站在文明的門檻上,已看到了文明的曙光;或者認為它已進入文明社會,已形成文明古國。又因為疊壓在它之上、作為後來者的馬橋文化並未繼承它那以獨特的玉文化為靈魂的種種文化因子,故而又認為它是一支突然消失了的文化,並對它消失的原因作了種種猜測和推論。與同時期或前後時期相距不遠的其他遠古文化相比,良渚文化中大量的玉器以及由玉器所反映出的宗教現象、大量的非生產性支出等,的確構成了其文化的特殊性;同時,在良渚文化中,至今沒有銅器遺跡的發現,對於這些究竟應如何看待?若只是簡單地套用諸如銅器、文字、城址等所謂文明起源諸要素來衡量是否進入文明時代,那麼,說良渚文化已形成文明,顯然是要受到質疑的。考慮到這些情況,本文想通過對良渚文化中的一些現象,特別是那些特殊現象的分析,來說明良渚文化是否已進入文明社會;若已進入文明社會,那麼,它究竟屬於尚未出現王權的邦國形態的文明,還是屬於含有王權的王國形態的文明;並進而說明它在中國古代文明和國家中所具有的地位在中國眾多璀璨的遠古文化中,環太湖地區的良渚文化是一顆非常耀眼的明珠。它以發達的稻作農業、大量而精美的玉器、精製的制陶技術、成句子的陶器符號文字資料,以及由墓葬和大型土建工程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會分層等現象,使研究者們或者認為它正站在文明的門檻上,已看到了文明的曙光;或者認為它已進入文明社會,已形成文明古國。又因為疊壓在它之上、作為後來者的馬橋文化並未繼承它那以獨特的玉文化為靈魂的種種文化因子,故而又認為它是一支突然消失了的文化,並對它消失的原因作了種種猜測和推論。與同時期或前後時期相距不遠的其他遠古文化相比,良渚文化中大量的玉器以及由玉器所反映出的宗教現象、大量的非生產性支出等,的確構成了其文化的特殊性;同時,在良渚文化中,至今沒有銅器遺跡的發現,對於這些究竟應如何看待?若只是簡單地套用諸如銅器、文字、城址等所謂文明起源諸要素來衡量是否進入文明時代,那麼,說良渚文化已形成文明,顯然是要受到質疑的。考慮到這些情況,本文想通過對良渚文化中的一些現象,特別是那些特殊現象的分析,來說明良渚文化是否已進入文明社會;若已進入文明社會,那麼,它究竟屬於尚未出現王權的邦國形態的文明,還是屬於含有王權的王國形態的文明;並進而說明它在中國古代文明和國家中所具有的地位。
良渚文化墓葬材料所反映出的不平等和社會分層,若用社會學術語或社會組織結構來描述,良渚文化的大型墓實際上就是一種貴族墓葬,大墓在各處的普遍存在,說明存在著一個貴族階層;良渚文化中小型墓屬於平民墓葬,其中中型墓是平民中較富裕者,小型墓是平民中較貧窮者,小型墓的數量最多,說明一般平民階層是社會中的主要人口;良渚文化中的「亂葬墓」,特別是那些身首異處,或被捆綁的人殉與人牲?br>參考資料:http://www.xianqin.org/xr_html/articles/kychg/110.html

『玖』 在良渚古城裡,發生過什麼故事

1936年,杭州古盪老和山在建造杭州第一公墓時,出土了一些石器。當年5月底,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館和吳越史地研究會合作對遺址進行試掘。
古盪發現新石器時代末期遺址的消息傳出後,施昕更敏銳地發現,有幾件器物看上去很熟悉,尤其是一種長方形有孔的石斧,他在杭縣北鄉良渚一帶見過。
於是,施昕更回到良渚進行調查。11月3日那天,他在良渚鎮附近棋盤墳的乾涸池底,發現了一兩片「黑色有光的陶片」,這個重大發現令其激動不已。
後來,施昕更主持了對良渚遺址進行正式的田野考古發掘。期間,考古發掘獲得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等實物資料。同時經調查「發現了以良渚鎮為中心的十餘處遺址」。此後,施昕更完成了《良渚——杭縣第二區黑陶文化遺址初步報告》。
不過,當時因為種種原因,考古學者並未採取「良渚文化」的說法。即便是發現者施昕更也曾認為,良渚遺址與山東的龍山文化屬同一文化體系。但這個看法很快發生了改變。隨著江浙一帶的諸多文物在考古發掘中出土,有學者逐漸意識到良渚應當屬於獨立的文化
1957年,考古學家夏鼐在《浙江新石器時代文物圖象》的序言中指出,良渚等遺址出土的遺物有其獨有特色。
兩年後,1959年,在長江流域規劃辦室文物考古隊隊長會議上,夏鼐又提出了「太湖沿岸和杭州灣的良渚文化」這一說法。
隨著相關考古工作的推進,更多的實物證據被發現。1987年,浙江餘杭瑤山發現良渚祭壇和貴族墓地;2007年,良渚古城的發現和確認,標志著良渚遺址進入都邑考古新階段。
此後,2009年—2012年發現和確認良渚古城外郭城;2009年—2015年則發現和確認良渚古城外圍水利系統。
良渚遺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規模、形制都很令人驚嘆。
因良渚遺址命名的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持續發展約1000年。良渚文化有發達的犁耕稻作農業和以精美玉器、漆器等為代表的系統化、專業化的手工業。《良渚:神王之國》中寫道,良渚的玉器數量巨大、種類豐富,在中國史前玉器中獨樹一幟,是史前玉文化發展的最高峰。
​ 其中,良渚古城是良渚文化的權力和信仰中心。據《中國青年報》報道,古城的主體結構分為三重,中心為莫角山宮殿區,其外環繞的是城牆和外郭,堆築高度由內而外逐次降低,顯示出明顯的等級差異。

『拾』 考古發現的良諸古國屬於歷史上記載的什麼朝代呢

有人說良渚遺址揭開了中國史前考古文化的新篇章,是中華文明的曙光初現,這樣的說法毫不誇張。

說起我們國家的歷史,大都是說中華上下五千年,然而我國可以確定歷史年代的時間,史書上記載為公元前841年,後來經過天文現象推算認為武王伐紂的時間為公元前1046年,但是這一年距今也不過才3000年多一點,而且這些記載也只是存在於史書之中,至於之前的商朝和夏朝,可查的考古實物證據也不多,特別是夏朝,無論是考古證據還是史書記載,都無法明確而直接地證明夏朝的存在,所以我國的夏商周三代史常為國外史學家所詬病,而我國文化部門也制定了夏商周斷代考證工程以填補這些歷史研究的空白。

良渚文化的發現也說明在我國的夏朝之前,我國大地上已經出現了社會生產相當發達的區域性文明,並且它也不是孤立的,而是和中原地區(仰韶文化,二里頭文化、龍山文化等)、關中平原(半坡文化、史家文化等)、四川盆地(三星堆文化等)、遼河流域(紅山文化等)等地的文化有一定的同步性,不過目前來看,可以追溯到1萬年前的良渚文化在起始時間上略早一些,因此有人形容說中國古文明的曙光從良渚文化上升起。

閱讀全文

與在良渚古城之前中國的歷史有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