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質量管理具體的全面的發展歷史及其人物
質量檢驗階段,質量統計階段,現代質量管理階段。代表人物:休哈特,戴明,朱蘭等。
『貳』 中國質量管理
武漢質量管理中心。
『叄』 客戶感知質量管理在中國的發展歷程求大神幫助
網路質量管理的發展是網路精益運營的必要之路, 本文結合相關質量管理理論研究, 提出了一個以客戶感知為核心的立體化網路質量管理模型, 系統探討了網路質量管理模型的理論依據和分析模型, 並詳細論述該模型的演進思路和建議。 該模型進一步鞏固了客戶對網路的良好感知, 大大提升了網路質量管理的能力和效率, 能夠科學的評價網路服務質量和網路運營的規模。
記得採納啊
『肆』 質量管理的發展史
工業化時代的質量管理
20世紀,人類跨入了以「加工機械化、經營規模化、資本壟斷化」為特徵的工業化時代。在過去的整整一個世紀中,質量管理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
1、質量檢驗階段
20 世紀初,人們對質量管理的理解還只限於質量的檢驗。質量檢驗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種的檢測設備和儀表,方式是嚴格把關,進行百分之百的檢驗。其間,美國出現了以泰羅為代表的「科學管理運動」。「科學管理」提出了在人員中進行科學分工的要求,並將計劃職能與執行職能分開,中間在加一個檢驗環節,以便監督、檢查對計劃、設計、產品標准等項目的貫徹執行。這就是說,計劃設計、生產操作、檢查監督各有專人負責,從而產生了一支專職檢查隊伍,構成了一個專職的檢查部門,這樣,質量檢驗機構就被獨立出來了。起初,人們非常強調工長在保證質量方面的作用,將質量管理的責任由操作者轉移到工長,故被人稱為「工長的質量管理」。
後來,這一職能又由工長轉移到專職檢驗人員,由專職檢驗部門實施質量檢驗。稱為「檢驗員的質量管理」。
質量檢驗是在成品中挑出廢品,以保證出廠產品質量。但這種事後檢驗把關,無法在生產過程中起到預防、控制的作用。廢品已成事實,很難補救。且百分之百的檢驗,增加檢驗費用。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在大批量生產的情況下,其弊端就突顯出來。一些著名統計學家和質量管理專家就注意到質量檢驗的問題,嘗試運用數理統計學的原理來解決,使質量檢驗既經濟又准確,1924年,美國的休哈特提出了控制和預防缺陷的概念,並成功地創造了「控制圖」,把數理統計方法引入到質量管理中,使質量管理推進到新階段
2、統計質量控制階段
這一階段的特徵是數理統計方法與質量管理的結合。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為了在短時期內解決美國300萬參戰士兵的軍裝規格是服從正態分布的。因此他建議將軍裝按十種規格的不同尺寸加工不同的數量。美國國防部採納了他的建議,結果,製成的軍裝基本符合士兵體裁的要求。
後來他又將數理統計的原理運用到質量管理中來,並發明了控制圖。他認為質量管理不僅要搞事後檢驗,而且在發現有廢品生產的先兆時就進行分析改進,從而預防廢品的產生。控制圖就是運用數理統計原理進行這種預防的工具。因此,控制圖的出現,是質量管理從單純事後檢驗轉入檢驗加預防的標志,也是形成一門獨立學科的開始。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質量管理科學專著就是1931年休哈特的《工業產品質量經濟控制》。
在休哈特創造控制圖以後,他的同事在 1929年發表了《抽樣檢查方法》。他們都是最早將數理統計方法引入質量管理的,為質量管理科學做出了貢獻。然而,休哈特等人的創見,除了他們所在的貝爾系統以外,只有少數美國企業開始採用。特別是由於資本主義的工業生產受到了二十年代開始的經濟危機的嚴重影響,先進的質量管理思想和方法沒有能夠廣泛推廣。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統計質量管理才得到了廣泛應用。這是由於戰爭的需要,美國軍工生產急劇發展,盡管大量增加的檢驗人員,產品積壓待檢的情況日趨嚴重,有時又不得不進行無科學根據的檢查,結果不僅廢品損失驚人,而且在戰場上經常發生武器彈葯的質量事故,比如炮彈炸膛事件等等,對士氣產生極壞的影響。在這種情況下,美國軍政部門隨即組織一批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於1941~1942年間先後制訂並公布了Z1.1《質量管理指南》、Z1.2《數據分析用控制圖》、Z1.3《生產過程中質量管理控制圖法》,強制生產武器彈葯的廠商推行,並收到了顯著效果。從此,統計質量管理的方法才得到很多廠商的應用,統計質量管理的效果也得到了廣泛的承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國許多企業擴大了生產規模,除原來生產軍火的工廠繼續推行質量管理的條件方法以外,許多民用工業也紛紛採用這一方法,美國以外的許多國家,如加拿大、法國、德國、義大利、墨西哥、日本也都陸續推行了統計質量管理,並取得了成效。但是,統計質量管理也存在著缺陷,它過分強調質量控制的統計方法,使人們誤認為「質量管理就是統計方法」,「質量管理是統計專家的事」。使多數人感到高不可攀、望而生畏。同時,它對質量的控制和管理只局限於製造和檢驗部門,忽視了其它部門的工作對質量的影響。這樣,就不能充分發揮各個部門和廣大員工的積極性,制約了它的推廣和運用。這些問題的解決,又把質量管理推進到一個新的階段。
3、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五十年代以來,生產力迅速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出現了很我新情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科學技術和工業生產的發展,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五十年代以來,火箭、宇宙飛船、人造衛星等大型、精密、復雜的產品出現,對產品的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等要求越來越高,質量問題就更為突出。要求人們運用「系統工程」的概念,把質量問題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加以綜合分析研究,實施全員、全過程、全企業的管理。
六十年代在管理理論上出現了「行為科學論」,主張改善人際關系,調動人的積極性,突出「重
視人的因素」,注意人在管理中的作用。
隨著市場競爭,尤其國際市場競爭的加劇,各國企業都很重視「產品責任」和「質量保證」問題,加強內部質量管理,確保生產的產品使用安全、可靠。
由於上述情況的出現,顯然僅僅領帶質量檢驗和運用統計方法已難以保證和提高產品質量,促使「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逐步形成。最早提出全面質量管理概念的是美國通用電氣公司質量經理菲根保姆。1961年,他發表了一本著作《全面質量管理》。該書強調執行質量職能是公司全體人員的責任,他提出:「全面質量管理是為了能夠在最經濟的水平上並考慮到充分滿足用戶要求的條件下進行市場研究、設計、生產和服務,把企業各部門的研製質量、維持質量和提高質量活動構成為一體的有效體系」。
六十年代以來,菲根保姆的全面質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車所接受,在運用時各有所長,在日本叫全公司的質量管理(CWQC)。我國自1978年推行全面質量管理(簡稱TQC)以來,在實踐上、理論上都有所發展,也有待於進一步探索、總結、提高。
綜上所述,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質量管理的理論逐趨完善,更趨科學性,更趨實用性。各國在運用「質量管理」理論時,都各有所長。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產品的生產銷售已打破國界,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有不同的社會歷史背景,質量的觀點也不一樣,這往往會形成國際貿易的障礙或鴻溝。需要在質量上有共同的語言和共同的准則。
(三)質量管理的國際化
隨著國際貿易的迅速擴大,產品和資本的流動日趨國際化,相伴而產生的是國際產品質量保證和產品責任問題。1973年在海牙國際司法會議上通過了《關於產品責任適用法律公約》,之後,歐洲理事會在丹麥斯特拉斯堡締結了《半於造成人身傷害與死亡的產品責任歐洲公約》,同時,旨在消除非關稅壁壘,經締約國談判通過的《技術標准守則》對商品質量檢測合格評定、技術法規等方面作了詳盡的規定。由於許多國家和地方性組織相繼發布了一系列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標准,制訂質量管理國際標准已成為一項迫切的需要。為此,經理事會成員國多年醞釀,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於1979年單獨建立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技術委員會(TC176),負責制訂質量管理的國際標准。1987年3月正式發布 ISO9000~9004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准。該標准總結了各先進國家的管理經驗,將之歸納、規范。發布後引起世界各國的關注,並予以貫徹,適應了國際貿易發展需要,滿足了質量方面對國際標准化的需求。
質量管理百年歷程
工業革命前 產品質量由各個工匠或手藝人自己控制
1875年 泰勒制誕生——科學管理的開端
最初的質量管理——檢驗活動與其他職能分離,出現了專職的檢驗員和獨立的檢驗部門。
1925年 休哈特提出統計過程式控制制(SPC)理論——應用統計技術對生產過程進行監控,以減少對檢驗的依賴。
1930年 道奇和羅明提出統計抽樣檢驗方法。
1940年代 美國貝爾電話公司應用統計質量控制技術取得成效;
美國軍方資供應商在軍需物中推進統計質量控制技術的應用;
美國軍方制定了戰時標准Z1.1、Z1.2、Z1.3——最初的質量管理標准。三個標准以休哈特、道奇、羅明的理論為基礎。
1950 年代戴明提出質量改進的觀點——在休哈特之後系統和科學地提出用統計學的方法進行質量和生產力的持續改進;強調大多數質量問題是生產和經營系統的問題;強調最高管理層對質量管理的責任。此後,戴明不斷完善他的理論,最終形成了對質量管理產生重大影響的「戴明十四法」。
開始開發提高可靠性的專門方法——可靠性工程開始形成
1958年 美國軍方制定了MIL-Q-8958A等系列軍用質量管理標准——在MIL-Q-9858A中提出了「質量保證」的概念,並在西方工業社會產生影響。
1960年代初 朱蘭、費根堡姆提出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他們提出,為了生產具有合理成本和較高質量的產品,以適應市場的要求,只注意個別部門的活動是不夠的,需要對覆蓋所有職能部門的質量活動策劃。
戴明、朱蘭、費根堡姆的全面質量管理理論在日本被普遍接受。日本企業創造了全面質量控制(TQC)的質量管理方法。統計技術,特別是「因果圖」、「流程圖」、「直方圖」、「檢查單」、「散點圖」、「排列圖」、「控制圖」等被稱為「老七種」工具的方法,被普遍用於質量改進。
1960年代中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制定了AQAP質量管理系列標准——AQAP標准以MIL-Q-9858A等質量管理標准為藍本。所不同的是,AQAP引入了設計質量控制的要求。
1970年代 TQC使日本企業的競爭力極大地提高,其中,轎車、家用電器、手錶、電子產品等佔領了大批國際市場。因此促進了日本經濟的極大發展。日本企業的成功,使全面質量管理的理論在世界范圍內產生巨大影響。
日本質量管理學家對質量管理的理論和方法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這一時期產生了石川馨、田口玄一等世界著名質量管理專家。
這一時期產生的管理方法和技術包括:
JIT—准時化生產
Kanben—看板生產
Kaizen—質量改進
QFD—質量功能展開
田口方法
新七種工具
由於田口博士的努力和貢獻,質量工程學開始形成並得到巨大發展。
1979年 英國制定了國家質量管理標准BS5750——將軍方合同環境下使用的質量保證方法引入市場環境。這標志著質量保證標准不僅對軍用物資裝備的生產,而且對整個工業界產生影響。
1980年代 菲利浦.克羅斯比提出「零缺陷」的概念。他指出,「質量是免費的」。突破了傳統上認為高質量是以低成本為代價的觀念。他提出高質量將給企業帶來高的經濟回報。
質量運動在許多國家展開。包括中國、美國、歐洲等許多國家設立了國家質量管理獎,以激勵企業通過質量管理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質量管理不僅被引入生產企業,而且被引入服務業,甚至醫院、機關和學校。 許多企業的高層領導開始關注質量管理。全面質量管理作為一種戰略管理模式進入企業。
1987年 ISO9000系列國際質量管理標准問世——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對全世界1987年版的ISO9000標准很大程度上基於BS5750。質量管理與質量保證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對經濟和貿易活動產生影響。
1994年 ISO9000系列標准改版——新的ISO9000標准更加完善,為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所採用。第三方質
量認證普遍開展,有力地促進了質量管理的普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朱蘭博士提出:「即將到來的世紀是質量的世紀」
1990 年代末全面質量管理(TQM)成為許多「世界級」企業的成功經驗證明是一種使企業獲得核心競爭力的管理戰略。質量的概念也從狹義的符合規范發展到以「顧客滿意」 為目標。全面質量管理不僅提高了產品與服務的質量,而且在企業文化改造與重組的層面上,對企業產生深刻的影響,使企業獲得持久的競爭能力。
在圍繞提高質量、降低成本、縮短開發和生產周期方面,新的管理方法層出不窮。其中包括:並行工程(CE)、企業流程再造(BPR)等。
『伍』 質量管理體系的發展歷史
質量管理體系的發展在我國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
1、—1989年,全面質量管理的引進和推廣階段,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政府主導,自上而下有計劃、有重點地向企業引進和推廣,1979年,我國頒布了《優質產品獎勵條例》,這是一項開展提高產品質量持久活動的重要舉措。
2.1989年—1999年,全面質量管理的普及和深化階段,1992年,我國開展了「中國質量萬里行」活動。1993年,全國人大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標志著我國的質量工作進一步走上了法制化的道路。
1996年,國務院頒布了《質量振興綱要》。1999年,我國召開了全面質量會議,會後頒布了《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產品質量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
3、1999年至今,全面質量發展和創新階段。在這一時期,我國的許多先進企業確立了質量在企業中的戰略性地位,紛紛通過質量管理使得產品質量趕上或超過了發達國家產品的水準,樹立了我國的民族品牌。
2000年12月,原國家技術監督局頒布了GB/T19000族等同採用2000版ISO9000族標准。
2001年,國務院決定將原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和原國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合並,組建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同時成立中國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和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
2004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發布了國家標准GB/T19580--2004《卓越績效評價准則》和GB/T19579---2004《卓越績效評價標准實施指南》。這些都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質量管理工作的開展,提高了我國產品的質量水準。
(5)中國的質量管理歷史擴展閱讀:
質量管理體系建立過程:
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應以正確的質量管理指導思想為基礎,以科學的質量管理原則為指導,以質量管理手冊為表現形式,通過對質量管理體系的科學評價,經過連續不斷的評價、修正,再評價、再修正完成。一般經過以下步驟:
1、確立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指導思想。質量管理體系是企業整個管理體系的一個子系統,其建立的目標必須符合企業發展的戰略目標,成為企業成功發展的保證。
2、明確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具體職能和體系結構。在正確的指導思想指導下,應用「質量環」工具,分析確定企業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職能范圍。
在應用「質量環」分析時,要根據本企業產品的特點,分析產品質量產生、形成和實現的過程,從中找出可能影響產品質量的各個環節,研究確定每個環節的質量職能。
3、以文件的形式建立企業質量管理手冊。企業的質量管理手冊由闡明該企業的質量方針,並描述其質量管理體系的文件組成。
質量管理手冊涉及了企業有關質量管理的全部活動,以標題和范圍反映其應用領域。一般情況下,企業質量管理手冊包括或涉及質量方針;影響質量的管理、執行、驗證或評審工作的人員職責、許可權和相互關系;質量管理體系程序和說明;關於手冊評審、修改和控制的規定等內容。
4、對經過實踐運行的質量管理體系進行評價。評價的目的是為了確定企業質量活動及其有關結果是否符合計劃安排,以及這些安排是否達到了預期目標。
評價的方法是通過對構成質量管理體系各要素的審核來進行的。根據審核目的不同,質量管理體系審核有內部審核和外部審核兩種類型。
5、根據評價結果對質量管理體系進行進一步改進。企業開展質量管理體系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給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改進提供依據。實踐證明,企業產品質量能否使顧客滿意,並為企業帶來效益,取決於該企業所建立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性和運行效率。
『陸』 中小企業質量管理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是什麼樣子的
中小企業質量管理在中國發展情況不盡人意,特別是小企業,很多是作坊式的,沒有規范的質量管理,有的雖然已經通過9001認證,但那都是在咨詢公司幫助下實現的,並沒有真正運行。
『柒』 質量管理的發展史和全面質量管理是什麼
質量的概念:產品、過程或服務滿足規定、潛在要求(或需要)的特徵和特性的總和,包括產品本身質量、工作(服務)質量及過程(工序)質量。
現代質量管理理論認為必須從用戶角度對質量進行定義,因此也可以說質量就是適用性,而適用性就是產品和服務滿足顧客需求的程度。
1質量管理的發展歷史
質量管理是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產生和發展的,從工業發達國家來看,大體經歷了以下三個發展階段。
1)質量檢驗階段
質量檢驗階段一般是指從20世紀初到40年代這段時期。這一階段的所謂質量管理,主要是由專職的質量檢驗人員,按事先規定的質量標准,對產品質量進行檢驗,區分合格品與不合格品,保證出廠產品合格,稱之為「專職檢驗人員的質量管理」。
2)統計質量控制階段
統計質量控制階段大體上是指從20世紀40年代到60年代這段時期。這一階段的質量管理,由於採用了統計質量控制方法,從而實現了從單純的「事後檢驗」向以「預防為主、防檢結合」的轉變。
3)全面質量管理階段
全面質量管理階段大體上是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一直延續至今。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最初是由美國通用電氣公司的費根堡姆(圖5-24)提出的。他是全面質量控制的創始人。我國是在1987年才開始引進全面質量管理並進行試點的,隨後即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廣泛運用,從而有效地促進了我國企業質量管理水平的提高。
圖5-24費根堡姆
2全面質量管理
1)全面質量管理的含義
全面質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是指在全面社會的推動下,企業中所有部門、所有組織、所有人員都以產品質量為核心,把專業技術、管理技術、數理統計技術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學嚴密高效的質量保證體系,控制生產過程中影響質量的因素,以優質的工作、最經濟的辦法提供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的全部活動。
2)全面質量管理的特點
(1)具有全面性,控制產品質量的各個環節、各個階段;
(2)是全過程的質量管理;
(3)是全員參與的質量管理;
(4)是全社會參與的質量管理。
其意義有:提高產品質量、改善產品設計、加速生產流程、鼓舞員工的士氣和增強質量意識、改進產品售後服務、提高市場的接受程度、降低經營質量成本、減少經營虧損。
『捌』 全面質量管理到底最早是誰提出的
全面質量管理最早復是費根堡制姆提出的。
全面質量管理這個名稱,最先是20世紀60年代初由美國的著名專家費根堡姆提出。它是在傳統的質量管理基礎上,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經營管理上的需要發展起來的現代化質量管理,現已成為一門系統性很強的科學。
全面質量管理是以產品質量為核心,建立起一套科學嚴密高效的質量體系,以提供滿足用戶需要的產品或服務的全部活動。
(8)中國的質量管理歷史擴展閱讀:
全面質量管理理念在中國的傳播
劉源張院士1956年12月他在力學研究所運籌學研究室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質量管理研究組,開始介紹、研究、應用和推廣這一新的管理理論和方法。此後的十年間,劉老在紡織、機械、冶金、電子、通信行業的許多工廠里從事質量管理的試點工作。
他通過實踐積累的經驗和學術思想的結合,他認為這種質量管理是能夠提高和保障產品質量的新興科學技術。此後的十餘年,他四處奔波,身體力行,把「全面質量管理」傳遍了全中國,為中國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增加經濟效益付出了無數心血。
『玖』 質量管理體系的發展歷史是什麼
全面質量管理發展歷史概述最早提出全面質量管理概念(TotalQualityManagement)的是美國通用電器公司質量管理部的部長菲根堡姆(A.V.Feigenbaum)博士。1961年,他出版了一本著作,該書強調執行質量只能 是公司全體人員的責任,應該使全體人員都具有質量的概念和承擔質量的責任。因此,全面質量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在一個企業內各部門中做出質量發展、質量保持、質量改進計劃,從而以最為經濟的水平進行生產與服務,使用戶或消費者獲得最大的滿意。
全面質量管理(TQM)的四個發展階段
從1961年菲根堡姆提出全面質量管理的概念開始,世界各國對它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使全面質量管理的思想、方法、理論在實踐中不斷得到應用和發展。概括地講,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經歷了以下四個階段:
◆日本從美國引入全面質量管理
1950年,戴明博士在日本開展質量管理講座,日本人從中學習到了這種全新的質量管理的思想和方法。當時,全面質量管理的思路和概念並沒有像如今一樣被完整地提出來,但是它對日本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到1970年,質量管理已經逐步滲透到了全日本企業的基層。
◆質量管理中廣泛採用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日本企業從質量管理中獲得巨大的收益,充分認識到了全面質量管理的好處。日本人開始將質量管理當作一門科學來對待,並廣泛採用統計技術和計算機技術進行推廣和應用,全面質量管理在這一階段獲得了新的發展。
◆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容和要求得到標准化
隨著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採用這種管理方法。1986年,國際標准化組織ISO把全面質量管理的內容和要求進行了標准化,並於1987年3月正式頒布了ISO 9000系列標准,這是全面質量管理發展的第三個階段。因此,我們通常所熟悉的ISO 9000系列標准實際上是對原來全面質量管理研究成果的標准化。
◆質量管理上升到經營管理層面
隨著質量管理思想和方法往更高層次發展,企業的生產管理和質量管理被提升到經營管理的層次。無論是學術界還是企業界,很多知名學者如朱蘭、石川馨、久米均等人,都提出了很多有關這個方面的觀念和理論,「質量管理是企業經營的生命線」這種觀念逐漸被企業所接受。
世界范圍內TQM的實施狀況和代表人物
全面質量管理(TQM)在國外的實施現狀
60年代以來,菲根堡姆的全面質量管理概念逐步被世界各國所接受,但是由於國情不同,各國企業在運用時又加進了一些自己的實踐成果,各有所長。目前,全面質量管理已經獲得了豐碩的成果。
在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整個世界的工業需要恢復。全面質量管理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以美國為代表的「美國系統」、以日本為代表的「日本系統」,以及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為代表的「前蘇聯系統」,這三種全面質量管理系統各有自己的特點。
◆以美國為代表的「美國系統」
在全面質量管理的發展過程中,我們不得不提到無缺陷運動。這項活動來源於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為了能夠確保軍品的生產質量,各個工廠成立了一些最新的質量管理組織機構。特別是以美國為代表的美國系統,在質量管理過程中第一次展開了質量成本或質量費用的研究,即認為質量管理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具體研究內容包括故障費用、評價鑒定費用和預防費用等。
◆以日本為代表的「日本系統」
從70年代開始,日本已經在全國范圍內開始推廣全面質量管理,它是在美國經驗的基礎上發展出了QC小組這種全民性的質量管理活動形式,QC小組成為全面質量管理活動的核心要素之一,菲根堡姆等質量大師都曾到日本激勵推動QC小組的活動。到70年代末期,日本國內已經發展出了70萬個QC小組,共有500多萬成員參與了QC小組活動,這樣就形成了具有日本特色的「日本系統」。
◆以前蘇聯和東歐國家為代表的「前蘇聯系統」
為了盡快恢復正常的工業生產,二戰結束後前蘇聯和東歐開始了質量管理方面的研究,代表人物主要有布拉欽斯基和杜布維可夫,他們在前蘇聯從軍品向民品的轉換生產過程中提出了全面質量管理的思路和模式。前蘇聯國家為了鼓勵質量改進,將杜布維可夫所創造出來的系列方法稱為「薩萊托夫制度」。
在「薩萊托夫制度」中,對產品或零件制定了明確的規格和標准,這樣就使得零件的使用相當便捷,而且能大幅度降低生產的成本。提出生產合乎標準的產品的概念,是質量管理思想上的一個飛躍。此外,「薩萊托夫制度」還提供適當的信息、測定儀器、操作方法來生產並進行充分的培訓。
全面質量管理(TQM)在我國的發展
粉碎「四人幫」以後,整個國民經濟急需啟動和發展,質量問題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方法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如表1-1所示,我國的全面質量管理從最初的「質量月」活動開始,逐步發展為聲勢浩大的QC質量小組活動。
表1-1 全面質量管理在我國的發展
時間 發展狀況
1978年9月 機械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始了第一個「質量月」活動
1979年 質量管理協會成立
1980年 《工業企業全面質量管理暫行辦法》制訂
1990年以後開始貫徹執行ISO 9000質量標准和質量體系認證
最近20年來 QC小組注冊數量達到1554萬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