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澳門的歷史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它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所以稱「澳門」。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蚝(即牡蠣),因此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於《明史》。
澳門由秦帝國起成為中國領土,屬南海郡和百越地。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粵海嶼之地。約前3世紀(即秦始皇一統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420年(晉朝元熙二年),澳門屬新會郡封樂縣地。590年(隋朝開皇十年),廢新會郡改屬寶安縣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廢寶安縣,改為廣州東莞縣轄。自南宋開始,澳門屬廣東省廣州香山縣。據史料記載,宋末名將張世傑與軍隊曾在此一帶駐扎;早期在澳門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魚與務農種植為生。元代屬廣東道宣慰司廣州路,路治廣州,明代屬於廣州府,清朝後期前屬廣肇羅道廣州府,道治肇慶,府治廣州。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從當時明朝廣東地方政府取得澳門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當時葡萄牙人從媽祖閣(媽閣廟)附近登陸,向問當地人這里的地名,因在媽閣廟旁,當地人便回答媽閣,於是澳門便被命名為Macau(媽閣葡萄牙語的譯音),大陸多拼寫為Macao。
1986年,中葡兩國政府開始為澳門問題展開了四輪談判。1987年4月13日,兩國總理在北京簽訂《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合聲明說,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國承諾向澳門實行一國兩制,保障澳門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中葡兩國元首見證下,第127任澳門總督韋奇立和第1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於澳門新口岸交接儀式會場場內交接澳門政權。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門群眾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進駐澳門;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Ⅱ 澳門的歷史資料
澳門地區的考古發掘,特別是1995年在路環島黑沙的沙丘中發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經鑒定,證實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貴古文物,與其同時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幾年來在距離澳門不遠的珠海地區出土的同類文物,屬於同一文化系統,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門一帶的地區勞動、生息。
澳門、路環、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國大陸的原始居民足跡所到之處。在商周時期,古代居民已在這些地區居住活動,所以,澳門、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時期的簋、罐以及戰國時期的陶器等。
澳門先秦屬百越地。從秦帝國起就成為中國領土,屬南海郡。澳門古稱濠鏡澳,與廣州香山縣的歷史關系極其密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越海嶼之地。約前3世紀(即秦始皇一統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420年(晉朝元熙二年),澳門屬新會郡封樂縣地。
590年(隋朝開皇十年),廢新會郡改屬寶安縣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廢寶安縣,改為廣州東莞縣轄。自南宋開始,澳門屬廣東省廣州香山縣。據史料記載,宋末名將張世傑與軍隊曾在此一帶駐扎;早期在澳門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魚與務農種植為生。元代屬廣東道宣慰司廣州路,路治廣州,明代屬於廣州府,清朝後期前屬廣肇羅道廣州府,道治肇慶,府治廣州。
(2)澳門版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澳門(葡語Macau、英語Macao),簡稱「澳」,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北鄰廣東省珠海市,西與珠海市的灣仔和橫琴對望,東與香港隔海相望,相距60公里,南臨中國南海。由澳門半島和氹仔、路環貳島組成,陸地面積32.8平方公里,總人口65.6萬(截至2018年3月)。
澳門特別行政區(北緯22°11',東經113°33')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地處珠江三角洲的西岸,隔海東望即是香港,北方的澳門半島連接廣東珠海,而南方則是氹仔、路環和路氹城所組成的大島,屬海島市,暫未有正式的名稱。
澳門的總面積因為沿岸填海造地而一直擴大,已由19世紀的平方公里逐步擴展至32.8平方公里(包含2009年11月29日國務院批准澳門填海造地360公頃合3.6平方公里的澳門新城區),面積約是華盛頓特區的1/6,新加坡的1/22、香港的1/34。澳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兩個離島。
Ⅲ 澳門最早是什麼時候納入中國版圖的
澳門古稱濠鏡澳,與香山的歷史關系極其密切.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粵海嶼之地。秦始皇統一中國時(約公元前3世紀),澳門就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地的番禺縣。到晉朝咸和6年(公元331年),澳門隨香山屬東官郡地。而其後隋朝開皇10年(公元590年),香山由東官郡改屬寶安縣地。自南宋開始,澳門屬香山縣。據史料記載,宋末名將張世傑與軍隊曾在此一帶駐扎;宋幼主趙昺於1279年在澳門海域里淹死。 早期在澳門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魚與務農種植為生。
澳門在明代史書中記載稱為「蚝鏡」(濠鏡),澳門當時是葡萄牙與中國貿易的主要補給港口。葡萄牙人佔領後,問當地人這里的地名。因在媽閣廟旁,當地人便回答「媽閣」,於是澳門便被命名為「Macau」(「媽閣」葡萄牙語的譯音)。原屬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1557年,葡萄牙人向當時明政府取得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最初由果亞親王管轄,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1640年當葡萄牙擺脫西班牙統治後,因澳門未曾投降於西班牙,於是被授「天主聖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稱號。
參考資料:維基網路
Ⅳ 澳門歷史資料
澳門歷史資料:
澳門先秦屬百越地,從秦帝國起就成為中國領土,屬南海郡。澳門古稱濠鏡澳,與廣州香山縣的歷史關系極其密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越海嶼之地。約前3世紀(即秦始皇一統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420年(晉朝元熙二年),澳門屬新會郡封樂縣地。
590年(隋朝開皇十年),廢新會郡改屬寶安縣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廢寶安縣,改為廣州東莞縣轄。自南宋開始,澳門屬廣東省廣州香山縣。據史料記載,宋末名將張世傑與軍隊曾在此一帶駐扎;早期在澳門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魚與務農種植為生。元代屬廣東道宣慰司廣州路,路治廣州,明代屬於廣州府,清朝後期前屬廣肇羅道廣州府,道治肇慶,府治廣州。
明代澳門屬廣東省香山縣轄地。1521年屯門海戰失利後,葡萄牙人轉往澳門地區尋找地盤。1553年,葡萄牙人以「借地晾曬水浸貨物」為借口,賄賂當時明朝的廣東提刑按察司巡視海道副使汪柏,獲准在澳門半島暫時居住。1557年,明朝在香山縣設提調備倭巡輯,俗稱守澳官衙門。葡人除向明朝廣東市舶司繳納船稅外,為鞏固其在澳門的地位,每年賄賂廣東海道副使五百兩白銀。
1571年,在廣州交易會,葡萄牙人按慣例賄賂海道副使500兩白銀之際,廣東布政使在場,翻譯祇好稱該賄賂為付給明國政府的「地租銀」,受賄官吏祇得由布政使上交「地租銀」到國庫。從此,葡萄牙人的賄賂變成地租。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中葡兩國元首見證下,第127任澳門總督韋奇立和第1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於澳門新口岸交接儀式會場場內交接澳門政權。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門群眾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進駐澳門;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4)澳門版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澳門地理位置:
澳門位於太平洋、南中國海沿岸,地處珠江口西岸,北回歸線以南的低緯度地區。北部與廣東珠海拱北相鄰,西部隔西江支流、內港及夾馬口水道與灣仔和橫琴,隔伶仃洋東望即是香港的大嶼山,南面與萬山群島相望。
澳門包括北部的澳門半島以及南部的離島區域。澳門的離島區域由氹仔、路氹城和路環和所組成的大島海島市。該島原為氹仔島和路環島,但在路氹連貫公路工程開始後,因為填海和西江水流帶來大量泥沙的關系,兩島之間的海床變得越來越淺,公路旁的土地亦越來越多。
澳門當局有見及此,便規劃填海工程,而所得出來的土地就是路氹城。另外,從2013年7月20日起在橫琴島的澳門大學新校區正式由澳門特別行政區管轄,所以也有人認為此1.1平方公里的澳門大學新校區屬於澳門。
古澳門地形基本上是丘陵地形,花崗岩地的質丘陵、台地廣布,構成澳門地形主體。澳門的天然的平地很少,主要有半島中部、路環東南部及西南部的海積層;氹仔大小潭山之間連島沙洲;以及古時澳門島與大陸相連造成半島的蓮花莖。始於1863年的填海工程,則是主要為澳門提供平地地段的來源。填海工程使現今澳門的輪廓與數百年前大為改變,亦使海岸線趨於平直工整。
Ⅳ 澳門的屈辱歷史
澳門自被葡復萄制牙侵佔以來,葡萄牙人在澳門一直擁有特權或特殊地位,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滿;從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殺總督亞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學校事件而觸發的「一二·三」事件,均顯示了民間對於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一直深感不滿。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是被葡萄牙非法侵佔的,並首次提出把澳門交還中國。由於當時不具備適當的交接條件,時任總理的周恩來提出暫時維持澳門當時的狀況。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門的居住權,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並將此辟為殖民地。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政府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經過100多年歐洲文明的洗禮,留下了大量的歷史文化遺跡。澳門歷史城區於2005年7月15日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其著名的輕工業、旅遊業、酒店業和娛樂場使澳門長盛不衰。
Ⅵ 澳門歷史教科書
不一樣的,華人有部分學內地教科書,就是「我國」,土生葡人學自己編的教科書。
Ⅶ 澳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是在哪個朝代﹖
澳門正式納入中國版圖是在秦國。
澳門先秦屬百越地。從秦帝國起就成為中國領土,屬南版海郡。澳門古稱濠鏡權澳,與廣州香山縣的歷史關系極其密切。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越海嶼之地。約前3世紀,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420年,澳門屬新會郡封樂縣地。
(7)澳門版中國歷史擴展閱讀:
從1999年到2019年,澳門的人均GDP升至全球排名第二,失業率降至1.8%,累計財政盈餘增長193倍,實打實的成績單印證了「這是澳門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
從黑社會橫行到最安全城市,從海濱小城到國際都市,廿載光陰記錄下澳門的驚人巨變。澳門的成功實踐雄辯地證明:「一國兩制」是完全行得通、辦得到、得人心的。
Ⅷ 查詢一下有關澳門歷史。
1、先民足跡
澳門地區的考古發掘,特別是1995年在路環島黑沙的沙丘中發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經鑒定,證實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貴古文物,與其同時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幾年來在距離澳門不遠的珠海地區出土的同類文物,屬於同一文化系統,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門一帶的地區勞動、生息。澳門、路環、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國大陸的原始居民足跡所到之處。在商周時期,古代居民已在這些地區居住活動,所以,澳門、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時期的簋、罐以及戰國時期的陶器等。
2、封建時期
澳門從秦帝國起就成為中國領土,屬南海郡和百越地。澳門古稱濠鏡澳,與廣州香山縣的歷史關系極其密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粵海嶼之地。約前3世紀(即秦始皇一統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420年(晉朝元熙二年),澳門屬新會郡封樂縣地。590年(隋朝開皇十年),廢新會郡改屬寶安縣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廢寶安縣,改為廣州東莞縣轄。自南宋開始,澳門屬廣東省廣州香山縣。據史料記載,宋末名將張世傑與軍隊曾在此一帶駐扎;早期在澳門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魚與務農種植為生。元代屬廣東道宣慰司廣州路,路治廣州,明代屬於廣州府,清朝後期前屬廣肇羅道廣州府,道治肇慶,府治廣州。
3、殖民歷史
澳門半島之有大量華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傾覆之際。當幾十萬南宋軍民從福建敗退乘船長驅到達澳門一帶,有的可能踏上這片半島汲取淡水、尋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將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召集澳門半島上名為「永福古社」的沙梨頭土地廟,便相傳邕建於南宋末年。大約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門半島上的望廈、濠鏡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點了。
自此以後,澳門始稍有人煙,但由於地方細,耕地缺,物產少,立足生活繁衍後代並不容易。直至16世紀中葉,即明世宗嘉靖年間。
1553年,開始有葡萄牙人在澳門居住。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與清朝政府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正式通過外交文書的手續佔領澳門。
雖然從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門的居住權,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設有官府,由廣東省直接管轄。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然而,澳門並不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殖民地,日本長崎才是第一塊。
19世紀畫家錢納利筆下的聖保祿學院
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門南方,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澳門歷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馳名於世,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在地區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經濟的運轉中發揮重大作用。
自古就是中國神聖的領土的澳門自被葡萄牙侵佔以來,葡萄牙人在澳門一直擁有特權或特殊地位,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滿;從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殺總督亞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學校事件而觸發的「一二·三」事件,均顯示了民間對於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一直深感不滿。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是被葡萄牙非法侵佔的,並首次提出把澳門交還中國。由於當時不具備適當的交接條件,時任總理的周恩來提出暫時維持澳門當時的狀況。
4、澳門回歸
1984年10月3日,鄧小平首次公開提出用「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澳門問題。1986年,中葡兩國政府開始為澳門問題展開了四輪談判。
986年,中葡兩國政府開始為澳門問題展開了四輪談判。1987年,兩國總理在北京簽訂《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合聲明說,澳門地區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國承諾向澳門實行一國兩制,保障澳門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
1993年3月31日,全國人大於北京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是1999年前葡國管治下的一個中國領土,澳門的主權屬於中國。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中葡兩國元首見證下,第127任澳門總督韋奇立和第1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於澳門新口岸交接儀式會場場內交接澳門政權。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門群眾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進駐澳門;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中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國承諾向澳門實行一國兩制,保障澳門人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在這四百餘年間,中歐文化的融和共存使澳門成為一個獨特的城市:既有古色古香的傳統廟宇,又有庄嚴肅穆的天主聖堂,還有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以及沿岸優美的海濱勝景。
Ⅸ 有關澳門的歷史資料
澳門由秦朝起成為中國領土,從明朝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租借。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 ,也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領地。 澳門古稱濠鏡澳,與香山縣的歷史關系極其密切。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粵海嶼之地。約前3世紀(即秦始皇一統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420年(晉朝元熙二年),澳門屬新會郡封樂縣地。590年(隋朝開皇十年),廢新會郡改屬寶安縣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廢寶安縣,改為東莞縣轄。自南宋開始,澳門屬廣東省香山縣。據史料記載,宋末名將張世傑與軍隊曾在此一帶駐扎;早期在澳門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魚與務農種植為生。 自古就是中國神聖的領土的澳門自被葡萄牙侵佔以來,葡萄牙人在澳門一直擁有特權或特殊地位,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滿;從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殺總督亞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學校事件而觸發的「一二·三」事件,均顯示了民間對於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一直深感不滿。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是被葡萄牙非法侵略的,是1999年前葡國 19世紀畫家錢納利筆下的聖保祿學院
管治下的一個中國領土,澳門的主權屬於中國。 1986年,中葡兩國政府開始為澳門問題展開合共四輪談判。1987年4月13日,兩國總理在北京簽訂《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合聲明說,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國承諾向澳門實行一國兩制,保障澳門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 1993年3月31日,全國人大於北京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中葡兩國元首見證下,第127任澳門總督韋奇立和第1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於澳門新口岸交接儀式會場場內交接澳門政權。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門群眾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進駐澳門;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市名由來
澳門以前是個小漁村,它的本名為濠鏡或濠鏡澳,因為當時泊口可稱為「澳」,所以稱「澳門」。澳門及其附近盛產蚝(即牡蠣),因此後人把這個名稱改為較文雅的「濠鏡」。清乾隆年間出版的《澳門紀略》中說:「濠鏡之名,著於《明史》。東西五六里、南北半之,有南北二灣,可以泊船。或曰南北二灣,規圓如鏡,故曰濠鏡。」從這個名稱中,又引申出濠江、海鏡、鏡海等一連串澳門的別名。 澳門的金蓮花標志
澳門這個名字源於漁民非常敬仰的一位中國女神──天後,即媽祖,她又名娘媽。 據說,一艘漁船在天氣晴朗、風平浪靜的日子裡航行,突遇狂風雷暴,漁民處於危難。危急關頭,一位少女站了出來,下令風暴停止。風竟然止住了,大海也恢復了平靜,漁船平安地到達了海鏡港。上岸後,少女朝媽閣山走去,忽然一輪光環照耀,少女化做一縷青煙。後來,人們在她登岸的地方,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位天後,名為媽祖閣。 明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葡萄牙人從當時明朝廣東地方政府取得澳門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當時葡萄牙人從媽祖閣(媽閣廟)附近登陸,向問當地人這里的地名,因在媽閣廟旁,當地人便回答媽閣,於是澳門便被命名為Macau(媽閣葡萄牙語的譯音),大陸多拼寫為Macao。
5000年前的先民足跡
澳門地區從近幾年的考古發掘,特別是1995年在路環島黑沙的沙丘中發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經鑒定,證實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貴古文物,與其同時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幾年來在距離澳門不遠的珠海地區出土的同類文物,屬於同一文化系統,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門一帶的地區勞動、生息。澳門、路環、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國大陸的原始居民足跡所到之處。在商周時期,古代居民已在這些地區居住活動,所以,澳門、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時期的簋、罐以及戰國時期的陶器等。
南宋末年
一千幾百年內,澳門地區雖然有人跡所及,但畢竟還只是舟船隨季候風寄泊之地。人們推測澳門半島之有大量華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傾覆之際。當幾十萬南宋軍民從福建敗退乘船長驅到達澳門一帶,有的可能踏上這片半島汲取淡水、尋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將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召集澳門半島上名為「永福古社」的沙梨頭土地廟,便相傳邕建於南宋末年。大約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門半島上的望廈、濠鏡等地,已是定居的 澳門威尼斯人酒店
居民點了。 自此以後,澳門始稍有人煙,但由於地方細,耕地缺,物產少,立足生活繁衍後代並不容易。直至十六世紀中葉,即明世宗嘉靖年間,澳門仍然是荒涼一片,人煙稀薄,只有舟船寄泊。 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門南方,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澳門歷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馳名於世,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在地區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經濟的運轉中發揮重大作用。
編輯本段大事年表
約前3世紀:秦始皇一統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門居住權。 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 1640年:葡萄牙擺脫西班牙統治後,因澳門未曾投降於西班牙,澳門被授「天主聖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稱號。 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宣布澳門為自由港,當時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 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國交澳門地租及佔領關閘。 1849年8月29日:華人居民沈志亮刺殺亞馬留總督。 1851年:葡萄牙人佔領氹仔。 1863年:葡萄牙人侵佔塔石、沙岡、新橋、沙梨頭和石塘街。 1864年:葡萄牙人佔領路環。 1868年:清政府提出用100萬兩白銀收回澳門主權,葡萄牙人拒絕。 1869年:澳門設立第一家郵局。 1874年7月22日:澳門遭遇特大台風,八千多人死亡,超過二千艘船隻沉沒。 1875年5月31日:澳門遭遇特大台風,多人無家可歸。 1879年:葡萄牙人佔領龍田村。 1883年:葡萄牙人佔領望廈、荔枝灣、石澳及青洲。 1883年至1885年:澳門每年進口九萬擔鴉片,其中兩萬擔是走私鴉片。 1887年:葡萄牙政府和清政府先後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規定「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區治理它處無異」。 1896年:葡萄牙企圖再佔領附近的大小橫琴島,但不成功。 1902年:大西洋銀行在澳門開業。 1908年:葡萄牙要求展界,並劃定澳門的界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葡萄牙屬中立國以及大量日僑居於巴西,所以沒有被日本佔領。 1926年:葡萄牙發生政變。同年年底,巴波沙上任澳門總督,是澳門第一位文人總督。 1929年:澳門郵政大廈落成,自動電話在澳門開始使用。 1955年:葡萄牙頒布《澳門海外省組織法》。 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確定澳門為旅遊區,特准設賭。 1961年11月:澳門政府頒布《承投賭博娛樂章程》。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政變,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的領土。 1974年:澳門首條陸路連接工具──澳氹大橋落成啟用。 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簽訂。 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Ⅹ 澳門歷史
澳門由秦帝國起成為中國領土,屬南海郡和百越地,從1557年開始被葡萄牙人在明朝求得澳門的居住權,但明朝政府仍在此設有官府,由廣東省直接管轄。直至1887年葡萄牙政府與清朝政府簽訂了有效期為40年的《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至1928年期滿失效)後,澳門成為葡萄牙殖民地,但澳門並不是歐洲國家在東亞的第一塊殖民地,日本長崎才是第一塊。
澳門古稱濠鏡澳,與廣州香山縣的歷史關系極其密切。 19世紀畫家錢納利筆下的聖保祿學院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香山已屬百粵海嶼之地。約前3世紀(即秦始皇一統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420年(晉朝元熙二年),澳門屬新會郡封樂縣地。590年(隋朝開皇十年),廢新會郡改屬寶安縣地,757年(唐朝至德二年),廢寶安縣,改為廣州東莞縣轄。自南宋開始,澳門屬廣東省廣州香山縣。據史料記載,宋末名將張世傑與軍隊曾在此一帶駐扎;早期在澳門定居的人在此形成小村落,倚靠捕魚與務農種植為生。元代屬廣東道宣慰司廣州路,路治廣州,明代屬於廣州府,清朝後期前屬廣肇羅道廣州府,道治肇慶,府治廣州古就是中國神聖的領土的澳門自被葡萄牙侵佔以來,葡萄牙人在澳門一直擁有特權或特殊地位,這使普遍居民大小程度的不滿;從1849年8月29日沈志亮刺殺總督亞馬留伊始,直至1966年12月3日因文化大革命和氹仔學校事件而觸發的「一二·三」事件,均顯示了民間對於葡萄牙人在澳門的特權一直深感不滿。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是被葡萄牙非法侵略的,是1999年前葡國管治下的一個中國領土,澳門的主權屬於中國。
1986年,中葡兩國政府開始為澳門問題展開了四輪談判。1987年4月13日,兩國總理在北京簽訂《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及兩個附件。聯合聲明說,澳門地區(包括澳門半島、氹仔和路環)是中國的領土,中華人民共和國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國承諾向澳門實行一國兩制,保障澳門人可享有「高度自治、澳人治澳」的權利。
1993年3月31日,全國人大於北京通過《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
1999年12月20日零時,在中葡兩國元首見證下,第127任澳門總督韋奇立和第1任澳門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何厚鏵於澳門新口岸交接儀式會場場內交接澳門政權。翌日(12月21日)早上,澳門群眾歡迎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進駐澳門;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式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
5000年前的先民足跡
澳門地區從近幾年的考古發掘,特別是1995年在路環島黑沙的沙丘中發掘出土的彩陶以及玉器,經鑒定,證實是四、五千年前的珍貴古文物,與其同時出土的石斧等石器,同近幾年來在距離澳門不遠的珠海地區出土的同類文物,屬於同一文化系統,說明早在新石器時代,中華民族的祖先,已在澳門一帶的地區勞動、生息。澳門、路環、黑沙等地,早已是中國大陸的原始居民足跡所到之處。在商周時期,古代居民已在這些地區居住活動,所以,澳門、珠海出土文物中,有春秋時期的簋、罐以及戰國時期的陶器等。
南宋末年
一千幾百年內,澳門地區雖然有人跡所及,但畢竟還只是舟船隨季候風寄泊之地。人們推測澳門半島之有大量華人定居,是在南宋皇朝傾覆之際。當幾十萬南宋軍民從福建敗退乘船長驅到達澳門一帶,有的可能踏上這片半島汲取淡水、尋找食物,有的更可能將這片荒僻地辟成藏身之所。召集澳門半島上名為「永福古社」的沙梨頭土地廟,便相傳邕建於南宋末年。大約在南宋末年至元初,澳門半島上的望廈、濠鏡等地,已是定居的居民點了。
自此以後,澳門始稍有人煙,但由於地方細,耕地缺,物產少,立足生活繁衍後代並不容易。直至十六世紀中葉,即明世宗嘉靖年間,澳門仍然是荒涼一片,人煙稀薄,只有舟船寄泊。
葡萄牙人最初限定只能居住在澳門南方,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澳門歷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馳名於世,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在地區上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曾在世界經濟的運轉中發揮重大作用。
大事年表
約前3世紀:秦始皇一統六國之時,澳門被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屬南海郡番禺縣地。
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門居住權。
1623年:葡萄牙政府委任馬士加路也為首任澳門總督。
1640年:葡萄牙擺脫西班牙統治後,因澳門未曾投降於西班牙,澳門被授「天主聖名之城」(Cidade do Nome de Deus)的稱號。
1844年9月20日:葡萄牙女王瑪麗亞二世宣布澳門為自由港,當時是第一次鴉片戰爭以後
1849年:葡萄牙停止向中國交澳門地租及佔領關閘。
1849年8月29日:華人居民沈志亮刺殺亞馬留總督。
1851年:葡萄牙人佔領氹仔。
1863年:葡萄牙人侵佔塔石、沙岡、新橋、沙梨頭和石塘街。
1864年:葡萄牙人佔領路環。
1868年:清政府提出用100萬兩白銀收回澳門主權,葡萄牙人拒絕。
1869年:澳門設立第一家郵局。
1874年7月22日:澳門遭遇特大台風,八千多人死亡,超過二千艘船隻沉沒。
1875年5月31日:澳門遭遇特大台風,多人無家可歸。
1879年:葡萄牙人佔領龍田村。
1883年:葡萄牙人佔領望廈、荔枝灣、石澳及青洲。
1883年至1885年:澳門每年進口九萬擔鴉片,其中兩萬擔是走私鴉片。
1887年:葡萄牙政府和清政府先後簽訂《中葡會議草約》和《中葡和好通商條約》,規定「葡國永駐管理澳門以及屬澳之地,與葡區治理它處無異」。
1896年:葡萄牙企圖再佔領附近的大小橫琴島,但不成功。
1902年:大西洋銀行在澳門開業。
1908年:葡萄牙要求展界,並劃定澳門的界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由於葡萄牙屬中立國以及大量日僑居於巴西,所以沒有被日本佔領。
1926年:葡萄牙發生政變。同年年底,巴波沙上任澳門總督,是澳門第一位文人總督。
1929年:澳門郵政大廈落成,自動電話在澳門開始使用。
1955年:葡萄牙頒布《澳門海外省組織法》。
1961年:葡萄牙海外部確定澳門為旅遊區,特准設賭。
1961年11月:澳門政府頒布《承投賭博娛樂章程》。
1974年4月25日:葡萄牙政變,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不是殖民地,而是中國的領土。
1974年:澳門首條陸路連接工具──澳氹大橋落成啟用。 澳門威尼斯人酒店
1987年4月13日:《中葡兩國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簽訂。
1999年12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
2012年6月19日:澳門特區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互免簽證協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