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與日本的歷史淵源

中國與日本的歷史淵源

發布時間:2021-02-28 05:02:40

❶ 日本的起源是源於中國嗎

可以說日本的起源是源於中國。

日本大和民族的血統主要來自兩種人,一種叫彌生人,另一種叫繩文人,前者佔7/10 ,來自東北亞地區,而後者佔3/10,來自東南亞地區。但不論是哪一種,他們都在自己的生活時代,從古代中國遷移過去的,也就是說大和民族起源於中國,是古代中國人的後裔。

公元五世紀大和國統一日本。移民大抵是黃皮膚的黃種人,主要由在日本彌生時代(公元前300年--公元250年)扶餘人、漢族以及阿爾泰語系民族與日本列島本土的繩文人融合而成,

自東亞大陸漂洋過海而來的外來移民沿著朝鮮半島而下,渡過海峽,登上了這個位於東亞盡頭、曙光總是第一抹生起卻是火山密布的列島。

(1)中國與日本的歷史淵源擴展閱讀:

關於大和民族的祖先,發表了一個「二重構造說」。

通過碳十四檢測得知,繩文人進入日本的時代,大約距今1.2萬年至2000年,他們是中國南方的古越人,沿著大陸橋進入日本,大陸橋沉沒後,則經由台灣和琉球群島繼續進入日本。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境內發現了多處遺址,尤其是裡面出土的漆器和被拔掉門齒的頭顱骨,有力地證明了繩文人來自於中國。因為當時能掌握漆器的只有中國,而且「鑿齒」是中國濮人的習俗,後來古越人也開始效仿起來。

日本人類遺傳教授通過對人類白血球的抗原分析,認為日本另一始祖彌生人主要是B46-DR9東北亞人,他們很有可能是中國的肅慎人,於2300年前,從朝鮮半島,向東渡過日本海,進入日本,並帶去了水稻技術。

在日本的的《古事記》中,曾有關於始祖大神駕木船從天而降,之後便形成了大和民族的記載。

❷ 日本和中國的淵源!

文化上,日本進入封建社會時中國正是盛唐時期.故日本在思想,藝術,建築等方面受盛唐影響極其深遠.建築,藝術上的不甚了解不敢妄談,就從思想上為樓主介紹一下. 平安時代佛教從中國流傳入日本,影響最大的是禪宗中的臨濟宗和曹洞宗(當時有在日本也是"臨天下,曹一角").進入鐮倉時代後佛學逐漸興盛,日本也經過改良產生了獨特的宗派如凈土宗等,在農民中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鐮倉末期宋代的朱子學傳入日本,當時後醍醐天皇希望恢復天皇的權威,朱子學所提倡的忠君愛國的儒家教條思想正好符合當時的國情.利用朱子學在武士階級中所產生的影響,鐮倉幕府被徹底推翻.朱子學也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起源之一.在江戶時期由於科技的進步,在人群中產生了一種反對朱熹提倡王陽明的思潮,可以說是日本啟蒙思想的開端. 日本的文字也是發端於漢字,但在不同的發展過程中與現代漢語產生了較大的歧義.可以說現在日本的漢字還保留著許多中國古代漢字的原意. 中日間文化交往在唐宋兩代達到頂峰,之後的元明兩代逐漸減少,到明中期由於明代奉行的閉關鎖國政策而基本完全廢止了. 軍事上樓主所說確是實情,清軍入關後日本當時的室町幕府曾有聯合鄭成功反對清廷的計劃,但因九州太宰府出現變故而中止.但民間仍有以此為藍本的小說:國姓爺戰記,講述鄭成功向日本借兵最終反清復明的故事. 中日兩國交往在元代中斷的原因和文永-弘安之役有關,忽必烈曾多次要求日本稱臣,但卻遭到當時鐮倉幕府的執政北條時宗的斷然拒絕.時宗怒斬來使並加強九州海防嚴陣以待. 但由於日本此時還未形成集團作戰的概念,交戰時往往是兩軍士兵互通姓名後進行單挑,因此對元軍集團式作戰感到非常不適應.在元軍總攻的前夜突然狂風大作,元軍戰艦全數沉沒,不得不狼狽退兵.數年後忽必烈再次進攻,卻再次不幸的在總攻前夜因大風而全軍覆沒,最終放棄了入侵的打算. 中日兩國在明早期也有軍事合作.室町幕府早期中國沿海與九州沿岸海盜盛行,明廷派出使臣前往日本交涉合作剿滅事宜.歷史上的倭寇實際上並不都是日本人,有些明人也混跡其中大肆劫掠.室町幕府則派九州大宰府出兵征剿.日本主要對抗的是朝鮮沿岸與九州沿岸的海盜. 之後就是歷史課本上也有的豐臣秀吉侵朝了.在日本被稱作慶長-元祿之役.日軍在戰爭初期勢如破竹,連克朝鮮重鎮,但海上補給線卻因李舜臣的襲擊而受到沉重打擊.明軍入朝後與日軍在朝鮮戰場拉鋸,總體上互有勝負.此時明軍實力因財政問題早已大不如前,而日軍則剛經歷過戰國亂世戰鬥力較強.最終日軍因損失過大,加之國內豐臣秀吉病故而全軍撤退. 之後中日兩國都進入了長時間的閉關鎖國時期,兩國一度頻繁的交往就此中斷.等到明治維新成功後日本進入快速增長期,也就形成了今天的局面.

❸ 中國和日本的歷史關系日本和中國的歷史關系是從哪個

一說中日復兩國同文同種。同文制尚可理解,同種之說則過言之。日本的原住民是伊阿努人(蝦夷),屬白種人,而大和民族的祖先應該是先秦陸陸續續從大陸移民日本列島的。主要是兩條路逕,其一是胡人從朝鮮半島渡海,其二是越人(馬來人種)從東海渡海,所以朝鮮東南部(百濟)和琉球被日本人視作勢力范圍,是有歷史淵源的。

胡人與越人的血統,中國人也有。漢族的前身是出身古羌族(藏、緬、黨項都出身古羌族)的華夏族(夏、周)與東夷族(商),但自五胡亂華以來就融入了胡人的血統,而百越在幾千年的逐步漢化之中,如今只余越南一國了。

❹ 日本與中國有那些歷史淵源啊

盛唐時期,中國文來化深入影源響了之後的日本,在5世紀前後,我國的儒家思想就開始傳入日本。儒家思想中的「仁、義、禮、忠、信、智、孝、和、愛、恭、儉、忍、讓」等倫理思想,在日本這樣一個具有強烈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因而崇拜強者的民族中,並不是全部都能在日本生根發枝,被日本人民全部接受。更沒有讓儒家學說居獨尊的地位,而是允許不同學術流派和不同宗教並存。日本的宗教是一種以儒教、佛教及其本民族神道等多元共存的思想體系。同時日本文化有雙重性,就像菊與刀。菊是日本皇家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徵。日本人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忠貞而易於叛變,勇敢而又懦弱,保守而又求新。———魯思·本尼迪克特

❺ 日本歷史上和中國的淵源

日本島最近也是在三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生活的遺跡了。當時處於石器時代。日本學者把舊石器文化(包括中石器)叫做「先繩紋文化」或「無土器文化」。日本舊石器文化分為前期和後期,大約3萬年以前的為前期,佔多數;3萬年至1萬年前的為後期,數較少。前期舊石器以打制的原始石核石器、手斧和砍砸器為代表。後期舊石器以打制的石片石器為主,其變遷次序為刀形器在前,尖狀器在後。此外還有刮削器和雕刻器等石片石器。日本的遠古人類,會打擊製造簡單的生產工具,從事狩獵和採集。當時人們居住在洞穴里。至中石器時代後期,住在豎穴式屋中。火可能已被人們利用。在靜岡縣休場遺址和上野遺址中,發現了列石成圓形的遺址。有人推定為爐址。那麼,這些人是從哪兒來的呢?一些日本學者認為是遠古時代從中國、朝鮮半島等一些地區過去的,因為日本語在語法結構、音韻組織方面具有蒙古語和朝鮮語的一些共同特點。

從文字方面來看,最起碼在公元3世紀的邪馬台國時代,日本就已經有懂漢字、甚至能寫表文的人了。但正式把文字和儒學傳到日本的則是在應神天皇時期,這位文化使者就是傳說中百濟國的王仁。王仁是百濟國派去的,他隨身帶了《論語》十卷和《千字文》一卷,這十一卷書籍均為中國典籍。現在學術界對是否有王仁其人尚存爭議,但在王仁之前很早的時候,朝鮮半島的樂浪郡就居住著王姓漢人豪族,百濟國建立後,人們用中國漢人擔任文化教育方面的職務是完全可能的。而當時,日本對百濟在政治上處於優勢地位,把這些有文化的漢人從百濟接到日本是非常正常的事。我想,就算『王仁』這個人不一定真的存在,但他這樣的文化傳播者應該還是有其很多的。

說到邪馬台國,就不得不說說卑彌呼女王和壹與女王。邪馬台國出現在日本九州北部,其領土約以博多灣為中心的100公里之內,是當時日本島上的眾多國家之一。公元238年6月卑彌呼女王派遣大夫難升米、副使都市牛利等官員攜帶男奴4名、女奴6名及斑布2匹2丈作為供品,從北九州海濱乘船前往中國。

大化改新效仿中國唐朝的政治經濟制度進行的。其內容主要有政治和經濟兩方面的內容。在經濟方面,廢除部民制,建立班田收授法與租庸調制。在政治方面,建立中央集權天皇制封建國家。這次改革雖然不是很徹底,但是其為日本以後的繁榮奠定了基礎,是日本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說到東渡,我想中國人知道最多的應該是徐福渡日吧!據說徐福東帶去了3000(這個數字不一,也有些地方記載不是三千人)童男童女,按此說法再加上百工以及船夫,這個數字遠遠超過了3000。按照一條戈船能載3百人計算,至少需要十餘艘,按照一條大翼船載1百人計算,則需要三十餘艘。這些船在海上不可能連在一起,隨著對馬暖流、風向等的影響,應該有些船被打翻沉入海底,有些漂到了其他地方,有些則到了日本。就像蒲公英一樣,這些人應該最終在好幾個地方登陸了,而不可能只是到了日本。

有關秦人東渡日本的記錄在日本的古籍中略有記載,比如《日本書紀》欽明元年載「八月,······召集秦人、漢人等諸蕃投化者,安置國郡,編貫戶籍。秦人戶數總七千五十三戶」。這些人中應該包括了在日本出生的秦人後裔。

除了直接到日本的中國人,還有人是從朝鮮半島渡日的,尤其是公元前108年,漢朝在朝鮮設立了樂浪、臨屯、玄菟、真番四郡後,漢人遷居朝鮮半島者日益增多,其中不少工匠通過半島南端前往日本,而日本也有意識地派人到半島去招收漢工匠。《日本書紀》雄略紀中就記載:雄略大王派歡因知利與弟君等,一同前往新羅、百濟等國,讓半島諸國貢獻『巧者』(即工匠)。最後從百濟帶回『手末才伎』。百濟所貢的這些工匠,很多都是漢工匠及其子孫,其中不乏中國和百濟混血後的後代。

LZ如果有時間希望你能找一本名叫《漢唐文化與古代日本文化》的書來看看,裡面對日本奈良時代以及之前的中日交流史有很詳盡的介紹。

❻ 中國和日本的歷史關系

最早和中國有所外交的國家是倭奴國,范曄撰寫的《後漢書》中就記述了公元57年(東漢光武帝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光武賜予印綬」,倭奴國其實是日本北九州沿海一帶的部落小國,漢光武帝曾通過來使授予刻有「漢委倭奴國」五字的金印,這枚印以於1784年在日本博多灣志賀島(今福岡市東區)上被發現,現珍藏於福岡市美術館。《後漢書·東夷傳》中記載,約在漢武帝授予倭王金印50年左右之後,既後漢安帝永初元年(公元107年),倭國遣使來華獻上生口(即會說話的工具——奴隸)一百六十人,願請見。安帝接受了倭王禮物後,也回贈了賞賜。倭奴國早於邪馬台國181年與中國交往。

公元238年6月卑彌呼女王派遣大夫難升米、副使都市牛利等官員攜帶男奴4名、女奴6名及斑布2匹2丈作為供品,從北九州海濱乘船前往中國。當時的魏明帝為了表達對卑彌呼女王的贊賞而向女王頒以詔書和賞賜,詔書內容非常友好,魏明帝假金印紫綬。

魏明帝對卑彌呼女王的回禮名稱和數量:
「絳地交龍錦(紅地有交龍花紋的錦)五匹、絳地縐粟罽(紅地用毛做成的氈子)十張、蒨絳(紅色的絹織物)五十匹、紺青(青色的絹織物)五十匹,答汝所獻貢直。 」

另外,還單獨賜給卑彌呼女王個人的是:
「又特賜汝紺地勾文錦(青色的錦)三匹、細班華罽(毛織物)五張、白絹五十匹、金八兩、五尺刀二口、銅鏡百枚、真珠、鉛丹各五十斤,皆裝封付難升米、牛利還到錄受。悉可以示汝國中人,使知國家哀汝,故鄭重賜汝好物也。」

回謝禮品中提到五尺刀,漢代一尺相當於23.3CM,五尺則約為1.17米。另外,上述物品中,僅一枚銅鏡便重一公斤,百枚銅鏡便是一百公斤以上,遠遠大於卑彌呼女王進貢的數量和質量。

邪馬台國的卑彌呼女王和她的繼承者壹與女王在公元238年(魏明帝曹睿景初二年)--247年(魏齊王曹芳正始八年)間派遣使節出使魏國多達五次。

公元607年日本開始遣隋,到618年唐滅隋時日本共派出四次遣隋使(畢竟隋朝存在時間太短),到了唐朝,中國的封建經濟和文化的發展進入繁榮時期,日本則處於封建制代替奴隸制的變革時代。中日兩國交往最頻繁的時候應該是在公元630年--894年,這段期間共派出遣唐使19次,其中除去三次」送唐客使」和一次」迎入唐使」及兩次因故未成行外,正式來華的共有13次。

日本對中國的不軌之心古已有之,並不是從明朝才開始有的,只能說明朝的時候,日本比以往都要來的囂張。

❼ 中國文化與日本文化的淵源

日本文化基本是抄襲中國文化,以7世紀日本「大化改新」最為典型。你看日本穿的和服,用的漢字,筷子,和春節,端午,科舉,各種典章律例,哪個不是抄襲中國的?只不過日本僅僅是抄襲,而韓國抄襲也罷了,還偏偏都說成是自己的,把中國名人說成是韓國人。

❽ 中國與日本淵源

中國仇視日本不用多說自然是歷史問題。
我主要說一下,日本對中國的態度專。
1.毒餃子事件令屬日本民眾對中國的食品安全性問題產生懷疑。大部分日本人並不關心政治,但食品安全卻與自身息息相關。
2.日本臭名昭著的黑社會組織「福建幫」「東北幫」中多中國人,燒殺搶掠。
3.日本有一家庭遭中國留學生搶劫並將其一家5口殺害,其中有3名小孩最大的僅7歲最小的僅5歲。上個月,大阪地方法院又判處一名殺害兩名日本小孩的中國人無期。中國人在日犯罪綠很高。
4.部分中國人不忘歷史怨恨不能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日本,糾纏歷史。
5.部分中國人也可以說是大部分中國人的素質問題特別是在日華人的素質問題引起日本人反感。
6.去年,奧運火炬傳遞中中國留學生與「Zang讀」在街道上廝打,引起日本民眾不滿。
7.汶川地震,日本天皇和首相最先,向中方發來慰問電,並最先提供援助,還發起民眾和政府官員、國會議員捐款,並派來救援隊、醫療隊。
部分中國人說日本是幸災樂禍,拍醫療隊和救援隊是有意刺探中國情報。日本人認為,是好心沒好報。
8.中國政府袒護他們的「敵人」朝鮮。
9.中國假冒偽略商品擠黃了許多在華日本企業。

❾ 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的交往過程

中國和日本在歷史上的交往過程如下:

645年,日本向中國唐朝學習,進行大化改新。

1926年12月25日,由於統制派軍人由外而內改變國家政體的思想,日本開展了對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各國的大規模侵略。

1972年9月29日,中日兩國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實現邦交正常化,並放棄了日本侵華戰爭的國家賠償,1973年1月互設大使館。

2012年9月11日,日本單方面宣布釣魚島「國有化」之後,中國政府採取了空前的積極手段表達對日本此舉的抗議和反對。

2014年11月8日,APEC部長級會議召開之前,王毅部長表示,中方重視日方多次提出的願望,我們在中日關繫上的原則立場是明確和一貫的。

(9)中國與日本的歷史淵源擴展閱讀:

中日文化淵源:

茶道作為一種審美儀式,自古以來就受到上層社會的青睞。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交禮儀。日本茶道最早是在唐朝貞觀年間傳入日本的。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藝術。事實上,書法不僅在日本很受歡迎,也是人們培養自己的一種方式。佛教傳入日本後,書法開始在日本流行起來。和尚和佛教徒用毛筆抄寫經文,模仿中國。

相撲起源於日本的神道教,起源於中國。相撲是奈良和平時期宮廷觀賞性的運動,戰國時期在鐮倉成為武士訓練的一部分。

和服是模仿中國隋唐的。雖然它們已經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日本風格,但它們仍然包含著中國漢服的許多特點。

柔道是中國拳擊的發展,起源於少林。明末,中國武術大師陳元贊將中國傳統武術傳入扶桑,成為現代世界第一位柔道大師。

空手道是一種結合了500年前古老的搏擊技術和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拳擊技術。空手道不使用任何武器,只使用拳腳,與其他格鬥運動相比,是一種比較具有實戰意義的運動形式。

閱讀全文

與中國與日本的歷史淵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