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49到1956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成就
一、1949年至1956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成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中國開始了新民主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過渡,1953年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並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是恢復國民經濟,1954年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並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中國真正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確定了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1953年開始的這會主義改造包括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在1956年的完成標志著中國真正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但是由於改造過於激進,粗糙留下了許多問題,但是總體上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回復和經濟的發展。
這一時期主要取得的成就是,成立了新中國,頒布了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並且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順利的完成從新民主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的過度。
二、標志性事件:
1、土地革命: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建國之初,中國政府成功地在佔全國農業人口總數90%以上的地區完成了土地改革,三億農民分得了約4700萬公頃的土地。
2、國家統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3、民族尊嚴: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戰後,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恢復!
4、經濟成就:1953年開始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巨大成就: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達8.9%以上;建立起一批國家工業化所必需而過去沒有的基礎工業,包括飛機和汽車製造業、重型和精密儀器製造業、發電設備製造業、冶金和礦山設備製造業以及高級合金鋼和有色金屬冶煉等。
5、政治發展:1954年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並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中國真正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確定了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
B. 新中國成立前具體歷史
一、到現在為止,中國人民已經取得的主要的和基本的經驗,就是這兩件事,版即:在國內權,喚起民眾,結成國內的統一戰線,並由此發展到建立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在國外,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國人民,共同奮斗,結成國際的統一戰線。
二、積孫中山探索四十年的經驗和中國共產黨探索二十八年的經驗,中國人民選擇的道路「就是倒向社會主義一邊,絕無例外。騎牆是不行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這里講的「一邊倒」,著重是講我們選擇的社會主義道路。
三、中國共產黨代表的無產階級為什麼「取得了基本勝利」,毛澤東給出的答案是,因為我們有「戰勝敵人的主要武器」,那就是有區別於其他階級和政黨的一個黨、一個軍隊、一個統一戰線。提到中國共產黨,毛澤東特別強調她是「一個有紀律的,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武裝的,採取自我批評方法的,聯系人民群眾的黨」。總之,不了解我們黨的過去,就不明白我們將要走向何方。
C. 新中國成立以後,1949—至今的大事記都有什麼
1、第一台百萬次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研製成功
1973年8月26日,從北京大學、北京有線電廠和燃化部等單位傳出一個令全國驚喜的消息,他們聯合研製的中國第一台每秒鍾運算一百萬次的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試製成功了。
這是當代中國科技發展史上的一項重大成果,堪稱中國電子計算機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當年8月號《新華月報》對此做了報道。
2、中國發射首枚人造衛星
1970年4月24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地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了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中173公斤運行軌道傾角685度、近地點4391km、遠地點2348km。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衛星的國家。
「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為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打下了極為堅實的根基,帶動了中國航天工業的興起,使中國的航天技術與世界航天技術前沿保持同步,標志著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
3、1971年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 聯合國大會第26屆會議以76票贊成、35票反對、17票棄權的壓倒多數,通過了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23個國家提出的要求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和立即把蔣介石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的提案。11月15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團首次出席了聯合國大會,受到了極其熱烈的歡迎。
4、1974年秦始皇兵馬俑發掘
1974年在陝西省臨潼縣秦始皇陵東側,發現了一處規模巨大的秦代陶俑坑,這一陶俑坑是當地農民在抗旱打井過程中發現的。隨後,考古工作者同當地農民一起進行了勘探、清理。經探測,整個陶俑坑東西長110米、南北寬60米,深4.6米,總面積為12600平方米。
從1974年7月開始,考古工作者在陶俑坑的東端,已經試掘清理了南北60米、東西16米、深4.6米,約1000平方米的范圍。發現東面有5個斜坡門道,進門後,南北寬達60米的地面上整齊地排列著3列72路橫隊,共216個武士俑,臉面一律朝東。
武士背後,整齊地排列著蔚為壯觀的40路縱隊。因為當時挖掘面積東西長只有16米,40路縱隊武士俑只出土一小部分,計有314個,陶馬24匹。
5、1977年:重啟高考之門
1977年8月,復出不久的鄧小平在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了一個重要會議——科學和教育工作座談會。重啟關閉10年之久高考之門的序幕,就在這次會議上拉開了。 鄧小平在聽取高校代表的意見後,果斷決定「十六字」方針必須推倒,恢復高考招生制度就從今年開始。
鄧小平在有關高等學校招收新生文件的送審稿中,對高考招生的政審條件作了大段刪改。他明確指出:招生主要抓兩條,第一是本人表現好,第二是擇優錄取。
D. 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發生的事,歷史演變過程
新中國成立至今,歷史演變過程,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中國政專治發展史。包括內政與外屬交。
二是新中國經濟發展史。包括城市經濟發展與農村經濟發展。
三是新中國軍事發展史。
四是新中國文化教育發展史。
五是新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
六是新中國藝術發展史。
E. 新中國成立後的重大歷史事件(1949-2009)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2002 獲得2008奧運會舉辦權
2003 中共16大召開
2003 非典爆發
2008 中共17大召開
2008 北京奧運會舉辦 中國軍團獲得50枚金牌 共100枚獎牌
F. 從1949開始到現在中國發展的過程
新中國的70年,我們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
1、70年,我們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
中國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植根於新中國前30年艱苦卓絕的探索,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不長的時間里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改革開放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全面展開,充分釋放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罕見的中國速度。
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00309億元,經濟總量首次站上90萬億元的歷史新台階,穩居世界第二位。
2、70年,我們創造了民生改善的偉大奇跡。
我們黨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堅持讓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成果。經過70年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從解決溫飽到實現總體小康,正在邁向全面小康。
197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高達7.7億人,到201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萬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
中國還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
3、70年,我們創造了科技進步的偉大奇跡。
新中國70年,是創造科技進步奇跡的70年。在這70年中,我們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科技隊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
多復變函數論、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成就,高溫超導、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納米科技等基礎科學突破,「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等工程技術成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也為我國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當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動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井噴式發展。古老的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踏浪前行。
4、70年,我們創造了制度創新的偉大奇跡。
一部新中國成長史,就是一部輝煌的制度創新史。在基礎薄弱、人口眾多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推進現代化事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全新創舉,沒有現成的教科書可供學習,沒有成熟的發展模式可供模仿,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創新。
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制度創新的偉大探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構建起和諧的黨際關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優勢結合起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開辟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嶄新道路。
(6)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擴展閱讀
70載成就巨大
1994年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那一年,四川成都一所中學里,有個16歲的少年首次在微型計算機下完成了初等幾何命題的全部證明。
後來,他有了一次成果匯報的機會,他做了很多准備,卻只被問到一個簡單的問題:你一分鍾打多少字?回首當年,他說「恍然是一種啟迪」。
故事裡的少年,是全國政協委員、搜狗公司CEO王小川。王小川的經歷,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1979年由王選主持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成功研製,到2005年王小川發明搜狗輸入法,中文信息化進程中基礎技術和應用技術的數次重大突破,夯實了實現科技強國的語言基礎。
今天,人工智慧時代到來,這一進程仍在加速。近兩年,王小川帶領他的團隊先後推出了跨語言搜索、商用的機器同傳系統、公開演示的中文唇語識別系統、AI合成主播。王小川告訴本報記者,現在,他們每天服務的中文語音請求超過5.4億次。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信息產業取得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後到趕超的歷史性成就。」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深有感觸地說,今天,浪潮集團正為全國150多個省級、市級政府以及74萬家企業提供雲計算服務,造福3.2億群眾,連續5年政務雲市場佔有率第一;
積極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企業上雲,深化雲ERP發展轉型,以開源方式打造工業PaaS(平台即服務)平台,構建SaaS(軟體即服務)生態;開創政府數據從共享、開放向授權運營升級的先河,100多個省市政府數據運營工作扎實推進;智慧城市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
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向記者說出了他自己的感受:「一是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1977年恢復高考,當時錄取率很低,而到了2018年,高考實際錄取率已達81.13%。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很多學生因此受益。二是高素質人才顯著增加,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高校畢業生僅有2.1萬人;2018年則達到了820萬,2019年預計達到834萬。
三是教育在國家發展中地位和作用愈加明顯,中國高等教育從支撐、服務社會發展,逐漸處於基礎、支撐及引領地位,成為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的中堅力量。」
G. 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最重要的歷史功績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版完成
1953年 第一個權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2002 獲得2008奧運會舉辦
2008 北京奧運會舉辦 中國軍團獲得50枚金牌 共100枚獎牌
H. 中國發展史1949至今
新中國成立——科技事業新的起點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當時的中國國內僅有30多個專門研究機構,全國的科學技術人員不超過5萬人。中國的科學技術需要在一片「廢墟」上重建。
1949年11月,在原中央研究院和北平研究院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作為新中國的主要政府研究機構,並在隨後的幾年裡陸續成立了中國科協、中國氣象局、國家地質部等科學技術協調與研究機構。中國的科學技術發展進入了嶄新的歷史階段。
新中國的建立,激發了大批海外學子的殷殷報國心。正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任教的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後異常興奮,毫不猶豫地放棄了在國外的終身教授職務和優厚的生活待遇,毅然回國。
1955年,航空動力學家馮·卡門的學生、時任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教授的錢學森,歷經險阻,回國效力。後來的幾十年間,他為發展中國的國防科技作出了特殊貢獻。
到1957年,歸國的海外學人已經有3000多人,約佔新中國成立前在海外留學生和學者的一半以上。他們克服重重困難,紛紛回到祖國,大多數人成為新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奠基人或開拓者。在中國科學院選定的第一批233名學部委員(後改稱院士)中,近2/3是這批歸國的海外學人。
同時,中國政府大力培養科學技術人才,建立科研機構。在短短的時期里,中國初步形成了由中國科學院、高等院校、國務院各部門研究單位、各地方科研單位、國防科研單位五路科研大軍組成的科技體系。
1956年是中國現代科學技術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是年1月,中國提出了「向科學進軍」的口號。科學技術事業開始進入了一個有計劃的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這一年,中國政府成立了國家科學規劃委員會,組織全國600多位科學家和技術專家,制定出中國第一個發展科學技術的長遠規劃,即《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擬定了57項重大任務。此規劃提出的主要任務於1962年提前完成,從而奠定了中國的原子能、電子學、半導體、自動化、計算技術、航空和火箭技術等新興科學技術基礎,並促進了一系列新興工業部門的誕生和發展。在提前完成《1956年至1967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的基礎上,中國又制定了《1963年至1972年科學技術規劃綱要》(簡稱《十年規劃》)。
中國政府在1958年對科技管理機構進行調整合並,成立了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市、縣陸續成立了各級科委,形成了中國的科學技術管理體系。中國科學技術事業進入了國家計劃下的現代發展時期。
1964年,周恩來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上首次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簡稱「四個現代化」。
在此期間,科技事業得到迅速發展。1959年,地質學家李四光等人提出了「陸相生油」理論,打破了西方學者的「中國貧油」說;1960年,物理學家王淦昌等人發現反西格瑪負超子;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裝置爆炸成功;1965年,生物學家們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在此過程中,中國形成了一批學科較齊全、設備較好的研究所,培養了一支水平較高、力量較強的科研隊伍。到1965年,全國科學研究機構已達到1700多個,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員達到12萬人。這是中國科學技術事業繼續發展的基礎
I. 新中國是在什麼歷史背景下成立的
新中國成立的歷史背景是:
一、國際:戰爭與革命是四五十年代的時代主題:
1、美蘇冷戰,資本主義社會主義兩大陣營對壘。
2、二戰後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新高潮,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崩潰
二、國內:要和平要民主要獨立是全國人民共同心願,共產黨領導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1、土地革命以來特別是抗日戰爭以來連年戰亂。
2、國民政府官僚資本壓榨民族工商業,國民經濟處於崩潰邊緣。
3、民族資產階級放棄中間道路,共產黨的新民主主義道路贏得民心。
(9)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歷史擴展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歷史意義:
一、完成土地改革,是新中國成立之初的一項重大社會改革成就。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指出:「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藉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展農業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辟道路。」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
不破除地主土地所有制,不實行「耕者有其田」,民主革命的任務就不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下一步任務——實現社會主義也難以完成。到1952年底,全國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這是民主革命取得最後勝利的重要標志。由於土地改革的完成,農民成為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的基本支持力量,也為農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新中國的成立,開創了中國現代化的新契機。我們看到,從1840年到1949年,中國的現代化屢遭挫折失敗、屢次失去發展機遇。現代工業只是星星點點地分布在若干城市,工業產值只佔國民經濟總產值很小的比例,中國仍然是一個傳統的農業國家。
中國真正走上現代化的發展道路,並且改變中國傳統農業國家的地位,是在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歷史已經證明,中國的現代化是在1949年以後大規模開啟的。1978年以後,中國現代化的進程進一步加快了。
三、新中國的成立,確立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使中國邁入長治久安的歷史時期,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了可靠政治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