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對新疆的政策歷史

中國對新疆的政策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8 02:36:40

① 近代以來中國政府對新疆先後採取了哪些重大舉措它們有何共同作用

新中國成立以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央政府把幫助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政治經濟和文化、走中國各民族共同富裕之路作為一項基本國策。

加大在新疆的固定資產投資。中央政府制定實施的十個「五年計劃」中,始終把新疆基礎設施建設項目、農業基礎發展項目、現代工業體系建設項目等列為國家重點項目,出台一系列優惠和特殊的政策,保障計劃的順利實施。新中國成立五十多年來,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新疆進行了大規模的投資建設,1950年至2001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5015.15億元,其中中央投資2662.23億元,占同期全社會投資的53.1%;累計建成投產項目9萬多個,其中包括178個大中型項目和一大批對新疆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項目,為支持新疆經濟的持續增長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給新疆以巨大財力支持。據初步統計,從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的1955年到2000年,中央政府給新疆的財政補助累計達877.41億元。特別是1996年以來,隨著中央政府財力的增強和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央政府給新疆的一般性財政補助逐年增長: 1996年為59.07億元,1997年為68.38億元,1998年為80.12億元,1999年為94.00億元,2000年為119.02億元,2001年為183.82億元。中央政府還通過各種專項財政轉移支付、民族優惠政策財政轉移支付,加大資金的投入和支持。

支持自治區政府積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和外國政府貸款。到2001年底,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安排下,自治區已完成和正在執行的世界銀行貸款項目22個,總投資額179895萬美元,按現行匯率摺合人民幣1493128萬元,三個中外合資企業獲准使用亞洲開發銀行貸款552.4萬美元;利用加拿大等幾個國家和政府金融組織的貸款41067萬美元,已生效執行和完成的項目68個。充分利用國際組織和外國政府的貸款,對促進新疆經濟發展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

通過石油天然氣開發造福新疆。新疆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央政府為促進新疆經濟的發展,堅持對新疆油氣大勘探、大開發和大投入的方針,以造福於新疆各族人民。為實現把新疆建成全國最大的石油化學工業基地的戰略構想,在國內外油氣價格下跌,而新疆油氣勘探開發成本較高的情況下,中央政府逐年加大了新疆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的投資力度,1995年為181.96億元, 2000年為292.23億元。已經開工建設的以新疆為主要氣源的「西氣東輸」工程,計劃投資額達1200多億元。

石油、天然氣及石化工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滿足了新疆經濟發展對能源和石化產品的需求,而且有力地帶動了機械、交通運輸、通信、建築、電力、水利、農業、食品和紡織、化工、塑料、橡膠、醫葯等產業的發展,刺激了服務行業的增長,對新疆區域經濟結構的形成和升級產生了重大影響;極大地促進了就業人口的增加,僅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從1994年以來,隨塔里木油田開發,每年新增職工人數超過18%; 大大推動了城市化進程,克拉瑪依、獨山子、阜東、澤普等一批石油新城在戈壁荒灘建起,烏魯木齊、庫爾勒、阜康、輪台等城市現代化建設加快;有效支援了當地經濟發展,新疆克拉瑪依、吐哈、塔里木等各大油田和澤普、獨山子、烏魯木齊、克拉瑪依等各大石化企業,都充分發揮人才、資金、技術優勢,扶持地方企業,投資搞建設,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北的沙漠石油公路,就是由塔里木油田投資7.85億元建設的。新疆石油、天然氣及石化工業的發展也為新疆財政增加了大量收入,僅「西氣東輸」項目,每年可為新疆增加10多億元的財政收入,為促進新疆各項事業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制定優惠政策,促進新疆發展。新中國成立以來,尤其是實行改革開放政策以來,中央政府在經濟發展及各項政策上給予新疆以傾斜。頒布實施沿邊開放戰略的有關法規,賦予新疆等西部地區擴大對外開放八條優惠政策;提出搞好新疆的糧棉生產基地建設,建設「三北」(東北、華北和西北)防護林以及防沙治沙工程;執行扶持貧困地區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建設邊境公路,完善配套邊境口岸公路設施;加快塔里木河生態和水資源綜合治理,優先在新疆安排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實行規范的中央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逐步增加財政支持,提高國家政策性貸款、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外國政府貸款的比重。2001年,中央政府在《關於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實施意見的通知》中,規定和提出了十八個方面的68條具體優惠政策。自治區政府依據國家這些規定,制定頒布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於西部大開發稅收優惠政策有關問題的實施意見》,出台十條吸引國內外企業及農牧民參與新疆社會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工程、優勢和特色產業、高科技產業等領域投資經營的具體稅收優惠政策。

為新疆輸送和培養優秀專業技術人才。新中國成立以來,針對新疆較為偏遠落後、缺乏高素質人才的困難,國家通過分配、調動和鼓勵內地80多萬知識分子和專業技術人員到新疆工作,為工業、農業、教育、文化、科學研究、醫療衛生等行業輸送了大批大學畢業生、科學技術人員及高學歷的專門人才。這些專門人才為新疆的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從1989年起,中央政府組織內地80多所高校支援新疆,共招收新疆少數民族大學本專科學生1萬人,定向培養研究生640人,培訓教師和少數民族教育行政管理幹部860多人,培訓少數民族經濟和企業管理幹部1400人,派出一定數量的少數民族訪問學者出國進修。從2000年起,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杭州、廣州、深圳、大連、青島、寧波、蘇州、無錫等12個發達城市在所屬的省級重點高中舉辦了新疆高中班,每年招收1540名新疆民族學生,政府向這些在校學生提供財政補貼。

全國其他省區市大力支持新疆。幾十年來,各省區市向新疆提供了大量的技術和人才支援。在新疆工業企業發展落後的情況下,中央政府把東南沿海較發達地區的一些企業、工廠全部搬遷至新疆,從內地調進工程技術人員充實到新疆初建的骨幹企業中去,並選送一大批少數民族工人到內地先進企業進修實習,在很短的時間內在新疆培養起一支工程技術骨幹隊伍。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新疆與內地各兄弟省區市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人才的互相流動日益興起和擴大,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以「物流」、「人才流」為特徵,以優勢互補為原則的新的支援新疆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形式已迅速發展起來; 尤其是近年來,根據中央政府的要求,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浙江等20多個較發達的省市對口支援新疆的各地州市,取得了明顯成效。

② 中國對今新疆的主權是從漢代開始確立的,你對新疆三史又有多少了解呢

新疆「三史」是指新疆歷史、民族發展史、宗教演變史。從漢朝設立西域都護府開始

③ 新疆歷史和時政

歷史: 漢武帝時盤張騫出使西域,密切了與西域的聯系,促進了促進絲綢之路的開辟。公元前60年,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府」,管轄天山南北的西域事務。從此,這一地區正式歸入西漢的版圖。
時政: 1.援疆幹部為新疆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作了大量工作。據不完全統 計2002年7月以來,援疆幹部所在省市為新疆無償援助資金、物資共計10.72億元,援建希望小學68所,為新疆培訓各類人員10.6萬多人次,其中在內地培訓6800多人次。三年來,援助省市與受援地區在經濟技術、教育、衛生等方面簽訂項目合作協議588個,其中履約414個,履約項目資金56.93億元,引進項目資金13億元。2002年7月以來,內地共有2190多批、1.8萬多人次到新疆考察,其中由省部級領導帶隊的就有20多批,我區也有850多批、7900多人次到內地考察。由援疆幹部擔任縣(市)委書記的兩個試點縣(市)——哈密市和霍城縣,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多項經濟指標都有明顯增長。
2.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新疆工作座談會是在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入關鍵時期、新疆發展和穩定面臨重大機遇和挑戰的新形勢下召開的。會議全面總結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新疆發展和穩定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深刻分析新疆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進一步明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導思想、主要任務、工作要求,對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了戰略部署。

胡錦濤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做好新形勢下新疆工作,是提高新疆各族群眾生活水平、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要求,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拓展我國經濟發展空間的戰略選擇,是我國實施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發展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的重要部署,是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確保邊疆長治久安的迫切要求。加快建設繁榮富裕和諧穩定的社會主義新疆,是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責任。全黨全國必須充分認識做好新疆工作對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大意義,切實把新疆經濟社會發展搞上去,把新疆長治久安工作搞扎實,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不斷開創新疆工作新局面。

3.振興區域經濟 新疆「含金量」飆升:在對口省市支援及中央加大投資的背景下,新疆將成今年區域經濟「含金量」最高的地方。長期看,通過區域性政策,將使新疆的能源戰略地位將得到進一步的穩固,隨著交通基礎建設的提速,新疆的能源儲備將轉化為新疆的切實的財富,新疆的農業資源也將大有作為,成為新疆發展的重要一環。身處基建、資源、化工、百貨和農牧行業的上市公司都將從中受益。
4.國家惠農政策激發新疆農民種糧積極性:記者從新疆自治區農業廳了解到,2009年,國家撥給新疆糧食綜合農資補貼13.02億元、良種補貼1.64億元、糧食直補6.8億元、農機具購置補貼5億元,共計26.4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了5億元。平均給每位農民補貼260元。

國家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台實施,極大地激發了新疆廣大農民的種糧熱情。據統計,新疆糧食播種面積由2005年的1471.46萬畝增加到2008年的2474.95萬畝,增加68.2%,其中小麥播種面積由2005年的761.84萬畝增加到2008年的1316.96萬畝,增加72.87%。尤其是2009年,新疆小麥種植面積達到1729.98萬畝,較上年增加413.02萬畝,創近十年新高,全面實現了新疆糧食生產恢復性增長目標。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張春賢強調,「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是在新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議。會議全面分析了新疆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新疆工作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點工作和重大政策措施,對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張春賢要求,各級黨組織和各族黨員幹部要迅速進入狀態,認真學習領會會議文件,深刻領會其精神實質,結合實際深入思考,進一步明確做好新形勢下新疆工作的目標任務,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使命感,以更大的決心、更有力的措施,扎扎實實地把會議精神落到實處。

5.舉全國之力建設新疆 設喀什經濟特區:

④ 新中國成立後對新疆地區實行什麼政策

對新疆地區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的重要內容。

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就是在統一的祖國大家庭里,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以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為基礎,建立相應的自治機關,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自主地管理本民族、本地區的內部事務,行使當家做主的權利。

(4)中國對新疆的政策歷史擴展閱讀:

民族區域自治的優越性

實踐證明,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既符合歷史的發展,又符合現實情況,有很大的優越性。

1.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於維護國家統一和安全。民族區域自治是以領土完整,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的,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民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它增強了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別是少數民族把熱愛本民族與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結合起來,更加自覺地擔負起捍衛祖國統一、保衛邊疆的光榮職責。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於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得以實現。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於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4.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於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蓬勃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民族區域自治

⑤ 歷史以來,我國對新疆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⑥ 建國後,中國政府對新疆採取什麼政策

你是外國人嗎,

⑦ 中央對新疆都有哪些優惠政策

2010年5月17日至5月19日,在北京召開了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悉回數到場,這也是標答志著中央對新疆優惠政策的全面開展落實,具有里程碑意義。
一、除烏魯木齊、克拉瑪依兩市以外,全國19個省市將對口支援新疆12個地州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舉全國之力發展新疆,五年之內新疆人均GDP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新疆人均收入達到西部地區的平均水平。
二、國務院初步將新疆的喀什確定為中國的第六大經濟特區,並以東有深圳,西有喀什的目標進行扶持建立,並享有特區各項政策支持。
三、提高新疆資源稅補償標准,由過去的以量徵收,變為現在的以價來徵收,初步計算今年新疆財政收入將增加20多億元。
四、改善民生領域,涉及到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等等。

我知道的就這些,應該還有很多,估計後續更多的優惠政策將相繼出台。

⑧ 歷代中央政府對新疆的管轄

新疆與中原地區的密切聯系由來已久。西漢之初,西域各地處在匈奴統治之下。公元前138年,為擊退匈奴對漢朝邊境地區的劫掠,漢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公元前121年,漢軍大敗駐牧在河西走廊一帶的匈奴軍隊,漢朝在此先後置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公元前101年,西漢王朝在天山南部的輪台、渠犁等地駐兵數百人進行屯田,並設「使者校尉」地方官員統領之,後「使者校尉」改稱「護鄯善以西使者」。
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二年),設置「西域都護府」。當時,匈奴統治層內部發生動亂,駐守西域的匈奴日逐王賢撣「率其眾數萬騎」自願歸服漢朝,西漢王朝委任鄭吉為「西域都護」,駐烏壘城(今輪台縣境內),治理西域全境,西域各地的首領和主要官吏均接受西漢賜予的印綬。西域都護府的設立,標志著西漢開始在西域行使國家主權,新疆成為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一個組成部分。
東漢(公元25年-公元220年)政府在西域先設「西域都護」,後置「西域長史」,繼續行使對天山南北各地的軍政管轄。公元221年,三國(魏、蜀、吳)曹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政權繼承漢制,在西域設「戊已校尉」,治設高昌(吐魯番),後又置西域長史以對西域各地諸多民族進行管理。西晉(公元265年-公元316年)末年,前涼政權(公元301年-公元376年)創建者張駿發兵西征,佔領高昌地區,設立高昌郡。北魏王朝設置鄯善鎮、焉耆鎮,加強對西域的治理。
隋唐時期,中央政府加強對新疆的統治。公元六世紀末,隋朝統一中原,隋煬帝(公元604年-公元618年在位)即位之初,就派遣吏部侍郎裴矩到張掖、武威主管與西域的互市,了解西域民情。公元608年,隋軍進駐伊吾,建築城郭,設鄯善(今若羌)、且末(今且末西南)、伊吾(今哈密境內)三郡。
公元七世紀初,唐朝代隋而興。公元630年,原屬西突厥的伊吾城(今哈密)主率所屬七城歸順唐朝,唐朝設西伊州(後改稱伊州)。公元640年,唐軍擊敗隨突厥反唐的高昌(菊去草頭左加麥旁)氏王朝(公元501年-公元640年),於該地置西州,又於可汗浮圖城(今吉木薩爾)設庭州;同年在高昌設安西都護府,這是唐朝在西域建立的第一個高級軍政管理機構,後遷至庫車,改置為安西大都護府。唐朝打敗西突厥後,統一了西域各地,於公元702年在庭州設置北庭都護府,後又升為北庭大都護府,管理天山北麓及新疆東部地區的軍政事務,而安西大都護府管理天山南部和蔥嶺以西的廣大地區。唐玄宗年間(公元712年-公元756年在位),唐朝又在兩大都護府之上設「磧西節度使」,是當時全國八大節度使之一。
唐朝中央政府對西域各地實行的是藩漢分別管理制度,即在漢民集中居住的伊州、西州和庭州等地,行政上採用與內地一樣的府、州、縣、鄉、里管理制度;經濟上推行「均田制」(唐朝田制)與「租庸調制」(唐朝賦稅制度);軍事上實行「府兵制」(唐朝軍事制度)。非漢民聚居區,則設置「羈縻府州」,即繼續維護當地本民族首領的行政管理制度,冠以唐朝都護、都督、州剌史的名號,允其以舊俗治理其部眾。同時,還在龜茲、於闐、疏勒、碎葉(一度是焉耆)設軍事建制,史稱「安西四鎮」。
五代宋遼金時期,因中原地區諸朝爭奪統治權而無暇顧及西域,西域出現了幾個地方政權並列的局面。其中主要有高昌、喀喇汗和於闐等地方政權,但它們同中原諸王朝都保持著密切關系。
高昌與喀喇汗王朝都是公元840年漠北回鶻汗國覆滅後,由西遷西域的回鶻人匯同其他操突厥語諸族建立的地方政權,前者以吐魯番地區為中心,後者控制包括天山南部、中亞河中等廣大地區。
回鶻人落居西域及其建立的這些地方政權與中原王朝關系十分密切,喀喇汗王朝的統治者就自稱「桃花石汗」,意即「中國之汗」,表示自己是屬於中國的。1009年,佔領於闐地區的喀喇汗王朝派出使臣向北宋(公元960年-1127年)進獻方物。1063年,北宋冊封喀喇汗王朝可汗為「歸忠保順(後左加石旁)(音:後)鱗黑韓王」。北宋建立後第三年,高昌回鶻就派遣使者42人前往北宋進貢方物。
於闐系塞人居地。唐朝以後,於闐尉遲王族執政,與中原地區往來密切,因曾受過唐朝冊封而自稱李姓。公元938年,後晉高祖遣張匡鄴、高居誨出使於闐,封李聖天為「大寶於闐國王」。北宋初,於闐使臣、僧人向宋朝進貢不斷。
元朝時期成吉思汗完成對天山南北的政治統一。蒙古汗最初設立「達魯花赤」(蒙古官名,意為鎮守官)、「別失八里等處行尚書省」等軍政管理機構,對西域進行軍政管轄。元朝建立後,在發展西域各地社會經濟的同時,在吐魯番地區設立提刑按察司,以後,又在吐魯番等地建立交鈔提舉司(印鈔機構)和交鈔庫等機構,設置「別失八里元帥府」以總管派往該地的「新附兵」(元朝以俘降的南宋士卒組成的軍隊)屯墾事務,派兵到和闐、且末等地屯田,在別失八里設立冶場「鼓鑄農具」。在畏兀兒(元朝稱回鶻為「畏兀兒」)地區實行「計畝輸稅」。1406年,明朝設立了哈密衛,任用哈密當地的世族首領為各級官吏統轄當地軍政事宜,維持中西商貿通道之安全,並對西域其他地區實施羈縻控制。
清朝政府對西域的統一規模和管轄范圍。1757年,清朝平定長期割據西北的准噶爾政權。兩年後,清朝平定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大、小和卓(大和卓波羅泥都、小和卓霍集占)叛亂,鞏固了對西域各地的軍政統轄。在管理制度方面以1762年設立的「伊犁將軍」統一行使對天山南北各地的軍政管轄,官府駐地在「惠遠城」(今霍城縣境),分設都統、參贊、辦事、領隊大臣管理各地軍政事務。清朝政府依據「因地制宜」、「因俗施治」的原則,對天山北部漢、回族居住區實行郡縣制管理;在伊犁地區和天山南部各地維吾爾族中維持當地的「伯克制」,但是伯克(突厥語音譯,地方官吏稱號)的任免權歸於中央,並嚴格實行政教分離;對蒙古族和哈密、吐魯番地區的維吾爾族則實行「扎薩克(蒙古語音譯,意為支配者)制」,即冊封王、貝子、公等世襲爵位。清朝政府在官員的任用方面還採取了以滿族為主、各族官員並用的政策;經濟方面,推行以農業為主,農牧並舉的經濟措施,採取減輕賦稅,確定財政定額補貼制度等。清朝統治時期,新疆的社會經濟得到了穩步的發展。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新疆受到沙俄等列強的侵略。1875年,陝甘總督左宗棠就任欽差大臣,督辦新疆事務。到1877年底,清軍陸續收復了中亞浩罕汗國(費爾干納)阿古柏侵佔的天山南北諸地。1881年2月,清政府收復被沙俄強行佔領長達十一年之久的伊犁。1884年,清政府正式在新疆建省,並取「故土新歸」之意改稱西域為「新疆」。新疆建省,是清朝政府對歷朝各代治理新疆的一次重大改革。自此,由巡撫統管全疆各項軍政事務,新疆軍政中心由伊犁移至迪化(今烏魯木齊)。至1909年,新疆省下轄4道,道以下共隸有6府、10廳、3州、21個縣或分縣,新疆行政建置與內地完全一致。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第二年,革命黨人在伊犁策動起義成功,成立新伊大都督府,宣告了清朝在伊犁地區政治統治的結束。民國政府建立後,不斷強化新疆防務。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隨著全國解放形勢的發展和新疆各族人民革命斗爭形勢的高漲,國民黨新疆警備司令陶峙岳、新疆省政府主席包爾漢宣布起義,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第一兵團在王震將軍率領下進駐新疆。1949年10月1日,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起,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綜上所述,自漢朝於公元前60年在新疆設「西域都護府」之後,中國歷代中央政府都對新疆進行軍政管轄。由於歷代統治時強時弱,中央政府對新疆地區的管轄也時強時弱。新疆各族人民積極維護與中央政府的關系,為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形成和鞏固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閱讀全文

與中國對新疆的政策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