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1978年到1992年中國歷史

1978年到1992年中國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8 01:26:42

① 誰能告訴我我國1978-1992的重大歷史概況

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標志著我國進入經濟體制改革階段,國家由計劃經濟體制開始向市場經濟體制過渡。在這一時期,我國的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調整,第二、三產業比重明顯提高,經濟與科技水平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整體國民經濟持續平穩增長。1979-2005年年均GDP增長率達9.6%,其中第一產業增長率為4.6%,第二、三產業增長率分別為11.3%、10.7%。(見圖3) (2)我國研發調整情況及創新主體概況 進入八十年代後,我國的國家創新體系逐漸完善,整體科研能力明顯提高,研發規模、結構、人員情況分別如表2所示。進入90年代後,研發投入保持持續、快速增長態勢。2000年以前,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長期徘徊在0.7左右;到2002年,R&D投入佔GDP比重首次超過1%,此後呈逐年增長勢頭。 此間我國研發經費來源的變化特點主要是,政府資助金額長期保持在20-30%之間,且呈逐年小幅遞減趨勢;由金融機構貸款的研發費用也呈遞減趨勢;而企業自己出資的研發費用大幅提升,從1992年的29.15%增長到2005年的65.52%。另外,從經費流向看,以2004年為例,政府研發資金主要流向研究機構與高等院校,而企業出資的研發資金大部分用於企業內部的研發工作。從某種程度上看,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地位正逐步確立。 從科技人員的變化看,90年代後我國研發人員規模保持了持續增長的態勢。由1994年的257.6萬人增加到2004年的348.1萬人,10年間增長了0.35倍。以2005年為例,按部門劃分,企業研發人員佔64.7%,政府研究機構佔15.8%,高校科技人員佔16.6%,由此顯示出我國企業研發人員規模正大幅增長,孕育了大量的技術創新人才潛力。 從研發費用結構看,我國的研發費用構成包括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試驗開發。其中,基礎研究費用比重90年代後一直保持在5%左右,近年略有上升;應用研究費用大體保持在20%左右,部分年份略有波動,整體程遞減趨勢;試驗開發費用保持持續增長,由1995年的68%增至2005年的76.95%。但與許多發達國家相比,整體來看,我國的基礎研究仍相當薄弱,大部分經費主要用於試驗開發。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我國的研發活動大部分集中於研發的後端,重點在能在市場上迅速獲得成效的項目上。 進入70年代後期,我國的國家創新體系日益完善,創新活動逐漸由政府指令型向市場引導型轉變。這一時期的創新主體主要是企業、高校、科研院所與中介機構。

② 1949年到1978年中國的重大歷史事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2、中蘇建交

1949年10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務院總理周恩來復電蘇聯副外長葛羅米柯:對蘇聯政府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決定和中國建立外交關系,並互派大使表示熱烈歡迎。這一天,中蘇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

3、出席日內瓦會議

1954年4月26日,日內瓦會議開幕,首先討論朝鮮問題。會議一開始,朝鮮外務相南日就提出了關於恢復朝鮮統一和組織全朝鮮自由選舉的方案。周恩來外長表示完全支持南日外務相提出的方案。

4、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全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是一場由毛澤東發動,被反革命集團利用,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1966年5月至1976年10月的「文化大革命」,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建國以來最嚴重的挫折和損失。

5、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把國民黨集團的代表從聯合國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

③ 1978年中國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

公元1978年( Seventy-eight),公歷平年,共365天,53周。農歷戊午年(馬年),無閏月,共355天。農歷起止時間為1978年2月7日—1979年1月27日。
1978年舉行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進行了撥亂反正,並且開始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堪稱是20世紀中國第三次歷史劇變發生的一年,也是改革開放的開始之年。
關於中國發展:
1.華國鋒「洋躍進」和「兩個凡是」。
2.沖破禁區,撥亂反正,中組部(胡耀邦)為冤案平反。
3.打破大鍋飯制度。
4.劉心武《班主任》傷痕文學。
5.知青返鄉,學校撤消紅衛兵組織。
6.安徽鳳陽點燃「星星之火」。
7.越南發生「排華」事件。
8.喇叭褲、披肩發、迪斯科風靡全國。
9.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應答時間:2021-01-07,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④ 歷史 1978年到1992年我國所有制結構發生了什麼變化

1、由 「一大二公」復所有制結構向制「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格局轉變,十四大提出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十一屆三中全會 歷史意義: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決策,開始了中國從「以階級斗爭為綱」到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從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從封閉半封閉到對外開放的歷史性轉變。以這次會議為起點,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路正式開辟,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由此揭開序幕。
3、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瓦解原因:a、自身的局限性 b、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主要原因)
4、是民國初期(一戰期間)(1912-1919)
5、主要原因:①先天不足;②誕生和發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它發展的主要因素;③後天畸形;④戰爭和革命不斷,政局長期動盪。

⑤ 1978年至今中國歷史介紹,越詳細越好,謝謝

不想看客觀歷史,請看中國出版的中國現代史,看客觀的,劍橋中國史

⑥ 如果要把1978年後的中國歷史分為兩個時期,從經濟角度而言,哪一年是一個分水嶺

如果要把1978年後的中國歷史分為兩個時期,從經濟角度而言,1992年是一個分水嶺。
1992年,鄧小平南巡,視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表重要談話。為中國走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
1992年1月17日,88歲的鄧小平坐在南行列車上,開始了他的南方之行。從1月18日到2月21日,鄧小平視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並發表重要談話。提出「要抓緊有利時機,加快改革開放步伐,力爭國民經濟更好地上一個新台階」的要求,為中國走上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礎。不久小平南巡的旋風席捲全中國,掀起了又一輪改革開放的熱潮。
1992年1月18日上午,鄧小平在武昌停留,向湖北省的兩位高層做了言簡意賅的重要談話:「現在有一個問題,就是形式主義多。」
寄語深圳「搞快點」
1992年1月19日至1月29日,鄧小平視察廣東,會見廣州地區的黨政軍負責同志,並和大家合影留念,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要盡可能搞快點。
啟發上海擴大開放
1992年1月30日鄧小平前往上海視察時告誡當時的上海市領導,「這是你們上海最後一次機遇,這個機遇你們不要放過。」

主要觀點:
「基本路線要管一百年,動搖不得。」
「判斷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標准,應該主要看是否有利於發展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力,是否有利於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是否有利於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
「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本質區別。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
「中國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兩個文明建設都搞上去,這才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中國要出問題,還是在共產黨內部。對這個問題要清醒,要注意培養人,要按照「四化」標准,選拔德才兼備的人進班子。真正關繫到大局的是這個事。」

⑦ 1949到1978年中國歷史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土地改革、抗美援朝、昌都戰役、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年第一個五年計劃、1955年萬隆會議、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1958年「大躍進」運動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興起。

1959年我國獨立研製原子彈、導彈、1961年國民經濟調整八字方針、1962年中共中央舉辦「七千人」大會、1964年我國成功試爆第一顆原子彈、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1967年我國成功試爆第一顆氫彈、1969年中蘇珍寶島事件。

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1971年我國成功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中美聯合公報》簽署。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我國第一代秈型雜交水稻、1975年我國成功發射了第一顆返回式人造衛星、美國總統福特訪華、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1977年鄧小平重新恢復工作、1978年中美雙方發表《建交公報》、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選舉產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勤政殿舉行第一次會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宋慶齡、李濟深、張瀾、高崗,以及周恩來等56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委員宣布就職。

會議一致決議,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接受《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為施政方針,向各國政府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願與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建立外交關系。

會議結束後,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及各位委員集體出發,乘車出中南海東門,前往天安門城樓出席開國大典。

下午3時,北京30萬群眾齊集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開國大典。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向世界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2、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1951年的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的全權代表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全權代表在北京簽訂《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宣告了西藏的和平解放。

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國現代史和中國革命史上的一個重大歷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歷史上一個劃時代的轉折點。西藏民族從此擺脫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羈絆,西藏人民從此更加深切地體驗到了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溫暖,西藏地方的歷史畫卷從此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3、1955年萬隆會議

萬隆會議,即1955年4月18日至24日,29個亞非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代表團在印度尼西亞萬隆召開的亞非會議。這是亞非國家和地區第一次在沒有殖民國家參加的情況下討論亞非人民切身利益的大型國際會議。這次會議由於在萬隆召開,所以也稱萬隆會議。

萬隆會議主要討論了保衛和平,爭取民族獨立和發展民族經濟等各國共同關心的問題。主要目的是促進亞非國家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並共同抵制美國與蘇聯的殖民主義和新殖民主義活動。

萬隆會議通過的《亞非會議最後公報》,涵蓋了與會國在經濟合作、文化合作、人權和自決、附屬地人民問題、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等多個方面所達成的共識。

公報中「關於促進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提出了載入史冊的十項原則,是亞非國家對國際關系准則的重要貢獻,是世界歷史進程中劃時代的里程碑。

4、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我國第一代秈型雜交水稻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在農業科技上的一項舉世矚目的成就是秈型雜交水稻的育成。這項技術自1976年在全國大面積推廣以後,僅至1994年,就已使中國的稻穀累計增產達2400億公斤。此外,該技術還被出口到美國等國家和地區。

雜交水稻的研究始於1964年。當時任職於湖南省安江農校的袁隆平最先發現了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便帶領助手們開展了有關研究。

他們利用野生不育株在中國首先實現了雜交水稻三系(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配套的重大突破(1973年),並解決了雜交水稻"優而不早"、"早而不優"等許多技術難題。雜交水稻技術在全國的推廣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在水稻生產上利用雜種優勢的國家。

5、1970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個人造地球衛星由蘇聯發射成功[2]。隨後美國、法國、日本相繼發射人造衛星。

1958年5月17日,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提出:「蘇聯人造衛星上天,我們也要搞人造衛星,我們也要搞一點,要搞就搞得大一點。」

1964年,中國相繼成功發射了第一枚彈道式導彈、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一系列進展為發展人造衛星奠定了基礎,衛星計劃被重新提上議事日程。

1965年1月8日,錢學森建議中國暫停研製的人造地球衛星應該重新上馬並列入國家任務,並得到了聶榮臻副總理的贊同。

同年5月,周恩來總理指示中國科學院拿出第 一顆人造衛星的具體方案。負責衛星總體組的錢驥帶領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很快便拿出了初步方案。該方案由錢驥等直接向周恩來總理作了匯報。

閱讀全文

與1978年到1992年中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