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狼圖騰》的作者簡介,主要內容,讀者感悟
狼圖騰
狄歷各族以狼為圖騰,高車祖老狼,突厥族狼母,薛延陀祖狼頭人,蒙古族以蒼狼白鹿為圖騰
元太祖為什麼能夠遠徵到歐洲?
中國人性格里究竟狼的成分有多少?
有狼的風景會帶給你怎樣的震撼與沖擊?
一部關於狼的史詩性著作,一部對中國歷史進行獨特解讀的小說,一部可以給包括商界、文化界、學術界帶來重大震撼的原創性作品
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小說,實在是當代讀者的幸運。千百年來,占據正統主導地位的鴻學巨儒,畏狼如虎、憎狼為災,漢文化中存在著太多對狼的誤解與偏見,更遑論為狼寫一部書,與狼為伍探微求真了。
本書由幾十個有機連貫的「狼故事」一氣呵成,情節緊張激烈而又新奇神秘。讀者可從書中每一篇章、每個細節中攫取強烈的閱讀快感,令人慾罷不能。那些精靈一般的蒙古草原狼隨時從書中呼嘯而出:狼的每一次偵察、布陣、伏擊、奇襲的高超戰術;狼對氣象、地形的巧妙利用;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族中的友愛親情;狼與草原萬物的關系;倔強可愛的小狼在失去自由後艱難的成長過程――無不使我們聯想到人類,進而思考人類歷史中那些迄今縣置未解的一個個疑問:當年區區十幾萬蒙古騎兵為什麼能夠橫掃歐亞大陸?中華民族今日遼闊疆土由來的深層原因?歷史上究竟是華夏文明徵服了游牧民族,還是游牧民族一次次為漢民族輸血才使中華文明得以延續?為什麼中國馬背上的民族,從古至今不崇拜馬圖騰而信奉狼圖騰?中華文明從未中斷的原因,是否在於中國還存在著一個從未中斷的狼圖騰文化?於是,我們不能不追思遙想,不能不面對我們曾經輝煌也曾經破碎的山河和歷史發出叩問:我們口口聲聲自詡是炎黃子孫,可知「龍圖騰」極有可能是從游牧民族的「狼圖騰」演變而來?華廈民族的「龍圖騰崇拜」,是否將從此揭秘?我們究竟是龍的傳人還是狼的傳人?
人類社會的精神和性格日漸頹靡雌化的今天,讀到《狼圖騰》這樣一部以狼為敘事主體的史詩般小說,實在是當代讀者的幸運。千百年來,占據正統主導地位的鴻學巨儒,畏狼如虎、憎狼為災,漢文化中存在著太多對狼的誤解與偏見,更遑論為狼寫一部書,與狼為伍探微求真了。
❷ 《狼圖騰》的作者詳細信息
姜戎58歲。北京人。北京某大學研究人員。主業:政治經濟學,偏重政治學方面。
1967年自願赴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
作品《狼圖騰》:1971年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於北京。2003年歲末定稿於北京。2004年4月出版。
❸ 《狼圖騰》的閱讀問題
《狼圖騰》節選
姜戎
兩年前陳陣從北京到達這個邊境牧場插隊的時候,正是十一月下旬,額侖草原早已是一片白雪皚皚。陳陣被安排住在畢利格老人家裡,分配當了羊倌。一個多月後的一天,他隨老人去八十多里外的場部領取學習文件,順便采購了一些日用品。臨回家時,老人作為牧場革委會委員,突然被留下開會,可是場部指示那些文件必須立即送往大隊,不得延誤。陳陣只好一人騎馬回隊。臨走時,老人將自己那匹又快又認家的大青馬,換給了陳陣,並再三叮囑他,千萬別抄近道,一定要順大車道走。
剛登上一道山樑,遙望大隊駐地的查干窩拉山頭,他一下子就把老人的叮囑扔在腦後,率性地放棄了繞行二十多里地走大車道的那條路線,改而徑直抄近路插向大隊。
天越來越冷,大約走了一半路程,太陽被凍得瑟瑟顫抖,縮到地平線下面去了。陳陣忽然一陣顫栗,心裡有些莫名的緊張——他怕大青馬迷路,怕變天,怕暴風雪,怕凍死在冰雪荒原上,但就是忘記了害怕狼。
快到一個山谷口,一路上大青馬活躍亂動、四處偵聽的耳朵突然停住了,並且直直地朝向谷口的後方,開始抬頭噴氣,步伐錯亂。
當陳陣猛地轉頭向山谷望去時,他幾乎嚇得栽下馬背。距他不到四十米的雪坡上,在晚霞的天光下,竟然出現了一大群金毛燦燦、殺氣騰騰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側頭瞪著他,一片錐子般的目光颼颼飛來,幾乎把他射成了刺蝟。後來,陳陣跟畢利格詳細講起狼群當時的陣勢,老人用食指颳了一下額上的冷汗說,狼群八成正在開會,山那邊正好有一群馬,狼王正給手下布置襲擊馬群的計劃呢。幸虧這不是群飢狼,毛色發亮的狼就不是餓狼。
陳陣強撐著身架,端坐馬鞍,只用眼角的餘光緊張地感覺著近在側旁的狼群。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這幾十米距離的目標,對蒙古狼來說只消幾秒鍾便可一蹴而就。人馬與側面的狼群越來越近,陳陣深知自己絕對不能露出絲毫的怯懦,必須像唱空城計的諸葛孔明那樣,擺出一副胸中自有雄兵百萬,身後跟隨鐵騎萬千的架勢。只有這樣才能鎮住兇殘多疑的草原殺手——蒙古草原狼。
他感到狼王正在伸長脖子向他身後的山坡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長耳,像雷達一樣朝著狼王張望的方向。所有的殺手都在靜候狼王下令。但是,這個無槍無桿的單人單馬,竟敢如此大膽招搖地路過狼群,卻令狼王和所有的大狼生疑。
晚霞漸漸消失。人馬離狼群更近了。這幾十步可以說是陳陣一生中最凶險、最漫長的路途之一。大青馬又走了幾步,陳陣突然感到有一條狼向他身後的雪坡跑去,他意識到那一定是狼王派出的探子,想查看他身後有無伏兵。
大青馬的步伐似乎也不那麼鎮定了。陳陣的雙腿和馬身都在發抖,並迅速發生可怕的共振,繼而傳染放大了人馬共同的恐懼。
突然,老阿爸的一句話從天而降,像疾雷一樣地轟進他的鼓膜:狼最怕槍、套馬桿和鐵器。槍和套馬桿,他沒有。鐵器他有沒有呢?他腳底一熱,有!他腳下蹬著的就是一副碩大的鋼鐙。他的腳狂喜地顫抖起來。
畢利格阿爸把自己的大青馬換給他,但馬鞍未換。難怪當初老人給他挑了這么大的一副鋼蹬,似乎老人早就料到了有用得著它的這一天。
狼群正在等待探子,人馬已走到狼群的正面。陳陣迅速將雙腳退出鋼鐙,又彎身將鐙帶拽上來,雙手各抓住一隻鋼鐙——生死存亡在此一舉。陳陣憋足了勁,猛地轉過身,朝密集的狼群大吼一聲,然後將沉重的鋼鐙舉到胸前,狠狠地對砸起來。
「當、當……」
鋼鐙擊出鋼錘敲砸鋼軌的聲響,清脆高頻,震耳欲聾,在肅殺靜寂的草原上,像刺耳刺膽的利劍刺向狼群。對於狼來說,這種非自然的鋼鐵聲響,要比自然中的驚雷聲更可怕,也比草原狼最畏懼的捕獸鋼夾所發出的聲音更具恐嚇力。陳陣敲出第一聲,就把整個狼群嚇得集體一哆嗦。他再猛擊幾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領下,全體大回轉,倒背耳朵,縮起脖子像一陣黃風一樣,呼地向山裡奔逃而去。
但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著草原狼軍團的古老建制和隊形,猛狼沖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後,完全沒有鳥獸散的混亂。陳陣看呆了。
狼群一眨眼的工夫就跑沒影了,山谷里留下一大片雪霧雪砂。
(節選自《狼圖騰》,有刪改)
19.小說第—段中畢利格老人把大青馬換給陳陣並再三叮囑這一細節有何作用?
20.賞析文中兩個句子。
(1)太陽被凍得瑟瑟顫抖,縮到地平線下面去了。
(2)一片錐子般的目光颼颼飛來,幾乎把他射成了刺蝟。
21.簡要概述文中蒙古草原狼的特點。
22.作者是怎樣描寫陳陣與狼群遭遇後的心理變化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參考答案:
19.(1)表現老人經驗豐富,處事周全,關愛年輕人的特點。
(2)為下文陳陣「遭遇狼群、嚇退狼群」等情節的展開做了鋪墊。
20.(1)運用比擬手法(或擬人手法)。「太陽被凍得瑟瑟顫抖」生動形象地表現天氣寒冷,「縮到地平線下面」形象地交代太陽落山天色己晚。
(2)運用了比喻(誇張)等手法。「一片錐子般」『幾乎把他射成了刺蝟」形象地寫出群狼目光的銳利和兇殘,此句從側面表現出陳陣的恐懼心理。
21.(1)金毛燦燦、殺氣騰騰的外形;
(2)動作靈敏,速度極快;
(3)兇殘多疑,草原殺手;
(4)紀律嚴明,團隊意識強;
(5)狼害怕槍、套馬桿和鐵器。
22.(1)作者用「幾乎嚇得栽下馬背」等細節描寫和「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等心理描寫寫出了他的慌亂和恐懼(或緊張、鎮定等)。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2)用「鐵器他有沒有呢?他腳底一熱,有」等心理描寫和「大吼一聲」「舉到胸前」「狠狠對砸起來」等動作描寫寫出了他的狂喜和興奮。人物形象鮮活,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增長讀者的生活知識。
【作品簡介】:
《狼圖騰》是一部以狼為敘述主體的小說,講述了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位知青在內蒙古草原插隊時與草原狼、游牧民族相依相存的故事。
1971年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於北京,2003年歲末定稿於北京,2004年4月出版。該書在中國出版後,被譯為30種語言,在全球110個國家和地區發行。
截至2014年4月,在中國大陸再版150多次,正版發行近500萬冊,連續6年蟬聯文學圖書暢銷榜的前十名,獲得各種獎項幾十餘種。海內外報刊和網路新媒體對《狼圖騰》的研究論文和論著有上千篇、種。
❹ 小說狼圖騰的作者是誰
小說狼圖騰的作者是姜戎。
姜戎,原名呂嘉民,1946年4月出生,回籍貫上海,生於答北京。曾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師。主業:政治經濟學,偏重政治學方面。1967年自願赴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圖騰》:1971年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於北京。2003年歲末定稿於北京。2004年4月出版,後憑此作榮登「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2015年2月,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拍攝的電影版《狼圖騰》上映,引發熱議。
中文名:呂嘉民
別 名:姜戎(筆名)
國 籍:中國
民 族:漢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46年4月
職 業:作家
畢業院校:社科院研究生院
主要成就:榮登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
代表作品:《狼圖騰》
配 偶:張抗抗
父 親:呂炳奎
兄 長:呂嘉平
❺ 《狼圖騰》的解析
《狼圖騰》是去年最受關注,並創造了驚人銷售業績的長篇小說。褒揚者稱之為「曠世奇書」,能提供強烈的閱讀快感,是一部以狼為主體的史詩,是一道享用不盡的「精神盛宴」。激烈的批評者則認為,它不過是一部沉悶,乏味,難以下咽的平庸之作;尤其是它對窮凶極惡的狼及狼文化的張揚,更引起一片反感的聲音。事情就這樣過去了 ,《狼圖騰》不再成為熱點;但作為熱門書,今年以來仍居於多家圖書榜前列,仍在讀者的手上流傳著。我總感到,關於「狼」的話題沒有完,某些非科學,非理性,非文明的似是而非的理念仍在流行,而《狼圖騰》最具代表性。在我看來,我們應該把對這本書文學文本的評價與對其文化宏論的評價分開來。作為文學文本,《狼圖騰》集聚了大量原創因素,屬於不可多得的具有史詩品相的宏大敘事;作為一種文化觀的宣揚,它僅憑抓住了一個「狼性性格」就好像找到了一把開啟世界文明史的鑰匙,企圖浪漫地,情緒化地,激昂地解讀和改寫整個人類史、文明史、中國史。盡管作者動機可嘉,不乏睿智,深思多年,固執己見,但漏洞畢竟太多。筆者近日重讀此書,頗多感觸,願將若干思索寫在下面。
我認為,姜戎的《狼圖騰》是當代小說中很有價值的作品,是一部深切關注人類土地家園的,以靈魂回應靈魂之書。然而,即便這樣少有的堅實之作,也明顯存在靈魂資源不足的問題。作者說,這部書的寫作歷時30年,我相信。書的主體部分寫得相當好,傾注了大量心血和體驗,觸及和誘發了人類生存的許多大道理,讓人的心為之悸動和痛楚。書的主體部分陳述了原本的內蒙古草原既受狼害又與狼不可分離,既恨狼又敬畏、崇拜狼,所謂「學狼,護狼,拜狼,殺狼」的圖騰崇拜和精神悖論;描繪了幾十次驚心動魄、傷心慘目的人狼戰爭,寫了能夠在幾天幾夜裡洪水滔天般把幾千匹馬從肉體到靈魂徹底瓦解的蚊災,也寫了黃災、白災、鼠災。在暴烈的血色場景的間隙,作者用另一副雄渾而柔情的筆調,狀繪了盪人心魄的草原之美,那翡翠般的聚寶盆,那美麗的天鵝、野鴨、大雁、那色彩斑斕的大鳥小鳥、那嬌艷欲滴的白芍葯、那滿地的無名野花、那清苦的草香,令人沉醉,讓人心胸浩闊。我一直認為,關於《狼圖騰》的文學性,不宜用常規要求,它確乎有點小說不像小說,紀實不像紀實,帶有邊緣性和嫁接性。正像任何事物都不可能界限絕對分明一樣,文體亦然。它那剛健,蒼涼,硬朗的排浪式的語句,它那不加文飾地逼真感和原生感,恰恰最能凸顯其獰厲之美。
整部作品悲愴恢弘,撞擊人心。因為,在內在精神上,它貫通了草原古老神靈騰格里與千年草原大地的血脈,畢利格老人對草原的神聖的愛統領全書,烏力吉、巴圖、陳陣、楊克、嘎斯邁、沙茨楞等人在政治災難籠罩草原時睜大著識別善惡的眼睛。作品沒有迴避內蒙古草原在外來人口壓力、極左政策脅迫下,面積一步步縮小、質地一步步惡化,日漸走向沙化、荒漠化、廢墟化的嚴酷現實。全書關注的是大命與小命息息相關、互生互補的「天之道」,關注的是草原生命的天理:如果人之理順應天之理,人必然蒙福;如果人之理與天之理一致,大自然饋贈給人的精神福分和物質財富就多得不可測度;但是,倘若「時政之理」逆於天之理又藐視人之理,時政之理被推為世間唯一真理時,草原的毀滅就在劫難逃了。畢利格老人說,因為狼會使旱獺、野兔、黃羊、羊、馬等威脅草原存活的動物的數量與草原的承載量相協調,「要是把狼打絕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還能活嗎」,可是場領導包順貴們卻說,這可是個政治性問題啊,一定要為黨和國家把狼徹底干凈地消滅光,於是,把狼斬盡殺絕的運動開始了:傳統圍剿的辦法、為草原大忌的放火方法,草原人前所未見的雷管、機關槍、卡車聯合作戰的方式等等,都肆無忌憚地踏入草原。陳陣說,新牧場的天鵝可不能殺、那些鳥蛋可不能給糟蹋了,領導包順貴們卻說,這可是政治性問題啊,「什麼天鵝不天鵝的,滿腦子資產階級思想,不把《天鵝湖》趕下台,《紅色娘子軍》能上台嗎?」,於是所有飛的鳥被殺了,所有鳥的蛋被煮了。畢利格老人說千萬不能開墾草原,因為土層非常薄,生命層非常脆弱,一開墾就必然沙化,但領導們說這可是政治性問題啊,這么廣大的草原不開墾種地是多大的浪費,「要想給黨和國家多創造財富,就一定要結束這種落後的原始游牧生活」。在這種違背草原生態邏輯的指揮棒下,亂挖亂墾的來了,大規模破壞草原的「兵團」來了,像榨乾機一樣,像硫磺火焰一樣,幾千年的草原被迅猛榨乾、燒毀了,牧場變成了荒沙。陳陣說:「體制荒沙比草原荒沙更可怕,它才是草原沙塵暴的真正源頭之一。」無疑地,這些描寫既屬實用層面,又使人痛切地思索著人類的生態問題。
當然,狼才是《狼圖騰》這本書的精神主載體,狼的狡猾,狼的智慧,狼的生命強力,狼的團隊精神,以及狼性,狼眼,狼嗥,狼煙,狼旗等等,才是全書的看點所在。對此我想,我們應該更多地用審美的、充滿匪夷所思的想像力的眼光,而不是充滿道德義憤的實用眼光來看待這部作品。狼固然兇殘,但在文學的王國里,未必就不能構成一種復雜的審美意象;狼肯定吃人,但通過狼性未必就不能更深邃地揭示人性。藝術是藝術,生活是生活,有時是需要分開的。在人類生活中狼是可詛咒的,在藝術世界裡狼完全有可能成為觀賞的對象,就看置於什麼樣的語境了。可慮的是,藝術一旦納入嚴密的道德評判體系,自由的精神就可能遭到限制。我對小說中人與狼鬥智斗勇的大量精彩片斷很感興趣,我看陳陣鑽狼洞,掏狼崽,撫育小狼的經歷,也大為感動。在我看來,《狼圖騰》藝術震懾力很強、生命意蘊甚豐,它讓人的靈魂震顫、讓人的心智慢慢蘇醒、讓人看清「戰天斗地」的本質、讓人知道在基本的人性天理面前應當如何珍惜、如何擁有、如何警覺、如何拒絕、如何捍衛、如何愛、如何關懷。這樣的作品在中國當代文學領域委實太少了。
是的,《狼圖騰》的主體部分是優秀的。但它的社會層面,生態層面,文化層面的描寫是不平衡的,文化層面就有不少混亂,尤其是贅在後面的《理性探掘——關於狼圖騰的講座和對話》比較糟糕。為什麼會出現這么大的逆差?因為在主體部分作者隱藏於後,形象呈現於前,盡管作者念念不忘他的狼性偉大論,不時跳出來宣諭幾句,但形象系統畢竟具有自潔能力,能包容多側面的意義。等到作者以一個文化新大陸的發現者和宣揚者站出來大聲講話時,作者對文明史的偏執解讀和他自己靈魂資源不足的問題就暴露出來了。理性探掘部分的理論實際上與主體形象部分的形象並不融洽,甚至可以說理性探掘部分有時恰好在消解主體部分的思想。
作者在理性探掘部分宣稱,他找到了「中國病」的病根。他在探討華夏農耕文明及其國民性時發現,「中國病」就是「羊」病,屬於「家畜病」范疇;而草原民族及西方民族都因為富於「大游牧精神」,有「狼的精神」,故而能夠高歌猛進。作者認為,中國農耕文明是羊文明,草原文明及西方文明是狼文明。他借人物之口說,要是沒有狼,沒有狼這個軍師和教官,就沒有成吉思汗和黃金家族。要是沒有狼和狼文明,西方人也就不可能開拓出巨大的海外市場,更不可能有今天向宇宙太空的挑戰。這結論真是簡單得讓人吃驚。那麼什麼是「大游牧精神」呢,據作者說,那必須是以狼性為基礎、以殘酷激烈的生存競爭為前提的一種精神。作者頗為惋惜地說,只要一踏進河谷平原,一踏進農田,從事農耕文明,那就糟了,「再兇悍的狼性也兇悍不起來啦」,只能變得「溫柔敦厚」。作者恨不能從人類文明史上徹底勾銷農耕文明這一段才解氣。作者說,敦厚的華夏「文明羊」遇上了兇悍的西方「文明狼」,兩種文明相撞,撞翻的當然是羊,所以古老的華夏道路必然要被西方道路打垮,最後打成了西方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原來如此!原來一切都是狼這傢伙惹的禍。全世界受夠了帝國主義列強欺凌、侮辱和掠奪之苦的人們,終於「恍然大悟」了,原來一切因為自己屬於羊性而不是狼性,因而活該。解決的辦法也立刻就有了,照作者的意思,就是回到茹毛飲血的原始牧場去,如果不能,回到「比階級斗爭更殘酷的生存競爭中」去也行,因為只有在那兒的廝殺才能讓狼性激發出來。作者還提供了具體的葯方:「使千年來被農耕羊血稍稍沖淡了的狼性血液,恢復到原有的濃度比例」,「只有華夏民族在性格上的狼性羊性大致平衡,狼性略大於羊性,華夏中國就會疆域擴大,國富民強,繁榮昌盛」。好一個錦囊妙計啊!引述至此,事情已變得十分滑稽,沿著這個臆造的規律推衍下去,恐怕我們只能硬著頭皮反文化,反文明,甚至反人類了。有趣的是,作者卻自感滿足地說,他「總算理出頭緒來了」。
實際上,與一般人的錯誤解釋一樣,作者把根本道理弄歪了。無論西方還是東方,無論農耕還是游牧,大炮、黑奴、殖民擴張、嗜血殺戮都是野蠻而不是文明,這樣的行為給人類帶來的都是退化而不可能是進化,即使戴上「狼性」的桂冠也一樣。真正的文明應是順應大自然的規律,尊重所有生命的生存權,尊重所有民族的生活習慣,保護和珍惜生存環境,善待生命。《狼圖騰》的主體部分實際上已經說明了這個道理,也就是說,使草原欣欣向榮繁榮昌盛的既不是開疆拓土的血腥廝殺,也不是各種生命在草原上的嗜血競爭,而是草原人世世代代在順從「大命」的和平生存中對草原的善待和與草原的和諧相處。實際上,正是那些貌似偉大的開疆拓土和貌似進化的殘殺在真正地毀滅草原。
草原惡化、沙化的道理是這樣,整個人類生存的道理也是這樣。無論牧業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電子文明,從來都不是殖民屠殺,不是專制恐怖,不是販賣黑奴,不是種族清洗,而是善待所有生命。比如西方——實際上並沒有一個如作者所說的純粹的、籠統面孔的「西方」,只有不同人在做不同事的紛紜復雜的西方。在西方,有人在販賣黑奴,有人在倡導人權,有人在炫耀武力,有人在談論博愛,有人在經營跨國公司,有人在玩弄政治權術,有人在參拜納粹墓地或靖國神社,有人在虔誠地言說耶穌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同樣是通向美洲大陸的船隻,有的載著屠殺土著居民的槍手和惡徒,有的如五月花號,則是載著尋找和宣揚天國的清教徒。這種種不同的人所做的不同的事的本質也是大不相同的,不能用「狼文明」一言以蔽之。一個最基本的道理是:殖民、殺人、專制、挑起戰爭之類永遠是反人類的,是罪惡的,是使人類退化、沙化、毀滅化的,而不是如有人說的是優勝劣汰的(順便說一句,在基督教文化中,耶穌基督是拯救世界的「羊」,耶穌基督把他要救贖的萬民也叫「羊」)。事實上,中國人的狼性並不少。魯迅先生考察中國歷史之後深深的感觸是,中國歷史的吃人性,中國人經受著比其它民族更多的經久不息的來自王的屠殺、來自匪的屠殺,常常覺得,這樣的社會「並非人間」。其實何止歷史,像文革這種扼殺人性的殘酷斗爭還少嗎?中國歷史上的大破壞大災難遠比世界上其它國家多而深重。就某種意義而言,中國歷史的本質恰恰是狼性的肆虐。
總之,用羊性和狼性來劃分文明史,是極不科學的。社會達爾文主義者鼓吹在社會生活中弱肉強食你死我活,其結果並不是優勝劣汰,而是世界被毀壞、被沙化。難道我們對那麼多物種的滅絕沒有感覺?難道我們對那麼多熱帶雨林被大規模沙化意味著什麼一無所知?有報道說,臭氧層的破壞、各種污染、各種毀壞已使地球不堪重負,光是氣候變異這一項,就足使人類在極端的時間裡面臨滅頂之災。
讓我們回到中國當代文學中來。為什麼總是難於出現觸及人類靈魂的真正傑出的大作品,或者總是半部傑作現象,總是缺乏靈魂,總是只有優秀的局部而缺少巨大的概括力?對此現有各種說法。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的文化精神中缺乏人類最重要的心靈資源,缺乏永恆的神聖的內心真正服膺的道德理想和精神信仰。當然,事情是復雜的,我們不能因作家的觀念而忽視作品的藝術成就。由於缺少更高的光亮和聲音,必然使當代中國文學短視。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卡拉馬佐夫兄弟》中借人物之口說過,如果沒有上帝,那麼,人,什麼都可以做。就是說,如果人的心裡沒有永恆的信仰和准則,必然會為所欲為。靈魂信仰的問題是人類首要的和基本的問題,我們的很多作家並不具備這樣的資源。於是,急於解救現代人精神困境的作家,有時候就不得不用心造的幻影如「狼崇拜」之類來充當替代品了
夠詳細嗎??
❻ 狼圖騰的作者簡介及資料背景
作者於1967年響應中央號召來到中國內蒙古錫林郭勒盟東烏珠穆沁旗插回隊成為知青,答在內蒙古大草原生活了11個年頭,見證了草原由盛轉衰的過程和農耕文化與游牧文化的沖突。目睹了原始草原的自然風貌,也目睹了草原的毀滅和整個游牧文明的毀壞。出於對草原的熱愛和懷念,作者根據自身經歷創作了半自傳體性質的小說《狼圖騰》。
姜戎
(作家)
呂嘉民(筆名姜戎),漢人,1946年4月生於北京,籍貫上海。
曾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教師。主業:政治經濟學,偏重政治學方面。1967年自願赴內蒙古額侖草原插隊。1978年返城。1979年考入社科院研究生院。作品《狼圖騰》:1971年起腹稿於內蒙古錫盟東烏珠穆沁草原。1997年初稿於北京。2003年歲末定稿於北京。2004年4月出版,後憑此作榮登「2006第一屆中國作家富豪榜」。 2015年2月,由法國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拍攝的電影版《狼圖騰》上映,引發熱議。
❼ 大家看過《狼圖騰》的對書後關於中國歷史評論有何看法
漫談中國主流蒙元史專家如何扭曲歷史、及其危害
然而,大陸以外書籍描寫蒙古入侵其它國家時,講得都是蒙古人當初一貧如洗,野蠻殘暴,每到一處,都屠殺平民民、搶劫、強奸。在很多地方滅絕了當地人口,破壞了當地的文明成果,繁榮景象很久不能恢復。在中國大陸難以見到的書籍中,蒙古帝國軍隊殘暴、邪惡的行為包括把婦女強奸以後殺死,把孕婦的肚子刨開、屠殺尚未出生的嬰兒、把死人的頭擺成金字塔炫耀、取樂[注4],無論男女老少一律處死。在中亞,成吉思汗發現一個婦女的肚子里有珠寶,就下令軍隊用刀拋開所有百姓人的肚子,檢查有沒有可以獲取的財富[注3],活脫是一群十惡不赦的強盜。
按照蒙古帝國時代阿拉學者伊本-阿-阿特爾(Ibn Al-Athir)的話說,「造成了自以來最大的災難」,[注5]現代的英國歷史學家桑德斯也說:「作為人類種族滅絕屠殺的典型代表,這些蒙古人是自古assyrians以來最惡劣的屠夫。他們把許多國家民族完全斬盡殺絕、或者全部驅趕出家園。在屠殺上令人發指程度,一直到現代的**都沒有超越。」[注6]
在前俄國和前蘇聯,更是不乏對蒙古帝國屠殺罪行的強烈譴責。前蘇聯還有專門的紀念蒙古大屠殺博物館。而在中國的蒙元專家把這些描寫一律批判成為「回教地主階級的詛咒」「霸權主義者把弱小民族歷史上的傑出人物也一一貶低否定,企圖使之甘心屈居殖民他的奴僕地位。」[注1]等等。
為什麼國外對蒙古帝國的評論和中國大陸的描寫差別如此之大?我帶著這個疑問,花了大量業余時間,閱讀了很多(當然遠遠不是全部)中外有關論文,得出結論是:「解放後中國主流的蒙元專家巧妙地隱瞞、扭曲歷史,不斷誤導中國民眾」。而且這種對歷史的扭曲和欺騙不僅僅嚴重阻礙了今天的中國迅速步入世界先進文明行列,而且,如果不能及時得到糾正,遲早將會給中國帶來巨大的災難。
本文將引用各種所查閱的資料,詳細論述中國控制了蒙元研究的主流職業歷史學家如何隱瞞、扭曲歷史。 他們的做法將產生了什麼危害。
第一、中國主流歷史學家在通俗史書上對民眾隱瞞了蒙元殘暴屠殺、種族滅絕的規模和性質、在中國屠殺的人數和占人口的比例
無數古代的原始記載顯示,蒙古帝國並不是只在中亞、阿拉伯、歐洲和印度屠殺和種族滅絕。在中國各地的大屠殺和種族滅絕的規模和殘暴程度並不遜色。蒙古人僅在中國北方金境內(河南、河北、山東、山西、山西)屠殺漢、女真等民族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約90%[注7],其中忽必烈自己估計直接有一千八百萬人(估計這是直接屠殺),焚燒房屋農田造成凍死、惡死,用死屍污染水源造成的疾病沒有人能直接統計。西方國家的估計是三千萬。這在中國專業書籍《蒙元史》中也有相應的描述。北方大地被殺的千里無人煙,在加上強奸婦女、綁架奴隸,把平民驅趕填平在防禦溝壕其兇狠、殘暴程度,是世界上任何其他種族滅絕行為、包括臭名昭著的德國**和日本軍國主義,都遠遠不能相比的.
除了中國北方90%漢族平民慘遭種族滅絕,蒙古帝國在四川進行大屠殺造成的災難更是令人怵目驚心。。網上學者愚人先生文章經過自己在各種原始文獻的調查,在「南宋末四川軍民對蒙古的抵抗及其意義」也對四川人口被屠殺作了估計[注8],整個四川在蒙古帝國屠殺前,最保守的估計也超過了1300萬人口,屠殺後竟然不滿80萬人口。現舉一例:
四川四路,包括今陝西所屬的大安軍、興元府、沔州、洋州、金州,甘肅所屬的天水軍、西和州、階州、成州、文州,其估計戶數從戰爭前1175年的258萬(估計數,包含上述陝甘兩省地區),減至戰後1290年的15.5萬(估計數,包含上述陝甘兩省地區),人口減少到1/15。
中國古代各種原始記載盡管經過滿清文字獄時代被有計劃的銷毀,即使在殘留的記載中國,也處處可見蒙古人不分男女老幼一律***的各種暴行,表明蒙古人在中國屠殺各族人民和在阿拉伯、中亞、歐洲的行為絲毫沒有分別[注9]。蒙古帝國在中國境內的種族滅絕,是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受害者的人數,被作為世界記錄,放在《吉尼斯世界記錄大全》(至少是)1985年版。
然而在中國主流蒙元史專家所控制的大眾通俗作品中上卻根本看不到蒙古帝國殘酷的種族滅絕行為。他們有意識地這種有史以來空前絕後暴行和普通的戰亂混為一談。模糊地說凡是戰爭都有死亡。所以蒙古帝國的殺人行為沒有什麼特別的[注1]。在中國關於蒙元歷史的通俗歷史作品中,充滿了古人如果啟用儒家治國,恢復科舉,救濟難民。在蒙元史論文中,也充滿了元代如何促進科技進步[注10]。難道在半個中國人口被屠殺了90%對中國沒有什麼惡劣影響?
我不能說中國史家舉出的蒙元「貢獻」的例子不是事實。這就象是日本入侵中國除了屠殺等各種罪行以為,還抓勞工修建了鐵路一樣,如果說這種建設行為有什麼積極意義,那也是大規模罪行下的個別例外。如果將來的歷史學家在描寫日本侵佔中國關東,不講他們屠殺平民、強抓勞工、搶走糧食、強迫人吃混合面、造成大批民眾餓死,、抓慰安婦和化學、生物武器實驗,只講他們興辦鐵路、開設學校、醫院、甚至某個日本人救活了中國人的性命,把招募漢奸說成是團結廣大漢、蒙同胞,用這些個別事例來證明日本入侵中國促進了中國的進步,然後再說兩句凡是戰爭都要死人,所以日本侵略者屠殺中國人沒有什麼特別,那麼未來不明真相的的人就肯定會得出錯誤的印象。中國的蒙元史專家就是用這種方式作學問的。
蒙古屠殺造成的是中國和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災難,可是我們在中國有關的通俗歷史書籍上很難發現這樣的結論,包括部分和中國學者關系緊密的外國漢學著作也存在著欺騙和誤導。劍橋中國史引用了最近人口研究結果,既宋代中國人口有至少一億兩千萬、甚至更多。而元代只有5000萬。那一半人口到哪裡去了。劍橋中國史百思不得其解[注11]。為什麼?因為他們對蒙元歷史的結論,多出於中國蒙元史家材料,即蒙古人採用儒家治國、救濟難民等等,也基本上不提蒙古人有屠殺的習慣。然後書籍作者提出這樣的疑問,這么好的政權人口下降那麼多了,一定是天災。可是他們又沒有發現有大規模的天災疾病記載。所以對人口被消滅的原因就避而不談了。如果不是中國蒙元史家隱瞞了蒙古人的屠殺行為,這本來根本不成為問題。周良宵在其《忽必烈》一書中對蒙軍殘暴行為做了含糊其辭的定性描述,可是避口不談蒙軍屠殺造成的死亡人數、占人口的比例和人口嚴重下降的事實[注12]。也就是說中國讀者無法同時接觸到蒙古屠殺和人口下降一半以上的信息,也就無法了解其殘暴程度遠遠超過歷史上一般戰亂。而中國蒙元史專家藉此機會把世界上最大的人道災難和一般性戰亂混為一談。也給某族民族主義者理直氣壯的說「哪個朝代沒有血腥、蒙古帝國不比其它政權殘暴」的謊言提供了依據。國外(部分)學者被中國蒙元史家誤導。不僅劍橋中國史作者被誤導,黃仁宇和一些台灣史家也有明顯被誤導的痕跡、和為蒙古帝國罪惡隱瞞的行徑。[注13]
中國有個以蒙元史權威韓儒林(中國網路全書蒙元部分的主編,已去世)為首的學派,堅決主張蒙元促進了中國發展,他們絕大部分的論文和在所有大眾能夠接觸到的通俗作品中,都是竭力為所謂的蒙元貢獻找例子。對公眾,他們根本不提蒙元軍隊殺了多數人,搶劫了多數財產。更有甚者,還批判伊斯蘭史家記載蒙古人在中亞、西亞殘暴的屠殺和搶劫行為,說那是反動統治階級的偏見[注1]。
韓儒林在給同行定調子的發言中說:「蒙元的統一,結束了五百多年的民族紛爭和血戰,使全國各族人民有可能在比較安定的環境中從事生產,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這無論如何都是歷史的進步。」[注14]把造成5千萬以上中國人民死亡的政權說成是「結束了五百多年的民族紛爭和血戰」,是不折不扣的謊言。蒙元的統治也根本沒有提供任何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蒙元政權為了試刀是否鋒利,可以隨便在街上抓人殺掉,他們把成千上萬的漢族人民抓來作為奴隸,多次計劃把漢人殺干凈,把農田變為牧場,這是給「全國各族人民有可能在比較安定的環境中從事生產」嗎?不是,這是對中國人民進行欺騙和愚弄。
第二、中國蒙元史家刻意隱瞞、貶低宋代發展成就,並把宋代的成就歸功於蒙元統治。把蒙元不斷搶劫造成的南宋財政危機和通貨膨脹,說成事南宋政權的腐朽和蒙元統治的理由。顛倒和野蠻和文明的性質。
近代部分中外歷史學家的研究表明,宋代時中國不僅是世界上最發達國家,而且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其它文明地區[注31]。中國發展停滯以至於最終落後於西方文明,正是蒙古帝國的大屠殺、野蠻破壞、和殘酷的奴役造成的大量人員、尤其是掌握先進技術的漢民族精英的死亡造成的。蒙元入侵初期,實行的是種族滅絕和徹底破壞的策略。中國北方被毀得千里無人煙。這在《續資治通鑒》里有明確記載的事實,在中國現代史家的通俗讀物里是見不到的。
蒙元政權攻打南宋時,遇到了在世界其它地區難以見到的頑強抵抗,事實上,蒙元軍事力量雖強大,但沒有取勝南宋的的把握,這迫使他們改變了野蠻的滅絕屠殺行為,改用相對文明的方式征戰。征服的城市不再屠殺干凈,也不再焚燒一光。而是啟用當地投降的官員用原來的方式管理。這樣,中國南方(長江流域和廣東福建沿海)地區免遭徹底破壞。馬可波羅在中國見到了仍然是世界首富的繁榮,這種繁榮是幾百年來宋代人民創造積累的。蒙元只不過沒有破壞干凈,但他們除了瘋狂搜刮財富,沒有對繁榮有任何貢獻。實際上,中國正在蒙元統治下走向衰退。
然而,在掌握蒙元史編造原則的中國歷史學家筆下,宋代是一個充滿腐朽落後的時代,而蒙元是一個欣欣向榮、生氣勃勃的新時代。馬可波羅見到的繁榮,被他們當所蒙元英明統治的證據。蒙元專家的研究論文,只集中在為兩個觀點找例子,一是宋代皇室的腐敗、軟弱。二是蒙元時代的科學、文化、經濟成就。他們所有舉出蒙元時代的成就,都是漢族人們創造的。但他們都牽強附會歸功於蒙元政權。而蒙元在在四川、中國北方屠刀下千里無人煙的慘劇,對他們的結論沒有什麼影響。最多輕描談寫,一筆帶過說蒙元有部分破壞生產力行為,還不忘了交代一下這是個別現象。為了民族團結,不要在追究這種事。
而宋代在這些中國專家筆下,則是充滿統治階級腐朽落後,階級矛盾減弱的朝代。中國著名史學家範文瀾晚年寫的《中國歷史上的民族斗爭與融合》這篇遺文中說:「歷史上腐朽國家如北宋、南宋末年,都不過是單純的剝削機器,抵禦外患的作用絲毫也不存在了。雖然這些國家的統治階級是漢人,但漢族史學工作者不值得為他們呼喊,說是『受了侵略,並且譴責侵略者』。我們應該嚴厲譴責那架剝削機器,贊成有人出來打倒它,女真滅北未,蒙古滅金和宋,都是合乎規律的事情。」[注28]。他的話讓我范描寫想起兩次鴉片戰爭時清政府的腐敗,同理,是不是因為清政府腐敗,那英國、俄國、日本等民族就有權力當中國的主人?否則阻礙歷史發展?按照同樣邏輯,是不是漢民族的管理者被別人找到腐敗現象,任何其他民族都有權力象蒙元政權那樣屠殺、奴役漢民族。這些歷史學家所作所為,等於是在為另一次大規模屠殺漢族人民提供借口。
蒙元真的帶來社會進步嗎?事實是,蒙元所侵入世界上文明地區(不僅中國),不僅造成了文明發展的大倒退,伊斯蘭和歐洲學者(尤其是俄國學者)詳盡描述了蒙古人在中國以外地區如何造成至今是有史歷來最大的人道災難。幾千萬甚至上億平民百姓被屠殺。這種屠殺,不但沒有促進當地文明發展,反而造成所有被蒙古掠奪過的地區發展的全面停滯[注30]。我所讀過的一本蘇聯歷史書上清楚地論證道,俄國在蒙古人屠殺和佔領後,人民痛苦地倒退到野蠻時代。萬幸俄國受沒有被破壞西方文明影響,逐漸恢復了國力,趕走了蒙古人。如果不是因為南宋人民的英勇抵抗,世界上失去了這唯一的文明源頭。那我們今天也未必比在中世紀生活水平高。造成中國落後最主要的原因,正是北方游牧民族兩千年以來不斷的屠殺、破壞、征服、奴役。這其中,蒙元政權是最惡劣例子。
客觀地說,中國明代以後的主流歷史學家對宋的貶斥情有可原。盡管宋代經濟繁榮,人民生活水平遠遠高於世界其他國家,但是由於宋的軍事軟弱,人民遭受被蒙古人屠殺、搶劫、奴役的巨大痛苦。而宋的繁榮並沒有留給後人。所以明代以後中國史家傾向於研究宋的缺陷,忽略了宋的繁榮。更談不上思考宋的繁榮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幸運的是,不受中國史學界控制的西方史家則沒有這個偏見,西方國家後來的發展很多受益與宋代的發明創造。對宋的成就多有贊揚。(實際上西方學者受語言文化限制,只了解宋成就的很小部分)。但是,現代中國主流蒙元史家把宋代描寫的一團漆黑,已經很難說是偏見引起。說元代因為蒙古人統治無比繁榮,是彌天大謊。根本不具備任何職業道德。
中國在宋代已經有成熟的文化,高度發達的社會系統和福利制度。許多寶貴的經驗到今天還被中國遺忘,卻在西方國家卻後來居上,從新發明和改善了這些文化傳統。然而中國的主流歷史學家卻刻意隱瞞真相,使得很多這些關鍵的歷史真相,尤其是宋代的輝煌成就,需要經過西方學者、或者向愚人先生這樣有歷史造詣的極少數非職業史家用業余時間通過互聯網才能慢慢揭示。
第三,中國史家隱瞞了蒙元和其它游牧民族野蠻、落後的本質和對文明地區的寄生關系
很多不同來源的歷史原始資料都表明,游牧民族,包括蒙古民族在沒有接觸到文明地區之前,生存手段低下,常常沒有溫飽,經常發生為了爭奪食物,父子、兄弟自相殘殺[注14]。老老幼病殘遭到遺棄[注15]。由於不畜牧,而是游牧,草場快被破壞。游牧民為了生存,爭奪草場,經常大規模自相殘殺[注16]。游牧民族有種族滅絕的習慣,每戰勝一個部落,就把對方男子全部***,把女子和幼兒掠奪為自己的奴隸。由於這種生存方式成活率很低,所以游牧民族經常到人口稠密地區掠奪人口,補充自己的來源。所以盡管蒙古和土耳其同祖同宗,但土耳其在歐洲、西亞、中亞地區掠奪白種人口,最後成為白種人,而蒙古地區游牧民族掠奪中國和朝鮮等文明地區的人口,成為黃種人。阿爾泰民族群體原來的人種,已是難以解開的謎。
遠離農業地區的游牧民族從來沒有什麼成就。而靠近文明地區的游牧民族可以搶劫財富。由於依靠搶劫或者勒索得到的財富比自己靠原始游牧手段得到的財富多得多。使得靠近文明地區的游牧民族把它當作主要的生存手段。他們或者直接搶劫,或者利用搶劫做威脅,用少量物品(主要是馬)強迫文明地區向他們輸送衣物、鐵器、食物、金銀等來維持生活。而文明地區地區打內戰時或者企圖抵抗其它游牧民族搶劫時,經常找游牧民族部落做僱傭軍。事實上這種僱傭和貿易造成了畸形強大的游牧民族。中國除了華夏文化還有其它出色的文化對中國發展有貢獻,比如藏文明、高麗文明和維吾爾族的文明。但除了有些游牧民族偶然保護文明地區不受其它游牧民族搶劫,對文明發展沒有任何貢獻。恰恰相反,在沒有長城保護的維吾爾地區由於長期被游牧民族破壞,使其落後於華夏文明,使中國發展失去了一個借鑒來源。實在是憾事。
游牧民族是古代社會的寄生蟲。為了對付游牧民族野蠻搶劫屠殺,文明地區必須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資源。成為沉重負擔。成為文明地區衰落的原因之一(明代就是被持續不斷的蒙古人搶劫拖垮了)。文明地區一旦衰落,游牧民族就趁虛而入,大肆燒殺掠搶。歷史上也的確有很多游牧民族,受華夏文明熏陶,接受了華夏文明。只有在他們成為為華夏文明一員後,(成為漢族以後),才對中國發展做出貢獻。這些民族融合的動力,是華夏文明創造財富的功勞,不是野蠻民族搶劫的功勞。中國史書卻本末倒置。
盡管游牧民族的野蠻生活方式在國外史書中常見,但在現代中國史書中卻是基本絕跡的。
第四, 中國史家把蒙元沒有破壞干凈的宋代華夏文明成就歸功於蒙元
中國蒙元史家不厭惡其煩地描寫蒙元政權如何興修水利,救濟難民,恢復農業,復興科舉,證明蒙元的英明統治。這真的是游牧民族帶來的嗎?蒙元在入住中國為食物或女人連父子、兄弟都可以殘殺,連成吉思汗父親死後,其孤兒寡母寡婦立刻被拋棄,任其自生子滅。這樣殘酷的習俗,怎麼會一下成為英明的統治階層?
事實上,蒙元政權啟用了漢族官員始於宋代遺留下來的方式管理,才有部分好的表現。蒙古人在中國以外地區沒有這樣做,是因為華夏文明創造的大量財富誘使他們放棄野蠻屠殺破壞。啟用投降的漢族官員治理。這樣他們自己也可以得到更多的財富。華夏文明沒有被完全破壞的功勞,不應該歸功於蒙元。而應歸功於創造財富的漢族人民。蒙元興修水利、救濟難民等行為是華夏文明的殘余,而沒有野蠻民族的任何貢獻。中國宋代官府救濟難民的次數規模遠遠高於蒙元,這在中國史家的材料中是無法見到的。沒有蒙元,中國只有更繁榮,被蒙元破壞摧殘後,中國文明倒退到一個低下的起點,而且從此迷失了文明的方向。(本人另有一文專門討論這個問題)
更重要的是,是因為南宋人民的英勇抵抗,才迫使蒙元接受文明的角色,今天中國史家在大肆吹捧鐵木真、忽必烈的同時,取消文天祥等人的英雄稱號,這無疑會迫使中國人民蔑視抵抗異族入侵時的民族英雄,誘導中國人民對自己被屠殺和掠奪同胞的痛苦麻木不仁,在異族殘酷屠殺和種族滅絕時逆來順受,甚至加入異族屠殺自己的同胞,其後果必然危害無窮。
文明發展必須要通過積累才能完善。華夏文明通過無數次經驗教訓,已經懂得興修水利和免除過分徭役都是必要的。只有文明發展到已經深度才能考慮全面。對於蒙元這種從野蠻落後背景出來的政權,就沒有這樣的智慧。他們在搜刮財富時沒有節制。造成創造財富的民族生存困難。即使興修水利,也根本不考慮民工的生命價值,結果引發了紅巾起義。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紅巾軍沒有什麼先進武器,組織也似一群烏合之眾,卻能夠在蒙古軍隊統治的確橫掃千里如入無人之境,蒙古軍隊卻無力鎮壓。他們所在文明地區的屠殺奴役,使得沒有人能夠再為他們製造先進武器了。這是給那蒙元統治促進武器發展的說法一記耳光。蒙古人在接觸文明地區前連煉鐵都不會。藉助文明地區武器才強大,一旦毀壞了文明地區,自己也就沒有武器了。蒙元統治哪裡象中國蒙元學派說的那麼高明?
第五,中國蒙元史家炮製了蒙元統治促進東西方交流、促進了民族融合的神話
中國蒙元史家經常說沒有蒙元的統一,東西方就不能交流,世界就不能迅速發展。這是徹頭徹尾的謊言。中國早在蒙元前就與世界文明地區大量交流。從農業品種到胡琴、椅子都是從世界文明地區傳來。阿拉伯商人早在唐代就利用海運,把大量中國物品運送到西亞、歐洲。東西方交流根本不是從蒙元開始。唐宋代早已繁榮了。蒙元學家絞盡腦汁找例子,證實元代某些阿拉伯技術傳入中國,難道沒有蒙元,這些技術就不能傳到中國了?
蒙元真的促進東西方交流了嗎?恰恰相反。蒙古等游牧部落在侵犯文明地區以前,就在絲綢之路上搶劫,結果割斷了陸地絲綢之路。割裂東西方的聯系。蒙元入主中國後,由於不斷的屠殺搶劫,使得陸地絲綢之路各文明地區千里無人煙,連生產也沒有,更談不上什麼交流。有人說蒙元把中國火葯技術傳到西方,這有一定的道理。但這樣做的結果是造成了象突厥這樣的野蠻部落強大。對阿拉伯、拜占庭等地巨大的破壞,從此落後在西方文明的後面。而火器發明鼻祖中國,也從此喪失了大部分發明創造的活力。
中國主流蒙元史專家為了把東西方交流的功勞歸在蒙元身上,就有意隱瞞和忽略了這樣一些事實:中外海市貿易早兩漢初步建立起來,在唐代得到就有了巨大的規模很大的發展。最遲在公元714年,朝廷在廣州首次設立了市舶司,還建立了專供外商居住的番坊。鼎盛時每年有幾十萬外商來廣州做生意。南宋偏安南方以後,在半壁河山的窘境下,被稱為「天子南庫」的海市貿易為維持南宋的經濟繁榮起了更大的作用。在南宋時期,泉州、廣州都是最著名的對外通商口岸,與一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保持著貿易往來[注29]。這些事實說明,沒有蒙元政權,中國人民一直可以和外部世界有大量的接觸和交往,難道東西方交流非要象那些蒙元專家所說的,需要靠蒙古帝國瘋狂的屠殺和掠奪之後,才能促進嗎?
蒙元學家還另外製造了一個謊言:蒙古帝國征服中國後,瘋狂掠奪中國人民的財富,由於財富不是自己生產的,他們毫不珍惜,用極為低廉的價格換取中東、歐洲的奢侈品。這樣自然吸引了大量中東商人前來幫助蒙古帝國敲詐勒索中國人民。貿易量比起宋代有所提高。蒙元學家說這是促進了東西方交流,這類似於說小偷把偷竊、搶劫東西送到到市場銷贓的促進了商品流通和生長發展一樣。蒙元帝國的掠奪行為惡劣程度遠遠超過普通的強盜。在他們大量掠奪中國漢族人民財富出賣給外部國家,嚴重破壞了的生產基礎,也破壞了生產者賴以生存的基礎。中國的潮州以前就是歷史上著名瓷器生產中心,在蒙元政權瘋狂掠奪下從此衰落。
蒙元促進民族融合更是謊言。即使不提眾所周知的民族四分法。蒙元從西域征掉來波斯、阿拉伯等色目人來管理中國,是為了搜刮財富,絕不是為了民族融合。蒙元不但屠殺了大批各族平民,而且造成了激烈民族矛盾。蒙元統治結束後,中原漢人已牙還牙,有不少屠殺各地胡人報復。這絕不是華夏文明的傳統。而是蒙元殘暴逼迫的。
蒙元政權的行為和英國人調印度人管理租界一樣,如果蒙元算是民族融合。那沒有屠殺多少中國人的英國帝國主義者可要偉大得多了。在現代中國歷史書籍中,每一件英國帝國主義的罪惡都詳細描述,有時甚至誇大其詞。可英國帝國主義給中國人民造成的損失連一次游牧民族不成功的搶劫都不到,更不用說讓五-六千萬中國民眾死於非命的蒙元政權了。
民族融合本來只是不同的民族成員從相互不認同變成相互認同,從相互破壞斗爭變成相互合作團結。蒙元政權不但沒有使得中國各民族相互團結,反而更加相互仇恨。就象一個強盜一次搶劫得手,自鳴得意地認為以後只有殺人搶劫才能過好日子一樣,從此中國北方游牧民族從羨慕華夏文明變成蔑視華夏文明,他們從此再沒有把中國人民當成自己的同胞,而是當成自己的獵物,也從來沒有把中國當成自己的家園,而是當作自己的獵場、搶劫的對象,隨時准備和任何外來勢力合作,掠奪剝削和奴役漢族人民,甚至對漢族人民進行種族滅絕。外蒙獨立的時候,對幾十萬非蒙族的漢滿居民進行種族清洗,內蒙的王公勾結日寇進貢中國軍隊,就是以所謂成吉思汗蒙古帝國的事跡鼓勵自己手下的。把歷史上種族滅絕行為編造成為民族融合,不僅僅是彌天大謊,而且為鼓勵中國的敗類日後勾結外來勢力屠殺欺壓中國人民埋下禍根。
所謂的蒙元政權民族融合造成了兩個惡果,其一是中國人民雖然仍是一個國家共同生存,但不尊敬彼此的生命價值和尊嚴。社會也不再和睦。蒙元引發的伊斯蘭教的傳入使得回族和漢族充滿矛盾,西北地區常因此有種族屠殺行為。這不是民族融合,而是民族解體的開始。今天的蒙元學家用謊言來加速這種解體。
蒙元學派經常舉例某些投降蒙元、攻打南宋的將軍後來成為蒙元政權貴族,來說明蒙元沒有民族欺壓,相反促進了民族融合。我很奇怪,汪精衛等無數漢奸在日本佔領時期受到的待遇遠遠比蒙元的漢奸高,難道這就可以說明日本到中國不是為了殺人、掠奪、奴役,而是為了促進民族交流和融合來了?這真的是蒙元學家邏輯思維方式,還是他們故意誤導中國民眾?
中國蒙元學派用促進民族團結的借口,公開地把種族滅絕奴役和壓迫這些當作民族融和功勞,不僅僅不能促進中國個少數民族對中國的向心力,恰恰相反,他們在鼓勵少數民族象蒙元政權那樣為了自己的利益掠奪、?
參考資料: 作者:多看看多想想2005/10/24帖號:427807祖國論壇娛樂版 [chinabox.bbs.xilu.com]
參考資料:http://club2.cat898.com/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3063355
❽ 請問《狼圖騰》的作者是誰這本書的宗旨是什麼為什麼在中國會一下子就缺市
姜戎
因為這是一部關於狼的史詩性著作,一部對中國歷史進行獨特解讀的小說,一部可以給包括商界、文化界、學術界帶來重大震撼的原創性作品。書中通過狼群的榮衰最終描摹了蒙古草原慢慢消失的最後片斷。
❾ 怎麼評價《狼圖騰》這本書以及作者姜戎
作者亂立意,讀者瞎痴情
❿ 《狼圖騰》的問答題
19.小說第—段中畢利格老人把大青馬換給陳陣並再三叮囑這一細節有何作用? (4分)
20.賞析文中兩個畫線的句子。(4分)
(1)太陽被凍得瑟瑟顫抖,縮到地平線下面去了。
(2)一片錐子般的目光颼颼飛來,幾乎把他射成了刺蝟。
21.簡要概述文中蒙古草原狼的特點。(4分)
22.作者是怎樣描寫陳陣與狼群遭遇後的心理變化的?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
19.(1)表現老人經驗豐富,處事周全,關愛年輕人的特點。 (2)為下文陳陣「遭遇狼群、嚇退狼群」等情節的展開做了鋪墊。(每點2分,共4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
20.(1)運用比擬手法(或擬人手法)。「太陽被凍得瑟瑟顫抖」生動形象地表現天氣寒冷,「縮到地平線下面」形象地交代太陽落山天色己晚。(手法和分析各1分,共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2)運用了比喻(誇張)等手法。「一片錐子般」『幾乎把他射成了刺蝟」形象地寫出群狼目光的銳利和兇殘,此句從側面表現出陳陣的恐懼心理。(手法和分析各1分,共2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
21.(1)金毛燦燦、殺氣騰騰的外形;(2)動作靈敏,速度極快;(3。)兇殘多疑,草原殺手;(4)紀律嚴明,團隊意識強;(5)狼害怕槍、套馬桿和鐵器。(每點1分,共4分。答出四點即可,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
22.(1)作者用「幾乎嚇得栽下馬背」等細節描寫和「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等心理描寫寫出了他的慌亂和恐懼(或緊張、鎮定等)。生動地表現了人物的內心活動,給人留下深刻印象。(2)用「鐵器他有沒有呢?他腳底一熱,有」等心理描寫和「大吼一聲」「舉到胸前」「狠狠對砸起來」等動作描寫寫出了他的狂喜和興奮。人物形象鮮活,能夠引起讀者的興趣,增長讀者的生活知識。(每點3分,共6分。其他合理答案,亦可酌情給分。沒有結合文本分析只列出條目的最多得4分;只舉出修辭手法等而沒有舉出表現手法的最多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