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上進京趕考是指

中國歷史上進京趕考是指

發布時間:2021-02-27 23:44:04

A. 「日出東方、星火燎原、力挽狂瀾、燈塔指引、進京趕考」歷史中分別什麼含義

日出東方:確指中共一大,標志著中國共產黨誕生
星火燎原:確指井岡山根據地的開辟內(開辟了建容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這是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新起點)
力挽狂瀾:確指遵義會議.(遵義會議集中全力解決了當時具有決定意義的軍事和組織問題,肯定了毛澤東的軍事戰略主張,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極其危急的情況下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燈塔指引:中共七大
進京趕考:確指為黨的七屆二中全會(引申為:人民解放戰爭特別是三大戰役,消滅了國民黨主力,即將贏得全國的勝利,出色的走完了中國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工作重心轉移到城市,中共即將成為執政黨,這對中國共產黨來說,是一種嚴峻的考驗.)

B. 中國古代的讀書人進京趕考,這里的京城是指現在的那個城市

這個並非特定的城市,這個京城指當時政府的都城,例如唐朝是到長安,而清朝時就到北京,當然京城後來就越來越多指的是北京…當然,純屬個人見解

C. 1949年3月23日中共〞進京趕考〞的含義是什麼還有歷史的成就

含義是建設新中國

D. 進京趕考排名分別叫什麼

狀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為「元」,鄉試第一為「解元」。舉人進京參加禮部考試者,皆須投狀。考試成績居首者為狀頭,故有「狀元」之稱。考中狀元者,號稱「大魁天下」,為考試科名中最高榮譽。唐代起,如殿試一甲第一名,亦稱「殿元」。

榜眼-----科舉考試中,殿試一甲第二名稱為「榜眼」。宋代將第二、三名均稱為榜眼,意指榜中之雙眼。後專指第二名。

探花-----科舉考試中,殿試一甲第三名稱為「探花」。唐代進士在杏化花園舉行「探花宴」,以年少英俊的二、三人為「探花使」(又稱「探花郎」)。南宋以後專指第三名為探花。

進士-----意即貢舉的人才。唐代科目考試中以進士科為最重要,參加禮部考試者均可稱為進士。試畢合格者賜予「進士及第」,後又有賜「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之名義。明清時代均以舉人經會試合格者為「貢士」。初始專指經殿試後合格的貢士為進士,後來泛指參加殿試者,賜出身者為進士。

舉人-----是科舉制度中鄉貢入京應試的通稱。意即應抬舉使用之人。中舉者即具有出身的資格(如同現時取得任職「資格證書」)。明清時期專指鄉試合格者為舉人。

秀才------ 本是漢代以來舉薦人才的科目之一,後泛稱讀書人,州府縣學的生員也稱秀才。唐代設有「秀才科」,在各科中地位最高。

E. 古代人自學到什麼程度就進京趕考

只要認為自己可以通過了就能參加科舉,但是要進京考試需要經過多次考試之後,內才有資格參加容。

首先通過蒙學童試獲得童生資格。

之後參加縣試、府試和院試三個階段考試成為秀才,即貢生。

接著參加省里組織的鄉試,成為舉人。當了舉人後才有資格進京趕考。

進京後還要參加禮部組織的會試,獲得進士身份。

成為進士後,才有資格參加殿試,殿試是皇帝親自主持,決定了進士的排名(也就是三甲排名)。

F. 古代上京趕考中的京指哪是現在的哪裡

京指當時的京城也就是首都。是現在的北京。

京拼音:jīng,注音:ㄐ一ㄥ,部首:亠部,部外筆畫:6畫,總筆畫:8畫

五筆:YIU,倉頡:YRF,鄭碼:SJKO,四角:00906

結構:上中下,電碼:0079,區位:3009,統一碼:4EAC

筆順:丶一丨フ一丨ノ丶

釋義:

1、國都(現特指中國首都北京):京城。京都。京華(因京都是文物、人才匯集的地方,所以稱京都為「京華」)。京畿(國都和國都附近的地方)。京劇。京師(首都的舊稱)。京綉。京菜。

2、大。

3、古代數名,指一千萬,亦指一億兆。

4、中國少數民族,主要分布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京族。

5、姓。

(6)中國歷史上進京趕考是指擴展閱讀

漢字筆畫:

相關組詞:

1、京劇[jīng jù]

戲曲的主要劇種。流行地區很廣。清代中葉由徽漢等劇種進入北京後演變而成。表演上唱、念、做、打並重。唱腔以西皮、二黃為主,故又名皮黃戲。

2、京戲[jīng xì]

京劇。

3、京畿[jīng jī]

舊指國都及其所管轄的附近地方。。

4、京族[jīng zú]

中國少數民族之一。

5、京胡[jīng hú]

胡琴的一種,形狀跟二胡相似而較小,琴筒用竹子做成,發音較高,主要用於京劇伴奏。

G. 進京趕考相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

進京趕考相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是七屆二中全會。

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於1949年3月5日-13日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舉行,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34人,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組成的主席團主持了此次會議。

七屆二中全會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共召開的唯一的一次中央全會,會議做出的各項政策規定,不僅對迎接中國革命的勝利,而且對新中國的建設有重大作用。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從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時,毛澤東說:「今天是進京的日子,不睡覺也高興呀。今天是進京『趕考』嘛。進京『趕考』去,精神不好怎麼行呀?」

周恩來也說:「我們應該都能考試及格,不要退回來。」毛澤東說:「退回來就失敗了。我們絕不當李自成,我們都希望考個好成績。」

(7)中國歷史上進京趕考是指擴展閱讀

在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經過充分准備,中國共產黨於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中央機關食堂,召開了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出席這次全會的有中央委員34人,候補中央委員19人。列席會議的11人。

會議由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任弼時組成的主席團主持。這是中國共產黨為建立新中國奠基的一次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會議。

毛澤東主持了開幕會議,並於1949年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國共產黨第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報告》。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等27人在會上發了言。

會議聽取並集中討論了毛澤東的報告,批准1945年6月黨的七屆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批准由中國共產黨發起的關於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及成立民主聯合政府的建議。

批准毛澤東關於以八項條件作為與國民黨南京政府進行和平談判的基礎的聲明,並根據毛澤東的報告通過了相應決議。

H. 史學界中『進京趕考』指什麼,他們採取了哪些措施,結果如何

指的是共產黨1949年進入北京建國。
採取了兩個務必的措施 兩個務必提出是毛澤東同志在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要求全黨在勝利面前保持清醒頭腦,在奪取全國政權後要經受住執政的考驗,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

1948年5月,中共中央、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移駐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在一間只有35平方米的土磚房裡,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指揮了波瀾壯闊的人民解放戰爭。

勝利比預期快得多地到來了。即將掌握全國政權的中國共產黨人,能否經得起考驗,不做「李自成」?1949年3月,在具有歷史轉折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上,毛澤東向全黨同志提出了發人深省的「兩個務必」。

兩周後,中共中央及其所屬機構由西柏坡向北平進發。經28年奮斗,由革命黨成為執政黨的中國共產黨踏上「進京趕考」的征程。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上進京趕考是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