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隋文帝楊堅對中國歷史有什麼貢獻
隋文帝楊堅對中國歷史貢獻:
一、統一中國
公元589年,隋文帝遣兵揮戈南下,滅亡了割據南方的陳朝,統一了全國,同年琉球群島歸降隋朝,突厥可汗尊楊堅為聖人天可汗,表示願為藩屬永世歸順,千萬世為聖朝典牛馬。隋文帝結束了中國長期混亂的局面、征服各族蠻夷使中國又回到了和平年代。
二、政治、經濟制度大改革
大隋朝建立以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中央實行三省六部制,將地方的州、郡、縣三級制改為州、縣兩級制,地方官吏概由中央任免,由此鞏固了中央集權。
三、文化的救贖
隋的統一標志著胡漢文化嫁接的完成。楊堅拯救了漢文化。春秋、漢代的文化典籍因幾百年來的混戰,因戰火焚毀、遺失大半,公元583年隋文帝下詔求書,獻書一卷賞絹一匹。「民間異書,往往間出」,「一、二年間,篇籍稍備」。隋時的藏書量是中國歷代最多的,隋朝藏書最多時有37萬卷,77,000多類的圖書。可大部份圖書又毀於戰火,唐玄宗時藏書最多時8萬卷,唐學者自著28,467卷,唐以前圖書只還剩28,469卷,這些圖書大部分也難逃戰火。多少優秀的學者、多少偉大的著作、多少中國的文明、輝煌都消失在歷史的塵靄里,但只要是諸子百家的書還在,只要是儒家經典還能留存,中華文明就不會死。
四、統一幣制
隋文帝統一了幣制,廢除其他比較混亂的古幣以及私人鑄造的錢幣,改鑄五銖錢。「五銖錢」背面肉好,皆有周郭,重如其文,每錢一千重四斤二兩。 「車書混一,甲兵方息。」度量衡在隋文帝時重新統一。「隋氏混一南北,凡齊、周之故老,梁、陳之舊臣,咸薈粹一朝,成文章之總匯。」
五、廢除酷吏制度
北周的法律既殘酷又混亂,「內外恐怖,人不自安」 。在楊堅掌握北周政權時就曾經進行過改革,親手刪定《刑書要制》,但不太徹底。隋朝建立後,開皇元年隋文帝下令命人參考魏晉舊律,制訂《開皇律》。開皇三年, 隋文帝又命蘇威、牛弘修改新律,刪除苛酷條文。《開皇律》將原來的宮刑、車裂(五馬分屍)、梟首(砍下頭懸掛在旗桿上示眾)等殘酷刑法予以廢除。規定一概不用滅族刑。減去死罪八十一條,流罪一百五十四條,徒、杖等罪千餘條,保留了律令五百條。刑罰分為死、流、徒、杖、笞五種。基本上完成了自漢文帝刑制改革以來的刑罰制度改革歷程,這就是封建五刑制。
六、集中權利,建立三省六部制
楊堅廢除不合時宜的北周六官(天、地、春、秋、冬、夏)制,北周的官僚體制基本上是效仿原來西周時期的《周官》即《周禮》的形式,很原始、極混亂。楊堅恢復了漢魏時期的體制,基本上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楊堅在中央設立三師、三公、五省。三師、三公只是一種榮譽虛銜。掌握政權的的是五省,即內侍省、秘書省、門下省、內史省和尚書省。內侍省、秘書省在國家政務中不起重要作用。內侍省是宮廷的宦官機構,管理宮中事務。秘書省掌管書籍歷法,事務較少。起作用的是其他三省,內史省、門下省、尚書省都是最高政務機構。內史省負責決策,門下省負責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這就是後來被唐朝繼承的三省制。
尚書省下設吏、民、禮、兵、刑、工六部。每部設尚書,總管本部政務。具體辦事機構就是這是六部: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和調動;民部,掌管全國的土地、戶籍以及賦稅、財政收支;禮部,掌管祭祀、禮儀和對外交往;兵部,掌管全國武官的選拔,和兵籍、軍械等;刑部,掌管全國的刑律、斷獄;工部,掌管各種工程、工匠、水利、交通等。開始的時候,六部叫做六曹,即六個辦事機構。六部的長官為尚書。六部的設置成為後代封建國家中央政權的固定製度。三省六部制分工明確,組織嚴密,加強中央集權。對唐及以後歷代王朝影響都十分巨大。隋文帝建立的這一整套規模龐大、組織完備的官僚機構,表明封建制度已發展到成熟階段。自隋定製,一直沿襲到清朝。
七、兵農合一
公元590年隋文帝楊堅詔府兵入州縣戶籍,兵農合一始此。楊堅對於地方機構也進行了改革。他採納度支尚書楊尚希提出的「存要去閑、並大去小」的建議,將原來比較混亂的地方官制從州、郡、縣精簡為州、縣兩級,撤消境內500多郡。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將一些郡縣合並。大大節省了政府的開支,提高了行政效率,也減輕了人民的負擔。
八、整頓戶籍
隋文帝楊堅推行均田制,整頓戶籍。實行了「大索貌閱法」要求官吏經常檢查人口,根據相貌來檢查戶口,使編戶大增。和實行「輸籍定樣」在第一個的基礎上確定戶口數,編制「定簿」,以此為依據來收取賦稅。開皇三年,清理出陰漏丁男44.3萬人 共計 164.15萬口。高祖令州縣大索貌閱,戶口不實者,正長遠配,而又開相糾之科。大功已下,兼令析籍,各為戶頭,以防容隱。於是計帳進四十四萬三千丁,新附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五百口。」這些舉措防止地方豪強和官僚勾結,營私舞弊。將從豪強手裡依附的人口解放出來,增加了國家的勞動力,調動貧苦農民的生產積極性。使國家掌管的納稅人丁數量大增。
九、改革仁政
隋文帝還曾頒布「人年五十,免役收庸」、「戰亡之家,給復一年」等仁政措施。隋文帝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開皇十七年,戶口滋盛,中外倉庫,無不盈積。所有賚給,不逾經費,京司帑屋既充,積於廓廡之下,高祖遂停此年正賦,以賜黎元。隋文帝初登基時全國人口400萬戶,隋煬帝登基時已達890萬戶,以一戶六口計,全國人口不下5000萬,這個數字大約直到唐玄宗時才達到。
十、修建糧倉、城市、開槽渠
在隋朝政府各地都修建了許多糧倉,其中著名的有興洛倉,回洛倉,常平倉,黎陽倉、廣通倉等。存儲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隋文帝下令修建西京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和東京洛陽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志,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大興城乃當時的「世界第一城」,它的設計和布局思想,對後世都市建設及日本、朝鮮都市建設都有深刻的影響……
隋文帝於公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這就是隋書里的「開皇之治」。
Ⅱ 為什麼隋文帝楊堅能進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100名
中國歷史上最被低估的一個皇帝,他創造了很多個歷史第一!
在西方人眼裡,中國歷史上最具歷史影響力的皇帝不是秦皇漢武,也不是唐宗宋祖,而是短命王朝隋朝的開國皇帝隋文帝。美國歷史學家邁克爾.哈特說:「他成功地統一了經歷數百年嚴重分裂的中國。他最重要的改革之一是實行透過科舉考試選拔政府官吏的制度,為中國提供一批批非常得力的行政官員。」
西方人以第三者的身份來客觀看待隋文帝,其實是比較科學的。我們中國人卻往往不能正確看待隋文帝,主要是受了他兒子隋煬帝的影響,隋煬帝的暴政以及隋朝的短命,使我們忽略了一代明君隋文帝。這也不難理解——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人們總是習慣性記住那些不好的事情,而淡漠掉那些積極向上的事情。
隋文帝大概一定很郁悶,明明做了那麼多創舉性的、敢為天下先的好事情,結果卻被後世所忽略,連電視劇都不愛演他,反倒對他兒子青睞有加,你說氣人不!
楊堅是官二代出生,其父親楊忠是北周政權的開國元勛,戰功赫赫,封隨國公。後來楊堅繼承父親的爵位隨國公,還當了北周相國。大權在握的楊堅「順應人心」地直接登上皇位,改國號為「隋」。楊堅和他父親都當過隨國公,但國號為什麼是這個「隋」呢,我估計是為了圖吉利吧,「隨」有個走字底不好,豈不是皇位會走掉,坐不長?所以去掉走字底,改成這個「隋」。不過後來楊家天下還是走掉了,沒有坐長。
隋文帝上台後做了很多個中國歷史上第一的事情,這些事都可以體現出隋文帝的文治武功。比如,隋煬帝創立了影響後世一千多年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六部指尚書省下屬的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這一套制度直到清末還在使用(後面各朝各代對三省六部制有微調,但都是萬變不離其宗)。三省六部制有什麼用呢,我們初中歷史就說了,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
隋文帝還開了科舉制度雛形之先河,他廢除了魏晉南北朝以來的九品中正制,選官不問門第不問出生。規定各州每年向中央選送三人考試,合格者錄用。之所以說是科舉制度雛形,因為隋文帝的這套選官制度還是有很多問題,畢竟各州選送三人,這三人大概都是有權有勢人家的子弟吧。後來他兒子隋文帝對這套制度做了一些優化,再到唐朝時更為細致具體的優化,使得科舉制在中國歷史上生存了一千多年,並且對我國古代選賢納士也確實有積極作用。
隋文帝還頒布了對後世產生了深刻影響的《開皇律》,雖然《開皇律》律文不過500條,卻具有很高的立法成就,是我國法制史上的偉大一步。唐朝的《唐律》就直接沿襲《開皇律》而來,連他的敵人都是認可他的。尤其《開皇律》在人道主義上有極大進步,它廢除了以前那些慘無人道的「五馬分屍」、梟首、宮刑等酷刑,只保留斬首和絞刑兩種,後世直到清末都沿襲著這兩種極刑。
隋文帝最為人所熟悉的是開皇之治。這是結束魏晉南北朝幾百年分裂局面以來的第一次盛世,甚至可以說後來唐太宗的貞觀之治,跟隋朝打下的基礎也是有關系的。隋文帝開皇元年時全國462萬戶,到他兒子隋煬帝上台時全國近900萬戶,有4600多萬人口!一個國家是不是富強,甭說別的,就看人口是不是增加了。人口增加了那麼多,說明大家有吃的了,如果是鬧飢荒的話人口唰唰往下掉。
可惜的是,隋文帝做了那麼多偉大的事情都被那敗家兒子全部給抹殺了,甚至有些人還認為隋文帝是昏庸的,不然怎麼會傳位給楊廣呢。其實楊廣一開始也是好孩子嘛,也做了不少好事,中國西北一大片土地就是他給打下來的,楊廣還修了隋朝大運河溝通南北交流,將中華大地緊密聯系在一起,只是後來變的殘暴了貪圖享樂了。隋文帝又不是神仙,他怎麼會想到後來會變成那樣,如果你是當時的隋文帝沒准也是他的那種選擇。
Ⅲ 隋文帝楊堅的歷史功績的有關事件
楊堅的歷史功績有,滅南陳,威突厥,創科舉,抑豪強,與民休息,開創了開皇之治。
Ⅳ 為什麼西方史學家說隋文帝楊堅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
原因三大點:
一,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楊堅臨終時,天下倉庫的積儲可供全國五六十年正常使用。就這個戰略儲備,還真沒看到其他王朝有過,現今儲備也未有過之。可見當時的民富國強。
二,從根本上廢止了以前的低效能的國家治理制度,第一個創建了文官選舉統治管理國家體制,而這個體制,世界一直沿用到現在。
三,廢除了推薦人才制度,創造了科舉制度,也就是當今世界公認的考試選拔人才體系。
(4)楊堅影響世界歷史擴展閱讀
人物評價
楊堅倡導節儉,節省政府內不少開支、廢除了不必要的雜稅並設置谷倉儲存食糧。楊堅成功地統一了歷經數百年嚴重分裂後的中國,從此中國在大多數的世紀里都保持著他所建立的政治統一。
開皇盛世氣象恢宏磅礴,楊堅下令修建首都大興城(即後來長安城),大興城的修建不僅是中國古代城市建設規劃高超水平的標志,也是當時國家的經濟實力和科技水平的綜合體現。
楊堅於開皇四年(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這是修建大運河的開始。大運河連接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接了兩個文明。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
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晏如也。考之先王,足以參蹤盛烈。這就是隋書里的「開皇之治」。 楊堅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大量地減少了國家的財政開支,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
Ⅳ 楊堅創造了哪些歷史英雄事跡
楊堅是隋朝的開國之君,又是在中國歷史上起過顯著進步作用的封建政治家和改革家。他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適應人民渴望統一的願望,結束了西晉以後連續300年分裂動亂的局面,重建並鞏固了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同時,他又繼承、綜合魏、晉以來的前代舊制,加以因革損益,創建了多種新制,從而加強了封建中央集權,維護了當時社會的穩定,發展了社會生產。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曾經指出:「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歷年短促,忽視它們在歷史上的作用。」(《中國通史》第三冊)
楊堅生於西魏七年(公元541年),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其父楊忠先仕魏,為大將軍,後仕北周,官居柱國大將軍,封隋國公,食邑萬戶,隨後拜大司空、元帥、太傅,直至天和元年(公元568年)逝世。楊堅承襲父爵為隋國公,娶鮮卑大貴族、柱國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為妻,後又將自己的女兒許配周宣帝為皇後。他憑著父親的政治影響和皇親國戚的條件,拜為上柱國、大司馬,在北周朝廷逐步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政治集團。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故,其子宇文闡年僅8歲,在一群關西人士和鮮卑貴族的合謀引薦下,他入朝輔政,以大丞相身份獨攬朝政。他上台後鎮壓了反叛者,誅殺了北周宗室諸王,於次年(公元581)迫使北周靜帝「禪位」,自己稱帝,改國號為隋,建都長安。開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楊堅以晉王楊廣為統帥,率兵51.8萬人大舉伐陳,於次年攻破金陵,俘獲荒淫腐化的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鎮壓了江南地方豪強勢力的反抗,完成南北統一大業,這是楊堅的一大歷史功績。
楊堅個人生活節儉,車子、衣服破了隨時修補,便服多用布帛,飾帶只用銅鐵骨角,不用金玉。太子楊勇、三子楊俊都因生活奢侈,被他發現後廢黜免官。他對待臣下極嚴,尤其痛恨貪官,有時甚至秘密派人給官吏行賄,一旦官吏受賄便立即將其處死。對待百姓比較寬平、體恤。開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關中飢荒,他遣使察看,攜回飢民食品是豆粉拌糠。他拿著給群臣看,流涕責備自己無德,命令撤銷常膳,一個月內沒有吃酒肉。他在位24年,政績卓著,《隋書?文帝紀》說他:「躬節儉,平徭賦,倉廩實,法令行,君子咸樂其生,小人各安其業,強無凌弱,眾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歡娛。二十年間天下無事,區宇之內宴如也。」封建史家的這段話自然有溢美之處,但也反映了楊堅實行改革後所取得的成績。
楊堅的嚴重弱點是昧於知人。在他身邊雖不乏能臣良將,始終沒有形成一個人才群。他對太子楊勇過於苛嚴,開皇三十年(公元600年)將他廢黜,而對次子楊廣的矯飾和野心,始終未能察破,仁壽四年(公元604年),竟將他立為太子。這年秋天,楊堅病倒於仁壽宮。楊廣以太子身份入侍,派親信張衡入寢殿殺死其父,當夜即霸佔了楊堅寵妃宣華夫人。楊廣登上帝位,是為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即征調200萬民夫營建洛陽城,兩年以後又開鑿以洛陽為中心的大運河。「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楊廣製造禍亂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使楊堅苦心經營20餘年的帝業,在農民起義的怒潮中崩潰。楊堅創建的隋制,卻又為盛唐立下了一塊奠基石。
Ⅵ 隋文帝為什麼是影響世界的100人物之一
隋文帝楊堅(541—年),中國隋朝皇帝(581—604年在位)
隋文帝楊堅,因為將歷經二百多年分裂的中國重新統一為一體而名垂千古。實際上,他無論奪取政權還是統一天下,都屬於水到渠成的事件,而他在寶座上實行的一系列改變了中國政治結構的改革,才真正體現了一代雄主的遠見卓識。
楊堅在登上權力頂峰的路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他的父親楊忠是北周政權的開國元勛,立下戰功,官至柱國,封隨國公。楊堅十四歲就開始了仕途生涯,後來娶大將軍獨孤信之女為妻,使他又多了一個雄厚的政治後盾。經過二十多年經營,公元580年,楊堅已爬升到驃騎大將軍、大興郡公的位置,其女也成為北周宣帝皇後。這時,北周宣帝病死,年幼的靜帝繼位,楊堅勾結近臣作偽詔,取得了輔政大臣之職,總攬朝政,這也許是楊堅一生中最關鍵的一步。
這時,楊堅奪取北周政權已成「騎虎難下」之勢。他安插親信,部署力量,積極做准備。在果斷地鏟除了北周宗室中最有實力的「五王」之後,又鎮壓了尉遲迥、司馬消難等人的兵變。581年,楊堅以體面的形勢迫使北周靜帝禪位於他,建立了隋朝。這個變化,表面上是以漢易夷,但實際上這時北方夷漢之間已處在混一的邊緣,隋朝皇室無論血統還是性格習俗,都是夷漢融合的產物。
這時中國的政權,還有荊楚的後梁國和江南的陳朝。國小力微的後梁一直依附於北周,被隋輕而易舉地吞並了。陳朝正處在一種萎靡浮華的風氣中,已遠非生機勃勃的大隋的對手。隋文帝抓住了這個二百多年難遇的南北一統的歷史機遇,589年派晉王楊廣統率50萬大軍,沒經過多少激戰就突破了長江天險,滅亡了以苟且偷安為國策的陳朝。
隋文帝的新政,富有開創性,經唐朝發揚光大後,溶入了中國封建政治的血脈之中。新政大致可分為政治和經濟兩大部分,基本思路是剝奪貴族豪強的各種資源,使其納入到大一統國家的統治體系之中。從隋文帝登極第一年就開始新政,改革的思維方式一直維持到他生命的最後階段。
政治官僚體系方面,開創了三省六部制,三省,即尚書、門下、內史,分管行政、納言、監令,作為最高行政機關,六部為吏、民、禮、兵、刑、工。這樣的權力分配體系有利於防止大權過於集中到某些大臣手中,一直為後代所沿用。在地方上,鑒於當時州、郡、縣三級體系十分混亂,隋文帝的改革大刀砍掉了郡這一級別,重編了州、縣二級,裁減了大量亢官亢員,上令下達和下情上達更為快捷。接著,隋文帝規定九品以上官員一律歸中央任命,每年由吏部考核銓選,並制定了「迴避」原則,即地方官盡量不選用本地人。這些措施在當時是為了防止勢族豪強壟斷地方權力,也一直為後世所沿用。
與上述改革相適應,隋文帝廢除了九品中正制,取消了官吏任用的門第限制。接著,公元587年,隋文帝開始實行考試選拔官員的制度,是為科舉制度的起源(關於科舉制的起源,尚有不同說法),科舉制度經過不斷變遷,一直延續到1905年,深刻地影響了中國政治社會文化多個層面,是隋文帝新政中影響最大之點。
社會經濟方面,隋文帝將北朝的均田和租調制略作改動,推行到全國。接著,在全國范圍內實行了大規模的「刮戶運動」,「大索貌閱」,挨家挨戶地檢查戶口,不遺漏一人。為了更好地配合「刮戶」,還根據高熲的提議,實行「輸籍之法」,即由政府提前定好賦稅徭役數目(低於地主所收的稅役)及早頒布天下,使豪強地主的附屬戶看到作國家的編民更好,自動脫離豪強地主,成為國家的納稅戶。這些措施不僅僅為了增加國家賦稅收入,還打擊了豪強地主,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減輕了民眾的賦稅負擔,可謂一舉三得。此外,隋文帝還統一了南北的度量衡和貨幣。
隋文帝制定了《開皇律》。其特點是緩刑薄賦,減省了大量的罪名,相同的罪所受的刑罰也有所減輕。
隋文帝是有名的節儉勤政之君。他每天聽政議政、批閱奏章,從早到晚,孜孜不倦,還經常外出視察,親自決獄,訪問民間疾苦。他事無巨細都抓在自己手裡,而不放心交給臣下去辦。經過多年平穩發展,全國的戶口翻番,「中外倉庫,無不盈積」,隋文帝末年,全國儲積的糧食,估計可供統治者支用五、六十年。
隋文帝是有名的妻管嚴,皇後獨孤伽羅同樣出自顯赫世家,對隋文帝的事業幫助很大,隋文帝的政策中有多少來自獨孤後的思想成分,已難以估計。獨孤後以努力在朝廷內外維持一夫一妻制而聞名,她偏愛次子楊廣,這影響了隋文帝的立儲決策,不過在隋文帝去世之前,楊廣看來仍最像是皇位的最佳繼承人,最後在一場宮廷變故中,隋文帝被楊廣所弒(此事仍存在疑問),楊廣繼承了皇位,成為後來犯下「罄竹難書」罪行的著名暴君隋煬帝。隋朝兩代而亡,也許隋文帝唯一的錯誤就是選錯了繼承人。
在中國歷史上,隋文帝的作用不僅僅是開創了一個朝代。他不但結束了南北分裂兩百多年的局面,而且成功地將原北周的制度移植到大江南北。他創立的制度中,科舉制、三省六部制等都影響了中國政治一千多年,並不因隋朝的短命而失去作用。隋文帝是個超越他的時代的人物,在大唐的煌煌盛世之中,也有他的一份功勞。隋文帝在本書100名出類拔萃的帝王之中,名列第50位。
Ⅶ 隋文帝楊堅 為什麼西方人認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
中國歷史上有兩個皇帝的改革力度最大,一個是秦始皇,另一個就是隋文帝楊堅。隋文帝在位期間,對國家管理體制進行了大規模的改革,在西方人眼中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帝。
功績1: 確立三省六部制度。中央設尚書、門下、內史三省,以尚書令、納言、內史令為長官,行使宰相職能,輔助皇帝處理國家事務。內史省和門下省系機要之司,內史省負責起草並宣行皇帝的制詔;門下省負責審查內史省起草的制詔和尚書省擬制的奏抄。尚書省是國家最高行政機關,其下設吏部、禮部、兵部、都官、度支、工部6部。每部設尚書為長官。尚書令下有尚書左、右僕射各一,左僕射分管吏、禮、兵三部事,右僕射分管度支、都官、工部三部。這樣不僅加強了中央集權,而且開創了中國封建社會三權分立體制的新階段。
功績2: 簡化地方行政機構。南北朝時期,地方紛亂,各自為政,州、郡、縣三級政區極其混亂,統治者為了讓自己的親戚朋友能當官,不惜濫增行政機構,地無百里,數縣並置;戶不滿千,二郡分領。至隋初,全國竟有241州、608郡、1524縣,合計有2373個縣以上行政建制。鑒於這種民少官多、十羊九牧的弊病,本著存要去閑、並小為大的原則,隋文帝於開皇三年大刀闊斧進行機構改革,通過廢郡,實行州縣兩級制,以州轄縣,同時又省並了一些州縣。隋煬帝大業三年,改州為郡,把州縣制恢復為秦漢的郡縣制。至隋煬帝時,全國已精簡地方機構達40%,僅存郡190,縣1255個。在精簡行政機構的同時,隋文帝還嚴格實行定編定崗:上上州官吏的編制為323人,到下下州遞減為167人;上上縣官吏編制為99人,到下下縣遞減為49人。這不但大大節省了國家開支,減輕了百姓負擔,而且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控制。
功績3: 廢除酷刑,修訂《開皇律》。對前代81條死罪、150條流罪、1000餘條徒、杖等酷刑以及滅族等惡法,都一概廢止,大大減少了法律的殘酷和野蠻性,在中國法制上具有劃時代意義。
功績4: 繼續實行均田制度。隋初,在前朝均田制的基礎上,隋文帝規定:丁男、中男受露田(種植五穀)80畝,永業田20畝,婦女受露田40畝。露田在受田者死後歸還,永業田則無須歸還。對一般農民,實行輕徭薄賦鼓勵農桑的政策;對於豪強貴族兼並土地的行為,則給予打擊。從而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增加了國家賦稅收入。
功績5: 設置義倉賑濟飢民。隋文帝所設的義倉,又稱社倉,設置於鄉間,其儲糧由百姓捐納,以備飢荒時賑濟災民。而且明確規定民戶捐糧於社倉的標准:「上戶不過一石,中戶不過七斗,下戶不過四斗。」一般百姓都捐獻得起,對窮苦百姓是一項有效的社會保障。
功績6: 建立科舉選士制度。隋以前,門閥世族壟斷朝政。隋文帝實行科舉選士制度,重才學而不重門第,雖庶族寒門,只要有才能也有機會當官。這種「任人唯賢」的改革,削弱了門閥大族世襲特權,對後代影響很大。
隋與秦相似,對統一中國,改革和開創各項事業都曾作出過開創性的貢獻,但由於他們的改革力度過大,不但觸犯了諸多方面的利益,而且超越了民心國力的承受能力,以至於都成了短命的過渡朝代,秦代僅15載而亡,隋代亦僅有國37年而已。
《資治通鑒》上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記載:陳朝至德元年(公元583)十一月,陳後主陳叔寶遣散騎常侍周墳、通直散騎常侍袁彥出使隋。陳叔寶聽說隋文帝楊堅狀貌異人,便讓袁彥畫像而歸。當陳叔寶看到楊堅的畫像後,大駭道:「吾不欲見此人! 」立刻命人將畫扔了。
楊堅的相貌到底奇異在何處,以致他的死對頭陳叔寶看到畫像後如此驚懼呢?
根據《隋書》的記載,楊堅「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長上短下,沉深嚴重。 」由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楊堅的相貌有五「奇」:一、額頭突出,並有五個隆起的部分從額頭直插到頭頂上;二、下頜很長,而且很突出;三、目光犀利,咄咄逼人;四、掌紋形似「王」字;五、上身長,下身短。
用現代人的眼光看來,長這樣的人一定是「奇醜」型的人,連他自己也會自慚形穢了。但是,在相術發達的古代,這種相貌卻是「其貴無比」。別的不說,光是他突出的額頭和額頭上那五根「入頂」的肉「柱」,就是「龍顏」的象徵。楊堅的額頭,用相書上的術語叫做「龍犀」,是帝王的象徵。唐朝李善說:「額有龍犀入發,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也。 」也就是說,這種囟下骨頭隱起,下連鼻樑不斷的「龍犀」,以及由於額頭上隆起,在左右鬢角形成的肉「角」,都是「王天下」的貴相。相書上對這種長相還另有一個說法,叫做「龍顏戴干」,龍顏自然是指帝王的相貌,戴干就是指頭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對立。據說帝顓頊就是這副長相。
當時,很多人認為楊堅有帝王之相。在陳後主陳叔寶之前,就有人為楊堅的相貌而擔憂、畏懼和嫉妒,這個人就是北周太祖宇文泰,他曾嘆曰:「此兒風骨,不似代間人。 」
《隋書》中記載:齊王宇文憲對當時的北周皇帝宇文毓說:「楊堅相貌非常,臣每見之,不覺自失。恐非人下,請早除之。 」
宇文毓雖然強為鎮靜地說「必天命有在,將若之何」之類的話,其實心裡也有點害怕,派善於看相的趙昭去為楊堅相相面。趙昭堅信楊堅「當為天下君」,他採取了一個兩面派的手法:他一面騙宇文毓說楊堅只是一個「作柱國(官職名)」的材料,另一方面又去巴結楊堅,把真相都告訴了他,並悄悄地對楊堅說:「你一定會當皇帝。 」
楊堅為了自己這副相貌,付出了不少代價。在襁褓里就差點被自己的母親摔死;長大之後,又受到同僚的嫉妒和皇帝的猜忌,時刻面臨被害的危險。他本是一個頗為迷信的人,又從別人嘴裡聽到這樣的話,對自己的相貌也就信心十足。
只不過楊堅的異相似乎威力不足。中國歷史上有幾個大統一的短命政權,說開就開,開得光彩四射,燦爛輝煌,可是說完就完,不但快,而且徹底。隋王朝就是其中之一,楊堅辛辛苦苦,努力了一輩子,卻不過為唐王朝搭了道橋,而他本人最後也被他親兒子楊廣捅死,想起來沒意思得很。從畫像上看,楊堅的相貌並沒有描述的那樣「狀貌異人」。
Ⅷ 隋文帝為什麼被評為世界歷史人物第一位
因為隋文帝不僅會打江山更會治江山!創建了世界上影響最深遠的政治制度!最兵不血刃的光榮革命從而保住了中國元氣!建立了當時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都城——隋大興城!用極小的代價戰勝了突厥(橫掃歐亞大陸、當時最強悍、最有戰鬥力)!奉行宗教信仰自由,人類歷史上最早包容其他國家異教徒,實行儒釋道三教合流政策!最早提出了以死化生的輕刑原則,發明死刑三復奏而決制度,有效避免冤假錯案!最早實行政治民主的帝王!免除所有市場商品稅,治下是人類歷史上最輕徭薄賦的帝國!作為一個統治者他的仁慈開明實屬罕見,但是他統治的時代是世界史上政治最清明的廉政時代!他是古今中外很多統治者崇拜的偶像。世界歷史上他的影響力大的超乎想像!
隋文帝楊堅簡介:
楊堅(公元541年7月21日-公元604年8月13日),隋朝開國皇帝,鮮卑賜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羅延。漢族,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縣)人。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官至柱國大將軍,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楊堅建立了隋朝,統一中國,是隋朝的開國皇帝定都長安(大興城),開創了輝煌的「開皇盛世」。隋文帝第一次實現了中國大范圍內的多民族的統一,他建立的政治統一維持了幾個世紀,其結果是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的強國之一,被尊崇為「聖人可汗」。使中國人免受戰爭之苦。他在不長的時間內,將中國重新置於一個政權治理下,外御強敵突契,內令人民安寧生息,功業之偉大,足以流芳千古。;他首次實行了一直沿襲到清朝的三省六部制;他開創了科舉,制定了當時最為先進並影響後世基本立法的律法《開皇律》。不僅如此,他還開啟了隋唐盛世之門,實現了千古傳頌的「開皇之治」。楊堅在位23年,604年病逝於大寶殿,終年64歲,葬於泰陵(今天陝西省楊陵(凌)區城西5公里處)
Ⅸ 楊堅是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這事還有異議嗎
這恐怕達不到,雖然隋很強,隋文帝也是個有名的人物,但是說是最偉大,那就是扯淡了。
別的不說,光是冤殺虞慶則、史萬歲,就已經算是污點了。
Ⅹ 楊堅有什麼歷史功績
破舊立新,垂法後世
——公元588年楊堅創建隋制楊堅是隋朝的開國之君,又是在中國歷史上起過顯著進步作用的封建政治家和改革家。他順應歷史發展的趨勢,適應人民渴望統一的願望,結束了西晉以後連續300年分裂動亂的局面,重建並鞏固了多民族的封建國家。同時,他又繼承、綜合魏、晉以來的前代舊制,加以因革損益,創建了多種新制,從而加強了封建中央集權,維護了當時社會的穩定,發展了社會生產。著名歷史學家範文瀾曾經指出:「秦始皇創秦制,為漢以後各朝所沿襲,隋文帝創隋制,為唐以後各朝所遵循,秦、隋兩朝都有巨大的貢獻,不能因為歷年短促,忽視它們在歷史上的作用。」(《中國通史》第三冊)
楊堅生於西魏七年(公元541年),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其父楊忠先仕魏,為大將軍,後仕北周,官居柱國大將軍,封隋國公,食邑萬戶,隨後拜大司空、元帥、太傅,直至天和元年(公元568年)逝世。楊堅承襲父爵為隋國公,娶鮮卑大貴族、柱國大將軍獨孤信的女兒為妻,後又將自己的女兒許配周宣帝為皇後。他憑著父親的政治影響和皇親國戚的條件,拜為上柱國、大司馬,在北周朝廷逐步形成了一個以他為首的政治集團。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周宣帝病故,其子宇文闡年僅8歲,在一群關西人士和鮮卑貴族的合謀引薦下,他入朝輔政,以大丞相身份獨攬朝政。他上台後鎮壓了反叛者,誅殺了北周宗室諸王,於次年(公元581)迫使北周靜帝「禪位」,自己稱帝,改國號為隋,建都長安。開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文帝楊堅以晉王楊廣為統帥,率兵51.8萬人大舉伐陳,於次年攻破金陵,俘獲荒淫腐化的陳朝末代皇帝陳叔寶,鎮壓了江南地方豪強勢力的反抗,完成南北統一大業,這是楊堅的一大歷史功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