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加入wto的歷史進程與啟示

中國加入wto的歷史進程與啟示

發布時間:2021-02-27 22:47:04

『壹』 中國加入wto的歷程

1982年11月

中國獲得GATT觀察員身份,能夠出席締約方年度會議。

1984年11月6日

GATT理事會決定,中國可以參加GATT所有組織的會議。

1986年7月11日
<BR>中國正式照會GATT秘書長鄧克爾,要求恢復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成員國地位。

1988年2月中國工作組舉行首次會議。

1994年4月15日

在摩洛哥馬拉喀什的烏拉圭回合閉幕會議上,中國同其他122爪締約方—道,簽署實施烏拉圭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結果的最後文件。鑒於世界貿易組織(wTO)將成立,中國表示希望成為wToi2啦白戎員國。

1994年12月21日

GATT中國工作組第十九次會議結束。中國未能就成為WTO創始國問題與其他締約國達成冼議。

1995年7月1日

WTO決定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觀察員。

1995年11月

中國宣布計劃將進口關稅降低30%。

1996年3月20日

中國加入WTO的非正式多邊磋商在瑞士日內瓦舉行。

1997年3月6日

中國加入WTO談判獲進展,歐盟希望中國年底加入WTO。

1997年10月

中國宣布將平均進口關稅由23%降到17%。

1997年10月29日

中美兩國在華盛頓發表聯合聲明,指出中國全面參加多邊貿易體制符合雙方的利益。

1997年12月5日

WTO中的發展中國家成員在日內瓦發表聲明,一致支持中國盡早加人世貿組織。

1998年2月

中國承諾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

1998年4月8日

WTO中國工作組第七次會議在日內瓦結束。

1999年4月24日

中美雙方在北京舉行談判,會談的議題包括紡織貿易、服務貿易及程序性問題。

1999年5月8日

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襲擊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事件發生後,中美雙方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中斷。

1999年9月13日

中國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部長石廣生同美國貿易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問題再次舉行會談。

1999年11月10日

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巴爾舍夫斯基和總統助理斯珀林抵京,中美關於中國加入WTO問題的新一輪雙邊談判在北京舉行。

1999年11月15日

中美就中國加入WTO達成協議。

2001年11月11日

中國終於叩開世貿組織大門,成為WTO第143個成員。

『貳』 中國入世的歷史意義與現實意義

一、「入世」後的利與弊

(一)中國「入世」將形成「三贏」的結局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實際上可以看做是中國、美國和世界貿易組織「三贏」的結果。眾所周知,盡管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但其經濟總量在全球排第七位,並已經成為世界第十大貿易國,21世紀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將更為顯著,沒有中國加入的世界貿易組織將是不完整的,其作用必將受到很大影響,中國「入世」是WTO實現其普遍性的需要。對美國來說,中國加入WTO實現了中美雙邊貿易發展的格局和利益關聯的一般需要,並可逐步解決對華貿易巨額赤字問題。

對於中國來說,經過13年的艱苦談判,終於實現了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適應症WTO的目的,中美雙邊協議的內容充分體現了這一根本原則。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加入,意義十分重大,它意味著中國可以依法享受發展中國家的優惠安排、幼稚工業的保護、出口補貼、關稅制度的彈性規定。例如,汽車行業六年後中國仍能保有25%的進口稅稅率,農業領域中大部分市場還只允許國家專營(小麥、玉米、大米、棉花、食糖、化肥等),以確保國家有足夠的宏觀調控手段,避免損害農民的利益;銀行業也是按照過渡期逐步實行開放,而且,有些領域仍然沒有開放市場,或者說還須經過中國政府審批。上述緩沖的機會只有發展中國家才有權利享受。在中美協議中沒有出現類似禁止中國引用WTO例外條款的內容,說明中國可以引用專門適用於發展中國家的例外條款,客觀上承認了中國所具有的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意味著中國可以引用幼稚工業保護這樣的例外條款,在國內市場受到外來的強烈沖擊而招致損害時,可以採取臨時措施加以補償。

總之,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入世」,它確保了「入世」後所承擔的義務與中國現階段發展水平相適應,從而大大減少了「入世」後造成對中國產業的負面影響。

(二)中國「入世」標志著改革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20多年的實踐證明,愈是改革開放較早的行業,發展就愈快。同時,我們也應看到,經過2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已處於十分關鍵的時刻:國企改革問題、市場疲軟問題、失業問題、社會保障問題等等,中國經濟遇到的所有困難全部都涉及到社會政治經濟穩定的大局,處理不好這些關鍵問題,不進則退;加入WTO,從改革開放的邏輯上講,可以藉助外資和外在的推動力,促進改革進一步發展,突破改革進程中的瓶頸問題。所以,從這個意義上看,中國成功「入世」,標志著中國的改革開放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三)中國「入世」將有助於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

中國以一個有巨大潛力和龐大的經濟體系的發展中國家身份加入WTO可以在規則上發揮影響力,參與規則的制定,而不僅僅是被動地執行,從而可以提高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提高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在討價還價中的分量,促其盡快融入世界經濟的主流,參加經濟的全球化進程和與世界經濟的互接互補;與此同時,有助於打破國內地方保護主義和部門壟斷,借鑒各成員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經驗,加速完善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及其法治建設。

(四)中國「入世」將會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和提高綜合國力

據研究測算,中國到完成各項加入WTO的承諾之後的2005年,其GDP和社會福利收入將分別提高1955億元和1595億元人民幣(1995年價格),占當年GDP的1.5%和1.2%。其如此巨大的收益主要源於根據比較優勢重新配置資源所導致的效率提高。此外,中國「入世」之後為某些行業帶來了巨大的機遇。例如紡織品進口的發達國家,已於1995年開始實施逐步取消紡織品進口配額的協議,但對中國一直在增加紡織品配額限制,並要求中國繼續簽訂配額的協議,減少了中國紡織品出口。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根據其規定,在2005年之前須分階段取消紡織品配額,美國及其他發達國家限制中國紡織品出口的歧視性配額將被取消。紡織品、服裝和鞋帽是中國傳統的出口商品,約佔中國對外出口總量的20%。
除紡織服裝業外,加入WTO,對中國部分化工產品及部分鋼鐵產品也是有利的。對已具規模和技術成熟的彩電、洗衣機、電風扇、自行車、玩具、制筆業、文教用品、食品罐頭行業和部分機電產品也是有利的。

(五)中國「入世」將有利於引進外資和拉動內需

從長期看,中國「入世」後將會大大改變投資環境,法律的透明和國民待遇的實現將會吸引大量外國資本。據預測,到2005年將能得到1000億美元以上的外國投資(而整個20世紀90年代的10年中吸收的外資也沒有超過2500億)。

「入世」後經濟效益的產生,來自於中國參與國際分工後,分享經濟全球化所帶來的效率收益;但上述效率收益並不是在各產業部門間平均分配的,其結果必然是進行較大的經濟結構的調整。汽車、儀器儀表、棉花、小麥等受到保護的部門和資本密集型等部門,其產出水平將會受到較大影響,而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部門將會受益,一句話,加入WTO也將給中國帶來巨大的壓力和嚴峻的挑戰。

(六)「入世」後將會帶來一些體制上的震動和沖突

中國的市場經濟體制與WTO的基本原則之間存在一個根本共同點即市場經濟。但是,現行的經濟體制與WTO的基本原則之間也存在許多重大差距。例如,除了經濟方面的以外,還有理念、文化、政治、傳統等方面的諸多差異性,它們必然會帶來體制上的巨大震動和沖突。一面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面是遵循世貿組織的「通則」參與國際分工,一系列嶄新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會擺在我們的案頭,需要運用世界市場經濟的一般通則,結合中國的實際重新構建和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但局面更復雜了,形勢更嚴峻了:與其高喊WTO是「狼來了」,不如將其視為一把「雙刃劍」。問題在於如何將之運用自如,使其能夠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服務。近期遇到的課題例如有某些失去保護的行業或大中型國有企業會受到較大沖擊,其性質、時間、范圍、程度,與「入世」之前相比,均不能同日而語;合資或獨資企業的行業覆蓋范圍、規模、經濟影響力和控制力與今天相比,都將會發生巨大的變化。簡而言之,體制上的差異性調整和適應需要很長的時間。

(七)宏觀調控難度增大,受世界經濟波動影響的可能性增加

加入WTO之後,中國產品對國際市場的依存度增加,固定資本投資對國際資本市場的依賴也會增加。尤其是,按承諾的期限,若干年以後,銀行、證券、外匯等市場全面開放之後,國際商品市場、國際資本市場的波動對中國的影響必將十分明顯,國際金融風波對中國的影響也將會甚於以往。誠然,開放金融服務市場並不等於實現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的自由兌換,但盡管如此、對中國銀行體系也會帶來巨大沖擊。金融安全一旦出現問題,就必然會對國家安全產生重大影響。

(八)勞動力部門轉移將會產生重大調整,就業壓力將會增大

中國農業部門所佔的就業比重很高,占就業人口總量的60%以上;由於農業生產集約程度較差,在糧食等大宗產品生產上缺乏優勢,價格與國際市場存在差距,「入世」之後,農產品市場受沖擊較大,大量農業勞動力需要轉移到工業和服務業,據研究,從1999年到2010年間大約近100萬農業勞動力需轉移到其他部門。勞動力在部門之間的轉移或稱產業結構的調整必將帶來相應的調整成本。此外,「入世」之後,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大幅下降必將對競爭力不足的產業產生沖擊,信息、金融、化工、制葯、汽車、機械等某些資金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和產品將會被迫逐漸退出市場,從而造成新的就業壓力。1999年國有企業下崗職工人數為700萬人左右,每月生活費為人民幣170元、加上代繳的社會保險費可領取253元左右。下崗職工人數的激增,在社會保障體系很不完善的條件下,必然為國家財政帶來新的壓力。

(九)將會加大收入分配不公

「入世」後對農業部門的沖擊很可能會導致農村居民的收入減少,雖然一部分農業勞動力可以轉移到其他部門,但到2005年,農村居民的實際收入將會比基準情景下降2.1%左右,而城鎮居民的人均實際收入則會增加4.6%。城鄉之間收入差異的擴大,將會為社會穩定帶來潛在的負面影響。

(十)對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強化將會讓出一定的市場份額

知識產權涉及每一個行業,但它本身又不專屬哪一個行業。中國「入世」後,必須要全面履行自己在知識產權領域中應承擔的權利和義務,加強對知識產權的保護,特別是對假冒、盜版行為進行有效、有力的打擊和制裁,其結果將使那些缺乏創新能力、缺乏品牌、依靠仿製生存的企業被淘汰出局,最終不得不讓出一定的市場份額。但從長期看,我們的企業要生存、要發展、要想在更大程度上參與國際競爭,就必須更多地依靠和運用知識產權來激勵和保護自己,提高掌握和運用知識產權保護的能力和水平。

『叄』 中國加入WTO的歷史意義

中國曾是關貿總協定的締約方,後來,潰逃到台灣的蔣介石集團退出了關貿總協定。自1986年7月10日起,中國政府正式向關貿總協定提出了關於恢復中國創始締約方地位的申請,從此拉開中國「復關」的序幕,長達15年的「復關」「入世」之路歷盡磨難而又高潮迭起。1994年日內瓦談判中,由於主要締約方美國、歐盟等國家缺乏足夠的政治誠意和漫天要價,使中國「復關」的努力再一次失敗,以後,中國「復關」談判轉為「入世」談判。1999年9月,中美經過幾番激烈爭斗之後,終於達成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隨後在2001年11月,世貿組織在多哈會議上,終於以協商一致的方式,批准了中國的「入世」申請。2001年12月,中國成為世貿組織第143個正式成員。

加入世貿組織給發展中的中國既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又帶來了嚴峻的挑戰。一方面,中國成為世貿組織的一員,利於在政治上樹立中國守規則、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消除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疑慮,從而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加入世貿組織還使中國取得在多邊貿易體制中的發言權,最大限度地謀取國家利益;此外,加入世貿組織,還會使國內民族企業面臨更激烈的市場競爭,從而促使其進行調整完善,以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中國將會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國內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中國經濟發展會越來越多地受到世界經濟的影響而增加不確定性。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中國只有加入其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才會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

『肆』 中國加入WTO,給中國的發展帶來了什麼發展機遇

1.有利於中國更快、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
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加入這個主流,可以充分分享國際分工利益,與世界先進經濟技術同步前進。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可以幫助中國經濟更好地融入國際經濟社會,更好地利用國際資源和國際市場的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發展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有利於維護我國的經濟利益。
WTO是三大全球性國際經濟組織之一,被稱為「經濟聯合國」。WTO具有制訂和管理世界經貿秩序的作用,目前WTO規則主要由美歐等發達國家制訂。加入WTO,將使我國在國際經濟舞台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可以為建立公平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維護包括我國在內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益,作出更大的貢獻。
3.有利於推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
WTO是以市場經濟為基點的一整套多邊秩序。加入WTO,與我國建立市場經濟方向的改革目標相一致。可以鞏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並以WTO規則為參照,有力推進我國市場經濟的健全和完善。
4.有利於擴大出口貿易。
加入WTO後,我國可獲得多邊、穩定、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並以發展中國家身份獲得普惠制等特殊優惠待遇,有利於實現市場的多元化,使我國出口貿易有較大的增加,短期內紡織品服裝的出口將受益最大。由於目前中國尚不是WTO的締約方,中國的出口商品常常受到歧視性待遇,比如在一些國家我國不能獲得普惠制待遇,在有的國家被實施配額限制,還有一些國家以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在反傾銷案中主觀選定類比國價格或生產成本作為測算中國出口商品傾銷率的依據,致使針對中國的反傾銷案不斷增多。加入WTO後,當與其他國家發生貿易糾紛時,可以通過WTO貿易爭端解決機制,比較公正、合理地解決貿易爭端,維護我國國家和企業利益。
5.有利於引進外資。
加入WTO,實施WTO的有關協議,中國的國內市場,尤其是服務市場將更加開放;對外商投資企業的產品外銷比例將不再適用;外匯平衡制約不復存在;外經貿政策的透明度增加;中國將給予外商投資企業國民待遇。這樣,隨著投資環境的進一步改善,外國直接投資的總量將大幅增加,投資方式實現多樣化,從而大大活躍投資市場,擴大生產規模,有力地促進我國經濟的發展。
6.有利於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
加入WTO後,將有更多的外國跨國公司進軍中國市場,從而將強化競爭機制,激發中國企業的競爭意識,迫使國內企業注重研究開發和對品牌的培育,加大技術投入,竭力提高員工素質和企業管理水平。競爭的壓力會促使國有企業加快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加速改制、重組、聯合、兼並的進程。由於進口原材料價格的下降,有利於降低某些企業的生產成本,從而提高他們的競爭能力。
7.有利於我國技術進步。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迫切需要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由於我國不是WTO的締約方,目前主要工業發達國對我國實行技術出口管制,同時由於我國未參加WTO知識產權保護協議,外國企業對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律環境尚存疑慮,不願向我國出售先進技術。加入WTO後,我國在獲得高新技術產品和先進技術方面的條件將大大改善。
8.有利於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增長。
據國外專家估計,加入WTO,中國的GDP可增長2~4個百分點。
9.有利於擴大就業機會。
加入WTO後,投資和出口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從而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伍』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過程及其成就,對我們有哪些哲學啟示

擴大來開放程度,進自一步提升國民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水平.有利於中國生產力水平更加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更加提高,中國的國際地位更加得以鞏固,同時也就更有利於社會主義的發展,建設與提高,從而更快地走向共產主義. 高二考試吧? 跟我女友一樣....

『陸』 中國加入WTO的歷程是怎樣的而在加入WTO之前與GATT的關系又是怎樣的而且加入WTO後中國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自1992年以來,中國理論界從不同的視角展開了對中國加人WTO的利弊分析。然而,更多的分析足在經濟學的框架內展開的,而事實上,這是關繫到一個民族未來生存的重大問題,單純的經濟學分析有失簡單化。我們認為,中國加入WTO,循著對經濟影響的深人化,必將對置於經濟生活之上的文化生活、民族心理與情感、民族理性價值、人們的思維方式、社會文化結構、政治構造等多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並使之發生漸變或突變。這是中國在未來經濟、政治與文化生活中面臨著的不可迴避的、更為深層次的問題。由此,就要求我們超越單純的經濟框架,超越利弊比較的思維模式,從更為廣闊的文化背景中來審視中國所面臨的這一既是促進其發展的良好機遇,同時也蘊涵著巨大潛在挑戰的行為,著力思考中國加入WTO可能付出的「代價」,將代價降低到最小限度。而要達此目的,就迫切要求中國從政府到國民都必須以開放的心態,充分認識到加入WTO可能帶來的沖擊,並及時調整我們的觀念與行為方式,完善我們的組織與管理制度,改進我們的組織與管理方法,變被動為主動,藉此良好機遇,推動中國經濟與社會全面進步。
中國加入WTO,首先面臨著一個如何調整我們自身的經濟觀念、經濟行為方式以適應國際市場的「游戲規則」的問題。市場經濟有其自身特有的「游戲規則」,這已成為通識。中國加入WTO也就必須按照國際經濟的通行「游戲規則」進行經濟操作,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按照「國際慣例」來行事。
所謂國際通行的市場經濟運行規則或法則是西方市場經濟在成長的漫長歷程中鍛就的,是成熟的市場經濟運行的客觀內在法則的理性建構與表達。這套法則,就其表面來看,是一套經濟運行的規范性方式、條例,具有內在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性。但是,我們認為這套國際經濟運轉所必須遵循的規則,其「生成」並不是單一的、表層的,而是有著深刻的文化支撐,即有著深刻的文化、價值觀念基礎的。也就是說,是按照西方文化體系、文化價值觀念制定出採的。因為規則是一種設定,而設定不是無彬的。WTO規則之根正是西方文化的價值觀念體系。這樣問題也就明白了,WTO'『游戲規則」的制定所遵循的主要是一套以西方價值觀念體系准則,規則的具體內容則是西方價值觀念體系在經濟領域的具體化。相對完備形態的市場經濟法則,蘊涵在WTO規則中。而蘊涵在WTO規則中的價值觀念,與中國文化所具有的傳統的價值觀念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差 異,這就使得中國 在對之適應的過,程中,會發生程度不同的沖突。而因種種差異所引發出來的沖突也將或強或弱地呈現出來,從而形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多元文化交織並存、相互滲透的文化生態,最終引發中國文化發生新的嬗變,這是不依任何個人意志為轉移的文化演化的內在規則。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們如何在既遵循國際慣例獲得經濟發展的同時,又能夠使中國傳統的、合理的價值觀念在新的沖擊下,仍能夠保持、發揮其積極的功能,從而構築山中國新的文化空間,使中國傳統文化在新的時代煥發出新的異彩。這將是一項歷史性的課題。蘊涵於wTO規則之中的價值觀念體系與中國的文化體系中所蘊涵的價值觀念之相悖的事實,決定著中國從形式上到內在實質上加入WTO必將有—段很長的路要走,必將經歷—段文化與精神陣痛的過程。
首先,從經濟的視角,明確我們的經濟行為方式與西方經濟人的行為方式及觀念的差異,方可更有效地使我們的經濟活動規范化,以更為良好的經濟人形象介入到國際經濟活動這個大系統中去。因為,西方的經濟學家在總結、反思市場經濟活動時,明確地揭示其市場經濟的價值前提,這就是:理性經濟人。它是市場經濟發展起來的一個必要的觀念前提與基礎.它的內在特點構成了經濟主體的活動理念並規范著經濟主體的活動方式,具體表現為「經濟主體」在進行經濟籌劃與經營活動中是最大程度地展開的、純粹經濟化的。這樣,經濟活動獲得了相對獨立的空間,它固有的法則得以充分的展開,並在經濟行為中得以貫徹,從而使奠定在純粹經濟活動之上的法則也就具有了一致性、客觀性與內律性。而在中國,理性經濟人始終未能形成,並且在中國的文化中始終也沒有給予純粹經濟人以適當的「合法」的文比空間,人們在觀念上尚未對之給予恰當的認可。人們總是以「義」與「利」。在現在即以「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關系問題來評價經濟人的社會化經濟活動,從而使得經濟人的活動與行為帶有多重性。在進行經濟活動、發生經濟行為之時,其他與經濟活動、經濟行為無涉的因素也同時加入其中,這樣使得中國經濟人的行為帶有程度不同的復合性,經濟活動帶有很多的「官方」色彩或非經濟行為的色彩。其結果是經濟活動沒有得以充分的展開,其他與經濟活動無涉的東西反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展現」。同時,在這種理性經濟人還沒有成長起來的過程中所進行的諸多經濟行為都或多或少帶著人情的因素,政府替代企業做決定、保護主義色彩濃厚等積弊也就不可避免。這樣,經濟主體的經濟目標在受到眾多因素的干擾之下,非但沒有得到充分的實現,而且還嚴重地制約著經濟人從事經濟活動的內在心理與情感的動力。這樣的狀況在中國加入WTO之時,西方理性經濟人帶有鮮明的目的性與功利性的行為方式會迫使我們改變對經濟人行為方式的認識,並對中國經濟人的行為加以調節。但是,這一過程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因為在行為方式之背後有著更為深厚的文化性格、民族心理以及觀念差異。
其次,受契約、合同規范的經濟行為與受主觀隨意性的影響嚴重的經濟行為之間存在的差異,警示著中國必須加強市場經濟的法制建設。西方契約理念源起於古羅馬晚期,有其深遠的歷史文化之根,成為西方經濟文化之深厚的傳統。
西方市場經濟主體的經濟行為,受著嚴格的市場法規的約束與調節,形成了「代價」最小的規范性的經濟行為方式。這具體體現在經濟主體問的關系奠基於對雙方都有約束力的「契約」與合同上,這是契約理念的經濟語言表達。契約與合同以責、權、利三者清楚明晰的劃定為內涵,對經濟主體的經營行為具有矯正性與導向性,這就使得經濟活動有了深厚的、嚴格的法律基礎,這使人們認識到市場經濟是一種法制經濟。而中國在近20年,尤其是在近10年的市場經濟的發展中,由於市場經濟活動本身並未如西方的市場經濟一樣得封充分的展開,使得中國經濟人在經濟活動中契約、合同意識還很淡漠,市場法規體系「匱缺」,已出台的法律與條規之間存在著程度不同的內部裂縫,這樣,在市場經濟運行中往往出現責、權利含混不清,也出現了無法可依,有法也難依等等多種多樣的「問題」,從而導致經濟主體的行為缺乏規范性、統一性以及協調性。由此,中國加人WTO,客觀上就必然要求政府一方面加強有關市場經濟的法制建設,另一方面加速國內企業產權的清理,使中國的經濟活動更趨於法制化。
第三,中西經濟倫理的價值基礎的差異,要求中國在加入WTo之後,必須積極、有效、快捷地協調、整合這種深刻的差異,使中國大大小小不同的經濟主體形成良性的協作關系,激發「人」的潛力與凝聚力,促進中國企業的經營方式以及經濟增長方式的迅速轉型。—般地說,西方的經濟倫理以個人主義為基礎,以個體為本位、為中心,確信人人機會均等,崇拜競爭。加之西方企業精神鼓勵人們選擇的自由,人們容易找到自己恰當的位置,實現自我,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企業以人為本」。這就有利於人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使不同的經濟行為主體在遵循共同的市場原則的基礎亡,形成鮮明的「個性」,催發出生機勃勃的「經濟生態」環境,培育創新精神,孕發巨大的創新能力,從而使得經濟主體在國際競爭中居於優勢地位。這樣也就比較好地解決了「公平」與「效率」的關系。
但是,不容諱言,以個人主義為基礎所構建起來的這一套經濟倫理固然促進了個人和企業充分地釋放能量,但由於人與人之間的物質利益關系,只能在契約的基礎上來維持,導致了協作精神的缺乏,人們之間的關系比較緊張,這就增大了在人際關系的摩擦中消耗的能量,提高了浪費的概率,加之社會流動性大,人身依附弱,有時極度的個人奮斗和缺乏群體的配合等,都將客觀地限制個人能力的實現程度。相反,中國的經濟倫理是以集體主義為其價值基礎的,社會、集體在價值體系中居於中心地位,是軸心,而個體則是次要的、非軸心的。社會、集體是個體的價值歸屬。這樣,一方面構築了社會的「家族道義的網路」,在生產中,在企業內部容易形成職工與企業的「命運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和「生活共同體」,強化職工對企業的歸屬感和穩定意識,緩和管理者與被管理者之間的矛盾,使企業的凝聚力得到提高。在企業外部,商會和工會等中介組織與政府和企業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家族式的關系,它在企業與企業之間和企業與政府之間進行溝通的同時,也以家族關系緩和了它們之間出現的各種摩擦。但是,另一方面,也正由於此,個體的價值與利益不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與實現,使個體在整個生產系列中漸漸喪失「不可替代」的本位感與生產,生活的主體意識,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壓抑了個體的選擇與創造性的激發、挖掘。
第四,WTO所要求的市場經濟觀念與我國目前市場經濟現狀之差距,迫使中國通過更全面、深入的改革來剔除計劃經濟所留下的「痕跡」。這里涉及到——個市場經濟本身的觀念問題。WTO要求其成員的經濟構成不能是計劃經濟的模式,而是比較純粹化的市場經濟,這樣,才能更好更嚴格地按照市場經濟規則來運轉。而在我國,雖然我們也在搞市場經濟,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市場經濟與WTO所要求的市場的經濟構成狀況還存在差距。其中,最突出地表現在:我國已經市場化的非公有制經濟成分還很不成熟,剛進入市場的公有制經濟成分還嚴重地被計劃經濟的「慣性」牽制著,其活力不高,效益不好。從我國加入WTO長達十幾年漫長的談判即可知我國的經濟體制轉型之必要性、緊迫性與艱巨性。
第五,貧富觀念的差異。這里的貧富觀念涉及兩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對貧富本身的看法,第二個層次則是對導致貧富差異的原因如何看待。西方國家由於經歷了市場經濟發育、發展與成長的歷程,而今已經比較成熟,再加上政府的一系列調節措施比較得力,使得西方人對貧富差距具有了更多的理性態度和更強的心理承受力。而中國文化傳統中,人們對貧富差距的認識則偏重感性,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第六,風險觀念之差異。市場經濟本身是一種風險經濟。西方國家的經濟主體由於經歷市場經濟洗禮的歷史比較長,經驗比較豐富,相應地風險意識比較強,風險承受能力也比較大,防範與抵制風險能力也比較強。而在中國,企業主體還沒有形成強烈的風險意識,對企業的風險概率也還沒有完全自覺地進行理性的預設,從而使得企業缺乏應有的預防與保護措施與手段。這樣,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一旦加入WTO,國內企業就很難抵禦與承受國外企業的全面沖擊和劇烈的市場競爭,由此對市場經濟競爭所導致的倒閉、破產、失業(下崗),人們往往感到茫然無措。
除了以上幾個主要的觀念差異,當然還存在著其他的一系列的觀念差異.譬如:投資理財觀念、競爭觀念、公平觀念、失業觀念、消費觀念、管理觀念、效益觀念、人才觀念、生態觀念等都存在著或強或弱的差異。這些差異都是我國加入WTO所不可迴避的問題,迫使我們必須加以調整和完善。
中國加入WTO,中西文化之差異所引發的矛盾,直接顯現於經濟,並將會逐漸擴展到政治、文化等領域之中,從而導致中國人的思想、情感、心理、觀念乃至思維方式等變化,最終導致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這就要求中國從政府的職能到人們的心理、觀念都必須進行恰當的調適,以保障社會穩定、協調地發展。
首先,在政治領域。伴隨著經濟活動的展開與深入,在經濟之背後的政治觀念、政府行為也將發生相應的變化。中國加入WTO,客觀上就必然要求政府職能的轉變,明確政府的經濟職能、權利管理職能。

其次,伴隨著加入WTO,在中國,包括生產模式在內的一系列模式都相應地必將發生變化,從而迫使人們對生產觀念、管理觀念等一系列與市場經濟直接相關的觀念做出恰當的調整。
再次,在中國加入WTO後,中國人的收入狀況、消費模式、交往方式、生活結構等等一系列日常生活的內容都將發生很大的變化,相應地,人們的消費觀念、交往觀念、生活觀念也將隨之發生變化。
第四,伴隨著加入WTO,體現西方人價值觀的文化樣式與作品將大量地「湧入」,中國,中國的文化空間將承載著更為豐富的內容。如何在加強、保持中國文化傳統,不失中國文化本位的狀況下,又能夠有鑒別地吸納其他民族的思想、觀念,達到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促成人們的思維方式向現代轉化或轉變,繁榮中國的文化,使中國文化在新的世界文化格局中獲得更有利的發展空間呢?這是值得國人深思的問題!
第五,隨著中國加入WTO,經濟全球化的態勢更為明朗與清晰,社會的價值理性、價值結構也必將發生變化;這是一個變革和進步的時代契機。在與多樣化的價值觀念的沖撞與磨合中,奠定於傳統生產與生活基礎上的等級觀念、等級制度、社會的結構等等也都將受到新的沖擊與審查,中國社會的文化價值理性與批判理性將獲得新的成長,最終新的文化構造運動咀不可避免。
總之,中國加入wTO,是一個經濟事件,但又決不僅僅是經濟事件,它從經濟領域中延伸、擴散出來,遵循著社會文化的演化規則與內律,將對中國發生深遠影響。我們當前必須認真去做的工作就是觀念先行,調整自身,變被動為主動,這乃是人之活動的特點使然。至於如何加以調適則是一項帶有很強技術性的系統工作,有賴於國人集思齊力而為。

『柒』 WTO的由來和發展,中國參加WTO的史實

WTO的由來和發展
WTO是世界貿易組織的縮寫!W-WorldT-TradeO-Organization 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成立於1995年1月1日,總部設在日內瓦。其宗旨是:促進經濟和貿易發展,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證充分就業、保障實際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增長;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合理利用世界資源、擴大商品生產和服務;達成互惠互利的協議,大幅度削減和取消關稅及其他貿易壁壘並消除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截止1999年12月底,該組織由成員135個,現任總幹事是紐西蘭的邁克爾.肯尼思.穆爾。
WTO作為正式的國際貿易組織在法律上與聯合國等國際組織處於平等地位。他的職責范圍除了關貿總協定原有的組織實施多邊貿易協議以及提供多邊貿易談判所和作為一個論壇之外,還負責定期審議其成員的貿易政策和統一處理成員之間產生的貿易爭端,並負責加強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合作,以實現全球經濟決策的一致性。WTO協議的范圍包括從農業到紡織品與服裝,從服務業到政府采購,從原產地規則到知識產權等多項內容。
WTO的最高決策權力機構是部長會議,至少每兩年召開一次會議。下設總理事會和秘書處,負責世貿組織日常會議和工作。總理事會設有貨物貿易、非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三個理事會和貿易與發展、預算兩個委員會。總理事會還下設貿易政策核查機構,他監督各個委員會並負責起草國家政策評估報告。對美國、歐盟、日本、加拿大每兩年起草一份政策評估報告,對最發達的16個國家每4年一次,對發展中國家每6年一次。上訴法庭負責成員間發生的分歧進行仲裁。
與其前身關貿總協定相比,WTO涵蓋貨物貿易、服務貿易以及知識產權貿易,而關貿總協定知識用於商品貨物貿易。
1948-1994年的關稅與貿易總協定(GATT)的宗旨,是通過實現無條件最惠國待遇,削減乃至取消成員國關稅和其他非關稅貿易壁壘而促進世界貿易的自由化。
經過關貿總協定前七輪談判,已經對世界貿易產生越來越深廣的影響。因此,在烏拉圭回合談判議題中不僅包括了傳統的貨物貿易問題,還涉及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保護和投資以及環境等新議題。
原本在烏拉圭回合談判議題中並未包括關於多邊貿易體制的制度化建設和完善問題,只是設立了一個關於修改和完善總協定體制職能的談判小組。但關貿總協定豐富的新議題使「如何有效貫徹和執行烏拉圭回合形成的各項協議」變得十分迫切和必要。
早在1990年初,時為歐共體輪值主席國的義大利首先提出建立多邊貿易組織的倡議,同年7月,歐共體把這一倡議以12個成員國的名義向烏拉圭回合體制職能談判小組正式提出,隨後得到加拿大、美國的支持。1990年12月布魯塞爾部長會議正式作出決定,責成體制職能小級負責多邊貿易組織協議的談判。經過三年的談判,1993年11月形成了"建立多邊貿易組織協議",並根據美國的動議,把多邊貿易組織改名為"世界貿易組織"。世界貿易組織協議於1994年4月15日在馬拉喀什部長會議上獲得通過,104個參加方政府代表簽署了這項協議。根據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達成的"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協議",1995年1月1日起"世界貿易組織"正式生效運轉。1995年1月31日,世貿組織舉行成立大會,取代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中國參加WTO的史實

1995年7月11日,世貿組織總理事會會議決定接納中國為該組織的觀察員。中國自1986年申請重返關貿總協定以來,為復關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已進行了長達15年的努力。 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其第143個成員。 利弊分析 利:①它有利於中國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分工,促進經濟發展; ②有利於擴大出口和利用外資,並在平等條件下參與國際競爭; ③有利於促進技術進步、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④有利於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⑤有利於促進世界經濟的增長 ⑥也有利於直接參與21世紀國際貿易規則的決策過程,擺脫別人制定規則而中國被動接受的不利狀況,從而維護合法權益。 弊:加入世貿組織對我國的弱勢產業也是一個嚴峻的挑戰。如過不加快改革的步伐,這些產業將面臨被淘汰的危險。隨著市場的進一步擴大,關稅的大幅度減讓,外國產品、服務和投資有可能更多地進入中國市場,國內一些產品、企業和產業免不了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總結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有利有弊,但總體上是利大於弊。

『捌』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過程及成就對我們有哪些哲學啟示

中國為什麼加入WTO,有兩個大的背景需要考慮。一個是全球化的大背景,另一個是中國改革的大背景。90年代以來,世界上全球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且在不斷加速。什麼是全球化?簡單概括,全球化就是人們在全球范圍內從事生產和消費。全球化實際上是一個經濟發展使各國日益相互依賴的過程,也是一個建立無疆界經濟的過程,其表現之一是生產的全球性。換句話說,生產者可以不再局限於本國的資源,而利用全球資源來從事生產。我們以前強調自力更生,自給自足,覺得我們能夠用自己的東西就用自己的,自己實在沒有的再通過進口來用別人的。現在的生產者不必過多地考慮本國資源的局限性,而是哪裡的資源便宜就用那裡的。充分利用全球資源,不僅可以彌補本國資源的不足,還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

中國加入WTO不僅意味著中國可以更自由地向其他WTO成員國出口商品,也意味著中國更全面徹底的開放。我們通常只把可以擴大出口稱之為機遇,卻很少想到我們的進一步開放亦是一個加速經濟發展的機遇。對於整個經濟來說,開放市場,允許外國商品和資本進入中國,並不只是所謂的"加入WTO的代價",開放市場本身會給中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很多的有利因素。

首先,開放市場擴大進口有利於中國充分利用全球的資源。中國雖然"地大物博",但由於人口眾多,自然資源相對稀缺。在封閉經濟中,我們不得不通過不斷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產量來為自己提供糧食,不得不通過支付昂貴的價格來使用自己的石油,也不得不企圖通過抑制消費的辦法來保護自己的森林資源。事實上,中國自然資源的稀缺並不代表全球資源的不足。相比之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森林資源,中東也有充足的石油資源,我們進口糧食、石油、木材和紙漿等,實際上就是進口土地、礦產和森林,這對於改善中國的資源配置非常有利。

從理論上說,如果中國不加入WTO也可進口這些資源產品,但實際上不容易做到。沒有機制上和法律上的保證,任何一國中缺乏比較優勢的行業是不易開放的。局部的和行業的利益往往會被置於全局利益之上。加入WTO,承諾市場開放,撤銷保護,看上去對本國資源產品生產行業不利,但從長遠看,有利於中國合理利用稀缺資源,有利於長期持續發展。

其次,開放市場,融入全球經濟,迫使企業面對全球市場上的競爭,有利於中國企業提高效率。人們通常把面對競爭作為一種"挑戰",從企業的角度來說這是對的,而從一國經濟整體來看,可以更多地把加強企業間的競爭看作為一種提高效率加速發展的"機遇"。靠中國自己來加強競爭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目前不少行業仍由國有企業壟斷著。各種利益集團的存在,加上保護民族工業的理論,使得這些行業長期受到保護,沒有效率。打破國有企業在這些行業的壟斷光靠國內的改革是不那麼容易的,而開放市場,允許外國商品、服務和資本進入中國的市場,就一下子建立起了一個競爭的經濟體制。因此,開放市場雖然給中國企業帶來沖擊,但對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來說,亦是一次不容錯過的機遇。

中國的改革已經進行了二十多年,目前已進入了一個關鍵的階段,中國的經濟體制究竟向何處去?對此,目前在理論上仍然爭論很大。加入世貿組織,則給了中國一個確定下一步改革目標的機遇。我們可以不必再沉溺於理論上的爭論,而不得不面對全球化的現實來改革我們的經濟體制。能否迅速而成功地完成我們的體制改革則是對政府的最大挑戰。

中國必須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來自全球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來自於幫助中國企業參與競爭的動力。換句話說,只要我們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我們就不得不改革現有的體制。為了讓我們的企業能在全球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我們也要積極去改革現有的體制。

經濟全球化的結果之一是體制的趨同。原來各國的經濟體制比較復雜,有計劃經濟,有市場經濟,市場經濟中又有國家干預多的和國家基本不幹預的。9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都對原來的經濟體制進行了改革。改革的方向不是加強計劃,而且加強以市場為主的經濟調節。不僅原來的計劃經濟國家進行了體制轉軌,一些本來就是市場經濟但不太開放的國家,包括日本、印度、韓國、以及南美的許多國家,也進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改革的總體趨勢是使原來比較封閉的、政府幹預比較多的經濟向開放的、自由的經濟發展。這些國家的改革並不都是自願的,如韓國、日本的改革也非一帆風順,但一國若要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就不得不更加自由,更加開放。道理很簡單,大家在一起競爭、合作,必須要遵守同一個游戲規則,所有的企業都要在同一個規則下面來進行操作。WTO的原則之一是"公平競爭",含義是在同等的條件下競爭。競爭市場上的企業不能有政府補貼,除非大家都有補貼。因為大家都享受政府補貼的可能性不大,其結果一定是誰也不能補貼。同樣,競爭的領域里不能有政府的投資,有政府投資的國有企業與私有企業的投資會被看成為不公平競爭。如果國有企業競爭不過外國私有企業,外國企業也許不在乎國有企業得到什麼樣的補貼,但一旦國有企業比私有企業更有效率,國外企業就會從體制上、政策上挑毛病。中國企業也許在目前競爭中處於劣勢,但我們應該有將來在國際競爭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准備。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從現在開始就在體制上、企業產權改革上下功夫。

『玖』 求夠一篇 中國加入WTO的歷史進程 的文章

中國復申請制加入WTO是一個偉大的歷史進程 http://58.63.114.194:86/ssds/html/2003/12/200312120922451787.htm

『拾』 中國加入WTO的歷程是什麼

中 國是194 7年成立的關 稅及貿易總協定(General Agreement on Tariffs And Trade,以下簡稱GATT)創始國之一。新中國成立後,台 灣 當 局 非 法 竊 據 中 國 席 位。1984年11月,中國獲得了GATT觀察員地位。1986年7月,中國正式提出恢 復GATT締 約 國地位的申請。

1986年9月,中國開始全面參與了GATT烏 拉 圭回合多邊貿易談 判。

1987年3月,GATT成立中 國工作組,並於同年10月舉行了工作組第一次會議。1992年10月第十一次會議時,中 國 工作組基本結束了對中國 經 貿體制的審議,進入有關中國復 關議定書內容的實質性談 判。

1994年4月中國簽署了《烏拉圭回 合多 邊貿 易 談判的最後文件》和《建立世界貿易組織的馬拉喀什協議》。簽署這兩個文件是中國復關的必備條件之一。

1995年1月1日,世 界 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簡稱WTO)正式成立。同年7月11日,中國成為該組織觀察員。11月,中國政府照會世貿組織總幹事魯傑羅,把中國復關工作組更名為中國「入世」工作組。

1997年5月23日,在日內 瓦舉行的第四次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工作組會議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中關於非歧 視原則和司 法審議兩項主要條款達成協議。同年8月,紐西蘭成為第一個就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同中國達成雙邊協議的國家。同年,中國還與韓國、匈牙利、捷克等國簽署了入世雙邊協議。同年11月,中日兩國關於中國「入世」的雙 邊市場准入談 判宣告基本結 束。

1998年4月7日,中國在第七次世界 貿易組織中國工作組會議上提出了一 攬 子降低關 稅的方案。1998年6月,國家主席江 澤 民提出了中國「入世」三原則:世貿 組織沒有中國的參加是不完整的;中國毫無疑問要作為發展中國家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的「入世」是以權利和義務的平衡為原則的。此前,中國已先後4次大幅度降低關稅,並已簽署了世貿組織的《信息技術協議》。

1999年11月15日,中美兩國政府在北京簽署關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雙邊協議。

2000年5月19日,中國與歐盟代表在北京簽署關於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雙邊協議。

2001年6月9日和21日,美國和歐盟先後與中國就中國入世多邊談判的遺留問題達成全面共識。6月28日—7月4日,第十六次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會議就多邊談判中遺留的12個主要問題達成全面共識。7月16日—20日,第十七次世貿組織中國工作組會議對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法律文件及其附件和工作組報告書進行了磋商,並最終完成了這些法律文件的起草工作。

2001年9月13日,中國和墨西哥就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達成雙邊協議。至此,中國完成了與世貿組織成員的所有雙邊市場准入談判。

2001年9月17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工作組第十八次會議在日內瓦通過了中國入世議定書及附件和中國工作組報告書。這意味著中國工作組正式完成了歷史使命,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談判全部結束。從1986年7月中國申請恢復在關貿總協定的地位到談判結束,中國爭取加入世貿組織的15年可謂風雨兼程。

閱讀全文

與中國加入wto的歷史進程與啟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