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只是目錄 整理范圍中國歷史(八年級下)第一學習主題一二課
什麼版本的?
⑵ 八年級下冊歷史第3課《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教案在哪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教案)
一、教學目標
(一)能力培養
1、學會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辯證關系原理分析歷史問題。
2、通過贖買政策的學習培養學習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能力。
3、培養學生歸納史實、分析原因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過渡時期總路線;2、「一五」計劃的制定;3、三大改造的完成;4、經濟建設成就;5、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
(三)情感教育
1、認識中國共產黨改造舊社會,建立新社會的決心和勇氣。
2、說明社會主義制度解放了生產力從,而使學生提高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認識。
3、認識憲法充反映了廣大人民的願望,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二、板書設計
過渡總路線
1953 一化三改造
指 導
「一五」計劃
1953~1957 重 農
工+工 社會主義改造
業 商
落 實
一屆人大(1954)
社會主義類型憲法 建設 三大改造
1953~1956 農業:互助組 合作社 建設 農:完成計劃
手工業:互助組 合作社
工:開始改變落後面貌
保護 資工商業:公私合營(贖買) 成就 交:鐵路、公路建設
標 志
社會主制度基本建設(私有制→公有制)
三、教學導入
回顧前兩節內容導入
1、從新中國成立到1952年,黨和政府領導人民通過哪些措施鞏固了人民政權,恢復了國民經濟?
(基本解放大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鎮壓反革命;三反、五反運動;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穩定物價;統一財經;合理調整工商業;工礦企業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農村互助合作、興修水利)
2、國民經濟的恢復發展,為國家開展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准備了條件……
四、內容教學
(一)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制度
1、問:過渡時期是哪一歷史階段,過渡時期的根本任務是什麼?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建立社會主義制度)
2、問:完成這一任務的基本前提條件是什麼?
(人民政權鞏固;國民經濟好轉)
3、問:怎樣才能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1953年,黨制定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它有哪些主要規定?
(學生閱讀回答。略)
4、導:「相當長的時期」。當時估計至少要用15年的時間(實際上只用了3年)。這說明當時黨犯了右傾保守錯誤嗎?(不是,新中國生產力水平不高,經濟基礎不雄厚,黨充分估計了建設困難,做到了實事求是)
5、導:總路線中「一化三改造」體現了什麼哲學原理?
(發展生產力和變革生產關系的有機統一。「一化」和「三改造」相互關聯,相互促進,不可偏廢)
6、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從思想和理論上解決了新民主義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重大問題;1953年的過渡時期總路線則已在實踐上推進了這個轉變。根據總路線,中央人民政府制定了建設社會主義的「一五」計劃(要求學一閱讀計劃內容並觀察圖表,認識計劃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必要性)
(二)三大改造的完成
1、過度:總路線是照耀新中國各項工作的燈塔,「一五」計劃是具體實施「一化三改造」的藍本。那麼,在工業建設的同時,國家是怎樣實現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呢?
(學生用10分鍾閱讀本目,教師用談話法弄清問題,加深理解)
2、農業社會主義改造
(1)1953年以前新中國農業狀況如何?
(封建土地制度已消滅,個體小農經濟大量存在)
(2)為什麼要改造農業?
(根本原因:土地私有、分散經營,個體勞動束縛農業生產力發展,制約了工業化步伐和城市建設。直接原因:出現「糧荒」
(3)如何改造的?
(方針:積極發展,穩步前進;原則:自願互利;方法:典型示範,逐步推廣;步驟:農業互助組→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釋:初級:土地入股,統一經營;高級:土地等主要生產資料歸集體所有。
3、手工業社會主義改造(教師略提,與農業步驟大體一致即可)
4、資本主義工商業社會主義改造(重點和難點)
(1)回顧:新中國政府對私人資本主義曾採取過哪些政策和措施?
(保護私營工商業的合法經營;通過「五反」打擊不法資本家;合理調整工商業,使其有計劃發展)
(2)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為什麼不採取如同對官僚資資本企業那樣沒收的政策,而是贖買呢?
(原因:民族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具有一定先進性,實行改造有利於發揮其積極作用;民族資本主義在歷史上是先進生產力代表,其實業救國實踐有益於民族經濟的振興;民族資產階級是民主革命的動力之一,為中國地命作出過貢獻;民族資本階級原意接受社會主義改造,擁護黨的領導)
(3)贖買政策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重要創舉,其步驟是從實行初級國家資本主義到實行高級國家資本主義再到全行業公私合營。
教師指導學生看圖:被譽為「紅色資本家」的上海紡織業巨頭榮毅仁第一個把榮氏紡織企業捐獻給了國家。
(4)導:三大改造的實質是用生產資料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是採取和平手段實現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取代舊的生產關系的革命。
(5)觀察「1956年國民經濟中公私經濟成分的比較」。反映了什麼現象?如何認識這一現象?
(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占絕對優勢,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但單一的公有制形式,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從長遠看不利於生產力的發展)
(三)經濟建設計劃的超額完成
1、學生閱讀本目,按工業、農業、交通運輸三方面歸納建設成就。
2、要求學生觀察第一個五年計劃工業交通建設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圖。思考:成就有何特點?
(建立了東北重工業基地;交通建設成就巨大)
3、分析:一五計劃超額完成,工業成就突出的原因有哪些?①過渡時期總路線和一五計劃制訂了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方針,要求加強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②黨選派大批優秀幹部領導、參加工業建設。③經過民主改革和生產改革,工人積極性空前高漲,熱火朝天地開展勞動競賽和技術革新運動④廣大農村和各行各業大力支援工業建設。⑤科技人員的努力奮斗。⑥蘇聯的援助。
(四)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誕生
1、要求學生聯系政治常識回答,現行我國社會主義根本制度是什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2003年國家修改憲法,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是什麼時候制定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何時確立的呢?
2、學生閱讀本目,教師指導學生把握:①憲法的內容;②憲法制定的意義;③政協職能的變化;(小字)
⑶ 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的內容介紹
《新教材新學案:中國歷史(8年級下冊)》體現了以下教育理念的滲透和運用:關注教學中教回師的導向,答更關注學生的主體性。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但更關注學生的品德、審美意識、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培養和發展。關注達標性內容和終結性學習成果的評價,也關注形成性和拓展性能力的評價。關注知識的科學傳授,但也關注課外廣泛教育資源的運用。關注已有的成功的課堂教學模式,更關注運用現代教育理念進行教學模式的創新。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更關注學生的興趣激發以及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價值觀的形成。
⑷ 《中國歷史》八年級下冊
第一問: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制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中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任務。
第二問:
新中國的成立,是20世紀世界最偉大的事件之一。新中國的成立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第三問:
西藏的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斗爭;土地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