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三歷史:為什麼要學習世界歷史教學設計
擴大抄和深化思想教育
在中國歷史上,那些名垂干古的仁人志士足以使我們贊嘆不已。學習了世界歷史,人們的視野將更加開闊,可汲取的營養更豐富。所受到的思想教育將進一步擴大和深化。主要集中於兩個方面:(一)歷史唯物主義教育。我們大家都知道,歷史是有規律可循的。整個人類社會相繼出現了五種社會形態,即原始社會,奴隸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通過世界歷史的學習,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一發展歷程。切實體會到歷史的發展是有規律的,後一種社會形態比前一種社會形態進步。盡管20世紀八九十年代風雲變幻,但不論歷史如何曲折、復雜,都改變不了歷史發展的總趨勢。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黃河九曲,終歸流入滄海。從而使我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更加堅定。
② 世界歷史上正式出現以教學為職業,並以謀生者是
我覺得應該是孔子。
③ 世界歷史學的主要課程
世界通來史、中國通史源、世界文明史、史學概論、西方史學史、中國史學史、歷史地理學、古代漢語、專業外語、中外歷史文獻及史學名著選讀、世界各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包括中、日、印、英、法、德、俄、美,亞太、中亞、南亞、東北亞、東南亞、西亞、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西歐、東歐、拉美等國家和地區的歷史及其斷代史)、專題史(包括政治史、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思想史、國際關系史、中外關系史等)、文化人類學等。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和社會公益活動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④ 初中歷史《為什麼要學習世界歷史》教案
第一,中國的應試教育要求。
第二,開闊眼界,不做井底之蛙,如果連滑鐵盧內都不知容道是什麼,二戰同盟國都不知為何物,聽到但丁只以為是DMC的游戲角色,又怎麼算得上是有學識的人?
第三,長智慧。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學歷史,學的不是故事,是智慧,哲人的閃光點,發明家的著手點,政治家的落眼點,都可以從歷史中學的。
第四,方便裝逼。和人聊天、寫論文的時候總能隨口道出歷史故事,自然是裝逼如風,常伴吾身。而且還不會被人反感的高級裝逼。
然而Du知道君說得很好,甘拜下風。
⑤ 歷史教學如何感悟歷史的美
生活中處處都有美,美源於生活並再現生活。人類進步的每一個腳印,都向人們傳達著前人審美心理的種種信息。沒有美,沒有對美的追求,就沒有進步,就沒有創新。歷史教材中的一個個美點,一條條美線,—片片美面,構成—個美學系統,這是一個有待開發的寶庫。時代要求歷史教師要勇敢地帶領學生走進這個充滿美的寶庫,以積極態度在歷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一)歷史的自然美
歷史的自然美之一是指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美。大自然神奇的造化展現出珍稀罕見的奇觀。如有「歐洲巨龍」之稱的阿爾卑斯山,它是」大白然的宮殿」;有被形象地稱為「地球之肺」的南美亞馬遜雨林;有舉世無雙的南極冰雪;在中國有奔騰不息的母親河 —黃河長江,有湖光山色秀美的蒼山洱海,有「童話世界」美稱的幾寨溝,有如詩如畫的桂林山水……從南極到北極,從日出到日落.自然在動靜之間積聚的魅力是永遠讀不完的華美書卷。
在歷史教學中欣賞大門然的美,可以使學牛視野遼闊、胸襟開闊,可以陶冶人的性情。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欣賞大自然的美,還可以激發學生對自然、對祖國、對生活的熱愛和激情。
歷史的自然美之二是指千百年來人類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所創造的人文景觀融入自然中體現出來的「天人合一」的美。世界有人才有美,人類改造自然的活動是歷史上的壯麗篇章。如在教 學中我通過引導學生品味戰國時李冰修築的抗洪分流的都江堰,隋朝開鑿的貫通南北、浩浩盪盪的大運河,秦朝修築的氣勢磅礴、蜿蜒不絕的萬里長城,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陵兵馬俑,雄偉的南京長汀人橋,壯觀的人民大會堂,絕妙的北京頤和園等,這些人文景觀無不體現了人類智慧的結晶。這不僅是國人民的寶貴遺產,而且深受世界人民的喜愛。而在世界歷史教材中我引領學生暢游埃及尼羅河畔神秘莫測的金字塔;曾經鬱郁蔥蔥、奼紫嫣紅的古巴比倫空中花園;希臘的雅典衛城;瑪雅人的博南帕克神廟壁畫;德國科倫大教堂等,這些古跡都以震撼人心的美使世界人民神往。在這里,美已經打破了民族、階級、時代、地域的局限,普遍引起人民的觀賞和喜悅。學生可從中得到這樣的啟示,既然美的創造屬於全人類的,那麼,在實踐中創造美的事物,不僅是為中華民族,而且是為全人類所作出的
二,歷史的藝術美
藝術美在歷史學科的美育中同樣佔有重要地位。藝術美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它以其鮮明的形象性、直觀性,對人的心靈和情感產生強大的穿透力。
在歷史教材中,最常見的藝術美包括雄偉的歷史建築、巧奪天下的雕刻、美妙的書法、精彩的文學作品、優美的音樂舞蹈等。
建築被譽為凝固的藝術。現存世界卜最古老的石拱橋——隋朝李春設汁的趙州橋,秦始皇仿集天下建築之靈秀修建的阿房宮,中同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一故宮,反映出天地之間關系的天壇,反映漢藏藝術交流融合的布達拉宮,代表中國石刻藝術最高峰的龍門石窟,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內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一…敦煌莫高窟……都是我國文化藝術的瑰寶。
我引領學生欣賞初唐畫家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步輦圖》,觀察出畫家的筆力剛健,線條盤屈如鐵絲;欣賞盛唐吳道子的《天王送子圖》,感受出畫家強烈的立體感和人物衣帶飄飄若飛的意境;而北宋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彷彿把我們帶回到東京汴河兩岸如畫的風光里和東京城內的繁華的景象中;義大利畫家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卻沖著我們每一個欣賞她的人露出神秘的微笑……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學生們感受到了那震撼人心的藝術美。
我指導學生臨摹書聖王羲之那「飄若浮雲,矯若驚龍」的《蘭亭序》;盛唐顏真卿那氣勢雄渾、勁健灑脫的書法作品《多寶塔碑》;中唐柳公權那方折峻麗、骨力勁健的書法名作《玄秘塔碑》等。經過自己動手,學生們體會出了中國書法的博大精深。
古人擅長用詩歌反映當時的社會現實。唐朝詩人李白的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豪邁奔放,氣勢磅礴,想[象豐富,手法誇張,美不勝收;鮮卑族的《敕勒歌》:「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描繪成群的牛羊,放牧在蒼茫無際的原野,讓人不禁聯想起[景色如畫的塞外風光; 《荷馬史詩》描述了奧德賽的英雄氣魄。[這一切都源於藝術家對社會生活的觀察,源於其心靈深處,說明
對美的渴求是人類的本性。
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使學生的心靈得到陶冶和凈化,促進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發展,增強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對於實現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和人生觀都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歷史的社會美
社會美表現為歷史人物的美。歷史是由人類創造的,人物美應是歷史中社會美的核心。在中外歷史上,傑小人物燦若星辰,'他們的嘉言善行、人格魅力都是對學生進行品行美、心靈美教育'的最好素材。 :
在歷史教學中,我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認識歷史人物:從冥冥鴻荒中女蝸補天、精衛填海、後羿射日的神活和普羅米修斯為人間盜火而殉身的傳說,到主持修建都江堰的李冰;從不辱使命出使西域的張騫、班超,到率領浩浩盪盪的船隊七下西洋的鄭和;從「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霍去病、「精忠報國」的岳飛,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從主持虎門銷煙的林則徐,到甘願以生命喚醒民眾的譚嗣同;從追求自然科學真理的哥白尼、布魯諾,到創立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馬克思、恩格斯,他們都是美育的重要範例。這些先進人物身上無不體現著人類美的本質.即社會美的核心—心靈美。
數不勝數的這些歷史人物能讓學生深深地感悟到人物所具有的人格美,對於啟迪學生美好的心靈,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素養起著「潤物細無聲」的作用。
總之,在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這些美的素材,向學生傳;播美,激勵學生去發現和贊賞人類所創造的知識與成就,去欣賞美的自然,美的社會,美的人生,美的自我。歷史課的審美教育;不僅能使教學行為得到審美升華,使學生成為全面、和諧、自主;發展的人,而且還能讓教師在塑造審美世界的同時,也完成了對自我的審美塑造~
⑥ 如何在世界歷史教學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是歷史教學的重要任務,在世界史教學中,注重挖掘愛國主義教育主題教材、對比中外同類歷史事件,會進一步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凝聚力,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啟迪學生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建設自己國家的決心;培養學生樹立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相統一的觀點,從而使愛國主義教育這一永恆主題獲得進一步升華。
一、通過中外歷史對比,使學生對中華民族歷史產生認同感。
在講到世界古代史時,讓學生知道我國是人類祖先最早發源地之一,同埃及、印度、巴比倫一起被譽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讓學生了解到中華民族對人類的卓越貢獻,中國文明帶著她自己的獨特風格,一個高峰接著一個高峰,直至今日仍是奮斗不息,前進不止!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四千年之久,我國不僅歷史悠久還有燦爛的文化,在歷史教學中我們就應利用這一得天獨厚的條件讓學生了解祖國的歷史,讓學生了解祖國文化的博大精深,讓學生知道今天的社會主義來之不易,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而且,中華民族的文化對全世界也有很大的影響,開辟了世界先進文明的先河,中國的四大發明為世界人民所學習。另外,通過對學生進行祖國悠久歷史和輝煌燦爛文化傳統教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進行忠於祖國,維護祖國獨立和統一的愛國教育。
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是一個國家發展的前提條件,也一直是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流,各族人民從古到今都為這一主流和不受外來侵略,進行著長期的英勇卓絕的斗爭。民族獨立、國家統一對經濟、科學文化等各方面都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在這一點上世界各國是相通的。
在講到世界近代史第四課《為民族獨立而戰》中,通過北美人民如何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從而取得民族獨立的學習當中,引導學生自然而然聯繫到中國近代抗擊外來侵略的歷史,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愛國熱情。
再如講到世界近代史第十五課《決定美利堅命運的內戰》時,通過對美國內戰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維護國家統一對一個國家發展的作用,從而引導學生聯系台灣問題,激發學生的民族凝聚力,進而自覺維護祖國統一,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為民族振興而發奮圖強的決心。
三、以史為鑒,對學生進行競爭和憂患意識教育。
讀史使人明智。古人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世界現代史第十九課《機遇與挑戰》的學習中也提到21世紀是一個競爭激烈的世紀,和平與發展是主題,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是潮流,還有當今人類面臨的幾大問題,如不具備新形勢下的綜合素質,不論是國家還是個人,肯定受到淘汰,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那麼怎樣才能避免遭到淘汰呢?學生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可見,這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具有重要意義。當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學生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善於與人合作的性格,缺乏競爭意識和憂患意識,更談不上如何理解國家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關系了。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時因勢利導,引導學生對歷史進行觀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學生明白這些道理後,自然就知道愛國了。
在傳統歷史教學中,我們教師更多地是結合中華古代領先於世界的文明成就,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但同時,我們還應藉助世界歷史讓學生了解世界形勢。知道我國現在所處的世界地位:發展中國家。從而樹立憂患意識,增強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心繫祖國,榮辱與共。
總之,利用歷史這一學科優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該把它作為歷史教學的基本任務通過各種途徑把它滲透到歷史教學的整個過程當中。
⑦ 如何通過歷史教學認識歷史
做好歷史教學認識
歷史教學是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能力、進行思想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一課。
上好歷史課,提高教學質量是歷史教師的工作和職責。
怎樣才能搞好歷史教學呢?筆者根據二十年的教學實踐淺談以下幾點體會。
一、培養興趣是搞好歷史教學的前提怎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古人雲親其師,信其道。
由此可見,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非常重要。
在教學中,教師瀟灑的教態,風趣的語言,甚至教師的長相、風度、穿著打扮、習慣動作都會引起學生的興趣。
學生對教師的教風、教態、教法、語言等產生了好感,就會對教師所教的課程產生興趣,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否則就會產生厭倦心理。
其次,要因材施教。
學生對歷史課的認識和興趣是多種多樣的。
有的有興趣但不求甚解;有的只對歷史人物、歷史故事有興趣;有的只對分數有興趣,只從考高分出發。
我們應根據這些差異,採取不同的方法,予以不同的教育,提高學生的認識和興趣。
再次,要充分發揮歷史學科本身的優勢。
歷史課本取材新穎,內容豐富,圖文並茂,特別是有許多很吸引人的歷史故事、傳奇人物等,教師在講課時應充分發揮這些優勢,改變單調乏味的講述,變歷史知識為有血有肉的、具體的生動畫卷。
二、注重講授方法和教學藝術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亦多術矣,運用在乎人。
歷史課教學必須根據學生年齡的不同,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的不同,教學條件和環境不同,教師本身的素質特長不同,地理環境不同等,採取靈活多樣、適時對路的教學方法,每種方法都精心設計、精心准備、精心導演,達到美、活、實的藝術效果。
我根據不同的內容、不同的條件先後採用過參觀總結法參觀歷史展覽、革命勝地、古代建築,然後讓學生根據我擬定的提綱寫出總結;專題講座法對重大歷史事件採用講座法;讀議法閱讀教材後進行討論;歷史知識競賽法;比較對比法將歷史上相關聯的內容加以比較,既可學習新的知識,又可鞏固就知識,起到互補作用,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理解;讀書測試講解法將新課知識點擬成測試題,上課後讓學生一邊讀書一邊答題,然後我進行要點講解,並使之系統化。
三、史情、史理相結合初中學生對歷史課內容有著明顯喜憎之情,他們喜歡愛國英雄的故事、祖國繁榮昌盛更的歷史,不喜歡喪權辱國的人物和事件及一些偏於記憶的地域或時代,這就是一種情感因素。
教師應根據這一情況發揮教材中的愛國主義的內容,動之以情,喻之以理,感染和啟迪學生。
如講唐朝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明白唐朝是當時世界上的一個強盛的大帝國,還要使學生理解唐朝繁榮昌盛的政治和經濟原因。
又如,講東晉和十六國時,學生對北伐傑出的代表祖荻非常佩服,紛紛表示也要向祖荻那樣聞雞起舞練好本領,隨時報效祖國。
教師可利用學生這種積極情緒選講一些有意義的歷史故事,使學生在興奮愉悅中接受教育。
對於學生不喜歡的內容,教師要善於從思想上、認識上幫助學生全面正確地理解歷史,使學生從歷史中吸取教訓。
在可能的情況下,教師可舉一些古今中外的名人,利用反面教材進行教育。
如講五代十國時,教師可提問對石敬瑭的所作所為我們可得到什麼?想到什麼?學生反響強烈,爭著發表見解,都認為這個人物是個很好的反面教員,要從他身上吸取教訓,任何情況下都不做民族敗類,都不做有辱人格國格的事情。
學生的喜增之情是非常易於顯露的,教師要把握其心理活動,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民族感情,使其明確自己的歷史責任,意識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從而奮發向上,立志成才。
四、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學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做發現者、研究者、探究者的固有需要。
探究學習旨在促進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和創新能力。
如何在歷史課堂上實現探究式學習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巧設問題蘇格拉底說過問題是接生婆,它幫助新思想的誕生。
在新課程的背景下,要想上一堂鮮活的歷史課,精彩的
⑧ 如何有效的進行歷史課堂教學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祁縣教育局教研室 武曉慧
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恆的主題,如何在有限的45分鍾內,夯實基礎,培養能力,愉悅情感,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和每課三維目標,精心備好每一課。
有效教學是教師為實現預期教學目標,以心理學和教育學理論為基礎,在師生互動中通過教師的常規教學行為影響學生,以促使學生獲得滿意的學習結果、學會學習的過程。特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各種教學活動,使學生獲得最佳學習效果的教學過程。簡言之,有效教學即符合教學規律、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的教學,是能促進學生發展的教學。歷史有效教學是教師遵循個體發展和歷史教學活動的基本規律,促進學生在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教學活動。
歷史的考試緊扣課標出題,所以要提高教學有效性,必須准確把握歷史課程標准。歷史課程標准不同於其他學科課程標准,它非常具體,內容標准詳細地規定了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現代史六本書每個單元每一課的內容標准共44個學習主題,分布在每一冊書共有37個單元。因此,我們在講課之前必須參照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來備課,這樣,教學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新課程是一標多本,圍繞一個課程標准,使用多個版本的歷史教科書,有北師大版,人教版,不管是哪一版本的教科書,我們都要熟悉教材內容,做好:(1)教材內容分析,了解現行教科書的結構(2)了解課時教學內容與前後課之間的聯系及其在全冊教科書中的地位(3)了解本課教學內容中各子目的內在聯系明確每一課的課標要求以及三維目標對本課要學生掌握的知識做到心中有數。教學目標是判斷歷史課堂教學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據。准確全面地理解教學目標的真正含義,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根本保證。「知識與技能」是三維目標中的主線,貫穿於學科教學的始終。它既是學生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堅強基石。「知識與技能」以「過程與方法」作為生成保障。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以「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作為培育的憑借與途徑。
備課要以課程標準的內容標准為依據,教學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教師還須轉變角色,在備課過程中多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教材,以一個學生的眼光去閱讀教材,分析教材,審視教材,作好學情分析:(1)了解所教班級學生的整體學習情況;(2)了解學生已經具有的與本課有關的知識;(3)了解學生在思維、情感等年齡心理上的差異,使備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
二、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知道要學什麼。
寫文章講求有好的開頭叫「風頭」,課堂教學也是一樣,需要創設新、活、美、樂、自然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撥動其思維之弦,總的原則是要注意啟發性,知識性、靈活性、趣味性。讓學生以最佳的興奮狀態投入學習活動中,這就是需要做好成功的導入教學。
一個成功的導入,可以馬上引起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拉開的帷幕,讓同學們一眼看到精美的景緻,又如樂章的序曲,使學生們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堂課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首先要把握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歷史課堂的導入,要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技巧性,以達到在實際的教學應用中的功效性,這樣的導入才具有藝術性。因此在設計課堂導入的時候,應該注重把握一定的原則性。中學歷史課堂導入藝術的設計原則主要有以下四點:(1)貼近生活,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興趣的原則。(2)導入內容的篇幅要適中、恰當原則。(3)從新課程內容標准找導入語的突破口的原則。新課程內容標准,是本課內容的高度概括和精髓核心所在,也是該課的重點與難點,同時也是高考命題趨勢的重要出發點,在講授課程的同時,如果能夠滲透對考點的加強,對於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有著重要的幫助,而這一類的導入的方法一般建議是復習式的導入為主。(4)能夠幫助學生積累歷史學習素材,理清學習脈絡為準的原則。 歷史學習是一個從感知歷史到積累歷史知識、從積累歷史知識到理解歷史的過程,因此歷史課堂不應該為上歷史課而上,在幫助學生了解歷史發展脈絡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學生進行歷史教育的感化。雖然在教學過程中,這一種教育的感化可以貫穿整個課堂,但是,如果能夠在課堂導入的時候來一個先聲奪人的效果,奠定整一節課的基調的話,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導入教學的方法有多種:問題導入法、舉例導入法、討論導入法、圖示導入法等在教學中自己的具體做法是:
(1)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過渡。復習舊知識導入新課。便於學生鞏固已學知識,便於將就舊知識邏輯地,有機地聯系起來,循序漸進地展開教學。通常通過提問、練習,講述,誦讀等方式進行。使學生「溫故」的基礎上知新,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引發探索問題奧妙的興趣。我在教學《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一課時這樣導入: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歷代帝王為了鞏固統治採取了各種措施,秦始皇推行郡縣制,漢武帝頒布推恩令,唐太宗完善科舉制,重視人才,虛心納諫,社會歷史發展到明清時期,明清時期統治者在政治、思想方面採取了哪些具體措施呢?這些措施又造成了什麼影響呢?今天,讓我們共同學習《明清帝國的專制統治》。通過這一導入,學生既回顧了舊知識: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的措施,又明確了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點內容是明清時期政治、思想方面的措施及影響。
(2)注意歷史與現實的對比,從而融入情感態度價值觀教學,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正確的歷史思維能力、辨別是非的能力。我是這樣導入的:播放奧運會主題曲《我和你》,我接著說,2008年8月,我國成功舉辦了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這是一次全世界人民體育的盛會,團結的盛會,一首《我和你》拉近了全世界人民心靈的距離,唱出了全世界人民熱愛和平、嚮往和平的心聲,但是,在20世紀先後爆發的兩次世界大戰,不僅造成了世界性人力物力的損耗,也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最殘酷的、規模最大的戰爭,給各國人民帶來了無盡的痛苦與災難,並且戰爭的傷痛至今仍在延續,為了避免世界大戰的悲劇再次發生今天,我們一起來復習《兩次世界大戰》的歷史。
(3)充分利用教材資源
我在教學《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一課時,我說,今天老師想送給大家一首歌,你聽聽唱的是哪個地區?於是,我就唱;你可知媽港,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名姓, 我離開你太久了, 母親! 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肉體, 你依然保管我內心的靈魂, 三百年來夢寐不忘的生母啊, 請叫兒的乳名: 叫我一聲--澳門。 母親!母親! 我要回來, 母親!母親!同學們一聽就知道是澳門,我接著說,是的,這是聞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澳門,那麼澳門曾被哪個國家佔領,又在什麼時候回歸了祖國的呢?這一地區實行什麼制度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祖國統一的歷史大潮》。
(4)採用多媒體手段
教學歷史學科有很多影視資料可供使用,各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發生的大事,重要人物都被拍攝成電視、電影作品,在教學中可以選擇使用。
總之,通過導入教學,引發學生的學習意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在學生想學、願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
三、打造教學特色,提升教師綜合素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首先,應提升教師綜合素質,打造教學特色。中國有句教育古訓是「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人格魅力,課堂教學的教學藝術是讓學生喜歡歷史課的首要因素。看看易中天吧!看看紀連海吧!看看王立群吧!他們的講解多麼生動,多麼睿智,善於設疑,調足了聽眾的胃口!教師的情緒感染著每個同學。
其次,應以學生為主體。「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書生意氣,揮斥方遒」,學生風華正茂,他們富有理想,富有激情,我們為何不能給他們一個機會,給他們一個施展才華的舞台呢?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合作、探究,去解決一個一個問題。讓每一個同學都參與到學習中來。要減少課堂的講授時間,降低教的富營養,增強學生的飢餓感,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新。
第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
亞里士多德說過,「思維自驚奇和問題開始」。應以問題為中心進行教學,以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點。問題中心教學法,即教師根據歷史學科的特點,緊緊抓住歷史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創造思維情境,將教學復習的知識以問題組的形式呈現,把解決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重心,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習歷史知識的動機和情趣,有效掌握歷史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教會學生怎樣學習的教學方法。
注意以下幾點:1、問題的內容,即問什麼? 一是問題內容要緊扣課標和本課教學的三維目標要求,有較強的針對性。 二是問題要體現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 三是問題要有層次性、次序性。四 是立足課本,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准則,以課文的重難點知識文獻資料思考題等為主要內容。五是不能過於膚淺。
2、要問的對象,即問誰?(1)多關注學習中等及以下的學生 ( 2)問題難度較大、靈活性較強的最好問優學(3)回答問題的同學不能總集中在幾個人身上,應關注全班同學。3、提問的方式,即怎麼問? 一是問題的表述要簡明、准確、深入淺出、循序漸進。 二是問題要有啟發性。 三是教師要善於鼓勵、引導。
4、解決問題的方式(1)注重學生獨立的閱讀和思維,以自主學習為主,閱讀是學生獲得知識、發展能力、提升精神的重要途徑,無論什麼學科的教學,都應該把學生的閱讀置於中心位置,要讓學生通過獨立閱讀解決較為簡單的問題,並在學生閱讀的基礎上,著力解決識記層次的問題。(2)較難的問題,可先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試著解決,答案還不夠完整或學生的理解海不是很到位,教師可指導學生合理利用教材中的小字、名言、地圖、圖片等材料幫助理解。(3)把歷史知識的學習放在本單元、本冊書或世界歷史的大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問題之間的銜接過渡,融會貫通。(5)教師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路,做好板書設計。
四、做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
學習歷史並不僅是單純地知道歷史事件的情況,更重要的是以史為鑒,指導我們今天的行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逐漸了解中國國情,理解並熱愛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形成對祖國歷史與文化的認同感,初步樹立對國家、民族的歷史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培養愛國主義情感,逐步確立為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人類和平與進步事業做貢獻的人生理想。
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審美情趣,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增強承受挫折、適應生存環境的能力,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打下良好的基礎。
在了解科學技術給人類歷史發展帶來巨大物質進步的基礎上,逐步形成崇尚科學精神的意識,確立求真、求實和創新的科學態度。
了解歷史上專制與民主、人治與法治的演變過程,理解從專制到民主、從人治到法治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不斷強化民主與法制意識。
了解人類社會歷史發展的多樣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文化傳統,學習汲取人類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國際意識。
五、做好練習鞏固與背誦教學
我認為:就歷史學科而言,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練習和背誦是鞏固所學知識的一個重要環節。
練習題的設置:1、要緊扣課標要求,體現識記、理解、運用層次的不同要求,注意對基礎知識的鞏固。2、題要適量,力求少而精,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3、教師精心設置每課的練習題,當堂練習當堂訂正,及時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4、要求學生在明確題的答案之後把題寫到作業本上,同時作為本課背誦的主要內容。
背誦環節:1、力求讓學生達到理解記憶,注意背誦的准確性。2、注意對知識的系統記憶。3、多提問檢查,關注全體同學,人人過關,只佔用課堂時間,教師問學生時可變換問題的角度,創設問題的情境。4、多激勵,形成競爭的氣氛。
此外,還應進行教學反思。成長=經驗+反思。耐心進行課後反思是打造高效優質歷史課堂的階梯。教學是一門藝術,又是一項技術,精心設計的一堂課,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突發事件,需要自己隨機應變,也可能會有靈感閃現,為自己的課堂增加亮色。課後反思就應該把這些散落在課堂記憶中的碎片拾起記錄下來,作為自己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養分,這也會成為構建高效歷史課堂的階梯,我們會繼續攀登,高效優質歷史課堂永遠是我們追求的目標。
著名課改專家、福建師大教授余文森認為:當前課程改革在課堂教學層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戰就是低效問題。我們不能只會紙上談兵,要把有效教學的理論運用到我們歷史課堂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切實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還需要教師發揮個人的智慧,把有效教學的理論與學生具體的學情相結合,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教改之路。
⑨ 哪位大蝦能提供一整套世界歷史的講課視頻(一定是老師講的那種),謝謝
這里很多,包括高中世界史講座,十字軍東征講座等視頻
http://video..com/v?word=%CA%C0%BD%E7%CA%B7%BD%B2%D7%F9&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
還有這里,包括[世界歷史]系列片、袁騰飛講歷史等
http://video..com/v?word=%CA%C0%BD%E7%CA%B7&ct=301989888&rn=20&pn=0&db=0&s=0&fbl=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