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民族偉大復興的今天,哪些人堪稱中國的脊樑
堪稱中國脊樑的人有:
1、鄧稼先: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2、陳景潤:
1957年,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工作,做為新的起點,他更加刻苦鑽研。經過10多年的推算,在1966年5月,發表了他的論文《表大偶數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
論文的發表,受到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稱贊。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把陳景潤的論文寫進數學書中,稱為陳氏定理。
3、郭永懷:
郭永懷在中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工作中領導和組織爆轟力學、高壓物態方程、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結構力學和武器環境實驗科學等研究工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問題,是一位為中國核彈,氫彈和衛星實驗工作均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
4、南仁東:
南仁東,參加探月工程早期科學數據下行和VLBI精密測軌方案論證。首次確認了密雲50米天線接收下傳數據的可行性。參與USB測控網與中國VLBI網結合進行衛星精密定軌的方案論證。
在50米天線前期設計階段,提出主反射面背架隔離的「金字塔」形結構方案建議,被天線設計單位採納。主持了上海天馬65米天線立項評審,提出65米應以天體測量與深空探測為主要任務,參加了其建設期間的國內外專家評審,並主持了其設備驗收。
5、錢學森:
1956年初,錢學森向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意見書》。同時,錢學森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並擔任首任院長。
他主持完成了「噴氣和火箭技術的建立」規劃,參與了近程導彈、中近程導彈和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研製,直接領導了用中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
參與制定了中國近程導彈運載原子彈「兩彈結合」試驗,參與制定了中國第一個星際航空的發展規劃,發展建立了工程式控制制論和系統學等。
在錢學森的努力帶領下,1964年10月16日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2. 中國脊樑式人物事例
中國現代人文事例:
丁曉兵:20多年來一直是英雄
20多年前的一次軍事行動中,丁曉兵失去了右臂。當英雄在被鮮花與贊譽圍繞時,南京航空學院的一名大學生給他寫了封信,信中的話讓丁曉兵深感意外:成為英雄,你只算過了第一關,如果有這樣的機會我也可能成為英雄。我現在並不佩服你,如果10年或者20年以後依然還有事跡從你的身上出現,到那個時候,這個英雄的稱號你才當之無愧。
20年過去了,丁曉兵時刻不忘這封來信。從連指導員、幹事、營教導員、團政治處主任到團政治委員,丁曉兵交出了一份出色的「回信」:所帶領的集體,先後獲得248面獎牌、證書和36座獎杯。
【頒獎詞】
這個用左手敬軍禮的人,我們以他為驕傲。戰時敢捨身,平時能忘我,從逆境中掙扎啟程,在順境中保持清醒。沙場帶兵敢稱無愧無悔,把守國門能說有骨有節。他像一把號角,讓理想與激動,在士兵心中蔓延。
王百姓:排除炸彈1.5萬多枚
把公安工作稱作和平時期風險最大的職業之一,一點兒都不誇張。公安部的統計數字表明,從1995年開始,每年因公犧牲的全國公安民警始終在400人以上。前年全國公安民警因公犧牲414人、負傷4134人,「天天有犧牲,時時在流血」是近些年來全國公安民警的真實寫照。
幾乎每次出差,妻子都要在王百姓的行李中放兩只蘋果,期盼丈夫平安歸來。自1985年從部隊轉業到河南省公安廳工作以來,王百姓始終戰斗在排爆治爆工作的第一線,多次臨危受命,親手排除各類炸彈1.5萬多枚,處置大小爆炸現場無數,是公安系統唯一沒有傷殘、排爆沒出過一次差錯的全國勞模。
王百姓有著普通人的情感--眷念家人、恐懼死亡,但他還是一次次地在生死線上穿越,「因為我是一個警察,又從事這方面工作,我不去誰去?」
【頒獎詞】
10年時間,1.5萬多枚炸彈,專門與危險打交道。誰能不害怕,平常人只要一次遭遇炸彈,就已經驚心動魄了。而他和我們一樣,有家有妻有娃,只不過頭頂上有警徽、警徽上有國徽,所以他才把家人的擔憂、戰友的期盼,一肩擔起。
華益慰:「值得託付生命的人」
華益慰是著名醫學專家,一生兢兢業業,被患者譽為「值得託付生命的人」。他做過數千例手術,挽救了許多患者的生命,沒有出過一次醫療事故和差錯。從醫56年,華益慰只做著一件事,那就是對得起病人。
妻子張燕容是他的同學、同行,共同相處了幾十年,說到丈夫,她只是淡淡地說道:「他也就是盡到了一個做醫生的職責,做一個醫生分內的事情,只不過他做得比較認真。」一些網友並不這么看:醫者父母心。華醫生,您用您的一生向世人詮釋了什麼是「醫者」。如果我們生活中的醫生都像他那樣多好啊!
【頒獎詞】
不拿一分錢,不出一個錯,這種極限境界,非有神聖信仰不能達到。他是醫術高超與人格高尚的完美結合。他用盡心血,不負生命的囑托。
霍英東:聚財有道,散財亦有道
霍英東給人的印象,一是官至高位,在政界、商界、體育界擁有眾多的頭銜;二是他是個慷慨的有錢人。
從小吃過不少苦的霍英東聚財有道,但也熱心公益,散財有道。多年來他對社會的各類捐助金額接近200億元,單是在家鄉番禺的捐助就超過40億元,有報道稱他是港澳地區為家鄉捐贈最多的富豪。
說起父親生前的善行,其子霍震霆回憶道:「他說過一句話:人一生一定要做有意義的事。有錢,是給他一個機會,能對國家做自己的貢獻。」
【頒獎詞】
生於憂患,以自強不息成就人生傳奇。逝於安樂,用赤誠贏得生前身後名。他有這樣的財富觀:民族大義高於金錢,赤子之心勝於財富。他有這樣的境界:達則兼濟天下。
季羨林:最難時也不丟掉良知
96歲的季羨林先生長年任教北京大學,在語言學、文化學、歷史學、佛教學、印度學和比較文學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詣,研究翻譯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國的多部經典,其著作已匯編成24卷的《季羨林文集》,現在即使身居病房,每天還堅持讀書寫作。
季羨林先生為人所敬仰,不僅因為他的學識,還因為他的品格。他說: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丟掉自己的良知。他在「文革」期間偷偷地翻譯印度史詩《羅摩衍那》,又完成了《牛棚雜憶》一書,凝結了很多人性的思考。他的書,不僅是個人一生的寫照,也是近百年來中國知識分子歷程的反映。
【頒獎詞】
智者樂,仁者壽,長者隨心所欲。曾經的紅衣少年,如今的白發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雜憶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貧賤不移,寵辱不驚。
葉篤正:「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91歲的葉篤正先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研究員,國際大氣科學界屈指可數的幾位學術巨匠之一,榮獲2005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在近60年的科學生涯中,葉篤正先生在大氣動力學、青藏高原氣象學、東亞大氣環流以及全球變化科學等領域成就顯著,被公認為是我國現代氣象學和全球變化學科的奠基人之一,為全球變化、大氣環流和氣候變化研究作出了開創性重大貢獻,也是國際全球變化研究的創始人之一。常掛在葉篤正先生嘴邊的是:「要讓外國人來同我們接軌」。
【頒獎詞】
風華正茂時已經是奠基人,古稀之年仍然是開拓者。讓外國人同我們接軌,這是一個年過九旬的大學者的大氣象。笑攬風雲動,睥睨大國輕。
孔祥瑞:150項革新帶來8000萬元效益
僅有初中學歷的工人孔祥瑞有著「藍領專家」的美譽。2001年,他主持創新「門機主令器星形操作法」,使門機每一次作業可節省時間15.8秒,當年創效1600萬元;2003年,他主持的「門座式起重機中心集電器」技改項目,被授予國家級實用型發明專利。
【頒獎詞】
不管什麼時代,勞動者都是社會的中流砥柱。但在今天,更值得尊敬的,還應該是那些不僅貢獻汗水還貢獻智慧的人。150項革新,給國家帶來8000萬元效益,這就是一個工人的成就。
林秀貞:30年來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
林秀貞是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農民,30年如一日,她克服了各種困難,像女兒一樣贍養了6位孤寡老人。
這位朴實的農村人,始終記得她母親的樸素教誨:人人管閑事,世上沒難事;人人都幫人,世上沒窮人;千千治家——用一千分的力量來治理自己的家,萬萬治鄰——用一萬分力量來治理鄰里關系。
【頒獎詞】
用30載愛心讓一村之中老有所終,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富人做這等事是慈善,窮人做這等事是聖賢,官員做這等事是本分,農民做這等事是偉人。這位農婦讓九州動容。
黃舸:行程1.3萬多公里,當面感謝恩人
18歲的黃舸看上去像個十一二歲的孩子。7歲時,他被確診為先天性進行性肌營養不良。據專家介紹,同類患者最長生命紀錄僅為18歲。
黃舸的生命也許就要走到盡頭,但是為了能面對幫助過他的人說聲謝謝,2003年,15歲的黃舸和父親用一輛三輪摩托車踏上了「感恩之旅」,開始在全國尋訪素未謀面的恩人。如今,父子倆已經走過了82個城市,行程1.3萬多公里,向30多位當年給他們寄過錢的恩人當面道了謝。父子倆一路上感受著感動,也傳播著感動。
黃舸說:「到好心人的家門口說聲謝謝,送上一束鮮花表達深深的謝意,是我最大的心願。」這個心願一直支持著他走到今天。如果有一天離開人世,黃舸希望把自己的眼角膜捐給需要的人。
【頒獎詞】
我們需要靜下心來體會這個場面,一個四肢無力的孩子,每天都在和死神賽跑,跋山涉水、萬里迢迢。
他就像一小截被命運丟棄的蠟燭,善良的人點亮他,他就歡快地燃燒起來。藏起眼淚,還給人們光明和希望。
微塵:上千筆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塵」
「微塵」起初是青島一位數次捐款不留姓名的普通市民,後來,擴散成一個愛心群體,再後來,擴展成一個關愛他人的愛心符號。以「微塵」命名的募捐箱、徽章,走進青島的大街小巷,成為青島一個體現愛心的公益品牌。
青島市紅十字會的工作人員在翻閱了捐款記錄後驚訝地發現,早在2004年,一位神秘女士就已經使用「微塵」的名字多次大額捐款:非典時期捐款2萬元,新疆喀什地震捐款5萬元,為白血病兒童捐款1萬元,湖南災區捐款5萬元……當人們正在努力尋找「微塵」時,一個又一個「微塵」出現了。
截至目前,青島市紅十字會收到的上千筆捐款中,很多捐助者都署名「微塵」。每一雙充滿善意的援手,每一張不同模樣的面孔,都記錄下一個共同的名字——「微塵」。
【頒獎詞】
他來自人群,像一粒塵土,微薄、微細、微乎其微,尋找不到,又隨處可見。他自認渺小,卻塑造了偉大,這不是一個人的名字,這是一座城市的良心。(王亦君)
3. 關於"中國脊樑"的人物事例
1、鄧稼先
1959年6月,蘇聯政府中止了原有協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後,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
在遇到一個蘇聯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的計算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
人物簡析: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鄧稼先始終在中國武器製造的第一線,領導了許多學者和技術人員,成功地設計了中國原子彈和氫彈,把中國國防自衛武器引領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由於他對中國核科學事業做出了偉大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2、錢學森
錢學森在美國度過了20年,在航空科學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有名的火箭專家,為美國的軍事科學做出了貢獻。1949年,他得知新中國成立了,十分興奮,決定回國參加建設。但是美國方面敵視中國,怕錢學森回國對他們不利,就千方百計地阻撓。
錢學森沒有屈服,向美方提出嚴正抗議,回國的決心更大了。他在家裡放好三隻小箱子,准備隨時啟程。之後在中國政府的過問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錢學森,最後在1955年搭乘輪船回國了。他來到天安門廣場,興奮地說:「我相信我必須能回來,此刻最後回來了!」
人物簡析:
錢學森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導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
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導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3、袁隆平
袁隆平,平頭小臉,其貌不揚,土裡土氣。你想不到他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而正是這個顯得有些平凡和土氣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跡。
目前在我國,有一半的稻田裡播種著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獲的稻穀60%源自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從「三系法」到「兩系法」,從一般雜交稻的成功到超級雜交稻一期、二期再到三期,袁隆平將水稻產量從平均畝產300公斤左右先後提高到800公斤。
人物簡析:
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於雜交水稻研究,發明「三系法」秈型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雜交水稻,創建了超級雜交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居世界領先水平。
截至2017年,雜交水稻在我國已累計推廣超90億畝,共增產稻穀6000多億公斤。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國,傳授雜交水稻技術以幫助克服糧食短缺和飢餓問題。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給作出了卓越貢獻。
4、楊利偉
2003年10月15日晨,楊利偉進入飛船,按照規定程序有條不紊地進行著發射前的各項檢查。8時59分,0號指揮員下達了「1分鍾准備」的口令。火箭即將點火。指揮大廳里充滿緊張氣氛,許多觀看飛船發射的人,緊張得連大氣都不敢出。一切在瞬間彷彿凝固了。
指揮大廳里傳出了清晰的口令:10、9、8、7、6……這時,屏幕上出現楊利偉向大家敬了一個標准軍禮的畫面。全場頓時掌聲雷動。一位老專家激動得滿眼淚花,不住地說:「楊利偉,好樣的!」
人物簡析:
楊利偉是「神舟」5號飛船成功載人航天的標志和代表。從楊利偉的表現,人們可以看到今天中國精英一代的崛起,看到他們的質素、智慧和表現,看到深化改革開放的成果,看到國家未來光輝遠大的前景和希望。
5、雷鋒
望花區召開了大生產號召動員大會,聲勢很大,雷鋒上街辦事正好看到這個場面,他取出存摺上在工廠和部隊攢的200元錢,跑到望花區黨委辦公室要捐獻出來,為建設祖國做點貢獻。接待他的同志實在無法拒絕他的這份情誼,只好收下一半。
另100元雷鋒在遼陽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時候捐獻給了遼陽人民。在我國受到嚴重的自然災害的情況下,他為國家建設,為災區捐獻出自已的全部積蓄,卻捨不得喝一瓶汽水。
人物簡析:
雷鋒同志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楷模,共產主義戰士;他作為一名普通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戰士,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卻助人無數,偉大領袖毛澤東主席於1963年3月5日親筆為他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4. 被魯迅先生稱為"中國人的脊樑"的是
被魯迅先生稱為"中國人的脊樑"的人並沒有特指。
這句話是出自魯迅的《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乾的人,有拚命硬乾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樑。
(4)歷史上哪些人具有中國脊樑的品行擴展閱讀:
「中國的脊樑」是一個民族的概念,而不僅僅是中華民族中某一階級、某一集團的概念,在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的情況下,更是如此。我們中華民族是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偉大民族,她孕育了千千萬萬個英雄豪傑,其中既包括勞動人民中的優秀人物,也包括剝削階級中的志士仁人以及歷代統治階級中的傑出人物。
由於歷史條件的原因,後者的聰明才智比前者有更多的機會得到發揮;他們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學、藝術等領域為中華民族的發展所做出的貢獻,也比後者有更多的可能在史書上有所記載。文中所論及的「埋頭苦乾的人」,指那些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執著於某一項事業,不畏艱險,奮斗不息的人。
5. 1840年到1900年能夠被稱為中國脊樑的人有那些
這應該也就是從鴉片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我覺得當時應該也就是像林則徐這版些人,然後像權當時梁啟超這些人應該主要是那段時間活動的,孫中山哪些人的主要活動時間是在1900年之後,所以不紀入這段時間,從這一方面來說,應該也就是林則徐然後當時鄧世昌他們。
6. 舉一個有關中國的脊樑的例子
在我國,有一個婦孺皆知的名字,那就是錢學森。關於錢學森的事跡,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他能力卓越,對於我國的貢獻是巨大的,就連一位美國的將軍就曾說過他,錢學森無論走到哪裡,都抵得上五個師。這句話就算是如今聽著,也絕沒有誇大的意思。
作為一個科學家,錢學森所研究的領域並不普通,在他手中,掌握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最尖端的武器研究成果。
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身在美國的他聽到了新中國成立的消息,他十分激動,迫切地想要回到中國,為祖國貢獻。但當時的情況,如此人才想要回國,談何容易,在美國的不斷阻礙下,錢學森的歸國之路十分艱難。
(6)歷史上哪些人具有中國脊樑的品行擴展閱讀
首先,美國打出了糖衣炮彈。在50年代初期,錢學森的年薪已經高達10萬美金左右了,如此薪酬在當時可謂是吃穿不愁、衣食無憂了。
但美國方面找到他,許諾他更加優厚的待遇和條件,不僅包括薪酬的翻倍,還有更加先進的研究環境。面對如此的誘惑,估計少有人不為所動吧,但錢學森卻很堅定地拒絕了,一心想要回到中國。
糖衣炮彈行不通,美國就開始來武的了,當錢學森准備踏上回國的船的時,美國方面就派FBI(美國聯邦調查局)將錢學森無理由的逮捕了,逮捕之後還將錢學森監視起來並切斷了他的通訊。
面對美國這樣的行為,我國當然要管,但美國卻說是錢學森自己不願意回國,由於當時我國沒有任何美國軟禁錢學森的證據,這件事情只能一拖再拖。
5年的時間過去了,錢學森依舊進行著自己的研究,終於有一天,美國便衣對他放鬆警惕,他在逛超市的時候趁機送出了一封信。這封信最後到了周總理的手中,在和中國的外交部部長的討論下,我國終於找到了證據,但這時候美國卻開始耍賴皮,不表態,也不放人,看你拿我怎麼辦?
最終,為了營救錢學森,我國對美國出了一個十分誘人的籌碼,那就是答應放了在朝鮮戰場上俘虜的15名美國飛行員,很多人應該都知道美國對於它自己國家的人民來說。
算得上是一個人道主義國家,這一點我們從很多的戰役中就可以看出來。再加上美國的民眾擁有選舉權,因此為了空軍的重要性、避免輿論,美國同意放錢學森回國。
或許美國當時也有這樣的考慮,自己國家的空軍被中國扣押著,肯定會泄露國家的空軍機密,相對之下,放錢學森回去顯得劃算一點。
只是美國沒有想到的是錢學森的回國,會使中國的高尖端國防武器技術提前至少20年。錢學森的歸來,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是及時雨,更是雪中送炭,錢老讓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