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為什麼古埃及是魔術的起源地都有4000多年的歷史而中國的幻術還2000多年
送你幾個字:用事實說話
2. 中國的幻術有幾千年歷史誰發明的
個人知道最早的應該是左慈
3. 中國魔術的發展
魔術在我國古代稱「幻術」或「眩術」,魔術表演者叫「幻人」或「眩人」。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上幻術發祥地之一。幻術在我國起源很早。由於過去的社會未予重視,把它列入「左道旁門之術」,所以這方面的資料十分零碎。正史記載首見於西漢時代,稗史中有關資料則可追溯到夏周。據載遠在公元前1562年夏朝的第17帝履癸:「棄禮儀,求倡優侏儒,而為奇偉之戲。」
說明當時已有正式的雜技、幻術演出。
《列子古注今譯·湯問篇》載有巧匠偃師者,製造了一個能歌善舞的木頭機械人:「巧夫頁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其機關設計和製作工藝是相當精巧的。無怪乎連春秋戰國時代著名設計家墨翟也自愧不如。
漢書《西京雜記》(凡六卷)載有秦末「東海黃公」的故事:「有東海人黃公,少時為術,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繪束發,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力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行其術。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
張衡在《西京賦》中亦雲:「東海黃公,赤刀粵祝,冀厭白虎,卒不能救,挾邪作蠱,於是不售。」 這要算是我國記載得最早的一位幻術師兼馴虎大師。
漢代吸取秦朝失敗的經驗教訓,對農民採取一定的妥協政策,從而鞏固了統治地位。漢武帝雄才大略,大興水利,使農業得到了發展,工商業也隨之發達起來。農業也支持了戰爭。武帝先後兩次派張騫通西域,中外文化交流開創了一個新紀元。西域的幻術也隨之正式傳入東土。漢朝既出兵反擊南、北匈奴,又加強了與西南少數民族的聯系,使當時的封建社會出現了極為強盛的局面。
一時的國泰民安,帝王將相們窮奢極侈就變本加厲起來。漢武帝尤喜為「角抵之戲」和「魚龍曼延之戲」。信任方士之言而「好仙道」冀圖永遠享樂,長生不老。這一切為西漢時代雜技、幻術的興盛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具有代表意義的就是「魚龍曼延」。
「魚龍」,說的是一頭龐大的象徵吉祥的人工彩扎巨獸,由人扮演。出場後,先在庭上戲耍,忽而躍入池中立即化成一條大的比目魚,噴水吐霧。倏忽之間,又在水霧中變成一條八丈長的黃龍(「海鱗變而成龍」),再跳到地上搖頭擺尾(「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躍日光」)。
「曼衍」(曼延也),「巨獸百尋,是為曼延」,即一種相當巨大拖延很長的彩扎大獸。穿場繞行之間,忽然從曼延的背上變出了神山仙境(「神山歘忽,忽從背現」《張衡賦》)。
今天,我國的魔術家們大都認為這是中國最早的大型幻術表演。作者們對此看法不完全贊同。我們認為,更准確地講,它是一種傳統的民間節日燈會游戲,如同流傳至今的龍燈、獅舞(可在大獅子肚內突然生出小獅子來)一樣,用以志慶吉祥豐收的喜悅。《鵝幻匯編》的魚龍變幻製作圖也證明它確屬燈戲。然其聲勢之浩大,變化之離奇,機關之巧妙都不能不令人嘆服我們祖先的聰慧靈巧。因此,我們同意有的魔術家的看法,「魚龍曼延」和傳統的中外巨型魔術是有很大區別的。只是從「變」的意義來看可以認為它是我國最早的大型幻術而已。
據《漢書·張騫李廣列傳》記載:「騫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烏孫發驛道送騫,與烏孫使數十人,馬數十匹,報謝,因令窺漢,知其廣大。」「而大宛諸國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犛盱眩人獻於漢,天子大悅。」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載:「永寧元年,撣國玉雍由調復遣使者詣闕朝賀,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
撣國者,今緬甸北境怒江和湄公河之間,現居撣人為其後裔。
犛盱即黎盱,乃埃及亞歷山大城(後為羅馬所征服,即大秦)。眩人即幻人。並不是有的魔術師誤解的「為西藏地區的氂牛」。
眾所周知,古埃及是人類歷史上最早出現階級和國家的地區。其歷法、金字塔建築工程、幾何學、醫學解剖等科學技術幾千年前已相當發達,亦為世界上魔術發祥地之一。遠在公元前3700多年(我國的夏商時代),埃及魔術師就能在宮廷通道上,將一隻跑著的活鵝當眾斷頸殺死,又立即續頸使之復活,任其走去(見埃及博物館存的手抄本《維斯特卡紙草》)。說明當時他們的魔術水平已相當高超,所以才把「犛盱眩人」和罕見的鴕鳥蛋視作珍寶獻於漢。這些幻術藝人在東海之濱的首次演出就大受漢武帝及朝臣們的贊賞。為此後宮廷幻術的發展奠下了良好的基礎。
值得探討的是這批羅馬來的幻人是否是外國最早來華獻演的魔術家呢?從《拾遺記》一書中可以看出,遠比漢朝早1000多年的周朝已記載有:「周成王七年,南陲之南,有扶婁之國,其人善能機巧變化,易形改服,大則興雲起霧,小則入於纖毫之中,綴金玉毛羽為衣裳,吐雲噴火,鼓腹則如雷霆之聲。或化為群犀巨象獅子龍蛇火雞之狀,或變虎兕,口中生人,備百戲之樂......神怪倏忽,炫麗於時。樂府皆傳此伎。......故俗謂之婆猴伎,則扶婁之音,訛替至今。」
《拾遺記》秦方士王嘉所撰,共十卷。所記述的內容,文詞都甚豐富。唯荒誕者不少,以史傳相證,又多不合。可以斷定,上述一段描述必有言過其實之處。然能機巧變的事實也確乎存在。否則不會有」於時,樂府皆傳此伎,俗謂『婆猴伎』之謂也」。
又,周成王的曾孫周穆王在位時:「西極之國有化人來,入水火,貫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虛不墜,觸實不亥,千變萬化,不可窮極。」
上述一段中「反山川,移城邑」不應解釋為「傾覆山川,移動城池」,而是說的視覺上的差異,即幻人手中串珠上有一神像,像肚上具有小孔。觀者通過孔洞朝天看,雲水相連,波浪綿綿;向地看,佛像端坐,彩雲四護;平看則光華萬道,晃動不已......作者之一,幼時在一外來僧人手中親試此物,饒有趣味。
由此可見,我國幻術受外來影響頗早,除西域外,南邊多來自印度、緬甸。似乎南邊的傳入尤早於西方,唯不及後者之影響深遠而已。
漢光武帝為了讓人民相信他是「授命於天」,生來就該做皇帝的,大力提倡妖妄之術,使東漢時期妖術盛行。《後漢書·方術傳》除了郭玉、華佗等少數醫生外,其餘均是著名妖人。這種妖人妖術就是戰國、西漢傳下來的方士和神仙術。如當時有「縮地術」的費長房者,系東漢汝南人,從佛公學仙,能乘竹杖騰空,以杖投地,則化為龍。
東漢後期,佛教逐漸流行,給予了某些妖人創立宗教的啟示。他們把方士所有的神仙術與《老子》書中的「穀神不死」「玄牝之門」結合起來創立了道教。作為宗教傳播重要手段的幻術日益發展了起來。
公元3世紀至6世紀末,其間凡300餘年,為我國六朝時期。中原長期戰亂。一方面是當時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經濟文化遭到嚴重的破壞,另一方面多種民族大融合使南北技藝得到互相交流。我國幻術在漢代發展的基礎上,又向前跨進了一大步。記載詳細而又生動具體的要算《後漢書·左慈傳》:
「左慈字元放,廬江人也。少有神通。嘗在司空曹操坐。操從容顧眾賓曰:『今日高會,珍饈略備,所少吳松江鱸魚耳。』放於下坐應曰:『此可得也。』因求銅盤貯水,以竹竿餌釣於盤中,須臾引一鱸魚出。操大拊掌笑,會者皆驚。操曰:『一魚不周坐席,可更得乎?』放乃更餌鉤沉之,須臾復引出,皆長三尺余,生鮮可愛。操使目前劊之,周浹會者。操又謂曰:『既已得魚,恨無蜀中生薑耳。』放曰:『亦可得也。』操恐其近即所取,固曰:『吾前遣人到蜀買錦,可過敕使者,增市二端。』語頃,即得姜還,並獲操使報命......」
「後操出近郊,士大夫從者百許人,慈乃為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飽。操怪之,使尋其故,行視諸罏,悉亡其酒脯矣。操懷不喜,因坐上收欲殺之,慈乃卻入壁中,霍然不知所在。」
明人的著作中,列周秦至南宋著名之人,也記有:
「慈以簪畫杯,酒中斷,飲其左,以其半與操,以杯擲屋棟似鳥飛之狀,一坐屬目,失慈所在。」
其他有關左慈的神奇記載還很多,諸如「即刻種姜」「擲杯飛鳥」「死羊復活」等等。「左慈戲曹」的故事《後漢書》《搜神記》《太平御覽》《法苑珠林》等都有詳細而雷同的記載。可見左慈確系我國古代一位傑出的近台魔術大師。他能隨機應變即興演出。特別是他的「釣魚」「種姜」「取酒不竭」等表演可謂技藝精湛、令人折服。至於那些什麼「酒脯搬運」「尋視諸罏,悉亡其酒脯矣」以及「金簪分酒」等,則多屬文人騷客神話或誇大之作,即使今天也難達到這個水平。
左慈的幻術表演不同於犛盱眩人的吞刀、吐火、自支解;也不同於集體人群的大型「魚龍曼延」,而是當時新興的藝術性很強的表演術。足以說明距今2000多年以前中國民間的幻術水平是何等高超。
約在公元前500年,相當於我國周靈王時期,佛教在天竺(印度)開始興起並流傳開來,傳入我國是西漢末年。正式在統治階級里流傳的最早記載是公元65年(漢明帝永平八年),天竺阿育王大弘僧使朝見漢帝,明帝劉庄不信佛法,天竺僧人就憑空變出一座七級浮圖(塔)使漢明帝大驚,於是下詔開始在朝廷提倡佛教。實際上「塔」是用「摺疊法」藏在僧使袖內的。
佛教得以流傳,除了它當時反對婆羅門教的特殊地位,不排斥下等人入教,用人民易於了解的方言宣傳「因果報應」等唯心主義哲學,麻痹被壓迫的勞動人民,使其喪失鬥志,幻想來世之外,還有個十分重要的手段,就是神通變化的法術(幻術)。把一些幻想的東西化虛為實演變出來。這是令人信服的最有效方法。
佛教的創始人喬達摩·悉達多系位於尼泊爾和印度邊境上一個部落的王子,29歲出家修行,7年成佛,意即「覺悟者」,也稱「釋迦牟尼」,一生傳教40多年。
釋迦牟尼本人也是個多才多藝善施「咒術」(即善變幻術)而又能開「千人弓」的武術家。傳教時,除用說教惑人之外,還以他非凡的本領和神奇莫測的幻術演變使聽眾雲集,並且達到使人心悅誠服的效果。
後漢時期,天竺高僧康僧會用「空手取珠」變出一粒五光十色,不為槌擊所傷的「舍利子」騙取了吳主孫權的寵信。
晉後十六國時期,在我國佛教得以流行與三大僧人的傳教關系極為密切。在佛圖澄、釋道安、鳩摩羅什三人中,除佛圖澄的大弟子釋道安「無變化技術可以惑人」,主要靠哲理醉人心外,其餘二人都是會變幻術的僧人。
佛圖澄到洛陽,自稱400餘歲,能聽鈴聲知吉凶;在手掌上塗抹葯物後能看到千里之外的事物。311年投奔石勒18騎之一信奉佛教的郭黑略。郭引佛圖澄見後趙王石勒,勒問:「佛道有何尊嚴?」,佛圖澄當場在一隻缽內盛入清水,須臾之間長出荷葉、蓮花來。一套「缽內生蓮」的幻術把一代殺人不眨眼的魔王騙住了。石勒是一個吃過很多苦,極殘忍而又很機智的人,他覺得這種法術可利用來欺騙將士和鼓舞鬥志,於是在軍中倡導佛教。之後,石勒曾屢試佛圖澄,由於得到了郭黑略等信徒的預先密告,佛圖澄都顯示了「未卜先知」的法力,從而使石勒真正信服佛教。
譯經專家鳩摩羅什是龜茲國人。公元384年苻堅遣大將呂光滅了龜茲國,鳩摩羅什即隨呂光軍東來,時年41歲。他本身除佛學精湛兼擅長漢文之外,亦精於幻術。屢以「食針」等手段降服其他僧侶和群眾。
所以說,佛教獲得普遍的信仰,一是靠它的「法術」(幻術表演);二是對有知識的人則傳以哲學。幻術與哲學是佛教流行的兩個車輪,缺一不行。
隋朝由於開渠了大運河使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統一,經濟文化比起秦漢至南北朝有很大進步。它是個短促的、富饒的、對歷史有一定貢獻的朝代。隋的商業、手工業、造船術等都很發達。朝廷的巧匠之一何稠,能為隋煬帝造六合城。征高麗時,一夜之間,合成一座周圍八里,高十仞的大城,城上立杖建旗,布列甲士。次晨高麗人望見驚為神功。
公元606年,隋煬帝招集周、齊、梁、陳樂家子弟以及全國樂人及散樂(又稱「百戲」即雜技幻術)大集東京,在芳華苑積翠池旁由隋煬帝檢閱散樂。有舍利獸先來跳躍,忽然,水滿街道,到處是黿、鼉、龜、鱉。又有鯨魚噴霧,掩蔽日光。轉眼間化成黃龍,長七、八丈(魚龍曼延)。又,二人分左右行走,頭上各頂一長竿,竿上有人舞動並能同時跳到對方竿上,即「頂竿」;又有神鰲負山,幻人吐火等技藝。在當時真可謂「千變萬化,曠古莫儔」。
公元610年,隋煬帝於5月15日夜間,在皇城端門外大街上設置盛大的百戲場,為西域人演出百戲。燈火照耀如同白晝,聲聞數十里外。演出規模最多一次達30000餘人,可謂空前。足見隋朝的雜技、幻術已相當的成熟。
唐代前期國勢強盛,商業生產發展,城市繁榮,宗教興旺等諸種因素使唐代的幻術不僅有了很大發展,並且開始東傳到日本。日本正倉院保存的古畫中就有唐代的「入壺舞」「卧劍上舞」。
到了宋代,我國民間的幻術(戲法)更有了長足進步。這仍然和宋代的科學技術和生產力發達,各種手工業、手工藝的發展分不開的。
由於制瓷手工業的精進,藝人們已經可以用「藏厭法」變出大瓷碗,大瓷缸等彩品;火葯也開始應用到幻術中......
宋代外患頻繁,國力薄弱,國家不能養活大規模的宮廷雜技藝人。為了謀生糊口,這些藝人被迫流落江湖,拖兒帶女四處賣藝。這種情況是宋代以前所罕見的。
他們當中條件差的藝人,吃穿無著,不論街邊、茶樓、廣場、空地,只要熱鬧之處,便見縫插針,臨場表演招引觀眾。條件好一些的藝人則彼此聯合起來,臨時用欄桿、繩索拉起圍子,搭成大棚進行節目豐富的串場表演。這在當時叫「瓦舍」,是我國民間游樂園的雛形。
不論是集體表演的「瓦舍」或是個體流浪者「撂地」演出,藝人們都要盡力出新招,顯身手,方能迎得更多的觀眾。生活的壓力造成了彼此競爭,這便是宋代民間幻術得到很好發展的另一原因。他們已開始形成各種「專業」,如專演「吞鐵彈」的張九哥;「吐五色水」和「旋燒泥丸」的藝人小健兒;甚至有女幻術家多人。這些專業演員互相組織起來進行表演就形成了「社」。林遇仙、趙十一郎、趙家喜、渾身手、張賽哥、王小仙、姚遇仙、趙念五郎、趙世昌、趙世祥、耍大頭、金寶、施半仙、金逢仙、小關西、陸壽、包顯、女姑姑、施小仙共19位幻術藝人組成的「雲機社」就是我國最早的一個魔術團。
當時杭州的著名幻術師杜七聖,以其拿手幻術「七聖法」而獲此藝名:他在廣場或空地上,可以當眾把人頭「切下」,再用「符法」將人頭接上。由於他的演技高明,人們不解其奧妙,所以每次都當場出售「靈符」。
正由於民間幻術的廣泛出現,人們見多了,就日益發覺幻術是「人力所為」,不再相信它是宗教法力或神魔之術。這在認識上不能不算是一大飛躍。
元朝以來,雄兵黷武,向外擴張,戰亂不斷。各種文藝和雜技、幻術均處於冷落凋零境況。
清初,漢族人民反對異族統治,到處都是反清復明的抵抗運動。白蓮教興起以來,利用各種形式的幻術進行傳教,擴大影響。
明、清兩代起義軍首領中,擅長雜技、幻術者不乏其人。明朝,山東蒲台縣農民軍首領唐賽兒是位女尼,她領導的起義軍達數萬人之多,遍布許多州、縣,對皇室震懾極大。不幸,永樂十八年,為安遠侯柳升所敗,被擒下獄。雖然「三木被體,鐵鉉擊足」,但她很快就逃脫遁去。說明她不僅「通諸術,凡衣食財物皆能以術運致」,而且武功甚好。其他,如明朝繩伎紅娘子,清代白蓮教的領導人齊王氏等都是些身手不凡的女藝人。
在那種以拳、棍、刀、槍為主要武器的年代裡,朝廷對身懷絕技的藝人十分畏懼,認為是「匪類的根源」。「踹索者......必能作賊,宜禁之」。他們下令解散雜技團體,甚至屠殺和拘捕雜技藝人,手段極為殘忍。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間的雜技、幻術的發展。
另方面,由於朝廷的荒淫、享樂的需要,清代宮廷之中,仍設有專門的御用藝人。特別是慈禧太後統治的年代裡,經常將一批優秀的民間藝人召進宮廷去當值演出。當時流行的幻術節目如「土遁金杯」「大變金錢」「小變銀錢」「來去飛水」「羅圈」「一席全飛」「十杯香茗」等等的表演「門子」與方法和今天常見的魔術幾無區別。
值得一提的是繼宋之後,明、清兩代人們對幻術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高。「黃金有假,戲法無真」。更出現了我國前所未有的兩本幻術書籍。其一,是明代陳眉公所著《神仙戲術》,載有傳統幻術20多套,所惜,此書在國內失傳,據考日本可尋蹤跡;其二是清代唐再豐編著的《鵝幻匯編》,共總結了320多套清代幻術、戲法,是一部很有歷史價值的幻術專著。
回顧整個歷史,不難看出,我國的幻術形成於古代夏朝以前。西漢時代更受佛教和西域幻術的影響。從那時候起,中國古代的幻術就已經相當成熟了。
4. 中國魔術有著怎樣的歷史
中國魔術早在上古時期就開始孕育和萌芽。它起源於生產勞動,是生活的模擬和再現,起初沒有藝術加工,披上虎皮變成怪獸,就是戲法的胚胎;手持干戈邊跳邊耍,就是雜技的雛型。古代,戲法和雜技是回合在一起的,後來逐漸以其本質特點分化:以變為核心的是戲法,以耍為主體的是雜技。原始藝術從簡到繁的孕育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時期。
魔術的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有魔術活動的蹤跡。人類的童年,對太陽、月亮、火、雨等自然現象無法理解,只能解釋為是神話般的非人力的力量。另一方面,人類也有徵服自然的願望,盼望著能采擷到豐富的食品,希冀莊稼豐收、畜牧興旺,於是,頭腦中幻想自然地產生。我國浩翰的神話海洋,如「盤古開天劈地」、「女媧補天」、「誇父逐日」,乃至種瓜立即結瓜,爬樹可以登天,支解後而復活等等,就是證明。
這些幻想情景,體現在古人祭天、祈年等游藝色彩較濃的習俗活動中,魔術的雛型由此產生了。正如《呂氏春秋》所載的上古「葛天氏」三人手執牛尾而舞那樣,古代戲劇、舞蹈、雜技、魔術都處於萌芽狀態,並未明顯分家。
古人無法抗拒自然災害,因此,他們相信天與地有道路相通,相信有「不周山」那樣的撐天的柱子。於是,出現了能來往於人和神之間的使者——巫、覡和稍後一些時候的方士。這些人為了使人相信他們具有非凡的本領,大都有些驗證的辦法,這就是原始的魔術師。
魔術作為具體節目表演,至少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西漢元封三年,漢武帝舉行百戲盛會,盛會上即有中國的傳統魔術《魚龍蔓延》等節目,又有羅馬來的魔術師表演了《吐火》、《吞刀》、《自縛自解》等西域魔術。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鳳凰含書》、《拔井》、《劃地成收》等多個魔術節目。隋煬帝時出現《黃龍變》,變來滿地的水族。唐玄宗時流行的《入壺舞》,表演者從左麵缸中鑽進去又從右麵缸中爬出來,都是冠絕一時的魔術佳作。
到了宋代,魔術開始分科,出現「手法」、「撮弄」等若干專業,同時還出現了專業魔術師們組成的民間社團——雲機社。宋代著名魔術家杜七聖,擅長殺人復活的把戲,名噪一時,稱為「七聖法」。明、清時期,各種魔術戲法節目在民間街頭巷尾流傳,我國著名的《九連環》、《仙人栽豆》、《古彩戲法》等,均在世界魔壇上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清代中葉以後,中國藝人一部分飄零海外,歐美和日本的魔術團體也不斷來華演出,促進了中外魔術的交流,中國魔術師們在保持自己魔術的傳統習慣的基礎上,吸收了大量的外國魔術的表演形式、內容、技巧,逐漸形成了中國魔術舞台上今天這樣五花八門的節目。
5. 中國魔術戲法傳承歷史很久,請列舉三個中國魔術戲法並說明大概效果
三仙歸洞、連環、變臉
6. 魔術的發展史
魔術的起源和發展
[編輯本段]
正確的魔術起源時間無從考據,推測從有人類活動開始就有了魔術。魔術的起源是宗教和信仰。在古代,人們相信自然界中所有的事情,都是因為有精靈或神靈操縱,因此巫師或祭師利用人類迷信的心理,利用人們所不知道的原理製造神績,讓人們相信這些是由精靈或神靈所行出來的,藉由魔術強化宗教的儀式,信眾們更加確認他們的信仰。
歷史上最早的魔術紀錄是在埃及,大約是在西元前2600年,也就是距今四千多年前。1823年發現的威斯卡手稿,文獻上記載了一位名叫德狄的魔術師,受召為法老王進行表演。他能將鵝的頭砍下,而斷了頭的鵝依然能走動,最後再把頭接回去恢復為原本的鵝。該紀錄描述了這名魔術師對鵜鶘和公牛也進行了相同的戲法。但法老要求他也對犯人施行相同的戲法時,他拒絕了。
古希臘的神殿也利用了魔術的原理。例如祭師打開神殿大門時,風箱會吹向地面,祭台上便出現了火焰。還有應用風管製造的會說話的神像。
而最早的戲法紀錄則是杯與球戲法(Cups And Balls),這是目前人們所知最古老的戲法。在埃及的壁畫中(Tomb of Baqt III at Beni Hassan B.C 2500)如附圖也有紀錄。而真正其歷史表演的紀錄則可追溯到西元一世紀時。此戲法在中世紀時大受歡迎,被魔術師們廣泛表演於市集中。當時的魔術師被稱為雜耍者(Juggers)。這些四處旅行的表演者與樂師、詩人、特技表演者到村莊的空地上以簡單的戲法娛樂村民。
到了中世紀末期,魔術師的苦難開始了。歐洲魔術師開始面臨來自教堂的強烈反對。因為那時人們十分相信巫術與超自然現象,在這迷信的年代中,任何未被教堂所認可的魔法,就會被認為是黑魔法。只要一個人指證,魔術師就被會面臨審判。釵h魔術師都遭到指控,被指證他們與惡魔結盟。
盡管受到迫害,魔術師依然是個既危險,又受到歡迎的職業。一些魔術師受到大地主與貴族的青睞與保護。這時期四處遊走表演的魔術師,只有有限的戲法可以進行表演。當時撲克牌還不普遍,需要大型道具的戲法又昂貴。所以魔術師要依賴靈巧的手法和說故事的技巧。用鳥類和動物表演的戲法相當受到歡迎。
近三百年前,宗教對於魔術的迫害逐漸加深,在英王亨利八世統治期間,表演魔術的懲罰是死刑。到了16世紀末,對女巫的迫害到了大屠殺的地步。由於這些瘋狂的行徑,釵h魔術師都受生命威脅,若不分享魔術的秘密,恐怕會被處死。因此促使了第一本英文魔術書籍的誕生,1584年的《巫術探索》(The Discovery Of Witchcraft)。該書作者雷吉諾史考特的目的,是為了要拯救魔術師的性命,為了將魔術師的技巧與女巫的邪惡力量作為區分,在書中揭露了不少魔術秘密,以證明這些看似奇跡的神跡,事實上是由一些自然的技巧來達成,而非藉助於邪惡的力量。而他的作品,的確避免釵h的魔術師脫離被燒死的命運。
在歷史上,只要是人群聚集的地方,魔術師的表演就會高堂滿座。在十八世紀,人們最常聚集的地方是每年的市集。各種馬戲表演,特技表演都會來這。但是在這競爭中,唯一的明星就是魔術師。十八世紀最偉大的魔術師,是埃賽克福克斯。他在1720年代聲名大噪,在各城鎮的主要市集上,都能見到其蹤影。埃賽克的經典魔術是蛋袋(Egg Bag),從空無一物的袋中,不斷拿出雞蛋與小物品。要觀看福克斯表演需付一先令。他是這項技法的先師,因此成了高收入者,甚至還有死忠的支持者。在他 1731年逝世時,報紙報導了他留下了一萬英鎊的遺產,相當於今日的100萬美元,由此可知他多受歡迎。
到了十九世紀,隨著劇院的興起,魔術師找到了新的舞台。最早將魔術帶進戲院,並在劇院打出名號的魔術師,是被稱為」北方的大巫師」(The Great Wizard of North)的蘇格蘭魔術師,約翰·亨利·安德森(John Henry Anderson 1814-1874)。他的創新表演風格,影響了後世眾多的魔術師。魔術師將巧手結合燈光和舞台效果,展開了魔術的新紀元。有史以來魔術師登上了歷史的巔峰,許多魔術為了因應戲院而誕生。十九世紀末是魔術表演的黃金時期,各地的魔術表演都是高堂滿座。魔術師當時穿著正式的燕尾服,就像當時上戲院的觀眾們一樣,這也是魔術師穿燕尾服表演的起源。有些魔術師甚至成了家喻戶曉的名人。
二十世紀初期最著名的魔術大師是脫逃大師胡迪尼(Harry Houdini 1874-1926),傳奇魔術大師胡迪尼,在美國是家喻戶曉的人物,胡迪尼擅長於脫逃術表演,手銬、緊身衣、牛奶罐、中國水牢,和最著名的水底脫逃。胡迪尼同時也是揭發以魔術為方法欺騙大眾的所謂特異功能人士的先驅者。直到今日人們依然記得他的事跡。
但是,1930年代電影工業的起飛,造成魔術表演市場的快速衰退。因為在電影中,任何魔法都可能發生。唯有真正的魔術大師,才能讓觀眾著迷。
如今,人們對魔術的需求又再度升高。拉斯維加斯的霓虹燈,已經取代了古代的營火。賭城拉斯維加斯等娛樂城的發展,與電視的魅力,造就了釵h新一代的魔術巨星。這些魔術大師索費高昂,而且在世界各地都有支持者,這是過去的魔術師所無法想像的。在今日,魔術依然能滿足了人們對於驚奇和娛樂的需求。
魔術告訴了我們,生命充滿了驚奇和夢想;也告訴了我們,所有的事情,可能不是只像表面上所見的那樣。而相信魔術的歷史,也將隨著人類的歷史,繼續發展向更遙遠的未來。
中國魔術
[編輯本段]
魔術的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有魔術活動的蹤跡。人類的童年,對太陽、月亮、火、雨等自然現象無法理解,只能解釋為是神話般的非人力的力量。另一方面,人類也有徵服自然的願望,盼望著能采擷到豐富的食品,希冀莊稼豐收、畜牧興旺,於是,頭腦中幻想自然地產生。我國浩翰的神話海洋,如「盤古開天劈地」、「女蝸補天」、「誇父逐日」,乃至種瓜立即結瓜,爬樹可以登天,支解後而復活等等,就是證明。
這些幻想情景,體現在古人祭天、祈年等游藝色彩較濃的習俗活動中,魔術的雛型由此產生了。正如《呂氏春秋》所載的上古「葛天氏」三人手執牛尾而舞那樣,古代戲劇、舞蹈、雜技、魔術都處於萌芽狀態,並未明顯分家。
古人無法抗拒自然災害,因此,他們相信天與地有道路相通,相信有「不周山」那樣的撐天的柱子。於是,」出現了能來往於人和神之間的使者——巫、覡和稍後一些時候的方士。這些人為了使人相信他們具有非凡的本領,大都有些驗證的辦法,這就是原始的魔術師。
魔術,作為具體節目表演,至少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西漢元封三年,漢武帝舉行百戲盛會,盛會上即有中國的傳統魔術《魚龍蔓延》等節目,又有羅馬來的魔術師表演了《吐火》、《吞刀》、《自縛自解》等西域魔術。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鳳凰含書》、《拔井》人劃地成)收等多個魔術節目。隋揚帝時出現《黃龍變》,變來滿地的水族。唐玄宗時流行的《入壺舞》,表演者從左麵缸中鑽進去又從右麵缸中爬出來,都是冠絕一時的魔術佳作。
到了宋代,魔術開始分科,出現「手法」、「撮弄」等若干專業,同時還出現了專業魔術師們組成的民間社團——雲機社。宋代著名魔術家杜七聖,擅長殺人復活的把戲,名噪一時,稱為「七聖法」。明、清時期,各種魔術戲法節目在民間街頭巷尾流傳,我國著名的《九連環》、《仙人栽豆》、《古彩戲法》等,均在世界魔壇上產生過巨大的影響。
清代中葉以後,中國藝人一部分飄零海外,歐美和日本的魔術團體也不斷來華演出,促進了中外魔術的交流,中國魔術師們在保持自己魔術的傳統習慣的基礎上,吸收了大量的外國魔術的表演形式、內容、技巧,逐漸形成了中國魔術舞台上今天這樣五花八門的節目。
部份更正:中國最早的魔術是三國時期的《釣魚》,到現在還有表演的。
外國最早的魔術是三杯,也叫三仙歸洞,有人說這是中國傳出去的,也有人說起源於印度。
就像中國人必須了解中國歷史一樣,作為一個中國魔術愛好者也必須要了解中國的魔術史。
7. 中國魔術有多少年歷史
魔術在我過古代稱之為「玄術」或者「幻術」,魔術表演者叫「玄人」或「幻人」。
由於過去的社會未予重視,所以魔術這方面的資料十分零碎,並把它列入「左道旁門之術」。幻術在我國起源很早,公元前1562年夏朝的第17帝履癸:「棄禮儀,求倡優侏儒,而為奇偉之戲。」據正史記載西漢時代就已出現魔術,而稗史中有相關資料可追溯到夏周時期。
我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也是世界上幻術發祥地之一。當時已有正式的雜技、幻術演出。
據記載有巧匠偃師者,製造了一個能歌善舞的木頭機械人,機關設計和製作工藝十分精巧,連春秋戰國時代著名設計家墨翟也自愧不如。「巧夫頁其頤,則歌合律;捧其手,則舞應節。千變萬化,惟意所適。」——《列子集釋·湯問篇》
還有秦末「東海黃公」的故事:「有東海人黃公,少時為術,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繪束發,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力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行其術。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晉書《西京雜記》(凡六卷)
張雲是我國記載得最早的一位幻術師兼馴虎大師,他曾雲:「東海黃公,赤刀粵祝,冀厭白虎,卒不能救,挾邪作蠱,於是不售。」 ——《西京賦》
漢代吸取秦朝失敗的經驗教訓,對農民採取一定的妥協政策,從而鞏固了統治地位。漢武帝雄才偉略,大興水利,工商業和農業相繼發展迅速,為戰爭帶來了很多幫助。武帝先後兩次派張騫去西域,給中外文化的交流開創了新的紀元,從那時起,西域的幻術正式傳入了東土。漢朝既出兵反擊南、北匈奴,又增進了與西南少數民族的聯系,使當時的封建社會極是繁榮昌盛。
一時的國泰民安,帝王將相們變本加厲的窮奢極侈。漢武帝喜歡「魚龍曼延之戲」和「角抵之戲」。他信任方士之言而「好仙道」企圖永遠享樂,長生不老。這禍端是由西漢時代幻術、雜技的興起導致。具有代表意義的就是「魚龍曼延」。
「魚龍」是一頭龐大的象徵吉祥的人工彩扎巨獸,由人扮演。出場後,先在庭上戲耍,忽而躍入池中立即化成一條大的比目魚,噴水吐霧。忽然之間,變成一條八丈長的黃龍,在水霧中又跳到地上搖頭擺尾(「海鱗化成黃龍八丈,出水敖戲於庭,炫躍日光」)。
「巨獸百尋,是為曼延」,即一種相當巨大拖延很長的彩扎大獸。穿場繞行之間,忽然從曼延的背上變出了神山仙境(「神山歘忽,忽從背現」《張衡賦》)。
時至今日,中國的魔術家們大都以為這是我國最早的大型幻術表演,我卻不敢贊同。更准確地來說,我覺得它是一種傳統的民間節日燈會游戲,如同至今流傳的龍燈、獅舞(可在大獅子肚內突然生出小獅子來),用來慶祝豐收的喜悅。然其聲勢之浩大,變化之離奇,機關之巧妙都不能不令人嘆服我們祖先的聰慧靈巧。《鵝幻匯編》的魚龍變幻製作圖也證明它確屬燈戲。因此,我們同意有的魔術家的看法,從「變」的意義來看可以認為它是我國最早的大型幻術,「魚龍曼延」和傳統的中外巨型魔術還是有很大區別的。
《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列傳》記載:「永寧元年,撣國玉雍由調復遣使者詣闕朝賀,獻樂及幻人,能變化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撣國者,今緬甸北境怒江和湄公河之間,現居撣人為其後裔。
《漢書·張騫李廣列傳》記載:「騫即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月氏、大夏。烏孫發驛道送騫,與烏孫使數十人,馬數十匹,報謝,因令窺漢,知其廣大。」「而大宛諸國發使隨漢使來,觀漢廣大,以大鳥卵及犛盱眩人獻於漢,天子大悅。」
玄人即幻人,犛盱即黎盱,乃埃及亞歷山大城(後為羅馬所征服,即大秦)。並不是有魔術師誤解的「為西藏地區的氂牛」。
8. 中國最古老的幻術
幻術是一種虛而不實,假而似真的方術。《列子·周穆王》:「窮數達變,因形移易者,專謂之化,謂屬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難窮難終;因形者其巧顯,其功淺,故隨起隨滅。知幻化之不異生死也,始可與學幻矣。」
《後漢書·陳禪傳》:「永寧元年,西南夷撣國王詣闕獻樂及幻人,能吐火,自支解,易牛馬頭,明年元會,作之於庭,安帝及群臣共觀,大奇之。」當時,陳禪上言反對設夷狄之技,尚書陳忠卻認為「禪國越流沙,逾縣度,萬里貢獻,非鄭衛之聲,佞人之比」。流沙在今西北,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必經之地。禪國如果是在西北以遠,為什麼被稱作西南夷?這個問題尚待今後進一步考證。
9. 歷史有記載幻術嗎
我覺得這個應該也就是現在的魔術之類的,放在古代,應該也就是屬於娛樂方面內的,歷史上應該不容會記載這些東西,因為這些東西在歷史上並不是屬於重要的部分,但是肯定是存在的,因為在古代肯定也有人會這些,畢竟這些魔術方面的東西也是一直傳承下來的。
10. 中國古代有名的魔術起源於什麼時候
魔術的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就已有魔術活動的蹤跡。人類的童年,對太陽、月亮、火、雨等自然現象無法理解,只能解釋為是神話般的非人力的力量。另一方面,人類也有徵服自然的願望,盼望著能采擷到豐富的食品,希冀莊稼豐收、畜牧興旺,於是,頭腦中幻想自然地產生。我國浩翰的神話海洋,如「盤古開天劈地」、「女蝸補天」、「誇父逐日」,乃至種瓜立即結瓜,爬樹可以登天,支解後而復活等等,就是證明。這些幻想情景,體現在古人祭天、祈年等游藝色彩較濃的習俗活動中,魔術的雛型由此產生了。正如《呂氏春秋》所載的上古「葛天氏」三人手執牛尾而舞那樣,古代戲劇、舞蹈、雜技、魔術都處於萌芽狀態,並未明顯分家。古人無法抗拒自然災害,因此,他們相信天與地有道路相通,相信有「不周山」那樣的撐天的柱子。於是,」出現了能來往於人和神之間的使者——巫、覡和稍後一些時候的方士。這些人為了使人相信他們具有非凡的本領,大都有些驗證的辦法,這就是原始的魔術師。
魔術,作為具體節目表演,至少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出現,西漢元封三年,漢武帝舉行百戲盛會,盛會上即有中國的傳統魔術《魚龍蔓延》等節目,又有羅馬來的魔術師表演了《吐火》、《吞刀》、《自縛自解》等西域魔術。魏晉南北朝時,出現了《鳳凰含書》、《拔井》人劃地成)收等多個魔術節目。隋揚帝時出現《黃龍變》,變來滿地的水族。唐玄宗時流行的《入壺舞》,表演者從左麵缸中鑽進去又從右麵缸中爬出來,都是冠絕一時的魔術佳作。到了宋代,魔術開始分科,出現「手法」、「撮弄」等若干專業,同時還出現了專業魔術師們組成的民間社團——雲機社。
宋代著名魔術家杜七聖,擅長殺人復活的把戲,名噪一時,稱為「七聖法」。明、清時期,各種魔術戲法節目在民間街頭巷尾流傳,我國著名的《九連環》、《仙人栽豆》、《古彩戲法》等,均在世界魔壇上產生過巨大的影響。清代中葉以後,中國藝人一部分飄零海外,歐美和日本的魔術團體也不斷來華演出,促進了中外魔術的交流,中國魔術師們在保持自己魔術的傳統習慣的基礎上,吸收了大量的外國魔術的表演形式、內容、技巧,逐漸形成了中國魔術舞台上今天這樣五花八門的節目。外國最早的魔術是三杯,也叫三仙歸洞,有人說這是中國傳出去的,也有人說起源於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