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三八線為界猜中國歷史詞語

三八線為界猜中國歷史詞語

發布時間:2021-02-27 20:48:03

⑴ 「三八線」一詞的來源是什麼

朝鮮和韓國的分界線~三八線是位於朝鮮半島上北緯38度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專。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屬,盟國協議以朝鮮國土上北緯38°線作為蘇、美兩國對日軍事行動和受降范圍的暫時分界線,北部為蘇軍受降區,南部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就成為南朝鮮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臨時分界線,通稱「三八線」。

三八線北部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部為大韓民國。長度248公里,寬度大約4公里。雙方一度都有重兵把守,並互相播放廣播。近幾年局勢緩和,基本沒有沖突,雙方的廣播對峙也已經停止。

三八線與朝鮮戰爭密切相關,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然而,三八線究竟是如何劃定的?劃分三八線本身到底說明了什麼?三八線與朝鮮戰爭之間內在的和本質上的聯系在哪裡?這些問題在歷史上都有不同的說法,其結果對於分析戰後遠東局勢的走向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是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

⑵ 三八線指的是什麼

1945年8月10日日本提出無條件投降後,美國急於控制從1910年起就淪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這個亞洲戰略要地,但此時美國軍隊還遠在沖繩島,鞭長莫及;而蘇軍已經逼近朝鮮半島。美國聯合參謀總部急令陸軍部在10日這天拿出一項阻止蘇軍控制整個朝鮮半島的方案。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協調委員會連夜召開緊急會議,會議認為,如果和前蘇聯爭速度,派軍隊去搶地盤,肯定要落在前蘇聯後面。不如在朝鮮劃一條界線阻止蘇軍到朝鮮南部接受日本投降,對美國來說,這條線當然越靠北越好。但又必須使之能為前蘇聯所接受,經過一番斟酌,最後確定以北緯38°線為分界線。早在1896年和1904年,當日本和沙俄企圖在朝鮮劃分勢力范圍時就曾提出過這一條界線,但終因日俄雙方矛盾尖銳而未能實現。

三八線方案呈交杜魯門總統後,他馬上批准。8月15日,杜魯門給斯大林發去絕密信,徵求斯大林對38度線為受降分界線的意見。16日,斯大林復信表示基本同意。這樣,沒經過任何國際會議的確認,三八線就由美蘇兩國領導人定了下來。它規定三八線以北的日軍向前蘇聯投降,三八線以南的日軍向美軍投降。實際上,前蘇聯紅軍在8月10日進入朝鮮後,已經推進到漢城以南地區,遠遠超過了三八線。美軍直到9月8日才在仁川登陸。蘇美達成協議後,蘇軍履行諾言,退到三八線以北。美蘇兩國以三八線為界分別控制了朝鮮南北。戰後,美國企圖扶植傀儡政權來控制全朝鮮,自然遭到了前蘇聯抵制。於是美國政府轉而採取分裂政策,在南朝鮮扶植李承晚政權。而朝鮮北部則經過民主選舉,成立了共和國。於是三八線無形中又成為朝鮮南北政權的分界線。

⑶ 歷史上38線由來的

北緯38度線原本是一條自然的和地理的劃線,雖然在朝鮮境內的這條長約300公里的無形的劃線將朝鮮半島分為面積大體相同的兩部分,但是其本身並沒有任何軍事上、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意義。人為地從軍事或政治上利用這條劃線,最早是由日本和沙皇俄國提出來的。1896年日俄密謀瓜分朝鮮,日本曾向沙俄秘密提出以三八線為分界線。1904年日俄戰爭前夕,沙皇也曾做出決定,俄國只控制三八線以北,聽憑日本在三八線以南任何地方登陸。但這兩次劃分均因雙方利害沖突而未能實現。
真正使三八線成為從軍事角度利用的分界線,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朝鮮駐軍的兵力部署進行調整時實現的。1945年2月,日本把部署在朝鮮半島的日軍以三八線為界劃分為兩部分,北部的軍隊歸關東軍指揮,南部的軍隊為大本營所屬。後來,針對蘇聯可能參加對日作戰的情況,日本大本營提出了把全部駐朝日軍劃歸關東軍指揮,並由朝鮮總督兼任關東軍總司令官的方案。但5月7日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帶著這個方案去見裕仁天皇時,遭到天皇拒絕。這樣,三八線在實際上就為後來蘇聯在中國東北和北朝鮮對日本關東軍作戰,而美國則在南朝鮮和日本列島與大本營直接指揮的日軍作戰提供了客觀依據。
然而,三八線事實上被美蘇兩國加以利用,又有其突然性和偶然性。在蘇聯出兵對日作戰之前,美蘇兩國沒有就各自的作戰區域進行明確劃分。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上,美英蘇三國軍事首腦曾同意,在蘇聯參加對日作戰以後,應當在朝鮮整個地區就美蘇兩國的空軍和海軍的作戰范圍劃一條界線。其目的顯然在於避免在戰爭中發生誤會而混淆各自承擔的責任。至於在地面上的作戰或佔領區域問題,則根本沒有討論。對於美國來講,太平洋戰爭的核心是解決日本問題。因此,盡管當時的三軍參謀長馬歇爾要求杜魯門授權麥克阿瑟在戰爭結束後的短時間內,派一個師在釜山登陸,此外還應佔領漢城和清津,但那都是在結束對日作戰之後的事。在波茨坦會議上,蘇軍總參謀長告訴馬歇爾,蘇聯在對日宣戰後將進攻朝鮮,並問美軍是否可以為配合這次進攻,在朝鮮海岸實施軍事行動。馬歇爾明確回答,在日本未被摧毀,日本在南朝鮮的軍事力量未被消滅以前,美國不準備對朝鮮實施兩棲作戰。據杜魯門回憶,那是因為當時沒有人想到,不管是美國的或者是蘇聯的地面部隊,會在短期內進入朝鮮。杜魯門確信,國際會議上從來沒有討論過以三八線作為在朝鮮的分界線這個題目。
蘇聯突然宣布對日作戰和與此同時日本天皇決定無條件投降這兩件事,使情況發生了急促變化。當蘇聯軍隊向滿洲和朝鮮的日本關東軍大舉進攻時,距離朝鮮最近的美國地面部隊還遠在600英里以外的沖繩島。因而日本戰爭機構的突然崩潰,在朝鮮半島造成了真空局面。正是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由美國方面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美蘇雙方分別佔領朝鮮和接受日軍投降的具體分界線問題。
這條約300公里長的分界線斜穿朝鮮半島,它截斷了75條小溪和12條河流,以不同的角度越過重山峻嶺,穿過181條小路、104條鄉村土路、15條道際公路和8條高級公路,以及6條南北鐵路線。顯然,對於行政管理和經濟發展來說,以及從地理的角度來看,三八線都是一條極不合理的分界線。但是,這並不表明匆忙劃出的這條分界線沒有政治上的考慮。
盡管美蘇兩國軍隊進駐朝鮮半島時曾一致聲明,三八線僅僅是兩國軍隊在朝鮮駐扎時所劃定的界線,並不具有政治意義。但是事實上,特別是後來歷史的發展表明,三八線對於所謂受降的軍事意義只是表面的和暫時的,美蘇兩國對三八線的確認本身已經包含著深遠的政治意義。
很多研究者認為,三八線的劃定只具有軍事意義。如金基兆就認為,「以北緯38度線把朝鮮半島一分為二的決定性因素」,是「為阻止蘇軍南下」。他還引證說,駐南朝鮮美軍司令官約翰.霍奇1947年10月27日和11月7日曾說過,以三八線分割朝鮮半島,是由於駐朝日軍的編制和部署所致;美國陸軍部作戰局局長沃爾特在1949年6月16日也說過:分界線是在日本軍隊的兩部分之間劃出來的。原蘇聯學者斯拉文斯基也斷言,「接受日軍投降是把朝鮮一分為二的唯一目的」,後來在冷戰中,三八線才「成為南北朝鮮的邊界」。俄國朝鮮問題專家托爾庫諾夫和烏菲姆采夫在剛剛出版的一部專著中仍然認為,三八線的劃分「是一種非常性的臨時措施,其目的是徹底擊潰盤踞在那裡的日本部隊,並接受他們的投降」。如此來說明美蘇兩國對三八線的劃定只是從軍事意義上考慮的,顯然不能說服人。美國提出以三八線劃界,首先考慮的是阻止蘇軍南下的軍事意義,這一點無可置疑,但這不是最終的也不是決定性的考慮。如果不是孤立地或表面地看問題,那麼就應該指出在軍事意義背後隱藏著的政治意義。

⑷ 「三八線」這個詞從何而來

三八復線是位於朝鮮半島制上北緯38度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國協議以朝鮮半島上北緯38°線作為蘇、美兩國對日軍事行動和受降范圍的暫時分界線,北部為蘇軍受降區,南部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就成為大韓民國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臨時分界線,通稱「三八線」。

親,望採納。

⑸ 三八線的來歷

地理書有,在初二第二學期 三八線是位於朝鮮半島上北緯38度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朞,盟國協議以朝鮮國土上北緯38°線作為蘇、美兩國對日軍事行動和受降范圍的暫時分界線,北部為蘇軍受降區,南部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就成為南朝鮮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臨時分界線,通稱「三八線」。 三八線北部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南部為大韓民國。長度248公里,寬度大約4公里。雙方一度都有重兵把守,並互相播放廣播。近幾年局勢緩和,基本沒有沖突,雙方的廣播對峙也已經停止。 三八線與朝鮮戰爭密切相關,這是人所共知的事實。然而,三八線究竟是如何劃定的?劃分三八線本身到底說明了什麼?三八線與朝鮮戰爭之間內在的和本質上的聯系在哪裡?這些問題在歷史上都有不同的說法,其結果對於分析戰後遠東局勢的走向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是值得進一步研究和探討的。 中日甲午戰爭之後,朝鮮這個曾在某種程度上依附於中國的王國便受到了日本的統治。1910年日本帝國主義吞並朝鮮,使它成為一個被征服的省份。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的時候,盟國首腦在商議戰後國際安排時也談到了朝鮮的命運。在1943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上,羅斯福、蔣介石和丘吉爾共同簽署的《開羅宣言》對朝鮮問題是這樣說的:「我三大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決定在相當期間,使朝鮮自由獨立。」 在緊接著召開的德黑蘭會議上,羅斯福又與斯大林討論了朝鮮的前途問題。斯大林說他看到了《開羅宣言》,並說朝鮮應該獲得獨立。他還同意在朝鮮能獲得完全獨立以前,需要有那麼一段准備時間,也許需要40年。 1945年2月的雅爾塔會議再次談到朝鮮問題。2月8日羅斯福與斯大林舉行會晤,在兩人談過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條件以後,羅斯福提出討論領土託管問題,並向斯大林提出,在朝鮮人民做好自治的准備之前,「朝鮮要由一個蘇聯代表、一個美國代表和一個中國代表實行託管」,「託管期愈短愈好」。大概是鑒於英國外交大臣艾登曾拒絕過美國在1944年3月提出的戰後對朝鮮和印度支那進行託管的方案,羅斯福認為「沒有必要邀請英國參加朝鮮的託管」。斯大林同意託管的方案,但他建議還是應該邀請英國參加託管。於是,戰後由中、美、蘇、英四國對朝鮮實行臨時託管的方案便在雅爾塔會議上確定下來。但會議文件並未具體談到託管朝鮮的問題,只是在提到對哪些領土將實行託管時說,「這將是有待以後達成協議的事情」。 杜魯門繼任美國總統後,於1945年5月底派特使霍普金斯去見斯大林,斯大林表示沒有改變四國託管朝鮮的政策。 然而,由於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引起了遠東軍事和政治局勢的突然變化,於是在四大國尚未就朝鮮的託管問題達成具體協議之前,首先要解決美國和蘇聯分別在朝鮮半島對日本軍隊進行受降以及實行軍事佔領的問題。這時,便引出了三八線的劃分問題。 北緯38度線原本是一條自然的和地理的劃線,雖然在朝鮮境內的這條長約300公里的無形的劃線將朝鮮半島分為面積大體相同的兩部分,但是其本身並沒有任何軍事上、政治上和經濟上的意義。人為地從軍事或政治上利用這條劃線,最早是由日本和沙皇俄國提出來的。1896年日俄密謀瓜分朝鮮,日本曾向沙俄秘密提出以三八線為分界線。1904年日俄戰爭前夕,沙皇也曾做出決定,俄國只控制三八線以北,聽憑日本在三八線以南任何地方登陸。但這兩次劃分均因雙方利害沖突而未能實現. 真正使三八線成為從軍事角度利用的分界線,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對朝鮮駐軍的兵力部署進行調整時實現的。1945年2月,日本把部署在朝鮮半島的日軍以三八線為界劃分為兩部分,北部的軍隊歸關東軍指揮,南部的軍隊為大本營所屬。後來,針對蘇聯可能參加對日作戰的情況,日本大本營提出了把全部駐朝日軍劃歸關東軍指揮,並由朝鮮總督兼任關東軍總司令官的方案。但5月7日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帶著這個方案去見裕仁天皇時,遭到天皇拒絕。 這樣,三八線在實際上就為後來蘇聯在中國東北和北朝鮮對日本關東軍作戰,而美國則在南朝鮮和日本列島與大本營直接指揮的日軍作戰提供了客觀依據。 然而,三八線事實上被美蘇兩國加以利用,又有其突然性和偶然性。在蘇聯出兵對日作戰之前,美蘇兩國沒有就各自的作戰區域進行明確劃分。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會議上,美英蘇三國軍事首腦曾同意,在蘇聯參加對日作戰以後,應當在朝鮮整個地區就美蘇兩國的空軍和海軍的作戰范圍劃一條界線。其目的顯然在於避免在戰爭中發生誤會而混淆各自承擔的責任。至於在地面上的作戰或佔領區域問題,則根本沒有討論。對於美國來講,太平洋戰爭的核心是解決日本問題。因此,盡管當時的三軍參謀長馬歇爾要求杜魯門授權麥克阿瑟在戰爭結束後的短時間內,派一個師在釜山登陸,此外還應佔領漢城和清津,但那都是在結束對日作戰之後的事。在波茨坦會議上,蘇軍總參謀長告訴馬歇爾,蘇聯在對日宣戰後將進攻朝鮮,並問美軍是否可以為配合這次進攻,在朝鮮海岸實施軍事行動。馬歇爾明確回答,在日本未被摧毀,日本在南朝鮮的軍事力量未被消滅以前,美國不準備對朝鮮實施兩棲作戰。 據杜魯門回憶,那是因為當時沒有人想到,不管是美國的或者是蘇聯的地面部隊,會在短期內進入朝鮮。杜魯門確信,國際會議上從來沒有討論過以三八線作為在朝鮮的分界線這個題目。 蘇聯突然宣布對日作戰和與此同時日本天皇決定無條件投降這兩件事, 使情況發生了急促變化。當蘇聯軍隊向滿洲和朝鮮的日本關東軍大舉進攻時,距離朝鮮最近的美國地面部隊還遠在600英里以外的沖繩島。因而日本戰爭機構的突然崩潰,在朝鮮半島造成了真空局面。正是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由美國方面迫不及待地提出了美蘇雙方分別佔領朝鮮和接受日軍投降的具體分界線問題。 至於把三八線作為分界線問題的提出,有幾種不同的說法。 韓國外交協會會員金基兆提供的情況是:1945年8月10日凌晨6時左右,美國竊聽到日本大本營發出的電報,電文內容是日本御前會議決定接受無條件投降宣言。不久又截獲駐朝日軍司令官發給大本營的電報,電文說:「蘇聯軍隊正大批進入朝鮮。如果美軍進入這個地區,全體日本軍隊就可能向美軍投降」。馬歇爾獲知這種情況後,立即召見作戰局長赫爾及林肯准將,命令他們劃出一條蘇聯攻入朝鮮時南下的界線,並指示美軍也要即刻制訂向南部朝鮮進軍的計劃。據說林肯准將接受命令後回到辦公室,偶然地從《紐約時報》上得到了劃定三八線的啟示。因為,《紐約時報》在報道蘇軍進攻情況時刊登的那幅地圖,只畫出了三八線以北的地區。於是,美國將軍這個偶然的發現,便成為美國提出以三八線為界的根據。 施納貝爾提供了另一種情況:日本突然投降促使美國迅速起草關於投降程序的「總命令第一號」,而這個命令的第一段便涉及到受降區域的劃分問題,陸軍部作戰局為盡快搞出一份文件,一直工作到8月10日深夜。討論的結果是盟國應在遠東分幾個區域受降,並且明確規定這些區域地理上的界線。政策組的負責人博尼斯蒂爾上校只有30分鍾來起草命令第一段,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協調委員會正在急切地等待著結果。最初,博尼斯蒂爾曾設想按朝鮮的行政區劃來劃分受降界線,但身邊一時沒有資料。後來他注意到北緯38度線差不多從朝鮮中部穿過,而且漢城及其附近的集中營都在三八線以南,於是他決定用三八線作為受降區域的分界線。 還有一種說法是:在得知日本決定投降和蘇軍已對日宣戰並大舉「涌進」朝鮮半島的消息後,8月10日深夜,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協調委員會在五角大樓舉行緊急會議。主要議題是在朝鮮的受降問題。出席會議的有助理國務卿鄧恩、陸軍部助理部長約翰?麥克洛伊和海軍部高級官員巴德等五人。會上,鄧恩提出美國軍隊應趕到盡可能北面的地區去受降。但馬歇爾的一位年輕參謀人員迪安?臘斯克上校指出,軍方缺乏可供立即投入使用的兵力,加上時間和空間的因素,美國軍隊在蘇軍進入朝鮮北部地區之前抵達北部縱深地區有困難。這時,麥克洛伊便請臘斯克和另一位上校查爾斯?博尼斯蒂爾到第三休息室去,要求他們搞出「一條盡可能向北推進」,但又不致「被蘇聯拒絕」的界線。於是,三八線就這樣在一次會議上,匆忙地由兩位美國上校提出來了。 從資料來源看,第三種說法的真實性更可靠一些。不過,這些細節上的差別對於我們分析問題沒有本質的影響。總之,這個關於以三八線劃界的建議迅速得到美國軍方和國務院的同意, 並於8月14日為杜魯門批准。次日,杜魯門便給斯大林發出密電,通報了已經杜魯門批準的給盟軍最高司令官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的有關日本武裝部隊投降細節的「總命令第一號」,該命令的內容之一即是以三八線為分界線,確定了美蘇雙方在朝鮮半島的受降區域。8月16日,斯大林復信表示,「基本上不反對命令的內容」,對於有關朝鮮分界線的問題也沒有提出異議。9月2日,麥克阿瑟在東京灣密蘇里號艦上舉行的日本投降簽字儀式後,發布了「總命令第一號」,其內容根據斯大林提議略有修改。命令提到:「駐北緯38度線以北的韓國、滿洲、庫頁島、千島列島等地的日本軍高級指揮官以及陸、海、空軍和輔助部隊,應向蘇聯遠東軍最高司令官投降;日本帝國政府大本營和駐日本本土及其周圍諸島以及駐北緯38度線以南的韓國、琉球列島等地的日本軍高級指揮官以及陸、海、空軍和輔助部隊,應向美國太平洋地區陸軍最高司令官投降。」

⑹ 歷史上的「三八線」指的是朝鮮領土上的什麼線

三八線是位於朝鮮半島上北緯38度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
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內,盟國協議以朝容鮮半島上北緯38°線作為蘇、美兩國對日軍事行動和受降范圍的暫時分界線,北部為蘇軍受降區,南部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就成為大韓民國(Republic of Korea)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的臨時分界線,通稱「三八線」。朝鮮戰爭結束後在三八線的基礎上調整南北軍事分界線,劃定臨時軍事分界線兩側各兩公里內為非軍事區。習慣上仍稱其為三八線。
照朝鮮停戰協定,三八線兩側的朝韓非軍事區寬約4公里、長約248公里。需注意的是:三八線因鄰近北緯38度而得名,但不等於北緯38度線。例如由北朝鮮實際控制的開城市,就位於北緯38度以南。

⑺ 為什麼抗戰劇用「三八線」命名呢,是想表達朝鮮和韓國分界線起名叫三八線嗎 是小時候玩的那個分界線嗎

這位朋友,一看你就對歷史不了解了,你可以查一下,三八線最開始就是內三八線是位於朝鮮半容島上北緯38度附近的一條軍事分界線。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盟國協議以朝鮮半島上北緯38°線作為蘇、美兩國對日軍事行動和受降范圍的暫時分界線,北部為蘇軍受降區,南部為美軍受降區。日本投降後,就成為韓國和朝鮮的臨時分界線了,這里以「三八線」命名是想表達在這個歷史戰爭背景下中國志願軍保家衛國的故事,向志願軍戰士致敬的。

閱讀全文

與三八線為界猜中國歷史詞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