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1949到1956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成就
一、1949年至1956年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成就:
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中國開始了新民主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過渡,1953年提出過渡時期的總路線並開始了第一個五年計劃,主要是恢復國民經濟,1954年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並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中國真正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確定了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1953年開始的這會主義改造包括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在1956年的完成標志著中國真正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但是由於改造過於激進,粗糙留下了許多問題,但是總體上促進了國民經濟的回復和經濟的發展。
這一時期主要取得的成就是,成立了新中國,頒布了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並且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建立了真正的社會主義國家,順利的完成從新民主主義國家向社會主義國家的過度。
二、標志性事件:
1、土地革命: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建國之初,中國政府成功地在佔全國農業人口總數90%以上的地區完成了土地改革,三億農民分得了約4700萬公頃的土地。
2、國家統一: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3、民族尊嚴:1952年,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勝利。--戰後,中國的國際威望空前恢復!
4、經濟成就:1953年開始實施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巨大成就:國民收入年均增長率達8.9%以上;建立起一批國家工業化所必需而過去沒有的基礎工業,包括飛機和汽車製造業、重型和精密儀器製造業、發電設備製造業、冶金和礦山設備製造業以及高級合金鋼和有色金屬冶煉等。
5、政治發展:1954年召開了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並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中國真正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憲法,確定了三大基本政治制度: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為根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多黨合作政治協商制度。
『貳』 新中國成立以後,1949—至今的每一年的中國重大事件
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
1953年中國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3年12月,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家最高權力 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54年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的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
1955年中國參加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相互監督」的八字方針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
人工合成胰島素在中國首次實現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0年中國第一課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1971年10月25日,中國在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1971年4月,中美「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尼克松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
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
中日建交
1973年袁隆平選育雜交稻成功
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
中國人民解煩軍停止炮擊金門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成立
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國共產黨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相互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
1984年,政府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987年中共十三大對鄧小平理論做了系統性的概括
1990年台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
1990年中央決定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1991年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1992年,兩會達成「九二共識」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
1997年7月1日中國收復香港
1997年中國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1998年第九屆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收復澳門
2001年10月中國成功舉辦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成立上海合作組織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2年「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2003年上海開通了世界第一條商業性磁懸浮列車線路
中國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面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大陸
哦,媽呀。累死了。該拿分走人嘍
『叄』 新中國的歷史
新中國的歷史開始於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前後以1978年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可分為毛澤東時代(1949年至1978年)、與以現代化建設及改革開放為主題的鄧小平及後鄧小平時代(1978年至今)。
1,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慶典。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國慶閱兵。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時,毛澤東主持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首都北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委員全體出席會議,宣布就職。
2,1978年12月18日-22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中央委員169人,候補中央委員112人。會議由時任中共中央主席華國鋒主持。全會的中心議題是根據華國鋒同志的指示討論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
3,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可分為兩個階段,計劃經濟時期和市場經濟時期,計劃經濟時期:最具代表性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78年)中的表述: 根據中國共產黨在整個社會主義歷史階段的基本路線,全國人民在新時期的總任務是: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的繼續革命,開展階級斗爭、生產斗爭和科學實驗三大革命運動,在本世紀內把我國建設成為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化的偉大的社會主義強國。這一時期的現代化建設表現出強烈的追趕態勢,高度的計劃性,可控性。
市場經濟時期:現行憲法的表述為: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國各族人民將繼續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的各項制度,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由於市場經濟價值觀的作用,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是被動的,無期限的
3,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起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1978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992年南巡講話發布中國改革進入了新的階段。改革開放使中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1992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四大宣布新時期最鮮明特點是改革開放,中國改革進入新的改革時期。1992年中國正式實行改革開放,中國進入新的改革時期,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是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
『肆』 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歷史事件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2002 獲得2008奧運會舉辦權
2003 中共16大召開
2003 非典爆發
2008 中共17大召開
2008 北京奧運會舉辦 中國軍團獲得50枚金牌 共100枚獎牌
『伍』 1949年新中國成立至今發生的事,歷史演變過程
新中國成立至今,歷史演變過程,一般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新中國政專治發展史。包括內政與外屬交。
二是新中國經濟發展史。包括城市經濟發展與農村經濟發展。
三是新中國軍事發展史。
四是新中國文化教育發展史。
五是新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史。
六是新中國藝術發展史。
『陸』 新中國成立以後1949至今的中國重大事件有哪些
1、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又稱抗美援朝運動或抗美援朝戰爭,是20世紀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的一部分,僅指中國人民志願軍參戰的階段,也包括中國人民支援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群眾性運動。
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台灣朝鮮運動委員會」成立,抗美援朝運動自此開始。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得到了解放軍全軍和中國全國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配合。
1953年7月,雙方簽訂《朝鮮停戰協定》,從此抗美援朝勝利結束。1958年,志願軍全部撤回中國。10月25日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2、中國發射首枚人造衛星
1970年4月1日,裝載著兩顆「東方紅一號」衛星、一枚「長征一號」運載火箭的專門列車到達中國西北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4月份的西北戈壁灘上,白天也要穿棉衣,到夜間,裹著皮大衣也感到寒冷。在離地面30多米高的龍門塔工作平台上,科技人員不分白天黑夜,排除一切故障,一次次地測試。
1970年4月24日3點50分,周恩來總理電話告知國防科委副主任羅舜初:毛澤東主席已經批准這次發射,希望大家鼓足干勁,過細地做工作,要一次成功,為祖國爭光。
21時35分,衛星發射時刻終於到來了。「東方紅一號」隨「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在發動機的轟鳴中離開了發射台。
21時48分,星箭分離,衛星入軌。21時50分,國家廣播事業局報告,收到中國第一顆衛星播送的「東方紅」樂音,聲音清晰宏亮。
1970年4月25日18點,新華社授權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國成功地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衛星運行軌道的近地點高度439公里,遠地點高度2384公里。
軌道平面與地球赤道平面夾角68.5度,繞地球一圈114分鍾。衛星重173公斤,用20.009兆周的頻律播送「東方紅」樂曲。
然而,為中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傾注了全部心血的趙九章先生卻未能等到這一刻。無端受誣陷迫害的他,早在一年半以前已經含冤去世。不少的科學家是在「牛棚」中聽到「東方紅」樂音的。
「東方紅一號」衛星升空後,星上各種儀器實際工作的時間遠遠超過了設計要求,「東方紅」樂音裝置和短波發射機連續工作了28天,取得了大量工程遙測參數,為後來衛星設計和研製工作提供了寶貴的依據和經驗。
「東方紅一號」的發射成功,為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打下了極為堅實的根基,帶動了中國航天工業的興起,使中國的航天技術與世界航天技術前沿保持同步,標志著中國進入了航天時代。
3、唐山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時42分53.8秒,中國河北省唐山豐南一帶(東經118.2°,北緯39.6°)發生了強度里氏7.8級(矩震級7.5級)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千米,地震持續約23秒。
地震造成242769人死亡,164851人重傷,位列20世紀世界地震史死亡人數第二,僅次於海原地震。
4、香港回歸
香港回歸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決定在1997年7月1日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政府於1997年7月1日將香港交還給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事件。
1982年9月,英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開始就香港前途問題展開談判。雖然《南京條約》與《北京條約》皆指香港島及鴨脷洲與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及昂船洲永久割予英國。
但中華人民共和國拒絕承認《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等所有相關不平等條約,只承認香港受英國管理,而非英國屬地,並要求英國將香港島和九龍連同新界一並交還。
1997年,英國政府決定將香港的主權交還給中國,但同時爭取維持英國在香港的利益。
中英雙方經過兩年多達22輪的談判,最終在1984年12月19日正式簽署了《中英聯合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起,中國在香港成立特別行政區,開始對香港島、界限街以南的九龍半島、新界等土地重新行使主權和治權。
5、神州五號升空
2003年07月,經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選評委員會評定,楊利偉具備了獨立執行航天飛行的能力,被授予三級航天員資格。時為中校軍銜。
10月15日北京時間9時,楊利偉乘由長征二號F火箭運載的神舟五號飛船首次進入太空。他和技術專家的創舉使得中國成為第三個掌握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
10月15日,晉升上校軍銜。10月16日,楊利偉成為了全國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事年表
『柒』 簡要說明新中國成立後至今經歷哪幾個歷史階段
1、1949-1956年: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國民經濟的恢復;一五計劃;社會主義改造)
建國初期,農業因長期的戰爭破壞,也因幾千年來封建土地制度的桎梏,大多數農民沒有自己的土地,農民絕大多數積貧積弱,人數佔少部分的地主則佔有大部分的土地。為滿足新解放區廣大農民對土地的迫切要求,同時也為了解放生產力,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國家實行土地改革。
2、1956-1966年: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中共八大;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八字方針)
在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即將提前完成,黨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政協禮堂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1026人,代表全國1073萬黨員。
3、1966-1976年:「文革」時期(國民經濟的劫難)。
「文化大革命」是由毛澤東同志發動和領導的。他發動這場「大革命」的出發點是防止資本主義復辟、維護黨的純潔性和尋求中國自己的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但他當時對黨和國家的政治狀況的錯誤估計,已經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
4、1976-1978年:兩年徘徊時期 。
「兩年徘徊」時期是新中國歷史上一段比較特殊的時期,它上接十年「文革」的結束,下啟改革開放新時期的開端。雖然兩年徘徊」時期歷時只有兩年,但其歷史作用不能低估。
5、1978年至今:社會主義建設的新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改革開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在黨的領導工作中全面地作出了具有重大意義的戰略轉變,標志著我們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
從此,結束了1976年10月以來黨的工作在徘徊中前進的局面,開始全面地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使黨掌握了撥亂反正的主動權,使黨的事業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捌』 從1949開始到現在中國發展的過程
新中國的70年,我們創造了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發展奇跡。
1、70年,我們創造了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
中國經濟發展的偉大奇跡,植根於新中國前30年艱苦卓絕的探索,得益於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抉擇。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在不長的時間里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改革開放後,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全面展開,充分釋放了中國經濟的活力,創造了人類經濟發展史上罕見的中國速度。
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00309億元,經濟總量首次站上90萬億元的歷史新台階,穩居世界第二位。
2、70年,我們創造了民生改善的偉大奇跡。
我們黨始終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堅持讓人民群眾共享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成果。經過70年不懈努力,人民生活水平從解決溫飽到實現總體小康,正在邁向全面小康。
197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高達7.7億人,到2018年我國農村貧困人口已下降到1660萬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力度之大、效果之彰,在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
中國還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覆蓋人口最多的社會保障體系。
3、70年,我們創造了科技進步的偉大奇跡。
新中國70年,是創造科技進步奇跡的70年。在這70年中,我們形成了規模宏大的科技隊伍,取得了一個又一個舉世矚目的科技成就。
多復變函數論、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等成就,高溫超導、中微子物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納米科技等基礎科學突破,「兩彈一星」、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等工程技術成果,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也為我國成為一個有世界影響的大國奠定了重要基礎。
當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推動數字經濟、平台經濟、共享經濟井噴式發展。古老的中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中踏浪前行。
4、70年,我們創造了制度創新的偉大奇跡。
一部新中國成長史,就是一部輝煌的制度創新史。在基礎薄弱、人口眾多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推進現代化事業,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全新創舉,沒有現成的教科書可供學習,沒有成熟的發展模式可供模仿,出路只有一條,那就是創新。
70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了制度創新的偉大探索。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權利,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構建起和諧的黨際關系;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把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優勢結合起來,「一國兩制」偉大構想開辟了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的嶄新道路。
(8)新中國到今天的所有歷史擴展閱讀
70載成就巨大
1994年中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那一年,四川成都一所中學里,有個16歲的少年首次在微型計算機下完成了初等幾何命題的全部證明。
後來,他有了一次成果匯報的機會,他做了很多准備,卻只被問到一個簡單的問題:你一分鍾打多少字?回首當年,他說「恍然是一種啟迪」。
故事裡的少年,是全國政協委員、搜狗公司CEO王小川。王小川的經歷,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科技事業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
從1979年由王選主持的漢字激光照排系統成功研製,到2005年王小川發明搜狗輸入法,中文信息化進程中基礎技術和應用技術的數次重大突破,夯實了實現科技強國的語言基礎。
今天,人工智慧時代到來,這一進程仍在加速。近兩年,王小川帶領他的團隊先後推出了跨語言搜索、商用的機器同傳系統、公開演示的中文唇語識別系統、AI合成主播。王小川告訴本報記者,現在,他們每天服務的中文語音請求超過5.4億次。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信息產業取得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後到趕超的歷史性成就。」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深有感觸地說,今天,浪潮集團正為全國150多個省級、市級政府以及74萬家企業提供雲計算服務,造福3.2億群眾,連續5年政務雲市場佔有率第一;
積極發展工業互聯網,推動企業上雲,深化雲ERP發展轉型,以開源方式打造工業PaaS(平台即服務)平台,構建SaaS(軟體即服務)生態;開創政府數據從共享、開放向授權運營升級的先河,100多個省市政府數據運營工作扎實推進;智慧城市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
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取得的歷史性成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國人大代表、西安工程大學校長高嶺向記者說出了他自己的感受:「一是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1977年恢復高考,當時錄取率很低,而到了2018年,高考實際錄取率已達81.13%。
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階段,很多學生因此受益。二是高素質人才顯著增加,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高校畢業生僅有2.1萬人;2018年則達到了820萬,2019年預計達到834萬。
三是教育在國家發展中地位和作用愈加明顯,中國高等教育從支撐、服務社會發展,逐漸處於基礎、支撐及引領地位,成為促進社會進步與發展的中堅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