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二十四史中國歷史

二十四史中國歷史

發布時間:2021-02-27 18:31:31

A. 中國的「二十四史」具體指哪些史書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
即:
《史記》(漢·司馬遷)、
《漢書》(漢·班固)、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
《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葯)、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徵等)、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
《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張廷玉等)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是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統的史書,故又稱「正史 」。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1921年,中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而多數地方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B. 二十四史有哪些

註:一下內容摘抄自百度網路。

三國時期社會上已有「三史」之稱。「三史」通常是指《史記》、《漢書》和東漢劉珍等寫的《東觀漢記》。《後漢書》出現後,取代了《東觀漢記》,列為「三史」之一。「三史」加上《三國志》,稱為「前四史」。

歷史上還有「十史」之稱,它是記載三國、晉朝、南朝宋、南朝齊、南朝梁、南朝陳、北魏、北齊、北周、隋朝十個王朝的史書的合稱。後來又出現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記》、《漢書》、《後漢書》和「十史」。

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礎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書》、《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明代又增以《宋史》、《遼史》、《金史》、《元史》,合稱「二十一史」。

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總名「二十二史」。後來又增加了《舊唐書》,成為「二十三史」。後來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出來的《舊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經乾隆皇帝欽定,合稱「欽定二十四史」。乾隆四年至四十九年武英殿刻印的《欽定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正史最完整的一次大規模匯刻。

1920年,柯劭忞撰《新元史》脫稿,民國十年(1921年)大總統徐世昌以《新元史》為「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C. 中國二十四史是哪些

漢·司馬遷《史記》、漢·班固《漢書》、范曄、司馬彪《後漢書》、晉·版陳壽《裴注三國志》、唐權·房玄齡等《晉書》、南朝梁·沈約《宋書》、南朝梁·蕭子顯《南齊書》、唐·姚思廉《梁書》、唐·姚思廉《陳書》、北齊·魏收《魏書》、唐·李百葯《北齊書》、唐·令狐德棻等《周書》、唐·魏徵等《隋書》、唐·李延壽《南史》、唐·李延壽《北史》、後晉·劉昫等《舊唐書》、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宋·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元·脫脫等《宋史》、元·脫脫等《遼史》、元·脫脫等《金史》、明·宋濂等《元史》、清·張廷玉等《明史》共計二十四史

D. 中國的二十四史分別是

《史記》最初沒有固定書名,或稱「太史公書」,或稱「太史公記」,也省稱
「太史公」。「史記」本來是古代史書的通稱,從三國開始,「史記」由通稱逐漸
成為「太史公書」的專名。

作者司馬遷,字子長,左馮翊夏陽人。生於漢景帝中元五年,大約卒於漢武帝
征和三年。

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在漢中央政府做太史令,負責管理皇家圖書和收集史料,
研究天文歷法。司馬談打算編寫一部通史,願望沒有實現就死去了。臨死的時侯,
囑咐司馬遷完成他未竟的事業。

司馬遷幼年時就很刻苦,十歲開始學習當時的古文,後來跟著董仲舒、孔安國
學過《公羊春秋》、《古文尚書》。漢武帝元朔三年,司馬遷二十歲,滿懷求知的
慾望,游遍了祖國的名山大川,到處考察古跡,採集傳說。通過對歷史遺跡和西漢
建國前後的史實的實地調查,司馬遷開闊了胸襟,增長了知識,為後來編寫《史記
》作了很好的准備。司馬談死後,司馬遷承襲父職,做了太史令,有條件看到大量
的圖書文獻和國家檔案,這對司馬遷編寫《史記》是一個不可缺少的條件。

漢武帝太初元年,司馬遷開始編寫《史記》。天漢二年,李陵率兵隨李廣利出
擊匈奴,兵敗投降。漢武帝向司馬遷詢問對李陵的看法,於是,司馬遷說,李陵投
降,是因為眾寡不敵,又沒有救兵,責任不全在李陵身上。漢武帝認為司馬遷有意
替李陵回護開脫,貶責漢武帝的愛姬李夫人的哥哥李廣利。於是,把司馬遷投進監
獄,處以腐刑。三年後他被赦出獄,更加發奮寫作《史記》。大約在征和二年,基
本上完成了編撰工作。司馬遷死後許多年,他的外孫楊惲才把這部五十二萬多字的
不朽名著公諸於世。

《史記》是一部貫穿古今的通史,從傳說中的黃帝開始,一直寫到漢武帝元狩
元年,敘述了我國三千年左右的歷史。據司馬遷說,全書有本紀十二篇,表十篇,
書八篇,世家三十篇,列傳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班固在《漢書·司馬遷傳》中
提到《史記》缺少十篇。三國魏張晏指出這十篇是《景帝本紀》、《武帝本紀》、
《禮書》、《樂書》、《律書》、《漢興以來將相年表》、《日者列傳》、《三王
世家》、《龜策列傳》、《傅靳列傳》。後人大多數不同意張晏的說法,但《史記
》殘缺是確鑿無疑的。今本《史記》也是一百三十篇,有少數篇章顯然不是司馬遷
的手筆,漢元帝、成帝時的博士褚少孫補寫過《史記》,今本《史記》中「褚先生
曰「就是他的補作。

《史記》取材相當廣泛。當時社會上流傳的《世本》、《國語》、《國策》、
《秦記》、《楚漢春秋》、諸子百家等著作和國家的文書檔案,以及實地調查獲取
的材料,都是司馬遷寫作《史記》的重要材料來源。特別可貴的是,司馬遷對搜集
的材料做了認真地分析和選擇,淘汰了一些無稽之談。對一些不能弄清楚的問題,
或者採用闕疑的態度,或者記載各種不同的說法。由於取材廣泛,修史態度嚴肅認
真,所以,《史記》記事翔實,內容豐富。

在中國浩如煙海、多種體裁的史書中,紀傳體史書被稱為「正史」,居於各種史書的首位。到清朝乾隆年代編輯《四庫全書總目》時,以紀傳體史書記述的內容為正統歷史,並詔定《史記》至《明史》二十四種史書為「正史」;自此以後,「正史」便成為《二十四史》的專有名稱。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公元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紀傳體編寫。1921年,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就形成了後世通常所說的「二十六史」。

序號 書名 作者 卷數
01 史記 漢·司馬遷 130
02 漢書 漢· 班固 100
03 後漢書 南朝宋·范曄 120
04 三國志 晉·陳壽 65
05 晉書 唐·房玄齡等 130
06 宋書 南朝梁·沈約 100
07 南齊書 南朝梁·蕭子顯 59
08 梁書 唐·姚思廉 56
09 陳書 唐·姚思廉 36
10 魏書 北齊·魏收 114
11 北齊書 唐·李百葯 50
12 周書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書 唐·魏徵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壽 80
15 北史 唐·李延壽 100
16 舊唐書 後晉·劉昫等 200
17 新唐書 宋·歐陽修、宋祁 225
18 舊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歐陽修 74
20 宋史 元·脫脫等 496
21 遼史 元·脫脫等 116
22 金史 元·脫脫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張廷玉等 332
25 清史稿 趙爾巽 529

E. 二十四史是哪些分別寫的哪些朝代的事情

序號——書名——作者——卷數

  1. 史記、西漢、司馬遷、130

  2. 漢書、東漢、班固、

  3. 後漢書、南朝、范曄、120

  4. 三國志、西晉、陳壽、65

  5. 晉書、唐朝、房玄齡等、130

  6. 宋書、南朝、梁沈約、100

  7.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59

  8. 梁書、唐朝、姚思廉、56

  9. 陳書、唐朝、姚思廉、36

  10. 魏書、北齊、魏收、114

  11. 北齊書、唐朝、李百葯、50

  12.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50

  13. 隋書、唐、魏徵等、85

  14. 南史、唐、李延壽、80

  15. 北史、唐、李延壽、100

  16.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200

  17. 新唐書、宋朝、歐陽修、宋祁、225

  18.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150

  19.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74

  20. 宋史、元朝、脫脫等、496

  21. 遼史、元、脫脫等、116

  22. 金史、元、脫脫等、135

  23. 元史、明朝、宋濂等、210

  24. 明史、清朝、張廷玉等、332

  25. 二十四史,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26. 1921年,中華民國總統徐世昌下令將《新元史》列入正史,與「二十四史」合稱為「二十五史」。但也有人不將新元史列入,而改將《清史稿》列為二十五史之一。或者,如果將兩書都列入正史,則形成了「二十六史」。

F. 中國歷史二十四歷是哪些

二十四史是我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即:
《史記》(漢·司馬遷版)
《漢書》(漢權·班固)
《後漢書》(南朝宋·范曄)
《三國志》(晉·陳壽)
《晉書》(唐·房玄齡等)
《宋書》(南朝梁·沈約)
《南齊書》(南朝梁·蕭子顯)
《梁書》(唐·姚思廉)
《陳書》(唐·姚思廉)
《魏書》(北齊·魏收)
《北齊書》(唐·李百葯)
《周書》(唐·令狐德棻等)
《隋書》(唐·魏徵等)
《南史》(唐·李延壽)
《北史》(唐·李延壽)
《舊唐書》(後晉·劉昫等)
《新唐書》(宋·歐陽修、宋祁)
《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宋史》(元·脫脫等)
《遼史》(元·脫脫等)
《金史》(元·脫脫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張廷玉等)。

G. 史記與二十四史和中國通史有什麼區別

1、本質不同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史記》屬於二十四史之一,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中國通史》是由著名歷史學家白壽彝總主編,有22位分卷主編、近500人共同撰寫,迄今參與編纂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中國通史。

2、記錄時間不同

《史記》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

《二十四史》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

《中國通史》撰述的范圍為中國境內,時間跨度從遠古時代始至近代,是對中國歷史全面、系統的論述,集中體現了該書編寫時中國歷史學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

3、記錄內容不同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二十四史》內容自傳說中的黃帝開始,到明末崇禎皇帝止,涵蓋我國古代政治、經濟、軍事、思想、文化、天文、地理等各方面的內容。

《中國通史》包含從遠古時代始至近代,經濟、政治、民族、軍事、文化、中外關系、歷史人物等多方面內容,史料翔實。

H. 二十四史是中國史上24部是正史嗎

是的。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前2550年)內,止於明朝崇禎容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二十四史又是中國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總稱。「正史」之名,始見於《隋書·經籍志》:「世有著述,皆擬班、馬,以為正史。」清代乾隆皇帝欽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稱即專指「二十四史」。按《四庫全書》的規定,正史類「凡未經宸斷者,則悉不濫登。蓋正史體尊,義與經配,非懸諸令典,莫敢私增」。即未經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我國是世界上最重視歷史的國家之一。我國民族有著忠實記載歷史的優良傳統,這種傳統使得我國在幾千年來能夠保存下大量的歷史資料,史料之豐富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所不能媲美的。

閱讀全文

與二十四史中國歷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