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介紹中國歷史的作文

介紹中國歷史的作文

發布時間:2021-02-27 18:04:17

⑴ 求一篇介紹中國歷史人物的文章不少於300字

原名:Svetlana Khorkina(斯維特拉娜·霍爾金娜 )
國籍:俄羅斯
從事運動:體操
教練:伯里斯.皮爾金
出生日期:1979年1月19日
出生地:Belgorod
生肖:馬
星座:摩羯座
身高:164cm
體重:47kg
學歷:教育學副博士
業余愛好:讀書,聽音樂
最喜歡的體操運動員:博金斯卡亞
最欽佩的體操運動員:涅莫夫
最喜歡的項目:高低杠
最討厭的項目:跳馬
印象最深刻的比賽:1997年世界盃
國際體聯注冊號:160 1

比賽成績
奧運會
2000年澳大利亞悉尼奧運會,女子高低杠體操冠軍,自由體操亞軍,個人全能第十名,團體組賽第二名。

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子高低杠體操冠軍,個人全能第十五名,團體組賽第二名。
世錦賽
200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阿納海姆世錦賽,女子個人全能冠軍,團體組賽第六名。
2002年匈牙利東部城市德布勒森世錦賽,女子平衡木體操第四名,高低杠第七名。
2001年比利時根特世錦賽,獲女子個人全能、跳馬、高低杠體操分別獲第一名,團體組賽亞軍,成為其世錦賽最好成績。
1999年中國天津世錦賽,女子高低杠體操冠軍,自由體操第三名,個人全能第十二名,團體組賽第二名。
1997年瑞士洛桑世錦賽,分別獲女子個人全能冠軍和平衡木、自由體操比賽第二名。
1996年波多黎各聖胡安世錦賽,女子高低杠體操冠軍,跳馬第三名。
1995年,馬來西亞沙巴(州)世錦賽,榮獲女子高低杠冠軍,跳馬第五名,個人全能第二名,團體組賽第四名。
1994年,澳大利亞布里斯班世錦賽,獲女子團體組賽第三名。
1994年,德意志多特蒙德世錦賽,獲女子高低杠、跳馬第二名,自由體操第八名,個人全能第九名。
歐洲錦標賽
2002年希臘佩特雷歐洲錦標賽,分別榮獲女子團體組賽、個人全能、高低杠體操第一名,自由體操第二名,平衡木第五名。
2000年法國巴黎歐洲錦標賽,分別榮獲女子團體組賽、個人全能、高低杠、平衡木體操第一名。
1999年希臘佩特雷歐洲體操大師賽,女子團體組體操冠軍。
1998年俄羅斯聖.彼得堡歐洲錦標賽,分別獲個人全能、高低杠、自由體操第一名,團體組賽亞軍。
1996年英國伯明翰歐洲錦標賽,女子高低杠體操冠軍,跳馬第四名,個人全能第六名,團體組賽亞軍。
1995年歐洲杯決賽,女子體操個人全能第一名,高低杠第二名,跳馬、自由體操第三名。
1994年瑞典斯德哥爾摩歐洲錦標賽,女子高低杠體操第一名,跳馬、平衡木第五名,自由體操第八名,個人全能第二名,團體組第二名。

體操公主— 霍爾金娜:她超越了體操

「我環顧四周,現在卻不能發現任何一個閃露光芒的體操選手。這些小女孩沒有我的閱歷、我的成熟以及我奉獻給觀眾的愉悅。」
——霍爾金娜的自我宣言
的確,霍爾金娜讓體操超越了勝負,超越了技術,而變為一門藝術。人們說:「霍爾金娜不是運動員,她是名出色的演員。」
沒人想我們這么有創造性,我們在一起裝點體操服,比如在胸部和腰部,這讓我看上去更加光彩照人。」

⑵ 介紹中國歷史英語作文 作文

Beijing

If your visions of Beijing are centred around pods of Maoist revolutionaries in buttoned-down tunics performing t'ai chi in the Square, put them to rest: this city has embarked on a new-millennium roller-coaster and it's taking the rest of China with it.

The spinsterish Beijing of old is having a facelift and the cityscape is changing daily. Within the city, however, you'll still find some of China's most stunning sights: the Forbidden City, the Summer Palace, Temple of Heaven Park, the Lama Temple and the Great Wall, to name just a few.

Hong Kong

Hong Kong has the big city specials like smog, odour, 14 million elbows and an insane love of clatter. But it's also efficient, hushed and peaceful: the transport network is excellent, the shopping centres are sublime, and the temples and quiet corners of parks are contemplative oases.

Hong Kong has enough towering urbanity, electric streetscapes, enigmatic temples, commercial fervour and cultural idiosyncrasies to utterly swamp the senses of a visitor, and enough spontaneous, unexpected possibilities to make a complete mockery of any attempt at a strictly organised itinerary.

Macau

Macau may be firmly back in China's orbit, but the Portuguese patina on this Sino-Lusitanian Las Vegas makes it a most unusual Asian destination. It has always been overshadowed by its glitzy near-neighbour Hong Kong - which is precisely why it's so attractive.

Macau's al cultural heritage is a boon for travellers, who can take their pick from traditional Chinese temples, a spectacular ruined cathedral, pastel villas, old forts and islands that once harboured pirates. A slew of musuems will tell you how it all came about.

Shanghai

Although the lights have been out for quite some time, Shanghai once beguiled foreigners with its sective mix of tradition and sophistication. Now Shanghai is reawakening and sting off its party shoes for another silken tango with the wider world.

In many ways, Shanghai is a Western invention. The Bund, its riverside area, and Frenchtown are the best places to see the remnants of its decadent colonial past. Move on to temples, gardens, bazaars and the striking architecture of the new Shanghai.

Xi'an

Xi'an was once a major crossroads on the trading routes from eastern China to central Asia, and vied with Rome and later Constantinople for the title of greatest city in the world. Today Xi'an is one of China's major drawcards, largely because of the Army of Terracotta Warriors on the city's eastern outskirts. Uncovered in 1974, over 10,000 figures have been sorted to date. Soldiers, archers (armed with real weapons) and chariots stand in battle formation in underground vaults looking as fierce and war-like as pottery can. Xi'an's other attractions include the old city walls, the Muslim quarter and the Banpo Neolithic Village - a tacky re-creation of the Stone Age. By train, Xi'an is a 16 hour journey from Beijing. If you've got a bit of cash to spare, you can get a flight.

② knows that China is a very big country in the world .It has a long history .there are many interesting places here.such as the Great wall .the Summer palace and so on.so every year lots of people will come here to visit .and it will hold olinpic in 2008. and it will become more and more beautiful.

⑶ 關於中國歷史滄桑的作文

卞毓方

今年的臘月真是有點膩怪,天奇冷,卻很少下雪。
而對於補樹書屋的主人來說,蟄伏似乎已成為過去,他好像開始忙碌起來了。
就在新年的一天上午,兄弟倆早早地起了床,吃了一碗熱騰騰的水磨年糕菜泡飯,就合坐一輛包車去了北大。
錢玄同已成了這里的常客,昨晚還特地趕來邀請,說仲甫想請二位去商量如何辦《新青年》,還有幾位朋友也想見見樹人先生呢。周樹人笑著答應了,心想所謂其他幾位,大概是指住在預科平房裡的卵字型大小名人了。
房間不大,卻早已坐滿了人。周氏兄弟一進門,錢玄同便熱情地起身招呼,向諸位介紹頭一次來開會的周樹人。周樹人今天穿了件厚棉袍,見屋裡的炭爐溫度很高,便解開衣扣,坐在靠牆角的沈尹默身旁。他們是老熟人了,早在1909年秋天,兩人已有些來往。那時周樹人在杭州的浙江兩級師范學堂教化學,沈尹默在杭州陸軍小學任教。周樹人常聽說沈尹默與江南名士馬一浮和劉三在一起吟詩喝酒的逸聞。因馬一浮也是紹興東關人,與周氏兄弟曾一起參加縣試時名列榜首,而他們兄弟倆那次卻考得很不理想,所以他對馬一浮這個名字一直印象很深。
劉半農忙著招呼周作人坐到他身邊。周作人愉快地應了一聲,一邊脫下大絨帽,緩緩解開馬夫式的大衣,一邊親熱地挨著這位性格活潑的新同事坐了下來。
劉半農瞥了一眼留著濃髯、性格溫和的周作人,欣喜地說:
「啟明兄氣度非凡,頗有點像電影上的俄國英雄呢!」
周作人自認識了這位好與人抬杠的新朋友,就從心裡喜歡上了他的性格。他也風趣地回答:
「我第一次見你頭老大,眼有芒角,真是大吃一驚,還以為是遇到了奇才。哈哈哈!」
陳獨秀主動地拿了幾期去年的《新青年》給周樹人,還親手給他泡了一杯茶。
錢玄同低聲告訴他,今年的刊物將改成橫行印刷。周樹人點點頭,他知道這又是錢玄同的主張。
最後一期三卷六號還是去年8月1日印的。陳獨秀見周樹人在低頭看出版日期,忙向他解釋說:
「上海的群益書社嫌咱們發行量少,又耽誤了。嗨!」
「那新的一期何時出版?」周樹人對陳獨秀的《三答錢玄同〈文字元號與小說〉》一文很感興趣,關切地問。
「本月15號,以後每期都是這一天出版。」
陳獨秀見除了胡適因婚假未歸外,人已到齊,便宣布開會。
「去年我們的《新青年》發行了一萬多冊,書社仍嫌過少。今年想將它改為同人刊物,相信依靠諸位的努力,一定會有大的發展。」
周樹人靜靜地點燃了煙,他不在北大任教,自然是抱著一種聽聽的態度前來觀望的。
「要辦同人刊物,最好實行輪流編輯,但對稿件要建立集體討論的制度。」
這是新來的北大圖書館主任李大釗的聲音。周樹人以前不認識李大釗,但知道他也在日本留過學。聽啟明說,守常從小父母雙亡,全靠祖父母養大,老人怕今後沒有人照顧他,就在十一歲那年為他娶了一位大九歲的妻子。守常這人忠厚,夫妻倒還很恩愛。他想起了自己那名存實亡的婚姻,對李大釗深感同情。覺得對他的第一印象很好,誠實、謙和,不多說話,但有古代聖賢的浩然之氣。
「我呢,還是那個觀點,《新青年》的文風必須用白話文體!」
這是錢玄同慷慨激昂的聲音。他的桌前放著那隻形影不離的大皮包,說話時氣壯如牛,總是希望有人立即響應。

⑷ 我最喜歡的一段中國歷史 500字作文

將相和」的故事我們在小學期間就已經學過了吧!藺相如「完璧歸趙」的故事現已成為千古流傳的佳話,這件和氏璧在春秋戰國時期被各諸侯國視為鎮國的寶貝;為了把和氏璧占為己有,各諸侯想盡辦法互相爭奪!因此,上演了戰國時期一幕精彩的歷史劇。但秦始皇統一六國後,這件和氏璧便不知落到何處,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疑案! 現在就讓我給你講講這一段曲折的故事吧!春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名叫卞和,一次偶然的機會在一座山下發現了一件貌似普通的玉璞;為了表示自己對君主的忠心。便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楚歷王,(玉璞是一種天然五料,如果不經鋸割;外表看起來和普通的石塊沒什麼區別。)楚歷王找來相玉家進行簽定,玉工認為這是一塊普通的石頭;沒有什麼價值!楚歷王很生氣,認為卞和有意欺騙他;就下令砍掉卞和的左腳。並把他驅逐出楚國! 多年後,楚厲王駕崩,楚武王繼位。卞和趕回了楚國,於是,又把這塊玉璞獻給了武王。玉工簽定後仍定為石頭,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腳。又過了幾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繼位。這時的卞和又想把玉璞獻給楚文王,但無奈自己已是風燭殘年,又被砍掉了雙腳;行動很不便,眼看自己的願望無法實現;他便懷抱玉璞來到楚山下痛苦三天三夜不止,眼淚都流盡了、直往外滴血。這件事傳到了楚文王那裡,文王派人問卞和:「天下被砍掉雙腳的人很多,你為何哭得如此悲傷呢?」卞和答道:「我並不是因為被砍掉雙腳而痛苦,而是因為明明是寶玉卻被誤認為是石頭,我忠貞之士卻被當成欺君之臣;我是為大王哭泣啊!他是非顛倒,黑白不分!」文王聽後,命人把卞和帶到宮殿,並叫玉工當面剖開玉璞;果然得到一塊無暇的美玉。為了嘉獎卞和的忠君之心,文王將此玉命名「和氏之璧」,並把它奉為國寶珍臧起來! 「和氏璧」發現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各諸侯國,各諸侯國國君都想親眼看看這件寶玉。公元前333年,楚國吞滅越國,楚威王因相國昭陽滅越有功;便將和氏璧賜給了昭陽。可就在這時,和氏璧失竊了;國寶的不翼而飛震驚了朝廷內外,人們紛紛尋找這件價值連城的寶玉,但終無結果。人們便把懷疑的目光投向了張儀,因為張儀當時正在楚國游說;曾與昭陽一起飲酒,人們認為他有條件、有機會,偷竊和氏璧。便對張儀嚴刑拷打,張儀死不認罪,無奈!只好將他放了,張儀受辱後輾轉到了秦國,最終成為了秦國的宰相,為秦國日後的強大立下了汗馬功勞。楚國為一件國寶損失了一個人才,這是他們所沒預料到的。 和氏璧銷聲匿跡幾十年後,突然有一天在趙國出現了;(至於和氏璧是怎樣流落到趙國的,現已成為歷史上的一個謎。)趙惠文王時,一個名叫纓賢宦官從一個外人手中購買到這塊玉;經玉工簽定後,方才得知是失蹤多年的和氏璧。這件事不巧被趙王知道了,便將和氏璧強奪去了。誰知趙國得到和氏璧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秦昭王的耳朵里,秦昭王對這件稀世之寶也產生了覬覦之心。於是,派人送信給趙王,用15座城來換取和氏璧。趙王明知秦國想強取豪奪,但想到秦國勢力強大;怕得罪秦國會招來滅國之災!所以只好派藺相如奉壁出使秦國。 藺相如到了秦國,把和氏璧獻給了秦王;秦王看到和氏璧,認為果真是名不虛傳,非常高興,將和氏璧傳給左右嬪妃大臣觀看;眾人皆呼萬歲。藺相如見秦王根本無意割城給趙國,就走上去說:「壁上有點假疵,讓我指給大王看看。」於是,秦王便將和氏璧遞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持壁而立,大怒道:「大王您想得此壁,派人送信給我王。我王召集群臣商議時,群臣認為秦國依勢欺人,拿15座城換壁只不過是一種空話。可我認為百姓之間交往都不會欺騙,何況秦國是一個大國呢!再說因一塊壁得罪秦國實在不值。所以我王採納了我的意見,但為了表示對秦國的尊重;我王還齋戒五日後,才派我將和氏璧送給你。但我看大王你根本無意割城換壁,就取回此壁。您若再逼我獻出此壁,我的頭就和這壁一起撞碎在這根柱子上!」藺相如說罷,便高舉和氏璧,做出撞擊柱子的樣子。秦王惟恐和氏璧被撞碎,連忙道歉;並叫人拿來地圖。指出給趙王的15座城,藺相如看出這不過是秦王的緩兵之計,就對秦王說:「我王派我送壁之前曾齋戒五日,現在大王您也應齋戒五日;並設九賓之禮。這樣我才會獻出和氏璧!」秦王無法強奪,只好同意了。藺相如回到賓舍,便派人喬裝打扮;帶著和氏璧連夜逃回了趙國。 五日後,秦王在宮廷內設九賓之禮,命人請藺相如。藺相如進宮後對秦王:「秦國至開國以來20餘位君主,沒有一位是信守承諾的。我擔心因您的失約而辜負我王對我的重託,所以已派人把和氏璧送回了趙國。秦國強盛而趙國弱小,如果大王先割15城給趙國;趙國怎麼會留壁而得罪您呢?我知道欺君之罪當殺!我願下湯鍋,你看這辦吧!」秦王和眾臣聽後面面相覷。有些大臣建議將藺相如囚禁起來,再攻打趙國!可秦王想即使殺了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而且還會使兩國關系惡化;不如厚待藺相如,並把他送回趙國;還可得個明君的聲譽!於是,秦王在宮廷里以隆重的禮節款待了藺相如,並將他送回了趙國。這就是歷史上「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用自己的智慧抱住了和氏璧。 直到公元前228年,秦國大軍攻佔趙國;趙幽王投降。並獻出了和氏璧!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強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終落到了秦國的寶庫之中!但從此以後,和氏璧便從歷史記載中消失的無影無蹤了。 那麼,和氏璧到底流落到何處呢?目前有三種推測:一是做秦始皇的陪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內,二是被項羽掠奪走了。三是被秦始皇做成了傳國玉璽! 和氏璧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件無價之寶,在它流傳的幾百年間;有多少人的命運、多少國家的命運都和它緊密地聯系起來了,而它的神秘失蹤,又成為中國歷史上的一大懸案!

⑸ 中國古代歷史文物介紹作文300個字三年級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導游——宗導。今天由我帶領大家到西安臨潼出土的秦兵馬俑參觀。
秦兵回馬俑,在古今中外的雕答塑是上是絕無僅有的,它惟妙惟肖地模擬軍陣的排列,生動的再現了秦軍雄兵百萬、戰車千乘的宏偉氣勢。
現在已發掘出三個俑坑,每個俑坑中都有兵馬俑,共八千多個。一號坑最多,兵馬俑近六千多個。
現在一號坑上已蓋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廳。請大家向前看,這就是我所說的拱形大廳。大家請隨我來到大廳上。請往下看,這些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齊,排成了一個巨大的長方形軍陣。
大家現在看到的兵馬俑似乎「一摸一樣」,但是,如果仔細端詳,就會發現它們神態各異。下面我就來介紹幾種兵馬俑:
這是將軍俑,他身材魁梧,身披鎧甲,手握寶劍,昂首挺胸,一看就是久經沙場;這是武士俑,他們身高有1.8米,體格健壯,手持兵器,整裝待發;武士俑一旁就是騎兵俑,騎兵佣上身穿短甲,下身穿著緊口褲,右手持韁繩,左手持弓箭,好像隨時准備上馬沖殺。

⑹ 我要一篇600字的作文,關於中國歷史文化遺產的,急急急急急急!!!!!!!!!!!!!!!!!!!!

夷、叔齊的歷史傳說——盧龍非物質文化遺產(轉)
伯夷、叔齊的歷史傳說
屬地:秦皇島盧龍縣
類別:民間文學
在三千多年前的冀東大地上,曾經輝煌著一個古老而神秘的諸侯國——孤竹國。孤竹國第九世君墨胎子朝的兩個兒子伯夷、叔齊,因禮讓為國、叩馬諫伐、恥食周粟、餓死首陽而聞名於世,後被儒家始祖孔子尊為聖賢;被漢代史學家司馬遷寫進《史記》;被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一頌再頌;被明末清初的顧炎武冠以「百世之師」而流傳至今。
伯夷、叔齊讓國成仁、恥食周粟的高舉,綿延出華夏民族的清明之氣、仁義之風,成就了中國的禮儀之邦,大國風范;也滋養了盧龍這方水土淳樸厚重的民風民俗。盧龍縣城附近,流傳著許多以伯夷、叔齊精神為內涵的民間故事,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被做成石刻,鑲嵌在城門左右的牆壁上,以示宣傳教化。
崇禮、守廉、尚德、求仁、重義的夷齊精神,不僅屬於一種地域文化的范疇,它的潛在影響是在於它融入了整個中華文化的大體系;它不僅構成了燕趙文化乃至華夏文化的精神內涵,而且對儒家思想的形成起了很重要的啟蒙促進作用。伯夷、叔齊被孔子和孟子尊為聖賢,說明夷齊的思想行為對他們的影響之深。孔子主張「仁、義、禮、智、信」,孟子主張「王道仁政」,而伯夷、叔齊是這些主張的先行者、先驅者。伯夷、叔齊同樣是反對「以暴易暴」或用武力解決矛盾的先驅者,他們在中國最早提出了「不能以武力奪取天下神器」和堅決反對「以暴易暴」的思想,從而為中國文明史提供了足以光照千秋的一宗重要思想資源。他們同樣是中國知識分子為理想而敢於獻身的先驅者,在這種精神的照耀下,影響和培育了從屈原到文天祥到李大釗等一大批愛國的仁人志士,為國家理想殺身成仁、捨生取義,成為令後人敬仰的中華民族的脊樑。所以在建設和諧社會的今天,大力弘揚夷齊精神、傳播伯夷、叔齊的故事,對提升人的道德水準、啟迪人的價值取向,有其深遠的現實意義。
在民間,在渤海之濱,燕山腳下,在伯夷、叔齊生活過的這塊古老神奇的土地上,他們的故事以建築、歌曲和歌謠等多種形式被傳承著,他們的後人,用一種虔誠而樸素的行為方式,表達著對兩位先祖的敬仰和崇拜之情。
歷史文化遺產系列---四隻神龜的故事
來源:北臧村鎮網站 日期:2007-04-27
突然有一天,天上狂風大作,永定河河水一波接著一波的往岸上沖,每次都是快沖上岸時就退了下去。人們都害怕急了,生怕永定河神在這一怒之下又發了大水。聽當時的老人們說,就在這時天空四道金光一下就沖進了諸葛營村南的大水坑裡不見了蹤影,有的說看見了四隻大烏龜落在了坑裡,嚇得大家都不敢出門。
待到第二天天亮了以後,膽大的人試著來到大坑旁,看見有水沖刷過的地方有一層白白的東西,後來人們都說是鹼,就有人提煉了出來,一看果然是。然後,當地的人們總是把鹼坑裡的鹼提煉出來後,再到市場上去賣。幾年過去了,當地的人們有的靠制鹼發了家,窮人們也靠賣鹼能夠度日了。
又有一天,天上烏雲密布,鹼坑上突然間真的出現了四隻大烏龜,每個都有半間房那麼大,只見四隻大龜順著金光一點一點升高,最後落在了永定河裡。
聽老人們說,是永定河神看這一帶貧窮,所以派這四隻大龜為當地人帶來條致富的道兒,待到人們可以溫保時,河神又把這四隻神龜接走了。
這就是永定河與四隻神龜助當地人們致富的故事。

⑺ 介紹中國從古至今的作文400字

當我牙牙學語時,媽媽告訴我,你是龍的傳人;當我懂事的時候;爸爸告訴我,我的們的專祖國是一個屬擁有九百六十一萬平方公里的大國;上小學時,美麗的老師叫我畫五星紅旗。潛移默化,一個令人自豪的名字——中國!就在我心底里紮下了根。
我們中國,從古至今涌現了許多名人,孔子、杜甫、郭沫若等。誰不為之動容呢?北京的故宮、萬里長城,都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如今,我國不僅經濟突飛猛進,而且在其他各個領域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瞧!我國南極考察人員乘著萬噸巨輪,登上了南極大陸,建起了我們自己的長城站——中山站。以前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如今也登上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從衛星、火箭連續發射,到『神舟五號』載人飛船順利升空!中國人付出了多大的代價?
我們的祖國自主獨立,人民揚眉吐氣,社火欣欣向榮;我國山川秀麗、資源富饒、人傑地靈。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誰不為之高興?誰不為之自豪和驕傲?我們一起為祖國歡呼吧!!!

⑻ 中國歷史的作文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二個、最後一個由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並建立的大一統政權,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統治者為東北的愛新覺羅氏。清朝的前身是1616年由努爾哈赤建立的後金政權,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為大清。1644年,多爾袞迎順治帝入關,遷都北京,其後統治關內269年。
清朝初期,通過剃發易服和文字獄來抑止廣大漢族人民尤其是上層人士的民族精神以保持滿族的統治地位。清朝統治者對內:採取了民族分治的民族政策;在文化上,製造文字獄,壓制漢族進步思想;對外:實行海禁,閉關鎖國,輕視外國先進思想和技術。這些政策維護了清朝的疆域擴張和社會穩定,但卻導致了其統治時期內此起彼伏的民族問題,和末期的國家極度貧弱。
清朝後期,它成為了英,法等殖民國家侵略擴張的新對象。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先後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與之簽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為維護其統治,晚清政府開展了「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奠定了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基礎。1898年,光緒帝開始了「戊戌變法」,但受到了保守勢力的阻擾,變法失敗。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各省紛紛獨立。1912年2月12日,溥儀退位,清朝結束。

⑼ 一篇中國古代的作文

閱江樓記

作者:宋濂

金陵為帝王之州①。自六朝迄於南唐②,類皆偏據一方,無以應山川之王氣③。逮我皇帝,定鼎於茲④,始足以當之。由是聲教所暨⑤,罔間朔南⑥;存神「穆清」⑦,與道同體。雖一豫一游⑧,亦思為天下後世法。
京城之西北有獅子山,自盧龍蜿蜒而來⑨。長江如虹貫,蟠繞其下⑩。上以其地雄勝⑾,詔建樓於巔,與民同游觀之樂。遂錫嘉名為「閱江」雲⑿。
登覽之頃,萬象森列⒀,千載之秘,一旦軒露⒁。豈非天造地設,以俟大一統之君,而開千萬世之偉觀者歟?
當風日清美,法駕幸臨⒂,升其崇椒⒃,憑闌遙矚⒄,必悠然而動遐想⒅。見江漢之朝宗⒆,諸侯之述職⒇,城池之高深,關阨之嚴固(21),必曰:「此朕沐風櫛雨(22)、戰勝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廣(23),益思有以保之。見波濤之浩盪,風帆之下上,番舶接跡而來庭(24),蠻琛聯肩而入貢(25),必曰:「此朕德綏威服(26),覃及外內之所及也(27)。」四陲之遠(28),益思所以柔之(29)。見兩岸之間、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30),農女有將桑行饁之勤(31),必曰:「此朕拔諸水火、而登於衽席者也(32)。」萬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觸類而推,不一而足。臣知斯樓之建,皇上所以發舒精神,因物興感,無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此閱夫長江而已哉!
彼臨春、結綺(33),非弗華矣;齊雲、落星(34),非不高矣。不過樂管弦之淫響(35)、藏燕趙之艷姬。一旋踵間而感慨系之(36),臣不知其為何說也。雖然,長江發源岷山(37),委蛇七千餘里而始入海(38),白涌碧翻,六朝之時,往往倚之為天塹(39)。今則南北一家,視為安流(40),無所事乎戰爭矣。然則,果誰之力歟?逢掖之士(41),有登斯樓而閱斯江者,當思帝德如天,盪盪難名,與神禹疏鑿之功(42),同一罔極(43)。忠君報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興者耶?臣不敏,奉旨撰記。欲上推宵旰圖治之切者(44),勒諸貞珉(45)。他若留連光景之辭,皆略而不陳,懼褻也(46)。

【注釋】
①金陵:今江蘇南京市。明太祖朱元璋在這里建都。州:這晨作「地方」「居所」解。
②六朝:朝代名。三國的吳,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均以金陵為京都,歷史上合稱為「六都」。南唐:五代時十國之一。六朝的疆域都只在黃河以南今長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一帶;南唐的疆域只有今江蘇、江西、福建一帶地區。所以說他們是「偏據一方」。
③王氣:古時迷信的說法,帝王所在的地方,有一種祥光瑞氣,叫作「王氣」。
④我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定鼎:定都。傳說夏禹鑄了九隻鼎,象徵九州,把它作為傳國的重器,王都在哪裡,鼎就放在哪裡。因此後世稱定都為定鼎。
⑤暨(jì):及、到。
⑥罔(wǎng)間:不分。罔,無。朔、南:北方和南方。
⑦穆清:《詩經·大雅·丞民》中有「穆如清風」句,指陶冶人的性情,象清和的風化育萬物。這里用來歌頌帝王。穆,美的意思。
⑧一豫一游:指游覽行樂。豫,悅樂。法:規范;榜樣。
⑨盧龍:山名。在南京市北,西臨長江,朱元璋曾經在這里埋伏士兵,大破陳友諒。
⑩蟠(pán)繞:盤曲環繞。
⑾上:皇上,指明太祖。
⑿錫:賜。嘉名:美名。
⒀森列:眾多地排列。森,樹木叢生繁茂的樣子,引申為繁盛的樣子。
⒁軒露:開暢顯露。
⒂法駕:皇帝的車駕。這里指皇帝本人。幸臨:來臨。古時稱皇帝親自來到為「幸」。
⒃椒(jiāo):山頂。
⒄闌:欄桿。
⒅遐思:遙想,想得很遠。
⒆朝宗:《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本指諸侯朝見天子,這里借指百川流入大海。
⒇述職:陳述自己的職守。即匯報工作。
(21)關阨:關隘。阨,通「隘」。
(22)櫛風沐雨:用風梳發,用雨洗頭。形容道路奔波的辛勞。
(23)中夏:中國。
(24)番舶:外國船隻。番,古時中國對外國的稱呼。舶,原指航海的大船,這里泛指船隻。庭:朝廷。這里是朝見的意思。
(25)蠻:古代對南方各族的泛稱。這里指四方的少數民族。含有輕侮的意思。琛(chēn):珍寶。
(26)綏:安撫。
(27)覃(tán)及:廣布。
(28)陲(chuí):邊境。
(29)柔:懷柔。指用和平的手段使之歸服。
(30)炙:烤。皸(jǖn):手腳凍裂。
(31)捋(luō):用手採摘桑葉。行饁(yè):給在田地上耕種的人送飯。
(32)衽(ren)席:床上的席子。這里借指太平的日子。
(33)臨春、結綺:古時樓閣名,皆南朝陳後主所建。
(34)齊雲、落星:古時樓名。齊雲,在江蘇蘇州,唐朝恭王建。落星,三國時吳大帝建。
(35)淫響:放盪的聲音。
(36)旋踵:轉一下腳後跟的時間,形容很快。
(37)岷山:在四川北部,綿延川、甘兩省邊境。古代認為長江發源於岷山。
(38)委蛇(yi):同「逶迤」,曲折前進。
(39)天塹:天然的壕溝。這里指長江。
(40)安流:安靜的水流。
(41)逢掖(ye):袖子寬大的衣服。
(42)神禹:即夏禹。疏鑿:疏導河流,開鑿水道。即治水。
(43)罔極:無窮。
(44)宵旰(gan):「宵衣旰食」,意思是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晚了才吃飯。舊時用來稱諛帝王勤於政事。
(45)勒諸貞珉(min):刻在碑石上。勒,刻。諸,之於。貞珉:即「貞石」,碑石的美稱。意思是能夠傳留久遠的碑石。珉,似玉的美石。
(46)褻:輕慢。

【譯文】
金陵是帝王居住的地方。從六朝到南唐,大抵都是偏安一方,不能與山川出現的王氣相稱。到了我大明皇帝定都在這里,才足以與王氣相當。從此,聲威教化施及南北,無所阻隔,涵養精神,和穆清平,與天同為一體,即使是一次娛樂,一次遊玩也值得天下後世效法。在京城的西北方有座獅子山,從盧龍山蜿蜒伸來。長江猶如虹霓一樣盤繞在它的腳下。皇上因這里地勢雄偉壯麗,詔令在山頂上建造一座樓,與百姓同享游覽的樂趣。於是,賜給它一個美好的名字叫做「閱江」。
登上閱江樓眺望的時候,可以見到各種景物紛然羅列,似乎千載奧秘一下子全部顯露出來。這難道不是天造地設,等待那一統天下的君王,而展現出千秋萬代的奇偉壯觀的景色嗎?當風清日麗,皇上光臨,登上高山之巔,憑欄遠眺,遐想一定會悠然而生。看到那長江、漢水,滔滔東去,各地的官員紛紛前來述職,城高池深,關隘險固,這時一定會說:「這是我櫛風沐雨,征戰攻取才得到的啊!中華土地這樣廣闊,更感到要想辦法來保住它。」看到那波濤浩浩盪盪,張滿風帆的船隻隨著波浪上下起伏,海外的船舶接道來朝,南方的珍寶爭相入貢,一定會說:「這是我用恩德安撫、憑威力降服,恩澤傳布到內外才達到的。四方的邊境這樣遙遠,更感到要想辦法去懷柔遠人。」看到那長江兩岸、四郊的田野上,耕地的人有烈日烤曬皮膚,寒風凍裂雙腳的痛苦,農家女子有採桑送飯的辛勤,一定會說:「這是被我從水火中拯救出來,安置在床席上的人。天下有這樣多的臣民,就更覺得要想辦法讓他們安居樂業。」接觸到類似的事物,便引起聯想,不止一樁。我知道這個樓的興建,是皇上用來振奮精神的。由不同的事物而產生各種的感慨,無不寄寓著使天下大治的想法,哪裡僅僅是為了賞閱長江呢!
那臨春樓、結綺樓,不是不華美;齊雲樓、落星樓不是不高大。但它只不過是用來演奏放盪的樂曲,收藏燕趙的美女。轉瞬之間便使人為之感嘆,我不知道這到底該怎樣去解釋。雖然如此,長江發源於岷山,逶迤七千餘里而流入東海,白浪奔騰,碧波翻卷。六朝的時候,常常憑借它作為防禦敵人的天然屏障。現在則已南北一家,把長江看作一條和平的江水,無須用來進行戰爭了。那末,這究竟是誰的力量呢?讀書人有登上這座樓而觀賞這長江風景的,應當想到皇上的聖德如青天一樣,浩盪宏偉,難以稱說,與神禹開山引水的功業同樣是無邊無際的。忠於君王,報答皇上的心情,難道能不油然而生嗎?
我很愚鈍,奉皇上的旨意撰寫這篇記文。希望藉此列述皇帝夙興夜寐操勞治國的功績,銘刻在精美的碑石上。其他如留連風光景色的言辭,都略去不寫,唯恐有所褻瀆啊!

【解析】
本文是奉朱元璋的旨意而寫的一篇景物記,充滿著對明王朝歌功頌德的溢美之詞。但是,作者在歌頌中未忘規勸皇帝應以國計民生為重,文中寫景、敘事和議論也穿插得比較自然。
文章不作一味的奉迎,在歌功頌德的同時,也意存諷勸。登上閱江樓,覽「中夏之廣,益思有以保之」;見「四隀之遠,益思所以柔之」;見「萬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就是登覽中處處想著國家社稷人民,既「元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閱夫長江而已」。至於那些「留連光景之辭,皆略而不陳」。文章確實寫得莊重典雅,委婉含蓄,是一篇頗具時代特色而又有分寸的應制文字。
閱江樓,在今南京獅子山,為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詔令所建,建成後,朱元璋常登臨其上覽勝。本文即為宋濂奉詔所寫的一篇歌頌性的散文。更多文言文學習文章敬請關注「習古堂國學網」的古文觀止欄目。(http://www.xigutang.com)
宋濂為明初文官中的重臣,朱元璋頒發的詔令多出其手,實為皇帝的左右手。本文既為奉詔而作,其中自不免存在一些歌功頌德的溢美之詞。但作者又能援引歷史上,特別是六朝覆滅的事實,巧妙地達到了「以史為鑒」的目的。寓規勸於敘事,當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宋濂為一代宗師,而且常為明太祖草詔,故其文風莊重渾厚,語言簡潔得體。本文堪稱代表作之一。文中雖多有歌功頌德的套語,但應把它放在具體的歷史條件下來認識。明太祖朱元璋率領農民起義軍轉戰南北,終於推翻了腐朽殘暴的元政權,而且在即位後確實採取了一些促進經濟發展的措施,應該說是順應社會發展要求的。文中提到的「拔諸水火,而登於衽席」,確實也反映了當時的一些實際,不能單純地把它看作是「陳詞濫調」。至於寫到皇帝在登樓時的種種心理活動,雖然是在贊揚「一統之君」,但頗有弦外之音,即為皇帝敲響警鍾,暗寓皇帝要處處關心國事民疾,而不應為觀賞勝景而登臨。特別是在第三段中,作者援引了古代樓閣的往事陳跡,說明了歷史上朝代興亡的教訓,更直截了當地表現出規勸之意。
全文有敘有議,駢散兼備,更顯出作者非凡的功力。「聲教所暨,罔間朔南,存神穆清,與天同體」,「登覽之頃,萬象森列,千載之秘,一旦軒露」之類的四字句,讀起來鏗鏘有力,頗具音韻美。「江漢之朝宗,諸侯之述職,城池之高深,關阨之嚴固」等五字的排比句,又把當地的氣象萬千的場面盡攝眼底。特別是第二段中的「三思」,更是把人的心情刻畫得淋漓盡致,確實功力不凡。

【作者介紹】
宋濂(1310—1381),字景濂,號潛溪,別號: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浦江(今浙江義烏)人,明初文學家。他家境貧寒,但自幼好學,曾受業於元末古文大家吳萊、柳貫黃等。他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於學無所不通」。元朝末年,元順帝曾召他為翰林院編修,他以奉養父母為由,辭不應召,修道著書。
至正二十年(1360),與劉基、章溢、葉琛同受朱元璋禮聘,尊為「五經」師,與劉基、高啟並稱為「明初三大家」。洪武初主修《元史》,官至學士承旨知製造。後因牽涉胡惟庸案,謫茂州,中途病死。朱元璋稱他為:「開國文臣之首」,劉基贊:「當今文章第一」,四方學士稱其為「太史公」。著作有《宋學士文集》、《孝經新說》、《東陽馬生序》等。

明初朱元璋稱帝,宋濂就任江南儒學提舉,為太子(朱標)講經。洪武二年(1369),奉命主修《元史》。累官至翰林院學士承旨、知制誥。洪武十年(1377),以年老辭官還鄉。後因其長孫宋慎牽連胡惟庸黨案,全家流放茂州(現在四川省茂汶羌族自治縣),途中病死於夔州(現在重慶奉節縣)。

閱讀全文

與介紹中國歷史的作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