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三 中國近現代史
封建自然經濟的瓦解;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喪失國家主權;
『貳』 幫個忙吧~ 幫忙總結一下高三歷史 近代中國經濟發展史
課標1 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動
▲梳理
1、西方經濟侵略的特點
西方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一般是先用武力開道,通過發動侵略戰爭逼迫清政府簽訂一系列的不平等條約,從中攫,取大量的政治、經濟特權,之後再憑借其所取得的特權,在中國傾銷商品或進行投資。
2、不平等條約及其攫取的經濟特權
(1)主要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望廈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2)攫取特權:開埠通商、傾銷商品;外國商船可以到長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協定關稅等。
3、西方經濟侵略的影響
(1)破壞了中國的經濟主權,使中國捲入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淪為世界資本主義經濟的附庸,中國成為西方列強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
(2)客觀上傳播了西方先進的經濟制度和生產方式、生產技術,沖擊了中國的舊制度、舊觀念,致使自然經濟解體,促進了中國商品經濟的發展,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條件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4、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1)傳統的經濟結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一直占據統治地位,小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構成社會經濟的基礎。這種經濟結構通常以家庭為單位,耕織相結合。
(2)鴉片戰爭後社會經濟結構的變化
①小農經濟開始解體,家庭手工業破產,耕織分離是其破產的重大標志,另外農產品的商品化日益加強也是一個重要標志。
②絲、茶等農產品大量出口,減少了中國農業經濟中的自給成分,促進了城鄉商品經濟的發展。中國逐漸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原料和商品生產與世界經濟發展形勢相聯系,中國的出口貿易多被外商操縱,並服從於外國資本的需要,中國的社會經濟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③促使中國社會出現了新的經濟成分,外商企業、洋務企業、民族企業相繼誕生。
④經濟結構的變化促使社會結構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買辦發展成為一個新的社會階層。
▲深化
1、中國封建自然經濟的主要特點和發展變化的過程
(1)主要特點
①生產關系:地主階級土地私有制和農民小生產相結合。
②生產力:人力與畜力結合。
③生產組織方式: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小生產。
④經營方式:男耕女織,自給自足。
⑤經濟制度:封建土地制度與賦役制度。
(2)發展變化過程
中國近代史上,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不斷入侵和民族資本主義的不斷發展,封建自然經濟逐漸解體。但直到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自然經濟仍然占據主導地位。中國農村仍然以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生產為主。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進行土地改革,徹底廢除了封建剝削土地制度,對農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使廣大農民走上了社會主義道路,並在農村建立了社會主義公有制經濟,自然經濟最終消亡。
2、自然經濟解體的原因、特點和影響
(1)原因:資本主義入侵是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國內市場的不斷擴大是自然經濟解體的重要前提;自然經濟自身的局限性是其解體的內部原因;本國資本主義機器工業的產生和發展及航運、鐵路等交通事業的發展,加強了城鄉之間的聯系,也促進了自然經濟的解體。
(2)特點
①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動力主要來自外國資本主義傾銷商品、掠奪原料的沖擊。
②中國自然經濟解體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區發展不平衡,東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遠比內地迅速。
③由於中國自然經濟解體不是商品經濟成熟發展的結果,因此在自然經濟解體的過程中一直沒有建立起有序的商品經濟體制。
(3)影響
①為商品經濟的發展准備了自由勞動力、市場和資金,從而為資本主義萌芽的產生、發展奠定了基礎。
②是列強侵華的結果之一,雖然中國的社會經濟商品化的程度加強了,但是中國經濟卻淪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
③自然經濟是封建社會的根本基礎,自然經濟的解體,商品經濟的發展,也在根本上沖擊著封建制度。
▲探究
1、(2008蘇州模擬)「今天,隨便走進哪一家農戶,人們都可以看到,曾經是不可缺少的紡車,都蒙上了塵土,被人們遺忘了。一捆捆機器軋的孟買棉紗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紡車已經不合時宜了。」(引自姚賢鎬的《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這種現象反映的實質問題是 ( )
A、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 B、孟買棉紗的質地優良
C、手搖紡車的效率低下 D、民族工業的舉步維艱
【解析】材料中的信息「手紡車已經不合時宜了」表明傳統的男耕女織的經濟狀況發生了重大變化,故答案為A。
【答案】A
課標2 民族工業的產生與發展
▲梳理
1、民族工業的產生
(1)近代工業的三種類型
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西方列強開始對中國進行侵略。西方的經濟侵略客觀上促進了中國境內近代工業的出現。近代工業,是指用機器生產的工業,包括資本主義工業但並不等於資本主義工業。
中國境內的近代工業按出現的先後順序排列依次是:①外商企業,出現於19世紀40~50年代,伴隨著西方經濟勢力的入侵而出現;②洋務企業,產生於19世紀60年代的洋務運動期間;③民族企業,誕生於19世紀60—70年代的通商口岸。
(2)洋務運動
①背景:19世紀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國起義和英法聯軍侵略使清政府內外交困,陷人了嚴重的政治統治危機。在同列強打交道的過程當中,清政府內部的一些有識之士認識到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重要性,從而掀起了一場洋務運動。
②宗旨:「自強」「求富」。
③內容:初期主要創辦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70年代後開始創辦民用工業,如開平煤礦、上海輪船招商局;另外,還創辦近代教育,派遣留學生、開辦新式學堂,創辦近代海軍。
④影響:洋務運動雖然沒有達到「自強」「求富」的目的,但洋務派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也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3)中國民族工業的產生
①時間、地點:產生於19世紀60~70年代的通商口岸。
②原因:中國自身商品經濟的發展;外資企業的刺激和洋務企業的誘導;外國的經濟侵略使中國的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③早期的代表:上海發昌機器廠、廣東繼昌隆繅絲廠、天津貽來牟機器磨坊。
2、民族工業的發展
(1)初步發展
①時間:19世紀末或甲午戰爭後。
②原因:甲午戰爭後,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1903年清政府設立商部,獎勵工商;中國人民收回利權運動推動;列強的資本輸出進一步瓦解了中國的自然經濟。
③發展概況:社會上興起了實業救國的熱潮,棉紡織業發展尤為迅速;受到本國封建勢力的勒索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壓制、排擠,發展緩慢。
(2)「黃金時期」
①時間:一戰期間或1912~1919年。
②原因:一戰期間,帝國主義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 略;辛亥革命,中華民國的建立,為民族工業的發展創造了一定的便利條件;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
③發展概況:紡織業、麵粉業和卷煙業等輕工業迅速發展;重工業和新興的民族工業——化學工業也獲得一定程度的發展。
3、民族工業的日益萎縮
(1)日本對淪陷區的經濟掠奪
①目的:為適應侵略的需要,日本想把佔領區變成其軍事和工業基地,實行「以戰養戰」政策。
②政策:「適地適產主義」。
③實質:將佔領區的經濟完全納入日本的經濟體系中。
④手段:對淪陷區工礦業的掠奪與控制主要是採取「軍事』管理」「委託經營」等方式;日本還控制和壟斷了佔領區的金融和內外貿易;實行物資管制制度,極大地限制了民族工業的生 存空間;在淪陷區掠奪大量勞動力。
(2)三座大山的壓迫
①封建主義的壓制:民族工業在發展的過程中,很難得到封建政府的支持。清政府對民族工業徵收高昂的厘金、各級官吏的敲詐勒索等因素,又增加了企業的產品成本,使民族工業在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另外,中國封建制度下的一些舊風俗、舊習慣、舊傳統觀念,如風水說、男女不能同工說等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民族工業的發展。
②帝國主義的壓迫:帝國主義憑借其雄厚的資本、先進的技術和手中所取得的特權,利用跌價競爭等方法給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造成了很大壓力。
③官僚資本主義的壓制:以四大家族為首的官僚資本通過手中的權力實行「經濟統制」政策、統購統銷及專賣制度給民族工業造成了巨大損失,還對民族工業進行侵蝕、排擠和打擊,幾乎給民族工業帶來了滅頂之災。
▲深化
1、洋務動動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
(1)洋務派面對新的形勢,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這就動搖了「禮義至上」的傳統倫理價值觀的權威地位,因此這是鴉片戰爭後中國思想界的一大進步,它使中國人的價值觀由「傳統人」開始向「現代人」轉變。
(2)為中國近代化的發展提供了物質條件及管理經驗。
(3)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
(4)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國資本主義的經濟侵略。它打破了中國市場上外國商品一統天下的局面,為中國經濟逐漸近代化邁出了關鍵的第一步,同時也延緩了中國半殖民地化的歷史進程。
(5)使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發生了變化,使中國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產生和成長起來。新的生產力的產生、新的階級力量的形成,不僅對封建社會造成了沖擊和破壞,也為中國向近代社會邁進創造了條件,客觀上還為後來的維新變法運動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初步的基礎。
(6)使中國外交開始向近代化轉變。
(7)為中國軍事近代化創造了條件。
(8)為中國培養了一批近代化人才。
2、中國早期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特徵
(1)從企業的產生來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走過了一條獨特的道路。它不是由工場手工業到機器大生產發展起來的,而是在列強人侵、破壞了中國發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然經濟解體的前提下,直接從外國輸入機器、技術創辦起來的,因此它不是在中國封建社會產生的資本主義萌芽的基礎上逐步成長起來的。
(2)從工業部門的結構來看,中國民族工業基本上是輕工業,其中主要是紡織工業。中國民族工業缺乏雄厚的經濟基礎,本身又不能生產機器,只能從投資少、周轉快和獲利多的輕工業開始。
(3)從工業的地區分布來看,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極不平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其原因是這些城市多為列強推銷商品和掠奪原料的據點,便於利用外國的技術設備。這種畸形布局,反映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性質。
(4)從設備、技術和經營管理上來看,中國民族工業是很落後的。
(5)從企業產生、發展的全過程來看,中國民族工業深受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雙重壓迫,因而發展緩慢。這決定了中國民族工業同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既有矛盾,又有依賴性,這正是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最重要的特點。
3、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從經濟上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其產生和發展有利於社會進步。
(2)從政治上看,它促進了民族資產階級的產生和其力量的發展,為維新變法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提供了社會基礎,同時也促進了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和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准備了階級條件。
(3)從思想上看,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不斷沖擊和動搖著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4)從發展趨勢上看,民族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地區分布不盡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力和官僚資本主義,難以獨立發展。
▲探究
2、(2007上海卷)《馬關條約》中規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國製造一切貨物,其於內地運送稅、內地稅、鈔課、雜派……即照日本臣民運人中國之貨物一體辦理,至應享優例豁除。」從中可以看出導致中國近代以來民族工業舉步維艱的一個因素是( )
A、外資工業在中國的興起 B、民族工業沒有技術優勢
C、民族工業沒有資本優勢 D、外資工業享有免稅特權
【解析】材料體現了日本在中國攫取的特權,日本臣民在中國生產的各種貨物免交各種稅收,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均可依照「片面最惠國待遇」享受這些特權,因此這嚴重阻礙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答案】D
『叄』 高中歷史題,中國近代經濟,求解析,謝謝
C
解析:A:沒體現始
B:材料反映近代商品經濟發展並沒涉及列強阻礙
C:材料申江鬼商等都能看外商業巨影響捲入世界市場
D:始材料沒體現且民族資本主義產19世紀60代
『肆』 高三歷史,近現代史的政治 經濟歸納,怎麼寫啊
我提供一下線路,政治;由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開始寫,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鴉片戰爭結束,中國開始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接著19世紀40-50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1851年 金田起義,1853年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頒布,1856-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步加深; 1858年清政府分別與英、法、美、俄簽定《天津條約》;1860年清政府分別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19世紀60-70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19世紀60-90年代 洋務運動;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定,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1898年 戊戌變法;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01年《辛丑條約》簽定;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1912年(民國元年) 中華民國成立,清帝退位中國結束了2000多年的帝制,封建性質並未完全改變。1915年 新文化運動開始;1919年5月4日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1924年 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實現;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1927年3月 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勝利;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7月15日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1927年8月1日 南昌起義,1927年8月7日 八七會議;1928年4月 井岡山會師;1931年 九一八事變;1934年10月 中央紅軍開始長征;1935年1月 遵義會議;1935年 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西安事變,國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7月7日 盧溝橋事變;1937年9月 凇滬會戰;1937年12月 南京大屠殺;1938年春 台兒庄戰役;1938年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1940年 百團大戰;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中共和談代表毛澤東等飛抵重慶,重慶談判開始;1945年 雙十協定簽字;1946年 政治協商會議召開;1946年6月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1947年6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1948年9月 遼沈戰役開始,11月 淮海戰役開始,11月 平津戰役開始;1949年春 渡江戰役開始,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宣告結束;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展;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伍』 (高中歷史)近代社會中國存在的各種經濟成分分別是什麼狀況
主要有以下幾種,你是手機慢慢的看,很全面的,記得採納我
1、封建自然經濟
(1)自然經濟,也稱小農經濟,表現為農耕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自給自足,主要滿足自我消費和基本的生存條件。帶有保守性,抵制商品經濟。自然經濟的對立物是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
(2)封建自然經濟是在外國經濟侵略和本國資本主義等新的經濟成分的沖擊下逐步瓦解的。鴉片戰爭後,自然經濟開始在沿海地區解體。其發展趨勢是逐漸走向衰落接替,但整體而言這是個長期過程,一直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會主義公有制完全建立起來,才有了徹底改變。
2、外國資本主義經濟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的實質是商品經濟和市場經濟。為了搶占市場和掠奪廉價原料,其擴張過程與軍事侵略和殖民統治息息相關。
(1)鴉片戰爭前主要是鴉片貿易。
(2)鴉片戰爭後到甲午戰爭前主要以商品輸出和掠奪原料為主,也有部分早期資本輸出,但數量不大,為商品輸出服務。
(3)甲午戰爭後到一戰前,向帝國主義過渡的列強的經濟侵略變為資本輸出為主,商品輸出為輔。
(4)一戰期間,由於列強忙於戰爭對經濟侵略放鬆,使日本乘機擴大投資和侵略,一度形成獨霸局面。
(5)戰後,列強卷土重來,門戶開放政策下的共同支配局面再度形成。
(6)抗戰時期,淪陷區的日本殖民地經濟形成,在「以戰養戰」目的下對淪陷區實行野蠻的經濟掠奪。
(7)抗戰勝利後,美國獨佔中國商品市場和投資市場。
(8)新中國建立後,肅清了其在華的經濟侵略勢力。
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實行經濟侵略和掠奪,壓制和排擠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中國貧困和落後的根源,並使近代中國經濟呈現半殖民地化的特徵。同時也瓦解了自然經濟,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和近代化進程。這就是馬克思所說的具有「破壞性」和「建設性」的雙重作用。但破壞性是主要方面。
外國資本主義經濟與官僚資本主義經濟和封建自然經濟既相互矛盾,又相互勾結和依賴。
3、官僚資本主義企業
(1)洋務企業
a.洋務企業具有明顯的半殖民地特徵, 對外國資本主義有依附性。但也有一定歷史進步性,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b.洋務企業是中國早期的官僚資本主義企業。清政府維護封建統治的根本目的和官僚式的管理運營,使其具有封建性;;採取機器生產,民用企業又面向市場,又使其具有資本主義色彩,是中國近代化的起步和表現。
(2) 四大家族企業
a.四大家族對外依靠英美帝國主義,對內利用國家政權進行掠奪和控制而產生發展的,是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其特點與洋務企業有相似之處。
b.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後,逐漸建立起官僚資本對國民經濟的統治地位。
c.解放戰爭爆發後,國統區經濟趨於全面崩潰。
d.新中國建立後, 53~56年三大改造中沒收官僚資本,建立社會主義國營經濟。
4、民族資本主義經濟
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先天不足」,使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它是維新變法和辛亥革命的經濟基礎,也是無產階級壯大的前提之一。近代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難以獨立發展,其發展前提是政治上的民族獨立。
(1)鴉片戰爭前,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已經產生和緩慢發展。戰後自然經濟逐步解體。
(2)19世紀七十年代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開始興起。
(3)甲午戰爭後,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初步發展。(4)一戰期間,民族資本主義進入發展黃金時期。
(4)20世紀三四十年代,官僚資本主義經濟逐漸壟斷社會經濟,日本侵華和戰後美國加緊對華經濟侵略,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陷入困境。
(5)新中國建立後,53~56年三大改造中民族資本主義企業公私合營。
5、新民主主義經濟
新民主主義經濟也是中共領導下的根據地、解放區經濟。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是多種經濟成分並存的經濟。(主要由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和私人經濟三部分組成。)
(1)抗戰時期,開展大生產運動,為抗戰奠定了物質和政治基礎。
(2)通過三大改造,新民主主義經濟最後終結,社會主義制度在全國基本建立。
『陸』 求 中國經濟發展近代史,越詳細越好,謝謝
近代
民國經濟史
中國民國時期,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社會長期處於各種予盾的激烈斗爭之中,社會經濟在動盪、曲折中緩慢前進。民國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曲折發展的歷程,各種經濟勢力此消彼長的現象,給我們以如下啟示:
第一,要使中國近代社會經濟得到順利發展,必須以國家的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為前提。近代中國歷史表明,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掠奪,對中國社會經濟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使近代中國經濟的發展,處於十分緩慢的狀況。沒有一個政治上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的新中國,就不可能使中國經濟得到正常、健康的發展。
第二,民國經濟的歷史表明,在華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封建地主經濟、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是阻礙中國近代經濟發展的主要障礙。在民國時期的中國,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控制了中國財政經濟命脈,他們利用政治上、經濟上的特權,瘋狂地掠奪中國的資源,並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經濟進行壓制、打擊。封建地主經濟佔有農村絕大部分土地,對農民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造成農民生活困苦,農村經濟萎縮。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壟斷著中國主要經濟部門,對私人資本主義經濟進行排斥、打擊,阻礙了中國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第三,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在民國時期曾得到發展,這表明代表著新的生產方式的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是民國社會經濟史的重要內容,是貫穿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線索。但是,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在外國資本主義、國家壟斷資本主義、封建勢力的包圍打擊下,難以得到正常、自由的發展,最後走向衰落。歷史表明,要在中國實現資本主義是非常困難的,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第四,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建立符合中國歷史的發展,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前途是社會主義。由於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掠奪和封建勢力、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壓迫,阻礙了中國近代經濟的順利發展,因此,在中國人民進行爭取獨立、自由、民主、統一的革命斗爭中,必須建立新的社會經濟形態來代替舊的社會經濟形態。由於中國社會經濟的落後性,不可能馬上建立社會主義經濟,必須根據中國的國情,建立一種符合中國經濟發展水平,並以發展生產力為主,為以後過渡到社會主義開辟道路的新的經濟形式,這種新的經濟形式就是新民主主義經濟,只有這種由多種經濟成分構成的特殊形式的新民主主義經濟,才符合中國歷史發展的需要。而在新民主主義經濟中,由於社會主義國營經濟居於領導和支配地位,這就保證了中國近代經濟的發展前途必將是社會主義。
1、民國經濟概述
2、民國初期社會經濟的初步發展
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社會經濟的曲折發展
4、抗日戰爭時期的社會經濟
5、民國末期社會經濟的崩潰
中國經濟發展史-現代卷
1949--1957年的經濟發展與制度變遷
1、新中國建立時的經濟背景和發展條件
2、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
3、國民經濟的恢復
4、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和大規模經濟建設的開始
5、社會主義改造的提前完成
6、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完成和遺留的問題
1958--1978年的經濟發展與制度演變
1、「大躍進」及其嚴重後果
2、國民經濟的調整和恢復發展
3、「文革」時期國民經濟的艱難發展
4、徘徊中前進的國民經濟
1978--1998年的經濟發展與制度變革
1、經濟調整和開始改革開放
2、全面改革的實施和經濟高速增長中的曲折
3、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
4、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
希望對你有幫助
『柒』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發展圖像高中歷史
中國近代經濟結構發展如此下,原來在古代是自然經濟,到了近代,隨著侵略的到來,自然經濟逐漸解體,產生了外國資本主義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洋務經濟。
『捌』 關於近代經濟歷史
財政是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復合體,因而是解讀社會經濟發展史的重要窗口。財政收入的來源決定了財政制度的性質,因而可以依據財政收入來源將財政制度分為租金型財政制度、利潤型財政制度和稅收型財政制度等。由於特殊的歷史條件等原因,中國近現代財政制度變遷掙扎於利潤型財政制度、租金型財政制度和稅收型財政制度之間,雖然財政包干制開啟了利潤型財政制度向稅收型財政制度轉型的大門,但由於政府財政權力始終未受到合理有效的制約,使轉型期財政制度呈現了鮮明的租金型財政制度特徵。中國未來的財政制度選擇在於稅收型財政制度,公開化、透明化的預算體制是稅收型財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建立、演化與發展,黃金、貨幣與金融安全在不同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客觀上形成了不同的組合關系,表現出不同的金融風險形式。
要保持貨幣金融體系的穩定,創造經濟健康威長的金融條件,必須大力提高金融效率,並將提高金融效率作為全部金融政策的核心目標和主要出發點。
經濟貨幣化是貨幣金融體系發揮作用的一個基本前提,同時又是一國商品經濟發達程度的貨幣體現。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金融發展最顯著的成果就是經濟貨幣化水平的迅速提升。
『玖』 高中歷史中國近代自然經濟逐漸解體的原因是什麼
主要的原因就是當時中國近代面對來自西方的一些工業產品的沖擊回,而這些工業產品由於答工業化生產價格低廉,這就比自然經濟下的產品成本要低很多,自然經濟的產品就接受不了這個沖擊,最後也就慢慢的解體,主要還是不能適應當時的一個時代發展和面對西方工業品的競爭。
『拾』 中國近代經濟發展史
一、晚清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
1.外國資本主義經濟侵入 鴉片戰爭後,列強打開中國市場,向中國輸出商品,並在東南沿海地區創辦了一些船塢和工廠 這是中國境內最早的近代經濟成分。
2.自然經濟的解體 (1)原因:外國資本主義經濟勢力入侵。(2)表現:東南沿海一些地區「紡織」「耕織」分離,手工業者大批破產,中國城鄉商品經濟發展 (3)實質:中國逐漸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成為世界資本主義的附庸
3.洋務運動(官僚資本的產生)
(1)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進科技,維護清朝統治。
(2)內容:①自強、求富—創辦軍事工業、民用工業。②籌劃海防。③培養人才—興辦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
(3)結果:甲午戰爭失敗,洋務運動破產。
(4)實質:地主階級的自救運動。
(5)評價:積極作用:洋務派引進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近代科學技術,興辦了一批近代企業,培養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術工人,邁出了中國近代化的第一步。在客觀上刺激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對外國的經濟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製作用;對本國封建經濟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局限性:只學習西方的科技,不改變中國的制度。說明「中體西用」的洋務運動不可能使中國走向富強
二、民族工業的發展
1.晚清民族工業的興起 (1)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①自然經濟日益解體;外商企業刺激;洋務運動誘導。②概況:19世紀六七十年代,一些官僚、地主、商人,開始投資創辦近代企業,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2)初步發展(甲午戰爭後):①原因:甲午戰爭後,列強向中國輸出資本,進一步破壞中國自然經濟;清政府為擴大稅源,解決財政困難,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②影響:民族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發起維新變法運動、辛亥革命,倡導實業救國論
2.民國時期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 (1)民國初期的短暫春天:①原因:辛亥革命影響;群眾性反帝愛國運動促進;實業救國思潮影響;一戰的影響。②特點:地域不平衡(集中在沿海、沿江地區);部門不平衡(輕工業發展迅速);短暫。③影響:為新文化運動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到來提供了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 (2)國民政府統治時期的曲折發展:①1927—1936年較快發展,國民政府基本實現全國統一,提出廢除不平等條約,推出一些有利於發展的經濟和政治措施,民族工業有了較快的發展 ②抗日戰爭時期遭受沉重打擊 (淪陷區日軍的吞並、擠壓;國統區的戰時體制;官僚資本的壓榨等因素影響)③抗戰勝利後走向萎縮;民族工業陷入絕境。(美國商品排擠、官僚資本擠壓、苛捐雜稅、通貨膨脹等因素)④新中國成立後獲得新生,三大改造使之成為社會主義經濟的一部分
3.影響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因素
(1)中國近代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下,民族資本主義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多重壓迫。(2)國內政局和國際環境 (3)政府的政策措施。(4)民族資本主義自身因素:民族資本的獨立性與依賴性,民族資產階級的進步性與局限性等。
4.民族資本主義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引進先進的生產方式,代表近代經濟發展方向,有利於經濟的近代化。(2)為資產階級維新變法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提供經濟基礎和階級基礎;民族資本主義的逐漸發展使無產階級隊伍逐步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奠定階級基礎 (3)民族資產階級倡導的立憲改良、民主共和、民主科學等主張,既推動了中國政治近代化的發展,也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
(4)受到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多重擠壓,始終未獲得獨立發展,沒能成長為中國經濟的主導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