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古代史上三次大統一是什麼
三次大統一:秦。西晉,隋朝 加強中央集權: 西周,以嫡長子繼承製為核心的 宗法制, 確立了一整套土地、財產和政治地位的分配與繼承製度,保障各級貴族能夠享受「世卿世祿」的特權,有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國」和「家」密切的結合在一起。 漢代,漢承秦制,中央設丞相御史太尉(三公),太尉專管軍事,分設內外朝;地方實行郡縣制。 元朝,中央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台;地方行省制度,西藏歸屬中央 史上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分別是: 第一次高潮:春秋戰國時期。中原華夏族與周邊的少數民族匈奴、東胡、戎、越等族通過經濟文化交流和戰爭,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這一融合兼並過程,為後來秦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第二次高潮:魏晉南北朝時期。蜀國與西南少數民族聯系加強,吳國境內的山越和漢族共同開發了江南,西晉內遷的匈奴、鮮卑、羯、氐、羌等族與漢族聯系日益密切。北魏統一黃河流域後,出現了民族大融合的趨勢。北魏孝文帝改革促進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這次大融合高潮的頂點在南北朝時期。 第三次高潮:五代遼宋夏金元時期。該時期戰爭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兩宋時期,封建生產方式逐漸向邊疆地區擴展,周邊各族迅速封建化。元朝時期,國家統一,北方民族南遷,中原民族向邊疆遷移,形成了新的民族。這次大融合高潮的頂點在元朝。
② 中國古代三次崛起第三次崛起與前兩次崛起遜色的共同原因是什麼
第一次漢朝漢武帝,第二次唐朝,唐玄宗,第三次,明朝朱棣,鄭和下西洋,
感覺差不多吧!
③ 中國有三次崛起,分別是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3世紀,公元6世紀,公元13世紀末。請問:這三次崛起分別是
1、秦始皇掃除六來國,結束諸侯自爭霸的局面! 2、司馬炎於公元280年除掉孫吳,結束了三國自黃巾時期以來的戰亂! 3、楊堅於589滅陳,結束了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割據混戰的局面! 4、元世祖忽必烈建元,破南宋都城,俘虜皇帝,設置各項機構來管理天下,當時疆域是從古自今最大的(當今俄羅斯也只不過是它一半而已),此時中國無論是經濟、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都比世界的其他國家強大,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④ 中國古代三次文藝復興是哪三次
「文藝復興」是指歐洲14至15世紀文化繁榮昌盛的時代,這個時代誕生了眾多藝術家、思想家,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個人覺得中國歷史上有三個文化最繁榮昌盛的時代,在中國文化史的地位與「文藝復興」運動在世界文化史的地位相當。
第一個是春秋戰國時代,春秋時代,諸侯割據,各國展開了人才競賽,大批優秀的軍事家、政治家在亂世中崛起,施展才華創造了許多流傳後世的智謀故事,也留下了寶貴的思想財富。
到了戰國時代,諸子百家的出現,使這個時代的文化達到了鼎盛時期,儒家、道家、法家、兵家;百家爭鳴,孔子、孟子、老子、莊子、苟子、墨子、商鞅、韓非子、蘇秦、張儀、孫臏、白起、王翦;大大小小的思想家、外交家、軍事家,燦若星河。這個時代的思想財富,值得中國人驕傲與神往。
可惜,秦始皇使用的「焚書坑儒」政策,將許多記載寶貴思想財富的書籍燒毀了,又將諸子百家的傳人成批地活埋,許多小門派就此滅絕,正統的儒家、道家也元氣大傷,第一次「文藝復興運動」就此結束。
第二個是唐宋時代,這個時代人們文學細胞特別活躍,「文藝復興」主要成就在文學方面。唐代初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詩歌創作開始蓬勃發展,「安史之亂」後國力逐漸走下坡路,但唐詩的發展並未停滯,而且加入了寫實主義的作品,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有唐一代成為我國古典詩歌的全盛時期。
三巨頭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名垂青史,其他詩人,今天知名的還有二千三百多人。他們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詩》中的有四萬八千九百多首,數量遠比今天的流行歌曲多,而著名詩人在當時社會上的影響力也如同今天的流行樂壇巨星。
與唐詩齊名的是宋詞,宋朝重文抑武,加上承平日久,人們把精力用於寫詞,宋詞吸收了以往歷朝文學體裁的精華,創作更加靈活,流傳至今天的宋詞約有一萬多首。
除了唐詩宋詞,散文不可不提,「唐宋八大家」的散文震古爍今,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瑰寶。
元朝建立後,將國民分為四個等級,大部分漢人被列入最低等,民族壓迫使文學發展的土壤遭到破壞,人們失去了創作的激情,很少再出現優秀的文學家。盡管元曲和後來明清的小說也有不少佳作,但沒能出現唐宋時代名篇大量湧出的現象。
第三個是清末和民國時代,這個時代國民思想出現了巨變,進而產生了許多反映巨變的優秀作品。
清朝末年,中國屢遭列強侵略,越來越多有識之士認識到中國與西方列強全方位的差距,以及封建體制的無可救葯,於是他們開始拋棄世代相傳的舊思想,積極學習西方的先進之處,進而產生了通過革命建立民主政權的想法,而政府的腐敗使得新思想如同盛夏的火種,迅速傳遍全中國。
清朝滅亡,民國成立,此後雖然社會動盪、戰亂不斷,但中外文化的沖擊與融合,使得一大批思想家、文學家脫穎而出,他們大多在西方強國接受過教育,其中不少大師,像辜鴻銘、林語堂,在歐美國家已經聲名顯赫,這些人對中華文化也有深刻,可謂眼界開闊。他們的個人思想、追求的境界有所不同,作品的風格和立場也有巨大差異,各種類型的名作極多,可謂百花齊放。
由於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民國的文化對當今社會影響不大,主要是解放區的革命文學和以魯迅的作品為主的「左翼」文學流傳較廣,上世紀九十年代,先是錢鍾書的《圍城》再版引起國人關注,接著梁實秋的《雅舍小品》被引進大陸,得到眾多好評,人們才開始逐漸對民國的文化產生興趣。
總結中國的三次「文藝復興」,可以發現,社會制度發生變化的時期往往也是文化繁榮興盛的時期,這個時期人們的思想產生劇變,劇變的過程中產生巨大的能量,從而創造出大量優秀作品。像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正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而清末民國時期,正是封建制度逐漸被取代的時期。另外還可以發現,當出現社會安定、經濟繁榮的年代,只要統治者大力倡導,同樣會出現文化繁榮的現象,像唐宋時期,社會安定,當時的皇帝大多具備一些藝術素養,有些皇帝還是藝術家,在他們帶頭倡導下,文化范圍濃厚,從大臣到普通百姓普遍熱衷於文學,從而出現了文學上的巨大成就。
⑤ 請說出中國古代歷史上三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
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浪潮是從東漢末年至魏晉南北朝時期。回
發生在唐天寶十四年答(755年)的「安史之亂」造成了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二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中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三次大規模的人口遷徙是從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難」至南宋末年。
⑥ 兩次崛起分別是什麼歷史時期
歷史上中國至少復曾經有三次制被公認為是地區最強大的國家。第一次是從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3世紀,這一時期持續了400多年。在此之後的400多年裡,中國四分五裂為幾個動盪不安的小國。公元7世紀,中國又一次實現了統一。在這個過程中,有許多人開始皈依佛教。14世紀末,中國第三次崛起,這一次又持續了約400年。
第一次崛起是在秦朝和兩漢,即西漢和東漢時期。在這個早期階段,中國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經濟文化,而以貴族宮廷文化和地方宗教、禮儀、慣例所代表的中華價值觀並沒有廣泛傳播開來。
第二次崛起是在隋唐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不僅高度開放,而且迎來了一個貿易和工業不斷增長的時代。來自遙遠國度的商人和旅行者帶來的新東西不僅豐富了中國人的生活,而且對中國文化作出了貢獻,由此造就了一個中國歷史上真正的全盛時期。
第三次崛起是明清時期(至鴉片戰爭前)。雖然這次與前兩次相比有些遜色,中國強大力量仍給這一地區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如果之談中國的兩次崛起,則一般提前兩次。
⑦ 中國古代歷史的三次大分裂是在什麼時期
春秋戰國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
1、春秋戰國時期
春秋戰國(公元前年-公元前221年),是百家爭鳴、人才輩出、學術風氣活躍的時代。 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東周在戰國後期(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所以春秋戰國時期在時間上並不全然包含在東周王朝裡面。
2、魏晉南北朝時期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歷史上政權更迭最頻繁的時期,主要分為魏朝(曹魏)、西晉、東晉和南北朝時期,由於長期的封建割據和連綿不斷的戰爭,使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發展受到特別的影響。其突出表現則是玄學的興起、佛教的輸入、道教的勃興及波斯、希臘文化的羼入。在從魏至隋的三百六十餘年間,以及在三十餘個大小王朝交替興滅過程中,上述諸多新的文化因素互相影響,交相滲透的結果,使這一時期儒學的發展及孔子的形象和歷史地位等問題也趨於復雜化。
3、五代十國時期
五代十國(907年—979年)是中國歷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時期。這一稱謂出自《新五代史》,是對五代(907年—960年)與十國(902年—979年)的合稱。在唐末、五代及宋初,中原地區之外存在過許多割據政權,其中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荊南)、北漢等十餘個割據政權被《新五代史》及後世史學家統稱十國。北宋建立後先後統一了尚存的荊南、武平、後蜀、南漢、南唐、吳越、北漢等政權,形成了與契丹(遼)對峙的局面。
(7)中國古代歷史的三次崛起擴展閱讀:
春秋時期,政治上,各種改革,變法連接不斷,而成功進行變法的國家則強大起來,通過這種政治變革周這段歷史時期的再次劃分,「戰國」一名取自於西漢劉向所編注的《戰國策》。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觀點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補充。在前403年之前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有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和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晉。《史記》的觀點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歷史事件而得到多數採納。而在戰國時期的結束是在秦統一中國(公元前221年)。
公元581年,北周大臣楊堅受禪稱帝,國號大隋,公元583年建都大興(今陝西西安),公元589年滅南方的陳朝,結束南北朝分裂的局面,全國再度統一。東西九千三百里,南北一萬四千八百一十五里。
唐亡於907年,861年張議潮又收復涼州(今甘肅武威),歷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代稱雄漠北。840年左右,統治黃河流域一帶。淮水以南至廣東的地區,先後為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荊南、馬楚、南漢所分據,吐蕃勢力退出隴右。其後吐蕃國勢日衰,北漢則割據太原;合計而成所謂的「十國」。 五代疆土則以後梁最小,後唐最大。而十國的疆土則南平最小,南唐最大。
⑧ 20世紀中國歷史上有哪三次偉大的轉折
從三中全會提出的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實現形式到六中全會完整的提出和諧社會的概念,這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是共和國歷史上的第三次轉折,第一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第二次是七九年改革開放,第三次是這一次,恰好共產黨經歷了三個28年。第一個28年是1921年到1949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進行了艱苦卓絕的長期武裝斗爭,用2800萬烈士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建立。第二個28年,是從49年到77年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偉大的歷史奇跡,無論和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個國家相比較,都是相當偉大的了不起的。大家可以想想,49年我們建國時,連火柴、釘子都叫洋火、洋釘,水泥叫洋灰,可是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在一個百年戰亂的爛攤子上,建成了一個完整強大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包括在高技術領域,都走在了世界前列,如生物領域的人工合成生命,到現在也仍然是那時的水平。第三個二十八年是78年到現在,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喪失了公有制以及與公有制相聯系的免費醫療、免費教育、福利住房和養老保障等社會主義優越性和現代社會的基本保障,整個經濟的持續增長是建立在無休止的犧牲人民福利和人民收入的基礎上,通過不斷降低和剝奪廣大人民的收入和福利來降低國民經濟的運行成本,加速GDP的增長,造就了舉世矚目的一個富豪群體,0.4%的人口掌握70%的財富,財富的集中程度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資本主義國家。這種情況對共產黨的階級性質,對共和國的社會主義性質,對21世紀人類文明發展都形成了嚴峻挑戰,有可能造成2800萬革命先烈的鮮血白灑、億萬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汗水白流的結果。六中全會扭轉了這一歷史過程,所以我們說是中國歷史的偉大戰略轉折。
⑨ 三次崛起,分別是在哪年,具體的事件是什麼
歷史上中國有過三次崛起,最後都被一個國家給破壞。
第一次是明朝萬曆年間的援朝抗日戰爭,雖然打敗了日本侵略者,但消耗了明朝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正在崛起的經濟遭受挫折,軍事實力被削弱,為周邊外族的發展勢力提供了可乘之機,如潘州的楊應龍趁機發動叛亂、建州的女真迅速崛起,等等。使明王朝很快陷入全面政治經濟危機之中,在戰後不到50年終告滅亡。
第二次中日甲午戰爭,標志者中國的洋務運動失敗,中國邁向近代的路程生生被打斷。中國反而向日本「賠償」2.3億兩銀子,這筆巨款相當於日本當時7年的財政收入。中國的巨額賠款,為日本的崛起,輸入了強大的資金血液。等於依靠中國,再造了一個新的日本。也為後來日本多次覬覦中國提供了最好的戰爭動力。直到今天,在當年《馬關條約》談判的春帆樓旁,日本政府還立著這樣一塊碑,碑文上這樣寫道:今之國威之隆,實濫觴於甲午之役也。這場由日本挑起的海上戰爭,以一個讓全體中國人蒙羞的《馬關條約》作為終結,讓洋務運動的所有成果遭到否定。不變革沒有出路,變革成果又被日本所毀滅。古老的中國,由此錯過了一個富國強兵的大好時機。來自日本的威脅,從此像噩夢一般,給此後的中國屢屢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第三次,1931年開始的日本侵華戰爭,對中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損失,重創了整個國家體系。經過中國歷史學家多年研究考證、計算得出,在抗日戰爭中,中國軍民傷亡共3500多萬人,中國損失財產及戰爭消耗達5600餘億美元。
(資料摘自http://mt.sohu.com/20161018/n470549955.shtml)
⑩ 中國歷史上三次革命分別是什麼
1、前221年,秦始皇復統一全國,建立專制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2、1911-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君主制度,建立了近代亞洲第一個資產階級民...
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時期。
(10)中國古代歷史的三次崛起擴展閱讀:
中國人民自近代以來,為了民族的獨立與解放、國家的繁榮與富強,進行了長期的艱苦卓絕的斗爭,終於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完成了中國革命的任務,建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的歷史,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並取得巨大成就的歷史。
所以中國革命史是一部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展史,是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勝利史,是進行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愛國主義思想教育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