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收視筆記
給你一個樣本和一點資料,你自己套一下:
我台2005年2月份收視率分析報告
總編室 (2005年6月10日 15:10)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收視市場上,收視率是節目評價及廣告投放的一個重要依據。縱觀昆明地區的收視市場,我們昆明電視台與雲南電視台無論是在節目的爭奪上,觀眾的爭奪上,還是廣告的爭奪上都是互為競爭對手的。古語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希望能夠通過對昆明地區的收視市場的分析對比,從中獲取一些對促進我台的快速發展有用的信息。
一、昆明電視台與雲南電視台各頻道收視對比:
1、主頻道的基本情況:
從《2005年2月收視率曲線圖》可以看出:雖然我台平均收視率略低於雲南電視台,但昆明電視台一套、五套在晚間黃金時段占據絕對優勢。雲南電視台二套從18:15分起呈現上揚,18:30分以後一路爬高,勢不可擋,18:45分升至最高波峰。由此可以看出《都市條形碼》對頻道的收視具有強勁拉動力。20:00左右雲南電視台一套進入第一個高點。此時段為《黃金劇場》播出時間。雲南電視台五套從19:15分開始逐漸爬高,在21:45分收視曲線進入波峰狀態。此時段為《國產影院》、《環球影院》播出時間。由此可見影視劇場進入以後對頻道收視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
我台從19:45分開始一套、五套呈現明顯上揚趨勢,並在21:00左右升至最高點。19:45—23:30這一時段我台一套、五套一直在引領收視最高峰,書寫出兩段昆明地區最高收視波峰。
收視曲線顯示:在18:00—23:45時段,昆明地區8個頻道隨影視劇場的進入,創造出多個收視波峰。在波峰處即21:30分時段,此間排名依次為:昆明電視台一套,昆明電視台五套,雲南電視台五套,雲南電視台一套,雲南電視台二套,昆明電視台二套。
2、次要頻道的基本情況:
雲南台三個次要頻道的收視呈現出齊頭並進,此消彼長,互相補充的態勢。我台三個次要頻道在晚間收視轉為平穩,基本處於收視最低下線位置。昆明電視台三套今年推出的《潤德劇場》在21:00—23:00之間對整個頻道的收視起到了一定的拉動作用,使該頻道在此區間呈現了一個上升波峰。我台六套則在晚間22:00—22:30之間呈現了一個波峰,此時段為我台《晚間·關注》的重播時間。
3、分析:
我台頻道收視曲線呈現二高四低狀態,除一套、五套引領昆明地區收視高峰以外,其餘四個頻道收視率沒有達到1,對全台總體收視貢獻不大。
雲南電視台六套節目平均發展。①雲南電視台二套收視率表現不俗,占據昆明地區收視次高點,其中《都市條形碼》對頻道收視率拉動表現突出對頻道收視率的貢獻功不可沒,電視劇也有不俗表現,兩者結合使整個頻道呈現良好的收視態勢。②雲南電視台一套、五套收視率均在1以上,雲南電視台三套、六套接近1,把我台其它頻道甩在身後。③雲南電視台四套以收視率0.21觸底,為雲南台中收視率最低的頻道,我台二套、三套、四套、六套與其比肩。也許是雲南電視台四套與台灣媒體合辦改版後,昆明觀眾接受程度較低,有點「水土不服」,應該還有一段適應的過程。
二、昆明電視台一至六套欄目分析
昆明電視台一至六套欄目2月(2月1日—2月28日)收視率排行表數據顯示:
1、收視率排行前20位分布在一套的有6個欄目,《昆明新聞》、《晚間關注》、《直播昆明》、《福彩開獎》、《經濟點擊》、《政協(人大)之窗》。二套有2個欄目,《梅子開講》、《清風車影》。六套有9個欄目,《昆明新聞·雙語版》、《直播昆明》、《福彩開獎》、《昆明新聞》、《今日世界》、《城市鏈接》、《中國都市》、《全球財經》、《電視新見面》。
2、第一套節目分析:
一套節目收視率穩居昆明地區各頻道榜首。一套欄目編排顯示,從18:25—19:50時段,23:43—0:01,在這兩個時段內均有較好的收視率曲線。18:25—19:50時段新聞節目占據了較為有力的空間。
①相當部分觀眾培養了收視一套的習慣,20:00—22:33黃金時段仍為創造高收視率的重點時段。
②新聞類欄目領銜書寫了另一個收視波峰,《晚間·關注》對播出頻道有顯著拉動作用。可見相關新聞欄目進一步做強做大,將對頻道收視時段有更大更長的拉動。
③23:43—0:01時段仍有一個收視的次波峰,表明受電視劇播出的餘波影響,在此時段仍有較高收視的延續,如果此時段經過培養,可以期待使廣告創收類的節目受益。
3、第二套節目分析:
我台老牌自辦節目《梅子開講》、《清風車影》進入欄目收視率排行前第5位、第10位。20:30—21:00時段,從周一至周日節目編排為《人物》(周一),《動感昆明》(周二),《清風車影》(周三),《人物》(周四),《盛世典藏》(周五),《盛世典藏》(周六),《梅子開講》(周日),為我台自製節目較為集中的時段。收視率曲線表明,我台重點欄目《梅子開講》(周日)、《清風車影》(周三)表現較好,收視曲線平穩,自製欄目在此頻道同時段沒有顯現拉動作用。21:00—23:00電視劇進入以後開始出現收電視波峰。
4、第三套節目分析:
《潤德劇場》排名收視率榜11位,表現不俗,在21:20—23:30時段間對頻道收視有較強的拉動。我台自辦欄目後20位中,《探索科技》列第四位、《生死瞬間》列第九位。細究其為,可能播出時間與目標觀眾群的收視習慣,收視時間不吻合。此間應有較大的編排空間。
5、第四套節目分析:
四套欄目的節目收視率無緣前20位,在後20位排名佔了9個欄目,這9個欄目平均收視率在0?郾01—0?郾06之間。收視率曲線表明,我台四套雖然在昆明地區到達率暫居末位,但其忠實度在昆明地區居於第五位。由此可以看出:此頻道由於專業化程度高,因此小眾化傾向明顯,觀眾認知度高。設想創建一至二檔高感召度的自製欄目,作為該頻道的領軍欄目,應該有創高強度品牌性欄目的升騰空間。
6、第五套節目分析:
2月份我台五套忠實度列昆明地區12套節目中的第二位。依次排列為:昆明電視台一套(第一名),昆明電視台五套(第二名),雲南電視台二套(第三名)。到達率列昆明地區之第三位,順序排列為:雲南電視台二套(第一名),昆明電視台一套(第二名),昆明電視台五套(第三名)。
分析:與去年12月相比,我台五套忠實度下降27.6—25.1,到達率下降14.75—12.33;同期昆明電視台一套忠實度、到達率略漲。昆明電視台五套為我台品牌頻道,電視劇對頻道收視的拉動較大,較為明顯。本頻道若干電視劇場的有序排列,可形成較好的節目收視鏈,對我台整體收視率拉動較為明顯,貢獻卓著。隨著對品牌的進一步維護,如果營銷策略得當,昆明電視台五套將顯示出其成熟的品牌風采。
7、第六套節目分析:
收視率曲線表明,每天18:00開始的《公共劇場》及周六、周日的《電影超市》對頻道收視率拉動作用較為突出,整套節目收視率略高於二套。晚間收視率曲線呈現出兩個波峰。
①18:00—21:00區間《公共劇場》顯示強勁的拉動力。
②22:00—22:30區間《晚間·關注》拉動力比較明顯。
②在兩個波值之間,依次排列為《公共劇場3》、《昆明新聞·社區版》、《昆明新聞》、《今日世界》、《城市鏈接》、《福彩開獎》、《晚間·關注》(重播)、《今日世界》(重播)、《全球財今》、《財富前沿》,新聞鏈在此呈現出優美的收視線,顯示不俗的收視表現。表明:整套節目編排流暢,新聞鏈對頻道的貢獻比較大,電視劇與欄目相互支撐呈現出優美的收視曲線,顯示出其有成長為昆明電視台一個支撐頻道的巨大潛力。
------------------------------------------------------------
■收視率調查記錄的是觀眾收視行為結果,而非收視行為本身。但是通過對結果的分析,完全可以透視收視行為,以及分析影響收視行為變化的因素有哪些。簡單地說,收視行為即選擇,包括看與不看的選擇,什麼時間看的選擇,看什麼頻道什麼節目的選擇,看多長時間的選擇,以及如何看(伴隨行為)的選擇。行為選擇的結果通過日記法或人員測量儀法記錄下來,成為計算收視率和研究收視行為的基礎數據。
由此可見,從收視率調查數據出發進行收視行為研究,首先要做的是把原始收視數據經過有效的整理、匯總和歸納,形成收視率指標,然後研究收視率所透視的收視行為模式,研究影響收視率變化和收視行為選擇模式形成與改變的諸種因素,研究收視率在反映收視行為方面的局限性以及突破辦法。
■基於調查數據計算收視率指標
收視率調查數據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被調查者(被調查個人及其所屬戶)的背景資料數據,包括性別、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個人/家庭收入、個人/家庭資產、家庭規模、家庭角色關系、家庭收視設備佔有情況和電視接收情況、基本生活態度和休閑選擇、工作情況、居住地區、使用語言等。這部分數據主要通過樣戶入網調查得到,成為進行收視率計算和分析的背景數據。另一部分是通過日記法或人員測量儀法記錄到的被調查者個人的電視收視數據,具體即有電視的家庭戶(樣本戶)中每位成員(年齡4周歲及以上的被調查者)在每天連續的24小時內每15分鍾(人員測量儀為每分鍾)收看或不收看電視以及收看什麼頻道的記錄信息。
另外還有一部分數據不屬於收視率調查數據,也就是說不是從樣戶調查得來的數據,但對收視率計算與分析也至關重要,這就是電視頻道屬性數據和電視節目播出數據。這部分數據一般由電視台提供或通過電視監播得到。
有了以上三部分數據,就使得收視率指標的計算成為可能。只根據電視收視數據可以計算總收視率及分時段分頻道的收視率;如果結合背景資料數據,則可計算分目標觀眾收視率;如果結合電視節目播出數據,則可計算節目收視率。這樣組合運用這些數據,就可以計算出一系列的收視率指標。下圖(圖1)列出了收視率指標的體系結構。
根據這一體系結構,收視率指標被區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基本指標,指各種計算口徑的收視率,如按人計算的收視率、按戶計算的收視率、按時段計算的收視率、按節目計算的收視率、按目標觀眾計算的收視率等。另一類為派生指標,包括反映市場結構的指標如收視份額(或稱市場佔有率)、觀眾構成等,反映節目收視量的指標如開機率、總收視點(GRPs)、平均收視時間、到達率和暴露頻次等,反映節目收視偏好的指標如節目吸引力、觀眾重疊率、觀眾忠誠度等。這些指標有的更受電視台重視,因為其對指導電視節目編排更有意義;有的更受廣告公司和廣告主重視,因為其對測算廣告投放成本、優化廣告投放策略更有意義。
這些指標的計算都有明確的定義和公式。例如GGTAM中分別對總收視點、開機率、到達率、暴露頻次、收視份額等主要指標定義如下:
總收視點(GRPs:Gross Rating Points):某項廣告投放活動中各次插播點收視率的總和;
開機率(HUTs/PUTs:Household/People Using Television):某特定時間段內按戶或按人的電視平均開機(不論看何頻道)百分比;
到達率(Reach):作為觀眾收看某一系列節目或某一廣告排期插播點至少一次的累積百分比;
暴露頻次(Frequency):一個廣告排期或一系列節目中觀眾的平均收看次數;
收視份額(Audience Share):某一規定時段內,某特定頻道或節目的觀眾收視量占觀眾總收視量的百分比。
回答
⑵ 請問:誰有CCTV6《世界歷史》內容的筆記
這里有
歷史----世界歷史(CCTV6) - 專輯- 優酷視頻
http://www.youku.com/playlist_show/id_1318179.html
世界歷史(CCTV-6 08年熱播)--孫海文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19/52269/archives/2008/744841.shtml
世界歷史(CCTV-6 08年熱播)--黃祖毅2007的博客
http://blog.cersp.com/userlog20/129585/archives/2008/751318.shtml
世界歷史(CCTV-6 08年熱播)--成長博客- 999博客聯盟
http://www.blog999.com/c/2058989.html
⑶ 世界歷史常識讀書筆記
(1)世界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埃及
約從公元前3500年開始,在非洲的尼羅河兩岸陸續出現了幾十個奴隸制小國。公元前3000年左右,初步統一的古代埃及國家建立起來。古代埃及國王的陵墓金字塔是權力的象徵,它們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標志之一,是人類文明的傑出成就。國王胡夫的金字塔最大,其中獅身人面像金字塔是國王哈佛拉的陵墓。
(2)四大文明古國
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國,有非洲的古埃及和亞洲的古巴比倫、古印度和古中國。這四個古國被稱為世界文明的搖籃,因為這四個國家最先由原始社會進入奴隸社會。
(3)古巴比倫王國
在亞洲西部,有一條狹長地帶,它形似一彎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新月沃地 」之稱。公元前3500年出現國家。公元前18世紀,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統一了兩河流域(今伊拉克一帶),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奴隸制國家,制定了一部維護奴隸主階級利益的法典,《漢謨拉比法典》是世界現存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空中花園」是古巴比倫國的傑作)
(4)居魯士、大流士、雅利安人、阿育王
居魯士:古代波斯帝國的締造者,(公元前550—529年在位)是波斯皇帝。今天,伊朗人將居魯士尊稱為「國父」。
大流士:波斯帝國國王(前522~前486),不僅是波斯帝國的偉大君主,也是世界歷史上的著名政治家之一。
雅利安人:是歐洲19世紀文獻中對印歐語系各族的總稱。公元前2000至前1000年間,一支南下定居印度河上游流域,一支向西南進入波斯,另一支遷入小亞細亞。
阿育王:(約前304~前232)是印度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賓頭娑羅王之子,是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一位君王。
(5)印度「種姓」制度、阿拉伯數字、邁錫尼文明
①古代印度發祥於亞洲南部的印度河,約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開始出現奴隸制小國。中亞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後形成嚴格的等級制度,歷史上稱「種姓制度」,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
②阿拉伯數字,現今國際通用數字。最初由印度人發明,後由阿拉伯人傳向歐洲,之後再經歐洲人將其現代化。
③邁錫尼文明(前1600年~前1100年)是希臘青銅時代晚期的文明,它由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邁錫尼城而得名,這是古希臘青銅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
(6)《伊利亞特》、《奧德賽》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著名的英雄史詩。相傳,它是在民間口頭創作的基礎上,由盲詩人荷馬加工整理而成的。包括《伊利亞特》、《奧德賽》。
(7)議事會、人民大會
①五百人議事會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產物,取代了原來的四百人議事會,主要是為了打擊氏族貴族,是古希臘城邦雅典的民主政制的核心,他的職責是落實公民大會的決策,是一個總司一切事務的行政組織。包括五百人議事會的很多機構的產生是抽簽決定的。
②古希臘的公民大會是直接民主,也就是全體男性公民都可以參加,是城邦的最高權力機構。
(8)斯巴達國家、雅典國家、亞歷山大帝國
①斯巴達國家:居民分為三個階層,國家機構由國王(實行雙王制)、長老會議、公民大會和監察官會議組成;經濟上以農業為主,工商業極不發達;軍事上實行嚴格的軍事制度和教育制度,全民皆兵,忽視文化建設;伯羅奔尼撒同盟的核心和領袖。
②雅典國家:平民政體,小國寡民,實行直接民主制;法律至上、公民意識強,經濟上以工商業為主。雅典是提羅同盟的核心和領袖。
③亞歷山大帝國(前336年~前323年),公元前4世紀,希臘北部的馬其頓國強大起來,後來控制了希臘。馬其頓國的亞歷山大繼承王位後,出兵東征,足跡遠達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腓力二世最終征服希臘的時間是公元前338年,前337年成立「希臘聯盟」,即「科林斯聯盟」。
(9)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畢達哥拉斯、阿那克薩哥拉、阿基米德、阿里斯托庫、厄拉托斯提尼、屋大維
蘇格拉底研究的主題是認識人,重視人的倫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諦。他認為,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提倡知德合一,認為善是人的內在靈魂,美德即知識,教育與美德同樣重要。蘇格拉底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柏拉圖提出了「理想國」的學說。他鼓勵人們獨立思考,為理性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亞里士多德強調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最高級的。他還創建了邏輯學。其名言有:「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
畢達哥拉斯(前572 ?~前497 ?)古希臘數學家、哲學家,畢達哥拉斯定律即勾股定律。
阿那克薩哥拉,古希臘哲學家、原子唯物論的思想先驅。
阿基米德(前287~前212),古希臘哲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
阿里斯托芬( 約前446~前385)古希臘早期喜劇代表作家,恩格斯曾經稱阿里斯托芬為「喜劇之父」和「有強烈傾向的詩人」。
厄拉托斯提尼,曾任亞歷山大里亞圖書館長,不僅精於數學、天文、地理,而且長於歷史、語言、文學、哲學,是一位網路全書式的學者,他在《論大地測量》中首次相當准確的算出地球的周長,並大體測出太陽和月亮的大小和距離。
蓋烏斯?屋大維,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元首政制的創始人,統治羅馬長達43年,是世界歷史上最為重要的人物之一。
(10)斯巴達克起義
斯巴達克起義(前73~前71),是在斯巴達克領導下,羅馬共和國爆發的一次最大的奴隸起義。這次起義是古羅馬最大的一次起義,也是古代社會大規模奴隸反抗事件,在世界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11)基督教
1世紀,產生於巴勒斯坦一帶,傳道者宣傳說耶穌為「救世主」,現在通用的公元紀年,就是以傳說中的「耶穌出生」之年算起,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12月25日為「聖誕節」。他們的經典是《聖經》。11世紀,基督教分為天主教和東正教,分別以羅馬和君士坦丁堡為中心。
(12)西羅馬帝國滅亡、羅馬法
公元前27年,屋大維開始獨攬大權,羅馬帝國建立。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476年分裂),和中國的秦朝與西漢一樣是強大的帝國。後來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的滅亡(476年)標志著西歐奴隸社會的結束。
(13)阿庇亞大道
阿庇亞大道,古羅馬道路,第一條從羅馬通往坎帕尼亞和義大利南部的道路,同時也是最著名的羅馬大道。
(14)克洛維、查理曼、「神聖羅馬帝國」、英吉利王國
克洛維(465或466——511年)法蘭克王國創立者。中世紀早期曾統治西歐大片領土。圖爾內的法蘭克國王希爾德里克一世之子。
查理曼大帝(742-814年),或稱為查理,卡爾大帝,法蘭克王國加洛林王朝國王,神聖羅馬帝國的奠基人。
神聖羅馬帝國,全稱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或日耳曼民族神聖羅馬帝國,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歐和中歐的一個封建帝國。
英吉利王國,封建社會時期的英國。5 世紀中葉,居住在易北河、威悉河和日德蘭半島的盎格魯人、薩克森人和裘特人,渡海進入不列顛,沿泰晤士河和漢伯爾河向內地推進,趕走當地居民,建立七個小王國,史稱「七王國時代」。829 年,在反對丹麥人的斗爭中統一七王國,建立統一的英吉利王國。
(15)日本統一、「大化革新」
①亞洲東部的日本在公元前1世紀出現奴隸制國家,到5世紀,奴隸制國家大和統一日本本土,最高統治者稱天皇。
②日本大化改新:
背景:7世紀,日本社會矛盾十分尖銳,大奴隸主勢力強大,政局混亂。 孝德天皇頒布改新詔書,仿照隋唐制度改革。
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廢除貴族世襲制,以才選官。經濟上,土地收歸國有,國家定期分給農民耕種,收取賦稅。
意義: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制向封建制度過渡的標志。此後,大和國正式改名為日本。
(16)穆罕默德、伊斯蘭教、《古蘭經》
①穆罕默德是伊斯蘭教的創立者,也是伊斯蘭教徒(穆斯林)公認的伊斯蘭教先知。
②伊斯蘭教:7世紀,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島的麥加創立了伊斯蘭教。他們信奉唯一真神「真主安拉」,伊斯蘭教的信徒為「穆斯林」,經典是《古蘭經》,有開宰節和宰牲節。伊斯蘭教三大聖地:麥加、麥地那、耶路撒冷。
③《古蘭經》是伊斯蘭教唯一的根本經典。它是穆罕默德在23年的傳教過程中陸續宣布的「安拉啟示」的匯集。「
(17)拉齊斯、《醫典》、穆罕默德?伊本?穆薩、奧斯曼
拉齊斯(865~925)穆斯林哲學家,醫學家,物理學家。
中世紀阿拉伯醫學網路全書式的著作。著名醫學家伊本?西那(阿維森納)(980~1037年)所著。
花剌子密(約780~850)阿拉伯阿拔斯王朝著名數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全名穆罕默德?本?穆薩?花刺子密。
奧斯曼是伊斯蘭教歷史上的第三代哈里發。麥加貴族和富商。曾以巨大財力支持穆罕默德傳教,歐麥爾遇刺後,被推為哈里發,在位期間(644~656年),曾明令規定《古蘭經》的標准本。征服亞美尼亞和北非,鎮壓波斯和羅珊等地的反抗,擴大了哈里發國家的版圖,656年為反對派所殺。
(18)十字軍東征
十字軍東征(1096~1291年)是一系列在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准許下,由西歐的封建領主和騎士對地中海東岸的國家發動的持續了近200年的宗教性戰爭。由於羅馬天主教聖城耶路撒冷落入伊斯蘭教徒手中,十字軍東征大多數是針對伊斯蘭教國家的,主要的目的是從伊斯蘭教手中奪回耶路撒冷。十字軍東征使西歐直接接觸到了當時更為先進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蘭文明,為歐洲的文藝復興開辟了道路。
(19)文藝復興
①14世紀前後義大利出現手工工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產生。以(資本主義經濟的萌芽)為前提,其在義大利最早興起的先決條件是(由於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義大利發展起來)。歐洲封建教會對思想文化的摧殘和對人們進行精神世界的神制。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發展,新興資產階級產生,他們要求擺脫封建制度束縛,自由地發展資本主義,從而掀起了這場思想解放運動。
②指導思想:人文主義。含義:要求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提倡發場人的個性,追求人在現實生活的幸福。評價:人文主義是資產階級反封建反救會的思想武器,是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具有鮮明的革命性和進步性,但它強調個人意志,其物質基礎為私有制,有一定的局限性。性質:不是古典文化復興,而是資產階級文化興起,是一次資產階級的思想解放運動;
③人物:義大利詩人但丁是先驅,創作的長詩《神曲》。率先對教會提出批評,體現了文藝復興運動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偉大的思想解放運動。因此被譽為「舊時代的最後一位詩人,同時又是新時代的最初一位詩人」。義大利的達?芬奇代表作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等。其藝術風格:把藝術的創作和科學探索結合起來,創作了許多完美生動的人物形象,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的精神。15——16世紀,文藝復興向西歐擴展時的英國文學巨匠是莎士比亞,代表作有《羅密歡與朱麗葉》、《哈姆雷特》等。
④影響:文藝復興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尤其認識對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所起的作用。)
(20)圈地運動、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導火線、克倫威爾獨裁統治、光榮革命、《權力法案》、君主立憲制
①在14、15世紀農奴制解體過程中,英國新興的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通過暴力把農民從土地上趕走,強占農民份地及公有地,剝奪農民的土地使用權和所有權,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權和畜牧權,把強占的土地圈佔起來,變成私有的大牧場、大農場。這就是英國歷史上的「圈地運動」。
②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導火線:蘇格蘭人民起義
③1649年處死國王,英國宣布為共和國,克倫威爾就任「護國主」。
④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的推翻詹姆斯二世的統治、防止天主教復辟的非暴力政變。這場革命未有流血,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說明君主立憲制政體即起源於這次光榮革命。
⑤1688年政變,資產階級、新貴族統治確立。 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
⑥以法律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限制,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統治在英國確立起來了。
(21)英國工業革命前提條件、瓦特、富爾敦、史蒂芬孫
英國工業革命發生的條件:政治前提條件是資產階級政權在英確立。經濟條件為有雄厚的資本,充足勞動力,豐富資源、原料;海外市場需求。
英國機械師瓦特改進了蒸汽機。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人們利用蒸汽機提供的動力帶動機器,進行生產,極大地促進了大工廠生產的發展。從此,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利用蒸汽機作動力製成了「旅行者號」蒸汽機車。此後,鐵路交通迅速發展,為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擴大了人類活動范圍。
美國人富爾頓首先造出了蒸汽機作動力的輪船「克萊蒙號」。
(22)美國獨立戰爭原因、來剋星頓槍聲、喬治?華盛頓、《獨立宣言》、美利堅合眾國獨立、美國內戰、林肯、《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①爆發的原因:經過一百多年的開拓,北美的資本主義經濟發展起來了,美利堅民族日益形成。英國為使北美殖民地永遠作為它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竭力壓制北美經濟的發展。根本原因是英國的殖民統治嚴重阻礙了北美經濟的發展。
②時間和人物:1775 年——1783年,華盛頓(資產階級和種植園主階級代表)
③過程:1775年4 月來剋星頓槍聲標志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1775年召開大陸會議,組建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告了北美脫離英國而獨立,標志著美利堅合眾國的誕生。《獨立宣言》的進步性,表現在它反映了殖民地人民擺脫民族壓迫的要求,包含了資產階級對民族獨立、民主自由的主張。轉折:1777年薩拉托加大捷。勝利:約克鎮英軍投降。
④結束:1783 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⑤787年憲法:獨立戰爭後,美國制定了一部憲法,史稱1787憲法,根據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總統既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享有行政權;國會和最高法院分別掌握立法權和司法權。第一任總統是華盛頓。
⑥美國獨立戰爭的性質
從雙方的作戰目的和戰爭的全過程來分析,它是一次民族解放戰爭;從戰爭的表現形式來看,它代表資產階級利益,而且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初步掃清了障礙;所以美國獨立戰爭又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
⑦美國獨立戰爭的意義: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獨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對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動作用。
⑧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的原因:戰爭的正義性(起決定作用),人民群眾的積極參戰;得到法國、荷蘭等國的國際支援。
⑨評價華盛頓:
著名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美國的開國元勛。北美獨立戰爭期間受命為大陸軍總司令,領導北美人民取得了獨立戰爭的勝利,結束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實現了國家的獨立,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創美國民主政治的先河。獨立戰爭結束後,他主動交出軍權。在他的主持下美國制訂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在連任兩屆總統後主動放棄擔任第三屆總統的機會。由於華盛頓在獨立戰爭中的卓越功勛和開創的民主政治,使他贏得了美國人民的愛戴,成為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之一,被尊為美國國父。
美國南北戰爭
①背景(原因):南北經濟制度(北方資本主義經濟和南方種植園經濟)的矛盾非常尖銳,奴隸制的存廢問題成為矛盾的焦點。美國南北矛盾的主要表現在:關稅問題:北方要求提高關稅,南方要求降低關稅。勞動力問題:奴隸制的擴張問題,焦點是奴隸制的廢除問題。
②時間:1861年4月~1865年。領導者:林肯。
③過程:
導火線:1861年主張廢除奴隸制的林肯就任美國總統。內戰爆發;1861年,南方軍隊挑起內戰,美國南北戰爭爆發。轉折:戰爭初期,北方軍事上一再失利。1862年,林肯頒布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滿足了人民對土地的要求,調動的黑人奴隸的革命熱情,踴躍參軍,使戰爭形勢有利於北方。
④結果:1865年北方獲得勝利,維護了國家的統一。
⑤性質:資產階級革命
⑥意義: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⑦評價林肯:美國歷史上的著名總統,傑出的資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領導南北戰爭,維護國家統一,解放黑人奴隸,為廢除奴隸制而獻身。從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來看,林肯政府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道路上的又一障礙,為美國經濟騰飛奠定基礎。林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解放黑人奴隸作出了重大貢獻,一百多年來,深受美國人民的愛戴和懷念。但是林肯對待奴隸制的態度不是立即廢除,而是希望逐步限制發展直到消除,他的猶豫不決的態度,是戰爭初北方失利的原因之一,這體現了他作為資產階級政治家的軟弱性。
(23)法國三個等級、三級會議、《人權宣言》、霧月政變、七月革命
①法國三個等級:封建等級森嚴,社會成員分為三個等級,教士第一等級,貴族第二等級,第三等級包括農民,工人,城市平民和資產階級.法國的第三等級,特別是其中的資產階級迫切希望改變現狀。
②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召開原因為法國面臨嚴重的財政危機,欲對第三等級增加稅收。開始的標志: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④革命綱領:1789年頒布《人權宣言》。背景:1789年法國在革命後,革命飛速發展,資產階級掌握了政權。內容:人們生來是自由的,權利是平等的;私有財產是神聖不可侵犯的。評價:是法國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獻,體現了啟蒙思想學家提出的「自由」、「平等」的口號,也體現了反對君主專制和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具有進步意義。同時,它又明確保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體現了資產階級的本質。
⑤1792年,法國廢除君主制度,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雅各賓派領導人羅伯斯庇爾掌權,雅各賓派專政,把法國大革命推向高潮。
1794年羅伯斯庇爾等人在政變中被送上斷頭台,法國大革命高潮結束。雅各賓派統治被推翻,只是代表法國資產階級高潮過去,而不是資產階級的失敗。
⑥法國大革命的歷史意義:
國內意義: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封建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初步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政治體制,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世界意義:沉重打擊了歐洲的封建制度,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的進步思想;為以後各國樹立了榜樣,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⑦在法國大革命後的動盪年代,拿破崙憑借非凡的軍事才能,登上法國歷史舞台,成為著名的資產階級軍事家、革命家、政治家。1799年發動霧月政變,奪取政權。1804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⑧1830年的七月革命是法國人民推翻波旁復辟王朝的革命。起因是法王查理十世大力加強天主教勢力,1830年7月25日公布《七月敕令》。
(24)莫斯科公國莫斯科建城於1147年。在蒙古帝國、欽察汗國統治時期,莫斯科公國偏安一隅,又得交通和商業之利,逐漸強盛起來,成為羅斯東北的中心和日後逐步侵吞欽察汗國各分支的主幹。
⑷ 求一篇關於世界歷史讀書筆記範文
我的讀書筆記 隨便寫的 如果需要可以發個word給你
「絕對主義」分析與英國絕對主義
西方政治文化史上的變化, 經歷了由古羅馬時代的「暴君」和「獨裁」與專制有聯系,但前者是對統治方式的批判,而後者是應對危機的合法授權統治形式。教皇絕對主義是西方擺脫中世紀早期分散軟弱的社會政治狀態、集中權力的政治形式,為世俗的絕對主義提供了模本。世俗的絕對主義相比教皇絕對主義擁有常備軍、稅收和官僚系統,集中了更大的權力。18世紀的「開明專制」實質上是「開明絕對主義」,是絕對主義接受啟蒙主義的改進形態。在對這個變化過程中「絕對主義」的研究上中西方學術界產生了概念上的分歧。「西方馬克思主義者」或稱「新馬克思主義者」的佩里•安德森著的《絕對主義國家的系譜》,作者寫作的宗旨是試圖比較考察歐洲絕對主義國家(Absolutist state)的性質與發展。並深入的分析了「絕對主義」體現了西方學術研究在這一問題上的同時得到中國學者支持的觀點和看法。
絕對主義原本特指歐洲近代歷史上繼等級君主制之後發展起來的中央集權的「新君主國」。在西方學術界,這種政治體制的另一個名字是absolute monarchy,直譯成中文就是「絕對君主制」即中文譯著常常出現的「專制君主制」或「專制君主國」(英語中Absolut-ism與Despotism之間的巨大差別在漢語中消失了,引起了很多誤解。)同時『absolutism』的貶義色彩已經基本蛻去,這個詞基本是作為一個特定的稱謂,指代15-18世紀西歐君主制國家關於君權以及國家權力的學說。它的基本含義是主張君主用絕對權力實現社會秩序的穩定,但是這種絕對權力不是君主個人恣意專斷的權力;雖然沒有具體的機構和成文法對這種絕對權力實行有效地約束,但是道德傳統和宗教觀念依然發揮效力;在國家利益需要時,君主可以採取非常手段,而這種手段不被認為是邪惡的。 雖均為中央集權的君主制但兩者與封建主義的關系式完全不同的。封建主義的概念最初是對中世紀西歐軍事分封制和等級所有制的概括,凡是典型的、純粹的封建主義,必然是「等級的所有制」其統治權時分裂的、分散的,那就不可能有專制主義,東方社會沒有「封建主義」,只有「東方專制主義」,在西歐中世紀末期和近代早期發展起來的王權,因其權力集中形成絕對君主專制,也破壞了原有的「封建主義」。
同時「絕對主義」也是區別於「專制主義」。「專制」是主人對奴隸的統治,「絕對主義」則完全沒有這種意思。「專制權力」的目的在於一己之私,「絕對權力」則受到某種超越權力之上的目的論約束(國家理由、國家利益、國家強大)。「專制」意味著統治者權力的恣意任性,「絕對權力」則受到道德傳統、宗教觀念的約束。「專制」屬於亞洲蠻族,不屬於西方人,帶有強烈的歐洲中心主義偏見,「絕對主義」就屬於西方人自己。「專制」在道德價值和政治價值上是貶義的,受到強烈的批判,「絕對」(Abso-lute)在歷史上則是在褒義上使用的,甚至帶有神聖的味道,只是在後世反專制的浪潮中被設定為批判目標的「絕對主義」(Absolutism)才在貶義上使用。況且啟蒙時代的激進色彩已經逐漸淡去,當代西方政治學、歷史學研究都以一種客觀的眼光去看待屬於特定歷史時期的「絕對主義」。
值得注意的是,國外學術界從沒有把「專制主義」與「絕對主義」混為一談。而並非中國學術界出現的越「封建」就越「專制」的理解,並創造了「封建專制主義」的概念。並且亞里士多德認為「專制」特指東方國家君主一人對所有臣民實行的主人對奴隸式的政治統治形式,其根源在於東方人的奴性。「專制主義」一詞是西方政治學的產物,是西方語境下產生的命題。中國傳統中即便存在這樣的字眼,存在類似的政治現象和理論反思,但其歷史語境、基本思路和關注重心與一般意義上的「專制主義」存在較大差距。《絕對主義國家的系譜》以書採取了分國別分析的寫作方式,在書中涉及的國家中又尤以英國較為典型,擁有區別於其他歐洲國家的特徵。其「絕對主義」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國會、司法、軍事、外交等方面。
中世紀英國封建君主政體的實力比法國強大許多,使其得以在大陸上進行損害法國利益的領土冒險,百年戰爭期間,幾任英王及其貴族跨越險阻重重的海上障礙,力圖控制並佔領法國大片地區。但是,當法國成為西歐最強大的絕對主義國家的發祥地時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英國都經歷了一種特殊的,日漸收縮的絕對主義統治。
英國中世紀君主政體從來未面臨法國、義大利、德意志統治者均遇到過的對一元化政府的反抗。其結果是王權與貴族代表權的同時集中化,表現在國會的產生和發展上,但中世紀等級會議永遠不可能直接與君權相對立,反之,它們往往是其存在的先決條件。君主個人權力產生之後,就有了封建統治階級早熟的,具有非常一元化性質的集體性結構——國會。自13世紀以後,議會必然並不是英國獨有的。中世紀英國國會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既是「獨一份」又屬「混合型」國會的存在獨一無二,而其成員來自全國各地集權化的君主政府帶來了一體化的國會。
英國早期封建政體確保了在絕對主義時代尤為重要的對王室立法權的否決權。由於英國王室在地理上與技術上的集權化進程的進步都早得多。在歐陸上,最為典型的是司法體制被分成王室裁判權和領主裁判權。而在英國,主持各郡法庭的行政司法權官由王室任命,而非世代相襲但他們是從當地鄉紳中遴選出來的,而非來自中央官僚機構,法院本身則保有原始的村民司法議會的痕跡,在這種議會中農村公社的自由民保持著平等的關系,貴族高級裁判權的全面發展也受到遏制,取而代之的是在各郡縣出現了義務性的貴族半自製行政機構,這機構在近代初期轉化成治安官吏體系。
與歐洲各國一樣中世紀的英國貴族是軍國主義化的,掠奪成性的階級。英國經歷了眾多遠離故土的戰爭。在百年戰爭大部分過程中英國的優勢並非來自海上霸主地位,因為在這樣的一場造成無數損失的持久戰爭中占支配地位的應當是法國方面。最終國內爆發了玫瑰戰爭,以都鐸王朝建立宣布結束,但期間亨利七世時代為英國「新君主政體」的產生鋪平了道路。英國在歐洲的地位也因其軍事結構的缺陷而發生變化、在16世紀上半葉,曾遭英國侵略的西班牙,法國均成為充滿活力的王權國家,英國被它們拋棄在後面。而對於文藝復興時代歐陸個君主政體來說,建立強大的軍隊是生存的先決田間,但對於英國卻並不十分迫切,英國雖在財力,人力,資源上處於劣勢,但海上入侵英國的威脅並不十分嚴重。使得在向「新君主政體」轉變的關鍵時期,都鐸王朝國家既不需要,也不可能建立與法國、西班牙絕對主義相匹敵的軍事機器,而且亨利八世及其同時代的英國貴族從主觀上尚不能跟上國際格局的變化,以至於在法國,西班牙等對義大利控制權的角逐中,英國已經坐了冷板凳。 由於它對羅馬教廷毫無興趣,因而在競爭中成為旁觀者。這是亨利八世時在外交政策上的災難性挫折。其時,英國君主政體失去了昔日在歐洲的軍事地位,卻還未意識到作為海上強國的前景正在向他揮手。在亨利八世統治的後期經伊麗莎白至17世紀內戰爆發前夕,貴族與中世紀社會秩序所規定的基本軍事職能相分離,轉向商業化活動的時代大大早於歐陸地主階段,同時王權被大大加強。絕對主義在英國有條不無奈的發展,但英國又不得不對本國絕對主義自身結構的缺陷付出代價。偏離了封建時代末期國家的通則以及宗教矛盾的升級等因素使得英國絕對主義在進入成熟期之前就被資產階級革命扼殺了。
「絕對主義」是西方近代初期普遍的政治形式,對於英國封建主義時代及絕對主義時代的了解,在《絕對主義國家的系譜》一書提供了一個框架,一個思路。體而言,絕對主義有其獨特的歷史涵義研究絕對主義的重要意義在於正確評價它在近代早期的歷史作用。正是它從分散的封建社會中凝聚起民族國家,它是西方從中世紀向近代轉變的關鍵。
⑸ 高中生歷史-世界史的筆記
五千多字,夠你用了。
《世界歷史》第一冊
1.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原因和歷史意義
原因:新航路開辟後,英國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積極發展海外貿易,開展殖民掠奪,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得到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和新生貴族力量日益壯大,他們要掌權,發展資本主義經濟,斯圖亞特王朝的專制統治成為資本主義發展的嚴重障礙.因此,要發展資本主義,就必須建立與之相適應的社會制度來保護資產階級的利益.總之,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生產關系阻礙了資本主義生產力的發展.
歷史意義
:a.通過資產階級革命,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1689年,為限制國王權利,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為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障礙;
b.它是人類歷史上資本主義對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勝利,揭開了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序幕,推動了人類歷史的發展進程.
2.<權利法案>的頒布和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為限制國王的權利,確定議會的大權,1689年,英國議會通過了<權利法案>.<權利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了法律保障,使以後的國王不能濫用權利,為所欲為,這就使英國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專政.
3.英國成為最大的殖民國家
英國採用海盜方式,在海上進行搶劫活動.16世紀晚期,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取得了海上霸權,開始在海外殖民.英法早期殖民活動主要集中在印度和北美.在殖民擴張過程中,英法荷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最後,英國戰勝了荷蘭和法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國家.
4.來剋星頓的槍聲和美國獨立
a. 1775年來剋星頓的槍聲,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
b. 1775年第二屆大陸會議召開,整編大陸軍,任命華盛頓為大陸軍總司令.
c. 1776年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告英屬北美殖民地獨立.
d. 1777年,在薩拉托加戰役中,美軍打敗英軍,是北美獨立戰爭的轉折點.
e.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
f. 意義:
1.獨立戰爭使美國贏得了獨立(1787年,美國制定了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的國家,實行總統制,華盛頓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它同時又具有資產階級革命性質,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2.對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5.攻佔巴士底獄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
6.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成立和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1791年6月,奧地利和普魯士採取軍事行動,幫助路易十六鎮壓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君主統治,,9月,法國軍隊也把外國軍隊趕出國境,並宣布成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資產階級革命高潮過後,法國政局動盪,1799年,拿破崙發動政變,奪取了政權.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皇帝,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拿破崙頒布了維護資產階級利益的<法典>,對外打擊反法聯盟,擴張法國勢力.對外戰爭損害了被侵略地區人民的利益,引起人民的反抗,1812年遠征俄國失敗,敲響了帝國的喪鍾;在萊比錫戰役中,法軍再次慘敗;1814年反法盟軍開進巴黎,帝國滅亡.
7.英國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是促使手工工場發展到機器大生產的一次革命,,它是從發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
條件:雄厚的資本;充足的勞動力;豐富的資源和原料;海外貿易的迫切需求.
18世紀60年代,英國首先發生了工業革命.機器的發明和使用,最早出現於棉紡織業.
進程
a.18世紀六七十年代,珍妮紡紗機,水利紡紗等機器相繼問世;80年代,水利織布機的出現大大提高了織布的效率
b.機械師瓦特製成了改良蒸氣機,1785年,這種蒸氣機被用來帶動紡織機器,從而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c.蒸氣機的使用推動了交通運輸工具的進步,汽船和火車機車相繼誕生.d.19世紀上半期,大機器生產基本取代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
8.工業革命的影響
影響
a.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發展;b.工業革命使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直接對立的階級,即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c.工業革命改變了世界面貌,是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彼此聯系,不可分離的整體.
9.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歐洲三大工人運動,即法國里昂工人的兩次武裝起義,英國工人的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的紡織工人起義,標志著無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馬克思和恩格斯把理論研究同無產階級的解放斗爭聯系在一起,在吸收人類優秀文化遺產的基礎上創立了科學社會主義.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意義:使無產階級有了自己強大的思想武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10.美國內戰爆發的原因及意義
原因:
北部資本主義工業迅速發展,南部實行大種植園經濟,以黑人奴隸為主要勞動力.雙方在關稅和奴隸制的存廢問題上的矛盾不可調和.
意義:
使美國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障礙,為以後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11.彼得一世改革和1861年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1689年,彼得一世為擺脫落後狀態使俄國成為近代強國,推行多方面的改革,其內容包括加強中央集權,擴大軍事力量,發展經濟,推行學校教育.它實際上是一場封建農奴主推行的富國強兵改革.作用:增強了俄國的經濟和軍事力量,鞏固了專制統治,為對外擴張准備了條件.
1861年改革
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工業有所發展,但由於農奴制的阻礙,發展極其緩慢.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為維護貴族和地主的利益被迫簽署了廢除農奴制的法令.法令規定農奴在法律上成為」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農奴的生活;農奴可以出錢贖買一塊份地.它實際上是一場沙皇自上而下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作用:使俄國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是俄國歷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
12.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內容及意義
主要內容:
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先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
意義:
使日本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危機,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逐漸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但日本強大起來後,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
《世界歷史》第二冊
1.科學成就和第二次工業革命
科學成就:
a.新能源的發展和利用 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人類進入」電氣時代」;內燃機的廣泛應用,促進了石油的開采和提煉,石油,電力和煤炭構成了三大能源.
b.新機器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 德國的西門子創制了第一輛有軌電車;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導致了汽車和飛機的試製成功.
c.新的信息傳遞工具的發明 19世紀中期,發明了有線電報;19世紀晚期,有線電話和無限電報也研製成功.
影響:
大大促進了生產力,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間的聯系,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更廣泛的途徑.
2.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狀況
19世紀晚期,隨著生產力和資本的高度集中,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其形式有卡特爾,辛迪加和托拉斯.
美國和德國作為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由於更多地採用新技術,新設備,起點高,發展快,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分別成為世界頭號,二號資本主義工業大國.
英國和法國由於技術裝備落後和過分依賴殖民地,經濟發展緩慢,工業生產被美國,德國趕上和超過.
日本在明治維新後,竭力進行武裝擴張,促進了經濟發展;俄國資本主義雖然有較快的發展,但由於大量封建殘余的存在,仍落後於其他主要資本主義國家.
3.帝國主義兩大軍事集團的名稱和主要成員
同盟國集團:
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後來參加到協約國一方)
協約國集團:
英國,法國,俄國
4.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西線三大戰役
1914年6月底,一個塞爾維亞青年在薩拉熱窩街頭刺殺了奧匈帝國的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這就是引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薩拉熱窩事件.
西線三大戰役:
交戰雙方是英法和德國,分別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5.美國參戰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
大戰爆發時,美國利用中立的地位與交戰國做生意,通過出售軍火,提供貸款,大發橫財,國力大增.1917年,在交戰雙方都已精疲力竭的時候,美國加入協約國,終於參戰了.美國的參戰無論在政治,軍事還是財力方面,使協約國受益極大.
一戰性質:
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
6.俄國十月革命和蘇聯的社會主義建設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俄國經濟陷於全面崩潰,1917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出現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資產階級政府繼續進行帝國主義戰爭,並用武力鎮壓革命群眾.1917年11月7日,在列寧親自領導下,十月革命武裝起義取得勝利,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工人士兵蘇維埃人民委員會,推出」一戰」,頒布了沒收地主,寺院土地,分配給農民耕種的<土地法令>.
蘇聯開始有計劃的經濟建設,1928年和1933年的兩國五年計劃,其重點都是重工業,兩個五年計劃的完成,蘇聯由農業國變成了工業國.1937年蘇聯基本完成了農業集體化.同年蘇聯通過新憲法,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蘇聯的確立.
7.巴黎和會與<凡爾賽和約>
1919年1-6月,參加國有27個,英國,法國,美國三國成為和會的主宰.其主要內容有:同德國簽訂<凡爾賽和約>;分別和德國盟國簽訂一系列和約,它們和對德和約共同構成了凡爾賽體系.決定成立制裁侵略,維護世界和平的國際組織---國際聯盟(1920年成立,實際上是帝國主義列強維護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秩序的工具).確定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和非洲統治的新秩序.(和約內容見初三<世界歷史>第二冊35頁)
8.華盛頓會議
在美國倡議下召開,共有九國國家參加,美,英,日三國起主要作用.英,法,日,美簽訂了<四國條約>,相約互相尊重它們在太平洋區域屬地的權益.美,英,日,法,意五國簽訂了<限制海軍軍備條約>,規定了五國海軍主力艦的噸位比例.1922年,九國代表簽署了關於中國問題的<九國公約>,實際上成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會的繼續,它確立了帝國主義國家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統治秩序,最終確立了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的凡爾賽—華盛頓體系.
9.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和羅斯福新政
1929-1933年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從美國開始,是一次世界性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有三大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
羅斯福新政的目的是在不改變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和指導,消除經濟危機.其內容有:金融方面,首先從金融業開始,使私人現款重新流通;農業方面,政府讓農民縮減耕地和屠宰耕牛,由政府撥款補償;工業方面,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國家對工業的調整,1933年國會通過工業復興法,加強政府對資本主義工業生產的調節和控制;社會賑濟方面,新建許多公共工程,以減少失業隊伍,刺激消費和生產.
評價:
a.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使美國經濟緩慢地恢復過來,資本主義統治得到穩定;
b.資本主義制度沒有改變,產生危機的根源依然存在,新政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
10.德意日的法西斯化
德意日三國建立法西斯專政的根本原因是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
希特勒的上台執政,標志著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1936年,日本受到軍部控制的內閣上台,標志著世界大戰的亞洲策源地形成.1937年,德,意,日三國結成侵略性的軍事政治集團,成為「柏林—羅馬—東京軸心」,又稱軸心國集團.
11.第二次世界大戰
原因:
a.在經濟危機的打擊下,德意日建立和強化了法西斯專政,瘋狂對外侵略;
b.英法美的縱容侵略政策加速了大戰的爆發.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大戰全面爆發;
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襲蘇聯,蘇聯軍民英勇捍衛國土,取得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
1942年初,國際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1943年9月義大利新政府投降;
1943年中,美,英在埃及召開開羅會議,發表了<開羅宣言>,為戰後處理日本問題提供了依據;美,英,蘇在伊朗德黑蘭舉行了會議,確定了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
1945年初,美,英,蘇三國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會議,會議達成重大協議:德國由美蘇英分區佔領;蘇聯參加對日作戰;成立聯合國.
1945年5月8日德國無條件投降;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立即無條件投降;1945年8月初美國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放了兩顆原子彈;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署投降書
12.二戰後蘇聯鞏固社會主義制度的措施和影響
從1946年起開始執行第四個五年計劃,在斯大林領導下,集中精力恢復並發展經濟,重工業和國防工業是蘇聯工業的發展重點.蘇聯人民取得了經濟振興的巨大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教育文化事業有較大發展,加強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吸引力.
13.」歐洲共同體」的建立
1967年,為了保證自己的安全和國際地位,促進經濟的發展,加強互相間的合作,法國,聯邦德國,義大利等六國發起建立了」歐洲共同體」組織.」歐共體」建立後,成員國數目不斷增加,相互之間的合作日益密切,促進了成員國的經濟發展,也提高了歐共體在國際上的地位和作用.
14.美國的霸權政策和美蘇爭霸
美國霸權政策的體現:
1947年,美國總統杜魯門在歐洲推行」冷戰」政策(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採取的除戰爭以外的一切手段和敵對行動).
美國通過提供經濟援助,抵擋蘇聯和社會主義力量的沖擊,控制西歐各國.
為了進一步控制西歐,對歐洲社會主義國家實行包圍,1949年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20世紀50.60年代,發動了侵略朝鮮和越南戰爭.
美蘇爭霸:20世紀50年代以後,隨著國立的增強,蘇聯也走上了霸權主義的道路;60年代的」古巴導彈危機」;70年代末,蘇聯出兵佔領了阿富汗,企圖建立在南亞和波斯灣地區的霸權;美國提出了」星球大戰」計劃.美蘇爭霸嚴重威脅世界和平,也給兩國本身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蘇聯力不從心,80年代中期被迫改變稱霸政策.
15.第三世界的興起
二戰後亞洲人民首先掀起民族解放運動;
1947年英國被迫同意印度獨立,把原來的印度分為印度和巴基斯
⑹ 《世界歷史—中國大百科》讀書筆記
hgvg
⑺ 《百家講壇》收視筆記 五篇
從閻崇年被打、於丹受威脅之後,有關《百家講壇》日薄西山的說法更加沸沸揚揚。日前,有不願具名的央視科教頻道的節目編導向媒體透露,今年《百家講壇》的成績變化明顯,跌幅之大令人吃驚,「現在科教頻道的24檔節目中,《百家講壇》在9、10月份的收視排名已經跌到了十名開外,最低的時候在第18位,已經處於中下游水平。
有人說是《百家講壇》的學術娛樂化導致了它收視率的下滑,也有人說一個節目從火爆到平淡根本就是電視節目的正常現象。那麼,作為一個曾經風光火爆的《百家講壇》,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它顯出頹勢?收視低了就面臨「死掉」嗎?國內同類電視節目的狀況又如何?記者昨天采訪多位業內人士和專家學者。
原因之一———學術太過娛樂化
從《百家講壇》火爆起來的時候開始,它的娛樂化和庸俗化傾向就被學界和部分觀眾所詬病,如今《百家講壇》日落西山,學術娛樂化也成為「罪魁禍首」。
曲阜師范大學教授駱承烈告訴記者,《百家講壇》的優勢在於藉助了電視這種現代化傳媒的力量,「它用通俗的語言普及傳統文化,在觀眾中起到了很好的教化作用,這是普及傳統文化的一條很好的路子。」而這個節目現在之所以顯出頹勢,和它學術娛樂化的傾向不無關系,「首先,《百家講壇》的節目過分追求趣味性,講傳統文化時用詞太過華麗甚至離譜,這樣就會偏離傳統文化的本色。其次,有些主講人因為倉促上陣,講得不太嚴謹。比如有一次於丹把孔子『游於藝』中的『藝』字解釋成『藝術』,這顯然是錯的,這個『藝』應該是指『六藝』。再比如於丹有一次講『孝』,說『孝』產生於春秋戰國,這個說法表明於丹沒有分清楚『孝行』和『孝道』的概念。春秋戰國時期,孔子、曾子把『孝』理論化、系統化了,將『孝行』上升到了『孝道』。因此我們可以說『孝道』是春秋戰國時候產生的,如果說『孝行』,其實在原始社會就有,『孝行』是一個人的本能。第三,《百家講壇》部分主講人的作風不太能服眾,這也導致了不少觀眾對節目的反感。作為一個學者,出行的時候如果需要交通管制,需要頭戴鋼盔的武警保護,這就有點太過分了。」
原因之二———缺乏節目形態創新
創立於2001年的央視《百家講壇》,已經到了「七年之癢」。一開始《百家講壇》收視率很低,2005年《百家講壇》推出劉心武與紀連海後開始火爆,2006年易中天和於丹更是異常火爆,到了2007年,欄目大力推薦王立群、蒙曼等,但聲勢卻明顯弱了不少。到了2008年,後繼無人的欄目只能讓劉心武、易中天等老面孔「重出江湖」。但即使老面孔,也無法實現「救市」的夢想。
對於這種情況,同樣是做學者講壇類節目的山東電視台《新杏壇》欄目製片人張立告訴記者,這「很正常」。在《新杏壇》籌辦期間,張立就曾前往《百家講壇》學習取經,對這個節目出現收視率下滑的現象,她直言不諱地道出了原因,「第一,任何一個電視欄目,都有一個從不溫不火到廣受關注,再到重歸平淡這樣一個過程。《百家講壇》也無法脫離這個規律;第二,作為一種電視節目形態,《百家講壇》的資源過於單一,除了於丹、易中天、劉心武這些人,《百家講壇》在挖掘新的學術明星上後勁不足;第三,由於央視身份特殊,所以有很多有意思的題材都不能做,比如除了紅色經典之外,據說1840年以後的東西都不讓講,他們的編導也很苦悶,因為古代有意思的東西差不多都講完了。」
本土講座節目———增加互動突破困境
張立表示,其實全國有不少類似於《百家講壇》的節目,「北京台有《中華文明大講堂》,上海紀實頻道有《文化中國》,江蘇城市頻道有《萬家燈火》,安徽某地面頻道有《興安大講堂》。我最近同這些欄目的製片人交流,他們表達了和《百家講壇》一樣的困惑,就是如果有名的學者去講,收視率就很高,但是沒名氣的人講,就會很低。他們都在紛紛尋找突破之路。」
張立告訴記者,《新杏壇》於2007年9月22日開播,開播伊始收視率也很低,「但是自從紀連海來講齊文化之後,收視率就一路上升。此前已經播出的是紀連海講齊國國君,上周紀連海又來濟南錄了齊國名相,相信收視率也一定會不錯。」《百家講壇》收視率的下滑也讓張立早早開始思索如何才能突破文化類節目的困境,「思考很久之後,我們認為,核心的問題就是要突破一人講課的形式,增加節目的交流和互動。」
草根講座———挑戰《百家講壇》非易事
《百家講壇》之所以引人關注,最重要的原因是其所處的央視這個大平台,閻崇年被掌摑後,一直自覺沒有「話語權」的草根學者則開始「大顯身手」———一位自稱「青年學者韓江雪」的人在博客中貼出了自己主講的《從靖康恥到風波亭———公元1111年-1141年中國歷史大動盪》視頻,以挑戰《百家講壇》。
這段長達數小時的視頻迅速引起廣大網友的熱議,有人支持,也有人不以為然。日前,視頻中的主講人韓江雪在博客中解釋了他這番做法的初衷。他稱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證明自己、給民間的思想表達尋找一條出路。
有專家表示,從知名度、演講水平、技術水平等各方面看,草根講壇還是沒法和《百家講壇》相比。曲阜師范大學教授駱承烈則表示,網上的草根講堂的確給大家提供了一個自由表達的平台,但是難免魚龍混雜,因此加強監管力度也很重要。
與零星的草根講堂不同,規模頗大的「網上大講堂」則引起了很多人的興趣。今年5月底,新浪、搜狐、網易、TOM、千龍、中華、西祠胡同、和訊、奇虎和貓撲10大網站,聯手推出了「網上大講堂」。這個「講堂」涵蓋了很多社會熱點問題。比如,當前股民人數增加很快,「網上大講堂」就請資深股評人士談一談「全民炒股」的問題;最近幾年收藏很受老百姓關注,「網上大講堂」就請了收藏界人士來講一講古代瓷器的鑒別和收藏。相關人士表示,網上的這種可以鑒定主講人身份的「講壇」,既規避了欺騙性信息,又能讓觀眾有實際收獲,是一種值得大力發展的傳播形式。
未來去向———收視率低了也未必就「死」
不過,對於《百家講壇》這樣的文化類電視節目,不少人覺得雖然有問題,也應該保留。省城某高校一位姓周的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百家講壇》本來就應該是個高端的文化節目,不能因為收視率低了就撤,「熒屏上不能全是泛娛樂化的東西,純文化的可以被擠壓,但應該有自己的位置。」與周博士一樣,在省城某出版社工作的楊編輯也表示,作為一檔學術性文化節目,「《百家講壇》的常態應該就是低收視率的。只不過當易中天、於丹這些明星人物出現的時候,《百家講壇》才真正火爆起來。現在它又歸於平靜,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一種現象。但是我相信,這個學術性文化欄目是不會輕易『死掉』的。」
⑻ 收視筆記是什麼,該怎麼寫呢給我一個例子,大概100字左右,謝謝~
今天我看了百家講壇,主要講的是貞觀之治之李世民奪位。
當時漢高祖時期,皇帝李淵治國有方,當時全國上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這時,李世民就起了奪位之心,他的第一步就是朝太子和齊王開刀,他設計計謀在玄武門把太子和齊王殺了。這就是所謂的玄武門政變。為什麼當時皇帝不處罰李世民呢?是因為他的聲望太高了,殺了他天下就會暴亂。殺了齊王和太子後,李世民就派他的一員大將去找皇帝要兵權。當時,皇帝和幾個大臣在劃船,看見一名全副武裝的將士來到他的面前,就被嚇著了,明白了此人的來意,但皇帝還是故作鎮靜地問他:你來干什麼?此人就說外面有人生亂,請你把兵權交給秦王,讓他來統一安排,全部聽從他的指揮,旁邊兩位大臣也幫李世民說好話,皇帝沒有辦法,也只有交了兵權。從而也把自己的皇位拱手相讓了,因為當時兵權就等於一切,所以李世民就順理成章地當上了皇帝。
李世民當上了皇帝,眾說紛紜,有的說是他篡位,有的又說是繼位。史書是史書,說法歸說法,我認為李世民的做法是錯的。因為他不應該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殺兄囚父。雖然他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卻失去了手足、父子親情。
百家講壇一直是我比較喜歡的欄目。從紀連海的《正說和珅》到易中天的《品三國》。這幾天我就關注著於丹教授的《論語》。
《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與他的弟子的言行的書。孔子說,一個人要有人格的尊嚴.他不提倡以怨抱怨.因為冤冤相報何時了?他也不提倡以德抱怨.他說那是一種浪費.是對人生的浪費.試想,人家很對不起你,可是你仍然忍辱負重,還在那裡對他人寬容,忍讓,會讓那人感到你是可欺的.這樣會讓那個人瞧不起你的,你要用你的公正,磊落的人格,既不是德,也不是怨,要把有限的情感留在最有用的地方.因為人生有限,生也有涯.光明磊落才是你應該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