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清代歷史地圖

中國清代歷史地圖

發布時間:2021-02-27 11:32:09

A. 清朝時中國版圖有多少

清朝時,中國的版圖還是很大的,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

1760年,平定準噶爾汗國的清朝疆域達到極盛,其疆域的四至情況如下:

1、東北與俄羅斯帝國分界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與外興安嶺,這條疆線直到鄂霍次克海與庫頁島;

2、正北與沙俄分界薩彥嶺、沙畢納依嶺、恰克圖與額爾古納河;

3、西北與哈薩克汗國等西北藩屬國分界薩彥嶺、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爾喀什湖至帕米爾高原;

4、西南與印度莫卧兒帝國、尼泊爾、不丹等國分界喜馬拉雅山至野人山;

5、正南大致上與現今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南亞國家的分界相近,包含南坎、江心坡及緬甸等地 ;

6、東與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與東海,與朝鮮王朝沿圖們江、鴨綠江分界;

7、清朝還領有台灣、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諸島(時稱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極盛時期總面積可達1316萬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縮水至1135萬平方公里。

(1)中國清代歷史地圖擴展閱讀

清朝最繁榮的時候是在康熙,雍正,乾隆時期。康乾盛世又稱康雍乾盛世、康雍乾之治、康乾之治,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盛世,同時是中國封建社會的迴光返照。

該時期經歷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續時間長達一百三十四年, 是清朝統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間,中國社會的各個方面在原有的體系框架下達到極致,改革最多,國力最強,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人口增長迅速,疆域遼闊。

B. 中國清朝各省地圖詳細

1、本圖組包括全圖二幅,分幅圖二十六幅。擴大圖五幅。插圖六幅。

2、全圖畫出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的疆域政區。

3、嘉慶全圖畫出直隸、江蘇、安徽、山西、山東、河南、陝西、甘肅、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八省區及其總督、巡撫駐所與所屬部分府廳州。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的轄區、駐所及其所轄府治與副都統、總管駐地;


4、分幅圖按嘉慶二十五年的省、將軍、辦事大臣轄區和內蒙古盟旗分為二十六幅,另制直隸、甘肅、四川、新疆、西藏部分地區擴大圖各一幅;直隸、甘肅、福建、廣東、內蒙古部分地區插圖各一幅。福建幅另插入光緒二十年(1894年)台灣省一幅。

5、各省總督、巡撫,盛京、吉林、黑龍江、伊犁、烏里雅蘇台將軍,西藏辦事大臣駐所,均作省級符號,西寧辦事大臣駐於甘肅西寧府,在青海幅圖框外註明。

6、十八省區的府和直隸廳、州,均作府級政區,畫出治所和界線,府屬的廳、州和縣,均作縣級政區。甘肅、四川、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少數民族聚居地區,設有文武各級土司,分別作縣級或聚邑級處理。

C. 中國在清朝的時候地圖是怎麼的面積有多大

中國在清朝的時候國土面積達1316餘萬平方公里。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清朝吞並准噶爾汗國後疆域達到極盛。

北起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及西伯利亞,南至南海,包括「千里石塘、萬里長沙、曾母暗沙」(今南海諸島),西南達西藏的達旺地區、雲南的南坎、江心坡地區等緬甸北部,西抵蔥嶺、巴爾喀什湖地區,東北抵外興安嶺,包括庫頁島,東南包括台灣、澎湖群島。

(3)中國清代歷史地圖擴展閱讀:

在行政區劃方面,清朝承襲明制,在中原地區設省,在明朝13省的基礎上,增加直隸、江南兩省,接著又將較大的省份進行拆分,比如將江南省拆分為安徽、江蘇,將湖廣省拆分為湖南、湖北,將陝西省拆分為陝西、甘肅,這樣就形成了「內地十八省」的格局。

這個格局自康熙至同治,200多年間未發生改變。省之下設府(直隸州),府之下設州、縣。清朝初期,全國有160多個府,到了清末有200多個府。

州有直隸州和散州之分,直隸州與府平級,下轄縣,只是規模比府要小;散州與縣平級,隸屬於府。到清朝末年全國有200多個州。縣是最基本也是最基層的一級行政區劃,至清朝末年全國共有1350多個縣。

清朝還沿襲了明朝設置的總督、巡撫的官制,並且把總督、巡撫的管轄邊界調整到與省界一致,總督一般管轄兩到三個省,巡撫一般管轄一個省,這樣一來總督、巡撫就成了掌管一省或多省的最高地方官員。

清朝一共設立了8個總督,分別為直隸、兩江、閩浙、陝甘、湖廣、兩廣、四川、雲貴。巡撫15個,分別為山東、山西、河南、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江西、湖南、湖北、廣西、廣東、貴州、雲南。其中,直隸、四川、甘肅三省只有總督沒有巡撫;山東、山西、河南只有巡撫沒有總督。

此外,在各省繼續沿襲明制設立布政使和按察使輔助總督、巡撫,一般每個省設一個布政使,但江蘇例外,江蘇省設有江蘇布政使(駐蘇州府)、江寧布政使(駐江寧府)兩個布政使。

除了內地十八省,清朝還在邊疆地區設立了5個將軍轄區,分別是盛京將軍、吉林將軍、黑龍江將軍、伊犁將軍、烏里雅蘇台將軍;西藏辦事大臣、青海辦事大臣以及內蒙古的盟、旗、部。

這五個將軍轄區中的遼寧、吉林、黑龍江、伊犁(新疆)分別設立成為省;西藏、青海成為了今天的西藏自治區和青海省;內蒙古各盟旗發展成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

在東南地區,清朝在鄭成功後代鄭克爽的手中拿下台灣島,並在島上設立了台灣府,隸屬福建省。光緒年間,為加強海防抵禦倭匪,清朝又把台灣從福建省分出來,設立台灣省。

總體來看,清朝的行政區劃已經具有了今天我國行政區劃的雛形,除了後來新增的寧夏、海南及京津滬渝,沒有太大的變化。不同的是,清朝各省級政區的面積,特別是黑龍江、吉林、新疆等政區的面積,要比現在大得多。

D. 清朝前期中國地圖對比,堂堂中華丟失多少領土了

清朝全來盛期領土1320萬,末期源領土1140萬。共丟失179萬平方公里。

割讓及侵佔土地的大事件:

1,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侵割黑龍江以北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2,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割占烏蘇里江以東4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3,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侵佔了中國西部44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

4,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約7萬平方公里。

5,1892年沙俄侵佔薩雷闊勒嶺以西帕米爾高原2萬余平方公里中國領土。

6,道光末年被英屬印度侵佔的西藏拉達克地區,計9萬平方公里。

7,1917年沙俄吞並中國蒙古唐努烏梁海地區,計17萬平方公里。

(4)中國清代歷史地圖擴展閱讀:

1759年8月,清朝屠滅准噶爾汗國,領土達到全盛期。

1858年5月28日,俄軍直逼黑龍江璦琿城下,逼迫清朝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黑龍江以北的土地劃歸俄國,60萬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從此脫離了中國版圖,清朝領土從全盛期開始下滑。

外蒙古1921年宣布脫離中華民國獨立。從此18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從我國脫離。

至此,中華人民共和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

E. 現在中國地圖與清朝地圖相比多出的地方叫什麼

現在中國地圖與清朝地圖相比多出的地方一共三個:

1、勐板

勐板鄉位於永德縣西部,東與永康鎮相連,南與德黨鎮接壤,西與鎮康縣的勐棒毗鄰,北與小勐統鎮相鄰。距縣城40公里,距市266公里,距省會昆明827公里。

勐板位於東經99°09`北緯24°05`,總控制面積為213.74平方公里,合320610畝。東西橫距十八公里,馬路小道35公里;山區占總面積的95%以上,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15人。

2、都龍

都龍位於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馬關縣的一個古鎮,距離越南直線距離不過8公里。

全鎮國土面積211.8平方公里,居住著漢、壯、苗、彝、傣、瑤、布依等11個民族。全鎮耕地面積34413畝,其中田8615畝,佔25.03%,地25798畝,佔74.97%。

3、田蒲

(5)中國清代歷史地圖擴展閱讀:

清朝疆域達到1316萬平方公里的極值是乾隆時期。

清初為便於統治明代故土,仍沿用明制承宣布政使司,僅改北直隸為直隸,南直隸為江南承宣布政使司,即廢除了南京為留都的地位。

康熙初,改布政使司為省,因認為全國區劃為十五省,其制過大,所以分湖廣省為湖南、湖北兩省,分江南省為江蘇、安徽兩省,分陝西省為陝西、甘肅兩省,漢地被析為十八省。

1884年(光緒十年)置新疆省,1887年(光緒十三年)建台灣省,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改奉天、吉林、黑龍江三個將軍轄區為省,加上內地18省共為23省。

因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清政府簽訂了賣國求榮的馬關條約,台灣省被割讓給日本,所以史稱22省。清朝的22省,為中國現代省的政區劃分奠定了基礎。

網路-都龍

F. 中國最早的歷史地圖集誰編輯的

西晉時,中國出現了一位著名的地理學家、制圖理論家裴秀(公元223-271)李約瑟稱他為「中國科學制圖學之父」,與歐洲古希臘著名地圖學家托勒密(Ptolemaeus Claudius,約公元90-168)齊名,是世界古代地圖學史上東西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

裴秀(223-271年)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縣)人。自幼好學,知識淵博。出身官僚世家,官至司空。接觸到不少的地理和地圖資料。由於才華出眾,所以青少年時代就受到社會知名人士的贊賞。

春秋戰國時期地圖已廣泛用於戰爭和國家管理,秦漢以後損失嚴重。出於政治和軍事需要,裴秀立意製作新圖。他領導和組織編製成《禹貢地域圖》18篇,這是中國和全世界見於文字記載的最早歷史地圖集。為了便於應用,他還將一幅篇幅過大(用娟八十匹繪制)的《天下大圖》縮製成以寸為百里(比例尺1:1,800,000)的《地形方丈圖》,圖上載有名山都邑,為軍政管理提供了科學依據。

裴秀在地圖學上的主要貢獻,在於他第一次明確建立了中國古代地圖的繪制理論。他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了著名的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制圖理論--"制圖六體"。

所謂「制圖六體」就是繪制地圖時必須遵守的六項原則,即: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前三條講的是比例尺、方位和路程距離,是最主要的普遍的繪圖原則;後三條是因地形起伏變化而須考慮的問題。這六項原則是互相聯系,互相制約的,它把制圖學中的主要問題都接觸到了。

這是他對中國地圖學作出的巨大貢獻,是中國古代唯一的系統制圖理論。直至今天地圖繪制考慮的主要問題除經緯線和投影外,裴秀幾乎都扼要地提到了。

裴秀提出的這些制圖原則,是繪制平面地圖的基本科學理論,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它一直影響著清代以前中國傳統的制圖學,在中國地圖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世界地圖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G. 求明清時代的中國地圖(要求清晰),還要同時期的世界地圖。

唐、抄宋、明朝地圖http://blog.163.com/zhangli-820618

H. 清朝時的世界地圖

清朝時的世界地圖:

清朝滅亡於1912年,統治時長為296年。清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共傳十二帝。從改國號為大清開始,總計276年,從清兵入關,建立全國性政權算起為268年。極盛時期總面積可達1316萬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縮水至1135萬平方公里。

(8)中國清代歷史地圖擴展閱讀:

清朝同期的世界:

1748年,也就是乾隆十三年,富察皇後第二個兒子夭折,悲傷欲絕,身體逐漸羸弱,在隨乾隆東巡時返程路中病情惡化去世了。此後乾隆皇帝性情大變,更加冷酷,他寬松的政治統治狀態也變成嚴厲,開啟了高壓統治。乾隆中後期,主張打壓自由思想,史上最嚴厲的「文字獄案」也不斷涌現。

然而,在大清還在閉關鎖國,企圖通過推進文字獄,奴化人心,穩定政治秩序的時候,大洋彼岸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1745年,也就是乾隆十年時,距離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已經過去了105年,乾隆三十年(1765)的時候,也就是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珍妮紡紗機被發明,英國進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

乾隆三十九年(1774),美國開始了獨立戰爭;乾隆五十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機;乾隆五十四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同年法國爆發了資產階級大革命,兩年後,美國通過了《人權法案》。在接近150年的時間里,大洋彼岸的專制統治制度逐漸瓦解,民主政體開始建立。

I. 清朝第一個最完整的版圖是誰繪制的

是南懷仁與另一個西洋傳教士畫的。

《康熙皇輿全覽圖》是中國第一幅繪有經緯網的全國地圖。是南懷仁與聘請的西洋傳教士經過經緯度測量繪制而成。其中,實測經緯度值的地點有六百餘處,多處使用三角測量法,並使用少數的天文測量法。

此地圖在中國地圖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自清朝中葉至中華民國初年國內外出版的各種中國地圖基本上都淵源於此圖。

地圖描繪范圍東北至庫頁島,東南至台灣, 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貝加爾湖),南至崖州(今海南島)。繪圖人士有耶穌會的歐洲人士雷孝思、馬國賢、白晉、杜德美及中國學者何國棟、索柱、白映棠、貢額、明安圖以及欽天監的喇嘛楚兒沁藏布蘭木占巴、理藩院主事勝住等十餘人。

(9)中國清代歷史地圖擴展閱讀

清朝是中國歷史上疆域較大的王朝,除了元朝之外,清朝統治疆域應該是排到歷朝的第二位。它的鼎盛時期,國土面積達到1500萬平方千米(其中不包括附屬國土)。

大清土地增加變化:

1、萬曆十一年(公元1583年),努爾哈赤以祖、父所遺13副甲胄起兵,開始自己的復仇之路。萬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統一了建州女真,結束了女真各部數百年來的互相征伐並建立了後金政權,他建立了八旗制度,讓遼東各地結成聯盟,並將矛頭對准明朝。

2、皇太極繼位,隨後他將遼東最新融合起來的一個民族稱為「滿族」,並於明崇禎九年(清崇德元年)改國號為「大清」。他開始與漢人合作,吸收先進的中原文明建立完善的制度,並兩征朝鮮,三征蒙古,五下中原,讓清朝的勢力極速擴張。

3、皇太極死後,六歲的順治繼位。在多爾袞的輔佐下,清朝實力繼續增強。而此時的明朝則深處內憂外患中,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讓明朝精疲力竭。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自縊殉國。隨後,吳三桂領清兵入關,大順政權隨即倒台。

4、康熙皇帝繼位之後,繼續完成祖宗遺志,他平定三藩、收復台灣、親征噶爾丹、驅逐沙俄、聯合蒙古諸部,並且成為一個由「打天下」轉向「治天下」的關鍵轉折。在他61年的統治中,清朝逐漸走向全盛的「康乾盛世」。

5、有了康熙創立的基業,雍正繼續進行帝國的內部整頓,他完善政治制度並在全國范圍內開始土地、經濟上的改革,讓康熙時代因戰爭而帶來的虧空迅速彌補。他的繼任者乾隆皇帝在巨大的財富下開始做一些「錦上添花」的小動作,但是仍然做出了一定的貢獻,讓清朝的版圖達到最大。

J. 中國最早的一套歷史地圖是

公元3世紀西晉裴秀用「制圖六體」繪成的《禹貢地域圖》,是見於記載的內最早的中國歷史地圖。它是容一部普通歷史地圖集,表示從傳說中的大禹時代至西晉初年的歷史地理概貌。

成圖略晚的杜預《春秋盟會圖》,則是最早的古今對照的專門歷史地圖。

唐貞元十七年(801)賈耽製成的《海內華夷圖》廣三丈、高三丈三尺,內容上溯《尚書·禹貢》、下及當代,范圍包括唐朝版圖及其鄰國。它是首創「古墨今朱」雙色注記法的歷史地圖。上述地圖惜已失傳。

北宋稅安禮繪成的《歷代地理指掌圖》44幅,始於帝嚳,迄於北宋,至今尚有宋、明刊本流傳。這是中國現存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

閱讀全文

與中國清代歷史地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