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列舉中國古代所有比較優秀出名的皇後
1、竇漪,從地位低下的侍女躍為漢文帝皇後,又親歷「文景之治」,身為漢景帝母和漢武帝祖母得享高壽,史稱竇太後,為歷史上最幸運的女人之一。
2、陰麗華,管仲之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第二任皇後,劉秀愛陰氏,然聽陰氏之見先立郭氏為後,終於還是廢了同樣患難以共的郭氏,匡扶陰氏為皇後。
3、獨孤氏,隋文帝楊堅開國之後,封為文獻皇後,常與文帝討論時政,時稱「二聖」。
4、竇皇後,與唐高祖李淵生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無霸及平陽公主五位子女,皆為大唐天下的奠基者。
5、長孫皇後,北魏拓跋氏的後代,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後,史上著名的賢後,生性節儉、深明大義,唐太宗開創李唐江山和「貞觀之治」,與長孫皇後的賢淑是分不開的。
6、唐憲宗李純郭貴妃氏。,郭子儀之孫女,唐朝中後期影響最大的賢後。
7、孟皇後,孟氏宋哲宗趙煦的皇後孟氏,賢淑溫婉。
8、孛兒貼,為鐵木真先後生下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四個兒子,都是剽悍善戰的武士,成為成吉思汗征戰四方的得力助手,自己也為蒙古帝國的興起起到了關鍵作用。
9、馬皇後,史稱馬大腳,是明太祖朱元璋患難與共的皇後。
10、明成祖朱棣皇後徐氏,徐達之女,先於朱棣葬於長陵,明十三陵之第一陵。
11 、清代孝庄文皇後,皇太極之妃,輔佐三代帝王。
② 中國古代十大悲劇皇後
在中國歷史上,自恃美貌,橫挑強敵,死得最慘的美女當屬西漢劉邦的妃子戚夫人。。
戚夫人是劉邦在最落魄的時候得到的。
在和項羽的最初幾次對陣中,劉邦都是輸家。彭城一戰,劉邦更是被打得丟盔棄甲,連父親、老婆都成了項羽的俘虜。劉邦一路逃到山東定陶,在一戶戚姓人家意外地遇到了美人戚姬,也就是戚夫人。
戚美人當時年不滿二十,擅跳「翹袖折腰」舞,且花樣繁復,極具韻律美。戚美人還長於鼓瑟,劉邦也是個音樂家,常常聽著聽著就跟著唱起來。劉邦對戚美人很寵愛,無論行軍打仗都帶著她。作為第一夫人的呂雉對此並無怨言。因為她早在滅楚之後就成功轉型為劉邦的政治助手,而戚夫人不過是老公的紅顏知己,職責分明,兩不相干。但是戚美人卻逐漸有些不滿意自己的定位了,也想涉足政壇。
戚美人生有一子,劉邦取名為如意,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他對這個兒子有多喜歡。劉邦稱帝後,立發妻呂雉為皇後,立呂後所生之子劉盈為太子;封戚美人為夫人,劉如意為趙王。
劉邦老覺得劉盈這個兒子軟弱仁慈,不像自己。或許是愛屋及烏的原因,他對劉如意非常喜歡,常說:「這個孩子像我!」這些話讓戚夫人有了奪權的慾望。於是,她夜夜在劉邦的耳邊吹風,要求廢了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
作為政治家,呂後對於床笫之爭毫不在意,但廢立太子是大事,而且是與自己前途密切相關的大事,她就不能不管了。起初,劉邦左右為難,搖擺不定。最後心裡的天平還是傾向了美麗的戚夫人。
與呂後的斗爭:註定敗局。
呂後知道自己人老珠黃,而且政權已經基本穩定,她靠感情和政治才能都無法戰勝戚夫人,只能藉助外力。只不過,還沒等呂後有什麼舉動,大臣們就不幹了。有一天,劉邦把廢太子之事提出來讓大家討論,御史周昌在朝堂之上一點不給劉邦面子,大聲為劉盈辯護。無奈這老兄是個結巴,劉邦問他說什麼,他雖「盛怒」,卻越急越說不出話,好一會兒才又蹦出幾個字:「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雖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劉邦忍不住大笑起來。這場開始劍拔弩張的改立太子風波在一片笑聲中平息了,最終除了只製造了一個成語「期期艾艾」,什麼也沒有改變。呂後在朝堂外聽到了這次討論,待散朝之後,她當眾向周昌下跪叩謝道:「要不是你,太子就要被廢了。」
這個時候,戚夫人挑戰呂後的戰爭已經基本可以看到結局了:戚夫人用柔情和眼淚換取劉邦的支持,而呂後則用政治來喚起朝臣的支持。劉邦作為一個政治家,不可能為了一個女人而與所有的大臣為敵。戚夫人在一開始就敗局已定。
雖然有大臣的支持,但呂後知道劉邦還是想改立太子,於是向丞相張良求救對策。張良讓呂後請出「商山四皓」,以顯示太子在朝野中的聲望如日中天。所謂「商山四皓」,就是隱於商山之中的四位白發高人。劉邦曾多次力請他們出山,都沒成功。如果太子能夠請出這四位高人,對劉邦的壓力一定不小。
不知道呂後使了什麼招數,反正將這四個老頭請了出來,並且在一次宴請中以太子隨從的身份出現在劉邦面前。劉邦一看這陣勢,知道太子羽翼已豐,廢不掉了。戚夫人聽到這個消息後,知道大勢已去,對著劉邦大哭道:「你死了之後,我們母子一定逃不出呂後的毒手,你可得為我們做主啊!」劉邦嘴裡答應說:「我會想辦法,決不使你們母子吃虧。」但想了半天,也想不出一個萬全之計。
大臣趙堯看出了劉邦的心事,他向劉邦獻上一計:讓趙王如意到自己的封地趙國,再為趙王配備一名剛性的大臣保護趙王。趙堯推薦的大臣就是那位在朝堂上堅決反對廢太子的結巴周昌。劉邦想,呂後等人對周昌確實有些敬畏,讓他保護趙王,應可無虞,於是任周昌為趙相。幾天後,周昌和10歲的趙王如意離開長安去趙國上任,前來送行的戚夫人早成了淚人,強支病體前來送行的劉邦也是老淚縱橫。
與兒分離,悲傷不已。
送走了如意,戚夫人痛哭不止。劉邦安慰道:「朕這是為你好啊。兒子在外有自己的軍隊,誰能動他!只要他活著,誰又敢動你!」望著自己的愛姬仍哭個不停,劉邦接著說道:「你不必悲傷,須知人生有命。來,你為我跳一段楚舞,我為你唱一曲吧。」
於是,在戚夫人飄揚翠袖的陪伴下,劉邦借酒敲築歌起了他的第二首名作:
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繒繳,向安所施!
歌詞的大意就是,鴻鵠的羽翼已經長成了,可以一飛千里,雖有網羅,也無能為力啊!他接連唱了四次,音調凄愴。戚夫人聽著更是悲從中來,不覺泣下如雨。
劉邦駕崩,無所依靠,終悲劇收場。
幾年後,戚夫人的大靠山劉邦駕崩,呂後開始了她的政治報復。她掌權後第一件事就是令人把戚夫人抓起來,剃光她的秀發,給她穿上用紅土染就的囚衣,戴上冰冷的鐵枷,關在「永春巷」的特別監獄里去搗米。客觀地說,戚夫人作為挑起政治斗爭者的始作俑者,這是應付的代價。如果戚夫人贏了,呂後估計也好過不到哪兒去。
如果戚夫人這個時候懂得隱忍,她很可能就在這樣的勞動改造中了其餘生,慘是慘點,但至少生命無虞。只要命還在,就有翻身的機會。可是她卻愚蠢地唱了一首要了自己和兒子命的歌:
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去三千里,當誰使告汝?
這首歌明顯是讓兒子劉如意來給她報仇。呂後本來應該沒想拿十幾歲的如意怎麼樣,但聽到戚夫人這首歌後就不得不小心了。她連續三次召劉如意進京,周昌知道呂後不懷好意,每次都以趙王有病相推辭,不讓趙王進京。呂後拿周昌沒辦法,於是使出調虎離山之計,先召周昌入朝。周昌前腳剛走,呂後後腳就派人把劉如意帶進了京城。
呂後的兒子,也就是當朝皇帝劉盈性格敦厚,他知道自己的親娘要殺如意,就拚命保護弟弟,吃飯睡覺都在一起。呂後一時之間找不到下手的機會。明槍易躲,暗箭難防。一天,劉盈一早想去打獵,而劉如意還呼呼睡得正酣。劉盈以為這一會兒工夫沒有危險,就自己一個人去了。當劉盈打獵回來時,幼弟已被呂後派人用毒葯毒死,七竅流血,死在床上。當年劉如意才不過15歲。
呂後毒殺了劉如意後,又下令砍斷戚夫人的雙手雙足,挖出她的眼睛,用煙把她的耳朵熏聾,又強迫她喝下啞葯,然後扔在豬圈裡,命名「人彘」(彘,豬)。此時的戚夫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呂太後處置了戚夫人後,叫劉盈前去參觀她的「傑作」。劉盈詢問宦官那個蠕蠕而動的球形怪物究竟為何物?宦官告訴他,那是戚夫人。劉盈一聽,驚倒在地,放聲大哭,說:「太殘忍啦!哪裡是人做的事,太後如此,我還憑什麼治理天下!」三天後,曾經千嬌百媚、如花似玉的戚夫人離世,讓後來人為她欷歔不已。
呂後讓劉盈看戚夫人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教育劉盈,千萬不要忘記政治斗爭。而劉盈卻沒有他親娘以及他老子的政治覺悟,過度的傷心和驚嚇,讓劉盈一病不起。此後,劉盈不理朝政,七年以後過世。
女性的美貌往往對男性才具有殺傷力,對女性不管用。假如這個美女不自量力,倚仗美貌橫挑強鄰,美貌就會變成自戕的匕首。戚夫人就是這樣。
後人常常將戚夫人之死歸咎於呂後的殘忍。但是,在當時那種她不殺別人、別人就殺她的社會環境下,呂後做的事符合她的性格。戚夫人之死最該負責任的是她本人,雖然呂後的手段過於殘忍,但戚夫人卻也是咎由自取。戚夫人不懂得政治斗爭的規則,僅僅憑劉邦的寵幸就屢屢挑釁呂雉,從一開始就陷入不對等的局面。
現代社會中,依然有不少女性喜歡以爭斗來顯示自己的能力,第三者、二奶就是這種思想下的產物。
有些前衛的女性說,才貌雙全的女子,不當第三者真是浪費了,你的卓爾不群必須通過打敗其他人來表現,搶來的東西才好玩兒。問題是,你的實力是否足夠強?你又是否有足夠的智慧維護你搶到的戰果?如果沒有,就可能落得戚夫人的下場。唾沫往天上吐,最終還是會落在自己臉上。
③ 中國歷史上美貌與智慧並存的十大皇後是誰
一、馮太後大傳 二、馬皇後 三、呂後 四、武則天 五、趙飛燕 六、賈太後 七、韋皇後 八、蕭太後 九、孝庄文皇太後 十、慈禧
④ 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後是哪位
說不上誰最偉大,找些有影響的吧
1呂太後:劉邦皇後,跟劉邦是患難夫妻,漢朝天下可以說是「夫妻店」,因此漢家外戚干政的特多
2衛子夫:漢武帝劉徹皇後,名將衛青的姐姐,霍去病的阿姨,衛家共五人封侯,雖說全屬軍功起家,但衛青是奴隸出生,要沒這個姐姐,也許一輩子不會被武帝發現,最後死於巫蠱事件
3長孫皇後:唐太宗後,一代賢後,不用詳細介紹了吧
4武則天:中國五千年以男人為中心的政治時代,只出了一個武則天,可見才智膽識絕對超人
5劉娥:宋真宗趙恆的皇後,宋朝第一位攝政的太後,功績赫赫,常與漢之呂後、唐之武後並稱,史書稱其「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
6高太後:宋英宗皇後,神宗即位初年,由她以太皇太後身份垂簾,人稱「女中堯舜」
7馬皇後:朱元璋的皇後,有名的賢後
8孝庄皇後:清聖祖康熙帝的祖母,曾有書雲「這一朝興由太後(正說孝庄),這一朝亡由太後(正說慈禧)
9孝賢皇後:清朝版長孫皇後,節儉愛夫的名後
10孝貞皇後:即慈安太後,清代晉封速度最快的皇後,也是中國垂簾聽政皇太後中最年輕的一個(25歲)咸豐死後,跟慈禧共同垂簾,那段時間史稱「同光中興」,1881年暴斃後(傳說被慈禧毒死的,後人根據當時葯方推斷是腦溢血)才開始獨掌大權,因此很多人把她的死作為晚清史的分屆線
11孝欽皇後:即慈禧太後,這個不用多說了吧,可以說是個「無冕女皇」,掌權方面,跟武則天比,就少了頂帽子了
⑤ 歷史上對中國有最大貢獻的五大太後
北魏馮太後、遼朝蕭太後、北宋李太後、清孝庄太後、清隆裕太後(隆裕最大的貢獻是同意宣統皇帝退位,避免了不必要的流血,順應歷史潮流,有利於中國近代的發展。)
⑥ 中國歷史上有那些很出名的皇後各是因為什麼出名的
慈禧我就不多說了,著名的有:
呂後
【簡介】
呂後(前241~前180) 名雉,字娥姁,秦代單父縣(今山東省單縣)人,漢高祖劉邦之妻。
前202年,劉邦稱帝,封呂雉為皇後,為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她是劉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
劉邦去世後,惠帝立,呂後掌權,野心勃勃。惠帝死後,她先後選立劉恭,劉弘為帝,自己掌握實權,又大封呂氏家族。
她死於前180年,時年62歲。死後,呂氏家族就被陳平,周勃一網打盡。是一位性格剛毅、有抱負、有韜略、有作為的政治家。
【功績政績】
漢高祖十一年春,淮陰侯韓信謀反,呂後與蕭何用計,誅殺韓信。同年三月,梁王彭越謀反,劉邦將其廢為庶人、削職流放蜀地。途中遇呂後,彭訴說無罪,呂後答應為他說情,將其帶回咸陽。她報怨劉邦:「你把彭越放走,等於放虎歸山。」劉邦遂將其處死,並夷其三族。劉邦稱帝八年間,呂後協助劉邦,鎮壓叛逆、打擊割據勢力,對鞏固漢朝統一政權起了重要作用,並為她日後掌權作了充分准備。
呂後當政內,創自劉邦的休養生息的黃老政治進一步得到推行。劉邦臨終前,呂後問劉邦身後的安排。她問蕭何相國後誰可繼任,劉邦囑曹參可繼任,曹參後有王陵、陳平,但不能獨任,周勃忠誠老實,文化不高,劉家天下如有危機,安劉氏天下的必是周勃,可任太尉。
呂後雖實際掌握大權,但她是遵守劉邦臨終前所作的重要人士安排遺囑的,相繼重用蕭何,曹參、王陵、陳平、周勃等開國功臣。而這些大臣們都以無為而治,從民之欲,從不勞民。在經濟上,實行輕賦稅。對工商實行自由政策。
在呂後統治時期,不論政治、法制、經濟和思想文化各個領域,均全面為「文景之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漢高祖十二年(前195年),劉邦駕崩。17歲的劉盈即帝位,呂雉為太後。劉盈年幼仁弱,大權操在呂太後手中。
為剪除異己,毒殺趙王如意、砍斷戚夫人手足,使她變啞,並置之廁中,名為「人彘」。劉盈不滿其母的殘忍,棄理朝政。
前188年,惠帝劉盈憂郁病逝,立(前)少帝劉恭,呂太後臨朝稱制,行使皇帝職權,為中國皇後專政的第一人。少帝因其生母為呂後所殺,有怨言。
前184年,呂後遂殺少帝劉恭,立劉弘為(後)少帝,呂太後照舊臨朝天下,所以劉弘不稱元年。
呂後有政治家的風度,匈奴冒頓單於乘劉邦之死,下書羞辱呂後,說:「你死了丈夫,我死了妻子,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呂後採納季布的主張,壓住怒火,平心靜氣復書說:「我已年老棄衰,發齒也墮落了,步行也不方便。」然後贈與車馬,婉言謝絕,終於化干戈為玉帛,匈奴自愧失禮,遣使向漢朝認錯。
呂太後為了強化自己的統治,在採取「無為而治」,鞏固西漢政權的同時,首先打擊諸侯王和政治上的反對派,重用其寵臣審食其。然後布置黨羽,大封諸呂及所愛後宮美人之子為王侯。隨後殺掉趙王劉友和梁王劉恢。右丞相王陵堅決反對封諸呂為王的政策,堅持高祖與大臣的盟約,「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呂太後不高興,就讓他擔任皇帝的太傅,奪了他的丞相職權。王陵只得告病回家。然後又讓審食其為左丞相,居中用事。陳平、周勃雖然不服,也只好順從。審食其不處理左丞相職權范圍內的事情,專門監督管理宮中的事務,像個郎中令,呂太後常與他決斷大事,公卿大臣處理事務都要通過審食其才能決定。呂後這些做法遭到劉氏宗室和大臣的激烈反對。
呂太後追封他已故的兩個哥哥,大哥周呂侯呂澤為悼武王,呂釋之為趙昭王,以此作封立諸呂為王的開端。呂後元年(前187年),封侄呂台為呂王,呂產為梁王,呂祿為趙王侄孫呂通為燕王,追尊父呂文為呂宣王,封女兒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為魯王,將呂祿的女兒嫁給劉章,封劉章為朱虛侯,封呂釋之的兒子呂種為沛侯,封外甥呂平扶柳侯。呂後二年,呂正呂台去世,謚號肅王,封其子呂嘉代呂台為呂王。呂後四年,又封其妹呂媭為臨光侯,侄子呂他為俞侯,呂更始為贅其侯,呂忿為呂城侯。呂後先後分封呂氏家族十幾人為王為侯。
高後八年(前180年),呂後病重,她臨終前仍沒有忘記鞏固呂氏天下。在她病危之時,下令任命侄子趙王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王產統領南軍。並且告誡他們:「高帝平定天下以後,與大臣訂立盟約:『不是劉氏宗族稱王的,天下共誅之。』現在呂氏稱王,劉氏和大臣憤憤不平,我很快就死了,皇帝年輕,大臣們可能發生兵變。所以你們要牢牢掌握軍隊,守衛宮殿,千萬不要離開皇宮為我送葬,不要被人扼制。
前180年八月一日,呂太後病死,終年六十二,與漢高祖合葬長陵。呂後陵位於陝西 咸陽市渭城區窯店鄉三義村,在高祖長陵東南200米處。陵高32米,底邊東西160米,南北131米,呈覆斗形。由於陵地建築在渭水北岸的高原邊緣,遠望如同山丘,顯得異常雄偉。
呂後崩後留下詔賜給各諸侯黃金千斤,將、相、列侯、郎、吏都按官階賜給黃金。大赦天下。讓呂王呂產擔任相國。讓呂祿的女兒做皇後。由於呂後在政時期培植起一個呂氏外戚集團,從而加劇了漢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因此在她死後,馬上就釀成了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流血斗爭。呂太後沒有完成她的政治計劃就去世了。漢統治階級內部矛盾驟然激化,袒劉之軍蜂起。齊王劉襄發難於外,陳平、周勃響應於內,劉氏諸王,遂群起而殺諸呂,劉氏皇族集團與呂氏外戚集團的一場流血斗爭,以皇族集團的勝利而告終。
呂太後當政十五年,推行約法省禁、與民生息的政策,做了幾件大事:叫各郡縣推舉優秀農民,予以勉勵,減輕賦稅,改秦稅什收其伍為什伍稅一;允許以往逃避山林、湖泊和遷徙他鄉的農民回到家鄉,並歸還田宅,官吏不得因其過去有不法行為打罵或歧視;釋放奴婢,回鄉從事農耕,官吏不得干涉;裁減大批軍官士卒,轉業還鄉,優先給以土地,妥善安置;大赦天下;廢秦時因株連而夷三族罪和「妖言令」等苛法;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使邊境安定。這些政策的實施,緩和了內外矛盾,刺激了生產發展,增強了漢王朝的國力。
《史記》評價說:「孝惠皇帝高後之時,黎民得離戰亂之苦。君臣俱欲休息乎無為。故惠帝垂拱,高後女主稱制。政不出房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稀,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呂後先後掌權達十五年,稱制時出現五星連珠(一種天象,就是金木水火土五顆星排成一條直線,古人認為出現這種天象是順應天命),但是史書沒有記載。總之,呂後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女性統治者。
竇皇後
竇皇後(公元前205-前135)名漪,清河郡(今河北清河)人,西漢傑出的政治家和戰略家,道家治國理念的積極倡導者和大漢帝國四百年風雲江山的奠基者。
竇氏出身貧寒,她的父親為了逃避秦亂,隱居於觀津釣魚,卻不幸墮河而死,遺下三個孤兒,漢初,朝廷到清河召募宮女,竇氏年幼應召入宮
西歷195年,高祖劉邦駕崩,呂雉作為皇太後操縱國政。當時,呂後挑選一些宮女出宮賞賜給諸侯王,每個王五名,竇氏也在選中之列。
竇氏因家在清河,離趙國近,希望能到趙國去。她向主持派遣宮女的宦官請求,一定要把她的名字放到去趙國的花名冊里。這個宦官在分派宮女時卻把這件事忘了,把她的名字誤放到去代國的花名冊里了。她於是去了代國。雖然這不是她的心願,但到了代國,代王劉桓卻非常喜歡她,先與她生了個女兒劉嫖,後又生了兩個兒子:劉啟和劉武。
長孫皇後長孫皇後是鮮卑族人,自幼精通文史,父親在隋朝當過官。唐朝初年,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為爭奪皇位,發生了激烈的爭斗。李建成一夥常在唐高祖李淵面前陷害李世民,企圖借刀殺人。高祖聽信了他們、疑忌甚至僧惡李世民。長孫氏「孝事高祖,謹承諸妃」。在險惡的形勢下勉力排解高祖對李世民的嫌猜。到了李世民決定發動」玄武門之變」除掉李建成的緊急關頭,長孫氏又挺身而出,親自激勵士氣,促成了事變成功,李世民由此登上帝位。
長孫皇後的哥哥長孫無忌,與唐太宗是布衣之交,又是功臣元勛,太宗打算委之以顯官要職。長孫皇後堅決不允。並讓長孫無忌「苦求遜職」,直到大宗改授許可權不大的官職為止。在一人榮耀、滿門生輝的封建社會里,長孫氏貴為皇後,卻「不願兄弟子侄布列朝廷」,實在難能可貴。唐太宗善於納諫的政舉,也得益於長孫皇後的良言勸導。直言敢諫的魏徵經常觸犯「龍顏」,一次太宗退朝,回到後宮恨聲地說要殺掉魏徵。長孫皇後悄然退下,一會兒又穿著參加隆重禮儀的朝服走上,太宗十分驚訝。她說;我聽說君主聖明,臣下才敢直言。現在魏徵直諫,正說明陛下聖明啊,我怎麼能不慶賀呢?太宗聽了轉怒為喜,從此對魏徵等忠臣更加倚重。
封建社會後妃之間爭寵競幸,互相殘害的劣跡屢見不鮮,而長孫皇後卻能體恤、愛護妃嬪。她對妃嬪生的子女「慈愛逾於己生」,妃嬪害了病,她甚至把自己正在服用的葯送去,因而「宮中無不愛戴」。長孫氏雖然位尊皇後,但生活仍比較儉朴,平日衣物僅夠穿而已。636年(貞觀十年),長孫皇後三十六歲時染病不起,臨終留下遺囑:依山而葬,不用造墳,也不用棺槨(guo果,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以木器瓦器儉薄送終。同時規勸太宗納忠容諫,不受讒言,節制游樂打獵和役使百姓。長孫皇後去世時,唐太宗非常悲痛,感到從此「失一良佐」!
衛子夫
衛皇後,字子夫,西漢武帝之後。生年不詳,卒於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平陽(今山西臨汾)人。
子夫本是襲封平陽侯曹時府中的歌妓,服侍曹時的夫人平陽公主。漢武帝即位後,他的第一位皇後也就是武帝幼年時戲言要藏於金屋的阿嬌無子,所以平陽公車就把鄰近大戶女子收買來,養在家中,准備讓漢武帝選取為妃。適逢漢武帝在霸上祭掃後來到平陽侯家中,平陽公主就將這些美女裝飾打扮起來,供漢武帝選擇。但漢武帝看後,覺得都不滿意。在武帝與平陽公主一起飲酒的時候,又讓歌女起舞助興,漢武帝便看中了子夫。隨後,漢武帝起坐更衣,子夫便來服侍,一見傾心。這樣,平陽公主送子夫入了宮。入宮一年多來,子夫卻不能得到漢武帝的寵幸,正好漢武帝釋放一批宮女,子夫才又見到他,並哭泣著請求放她出宮。漢武帝憐惜她,便把她留下來,同時,又把她的兄長衛長君、弟弟衛青召入宮中為侍中。到漢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子夫生了一男,遂被立為皇後。
元狩元年(前122年),衛後所生之男劉據被立為太子。由於他是漢武帝長子,漢武帝特別寵愛他。除了專門派人輔導他學習《觳梁春秋》、《公羊春秋》外,還為他建了一座苑囿,稱為博望苑,讓他學習接待賓客。皇太子的確立,自然更加鞏固了皇後的地位,因此,衛星後的榮寵也達到了極點,隨之而來的,便是衛氏一門的封爵封侯。然而,宮廷生活充滿了爾虞我詐的斗爭。況且,作為宮廷婦人,隨著容顏的衰老,衛皇後尊寵程度也在逐漸下降。她在漢武帝面前的寵幸地位被李夫人和勾弋夫人所代替。在她立為皇後的第38年,也就是漢武帝征和三年(前90年),因遭巫蠱事變,不能自明而自殺。
所謂巫蠱事變,即漢武帝末年,年老多疑,適有周圍一些心懷奸惡之人,乘機製造事端,挑撥他與太子、大臣之間的關系。當時,一些胡人的巫婆作俑,詛咒他死亡。此事被漢武帝發覺,在朝廷內外大加搜索,受牽連的人很多。專門主持處理此事的是素與太子不和的江充,他得到漢武帝的命令,便有意在衛皇後和太子劉據居住的地方掘地搜索,挖出一具桐木人,即把巫蠱之事加在了太子頭上。當時,漢武帝深居簡出,居住在甘泉宮,外間人懷疑他是否還在人世。太子劉據惟恐不得自明,就請教他的師傅,他師傅讓他先殺掉江充。同時,劉據也徵得母後同意,遂矯詔起兵,與江充等人在長安城中展開激戰,終於殺死了江充。然而,他起兵後,因長安城中盛傳太子與衛皇後起兵造反而失去人心,護北軍使者任安接受了太子的符節卻沒有出兵,漢武帝派去了解情況的使臣不敢入京,慌報太子造反,武帝派丞相劉屈氂討伐,太子兵敗後逃到湖縣後自縊而死。衛皇後因不能自明也自盡身亡。後代史學界對戾太子劉據都持同情態度,否認他與衛皇後與巫蠱之禍有關。武帝晚年也深有悔意。
衛子夫由歌女、夫人而成皇後,除了她的容顏美色之外,還因為她有太子劉據做為她的支柱。太子自縊,亦使她的政治生命結束。事實證明,她盡管希望太子早日登基,但並沒有存心詛咒漢武帝早死。在她為皇後的38年中,是比較安分守己的。所以漢武帝死後,她的名譽還是得到了恢復。另外,應該指出的是,子夫的入宮,使她的弟弟衛青,外甥霍去病得到了施展才能的機會,從而為西漢在反擊匈奴的戰爭中贏得了主動地位。從客觀上講,子夫對漢朝是有功勞的。固然,漢武帝對衛氏一門的寵幸有過份之處,但總的來說,衛氏一門對漢朝的鞏固是做出過貢獻的,因此,子夫的影響也是不能抹殺的。
⑦ 中國歷史上共有多少皇後
先更正一點,皇後是皇帝的正妻.既然秦始皇是中國一個皇帝,那麼皇後應該從秦漢後才正式存在.先秦時期的諸妃應不在此列.而秦始皇沒有立過皇後,所以中國的皇後應該從漢算起.第二,在此列舉的是皇帝的嫡後和追封的皇後,在此僅列舉幾位 西漢 高後呂雉 孝惠後張嫣 孝文後竇氏 孝景後王志 孝武後陳嬌 思皇後衛子夫 恭哀後許平君 孝宣後霍成君 孝元後王政君 孝成後趙飛燕 東漢 光武後郭聖通 光烈後陰麗華 明德後馬氏 和熹後鄧綏 順烈後梁訥 懿獻後梁女瑩 孝桓後鄧猛女 桓思後竇妙 孝獻後付壽 三國 文昭後甄宓 文德後郭女王 昭烈後甘氏 穆皇後吳氏 兩晉 武元後楊艷 武悼後楊芷 惠後賈南風 惠後羊獻容 孝武後李陵容 隋 文獻後獨孤氏 愍後蕭氏 唐 文德後長孫氏 則天後武則天 韋後 宋 章獻明肅皇後劉娥 宋一代,皇後多賢德,無突出事跡 元 光獻翼聖後宏吉拉·伯爾台 忽蘭後 完者忽都後奇氏 明 孝慈高後馬氏 仁孝後徐氏(徐達長女) 孝庄睿後錢氏 孝節愍後周氏 清 孝慈高後葉赫那拉氏(孟古姐姐) 孝端後博爾濟吉特氏(哲哲) 孝庄後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 孝獻後董鄂氏(烏雲珠) 孝誠後赫舍里氏 孝賢後富察氏 孝欽後葉赫那拉氏(慈禧) 孝哲後阿魯特氏 其中有兩宮皇太後的 1秦始皇的嫡祖母華陽太後和生祖母夏太後,生母趙姬 2南宋高宗朝孟太後(北宋哲宗廢後,南宋被復尊為皇太後,高宗伯母)和韋太後(宋徽宗韋賢妃,高宗生母) 3明憲宗朝錢太後(英宗皇後)周太後(憲宗生母,英宗貴妃) 4明神宗仁聖皇太後王氏(隆慶的皇後)慈聖皇太後李氏(神宗生母,隆慶的皇貴妃) 5順治朝孝端母後皇太後與孝庄聖母皇太後 6康熙朝孝惠皇後博爾濟吉特氏(順治的第二位皇後)孝康 皇太後(康熙生母,順治佟妃)和孝庄太皇太後 7同治朝和光緒朝的慈安和慈禧兩位皇太後 只能列出比較知名的皇後,不知名的實在不好說
⑧ 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十位皇後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賢後
1、竇漪,漢文帝皇後,又親歷「文景之治」,身為漢景帝母專和漢武帝祖屬母得享高壽,史稱竇太後,為歷史上最幸運的女人之一。
2、陰麗華,劉秀的第二任皇後,劉秀愛陰氏,然聽陰氏之見先立郭氏為後,終於還是廢了同樣患難以共的郭氏,匡扶陰氏為皇後。
3、獨孤氏,隋文帝楊堅開國之後,封為文獻皇後,常與文帝討論時政,時稱「二聖」。
4、竇皇後,與唐高祖李淵生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無霸及平陽公主五位子女,皆為大唐天下的奠基者。
5、長孫皇後,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後,史上著名的賢後,生性節儉、深明大義,唐太宗開創李唐江山和「貞觀之治」,與長孫皇後的賢淑是分不開的。
6、唐憲宗李純郭貴妃氏。郭子儀之孫女,唐朝中後期影響最大的賢後。
7、孟皇後,孟氏宋哲宗趙煦的皇後孟氏,賢淑溫婉。
8、孛兒貼,為鐵木真先後生下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四個兒子,都是剽悍善戰的武士,成為成吉思汗征戰四方的得力助手,自己也為蒙古帝國的興起起到了關鍵作用。
9、馬皇後,史稱馬大腳,是明太祖朱元璋患難與共的皇後。
10、明成祖朱棣皇後徐氏,徐達之女,先於朱棣葬於長陵,明十三陵之第一陵。
11、清孝庄皇後。
⑨ 歷史上有特殊貢獻的皇後有哪些
中國歷史上的賢後
1、竇漪,漢文帝皇後,又親歷「文景之治」,身為漢景帝母和專漢武帝祖屬母得享高壽,史稱竇太後,為歷史上最幸運的女人之一。
2、陰麗華,劉秀的第二任皇後,劉秀愛陰氏,然聽陰氏之見先立郭氏為後,終於還是廢了同樣患難以共的郭氏,匡扶陰氏為皇後。
3、獨孤氏,隋文帝楊堅開國之後,封為文獻皇後,常與文帝討論時政,時稱「二聖」。
4、竇皇後,與唐高祖李淵生有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無霸及平陽公主五位子女,皆為大唐天下的奠基者。
5、長孫皇後,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後,史上著名的賢後,生性節儉、深明大義,唐太宗開創李唐江山和「貞觀之治」,與長孫皇後的賢淑是分不開的。
6、唐憲宗李純郭貴妃氏。郭子儀之孫女,唐朝中後期影響最大的賢後。
7、孟皇後,孟氏宋哲宗趙煦的皇後孟氏,賢淑溫婉。
8、孛兒貼,為鐵木真先後生下術赤、察合台、窩闊台拖雷四個兒子,都是剽悍善戰的武士,成為成吉思汗征戰四方的得力助手,自己也為蒙古帝國的興起起到了關鍵作用。
9、馬皇後,史稱馬大腳,是明太祖朱元璋患難與共的皇後。
10、明成祖朱棣皇後徐氏,徐達之女,先於朱棣葬於長陵,明十三陵之第一陵。
11、清孝庄皇後。
⑩ 影響中國歷史的100個女人都有誰
上古時期:約公元前21世紀以前
女媧(上古時代人),姓風,亦稱媧皇、女媧娘娘。她是伏羲的妹妹,生於古成紀(今甘肅秦安縣)。相傳女媧曾煉五色石以補天,並摶土造人,制嫁娶之禮,延續人類生命,造化世上生靈萬物,或說伏羲、女媧兄妹婚配衍生人類,但女媧都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創世神和始祖神。
2、嫘祖(上古),湖北宜昌人,西陵氏之女,軒轅黃帝的正妃,她發明了養蠶,幫助黃帝治理天下,在和黃帝巡視天下時,病逝於途中,黃帝謚嫘祖為「祖神」。她與黃帝生有兩個兒子,夏、商、周三世帝王,春秋十二諸侯以及戰國七雄的祖先,均屆於黃帝與嫘祖的血系,跟他們一脈相承。
3、娥皇與女英(上古堯舜時人) 上古酋長帝堯的女兒,長為娥皇、少為女英。堯禪位於舜後,將兩個女兒嫁舜,,舜死於南巡途中後,二女到南方尋夫,自盡於湘江,化為湘江女神,人稱湘君(娥皇)、湘妃(女英)或湘夫人。
4、湘妃,即堯帝的二個女兒,後嫁舜帝為妻,姐姐叫娥皇,即湘君;妹妹叫女英,即湘夫人,「斑竹一枝千滴淚」指的就是湘妃。
5、織女,是天帝的孫女,王母娘娘的外孫女,相傳每年農歷七月七日之夜,牛郎織女會於銀河上的鵲橋相會,她們的愛情故事產生了一種虛幻而浪漫的憧憬。
6、姜嫄(上古時代人),姓姜,陝西省武功縣人,原為炎帝後代有邰氏的女兒,後來成為黃帝曾孫帝嚳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跡而生下後稷,後稷教人務農,成為中國的農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
夏:約公元前21世紀到約公元前16世紀
7、塗山氏(夏代人),又名女嬌,相傳大禹在南方治水時,娶了當地塗山氏的女兒為妻,生下兒子啟,成為我國第一個王朝夏朝的創建者。關於禹的婚娶還有《塗山歌》為證。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的故事也發生在這時。
商:約公元前16世紀到約公元前11世紀
8、妲己(商末人),因是蘇部落(河南省溫縣)酋長的女兒,今人也稱蘇妲己。作為戰利品被商紂王帶回朝歌並受到寵愛。傳說在妲己的蠱惑下,商紂王修建鹿台,設置酒池肉林,施暴政於民,終於被周推翻。改變了中國歷史的進程。
西周:約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71年
9、褒姒(西周末年人),陝西漢中人,公元前779年,被褒國作為謝罪的禮物獻給周幽王,隨即受到幽王的寵愛。為了贏得褒姒的歡心,周幽王不但廢掉了原來的王後改立褒姒為後,還上演了「烽火戲諸侯」的鬧劇,種下了西周滅亡的苦果。
春秋: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10、許穆夫人,姬姓,於公元前690年出生在衛國都城朝歌定昌。長大後嫁給許國許穆公,故稱許穆夫人。是國歷史上第一位愛國詩人。
11、驪姬(春秋),山西人,本是驪戎首領的女兒,公元前672年,被晉獻公虜入晉國成為獻公的妃子,她使計離間了獻公與申生、重耳、夷吾父子兄弟之間的感情,並設計殺死了太子申生,製造了"驪姬傾晉"。
12、西施,是春秋時代著名的宮廷舞人,名夷光,生於浙江諸暨薴蘿村,越王句踐卧薪嘗膽,在國難當頭之際,西施忍辱負重,以身許國成為吳王最寵愛的妃子。
13、夏姬,春秋時代鄭穆公的女兒,她是春秋時代有名的美女,因為嫁給陳國的夏御叔為妻,因而稱為夏姬。御叔早死,留下夏姬與一子夏征舒。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14、胡皇後,北齊武成帝高湛的皇後,高湛繼承帝位後,她不耐宮闈寂寞,在後世留下了難以啟齒的名聲。
15、鍾離春(戰國人),齊無鹽邑(今山東省東平縣無鹽)之女,齊宣王之王後,中國有名的「四大醜女」之一,也是中國歷史有載的第一位著名女政治家。鍾離春相貌醜陋,但才華出眾,素有大志,自薦進入王宮成為齊宣王的王妃,促成齊國大治。
16、孟母(?~前317),孟子的母親仉氏。戰國時人,以教子有方著稱。孟子3歲喪父,靠母親教養長大成人,並成為後世儒家追慕嚮往的亞聖,孟母也留下了「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教子佳話。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17、趙姬,秦始皇嬴政之母,以一舞姬之身而為垂名千古的天下母,可說是一大傳奇,呂不韋死後,她在悲苦中苟活了三四年終於抑鬱而死。
18、虞姬,名虞,秦末虞地(江蘇吳縣)人,有美色,善劍舞。嫁與項羽為妾,經常隨項羽出征,虞姬與項羽形影不離。
19、孟姜女(秦代),江蘇松江人,其父是當地有名的大戶人家孟員外,和書生范喜良(即范植)婚後三天,范即被征築長城。姜女送棉衣到長城,聞夫死而大哭。長城為之倒毀八百里,露出白骨無數。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20、竇太後(公元前205-前135)名漪,河北清河郡人,漢文帝妻,在武帝前期成為西漢的實際決策者,篤信黃老之學,也是中華帝國最後一位擁附「黃老思想」的統治者,在她的影響下,西漢政權繼續實行「以民生息」「無為而治」的精神,把漢王朝推上了強盛的高峰。
21、呂後(公元前241 ~前180 ),名雉,劉邦之妻,單父縣(今山東東單縣)人,劉邦稱帝,立呂雉為皇後,為劉邦剪除異姓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高祖死後,呂後執政並遂臨朝稱制,繼續推行劉邦休養生息的黃老政治,成為中國帝後專政的第一人。
22、緹縈,西漢王朝(公元前206至公元8年)時代的人。她住在山東。她的毅力和勇氣,不但使父親含冤得直,免受肉刑,而且也使漢文帝深受感動。
23、卓文君,西漢臨邛人,漢代才女,她貌美有才氣,善鼓琴,家中富貴,後與司馬相如相戀,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的愛情故事在後世被傳為千古佳話。
24、衛子夫,字子夫,西漢武帝之後,是虎威皇帝漢武帝的第二位皇後,她出身卑微,以一介歌女身份躋身於皇後之列。
25、趙飛燕,原名宜生,是漢代著名的舞蹈家,因其舞姿輕盈如燕飛鳳舞,故人們稱其為「飛燕」。
26、昭信,漢景帝之孫廣川王劉去的姬妾而已。是否美貌不得而知,因為生性最殘忍毒辣而得名。
27、王政君(公元前70─公元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東)人,公元前50年被策立漢元帝皇後,此後成為西漢末年政壇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外戚勢力一度權傾朝野,晚年時侄兒王莽奪取西漢政權自立新朝,王政君繼續被尊奉為太後直至去世。
28、陳阿嬌(公元前141~年) 西漢景帝長姐館陶公主之女,公元前141年漢武帝繼位後即被策立為皇後,公元前134年以巫蠱被廢,從此幽居於長門宮,以「金屋藏嬌」的成語留名於後世。
29、竇皇後(東漢前期人)東漢開國元勛竇融的曾孫女,漢章帝時被立為皇後,章帝死後以太後輔佐年幼的和帝,竇氏家族權傾朝野,也奠定了東漢一朝竇氏家族的輝煌。
東漢(25年到220年)
30、甄洛,中山無極人(河北省無極縣),東漢王朝宰相(太保)甄邯先生的後裔。是中國歷史上最工於心計的美女之一。
31、王昭君,名嬙,漢元帝時期宮女,西漢南郡秭歸(今湖北省興山縣)人,「昭君出塞」,為當時漢與匈奴之間結束戰爭,對加強彼此的友好關系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32、班昭(約49—約120年),字惠班,又名姬,扶風人。她的父親班彪是當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幫助哥哥班固修撰我國第一部斷代史《前漢書》,獨立完成了《前漢書》中的第七表《百官公卿表》,第六志《天文志》。中國第一個女歷史學家,同時也是著名的文學家。班昭的兄弟班超,「投筆從戎」經營西域。
33、鄧綏(公元80年~121年),南陽(今屬河南)新野人,東漢開國元勛鄧禹的孫女,公元102年被漢和帝冊封為皇後。和帝死後,相繼輔佐殤帝和安帝,控制朝政長達二十年,延續了東漢前期諸帝的施政,延緩了東漢的衰落。
34、劉蘭芝(東漢末年),安徽廬江郡人,17歲時嫁給廬江郡的一個小官吏焦仲卿為妻。為焦母不容,而被遣回娘家,兄逼其改嫁。新婚之夜,蘭芝投水自盡,焦仲卿亦殉情而死。記敘其事的《孔雀東南飛》成為漢代樂府民歌中最傑出的長篇敘事詩。
三國:220年到280年
35、蔡文姬(公元176年~),名琰,既字文姬,又字明姬,陳留圉(河南杞縣)人。父親蔡邕是東漢末年著名的文學家和音樂家。蔡文姬一生歷盡了戰爭苦難,曾被擄到南匈奴,後被曹操贖回。她一生寫了很多作品,留存下來的只有著名的五言《悲憤詩》和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各一篇,是我國歷史上著名女詩人和音樂家。
36、貂蟬(東漢末年人),姓任,小字紅昌,一說出生在山西省並州郡九原縣木耳村,一說生於陝西米脂縣,後被司徒王允收為義女。王允利用董、呂好色,遂使貂蟬施「連環計」,終於促使呂布殺了董卓。
37、二喬(大喬177年~,小喬175~年)三國時安徽廬江郡人,喬玄之女,以美貌和才情名動當時,大喬和小喬分別嫁給孫策和周瑜為妻,遠在中原的曹操也曾有「銅雀深深鎖二喬」的詩句。
西晉:265年到316年
38、賈南風(256~300年),山西平陽襄陵(今襄汾)人,西晉開國元勛賈充之女。公元290年4月,賈南風被策立為晉惠帝的皇後,惠帝黯弱無能,賈南風大權獨攬,將朝廷完全置於自己控制之下,終於引發了「八王之亂」大一統的中國,從此陷入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割據局面。
39、荀灌娘,生於晉惠帝元康元年,十歲以後已能騎馬張弓,一根小銀槍更是揮舞的出神入化,「荀灌娘單騎闖重圍」在民間傳為佳話。
東晉:317年到420年
40、祝英台,生於東晉孝武帝太元二年,即公元337年,上虞鄉富家女,女扮男裝去杭州求學,路遇梁山伯,兩人一見如故,此後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愛情故事也隨之流傳。
41、謝道韞,(約350—405年),陳郡陽夏(今太康)人,東晉著名女詩人。她是東晉政治家、軍事家詩人謝安侄女,左將軍王凝之妻。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花木蘭,河南虞城人,生於南北朝時期,突力子侵犯北魏邊疆,地保持軍帖命花弧應征入伍。花木蘭想到父親年老多病,決意女扮男裝,以弟弟的名字,代父從軍。花木蘭將自己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報效祖國的經過稟告賀元帥。元帥聽後大為贊賞,稱她真是一位巾幗英雄。從此,花木蘭留在家園,孝敬父母,她的英雄故事,萬世流芳。
43、馮太後(442~490年),長樂郡信都(今冀州市冀州鎮岳良村)人,北燕國君馮弘的孫女,公元456年被北魏文成帝封為皇後,兩次臨朝聽政,在她的推動和支持下,北魏孝文帝進行了大規模改革,對推動北魏封建化和漢化做出了卓越貢獻,所採取的改革措施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
44、冼夫人,(512年—602年),原名冼珍,南北朝時期高涼郡(今廣東陽江)南越族人,為南越族傑出的女領袖和軍事家。
45、山陰公主,名楚玉,是前廢帝劉子業的妹妹,自嫁與何戢為妻後,非常不守婦道,加上劉子業溺愛於她,更是胡作妄為。
46、張麗華,南朝陳後主的貴妃,歌妓出身,具有敏銳才辯及過人的記憶力,主通音律,有詩才,但奢侈荒淫無度,給隋朝以可乘之機,被滅國,張麗華被視為禍水。
47、蕭皇後,曾貴為皇後,南朝梁明帝蕭巋的女兒蕭氏女,一生經歷了南北朝、隋、唐幾個朝代,近半個多世紀的風雲。
48、徐昭佩,南朝梁武帝第七個兒子蕭繹的偏妃,徐昭佩在江陵是一個十分活躍的女人。「徐娘半老,風韻猶存」的典故就出在她的身上。
隋:581年到618
49、獨孤皇後,名伽羅(公元543——602年),隋朝雲中(今大同)人,北周大司馬獨孤信之七女。隋文帝即位之後,封為文獻皇後,常與文帝討論政策得失,很有政治才幹,時稱「二聖」。
唐:618年到907年
50、長孫皇後(601-636),長安人,鮮卑族拓跋氏人,其父長孫晟為隋朝右驍衛將軍,兄長是唐朝的開國功臣長孫無忌,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後被立為皇後。長孫皇後生性節儉、深明大義,唐太宗能成為千古一帝,開創李唐江山和「貞觀之治」的成功,和長孫皇後的幫助是分不開的。
51、張紅拂,李靖愛妻,本名張出塵,本是隋朝權臣楊素的侍妓,常執紅拂立於楊素身旁,因此她又被人稱為紅拂妓、紅拂女。
52、平陽公主,唐高祖李淵之第三女,太宗李世民之妹,太穆皇後所生,天下紛爭中原逐鹿,馳騁疆場父兄齊名,娘子雄關今尤在,千年猶憶女將軍。
53、武則天,(624——705年)本名武照,稱帝後改為武曌。祖籍初唐並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縣),有絕頂的才能和超人的智慧,心狠手辣。是中華帝國唯一的女皇帝。
54、太平公主,是我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武則天的女兒,而且幾乎真的成了「武則天第二」。
55、陳碩貞(公元653年),是位巾幗女傑,名喚陳碩貞,她自稱皇帝,建立政權,震動了一方。唐高宗繼位時,唐朝建立才40餘年,其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都處於上升階段,尤其是剛剛經歷了歷史上有名的「貞觀之治」。
56、文成公主,(?~680年)吐蕃贊普松贊干布妻,唐宗室女,和親吐蕃;雪域高原,佳話千古。
57、韋後,即韋皇後(?-710年),唐中宗後。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神龍元年(705年)中宗復位。勾結武三思等專擅朝政,以其從兄韋溫掌握實權。
58、何仙姑(682年~),其身世有多種說法,浙江,安徽,福建等地皆有本地之何仙姑。一說原名何秀姑,廣東增城小樓仙桂村人。自幼聰穎靈秀,傳說在鐵拐李和藍采和的點化下於唐中宗景龍元年得道,成為世傳八仙中唯一的女性。
59、上官婉兒,(664~710年),唐女詩人。陝州陝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儀孫女。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是歷史上非常才氣的女子。
60、安樂公主為唐中宗李顯最幼女,母親為韋後,本名李裹兒。生於684年,從小受到父母溺愛,成年後嫁於武崇訓;後來就再嫁給延秀。710年,唐中宗被韋皇後及安樂公主合謀毒殺,造成臨淄王李隆基起兵。因其參與毒死親生父親而為世人唾棄。
61、金城公主(?~739年),唐中宗養女,實為唐宗室雍王守禮之女。唐景龍元年(707)應吐蕃之請,詔許嫁吐蕃贊普。沿當年文成公主人蕃路線西行入藏,入蕃30年,促進吐蕃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及唐蕃之間友好往來,致力於唐蕃和盟,促進了民族團結和融合。
62、楊玉環,(719-756年)生於山西永濟,祖籍弘農華陰,十六歲嫁給玄宗之子壽王。玄宗對她一見鍾情。並冊封為貴妃。「安史之亂」爆發,眾臣逼唐玄宗將楊貴妃縊死,葬於馬嵬坡。
63、虢國夫人,唐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縣)人,生年不詳,約卒於至德元年( 756年)。虢國夫人有才貌,她是唐玄宗貴妃楊玉環的姐姐。楊貴妃因得寵於唐玄宗而揚名於時,事垂千史。虢國夫人又因楊貴妃揚名於時,事垂千史,虢國夫人的這種裙帶關系正是當時政治昏暗的具體表現。她曾藉助於這種裙帶關系,一時權傾天下,奢侈揮霍,收受賄賂,濁亂朝政,對天寶時期唐朝的政治起了很壞的作用。
64、唐琬是我國歷史上常被人們提起的美麗多情的才女之一。她與大詩人陸游喜結良緣,夫婦之間伉儷相得,琴瑟甚和。
65、王寶釧,丞相王允之女隨薛平貴同住寒窯,薛平貴降服紅鬃烈馬,榮任先行,淚別寶釧,而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載的故事也被人們傳為美談。
66、薛濤,(768~832),唐代女詩人,字洪度,長安(今陝西西安)人,8歲能詩,洞曉音律,多才藝,聲名傾動一時。
67、樊梨花(唐代),唐太宗貞觀年間人,父樊洪為西涼國(西突厥)寒江關守將,後投唐,與薛丁山結為夫婦。二人智勇雙全,登壇掛帥。在薛家滿門抄斬後,她率子薛剛殺進長安,除奸報仇。是傳說中唐代著名的女將軍。
68、劉采春(唐代),淮甸(今江蘇省淮安、淮陰一帶)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紹興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長參軍戲,又會唱歌,深受元稹的賞識 ,是唐代四大才女之一。
五代:907年到960年
69、蕭太後,(953~1009)中國遼代景宗皇後,名燕燕,漢名綽,是遼景宗耶律賢的皇後,遼代著名女政治家。
北宋:960年到1127年
70、孟皇後,孟氏宋哲宗趙煦的皇後孟氏,賢淑溫婉。公元1092年,哲宗十七歲,選出了端莊嫻雅的孟氏為皇後,公元1135年春,孟太後患了風疾死於越州行宮。
71、朱淑真,宋代女作家,號幽棲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當宋室南渡前後,系宋代為數不多的著名女詩人。
72、佘太君,(934-1010年),名佘賽花,封號太君,她性機敏、善騎射,文武雙全的女將,其不屈不撓的民族正氣,匯集成一代忠烈英勇傳奇的故事。
73、穆桂英(北宋人),山西太原保德州人,古代鮮卑貴族後裔,穆柯寨木羽之女,嫁入楊家,與楊家將一起征戰衛國,屢建戰功。為楊門女將中的傑出人物。是中國古典文學巾幗英雄的典型形象。
74、劉娥(968~1033),祖籍太原,祖父劉延慶在五代十國的後晉、後漢王國時任右驍衛大將軍,公元1012年被冊封為宋真宗的皇後,協助真宗處理政務。真宗死後,和仁宗趙楨一起聽政決事,正式垂簾,長期控制北宋的國政。
75、蘇小妹,大宋第一才女;女兒之身,卻又一身傲骨,從她那看似羸弱的身軀中散溢的巾幗不讓須眉的傲志卻不得不讓人佩服。
76、花蕊夫人(北宋),四川青城人,後蜀大臣徐國璋之女,後成為後蜀後主孟昶的貴妃,國破與後主一起被俘虜到北宋汴梁,她的文采出眾,是五代和北宋時最著名的女詩人之一。
77、李師師(北宋末年),本姓王,河南汴梁人,四歲時亡父,因而落入娼籍李家,成為北宋末年汴梁最著名的歌妓,與當時的大詞人周邦彥、晁沖之等多有詩文唱和,一度被宋徽宗召入宮中,封為瀛國夫人(有人說是封為李明妃),北宋亡後失蹤。
78、李清照(1084~約1151年),南宋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父李格非為當時著名學者,夫趙明誠為金石考據家。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情致,成為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女詞人和著名的文學家之一。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79、梁紅玉 (1102~1135)原籍池州,淮安北辰坊人,祖父與父親都是武將出身,因家貧戰亂流離潤州為妓。後下嫁抗金名將韓世忠,與其共同抗金,被封為安國夫人,是宋代著名抗金女英雄。
元:1271年到1368年
80、黃道婆(約1245年~?),松江府烏泥涇鎮(今上海市)人,她將在崖州(今海南島)學到的棉紡織技術進行改革,在大陸進行傳播,使家鄉以至江南地區的紡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元末時,當地從事棉織業的居民有礙1000多家,到了明代,烏泥涇所在的松江,成了全國的棉織業中心,贏得"衣被天下"的聲譽。
明:1368年到1644年
81、萬貴妃,明朝著名的妃子,比皇帝大17歲,卻寵冠一生。她把持後宮,消滅了很多妃子以及她們的孩子,導致皇帝無後,皇室紛爭頓起。
82、張皇後,張麒之女,燕太子妃,明成祖永樂二年(1404年)封為皇太子妃。她操婦道十分嚴謹,深得成祖和徐皇後欣喜。成祖因受次子漢王朱高煦和三子趙玉朱高燧的離間,屢欲更換太子朱高熾,皆因喜歡張妃而作罷。
83、秦良玉(1574或1584~1648) 字貞素,土家族,四川忠州(今忠縣)人。自幼從父習文練武,善騎射,通詩文,有智謀。丈夫死後,繼任其職,她曾派出族人救援沈陽抗擊後金,更曾親率3000精兵北上,鎮守山海關。清軍入關南下,她堅持抗清,被南明隆武帝加封太子太保、忠貞侯。成為中國歷史上唯一正史登錄的巾幗英雄。
84、杜十娘(明萬曆年間人)原名杜媺,相傳為當時的北京名妓,十九歲時遇到來自浙東的太學生李甲,自己出資由李甲為己贖身,並攜帶巨金追隨李甲返鄉,途中為李甲所負,將百寶箱中的財寶投入江中並投江而亡。
85、柳如是(1618~1664年),祖籍吳江(今江蘇),本姓楊,名愛,自小身世飄零,曾是名揚當時的「秦淮八艷」之一。1641年下嫁大學士錢謙益,晚年推動錢謙益投身抗清斗爭,被後世史學家稱為「女俠名姝」。
86、客氏(明末),河北人,18歲時成為日後的明熹宗天啟皇帝朱由校的乳母,熹宗即位後,封客氏為「奉聖夫人」,客氏依仗熹宗的眷顧,與魏忠賢合作控制皇帝,把持朝政十餘年,加速了明朝的衰亡。
87、陳圓圓(1623~1695年),常州武進(今屬江蘇)人,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她原為蘇州歌妓,「秦淮八艷」之一。後輾轉流落於吳三桂、李自成等當時的風雲人物身邊,晚年在昆明出家做了道士。相傳吳三桂因為她而投降滿清,因此又有「沖冠一怒為紅顏」的詩句廣為流傳。
88、董小宛(公元1624年~1651年),名白,號青蓮,金陵人,「秦淮八艷」之一,名隸南京教坊司樂籍。1639年結識復社名士冒辟疆。明亡後小宛隨冒家逃難,此後冒辟疆同甘共苦直至去世。另有認為董小宛與順治皇帝的寵妃董額妃實為一人,並導致了順治出家。
89、秦良玉,明末三峽地區一位傑出女將,平定土司叛亂,勤王抗清,攻打農民起義軍,一生戎馬倥傯,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而奮斗不息。
90、李香君,是明未南京秦准河畔名妓李貞麗的養女,原是秦淮歌妓,她的受壓迫受侮辱的地位,使她對統治階級里的黑暗勢力保持警惕,當她知道阮大鋮出資收買侯方域的陰謀活動時,義正詞嚴地責備了侯方域的動搖,是我國戲曲舞台上最光輝的婦女形象之一。
清:1636年到1911年
91、孝庄皇後,孝庄皇後出生於蒙古科爾沁部的一個顯赫家庭,是清朝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頗受關注的人物。
92、香妃1734年-1788),維吾爾人叫她「伊帕爾汗」,原名叫瑪慕黎茲姆,她自幼體有異香,被乾隆賜名"香妃"。
93、呂四娘(清朝雍正年間人),浙江嘉興人,明末大儒呂留良的孫女。呂家受文字獄牽連後,呂四娘隱姓埋名、苦學武功,成為清初的一代奇人。相傳1735年她潛入圓明園,刺死了雍正皇帝。
94、王聰兒(公元1777-1798年),湖北襄陽(現在的襄樊市人),江湖藝人出生。參加白蓮教的起義後,她曾任義軍總指揮,是有勇有謀的女英雄。
95、顧太清(1799~1876年),名春,字梅仙,姓西林覺羅氏,滿洲鑲藍旗人,嫁為乾隆曾孫奕繪為側福晉,報宗人府為「顧」姓。婚後夫婦唱和,遂號太清,以顧太清名世。顧太清是清代最重要的女詞人,還是中國小說史上第一位女性小說家。她曾與當時京師的滿漢才女結集秋紅吟社,聯吟詩詞,在中國女性文學史留下了一道亮麗的風景。
96、慈禧太後葉赫那拉氏(1836-1908),乳名蘭兒,安徽徽寧池廣太道道台惠征女。1861年同治皇帝繼位後作為生母被尊為太後,兩次實行垂簾聽政,成為清朝末年同治和光緒兩朝中國的實際的統治者,統治中國長達48年。
97、馮婉貞(清咸豐年間人),北京謝庄人,祖籍山東。1860年英法侵略軍佔領北京以後,四處擄掠,十九歲的馮婉貞與父親馮三保一起,帶領民團打敗英法軍隊,保護了謝庄百姓的生命和財產安全。
98、洪宣嬌,洪秀全(太平天國天王)的妹妹。她在一八零五年嫁給了蕭朝貴,也是後來的西王,清朝許多女英雄中最有名氣的一個便是洪宣嬌,她是太平天國的一個武官,太平天國在一八六四年結束,洪宣嬌卻下落不明,沒人知道她的命運。
99、賽金花(1872-1936年),曾作為公使夫人出使歐洲四國,是一個生活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葉中國的具有傳奇色彩的女子。
100、秋瑾(1877~1907年),女,原名秋閨瑾,字璇卿,後改名競雄,又稱鑒湖女俠,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市),出生於福建廈門。性豪俠,習文練武,喜男裝。1904年自費東渡日本留學,此後積極參加革命活動,宣傳女解放;1907年因參加反清革命被捕就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