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外歷史 > 中國歷史匣子

中國歷史匣子

發布時間:2021-02-27 10:04:36

『壹』 中國古代的梳妝盒都叫什麼名字

古代的梳妝盒

梳妝盒古代叫「妝奩」(讀lián)。
奩的本字是竹字頭下面一個收斂的「斂」,表示一種小巧的收斂香料的竹製小盒子。《說文解字》:作籢。通作匳。後演變為「奩」。《韻會》:藏香之器。一曰鏡匣。

『貳』 中國歷史上的刺殺事件

戰國四大刺客:要離、專諸、聶政、荊軻,
專諸
春秋時期吳國人,家住陽山之野,靠為人屠豬維持生計,當時伍子胥隱居於此, 與其交好。後來,吳公子光欲刺其兄吳王僚,來見伍子胥,請其薦一勇士,伍子胥薦了專諸。 為了刺殺吳王僚,專諸於是隱太湖學治魚三月。藏魚腸劍於魚腹,成功地刺殺了吳王僚。當時,吳王僚之子公子慶忌與其手握兵權的母弟掩余、燭庸均被派出征楚國,因此,公子光謀成王位,即吳王闔閭。
要離 春秋時期吳國人,因其折辱壯士丘迮,被推為天下勇士。自吳王僚死後,闔閭立國,公子慶忌逃往艾城,招納死士,接連鄰國,欲待時乘隙,伐吳報仇。公子慶忌骨騰肉飛,走逾奔馬,手能接飛鳥,步能格猛獸,矯捷如神,萬夫莫敵。因此闔閭日夜憂慮。時伍子胥又薦贏弱體細的勇士要離刺殺慶忌。要離獻計殘身滅家,取得慶忌信任,終於成功刺殺了慶忌。(典故「壯 士斷臂」即來源於此) 專諸和要離成就了一代霸主吳王闔閭(春秋五霸之一)。 聶政 戰國時期魏國人,原居軹地深井,因得罪鄉里,帶母及其姐窨避居齊國都城臨淄,乃吳起好友。後吳起因私利將其薦給豪富嚴遂,聶政到達韓國都城平陽後,成功的刺殺了忘恩負義的 韓相國俠累。
荊柯 戰國末期燕趙人,受燕太子丹之託刺殺秦王贏政,功敗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戶曉,也就不多寫了。其友高漸離被後世尊為「樂聖」,高漸離的師傅是「餘音繞梁,三日不絕。」的娥。後高漸離以灌滿鉛的築刺殺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 專諸
——魚腹藏劍
專諸(?—前514),吳國棠邑人,今南京六合區人。屠戶出身,英武有力,對母親非常孝順。一次,專諸與一大漢廝打,眾人力勸不止,其母一喚,他便束手而回。伍子胥恰巧路過此地,見之深為敬佩,隨結為八拜之交。伍子胥知公子姬光想殺吳王僚,於是便把專諸推薦給公子姬光。
公子姬光的父親是吳王諸樊。諸樊有三個弟弟:大弟余祭,二弟夷,三弟季札。諸樊知道三弟季札賢,故不立太子,把王位依次傳給三個弟弟,想最後把國家傳到季札手裡。諸樊死後,傳余祭。余祭死,傳夷。夷死,當傳給季札;但季札不肯受國,隱匿而去,夷之子僚便自立為吳王。
王僚違背了兄位弟嗣、弟終長侄繼位的祖規而接替父位。因而本想繼位的公子姬光心中不服,暗中伺機奪位。
公子姬光相當厚待專諸,並敬其母。專諸感其恩,以死相許。但念老母在堂,行刺之事猶豫不決。其母知道事情後為成全專諸成大事自縊而死。專諸葬母後,便一心一意與公子姬光謀劃刺僚之事,並獻計說王僚愛吃「魚炙」(烤魚),可藏利劍於魚肚,伺機刺殺。為此,專諸特往太湖學燒魚之術,三個月練得一手炙魚的好手藝。
時機已成熟,公子姬光入見王僚,說:「有庖人從太湖來,善炙魚,味甚鮮美,請王辱臨下舍嘗之。」王僚欣然允諾,答應來日便去。姬光連夜預伏甲士於地下密屋中,又命伍子胥暗約死士百人,在外接應。
王僚雖答應,但恐公子姬光有陰謀,故赴宴時戒備森嚴,從王室到姬光家廳堂內外布滿甲士,操長戟,帶利刀,王僚身穿三重盔甲,親信更是不離左右。
酒過數巡,姬光託言腳痛難忍需用帛裹緊,便躲入地下密屋。過了一會兒,專諸進獻魚炙,手托菜盤,兩列武士夾專諸赤膊跪地用膝蓋前行,專諸已將鋒利的「魚腸」劍暗藏於燒好的魚肚之中,行至王僚座前,忽地抽出匕首,猛刺王僚,力大透過三重盔甲又刺穿脊背,王僚大叫一聲,立即死亡。旁邊衛士一擁而上,刀戟齊下,將專諸砍為肉醬。
公子姬光知事成,即令伏兵齊出,將王僚衛士盡數剿滅。
公子姬光既殺王僚,便自立為吳王,即名噪歷史的吳王闔閭,夫差之父。
後人紀念:
闔閭既立,便封專諸之子專毅為上卿,並根據專諸希望葬在泰伯皇墳旁的遺願,從優安葬專諸,如今鴻山東嶺仍有「專諸墓」存。相傳無錫市大婁巷的「專諸塔」,是闔閭替他葬的優禮墓,但文革時被拆除。邑人秦頌碩曾寫「專諸塔」一詩:「一劍酬恩拓霸圖,可憐花草故宮蕪;瓣香俠骨留殘塔,片土居然尚屬吳。」
因專諸曾在太湖邊學燒魚之術,後人把他奉為「廚師之祖」,舊時城內居民時常前往焚香祭奠。現在蘇杭一帶的名菜「糖醋魚」乃「糖醋黃河鯉」的簡稱或俗呼,就是『全炙魚』(有稱『全魚炙』者)的傳承及代表,而它的發明者正是教專諸做魚的人,春秋時期名廚太和公(或太湖公)。
聶政
——弟忠姐烈
聶政(?—前397年),軹邑深進里(今濟源軹城南)人。春秋末期,韓國大夫嚴仲子受丞相俠累的迫害流亡他國。他游歷各地,欲尋俠士為自己報離鄉之恨,刺殺俠累。後聞聽魏國軹地人聶政因殺人避仇,攜母及姐隱跡於齊國,在市場做市販屠狗生意。其人仁孝俠義,武功高超。嚴仲子遂赴齊,尋至聶政所居,數次登門拜訪,並備酒饌親向聶母致禮,贈黃金百鎰與聶母為禮。聶政堅辭不受,但已心許嚴仲子為知己。
不久,聶母辭世。嚴仲子親執子禮助聶政葬母,聶政感激在心。此後,聶政服母喪三年,並嫁其姐。無一切後顧之憂後,聶政到嚴仲子府問得其仇傢具體情況,並謝絕嚴仲子為他提供的敢死隊相助的要求,隻身去韓國為嚴仲子報仇。
俠累府宅護衛森嚴。方時俠累正高坐府堂,執戟甲士侍立兩旁。聶政仗劍直入韓府,諸多甲士反應不及,聶政以白虹貫日之勢長劍已刺入俠累胸膛,俠累頃刻命喪。頓時府中大亂,甲士們齊上圍攻聶政。聶政仗長劍擊殺數十人後,難逃重圍,遂倒轉劍柄,以劍尖劃破面頰,剜出雙眼,破腹而死。
聶政死後,韓王暴其屍於市,懸賞購求能辨認其人者。聶政姐聶榮聞聽消息,即刻與人言:「此必聶政,昔蒙韓相仇人嚴仲子國士相交,政必報其知遇之恩,我當往認之。」遂動身赴韓,至市,果認出屍乃聶政。聶榮抱屍慟哭,大聲道:「此軹地深井裡人吾弟聶政啊!」
當時有好心勸止道:「此乃刺韓相之兇手,韓王懸賞千金欲求其姓名,他的親人恐怕也難逃重罰。你不躲避,怎麼還敢來辨認呀?」聶榮回答:「聶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隱跡於市販之中,是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嚴仲子認識吾弟聶政於屠販之中,屈身結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報!士為知己者死,聶政不過是因為我才毀壞自己的軀體,以免被人辨認出來牽連與我。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牽連而任聶政的英名埋沒!」
話說完,聶榮長呼三聲 「天!」然後自殺於聶政的屍體旁。有市人感其姐弟俠義,收其屍厚殮之。
後人紀念:
聶政的家鄉(今濟源市軹城鎮泗澗村)父老為其修建了衣冠冢,以示紀念。至宋代,又在冢前建起聶政祠。歷經幾代修葺,保留至今。聶政的另一紀念地在河南禹州市,名曰聶政台。四十年代郭沫若以聶政的事跡寫了一篇著名的歷史劇《棠棣之花》,他以詩人的激情,賦予了聶政、聶榮姐弟新的內涵,再現了兩千多年前殘酷的那一幕。另外,東漢時蔡邕所作的名曲《廣陵散》也是歌頌聶政的壯舉的。
要離
吳王闔閭登上王位後,王僚的兒子慶忌逃往衛國。慶忌此人甚是了得,有萬夫莫當之勇,在吳國號稱第一勇士;現在衛國招兵買馬,伺機為父報仇。闔閭獲悉此事後茶飯不思,日夜尋思除去這個心頭大患,於是覓得一壯士。此人名喚要離。
經過策謀,要離決定採用苦肉計。某日要離在王宮與闔閭斗劍時,故意先用竹劍刺傷闔閭的手腕,再取真劍斬斷自己的右臂,投奔衛國找慶忌去了。要離走後,闔閭還依計殺掉了他的妻子。慶忌探得事實,便對要離深信不疑,視為心腹,委他訓練士兵,同謀舉事。三月之後,慶忌出征吳國,與要離同坐一條戰艦。某晚,夜色迷人,要離乘慶忌在船頭暢飲之機,迎著月光獨臂猛刺慶忌,透入心窩,穿出背外。慶忌詫異之極,嘆曰:「天下竟有如此勇士敢於這樣刺我!」此時左右衛兵舉刀欲殺要離,慶忌搖著手說:「此乃天下勇士,怎麼可以一日殺死兩個天下勇士呢!還是放他回國,成全他吧!」
要離回國後,闔閭金殿慶封要離。要離辭謝不受,說:「我殺慶忌,不為做官,而是為了吳國的安寧,讓百姓能安居樂業。」說完自刎於金殿。
荊軻
荊軻(公元 前227)
戰國末期人,人稱慶卿,據說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他喜好讀書擊劍,曾向衛元君游說,不為所用。秦王政六年(前241),秦取衛濮陽(今河南濮陽西南),作為秦東郡的治所,將衛元君遷至野王(今河南泌陽),成為秦的附庸。荊軻於是到四方游歷,結識了許多豪傑志士。在榆次,他與蓋聶討論劍法,話不投機,蓋聶怒目而視,他就揚長而去。在邯鄲,他與魯句踐弈棋賭博,爭棋路,魯句踐對他加以呵斥,他仍是不予計較,悄然離去。隨後,荊軻來到燕國,與當地的狗屠夫和擅長擊築的高漸離交上了朋友。荊軻喜好喝酒,整天與狗屠夫、高漸離一起在街市喝酒,然後,高漸離擊築,他和著樂聲唱歌,唱著唱著就哭起來了。
話說在秦國做人質的燕太子丹逃回了燕國。他看到秦國將要吞並六國,如今秦軍已逼近易水,惟恐災禍來臨,心裡十分憂慮,於是對他的太傅鞫(jū )武說:「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太傅幫忙想想辦法才好。」鞫武回答說:「秦國的勢力遍布天下,地盤廣大,如果它們再用武力脅迫韓趙魏,那麼易水以北的燕國局勢還不一定啊。何必因在秦遭受凌辱的怨恨,就去觸犯秦國呢?」太子說:「那可怎麼辦好呢?」太傅說:「請讓我好好考慮考慮。」
過了一些時候,樊於(於)期將軍從秦國逃到燕國,太子收留了他。太傅進諫勸告太子說:「不能這樣做啊。秦王殘暴,又對燕國一直懷恨在心,如此足以讓人膽戰心驚了,更何況他知道樊將軍在這里!這就好比把肉丟在餓虎經過的路上,災禍難以避免了。我想,即使管仲和晏嬰再世,也無力回天。太子您還是趕緊打發樊將軍到匈奴去,以防泄露風聲。請讓我到西邊去聯合三晉,到南邊去聯合齊楚,到北邊去和匈奴講和,然後就可以對付秦國了。」太子丹說:「太傅的計劃曠日持久,我心裡昏亂憂慮得要死,恐怕一刻也不能等了。況且問題還不僅僅在這里,樊將軍窮途末路,才來投奔我,我怎麼能因為秦國的威脅,就拋棄可憐的朋友,把他打發到匈奴去呢,這該是我拚命的時候了,太傅您得另想辦法才好。」鞫武說:「燕國有一位田光先生,此人深謀遠慮勇敢沉著,您不妨跟他商量商量。」太子丹說:「希望太傅您代為介紹,好嗎?」鞫武說:「好吧。」於是鞫武去見田光,說:「太子希望和先生一起商議國家大事。」田光說:「遵命。」於是就去拜見太子。
太子跪著迎接田光,倒退著走為他引路,又跪下來替田光拂拭坐席。等田光坐穩,左右人都退下後,太子就離席,向田光請教道:「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能盡量想個辦法來解決這件事。」田光說:「我聽說好馬在年輕力壯的時候,一天可以飛奔千里。可到它衰老力竭的時候,連劣馬也能跑在它的前面。太子現在聽說的是我壯年的情況,卻不知道如今我的精力已經衰竭了。雖然這么說,我不敢因此耽誤國事。我的好朋友荊軻可以擔當這個使命。」太子說:「希望能通過先生與荊軻結識,可以嗎?」田光說:「好的。」說完起身就走了出去。太子把他送到門口,告誡他說:「我告訴您的和先生剛才說的,都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田光低頭一笑,說:「好。」
田光彎腰曲背地去見荊軻,對他說:「我和您交情很深,燕國沒有人不知道。現在太子只聽說我壯年時的情況,卻不知道我的身體已大不如當年了。有幸得到他的教導說:『燕秦勢不兩立,希望先生盡力想想辦法。』我從來就沒把您當外人,於是把你舉薦給太子,希望您能到太子的住處走一趟。」荊軻說:「遵命。」田光又說:「我聽說,忠厚老實之人的所作所為,不使人產生懷疑,如今太子卻告誡我說:『我們所講的,都是國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出去。』這是太子他懷疑我啊。為人做事讓人懷疑,就不是有氣節的俠客。」田光這番話的意思是想用自殺來激勵荊軻,接著又說道:「希望您馬上去拜見太子,說我已經死了,以此表明我沒有把國家大事泄漏出去。」說完就自刎而死。
荊軻見到太子,告訴他田光已經死了,轉達了田光的臨終之言。太子拜了兩拜,雙腿跪行,淚流滿面,過了好一會兒才說道:「我之所以告誡田光先生不要泄密,是想實現重大的計劃罷了。現在田先生用死來表明他沒有泄密,這哪裡是我的本意呢?」荊軻坐定後,太子離席,給荊軻叩頭,說:「田先生不知我是個無能的人,讓您來到我面前,願您有所指教。這真是上天可憐燕國,不拋棄他的後代。如今秦國貪得無厭,野心十足,如果不把天下的土地全部占為己有,不使各諸侯全部成為自己的臣下,它是不會滿足的。現在秦國已經俘虜韓王,佔領了韓地,又發兵向南攻打楚國,向北進逼趙國。王翦(jiǎn)的大軍已逼近漳水、鄴城,而李信又出兵太原、雲中。趙國哪裡能抵抗秦國的攻勢,一定會投降。趙國向秦稱臣,大禍就落到燕國頭上了,燕國國小力弱,多次遭受兵禍,現在就算征發全國力量也不可能抵擋住秦軍。諸侯都屈服於秦國,沒有誰敢和燕國聯合。我私下考慮能得到天下最勇敢的人出使秦國,用重利引誘秦王,秦王貪圖這些厚禮,我們就一定能如願以償了。如果能劫持秦王,讓他歸還侵佔的全部諸侯土地,就像當年曹沫劫持齊桓公那樣,那就更好了;如果秦王不答應,那就殺死他。秦國的大將在國外征戰,而國內又大亂起來,那麼君臣必定會相互猜疑。趁這個機會諸侯就可以聯合起來,勢必擊破秦國。這是我最高的願望。但不知道把這個使命託付給誰,希望先生您給想個辦法。」
過了一會兒,荊軻才說:「這是國家大事,我才能低下,恐怕不能勝任。」太子上前叩頭,堅決請求荊軻不要推辭。荊軻這才答應下來。於是,太子尊荊軻為上卿,讓他住在上等的館舍,太子每天前去問候。供給他豐盛的宴席,備辦奇珍異寶,不斷地進獻車馬和美女,盡量滿足荊軻的慾望,以便讓他稱心如意。
過了很久,荊軻還沒有動身的意思。這時,秦將王翦攻破趙國,俘虜趙王,佔領了趙地。又揮軍北進,掠奪土地,一直打到燕國南部邊境。太子丹非常恐懼,就向荊軻請求說:「秦國軍隊早晚要渡過易水,我雖然願意長久地侍奉您,又哪裡可能呢?」荊軻說:「即使太子不說,我也想向您請求行動了。現在去了如果沒有信物,那就無法接近秦王。現在秦王正用千兩黃金和萬戶封邑來懸賞緝拿樊將軍。如果能得到樊將軍的首級和燕國督亢的地圖獻給秦王,秦王一定樂於接見我,這樣我才能有報效太子的機會。」
太子丹說:「樊將軍因為走投無路來投奔我,我又怎麼忍心為了自己的私事而傷害忠厚老實的人的心,還望您另想個辦法。」荊軻知道太子不忍心,於是就私下裡去見樊於期說:「秦王對您可以說太狠毒了,父母和同家族的人都被殺害了。現在又聽說秦王懸賞千兩黃金和萬戶封邑來求您的頭顱,您打算怎麼辦呢?」
樊將軍仰天長嘆,淚流滿面地說:「我每次想到這些,就恨入骨髓,考慮再三,只是不知道如何才能報仇罷了。」荊軻說:「我現在有一個建議,不但可以解除燕國的禍患,而且可以為您報仇,您看怎麼樣?」樊於期走上前說:「您究竟想怎麼辦?但說無妨。」荊軻說:「希望能得到將軍的首級,進獻秦王,秦王必定很高興,就會接見我。到那時,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進他的胸膛。這樣,您的大仇可報,燕國遭受的恥辱也可以洗刷了。將軍可有這番心意呢?」
樊於期袒露出一條臂膀,握住手腕,走近一步說:「這是我日夜咬牙切齒、痛徹心胸的事情,居然在今天能聽到您的指引。」說完就自殺了。太子聽說後,趕緊駕車奔去,趴在樊於期的屍體上痛哭起來,極其悲傷。事情既然無可挽回,於是就只好收斂樊於期的頭顱,用匣子封存起來。這時候,太子已經預先尋到天下最鋒利的匕首,那是從徐夫人手裡用一百金才買到的匕首。太子讓工匠用毒葯水淬染匕首,拿它在人身上試驗,只要流出一點兒血,那人就會立刻死去。於是准備行裝,送荊軻動身。
燕國有個勇士叫秦武陽,十二歲時就殺過人,別人都不敢正眼看他。於是太子就派秦武陽做荊軻的助手。荊軻正等著另一個人,想跟他一起去,那人住得遠,還沒有趕到,荊軻為此滯留等他。過了好幾天還沒有出發。太子嫌他行動緩慢,懷疑他要反悔,於是又去請求他說:「時間已經不多了,你難道不打算去了嗎?請讓我先派秦武陽去吧。」荊軻生氣了,喝叱太子說:「我今天去了如果不能回來,就可能因為秦武陽這小子!如今我拿著一把匕首到吉凶難測的秦國去,之所以還不動身,是要等我的朋友一起走。現在您既然嫌我行動遲緩,那就訣別吧!」於是就出發了。
太子以及知道這件事的賓客,都身穿白衣,頭戴白帽來為荊軻送行。到了易水岸邊,祭祀完路神,就要上路。這時,高漸離擊起了築樂,荊軻和著曲調唱起歌來,歌聲凄厲悲愴,人們聽了都流下眼淚,暗暗地抽泣。荊軻又踱上前唱道:「風蕭蕭啊易水寒,壯士一去啊不復還!」接著樂音又變作慷慨激昂的羽聲,人們聽得虎目圓瞪,怒發沖冠。於是荊軻登上馬車飛馳而去,始終沒有回頭看一眼。一行人到秦國以後,荊軻帶上價值千金的玉帛等禮物,去見秦王的寵臣中庶子蒙嘉。蒙嘉替他事先在秦王面前美言道:「燕王確實畏懼大王的威勢,不敢發兵和大王對抗,情願讓國人做秦國的臣民,和各方諸侯同列,像秦國郡縣一樣進奉貢品,只求能夠奉守先王的宗廟。燕王非常害怕,不敢親自來向大王陳述,特地斬了樊於期,並獻上燕國督亢的地圖,都封裝在匣子里,燕王又親自在朝廷送行,派來使者向大王稟告。請大王指示。」
秦王聽了這番話後十分高興。於是穿上朝服,設置九賓之禮,在咸陽宮接見燕國使者。荊軻捧著封藏樊於期頭顱的匣子,秦武陽捧著裝地圖的匣子,按順序走上前去。走到宮殿前的台階下,秦武陽臉色陡變,渾身發抖,秦國大臣們感到奇怪,荊軻回過頭朝秦武陽笑了笑,走上前去向秦王謝罪說:「他是北方荒野之地的粗人,沒有見過世面,今日得見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加寬容,讓他能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對荊軻說:「起來,把秦武陽拿的地圖取過來。」荊軻就取過地圖奉獻上去,打開卷軸地圖,地圖完全展開時露出了匕首,說時遲那時快,荊軻左手拉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抓過匕首就刺向秦王,可惜沒能刺中。秦王大吃一驚,抽身而起,掙斷衣袖。秦王趕忙伸手拔劍,劍身太長,卡在劍鞘里了。當時情況緊急,劍又豎著卡得太緊,所以不能立刻拔出來。荊軻追趕秦王,秦王只好繞著柱子逃跑。群臣都驚慌失措,由於突然發生了出人意料的事,一個個都失去了常態。而且按照秦國的法律,大臣在殿上侍奉君王時不得攜帶任何兵器,守衛宮禁的侍衛雖然帶著武器,但都站在殿外,沒有秦王的命令不能上殿。正在危急的時候,秦王來不及召殿下衛兵,因此荊軻追趕秦王的時候,大臣們在倉猝之間驚慌失措,沒有什麼東西拿來還擊荊軻,只好一起用手抓他。這時御醫夏無且用他身上帶著的葯袋向荊軻投去。秦王正繞著柱子跑,不知怎麼辦好,趁這個機會大臣們才對他大喊:「大王把劍背過去!快推到背後!」秦王這才拔出劍來砍荊軻,一下子砍斷了他的左腿。荊軻重傷跌倒在地,於是舉起匕首向秦王投去,沒有擊中,扎在柱子上。秦王又砍荊軻,荊軻八處受傷。荊軻自知事情失敗,就靠著柱子大笑起來,叉開兩腿大罵道:「事情之所以沒有成功,無非是想活捉你,得到歸還侵佔土地的憑證去回報太子。」兩旁的人趕過來把荊軻殺了,秦王頭昏目眩了好久,才回過神來。
後來秦王對群臣論功行賞,處罰也根據情況,分別對待。秦王賞賜夏無且黃金二百鎰,說:「無且愛護我,才用葯袋投擊荊軻啊。」
於是秦對燕十分憤恨,增派軍隊趕往趙國舊地,命令王翦的部隊去攻打燕國,十月攻陷燕都薊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領精銳部隊退守遼東。秦將李信追擊燕王,燕王急了,只好採用代王趙嘉的主意,殺了太子丹,打算獻給秦王。但秦軍仍舊繼續進攻,五年之後終於滅掉了燕國,俘虜了燕王喜,秦國統一天下。
後來,荊軻的好友高漸離利用擊築的機會見到秦始皇,他用築投擊秦始皇,想為燕國報仇,結果也沒有擊中,反被殺死。
【渡易水歌】
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叄』 中國盒子怎麼樣

《中國盒子》 ——開啟智慧的嘗試 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那是智慧的年頭,那是愚昧的年頭;那是信仰的時期,那是懷疑的時期;那是光明的季節,那是黑暗的季節;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狄更斯《雙城記》 - 對於當下社會來講,有著最富有的政府,也有著最貧困的百姓,有著現代的鏡像,亦有著傳統的圖景,有著睿智的思維,亦有著愚蠢的想法,有著最多的權力政府,也有著無權利的公民。 - 作為農耕文明過度發達的中國,真正步入現代的中國,不過30-40年光景,無疑註定濃縮了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商業文明、到信息文明與一身,中國成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圖譜,在這里你可以到處看到各種文明的縮影。傳統無疑是最具有歷史感的典型。這對任何族群和地域都有著不可磨滅的印記,所謂傳統其實就是具有地域或者族群,古老的生活發展方式而已,這期間包含著科學的和愚昧的,野蠻的和文明的。人不光面對自然,而且要面對社會,人是自然動物,更是社會動物,在人類的發展過程中,亦沒有一成不變的傳統,傳統習慣中的改變,就是為了更好的適應環境,這種抉擇,就是對環境的挑戰而應戰的行動,開放創新則發展延續,抱殘守舊則沒落死亡。 - 洞穴時期的人類,起居與洞穴,增加對外界攻擊的防禦,這種封閉延續了人類,步入現代,從城堡到居室,無疑都是洞穴的延續,這種現代不單可以說繼承了傳統,而且發展了傳統。使世界進入了洞穴——盒子時代,《中國盒子》無疑以最為形象貼切的比喻,描述出傳統與現代,封閉與開放的時代鏡像:沒有輪子的盒子——轎子到安裝著輪子是盒子——汽車、水泥盒子——居室到木頭盒子——人的最終歸宿,人類根本無法擺脫盒子的影子。這種壓抑的感覺,往往喚醒人追求自由開放的本性。自由的活力也正是人類發展的源泉,盧梭說:人是生而自由的,但無處不在枷鎖之中。社會動物的人,於是有了「政治」,正確的治理,正確的選擇應對社會的生活方式。 - 《中國盒子》雜文集中,《政治的起源》以展開歷史的方式,呈現邏輯思維。形象且生動,契合了黑格爾所講的:邏輯的展開即歷史,歷史的展開即邏輯,道出人類文明發展的方向——去暴力的文明:「回首人類社會漫長的歷史,可以說大體經歷了蒙昧、野蠻、流氓和文明四個時期,對應著自然、暴力、權力和權利四個階段。蒙昧社會是一個純粹羊的世界,各自相安無事,維持著一個原始的社會秩序。野蠻社會里大家都是狼,互相撕咬,互相傷害,互相戒備,秩序失控;流氓社會里分化為狼和羊,狼佔有統治地位,狼有吃羊的權力,羊只能等死,徒勞的乞求饒命,沒有反抗也就沒有暴力;在權利社會,權力和暴力的狼被關入法律的鐵籠,羊佔有統治地位,人們重新回歸羊的世界,相安無事,各自幸福。」 -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承載著思想,承載著智慧,在新春之際,收到這本折射思想光芒的雜文集,這對於沒有歷史感,更沒有現代感的當下,對於金錢至上,一本書的經濟價值遠遠不如一個紅包,或者購物卡,但其中思想的財富,確是最為珍貴的。一部好書承載著智慧、勇敢和良心,能喚醒人的批判精神,激活人對生活的體驗疼痛或者歡愉,探索出人性的高貴與人性的尊嚴奧秘,相對於解除裹腳布是對身體傷害的保護,相對於讀一本信息整合者之書,是對自身智商的愛護和對自我人格的尋回。 - 一部優秀的文學,不是冬烘文人之無病呻吟,亦不是粉飾太平的鼓吹手,而是真真切切流淌在現實社會的一股源泉,她反映的不僅是當下更是未來,批判的不僅是過去也是現在,放逐的是功利,收獲的是良知,文字在這里得到生命,而這個生命是不朽的,功名利祿與無恥政客,和這些文字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 - 文字使人走向文明,閱讀使人快樂,這種快樂使人知道未來將會怎麼樣,這就是思想的魅力。即使天很黑,最終日出噴薄而出的壯觀景象,已經在腦海中形成,而其它娛樂至死麻木的人卻無從感知,這難道不是一種智慧嗎?由此進入一個勘探真實的路徑,一切虛假的表像都將煙消雲散,拾階而上漸漸進入一個春光明媚的思考佳境,尋覓一份不能一瞬的感動,捕捉稍縱即逝的靈光……

『肆』 解放前後我國各種武裝普遍裝備過的「匣子槍」「鏡面匣子」是那種手槍,來源

德國1932年式7.63毫米毛瑟手槍
德國毛瑟兵工廠製造的一種手槍。世界上最早出現的自動手槍之一。由德國費德勒兄弟研製,並以毛瑟命名。槍長288毫米,口徑7.63毫米,重1.24千克,20發彈匣供彈,子彈初速每秒425米,射擊方式為單發和連發,射擊速度每分鍾900發,有效射程50──150米。該手槍具有威力大、動作可靠、使用方便等優點,廣泛流傳於世界許多國家。中國很早就有仿造,在抗日戰爭中使用較廣。20響的「駁殼槍」和「盒子炮」就是指這種手槍。
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凈面匣子」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有一種全自動型的,稱做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在我國很多小說里經常能看到「快慢機」這個詞,筆者幼時最喜歡的鐵道游擊隊中的王強就是一人拎著兩支「快慢機」打得鬼子屁滾尿流。而駁殼槍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最早的駁殼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閑暇聊設計出來的。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
1896年,毛瑟兵工廠希望能為德國軍隊生產駁殼槍。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廠停產駁殼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採用駁殼槍作為軍隊的制式武器。在這幾十年裡毛瑟廠估計大約生產了一百萬把的各式各樣的駁殼槍。而其他國家仿造生產的數量則幾倍於此。各國軍隊不採用駁殼槍並不是因為該槍的質量不好,而是因為它價格太高,而且該槍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而做為步槍又威力太小了,實在是不上不下,左右為難。
所謂瑕不掩瑜,駁殼槍真正被使用者所喜愛的是在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各派軍閥相互征戰,急需要武器進行作戰,而當時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國出口軍火,但做為手槍的駁殼槍不在此列,因此駁殼槍成為各派武裝的首選。
在中國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爭中人民武裝也大量的奪取敵人的武器來武裝自己,因此人民軍隊里也大量裝備這種駁殼槍,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起義部隊總指揮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駁殼槍。
德國駁殼槍在其大量生產的四十年歷史中,內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因此可以說原始設計幾盡完美,沒什麼可改進了。分解一支駁殼槍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顆駁殼槍的子彈就可以將槍分解,盒子炮是丑得可愛的標准典型,幾乎是羅曼蒂克的。

『伍』 駁殼槍的歷史

駁殼槍,中國又稱盒子炮,其正式名稱是毛瑟軍用手槍(Mauser Military Pistol)。毛瑟廠在1895年12月11日取得專利,次年正式生產。由於其槍套是一個木盒,因此在中國也有稱為匣槍的。有一種全自動型的,稱做快慢機,毛瑟廠則稱之為M712速射型(Schnellfeuer),在1931年5月量產。在我國很多小說里經常能看到「快慢機」這個詞,筆者幼時最喜歡的鐵道游擊隊中的王強就是一人拎著兩支「快慢機」打得鬼子屁滾尿流。而駁殼槍另一個較少人知道的名稱是自來得手槍,許多人以為只有速射型稱為自來得,這是不正確的,事實上,自來得一直是這一類手槍在中國比較正式的通稱。

最早的駁殼槍是德國毛瑟兵工廠的菲德勒三兄弟(Fidel,Friedrich,and Josef Feederle),利用工作閑暇聊設計出來的。但是該槍最後申請專利者是毛瑟兵工廠的老闆,所以駁殼槍也叫毛瑟手槍。

1896年,毛瑟兵工廠希望能為德國軍隊生產駁殼槍。但是一直到1939年毛瑟廠停產駁殼槍為止,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採用駁殼槍作為軍隊的制式武器。在這幾十年裡毛瑟廠估計大約生產了一百萬把的各式各樣的駁殼槍。而其他國家仿造生產的數量則幾倍於此。各國軍隊不採用駁殼槍並不是因為該槍的質量不好,而是因為它價格太高,而且該槍裝備歐洲軍隊當手槍則尺寸太大,而做為步槍又威力太小了,實在是不上不下,左右為難。

所謂瑕不掩瑜,駁殼槍真正被使用者所喜愛的是在中國,20世紀上半葉的中國正處在水深火熱中,各派軍閥相互征戰,急需要武器進行作戰,而當時的日本控制西方向中國出口軍火,但做為手槍的駁殼槍不在此列,因此駁殼槍成為各派武裝的首選。

在中國反帝反封建和反侵略斗爭中人民武裝也大量的奪取敵人的武器來武裝自己,因此人民軍隊里也大量裝備這種駁殼槍,打響南昌起義第一槍的起義部隊總指揮朱德用的就是一支駁殼槍。

德國駁殼槍在其大量生產的四十年歷史中,內部幾乎沒有什麼改變,因此可以說原始設計幾盡完美,沒什麼可改進了。分解一支駁殼槍基本不需要工具,只要有一顆駁殼槍的子彈就可以將槍分解,盒子炮是丑得可愛的標准典型,幾乎是羅曼蒂克的。

『陸』 中國古代書信叫什麼

中國古代書信叫尺牘,信禮。書即書信,古人的書信又叫「尺牘」或曰「信札」,專是一種應用性屬文體。

但是,中國的應用性文體從來不排斥審美的文學屬性,尤其是書信一體,多記事陳情,中國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於書信,書信的實用性和審美性的結合十分完美。

(6)中國歷史匣子擴展閱讀:

尺牘解析:

尺牘是一個詞語,讀音為chǐ dú,指古人用於書寫的長一尺的木簡;信札,書信;文辭或者墨跡,字跡。木牘的規格據記載有幾種,但多長一尺左右,故有「尺牘」之稱,多用於書法、繪畫。

在紙張發明之前,用竹木或帛,製成尺把長的版面,用以書寫記事,敘情表意,傳遞消息,因此有尺素、尺函、尺牘、尺鯉、尺箋、尺翰、尺書等多種稱謂,其中以尺牘用的最早也最多,故成為信件的代稱。

『柒』 中國古代的書信又叫什麼

妻子給丈夫的書信,稱為錦書、錦字;家人來往的書信,稱為家書、家信;匿名的書信,稱為飛書;死人留下的書信,稱為遺書;酬答別人的回信,稱為報章、回帖;皇帝的書信,稱為仙翰;官場中下級給上級的書信,稱為書啟;非正式的書信,稱為便條。

尺牘——古時書函長約一尺,故名尺牘,亦稱「尺素」「尺翰」「尺簡」「尺紙」「尺書」,皆泛指書信。
雁足、雁帛、雁書、鸞箋——《漢書》記載蘇武故事,言蘇武被拘匈奴,牧羊於北海,後來漢朝廷要求匈奴放歸蘇武,匈奴謊稱武已死。漢使則謂單於,漢皇在上林苑中,得北宋雁,雁足上系著帛書,說蘇武等在某澤中,單於只得放蘇武歸漢。於是,書信又有了雁足、雁帛、雁書等代名詞。再如,宋時蜀地善制十色彩箋,箋上隱然有花木麟彎圖案,這樣,書信又多了一個別稱:鸞箋。
八行書——舊時豎式信箋,多用紅線劃分八行,書信也別稱八行書。
簡:在沒有發明造紙術之前,我國曾用削成狹長的竹片作為書寫材料,人們把這種竹片稱為簡。用於寫信的竹片便稱為竹簡。
牘:古代書寫用的薄而小的木片稱為牘,漢代對簡和牘串起來寫字時,詔書律令寬不超過三尺,一般書信寬不過一尺,所以將書信稱為尺牘。
柬:在古代,柬與簡通用,是信件、名片、帖子之類的統稱,如請柬、賀柬、書柬等。
素:古代稱白絹為素。用白絹( 或綢 )寫成的書信稱為尺素,後來「素」成為書信的代稱。
箋:箋原是精美的小竹片,供人們題詩或作畫用。一般信紙也叫箋,後引申為書信的代稱。
函:函原指信的封套。古代寄信用木匣子郵遞,這種匣子叫函。後來就稱信件為函,如函件、來函、公函等。
札:札在古代指書信,公私文書。札原意為古代書寫用的小木簡。現仍通用「信札」一詞。
其他別稱如下:
鴻雁:古代傳說鴻雁能傳書,這個典故出自《漢書·蘇武傳》:「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所以,後來用鴻雁代稱書信。
鯉魚:這個典故出自漢樂府詩《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以鯉魚代稱書信有幾種說法,有「雙魚」「雙鯉」「魚書」等。而且古代人還常常把書信結成鯉魚形狀。
書簡:書簡原指盛書信的郵筒,古代書信寫好後常找一個竹筒或木筒裝好再捎寄。後來書筒也成了書信的代稱。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捌』 中國古代妖怪的封印器皿

有呀 最出名的是抄五指山。到再在還存在。封過誰就不用我說了吧?還有一個萬能的是托塔李天王手中的寶塔。那個失傳年代長了。你要是找到了不要忘了上網炫一下。還有就是西湖邊上有個雷峰塔。不知沒有重建。但法海的收妖缽可能還在,有空你也可以去找一下。哦!還有就是彌樂佛他老人家的法寶多了。有一個收妖的布袋,還有一個你能見到的,和尚用的法樂器拍缽。反正好多了。。。。。。

『玖』 中國古代有一種有機關的盒子叫什麼

前幾天發貼「神秘魔盒$1750一個,你信嗎?」http://www.zuojiaju.com/thread-126783-1-1.html
介紹了一個售價$1750美元,要用1536個步驟才能回打開盒子。

另外,我答有一個要用21個步驟才能打開盒子,現將每一步拍了照片,有興趣的木友看看吧。

為了大家看著方便,為盒子能活動的各個面做了標志。

A面是盒蓋,最終要把它拆下來。C 面是盒子的左側面,可以向下移動。C1也可以移動,通過燕尾槽與C 連接。

『拾』 求問中國古代,用來盛放一套書籍的那種小盒子叫什麼

巾箱裝,本來指頭巾般大小的多冊集裝書匣,(兩端露空,以便平放,且擱置時可見書名,布面內襯紙板,側面有牛骨插銷,以防止鬆散脫套。.)如圖所示:

閱讀全文

與中國歷史匣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